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含有苯菌酮和氰烯菌酯的農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303220閱讀:292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涉及農藥復配組合物及其應用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以苯菌酮和氰烯菌酯為有效活性成分復配的二元復合物,主要應用于小麥上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
背景技術
:苯菌酮,屬于二苯酮類殺菌劑,作用機理為直接作用于病菌的細胞骨架-肌動蛋白,使其被破壞并解體,導致菌絲體不正常分支,同時減緩生長,從而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對白粉病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氰烯菌酯,屬于氰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具有高效、微毒、低殘留、對環(huán)境友好等特點,對由鐮刀菌引起的各類植物病害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可應用于防治鐮刀菌引起的小麥赤霉病、棉花枯萎病、水稻惡苗病、西瓜枯萎病等。農藥單一品種的長時間連續(xù)使用容易產生抗性風險和用量增加風險,進而增加成本和環(huán)境負荷,而通過不同農藥品種復配篩選出具有顯著協(xié)同增效作用的復配組合物,不僅能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減少抗性風險,還能降低潛在的環(huán)境風險,增加農藥使用壽命。本發(fā)明人在深入研究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復配配方的過程中,令人意外地發(fā)現(xiàn)苯菌酮和氰烯菌酯進行復配,在一定的復配比例范圍內對小麥上的白粉病和赤霉病具有顯著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經進一步研究,完成了本發(fā)明。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分合理,協(xié)同增效作用顯著,殺菌效果優(yōu)秀,殺菌譜廣,持效期長,用藥成本低,能延緩病原菌產生抗藥性,且對小麥安全的一種含有苯菌酮和氰烯菌酯的農藥組合物。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含有苯菌酮和氰烯菌酯的農藥組合物制劑劑型。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農藥組合物在防治小麥上的白粉病和赤霉病中的應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含苯菌酮和氰烯菌酯的復配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由苯菌酮和氰烯菌酯組成,苯菌酮和氰烯菌酯的重量比為20:1~1:40,優(yōu)選苯菌酮和氰烯菌酯的重量比為10:1~1:20,最優(yōu)選苯菌酮和氰烯菌酯的重量比為1:4。本發(fā)明復配組合物中,苯菌酮和氰烯菌酯的總重量百分含量為1%~80%,其余為農藥中允許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輔助成分。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1、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兩種有效活性成分復配具有顯著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較之單劑單獨使用明顯提高了對小麥上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擴大了殺菌譜。2、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兩種有效活性成分復配,減少了農藥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減輕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3、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兩種有效活性成分復配,作用機理互不相同,作用位點增加,延緩了病原菌抗藥性的產生,增加了農藥使用壽命。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實質,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內容作進一步說明,但不能視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以下所述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對于不偏離本發(fā)明精神和原則所做的修改、替換或改進,均屬于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本發(fā)明復配組合物可以制備成適合農業(yè)生產上使用的任意劑型,比較好的劑型有水懸浮劑、油懸浮劑、水乳劑、微乳劑、水分散粒劑、超低容量液劑。水懸浮劑中,可以使用的輔助成分有:分散劑可選自如雙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拉開粉、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潤濕劑可選自如聚醚改性聚有機硅氧烷、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增稠劑可選自如阿拉伯膠、黃原膠、羧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氣態(tài)二氧化硅、硅酸鋁鎂、羧乙基纖維素、羧丙基纖維素、丙烯酸鈉、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鈉、聚乙烯醋酸酯、膨潤土、白炭黑、凹凸棒土、CMC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腐劑可選自如卡松凱松、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異噻唑啉酮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消泡劑可選自如硅油、硅酮類化合物、C10-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C8-10脂肪醇類、己醇、丁醇、辛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凍劑可選自如甘油-乙醚雙甘醇、甲基亞丙基雙甘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水為去離子水。油懸浮劑中,可以使用的輔助成分有:分散劑可選自如EO-PO嵌段共聚物、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TERSPERSE2020(美國亨斯邁公司HUNTSMAN出品,烷基萘磺酸鹽類)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乳化劑可選自如BY(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系列乳化劑(BY-110、BY-125、BY-140)、農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農乳2201、斯盤-60#(通用名: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吐溫-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單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農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TERSPERSE4894(美國亨斯邁公司出品)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增稠劑可選自如有機膨潤土、白炭黑、聚乙烯醇、硅酸鎂鋁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凍劑可選自如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分散介質可選自如松脂基植物油、油酸甲酯、大豆油、花生油、礦物油、溶劑油(牌號:S-150、S-180、S-200)、甲脂化棕櫚油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水乳劑中,可以使用的輔助成分有:乳化劑可選自如環(huán)氧乙烷加成物、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農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農乳2201#、斯盤-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溫-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農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農乳600#、農乳400#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溶劑可選自如乙醇、正丙醇、異丙醇、丁醇、異丁醇、醋酸仲丁酯、乙二醇單乙醚、二甲苯、三甲苯、甲苯、環(huán)己酮、溶劑油(牌號:S-150、S-180、S-200)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穩(wěn)定劑可選自如環(huán)氧大豆油、環(huán)氧亞麻油、季戊四醇、木糖醇、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丁基羥基茴香醚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凍劑可選自如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增稠劑可選自如纖維素醚、黃原膠、聚乙烯醇、有機膨潤土、硅酸鎂鋁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消泡劑可選自如硅油、硅酮類化合物、C10-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C8-10脂肪醇類、己醇、丁醇、辛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腐劑可選自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水為去離子水。微乳劑中,可以使用的輔助成分有:乳化劑可選自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農乳500#)、農乳700#、農乳2201#、斯盤-60#、吐溫60-#、TX-10、農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農乳600#、農乳400#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助乳化劑可選自如甲醇、異丙醇、正丁醇、乙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溶劑可選自如二甲苯、環(huán)己酮、溶劑油(牌號:S-150、S-180、S-200)、礦物油、松脂基植物油、松節(jié)油、油酸甲酯、乙酸仲丁酯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凍劑可選自如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消泡劑可選自如硅油、硅酮類化合物、C10-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C8-10脂肪醇類、己醇、丁醇、辛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穩(wěn)定劑可選自如環(huán)氧大豆油、亞磷酸三苯酯、環(huán)氧氯丙烷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水為去離子水。水分散粒劑中,可以使用的輔助成分有:分散劑可選自如木質素磺酸鈉、聚羧酸鹽類、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鈉、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磺酸鹽、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潤濕劑可選自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拉開粉、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硫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崩解劑可選自如硫酸銨、硫酸鈉、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及其衍生物、膨潤土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填料可選自如高嶺土、硅藻土、輕質碳酸鈣、白炭黑、凹凸棒土、玉米淀粉、海泡石、方解石、硅石、葉蠟石、木糖醇、蒙脫石、陶土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超低容量液劑中,可以使用的輔助成分有:表面活性劑可選自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滲透劑可選自如氮酮、噻酮、快速滲透劑T、異佛爾酮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藥害減輕劑可選自如赤霉酸、蕓薹素內酯、復硝酚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溶劑可選自如乙基苯、三甲苯、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松基油、油酸甲酯、油酸乙酯、甲醇、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異辛醇、正辛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所述復配組合物各種應用劑型的生產工藝均屬現(xiàn)有已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下列各實施例中各組分百分含量均為重量百分含量。實施例一:21%苯菌酮·氰烯菌酯水懸浮劑苯菌酮20%、氰烯菌酯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分散劑)7%、烷基萘磺酸鹽(濕潤劑)5%、苯甲酸鈉(防腐劑)0.2%、硅油(消泡劑)0.2%、羥甲基纖維素(增稠劑)2%、乙二醇(防凍劑)2.5%,去離子水補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分散均勻、砂磨機中砂磨后,即可制得21%苯菌酮·氰烯菌酯水懸浮劑。實施例二:11%苯菌酮·氰烯菌酯油懸浮劑苯菌酮10%、氰烯菌酯1%、農乳700#(乳化劑)10%、EO-PO嵌段共聚物(分散劑)6%、白炭黑(增稠劑)2%、丙三醇(防凍劑)1.5%,甲脂化棕櫚油(分散介質)補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分散均勻、砂磨機中砂磨后,即可制得11%苯菌酮·氰烯菌酯油懸浮劑。實施例三:2%的苯菌酮·氰烯菌酯水乳劑苯菌酮1%、氰烯菌酯1%、三甲苯(溶劑)5%、溶劑油S-150(溶劑)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乳化劑)15%、環(huán)氧亞麻油(穩(wěn)定劑)3%、丙三醇(防凍劑)1.5%、C10-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消泡劑)0.2%、苯甲酸鈉(防腐劑)0.5%、纖維素醚(增稠劑)1.5%,去離子水補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攪拌均勻后,即可制得2%的苯菌酮·氰烯菌酯水乳劑。實施例四:16%的苯菌酮·氰烯菌酯微乳劑苯菌酮1%、氰烯菌酯15%、環(huán)己酮(溶劑)8%、二甲苯(溶劑)5%、農乳2201#(乳化劑)10%、甲醇(助乳化劑)3%、環(huán)氧亞麻油(穩(wěn)定劑)3%、丙三醇(防凍劑)2%、硅油(消泡劑)0.2%,去離子水補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攪拌均勻后,即可制得16%的苯菌酮·氰烯菌酯微乳劑。實施例五:62%苯菌酮·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劑苯菌酮2%、氰烯菌酯6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濕潤劑)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分散劑)10%、聚乙烯吡咯烷酮(崩解劑)5%,高嶺土(填料)補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捏合造粒、干燥篩分后,即可制得62%苯菌酮·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劑。實施例六:5%苯菌酮·氰烯菌酯超低容量液劑苯菌酮1%、氰烯菌酯4%、三甲苯(溶劑)5%、N,N-二甲基乙酰胺(溶劑)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劑)8%、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表面活性劑)5%、蕓苔素內酯(藥害減輕劑)0.02%、快速滲透劑T(滲透劑)2%,油酸甲酯補足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充分攪拌均勻后,即可制得5%苯菌酮·氰烯菌酯超低容量液劑。實施七:室內生物活性測定1、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復配對小麥白粉病病原菌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試驗方法:參考《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NY/T1156.4-2006》,采用盆栽法。用DPS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算各藥劑的EC50,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共毒系數(CTC)≥120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CTC)≤80表現(xiàn)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數(CTC)<120表現(xiàn)為相加作用。表1、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復配對小麥白粉病病原菌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藥劑名稱及配比(重量比)EC50(mg/L)ATITTICTC苯菌酮0.67100.00--氰烯菌酯1.3350.38--苯菌酮:氰烯菌酯(20:1)0.39171.7997.64175.94苯菌酮:氰烯菌酯(15:1)0.35191.4396.90197.55苯菌酮:氰烯菌酯(10:1)0.31216.1395.49226.34苯菌酮:氰烯菌酯(7:1)0.28239.2993.80255.11苯菌酮:氰烯菌酯(4:1)0.26257.6990.08286.07苯菌酮:氰烯菌酯(1:1)0.29231.0375.19307.26苯菌酮:氰烯菌酯(1:4)0.32209.3860.30347.23苯菌酮:氰烯菌酯(1:7)0.36186.1156.58328.93苯菌酮:氰烯菌酯(1:10)0.44152.2754.89277.41苯菌酮:氰烯菌酯(1:15)0.51131.3753.48245.64苯菌酮:氰烯菌酯(1:20)0.62108.0652.74204.89苯菌酮:氰烯菌酯(1:30)0.7688.1651.98169.60苯菌酮:氰烯菌酯(1:40)0.9570.5351.59136.71從表1可以看出,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在20:1~1:40(按重量)的范圍內復配時,共毒系數(CTC)均大于120,說明對小麥白粉病病原菌表現(xiàn)出協(xié)同增效作用;尤其是在10:1~1:20(按重量)的范圍內復配時,協(xié)同增效作用更加顯著,共毒系數(CTC)均在200以上;特別是以1:4(按重量)復配,協(xié)同增效作用最為顯著,共毒系數(CTC)最大,為347.23。可見,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復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2、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復配對小麥赤霉病病原菌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試驗方法:參考《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NY/T1156.2-2006》,采用平皿法。用DPS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算各藥劑的EC50,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共毒系數(CTC)≥120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CTC)≤80表現(xiàn)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數(CTC)<120表現(xiàn)為相加作用。表2、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復配對小麥赤霉病病原菌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藥劑名稱及配比(重量比)EC50(mg/L)ATITTICTC苯菌酮1.98100.00--氰烯菌酯1.07185.05--苯菌酮:氰烯菌酯(20:1)1.14173.68104.05166.92苯菌酮:氰烯菌酯(15:1)0.99200.00105.32189.90苯菌酮:氰烯菌酯(10:1)0.83238.55107.73221.43苯菌酮:氰烯菌酯(7:1)0.76260.53110.63235.50苯菌酮:氰烯菌酯(4:1)0.67295.52117.01252.56苯菌酮:氰烯菌酯(1:1)0.48412.50142.53289.41苯菌酮:氰烯菌酯(1:4)0.39507.69168.04302.12苯菌酮:氰烯菌酯(1:7)0.42471.43174.42270.28苯菌酮:氰烯菌酯(1:10)0.45440.00177.32248.14苯菌酮:氰烯菌酯(1:15)0.49404.08179.73224.83苯菌酮:氰烯菌酯(1:20)0.52380.77181.00210.37苯菌酮:氰烯菌酯(1:30)0.61324.59182.31178.04苯菌酮:氰烯菌酯(1:40)0.74267.57182.98146.23從表2可以看出,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在20:1~1:40(按重量)的范圍內復配時,共毒系數(CTC)均大于120,說明對小麥赤霉病病原菌表現(xiàn)出協(xié)同增效作用;尤其是在10:1~1:20(按重量)的范圍內復配時,協(xié)同增效作用更加顯著,共毒系數(CTC)均在200以上;特別是以1:4(按重量)復配,協(xié)同增效作用最為顯著,共毒系數(CTC)最大,為302.12??梢姡骄颓柘┚团渚哂泻侠硇院涂尚行?。實施例八:田間藥效試驗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一至六制得的農藥組合物,于小麥白粉病和赤霉病發(fā)病初期施藥,每7d施藥1次,共施藥2次。施藥前調查病情基數,第2次施藥后14d調查病害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病情指數,計算防效。表3、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復配組合物制劑對小麥白粉病和赤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從表3可以看出,本發(fā)明農藥組合物對小麥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80%以上,明顯高于各單劑單獨使用,其中實施例六(5%苯菌酮·氰烯菌酯超低容量液劑)對小麥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效更加突出,防效達90%以上。同時在試驗調查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各苯菌酮和氰烯菌酯復配組合物制劑對小麥產生藥害。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含有苯菌酮和氰烯菌酯的農藥組合物,協(xié)同增效作用顯著,相比各單劑單獨使用擴大了殺菌譜,提高了防效,能有效防治小麥上的白粉病和赤霉病等多種病害,持效期長,對小麥安全,值得在農業(yè)生產上推廣應用。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长寿区| 会泽县| 富顺县| 郁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开远市| 大港区| 琼海市| 乌苏市| 黄石市| 贵州省| 兴海县| 兴安盟| 贵港市| 城固县| 怀化市| 扬中市| 清水河县| 卓尼县| 龙山县| 淳化县| 铜山县| 遂溪县| 芦山县| 象州县| 蒲城县| 海丰县| 兴山县| 磴口县| 濉溪县| 荣成市| 安平县| 安泽县| 柯坪县| 宁明县| 永寿县| 涞水县| 克东县| 翁源县| 衡阳市|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