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耕作機械及旋耕爪部件、旋耕爪安裝裝置及旋轉耕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附設在拖拉機等行走機械上并能在其行進方向進行所需農活作業(yè)的耕作機械及可安裝在其上的耕耘旋耕爪部件、旋耕爪安裝裝置及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更詳細的說是涉及一種與用旋轉保持體的轉動使設在旋轉保持體上的多個耕作旋轉體一起旋轉,并可以適當?shù)剡x擇農活作業(yè)所需要的耕作旋轉體進行一個農活作業(yè)或一系列農活作業(yè)的耕作機械。
背景技術:
在耕耘旱地或休耕地以后打壟、然后開溝播種時,及鋤草以后耕地、然后打壟時,以往,一般是分別用不同的耕作機械進行這些農活作業(yè)。因此,由于用分別的耕作機械進行作業(yè),所以很費事且工作效率低,并且,由于需要準備多臺耕作機械,所以就招致成本上升的問題。
在此,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有提案提出可以進行一系列耕耘及打壟雙方作業(yè)的耕作機械。該耕作機械,被設在拖拉機的后部,在耕地的同時,將被翻耕的土a如圖81所示,用具備倒梯形推開部b的農具c推開,形成如圖82所示的倒梯形的壟溝d,并在壟溝d、d之間形成壟e?;蛘?,如圖83所示,前后具有耕耘旋轉體f及碎土旋轉體g,并隨著拖拉機的行進,在用該耕耘旋轉體f翻地以后,用該碎土旋轉體g將被翻起的土更細地打碎(參照特開2001-16907號公報)。
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在順耕時,旋耕爪從根側順序地切入耕地并需要抑制切削時的阻力,在逆耕時,由于旋耕爪向與裝置的前進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耕地中旋轉,要承受比順耕時大的阻力,所以必須要討論其對策。
在順耕用時,若使用從根部向后方彎曲的旋耕爪,則在逆耕時就不能原封不動地使用,所以必須更換旋耕爪,但由于費事,就考慮將旋耕爪做成直刀形狀并能向旋轉方向擺動。例如,在特公平6-75441號公報中所述的,其固定設置了向與旋轉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爪安裝法蘭盤,用樞支銷將兩側邊形成刃邊的旋耕爪樞支在其前端部。用設置在爪安裝法蘭盤上的擋塊限制旋耕爪只能在規(guī)定角度擺動,另外,在特公平6-12961號公報中記載有,在與爪軸大致垂直的方向固定支撐架,并將旋耕爪安裝在支撐架上且能夠以樞軸為支點搖動的特點,而且,在旋耕爪的兩側邊緣,分別彎曲形成順耕用刃部和逆耕用刃部,以便減小各個旋耕時的阻力。另外,在專利第3264730號公報上,記載了將保持架固定設置在旋耕軸上且在保持架內嵌插旋耕爪的安裝根部,并將銷插入安裝根部和保持架以防止脫出,同時裝有將安裝根部壓在保持架內的壓簧,用以抑制旋耕爪的晃動的特點。另外,在特開2001-28901號公報上記載了設有設置在旋耕爪的旋轉方向兩側邊緣的刃邊,且在進行正反轉作業(yè)的臨界附近形成沿旋耕爪的長度方向的棱線,并且使該棱線向旋耕爪寬度方向中心線的一方偏心。
以往的耕作機械,雖能同時進行耕耘及打壟的一系列農活作業(yè),但在耕耘及打壟的農活作業(yè)之后,不能進行例如形成播種溝并進行播種、然后到覆土的一連串的農活作業(yè)。因此在進行多種類農活作業(yè)時,就必須更換相應的耕作機械,這就成可高效地進行農活作業(yè)的難關。
以往的耕作機械,由于其前后具備可以進行多種農活作業(yè)的耕作機,所以當只進行開荒時,就只需在前后的一方裝上作為耕作機械的開荒用的耕作機,而需將其它的耕作機拆掉,無論如何都必須進行拆掉耕作機的作業(yè)。
另外,以往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都是將旋耕爪安裝在被固定于旋轉軸上的法蘭盤或支撐架上,由于將旋耕爪整體成形于與旋轉軸嵌合的根部,所以旋耕爪的安裝位置被固定。因此,為了根據(jù)耕地的狀況需要改變旋耕爪的安裝角度等的設定,就必須更換整個旋耕爪,為此就必須為這些農活作業(yè)準備各種各樣型號的旋耕爪。另外,由于是用銷子樞支裝于法蘭盤或支撐架上的旋耕爪,所以在使用期間難免產(chǎn)生松動。如專利第3264730號公報所示,雖考慮使用壓簧,但其結構復雜,且長期使用總是會產(chǎn)生松動。
為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耕作機械,其裝有多個耕作旋轉體并可以用簡單的操作將耕作旋轉體設定在耕作位置,能高效地進行一系列農活作業(yè),并且能簡單地進行耕作旋轉體的更換操作。
另外,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旋耕爪安裝裝置及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以簡單的結構能減少順耕及逆耕切削時的阻力并能高效率地進行耕作。
另外,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旋耕爪部件,其用簡單的構造可以改變相同旋耕爪安裝角度等的設定。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耕作機械,是被附設在行走機上,且沿其前進方向進行規(guī)定農活作業(yè)的耕作機械,其特征在于,具有可靈活旋轉地被保持在主驅動軸上并且能固定在規(guī)定的旋轉位置上的一對旋轉保持體,和可靈活轉動地軸支承在一對上述旋轉保持體之間的多個耕作旋轉體,和將上述主驅動軸的驅動力傳遞給上述耕作旋轉體的驅動傳動機構;多個上述耕作旋轉體,通過上述旋轉保持體的旋轉一起轉動并且有選擇地設定其耕作位置。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各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被配置在以上述旋轉保持體的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圓周上。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各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在以上述旋轉保持體的旋轉中心軸為中心、按各規(guī)定角度間隔配置。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主驅動軸,被軸支承在支撐框架上,且上述旋轉保持體,由定位機構固定在上述支撐框架上。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轉保持體,由上述定位機構定位、以便把多個上述各耕作旋轉體同時設定在耕作的位置。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驅動傳動機構,分別驅動傳動控制上述各個耕作旋轉體。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驅動傳動機構,用無接頭傳動部件驅動傳遞主驅動軸的驅動力。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驅動傳動機構,具有被固定于主驅動軸上的驅動轉動部件,和對應于上述各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分別配置的多個從動轉動部件,和被懸架于上述驅動轉動部件及多個上述從動轉動部件上的上述無接頭傳動部件,和為了使上述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及分別與其對應的上述從動轉動部件一體旋轉而對兩者有選擇地連接的驅動選擇機構。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驅動傳動機構,用齒輪傳動機構驅動傳遞主驅動軸的驅動力。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驅動傳動機構,具備被固定于主驅動軸上的驅動齒輪,和分別固定在上述各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上的多個從動齒輪,和對應于上述各個從動齒輪而設置并且與上述各個從動齒輪及上述驅動齒輪噛合的多個傳動齒輪,和有選擇地使上述傳動齒輪位于噛合位置及分離位置的齒輪位置設定機構。
本發(fā)明的耕作機械,具有如上所述的構造,由轉動旋轉保持體而使耕作旋轉體整體轉動并能將耕作旋轉體設定在耕作位置上,可以用簡單的所謂旋轉保持體的旋轉操作設定耕作旋轉體。所以,在進行一連串的農活作業(yè)時,只要與農活作業(yè)相適應地轉動旋轉保持體并將耕作旋轉體設定在耕作位置上即可,不必進行一個又一個更換耕作旋轉體的操作。并且,即使需要更換耕作旋轉體的操作,也只要預先旋轉操作旋轉保持體進行更換操作,就可以容易地使更換的耕作旋轉體位于更換位置。
用將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配置在以旋轉保持體的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圓周上,就可以將各耕作旋轉體的耕作位置設定在一定的高度上,并且,在旋轉保持體的旋轉時也可以進行穩(wěn)定的旋轉操作。所以,若以旋轉保持體的旋轉中心軸為中心,按各規(guī)定角度間隔地配置,則可以使耕作旋轉體的間隔為一定。
另外,用將旋轉保持體定位于支撐框架上的定位機構能可靠地將旋轉保持體定位,也能根據(jù)需要將多個耕作旋轉體定位于設定的同時耕作位置上。
驅動傳動機構,可以個別地對各耕作旋轉體進行驅動傳動,例如,可以進行只驅動傳動位于耕作位置的耕作旋轉體的控制,進行有效的驅動傳動。例如,在使用皮帶、鏈條的所謂無接頭傳動部件作為驅動傳動機構時,若有選擇地連接驅動選擇機構、以便使被懸架在傳遞主驅動軸驅動力的驅動轉動部件及多個從動轉動部件上并使其一起轉動、或只使根據(jù)驅動需要的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與從動轉動部件一起轉動,則可以進行高效穩(wěn)定的驅動傳動,并且可以簡單地進行各個耕作旋轉體的有選擇的驅動傳動。另外,在用齒輪傳動機構作為驅動傳動機構時,將傳遞其驅動力的驅動齒輪固定在主驅動軸上,并將從動齒輪固定在各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上,且設置對應于各從動齒輪而設的、并且與驅動齒輪和各從動齒輪噛合的多個傳遞齒輪,并將各傳遞齒輪有選擇地定位于噛合位置及分離位置,則可以進行高效穩(wěn)定的驅動傳動,并且能可靠地進行對各耕作旋轉體的有選擇的驅動傳動。
本發(fā)明的旋耕爪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具有爪部及與桿狀軸嵌合的基部、且可靈活地沿上述軸的軸向方向移動并能靈活地繞上述軸轉動的旋耕爪部件,和在使上述旋耕爪部件隨著上述軸的旋轉動作轉動的同時使上述旋耕爪部件只能繞上述軸靈活轉動規(guī)定角度的限制機構。并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沿以上述軸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設有圓弧狀的長孔,上述限制機構,具有與上述軸嵌合且只向上述軸的軸向靈活移動、并且隨著上述軸的旋轉動作轉動的轉動部件,和被凸出設置于上述轉動部件上、且活動嵌裝于上述旋耕爪部件的長孔內的限制部件,上述旋耕爪部件,通過上述限制部件只能以由上述長孔的兩端所限定的規(guī)定角度繞上述軸靈活地轉動。
另外,本發(fā)明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將通過上述旋耕爪安裝裝置安裝的旋耕爪部件按規(guī)定間隔在旋轉軸上嵌合多個。并且,其特征在于從上述旋轉軸的軸向看按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地配置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
本發(fā)明的旋耕爪安裝裝置,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結構,且旋耕爪部件的基部本身繞軸旋轉,所以在順耕及逆耕中任何情況下,當旋耕爪部件的爪部與耕地接觸時,旋耕爪部件整體轉動規(guī)定的角度并進入耕地進行切削動作,旋耕爪部件慢慢地進入耕地內以減少其阻力。并且,由于旋耕爪部件整體轉動,且爪部的側邊緣整體容易接觸土地,所以能避免施加在旋耕爪部件的負荷集中在一處。另外,由于旋耕爪部件的基部嵌在軸上,所以不會產(chǎn)生如以往技術的用銷子樞支時的松動。并且,由于旋耕爪部件能靈活地沿軸向移動,所以能任意設定旋耕爪部件的軸向安裝位置,也可以根據(jù)所安裝的旋耕爪部件的數(shù)量在軸向適當?shù)匕惭b。另外,由于旋耕爪部件還能靈活地轉動,因此也可以任意地設定旋耕爪部件的旋轉方向的安裝位置,可以簡單地安裝成從軸向看按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地如同螺旋式的安裝。用這樣的旋耕爪安裝裝置將多個旋耕爪部件安裝在旋轉軸上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可以選擇所安裝的旋耕爪部件的數(shù)量,也可以適當?shù)卦O定安裝位置,并能以螺旋式錯開地安裝旋耕爪部件,可以進行根據(jù)耕地狀況的最佳的耕耘作業(yè)。特別是,如螺旋式地錯開安裝旋耕爪部件,能減少耕耘動作時的振動,且可以減小驅動裝置的馬力,并且在耕土的反轉時能夠有利于整體的平衡。
在旋耕爪部件的基部設有圓弧狀的長通孔,作為限制機構,使用了如上所述的轉動部件及限制部件,這樣,可以用簡單的結構一邊可靠地限制旋耕爪部件一邊隨著軸的轉動而旋轉。另外,只要將各部件嵌合在軸上即可安裝,所以能簡化安裝作業(yè)。
另外,本發(fā)明的另外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具有正六角形截面的旋轉軸,和開設了與連接上述旋轉軸截面的正六角形頂點的圓大致相同形狀的嵌合孔并具有以該嵌合孔與上述旋轉軸嵌合的基部的旋耕爪部件,和由以夾持上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方式設置的兩個圓板構成、且上述各圓板在其中心部開有與上述旋轉軸截面的正六角形大致相同形狀的安裝孔、并用該安裝孔與上述旋轉軸嵌合的轉動部件;在上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在沿以上述旋轉軸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上,開有圓弧狀的長孔,在上述轉動部件的兩個圓板上,分別面向上述旋耕爪部件長孔的部分上開有孔部,并具有穿過該孔部且游動于上述長孔內的桿狀的限制部件。另外,其特征在于以上述旋耕爪部件及上述轉動部件為一個單位,將多個單位按規(guī)定的間隔嵌合在上述旋轉軸上。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單位之間,將規(guī)定長度的套筒嵌裝在上述旋轉軸上,且上述套筒的兩端,被設于上述各單位的轉動部件的圓板上的凸起部所支撐。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單位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開有多個圓弧狀的上述長孔,且各長孔形狀相同并按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在上述各單位的轉動部件的兩個圓板上,在面對多個上述長孔的部分上,開有以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的多個上述孔部,且上述限制部件,游動于上述各單位旋耕爪部件的上述長孔內、以便將上述各單位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配置在從上述旋轉軸的軸向看按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的位置。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由與上述旋轉軸平行地被支撐的直線狀的多個桿狀部件構成,且各桿狀部件游動于設在上述各單位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上述長孔內并且穿過與游動嵌合長孔相對應的上述各圓板的上述孔部。
本發(fā)明其它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具有如上所述的結構,由于旋耕爪部件具有與連接上述旋轉軸截面的正六角形頂點的圓大致相同形狀的嵌合孔,所以能相對于旋轉軸靈活地向軸向移動且繞軸靈活地轉動,由于構成轉動部件的兩個圓板具有與旋轉軸截面的正六角形大致相同形狀的安裝孔,所以能靈活地只沿軸向移動。并且,使穿過開設于從兩側夾持旋耕爪部件的圓板上的孔部并由桿狀部件構成的限制部件、游嵌于開設在旋耕爪部件上的圓弧狀長孔內,所以旋耕爪部件只靈活地繞旋轉軸轉動該長孔的長度。因此,用簡單的構造能夠可靠地使旋耕爪部件整體繞軸只靈活地轉動規(guī)定的角度。
另外,若以旋耕爪部件及轉動部件為一個單位并在其之間嵌裝規(guī)定長度的套筒,則可以按規(guī)定的間隔配置各單位,并且變更套筒的長度就能簡單地改變各單位的安裝位置。另外,設有多個分別對應于各旋耕爪部件長孔的各圓板的孔部,且以與旋轉軸平行地被支撐的直線狀的桿狀部件穿過對應于各旋耕爪部件長孔的各圓板的孔部,以簡單的構造可以將各旋耕爪部件定位并且可以容易地將其爪部設定為從旋轉軸的軸向看按規(guī)定角度錯開的位置。
本發(fā)明其它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桿狀的支撐軸,和具有爪部及嵌合于上述支撐軸上的基部的多個旋耕爪部件,和連接多個上述旋耕爪部件、使其整體動作的連接部件,和具有與通過上述支撐軸的軸心的直線幾乎一致的軸心的旋轉軸,和與上述旋轉軸嵌合且以上述旋轉軸為中心靈活轉動的動作部件,和使上述動作部件隨著上述旋轉軸的旋轉動作而轉動并且限制上述動作部件繞上述旋轉軸只能靈活轉動規(guī)定角度的限制機構;上述連接部件與上述動作部件連接,上述動作部件因上述旋轉軸的旋轉而轉動并以此通過上述連接部件使多個上述旋耕爪部件整體轉動。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設有沿以上述支撐軸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且錯開各規(guī)定角度的多個定位孔,上述連接部件,由被支撐的與上述支撐軸大致平行的直線狀的多根桿狀部件構成,上述各桿狀部件穿過設于上述各旋耕爪部件基部的上述定位孔。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連接部件的各桿狀部件,貫穿設于上述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上述定位孔內、以便將上述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從上述支撐軸的軸向看按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地配置。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動作部件上,開設了沿以上述旋轉軸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的圓弧狀的長孔,上述限制機構,具有隨著上述旋轉軸的旋轉動作轉動的轉動部件及凸出設于上述轉動部件上且游動嵌入上述動作部件的長孔內的限制部件。另外,其特征在于多個上述旋耕爪部件被按規(guī)定間隔設置并被嵌合在上述支撐軸上。另外,其特征在于在多個上述旋耕爪部件之間,將規(guī)定長度的套筒嵌裝在上述支撐軸上,且上述套筒的兩端,由被設于上述各旋耕爪部件基部的凸起部所支撐。
本發(fā)明其它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由于具有上述的結構,所以能用連接部件將嵌合于支撐軸上的多個旋耕爪部件一體化且該全體能與動作部件一起靈活地繞旋轉軸只轉動規(guī)定的角度。從而,在順耕及逆耕中任意時候,當旋耕爪部件的爪部與耕地接觸時,旋耕爪部件整體轉動規(guī)定角度并進入耕地做切削動作,由于旋耕爪部件漸漸地進入耕地內,所以能減少其阻力。另外,由于旋耕爪部件可以靈活地相對于支撐軸沿軸向靈活地移動,所以能任意設定旋耕爪部件的數(shù)量及其軸向的安裝位置。另外,若此時在旋耕爪部件之間嵌裝規(guī)定長度的套筒,則可以簡單且可靠地將旋耕爪部件定位。由于設有貫通設于旋耕爪部件基部的多個定位孔的桿狀部件,可用簡單的構造一體化,并且將貫穿于桿狀部件的定位孔錯位,則可以容易地將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從軸方向看按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地設定。因此,通過如螺旋式的安裝可以減少耕耘時的阻力。
本發(fā)明的旋耕爪部件,是具有安裝于軸上的基部,和與該基部獨立的爪部,和將上述爪部固定在上述基部上的固定部件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基部,具有按規(guī)定的間隔貫通開設的兩個基孔,并且在兩個基孔之間形成靠接部,上述爪部,具有按規(guī)定的間隔貫通開設的兩個安裝孔,并且在兩個安裝孔之間形成缺口部,上述固定部件,是插入上述基孔及上述安裝孔并將上述爪部固定于上述基部的部件,上述爪部,以上述缺口部跨過上述靠接部的方式安裝于上述基部并由上述固定部件固定。
本發(fā)明的旋耕爪部件,具有上述的結構,可以將爪部設定為將爪部固定在基部一側的面上、和用爪部的缺口部跨過基部的靠接部而固定安裝。即,當基部一側的面沿耕作裝置的行進方向時,在跨過爪部進行固定時,能相對行進方向傾斜地設定爪部,如果向外傾斜地設定,則爪部一邊耕作一邊向外側方向堆土,若向內傾斜地設定,則爪部一邊耕作一邊向內側方向堆土,適當?shù)卦O定爪部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耕作,并且可以簡單地變更其設定。特別是,由于從爪部的根部傾斜,所以能更好地翻地,例如可以更高效地進行挖溝作業(yè)。
本發(fā)明其他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安裝在軸上且外圓周邊緣部上形成缺口部的基部,和能通過上述缺口部安裝的爪部,和位于上述缺口部的兩側部分的固定位置且將上述爪部固定于上述基部的固定機構。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爪部,具有從上述缺口部一側向外側鼓脹呈圓弧狀延伸的第一刃部及從上述缺口部另一側向外側鼓脹呈圓弧狀延伸的第二刃部,且上述第一刃部和上述第二刃部的交點形成上述爪部的前端,形成于上述第一刃部和上述第二刃部之間的上述爪部的作用面,被設為相對于與安裝在上述基部的上述軸的中心軸垂直的平面傾斜規(guī)定角度的狀態(tài)。另外,其特征在于通過經(jīng)過上述固定位置之間二等分點的垂線與所述爪部的所述缺口部靠接的面相交的交點、和所述爪部前端的直線,被設定為相對于所述垂線的向任意一方的固定位置側傾斜。另外,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第一刃部和上述第二刃部,以便使上述爪部以被固定于上述基部的狀態(tài)下、經(jīng)過上述軸的中心軸且位于通過任何一方的固定位置的平面上。另外,其特征在于把上述第一刃部和上述第二刃部當中被形成長度短的一方曲率半徑,設定得比另一方小。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基部,在上述缺口部的兩側部分具有開設的兩個基孔,上述爪部,具有按規(guī)定間隔開設的兩個安裝孔,上述固定機構,由分別插入一方的基孔和一方的安裝孔及另一方的基孔和另一方的安裝孔且將上述爪部固定于上述基部的固定部件構成。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爪部,將一方的安裝孔配置在上述基部一面?zhèn)炔⒘硪环降陌惭b孔配置在上述基部另一面?zhèn)?、且能通過上述缺口部被安裝于上述基部上。另外,其特征在于兩個上述爪部位于相對于上述軸的中心對稱的位置并分別被固定在上述基部上。
本發(fā)明其他的旋耕爪部件,由于具有上述結構,可以將安裝有軸的基部及爪部作為分離體,并以將爪部經(jīng)過形成于基部外圓周邊緣部的缺口部且將爪部固定成傾斜的狀態(tài)。即,若可以相對于耕作裝置行進方向傾斜地設定爪部,則在向外傾斜時,爪部以一邊耕作一邊向外側堆土,在向內傾斜時,爪部以一邊耕作一邊向內側堆土,這樣適當?shù)卦O定爪部就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耕作,并且可以簡單地改變其設定。
另外,由于爪部具有從缺口部的一側向外側呈圓弧狀鼓脹地延伸的第一刃部及從缺口部的另一側呈圓弧狀向外側鼓脹地延伸的第二刃部,例如當安裝在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上時,無論使爪部正轉還是反轉地動作,都可以順暢地壓入耕地中,并能減輕因此的負荷。另外,由于形成于第一刃部和上述第二刃部之間的爪部的作用面,相對于與安裝于基部的軸的中心軸垂直的平面呈傾斜規(guī)定角度的狀態(tài),且被設定為從爪部的根部相對于軸傾斜,所以能更好地翻耕地,例如能更高效地進行挖溝作業(yè)。
并且,由于通過經(jīng)過上述固定位置之間二等分點的垂線與爪部的缺口部靠接的面相交的交點、和爪部前端的直線,被設定為相對于上述垂線的向任意一方的固定位置側傾斜,可以將從爪部的根部到爪部前端的作用面形成向外側加長加寬的傾斜面。即,當將爪部的前端設定在以安裝于基部的軸的中心軸為中心的圓周上時,不將爪部的前端設定在經(jīng)過二等分點垂線上而是設定向任意一方的固定位置側傾斜,由于加長了從上述交點到爪部前端的距離,所以能長且寬地設定其之間的爪部作用面。
并且,由于在爪部被固定在基部的狀態(tài)下將第一刃部和第二刃部形成在經(jīng)過軸的中心軸且通過任何一方的固定位置的平面上,可以加長形成第一刃部和第二刃中任意一個,所以能用加長的刃部從根部分旋入地壓入耕地,更好地翻地并且將稻草等埋入土地中。另外,由于根部分依次被壓入耕地中,所以能夠使負荷更小。并且,以爪部的前端位于經(jīng)過軸的中心軸且通過固定位置的平面上,用軸和固定位置牢靠地支承耕作時施加大負荷的爪部的前端部,是耐久性的構造。
并且,以把第一刃部和第二刃部中的長度短的一方的曲率半徑設定得比另一方小,使長度短的刃部更向外側鼓脹的形狀且在被壓入耕地時減小了壓入開始面積并減小了所承受的負荷。
另外,由于基部具有開設于缺口部兩側部分的兩個基孔,爪部具有按規(guī)定間隔開設的兩個安裝孔,固定機構由分別插入一方的基孔和一方的安裝孔及另一方的基孔和另一方的安裝孔、將上述爪部固定于上述基部的固定部件構成,所以能將爪部牢靠地固定在基部上,并且可以簡單地將爪部拆卸以改變設定。
并且,若將爪部一方的安裝孔配置于基部一方的側面、而將爪部另一方的安裝孔配置于基部另一方的側面地將爪部安裝于上述基部上,則可以簡單地設定爪部的傾斜狀態(tài)。另外,在用固定部件固定基孔和安裝孔時,若在其間夾入墊圈等調整部件來固定,則也可以調整爪部傾斜狀態(tài)的設定角度。
另外,若將兩個爪部分別在與軸的中心對稱的位置固定于基部,則可以在一轉中兩個爪部能交替地被壓入耕地而提高耕作的效率。
本發(fā)明其他的旋耕爪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轉軸上安裝了多個上述的旋耕爪部件并且將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按規(guī)定的間隔嵌合在上述旋轉軸上。另外,其特征在于多個上述旋耕爪部件,被配置為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從上述旋轉軸的軸向看錯開各規(guī)定角度。另外,其特征在于各旋耕爪部件一部分的爪部的作用面,處于與相對于垂直上述旋轉軸的中心軸的平面且剩下的爪部的作用面以不同的角度傾斜的狀態(tài)。
本發(fā)明其他的旋耕爪安裝裝置,由于具有上述的構造,所以能同時使多個旋耕爪部件隨旋轉軸而轉動并進行耕耘作業(yè),可以高速化。另外,由于將各旋耕爪部件從旋轉軸的軸向看錯開了各規(guī)定角度,所以旋耕爪部件能依次被壓入耕地中,并通過連續(xù)耕作而減小施加于整體的負荷。另外,由于使爪部的作用面一部分不同,所以能對應在耕作中可以同時進行向左右方向堆土作業(yè)等的需要并適當?shù)卦O定。
圖1是將本發(fā)明實施例附設于拖拉機上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支撐框體左側部分的立體圖。
圖4是說明設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支撐框體上的輸出軸及驅動軸的局部剖面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正反驅動裝置的俯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正反驅動裝置的六角軸部的局部放大圖。
圖7是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正反驅動裝置作用的俯視圖。
圖8是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正反驅動裝置作用的俯視圖。
圖9是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旋轉保持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驅動軸的軸支承狀態(tài)的剖面圖。
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旋轉保持體的螺栓固定狀態(tài)的剖面圖。
圖12是關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耕作旋轉體的第一連接軸部分的剖面圖。
圖13是關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耕作旋轉體的第一連接軸部分的剖面圖。
圖14是關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耕作旋轉體的第二連接軸部分的剖面圖。
圖15是關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一連接軸部分的內側軸部件的立體圖。
圖16是關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一連接軸部分的外側軸部件的立體圖。
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一連接軸部分的小直徑筒部的配合狀態(tài)的剖面圖。
圖18是關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卷繞在驅動軸及連接軸上的鏈條的說明圖。
圖19是關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二連接軸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圖20是關于本發(fā)明實施例另外的驅動傳動機構的齒輪傳遞機構的說明圖。
圖21是圖20中所示的A-A剖面圖。
圖22是表示圖20中所示的驅動傳動機構齒輪的脫離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23是關于圖20中所示的驅動傳動機構上的離合柄的說明圖。
圖24是關于圖20中所示的驅動傳動機構上的保持部件的說明圖。
圖25是關于圖20中所示的驅動傳動機構上的蓋板的說明圖。
圖26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一耕作旋轉體的主視圖。
圖27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一耕作旋轉體的立體圖。
圖2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一耕作旋轉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29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二耕作旋轉體的主視圖。
圖30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二耕作旋轉體的立體圖。
圖3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三耕作旋轉體的主視圖。
圖32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三耕作旋轉體的立體圖。
圖33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四耕作旋轉體的主視圖。
圖34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四耕作旋轉體的立體圖。
圖35是關于拆卸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耕作旋轉體的工序的說明圖。
圖36是關于拆卸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耕作旋轉體的工序的說明圖。
圖37是關于用本發(fā)明實施例形成壟的說明圖。
圖38是關于用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耕作旋轉體的耕作工序的說明圖。
圖39是關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用于進行播種耕作的結構的說明圖。
圖4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主視圖及側視圖。
圖4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轉動部件的主視圖及側視圖。
圖4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從轉旋軸的軸向看的動作圖。
圖44是從轉旋軸的軸向看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多個旋耕爪部件的圖。
圖4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6是從轉旋軸的軸向看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多個旋耕爪部件的圖。
圖4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的主視圖。
圖4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分解圖。
圖4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裝配圖。
圖5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裝配圖。
圖5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主視圖。
圖5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主視圖。
圖5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主視圖。
圖5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旋耕爪部件的裝配圖。
圖55是關于本發(fā)明的旋耕爪部件的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56是關于本發(fā)明的旋耕爪部件的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57是關于本發(fā)明的旋耕爪部件的實施例的俯視圖及側視圖。
圖58是對關于本發(fā)明的旋耕爪部件的實施例的爪部形狀的說明圖。
圖59是旋耕爪部件的耕耘動作的說明圖。
圖60是旋耕爪部件的耕耘動作的說明圖。
圖61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安裝例的俯視圖及側視圖。
圖62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裝例的俯視圖及側視圖。
圖63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裝例的俯視圖及側視圖。
圖64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裝例的俯視圖及側視圖。
圖65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裝例的俯視圖及側視圖。
圖66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裝例的俯視圖及側視圖。
圖67是表示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其它的安裝例的俯視圖及側視圖。
圖68是關于本發(fā)明的旋耕爪安裝裝置的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69是關于本發(fā)明的旋耕爪安裝裝置的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70是關于本發(fā)明的旋耕爪安裝裝置的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71是關于驅動本發(fā)明實施例播種機的結構的說明圖。
圖72是關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播種位置設定用的結構的說明圖。
圖73是關于往深壟溝播種耕作的說明圖。
圖74是關于往淺壟溝播種耕作的說明圖。
圖75是關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播種位置設定用的其它結構的說明圖。
圖76是關于用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耕作旋轉體的其它耕作工序的說明圖。
圖77是關于用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耕作旋轉體的其它耕作工序的說明圖。
圖78是關于用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耕作旋轉體的其它耕作工序的說明圖。
圖79是關于用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耕作旋轉體的其它耕作工序的說明圖。
圖80是關于用本發(fā)明實施例形成的兩列壟的說明圖。
圖81是關于以往的耕作機械的說明圖。
圖82是關于用以往的耕作機械形成壟的說明圖。
圖83是關于以往的其它耕作機械的側視圖。
圖中1-耕作機械,2-行走機,3-旋轉保持體,5-支撐框體,11、12-支撐框,25-驅動軸,29-正反驅動裝置,30-輸出軸,67、70-保持片部,73-耕作旋轉體,81-第一連接軸部件,82-第二連接軸部件,83-耕作旋轉軸,85-耕具,92、152-連接軸,116-小直徑筒部,192-播種機。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在圖1中,是將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耕作機械1附設于作為拖拉機2a的行走機2后部,并且拖拉機2a一邊行進一邊將其驅動、進行規(guī)定的農耕作業(yè)。耕作機械1,是將保持著3種耕作旋轉體73的一對旋轉保持體3安裝在支撐框架5的后部,支撐框架5被安裝在拖拉機2a的后部且從拖拉機2a傳遞驅動力,并旋轉驅動耕作旋轉體73。
圖2是耕作機械1的立體圖,在圖1中省略了后述的外殼部件182。支撐框架5,具有用連接板部9將圓板狀的后板部6及矩形板狀的前板部7連接的左右一對支撐框11、12,支撐框11、12,分別在上述前板部7、7的四角上被上下兩對連接軸13、13、13、13所連接。在連接軸13、13、13、13的中央部,設有左右一對臂部15、15,臂部15、15的各個前端部被連接部17連接。支撐框架5,通過由連接于連接部17的支撐桿19及連接于臂部15、15上的支撐臂21、21構成的連接連桿機構22、被連接在上述拖拉機2a的后部。
在圖3中出示了耕作機械1的驅動傳動機構。具有略呈水平軸線的主驅動軸25的兩端部分26、26、用軸承23、23可靈活正反旋轉地軸支承在左右的后板部6、6的中心部。具有略呈水平軸線的輸出軸30的兩端部分31、31用軸承27、27可靈活正反旋轉地軸支承在左右的前板部7、7的中心部。在輸出軸30上,在左右臂部15、15之間安裝著正反驅動裝置29。
另外,在一方的支撐框11側,固定著鏈條罩32,且鏈條罩32,能覆蓋從后板部6凸出設置的主驅動軸25的端部33及從前板部7凸出設置的輸出軸30的端部35(參照圖4的立體圖)。在主驅動軸25的端部33及輸出軸30的端部35上,分別固定了鏈輪36、37,并將鏈條39掛裝在鏈輪36、37上。因此,若驅動輸出軸30正反旋轉,則通過鏈條39傳遞驅動,可使主驅動軸25同步正反旋轉。
下面,說明正反驅動裝置29。正反驅動裝置29,被組裝于配置在輸出軸30中央部的齒輪箱40內(參照圖2)。圖5是正反驅動裝置29的放大俯視圖,圖6是正反驅動裝置29內的輸出軸30的形狀圖。輸出軸30,具有在齒輪箱40內的直徑粗的六角軸的中央軸部41、和在中央軸部41的兩側、截面呈圓形的圓形軸部42、42,并在圓形軸部42、42的兩側,延伸設置有小直徑六角軸部43、43。
如圖5所示,可靈活旋轉地將自由傘齒輪44、45嵌合在左右圓形軸部42、42上,且固定在動力軸47端部的驅動傘齒輪46與自由傘齒輪44、45噛合。動力軸47,如圖1所示,通過萬向聯(lián)軸節(jié)48與連接軸49連接,該連接軸49通過萬向聯(lián)軸節(jié)50與行走機2的原動軸54連接。另外,在中央軸部41上,嵌合著只能向箭頭所示的左右方向滑動的離合器51。并且,在離合器51的左右部分、形成嵌合凹凸部52、53,分別能與形成于自由傘齒輪44、45的嵌合凹凸部55、56噛合。離合器51左右方向的滑動操作,可以由圖2所示的操縱桿60進行,且在圍繞離合器51中央部設置的配合槽部57中,固定著形成于操縱桿60端部的配合部59。
圖2所示的操縱桿60,是處于中立位置,在該位置上如圖5所示,離合器51的嵌合凹凸部52、53,都不與自由傘齒輪44、45的嵌合凹凸部55、56噛合。因此,即使動力軸47向圖5所示的箭頭方向旋轉,雖然自由傘齒輪44、45轉動,但由于自由傘齒輪44、45嵌合在圓形軸部42、42上,所以輸出軸30不轉動。當將操縱桿60向一個方向(圖2所示的箭頭F1方向)轉動時,離合器51向圖7所示的左方移動,且離合器51的嵌合凹凸部52與自由傘齒輪44的嵌合凹凸部55噛合,自由傘齒輪44的旋轉運動被傳遞給離合器51。由于離合器51嵌合在六角軸的中央軸部41上,所以輸出軸30與離合器51同時轉動。相反,若將操縱桿60向相反方向轉動,則離合器5 1向圖8所示的右方移動,且離合器51的嵌合凹凸部53與自由傘齒輪45的嵌合凹凸部56噛合,自由傘齒輪45的旋轉運動被傳遞給離合器51。此時,自由傘齒輪45的旋轉方向與上述自由傘齒輪44的旋轉方向相反,且輸出軸30向相反方向轉動。以下,將該操縱桿60的前者的轉動操作(圖7)稱為正轉動操作,將后者的轉動操作(圖8)稱為逆轉動操作。因此,輸出軸30正反旋轉驅動,通過鏈條39被傳遞給主驅動軸25,主驅動軸25也同步地正反旋轉。
下面,說明旋轉保持體3。圖9是與旋轉保持體3有關的構造部分的立體圖。另外,圖10是與旋轉保持體3的后部6安裝部分有關的剖面圖。如圖9所示,旋轉保持體3具有左右保持板部61、62,并可靈活正反旋轉地軸支承在主驅動軸25的左右端部63、65上(參照圖10)。將左保持板部61用間隔保持筒74保持間隔(例如40mm左右)并用固定螺栓77重疊配置在左后板部6a的內側面,與主驅動軸25的左端部63嵌合的圓板66,與左后板部6a形狀相同,且在其外圓周上凸出設置了三個在以主驅動軸25的旋轉軸為中心的圓周上相隔120度間隔的呈半圓弧形的平板狀的保持片部67、67、67。另一方面,右保持板部62,是將與保持板部61相同形狀的兩張板狀體相隔規(guī)定的間隔所形成的扁平的箱狀,并用間隔保持筒71保持較大的間隔(例如140mm左右)、重疊配置在右后板部6b上。且在對應于圓板部66的中空狀的圓板部69的外圓周上,凸出設置了對應于三個保持片部67且在以主驅動軸25的旋轉軸為中心的圓周上相隔120度間隔的呈半圓弧狀的中空狀的三個保持片部70、70、70。圓筒狀的間隔保持筒71,在其內面設有軸承72、72,并通過軸承72、72可靈活轉動地安裝在主驅動軸25的右端部65上。并且,在三個保持片部67、67、67及與其對應的三個保持片部70、70、70之間,分別在各個保持片部67、70的中心部分,如圖2所示,軸支承著耕作旋轉體73。
可靈活正反轉地被軸支承在主驅動軸25上的旋轉保持體3,可以轉動并用螺栓固定在規(guī)定的旋轉位置上。如圖2所示,在左后板部6a上,開設了在以主驅動軸25的旋轉軸為中心的圓周上相隔規(guī)定間隔(例如30度)的固定孔75,也在右后板部6b的同樣位置上開設固定孔76。另外,在將旋轉保持體3定位時,如圖11所示,將固定螺栓77穿過開設于圓板部66的孔部及選擇了的固定孔75并用螺母79擰緊固定,同時將固定螺栓78穿過開設于圓板部69的孔部及選擇了的固定孔76并用螺母79擰緊固定。從而,能較細地設定旋轉保持體3的位置。
下面,說明耕作旋轉體73。耕作旋轉體73,如圖9所示,耕作旋轉軸83軸支承在旋轉保持體3上。在本實施例中,安裝了三個耕作旋轉體73(參照圖1),對應于各個耕作旋轉體73,將耕作旋轉軸83軸支承在旋轉保持體3的保持片部67、70的中心部分。耕作旋轉軸83,由形成六角形狀管的中間軸80、與中間軸80兩端部連接的第一連接軸部件81及第二連接軸部件82構成。第一連接軸部件81,如圖12所示地被保持在保持片部70上,第二連接軸部件82,如圖14所示地被保持在保持片部67上。
第一連接軸部件81,如圖12所示,由安裝在上述中空狀的保持片部70內的內側軸部件86、和安裝在保持片部70外側的外側軸部件87構成。
內側軸部件86,如圖12所示,具有中央部分截面為圓形的、帶臺階的圓形軸部89及兩端部分具備截面為六角形的六角軸部90、91的連接軸92,帶臺階的圓形軸部89,從其內側依次區(qū)分為,最大直徑的第一軸部93、與其連接的稍小直徑的第二軸部95、和更小直徑的第三軸部96。另外,內側的六角軸部90,如圖12所示,只按規(guī)定長度(例如5~6cm左右)插入中間軸80的六角形孔部97內,以此中間軸80及連接軸92能整體旋轉。第一軸部93,通過軸承98能正反旋轉地被軸支承在與保持片部70的圓形開口101嵌合的圓板狀固定片100上。圓板狀固定片100,被螺栓99固定在保持片部70上,并在圓板狀固定片100的內面上形成有圓筒狀保持部103,且在其內圓周面上安裝軸承98。將從動鏈輪106可靈活轉動地安裝在第二軸部95上,并在從動鏈輪106上,凸出設置有能覆蓋第三軸部96的嵌合凹凸部107(參照圖15的立體圖)。
外側軸部件87,如圖12及圖16所示,具有大直徑筒部115、和插入其內的小直徑筒部116。小直徑筒部116,在切換連接軸92的旋轉動作時使用。在大直徑筒部115的內圓周面與小直徑筒部116的外圓周面之間,嵌裝著軸承122。在大直徑筒部115的端部連有圓板狀固定片117,且圓板狀固定片117,設有與保持片部70的圓形開口119緊密嵌合的環(huán)狀凸部120。在圓板狀固定片117上用螺栓99將大直徑筒部115固定在保持片部70上。小直徑筒部116,設有用于穿過連接軸92的外側的六角軸部91的、呈六角形狀的通孔部121。軸承122的外圈125,能滑動地嵌合在形成于大直徑筒部115內側端部的收容凹部126的內圓周面1 27上。在小直徑筒部116的內側端部上,設有與設在從動鏈輪106的嵌合凹凸部107嵌合的嵌合凹凸部129(參照圖17)。
在小直徑筒部116的外側端部上,固定設置了圓板狀的操作板132。操作板132,其外圓周面130比大直徑筒部115的外圓周面131稍稍凸出,形成在將小直徑筒部116如圖13所示地向外拉時,用于將手指摳住的摳住用的臺階部128。
在小直徑筒部116的外圓周面上,繞圓周設置了用于嵌入定位球體133的一部分、且截面為圓弧狀的一對定位槽134、135。另一方面,在大直徑筒部115上,沿其半徑方向凸出設置了螺栓筒部136,貫通螺栓筒部136內,擰著定位螺栓139,定位螺栓139,通過螺旋彈簧137將定位球體133壓在定位槽134或定位槽135中任意一方中。當將小直徑筒部116沿六角軸部91滑動時,定位球體133克服螺旋彈簧137的彈簧力、移動于定位槽134或135之間,且以與定位槽134或135的嵌合使小直徑筒部116保持其位置。
另外,小直徑筒部116在移動到如圖12所示的內側的位置,如圖17所示,從動鏈輪106的嵌合凹凸部107及小直徑筒部116的嵌合凹凸部129噛合。在該狀態(tài)下,定位球體133與外側的定位槽135嵌合,并保持噛合狀態(tài)。在該噛合狀態(tài)下,當從動鏈輪106轉動時,通過兩嵌合凹凸部107、129噛合,使小直徑筒部116轉動,并且穿過其通孔部121的連接軸92也轉動。另一方面,若將小直徑筒部116如圖13所示地向外拉出,則使嵌合凹凸部107、129分離并解除噛合,即使從動鏈輪106轉動連接軸92也不轉動。在該分離的狀態(tài)下,定位球體133與內側的定位槽134嵌合,可以阻止小直徑筒部116意外地向內側方移動而使嵌合凹凸部107、129處于噛合狀態(tài)。
耕作旋轉軸83具有如上所述的結構,在驅動三個耕作旋轉軸83旋轉時,如圖18所示,是將鏈條113掛繞在固定設于主驅動軸25的右端部65的驅動鏈輪110、及安裝于各耕作旋轉軸83上的三個從動鏈輪106、106、106上而進行。驅動鏈輪110,如圖3所示,被配置在中空狀的圓板部69內的中心,且三個從動鏈輪106、106、106被配置在中空狀的各保持片部70、70、70內。在鏈條113上,適當?shù)嘏渲糜糜谡{整張力的可靈活轉動的自由鏈輪112、112、112。因此,當主驅動軸25旋轉時,驅動鏈輪110就轉動,三個從動鏈輪106、106、106也與其同步轉動。另外,對于在各耕作旋轉軸83中有不需要旋轉驅動的,是將小直徑筒部116如圖13所示地拉出,這樣該從動鏈輪106的旋轉就不向耕作旋轉軸83傳遞,其耕作旋轉體73就不旋轉。
如圖12所示,在第一連接軸部件81的圓筒狀保持部103上,緊密地外插著具有的中間隔板141的圓筒狀殼體142的外側端部143,而在中間隔板141上設有能穿過內側六角軸部90的六角形孔140。圓筒狀殼體142,為了防止在耕作時草等纏繞在連接軸92上而將連接軸92遮蓋起來(參照15圖)。
第二連接軸部件82,如圖14所示,由與中間軸80連接的連接軸152、可靈活正反旋轉地軸支承連接軸152的軸承146、和保持軸承146的軸承保持部件151構成。
軸承保持部件151,具有收容形成于軸承146端部的圓柱狀部153的收容筒部147,收容筒部147,貫通設于保持片部67的開口145,并將凸出設置在其外圓周面上的固定片150、可拆卸地用螺栓149固定在保持片部67的外側。
在連接軸152上,除了圓柱狀部153還形成有六角軸部154,且六角軸部154的端部155只以規(guī)定的長度插入中間軸80的六角形孔部156(例如5~6cm左右),使中間軸80和連接軸152能向圓周方向整體轉動。在第二連接軸部件82的連接軸152的中間部分,外插著設有具有能穿過六角軸部154的六角形孔157的中間隔板159的圓筒狀殼體160(參照圖19),并且向收容筒部147的內側凸出的部分158,將六角軸部154的一部分遮蓋,且圓筒狀殼體160的空部161遮蓋凸出的部分158。如此地配置,可以從外側遮蓋六角軸部154,并防止草等的纏繞。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為了將主驅動軸25的旋轉傳遞給三個耕作旋轉軸83,而使用鏈條113,但作為驅動傳動機構,不受此限制,也可以使用鏈條以外的機構。例如,也可以用齒輪傳動機構。圖20及圖22是其實例。圖20是從右后板部6b看保持板部62的側視圖,圖22是從圖20的A-A看的剖面圖。
在設于保持板部62上的三個中空狀保持片部70上,與上述的實施例一樣地分別穿過內側軸部件86的端部。另外,在保持板部62的中心部分穿過主驅動軸25的端部。在主驅動軸25上,固定著驅動齒輪300,且在各內側軸部件86上分別固定著從動齒輪301。并且,為了將驅動齒輪300的驅動力傳遞給各從動齒輪301,對應于各從動齒輪301配置了傳動齒輪302。
各傳動齒輪302,可靈活旋轉地被保持在旋轉軸303上,旋轉軸303的兩端部,從形成于保持板部62的兩側板的孔部304、305凸出。形成于外側(靠近右后板部6b側)的孔部304,被形成為與旋轉軸303大致同寬的長孔,該長孔的長度方向的形狀,如圖20所示,是旋轉軸303沿以主驅動軸25為中心的圓周上轉動的軌跡的形狀。形成于內側(距右后板部6b的遠側)的孔部305也是與孔部304相同的形狀。旋轉軸303從孔部305凸出的部分,形成圓板狀的固定部306,且在固定部306與孔部305之間安裝著蓋板307。在孔部304也安裝著同樣形狀的蓋板308,蓋板307、308的形狀,如圖25((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所示,是在中央部設有通孔309的板狀,在通孔309的兩側,形成比孔部304、305稍大的相似形狀。另外,旋轉軸303穿過通孔309,并安裝著蓋板307、308。
在安裝于主驅動軸25端部的圓筒狀的間隔保持筒71上,嵌裝著三個離合柄310,其分別保持著傳動齒輪302的旋轉軸303并以使其轉動可進行傳動齒輪302的離合動作。離合柄310為板狀體,如圖23((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所示,開設能貫穿間隔保持筒71的大孔徑部311的部分、被形成為對應于大孔徑部311的大圓弧狀,且隨著朝向形成小圓弧狀的把手部312而形成前端細的裝配部313。裝配部313上,形成了裝配孔314及固定用缺口部315。在裝配孔314中,嵌合著形成于傳動齒輪302的旋轉軸303端部的螺紋部316,并由螺母317固定在離合柄310上。在離合柄310與蓋板308之間,將間隔保持筒318安裝在旋轉軸303上,并可以將旋轉軸303及離合柄310可靠地緊固。
在內側軸部件86與孔部304之間,以向右后板部6b凸出的方式將鎖定部件319配置在形成于保持板部62的孔部320中,的。鎖定部件319,在保持板部62內一方的端部形成了圓板狀的配合部321,且在右后板部6b側的另一方的端部形成螺紋部322。另外,在鎖定部件319的另一側的端部上,可靈活裝卸地嵌合著離合柄310的固定用缺口部315。在鎖定部件319的螺紋部322上穿過保持部件323并用螺母324將其固定。在孔部320與離合柄310之間,將間隔保持筒325安裝在鎖定部件319上,并可以將鎖定部件319及離合柄310可靠地緊固。保持部件323,如圖24((a)是俯視圖、(b)是仰視圖、(c)是側視圖)所示,被形成沿隨著離合柄310的轉動操作的固定用缺口部315軌跡的圓弧形狀,并在兩端部開有穿過鎖定部件319的孔部326、327。另外,在設有孔部327部分的一側的面上,形成臺階部328,臺階部328,在將固定用缺口部315嵌合在鎖定部件319上的狀態(tài)下將鎖定部件319穿過保持部件323的孔部327時,嵌入離合柄310。臺階部328嵌入離合柄310,以此離合柄310的固定用缺口部315就不會從鎖定部件319脫出。
在圖20中,當將離合柄310向逆時針轉動操作時,穿過開設于離合柄310上裝配孔314的傳動齒輪302的旋轉軸303、就靠到孔部304的左端且逆時針旋轉。在該狀態(tài)下,傳動齒輪302與驅動齒輪300及從動齒輪301噛合,且驅動齒輪300的驅動力被傳遞給從動齒輪301。此時,由于傳動齒輪302可靈活旋轉地被安裝在旋轉軸303上,所以只是傳動齒輪轉動。另外,由于鎖定部件319嵌合在離合柄310的固定用缺口部315上并且保持部件323的臺階部328嵌入離合柄310并被螺母324固定在鎖定部件319上,所以在傳遞驅動中傳動齒輪302不會從與驅動齒輪300及從動齒輪301的噛合中脫開。
如圖21所示,當將離合柄310從圖20的狀態(tài)順時針轉動操作并使旋轉軸303處于與孔部304的右端相靠接的狀態(tài)時,傳動齒輪302繞驅動齒輪300的周圍順時針轉動并處于從動齒輪301的噛合脫離的狀態(tài)。因此,驅動齒輪300的驅動力不被傳遞且從動齒輪301不旋轉。將鎖定部件319穿過保持部件323的孔部326由螺母324固定,并使臺階部328處于嵌入離合柄310的狀態(tài),以此防止離合柄310擺動。在圖21中,是三個傳動齒輪302全部脫離從動齒輪301的狀態(tài),但也可以順時針轉動操作離合柄310,只將需要的傳動齒輪302與從動齒輪301脫離。
作為齒輪傳動機構,不限于上述機構,例如,也可以將傳動齒輪的旋轉軸固定在保持板部62上,在從動齒輪與內側軸部件之間安裝離合機構,對驅動力的傳遞進行離·合。
下面,說明耕作旋轉體73的耕具的安裝結構。在本實施例中,舉例說明圖26~圖28所示的第一耕作旋轉體73a、圖29~圖30所示的第二耕作旋轉體73b、圖31~圖32所示的第三耕作旋轉體73c、圖33~圖34所示的第四耕作旋轉體73d。
第一耕作旋轉體73a,如圖26~圖27所示,將耕具85固定在中間軸80上,耕具85,以中間軸80為中心錯開180度地安裝著一對爪部162、162,且兩者向相互相反方向彎曲形成。在爪部162上,如圖27所示,略呈圓弧狀的外圓周邊緣163,從垂直板部115過度并形成彎曲部166。另外,當?shù)谝桓餍D體73a如圖1的箭頭所示,向從支撐框12側看順時針(以下稱為正轉)轉動時,首先外圓周邊緣163的根部切入土地,然后依次向前端部分切入,彎曲部166使耕地反轉耕起。
各耕具85,如圖28所示,通過間隔保持用的圓套筒167及圓板狀支撐環(huán)169、169沿中間軸80的軸向排列。另外,在各耕具85及各圓板狀支撐環(huán)169上,開設了能貫穿中間軸80的六角形孔,并且在相同位置上開設了三個通孔,在各通孔中穿過3根長螺栓170。在穿過通孔的各長螺栓170的兩端用螺母171、171固定使其成整體一起轉動,并防止耕具85相對于中間軸80沿軸向移動。對于防止這樣的移動,例如,也可以用彈性擋環(huán)等實行。并且,耕具85,在開設于其中央部的六角形孔172中嵌合著六角形的中間軸80并防止其在旋轉方向滑移。中間軸80的兩端部分,如圖28所示,從位于最外側的耕具85a、85a向外方只凸出規(guī)定的長度(例如2cm左右)。
在使用第一耕作旋轉體73a進行耕作時,以正轉(從支撐框12側看順時針旋轉)旋轉動作,爪部162可以沿與拖拉機2a的行進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轉進行將耕地翻起的耕作。另外,以反轉(從支撐框12側看逆時針旋轉)旋轉動作,爪部162可以沿與拖拉機2a的行進方向相同方向旋轉對耕地進行播種后的覆土耕作。
第二耕作旋轉體73b,如圖29~圖30所示,與第一耕作旋轉體73a一樣地將耕具85通過間隔保持用的圓套筒167及圓板狀支撐環(huán)169、169沿中間軸80的軸向排列。耕具85,將兩個爪部162、162以中間軸80為中心錯開180配置。穿過長螺栓170并用螺母171、171固定其兩端,以此使整體一起轉動,并防止向中間軸80的軸向移動及向旋轉方向的滑動。
一端的耕具85a1,其爪部162、162向內側彎曲,且旋轉軌跡的直徑、例如被設定為55cm。另外,中間的耕具85b、85c、85d,其旋轉軌跡的直徑例如被設定為40cm。被配置于中央的耕具85b,其爪部162、162向相互相反方向彎曲,并且以中央的耕具85b為分解線,將被配置于左側的耕具85c、85c、85c,向中央彎曲,另一方面將被配置于右側的耕具85d、85d、85d,也向中央彎曲。
爪部162,與第一耕作旋轉體73a一樣,略呈圓弧狀的外圓周邊緣163從垂直板部165過度形成彎曲部166,位于兩端的大直徑的耕具85a1、85a2,通過正轉(從支撐框12側看順時針轉動)的旋轉動作,使其彎曲部166起到向彎曲側,即向中央撥土的作用。在圖29中,用點劃線表示大直徑的耕具85a1、85a2旋轉了240度的狀態(tài)。因此,形成了如圖37所示的壟174,且在其上面形成例如后述的播種用等的壟溝。
第三耕作旋轉體73c,如圖31~圖32所示,具有由形成壟溝深度淺的播種用壟溝175的淺壟溝形成刃176、和形成壟溝深度深的播種用或排水用深壟溝177的深壟溝形成刃179構成的耕具85。深壟溝形成刃179,其分壟部分180被形成為前端尖的V字形,淺壟溝形成刃176,其分壟部分181被形成為U字形。另外,以中間軸80的兩端部分向外方凸出規(guī)定長度(例如2cm左右)地安裝耕具85。以第三耕作旋轉體73c正轉(從支撐框12側看順時針轉動)的旋轉動作,圖41或圖42所示,可以形成播種用的淺壟溝(例如4cm左右深度淺壟溝)175、和播種用或排水用的深壟溝(例如12cm左右深度深壟溝)177。
第四耕作旋轉體73d,是第二耕作旋轉體73b的變種,如圖33~圖34所示,作為中央的耕具85e,是將與第二耕作旋轉體73b的大直徑的耕具85a1、85a2同樣的兩個耕具背對背向外方彎曲地安裝。另外,中間軸80的兩端部分向外方凸出規(guī)定長度(例如2cm左右)地安裝耕具85等。以第四耕作旋轉體73d正轉(從支撐框12側看順時針轉動)的旋轉動作,可以同時形成如圖80所示的左右兩個壟174、174。
圖1~圖3,是表示將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第二耕作旋轉體73b、第三耕作旋轉體73c安裝在左右保持片部67、70之間的實例。3種耕作旋轉體73,在以主驅動軸25為中心的圓周上被錯開120度地配置,將配置于下方的第一耕作旋轉體73a及第二耕作旋轉體73b設定在基本相同的高度,將第三耕作旋轉體73c設定在最高位置。
在將這些耕作旋轉體73a、73b、73c安裝在左右保持片部67、70之間時,如圖35所示,在將左側的第二連接軸部件82拆掉的狀態(tài)下,如圖12所示,將第一連接軸部件81的連接軸92的內側六角軸部90插入中間軸80的右端側的六角形孔部97中。另外,如圖14所示,將第二連接軸部件82的連接軸152插入并穿過保持片部67的開口145、并將呈六角形軸狀的連接軸152的前端部分155插入中間軸80的左端側的六角形孔部156中。在該狀態(tài)下,用螺栓149將第二連接軸部件82的固定片150固定在保持片部67上。以此,中間軸80處于被左右的連接軸152、92連接的狀態(tài),且耕作旋轉體73被安裝在左右保持片部67、70之間。
被安裝的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用拆掉螺栓149而將左側的第二連接軸部件82從保持片部67拆下,在如圖35所示地將連接軸152從中間軸80拆下以后,將第一耕作旋轉體73a向圖35箭頭所示的左方移動,只要如圖36所示地將第一連接軸部件81的連接軸92從中間軸80拉出,就可以簡單地將第一耕作旋轉體73a從保持片部67、70拆下來。
圖1中的符號182,是從上側覆蓋安裝于旋轉保持體上的耕作旋轉體73a、73b、73c的外殼部件。外殼部件182,由被固定于前板7、7及臂部15、15上的垂直板部183、和可轉動地連接在垂直板部183上端的蓋板部件185構成,蓋板部件185,被支撐桿186所支撐使其不與位于上端的耕作旋轉體接觸,支撐桿186的下端部分,被螺栓固定在左右后板部6、6的固定孔75、76上。如圖39所示,播種用的支撐座187的上端部188被安裝在蓋板部件185的后端部184上。播種用的支撐座187,設有向行走機2的前進方向后方凸出的另外的支撐桿189,并被能拆卸地安裝在左右的后板部6、6上。
下面,關于上述的耕作旋轉體,對在順耕及逆耕中任意情況下旋耕爪部件的爪部與耕地接觸時,使旋耕爪部件整體轉動規(guī)定角度并能進行耕地切削動作的耕耘爪安裝裝置進行說明。
圖40是旋轉耕作裝置構造的分解立體圖。旋轉軸415,其截面被形狀為正六角形。旋耕爪部件416由基部420及爪部421構成。在圖41中出示了旋耕爪部件416的主視圖(圖41(a))及側視圖(圖41(b)),在基部420的中央部設有與旋轉軸415嵌合的嵌合孔423,嵌合孔423的形狀基本與連接旋轉軸415截面形狀的正六角形頂點的圓周一致。另外,在基部420上,圍繞嵌合孔423的周圍設有三個長孔422,各長孔422,是沿以旋轉軸415的軸心為中心以規(guī)定的半徑所劃的圓周的、具有規(guī)定寬度的圓弧狀。另外,各長孔422的形狀相同并錯開120度。爪部421,與基部420為一體,呈向基部420的上部延伸的板狀,其前端部彎曲并形成耕耘時的犁部。爪部421的兩側邊緣形成刃部,且在順耕時及逆耕時,刃部接觸并切削耕地?;?20的爪部,其一體化的部分以外的外形,形成以旋轉軸415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形。
如圖40所示,在旋耕爪部件416的兩側,轉動部件424嵌合在旋轉軸415上,且在安裝時與旋耕爪部件416的基部420緊密安裝。如圖42所示,轉動部件424,在中央部設有形狀與旋轉軸415的截面形狀的正六角形一致的安裝孔427。在安裝孔427的周圍設有三個孔部426,且各孔部426,是能插入后述的長條狀的桿狀部件428的形狀。另外,在安裝時各孔部426,面對旋耕爪部件416的各長孔422地錯開120度。轉動部件424的外圓周,是與旋耕爪部件416基部420的圓形基本相同的圓板狀,且與旋耕爪部件416基部420的靠接面為平面,但在與靠接面相反的面上,形成比外圓周小的同心圓形的法蘭部425。
在往旋轉軸415上安裝時,將緊密安裝于旋耕爪部件416兩側的轉動部件424組、作為一個單位安裝多個單位,在各單位之間嵌裝套筒417以保持規(guī)定的間隔。套筒417,其兩端被嵌入轉動部件424的法蘭部425上,并以此作為固定。3根長條狀的桿狀部件428,分別貫穿對應于各單位的轉動部件424的孔部426的旋耕爪部件416的長孔422。各桿狀部件428呈螺栓狀,在一端形成頭部、在另一端形成螺紋。貫穿位于最外側的轉動部件424的孔部426并在凸出出來的螺紋上旋裝螺母、將旋耕爪部件416、轉動部件424及套筒417緊密固定在一起。
如上述所,安裝的旋耕爪部件416,由于其嵌合孔423的形狀與連接旋轉軸415截面形狀的正六角形頂點的圓周基本一致,所以能繞旋轉軸415靈活轉動,但由于桿狀部件428游動嵌合在基部420的長孔422中,所以如圖43所示,受到桿狀部件428的限制而只能靈活轉動長孔422的圓弧狀的長度。另外,由于轉動部件424的安裝孔427是與旋轉軸415的截面形狀相同的正六角形,所以轉動部件424隨旋轉軸415旋轉,且被轉動部件424的孔部426保持的桿狀部件428也與轉動部件424同時旋轉。從而,旋耕爪部件416與桿狀部件428配合在長孔422的端部并繞旋轉軸415轉動。當旋耕爪部件416繞旋轉軸415轉動并與耕地接觸時,如上所述,由于只能靈活轉動長孔422圓弧的長度部分,所以其按壓耕地且一旦向反方向轉動,則桿狀部件428就與長孔422的端部相靠并傳遞旋轉軸415的轉動力而切削耕地。由于在順耕時及逆耕時中任意情況下都作同樣的動作,所以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減少旋耕爪部件416的爪部421在壓入耕地時的阻力,并且也不會將負荷集中在爪部421的前端部。
對各單位的旋耕爪部件416的爪部421,如圖44所示,將長孔422以可游動嵌合于各桿狀部件428上的方式從旋轉軸415的軸向看每隔120度錯開地進行安裝。從整體看,爪部421呈螺旋狀地排列,若以這種安裝狀態(tài)轉動旋轉軸415,則由于各爪部421能順序地被壓入耕地,所以能減少爪部421壓入時的阻力并能以小馬力進行更高效的耕作。
在上述例中,說明的是將三個爪將部421錯開120度的3頭螺旋型,但若將旋耕爪部件縮小錯開的角度而形成螺旋狀,則旋耕爪部件靈活轉動的角度就變小。在此,說明原封不動地維持旋耕爪部件靈活轉動的角度而又能縮小錯開的角度地形成螺旋狀的實例。
圖45是6頭螺旋時的分解立體圖。旋耕爪部件416、支撐圓板433及套筒417,嵌合在具有正六角形截面形狀的支撐軸429上。支撐軸429呈筒狀,且在旋轉軸415的端部、延長設置圓柱狀的插入部430,將插入部430插入支撐軸429的一側端部并以此用旋轉軸415可靈活轉動地軸支承支撐軸429。在旋耕爪部件416的基部420上,在中央部設有與支撐軸429的截面形狀基本一致的正六角形的嵌合孔431,且在其周圍設有沿以支撐軸429的軸心為圓心的圓周錯開60度的6個定位孔432。在支撐圓板433上,開設了與支撐軸429的截面形狀基本一致的正六角形通孔435,并在其周圍設有位于與上述定位孔432相同圓周上的錯開120度的孔部434。支撐圓板433的外圓周,是與旋耕爪部件416的基部420的圓形形狀基本相同的圓板狀,且與旋耕爪部件416基部420的靠接面為平面,但在與靠接面相反的面上形成比外圓周小的同心圓形的法蘭部436。
支撐圓板433被從兩側緊密地安裝在旋耕爪部件416基部420上,并將支撐圓板433的三個孔部434,與從在基部420的6個定位孔432中的一個上所選擇的三個定位孔432相一致地進行安裝。另外,將一個旋耕爪部件416及兩個支撐圓板433作為一個單位地在支撐軸429上嵌合多個單位。若將各單位的旋耕爪部件416的爪部412相對于支撐軸429錯開60度地嵌合,則可以如圖46所示地安裝成從支撐軸429的軸向看的螺旋狀。另外,在各單位之間嵌裝套筒417,并將套筒417的兩端與支撐圓板433的法蘭部436嵌合以保持規(guī)定的間隔。
在各單位的支撐圓板433的三個孔部434及與其一致的旋耕爪部件416的基部420的定位孔432中,穿過與支撐軸429平行地支撐著的3根長條狀的支撐桿448。在各支撐桿448一端形成螺栓的頭部,在另一端形成螺紋。在支撐軸429的旋轉軸415側的端部,在最外側將外殼部件445嵌合在支撐軸429上。外殼部件445,為圓形形狀并是用于覆蓋后述的動作部件437的部件。另外,在其中央部開有與支撐軸429的截面形狀基本一致的正六角形通孔447,且在通孔447的周圍開有貫通上述3根支撐桿448的三個孔部446。
一方的旋轉軸415,其截面形狀為正六角形,在端部如上所述地形成插入部430并軸支承支撐軸429。另外,將圓板狀的動作部件437及轉動部件441嵌合在旋轉軸415上。動作部件437,在中央部開有與旋轉軸415嵌合的嵌合孔439,嵌合孔439為連接旋轉軸415截面形狀的正六角形頂點的圓周基本一致的形狀。從而,動作部件437可以繞旋轉軸415靈活轉動。另外,在嵌合孔439的周圍,開有三個長孔438,各長孔438的形狀為沿以旋轉軸415的軸心為中心、以規(guī)定的半徑所劃的圓周、且具有規(guī)定寬度的圓弧狀。另外,各長孔438的形狀相同并錯開120度。在各長孔438與嵌合孔439之間,開有用于分別螺合固定形成于上述3根支撐桿448端部螺紋的三個螺孔440。
轉動部件441,以動作部件437為中心被安裝在與外殼部件445的相對側,其與外殼部件445一樣為圓形形狀,并與凸出設在外殼部件445周圍的法蘭部緊密結合且覆蓋動作部件437。在轉動部件441的中央部,開有與旋轉軸415的截面形狀的正六角形基本相同的安裝孔433,并在安裝孔433的周圍,開有與形成于動作部件437上的三個長孔438對應錯開120度的三個孔部442。在三個孔部442中貫穿桿狀部件444且游動嵌入長孔438,在桿狀部件444的端部,擰著用于防止從長孔438脫出的螺母等。動作部件437,由于桿狀部件444游動于長孔438內,所以只繞旋轉軸415靈活轉動長孔的圓弧狀的長度。
圖47是旋轉軸415及支撐軸429的結合部分附近的分解主視圖。支撐軸429,插入并被旋轉軸415的插入部430所軸支承。在支撐軸429上依次嵌合支撐圓板433、旋耕爪部件416、支撐圓板433、套筒417、外殼部件445,并用支撐桿448貫穿連接。在旋轉軸415上嵌合動作部件437及轉動部件441,并用桿狀部件444將兩者連接。
根據(jù)以上的結構,當旋轉軸415轉動時,由于轉動部件441以正六角形的安裝孔443與旋轉軸415嵌合,所以隨旋轉軸415轉動。當轉動部件441轉動時,貫穿于孔部442中的桿狀部件444隨著轉動,但由于桿狀部件444游動嵌裝于動作部件437的長孔438內,所以在桿狀部件444靠到長孔438的一端時動作部件437就隨著轉動。由于在動作部件437上固定著支撐桿448的一端,所以被支撐桿448貫穿且連接的外殼部件445、支撐圓板433、旋耕爪部件416及套筒417隨動作部件437旋轉。從而,當旋轉軸415旋轉且旋耕爪部件416與耕地接觸時,一旦受到來自耕地的阻力旋轉軸415就向相反方向轉動,但動作部件437在長孔438內受桿狀部件444限制而則隨旋轉軸415旋轉,且旋耕爪部件416被壓入耕地并切削耕地。從而可以減小旋耕爪部件416壓入時的阻力,另外由于6個旋耕爪部件416可以被排列成螺旋狀,所以能更平衡地耕作。
在以上的實例中,說明的是旋耕爪部件416是基部420及爪部421為整體的結構,但也可以將基部420及爪部421作為個別零件,并用簡單的構造把同樣的耕耘爪設為能改變安裝角度等的旋耕爪部件。
圖48是這樣的旋耕爪部件的一例。在該例中,在基部420上,與圖41一樣地開有長孔422和嵌合孔423,且在上部開有靠接部450及兩個基孔452。在爪部421上,對應于兩個基孔452將兩個安裝孔453開在下部,在安裝孔453之間形成缺口部451。如圖49所示,將爪部421的下部緊密固定在基部420的一側面上并使基孔452及安裝孔453對正地用固定部件454固定。作為固定部件454,可以用螺栓及螺母,但只要能固定,沒有特定的限制。
另外,如圖50所示,若用缺口部451跨過靠接部450將爪部421固定在基部420上,則可以將爪部421傾斜地安裝在基部420上。若這樣傾斜地安裝爪部421,則當爪部421旋轉時,可以相對于行進方向將耕土向一側堆積。用以往的旋耕爪部件要想獲得如此的效果就要進行扭轉彎曲形狀的形成,但成形困難且不能從根部扭轉。本發(fā)明的旋耕爪部件,由于可以簡單地加工,并且能從根部傾斜地安裝,所以提高了其耕耘操作性。另外,只要拆掉固定部件就可以簡單地改變爪部的安裝方向,所以能簡單地在短時間內進行爪部安裝作業(yè)。
另外,在圖51中出示了根據(jù)圖45所示的旋耕爪部件416、將基部420及爪部421作為單個零件時的基部420。與圖48一樣可以將爪部421安裝在基孔452上而構成旋耕爪部件416。另外,圖52及圖53是在基部420的上下設置靠接部451及基孔452的實例。如圖54所示,若在上下用固定部件454固定兩個爪部421,則可以將爪部的數(shù)量增加一倍。另外,也可以如圖50那樣,適當?shù)貎A斜安裝爪部421,并能簡單地對應各種各樣的耕耘作業(yè)。
圖55是以簡單的構造能改變安裝角度等設定的單個旋耕爪部件的示例圖。在該例中,旋耕爪部件,如圖55(a)的俯視圖及圖55(b)的側視圖所示,具有基部520及兩個爪部521及522,圖上雖沒有表示,但基部520與爪部521及522被螺栓等的固定部件固定。
基部520是規(guī)定厚度(例如1cm左右)的金屬板狀體,在中心開有穿過旋轉軸的六角形的嵌合孔523。另外,沿以嵌合孔523為中心的圓的圓周,形成兩個外圓周邊緣524,兩個外圓周邊緣524分別以嵌合孔523的中心對稱。在兩個外圓周邊緣524之間,形成兩個缺口部525,且沿通過嵌合孔523的中心軸的平面形成缺口部525的側面,沿比形成外圓周邊緣524的圓小圓的圓周形成缺口部525的底面。在外圓周邊緣524的兩端部上,分別開有圓形的基孔526及527。另外,在嵌合孔523的周圍,開有6個圓形的定位孔528,各個定位孔528,被錯開60度配置在位于以嵌合孔523的中心軸為中心圓的圓周上。
爪部521,由規(guī)定厚度(例如5mm左右)的金屬板狀體形成,在安裝于基部520的根部分上,開有兩個與兩個基孔526固定的安裝孔529。另外,在根部分上,在兩個安裝孔529之間,將與基部520的缺口部525的底面靠接的靠接邊緣530形成為彎曲狀。并且,第一刃部531及第二刃部532形成從各安裝孔529附近向外側鼓脹的圓弧狀,且兩者交叉成為爪部521的前端533。第一刃部531及第二刃部532的根部分側的端部與靠接邊緣530的兩端部、圍繞各安裝孔529相連。在第一刃部531及第二刃部532之間,形成平面狀的作用面534,且在爪部521的前端部535,作用面534自根部分彎曲規(guī)定角度。
將爪部522也和爪部521同樣地形成,并開設兩個安裝孔536,將其固定在兩個基孔527上。在安裝孔536之間,將靠接邊緣537形成與缺口部525的底面相接的彎曲狀,并且,第一刃部538及第二刃部539形成從各安裝孔536附近向外側鼓脹的圓弧狀。另外,第一刃部538及第二刃部539交叉成為爪部522的前端540,并且,在第一刃部538及第二刃部539之間形成平面狀的作用面541,且在爪部522的前端部542彎曲規(guī)定角度。
圖55(c)是爪部522的A-A剖面圖。在第一刃部538上形成倒角部545,在第二刃部539上形成倒角部546。如此地形成倒角部,可以順利地進行刃部向耕地的壓入。倒角部不局限于圖示的單側,也可以從兩側倒角形成V字形截面。
圖56是將爪部521及爪部522固定在基部520上的實例的立體圖。另外,圖57(a)及圖57(b)是俯視圖及側視圖。并且,在圖57(b)的側視圖上,為了容易理解而簡化了描述。在該例中,如圖56所示,爪部521及爪部522,被設置為能通過基部520的缺口部525且各個的靠接邊緣530及537與缺口部525的底面靠接。然后,將跟前側的安裝孔529及536配置在基部520的上面?zhèn)?圖紙上能看見一側)、將里側的安裝孔529及536配置在基部520的下面?zhèn)?圖紙上能看見一側的相反側),因此,如圖57(b)所示,爪部521,在缺口部525的側面的角部受到限制并在基部520的下面?zhèn)缺慌渲脼橄蛏戏絻A斜地延伸。在固定時,將安裝孔529對正基孔526的位置并將由螺栓螺母構成的固定部件543穿過兩方的孔并緊固。若也和爪部521一樣地配置爪部522,則爪部522在缺口部525的側面的角部受到限制并在基部520的上面?zhèn)缺慌渲脼橄蛳路絻A斜地延伸。在固定時,將安裝孔527對正基孔536的位置并將由螺栓螺母構成的固定部件544穿過兩方的孔并緊固。
在該例中,作為固定部件使用的是螺栓及螺母,但也能使用銷子固定,也可以用除此之外的固定部件。另外,為了容易進行固定,也可以將安裝孔的周圍沿根部表面折彎使安裝孔及基孔緊密接觸。另外,用在安裝孔與基孔之間插入墊圈固定的方法,能可靠地固定并可以用墊圈的厚度調整爪部的安裝角度。
如圖58所示,在將爪部521及522固定在基部520的狀態(tài)下,爪部521的前端533,被設定位于通過嵌合孔523的中心O及一個安裝孔529的平面(在圖58中用直線X-X表示)上。在設定了通過兩個安裝孔529之間的二等分點的垂線Y-Y時,連接垂線Y-Y與爪部521的缺口部525的靠接面相交的交點P和爪部的前端533的直線,從垂線Y-Y看被設定為一方向安裝孔529的方向傾斜。以這樣設定,可以使交點P與爪部的前端533之間的距離d1、比以中心O為中心且通過爪部的前端533的圓周C與垂線Y-Y的交點R及交點P之間的距離d2長。從而,可以將作用面534設定為比爪部的前端533位于交點R時長,因此能將作用面534設定為更寬的傾斜面。
并且,設定爪部的前端533位于X-X上,則用安裝于嵌合孔523上的旋轉軸及插入安裝孔529的固定部件543能完全地支撐耕作時施加了大負荷的爪部的前端部,提高了旋耕爪部件的耐久性。爪部522的前端540,也被設定位于通過嵌合孔523的中心及一個安裝孔536的平面(在圖58中用直線X-X表示)上。另外,將爪部的前端如此地設定,可以將從另一方的安裝孔529附近延伸的第一刃部531的長度設定的充分長。另外,從通過平面的安裝孔529附近延伸的第二刃部532的長度,可以通過將曲率半徑設定得比第一刃部531小的方法設定的更長。
以這樣設定第一刃部531的形狀,可以如旋削一樣被壓入耕地并減輕壓入時的負荷。如圖59的耕耘動作說明圖所示,從圖59(a)的旋轉動作開始到圖59(b)的爪部前端壓入耕地的期間,由于第一刃部531被加長設定了向外側鼓漲的圓弧狀,所以從根部分依次地如旋削一樣被壓入耕地且只承受小負荷。并且,由于如旋削一樣被壓入,所以能一邊將耕地表面的稻草等埋入耕地內一邊進行耕耘作業(yè)。另外,從圖59(c)到(d)的翻地,由于如上所述地傾斜設定了爪部,所以用彎曲的前端部能更有效地將碰到的耕地翻轉。
另外,第二刃部532,如圖60的耕耘動作說明圖所示,是向與圖59相反方向旋轉地壓入耕地,但由于如上所述其曲率半徑設定的小且被形成為比第一刃部531更向外側鼓漲的圓弧狀,所以在從圖60(a)的旋轉動作開始到圖60(b)的爪部前端壓入耕地的期間,能減小與耕地壓入接觸的面積且減小所承受的負荷??偠灾窃诟獾臓顟B(tài)下被壓入。另外,在從圖60(c)到圖60(d)的翻地時,由于用第一刃部531的長邊翻地可以更高效地翻地。
爪部522的第一刃部538及第二刃部539,也可以起到與第一刃部531及第二刃部532同樣的作用。
將爪部521及522固定在基部520的上述安裝方法,由于將爪部521及522分別從基部520的兩側向外側傾斜地延伸,且爪部521及522的前端部向外側彎曲,所以在進行粗耕作業(yè)時很有效。除此之外也有各種各樣的安裝方法,其中的一部分實例如圖61至圖67所示。并且,各圖的(a)為俯視圖、(b)為側視圖,在側視圖中,為了容易理解而簡化了描述。在圖61中,爪部521及522從基部520的兩側延伸,且爪部521的前端部向內側、爪部522的前端部向外側彎曲。在圖62中,爪部521及522從基部520的兩側延伸,且爪部521及爪部522的前端部向內側彎曲。在圖63中,爪部521及522從基部520的兩側延伸,且爪部521的前端部向外側、爪部522的前端部向內側彎曲。在圖64中,爪部521及522從基部520的同側延伸,且爪部521及522的前端向外側彎曲。在圖65中,爪部521及522從基部520的同側延伸,且爪部521的前端部向內側、爪部522的前端部向外側彎曲。在圖66中,爪部521及522從基部520的同側延伸,且爪部521的前端部向外側、爪部522的前端部向內側彎曲。在圖67中,爪部521及522從基部520的同側延伸,且爪部521及522的前端部向內側彎曲。
下面,說明安裝了多個上述說明的旋耕爪部件的旋耕爪部件安裝裝置。圖68是旋耕爪部件安裝裝置550的立體圖,圖69是其局部分解立體圖。另外,圖70是旋耕爪部件安裝裝置550的主視圖。
旋耕爪部件安裝裝置550,如圖68所示,在截面為六角形的旋轉軸551上安裝了多個旋耕爪部件516。在各旋耕爪部件516之間,配有保持間隔用的圓套筒552,將多個旋耕爪部件516按一定間隔排列。另外,由于在以旋轉軸551為中心每轉60度的位置上依次錯開地安裝各旋耕爪部件516,并由旋轉軸551的旋轉動作依次使爪部壓入耕地內,所以與爪部一齊壓入時相比使負荷變小。
下面,用圖69說明用于安裝旋耕爪部件516的構造。旋轉軸551貫穿于開設在旋耕爪部件516的基部520上的嵌合孔523中,在基部520的兩側配置了圓板狀的支撐環(huán)553,且旋轉軸551也貫穿在開設于其中央部分的六角形安裝孔557中。在支撐環(huán)553上,將三個通孔556相隔1 20度地設在以旋轉軸551的軸心(在圖69上以點劃線表示)為中心的圓周上,這些通孔556設定在與開設在基部520的6個定位孔528中的一個定位孔528重合的位置。并且,在各通孔556及與其重合的定位孔528中,穿過3根長螺栓554,并用長螺栓554保持所有的旋耕爪部件516的基部520。圓套筒552,包圍旋轉軸551及3根長螺栓554,并嵌入固定在形成于其兩側支撐環(huán)553周圍的法蘭部555上。如此將旋耕爪部件516、支撐環(huán)553、圓套筒552按順序排列并將長螺栓554的末端用螺母固定,作為整體隨旋轉軸551的旋轉而轉動。
在如上所述地每隔60度配置旋耕爪部件516時,如圖69所示,可以在長螺栓554上隔一個錯開一個地穿過定位孔528,就能設定依次錯開的位置上。
另外,如圖70所示,由于爪部相對于基部傾斜延伸地被固定,所以能更有效地進行翻地等的耕耘動作。并且,以多種類組合用不同的安裝方法安裝從圖61至圖67所示爪部的旋耕爪部件并安裝在安裝裝置上,則能對應向左右方向培土、開壟、挖溝等各種各樣的耕耘作業(yè)。旋轉軸51的兩端,被支撐在旋轉耕作裝置上并與驅動軸結合,支撐時即可以固定、也可以拆卸。
在以上的實例中,在旋耕爪部件上是將兩個爪部固定在基部,但也可以只固定一個爪部。
下面,說明用本實施例的耕作機械1進行耕作的一系列作業(yè)工序。如圖1所示,3種耕作旋轉體73被安裝在左右保持片部67、70之間,在被配置于下方的2種耕作旋轉體中的行走機2的前進方向(用粗箭頭表示前進方向)的前方側,配置的是進行粗耕的第一耕作旋轉體73a,在其后方側,配置的是進行打壟的第二耕作旋轉體73b。前后配置的耕作旋轉體73a、73b,其切換用小直徑筒部116,如圖12所示地被押入并與嵌合凹凸部107、129配合,且因從動鏈輪106的旋轉連接軸92處于旋轉狀態(tài)(以下,稱為切換用小直徑筒部116的接合狀態(tài))。另外,被配置于最高位置的第三耕作旋轉體73c,其切換用小直徑筒部116被如圖13所示地拉出并被解除與嵌合凹凸部107、129配合,即使從動鏈輪106旋轉,連接軸92也處于不旋轉的狀態(tài)(以下,稱為切換用小直徑筒部116的解除接合狀態(tài))。預先進行了以上設定以后,驅動行走機2,并且用操縱桿60正旋轉操作正反驅動裝置29的離合器51,使輸出軸30旋轉。輸出軸30的旋轉,被鏈條39傳遞且主驅動軸25旋轉,被固定在主驅動軸25上的驅動鏈輪110隨之旋轉。驅動鏈輪110的旋轉,通過鏈條113傳遞,從動鏈輪106、106、106旋轉,并且只是如上所述地切換用小直徑筒部116置于接合狀態(tài)的第一及第二耕作旋轉體73a、73b正轉。另外,用連接連桿機構22調整支撐框架5的上下位置,使耕作旋轉體73a、73b被調整為在各個耕具85之間的圓套筒167處于接觸吃入耕地的狀態(tài)或稍微上浮的狀態(tài)(參照圖38)。然后,使行走機2進行前進動作,耕具85以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的正轉(每分鐘100~150轉)吃入土中150mm左右進行耕作(粗耕)。隨后,以上述第二耕作旋轉體73b的正轉(每分鐘100~150轉),中間的耕具85b、85c、85d將被粗耕的土更細地打碎并整地,并且位于兩端的大直徑耕具85a1、85a2吃入土中200mm左右并向內側撥土,形成如圖37所示的壟(例如1500mm的壟寬)174。同時在壟174之間形成溝190。
在結束了上述的打壟作業(yè)以后,用連接連桿機構22提升旋轉保持體3。另外,拆下固定左右保持板部61、62的固定螺栓77、78,使旋轉保持體3轉動,將第二耕作旋轉體73b置于下方的前側、第三耕作旋轉體73c置于下方的后側(參照圖39),并用固定螺栓77、78及螺母79將左右保持板部61、62固定在左右支撐框的后板部6、6上。然后,為了安裝播種機,將播鐘用支撐座187的上端部188安裝在蓋板部件185的后端部184上,并將設于支撐座187上的支撐桿189用螺栓固定在設于左右后板部6、6周圍邊緣的固定孔76上。在支撐座187的略呈水平的支撐部191上,并排放置4臺播種機192。在各播種機192上配有共用的旋轉軸193,如圖39及圖71所示,在固定在旋轉軸193端部上的鏈輪195與固定在支撐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的耕作旋轉軸83端部的鏈輪196上,卷掛著能離合的鏈條197。
各播種機192,裝有具備蛇皮管部的播種管199,根據(jù)播種管199的播種位置,例如圖72所示,可以用由固定承受板200及設在其上的滑動承受板201組合的選擇裝置202調整。在固定承受板200上設有長孔203,在滑動承受板201上設有支撐播種管199的支撐孔205,在長孔203內的可動范圍,將滑動承受板201如圖72箭頭所示地滑動,用以調整播種位置。可以容易地進行使滑動承受板201向一方滑動,則將播種管199對準第三耕作旋轉體73c的深溝形成刃179形成的深溝177(參照圖73),使其向另一方滑動,則對準淺溝形成刃176形成的淺溝175(參照圖74)的操作。另外,為了便于理解,將固定承受板200及滑動承受板201上下分解地表示在圖73中。其他的如圖75所示,在播種桿承受板206上開設預先定位深溝用承受孔207和淺溝用承受孔209,可以根據(jù)需要將播種管199插在相應的各承受孔中,由此設定播種位置。
以上的用于播種的準備作業(yè)結束以后,將對應于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第二耕作旋轉體73b及第三耕作旋轉體73c的切換用小直徑筒部116置于接合狀態(tài)。然后,下降旋轉保持體3,并將耕作旋轉體73b及73c設定在圖76所示的位置上。在該狀態(tài)下,當在行走機2前進的同時使輸出軸30正轉時,則如圖39所示,第二耕作旋轉體73b及第三耕作旋轉體73c向箭頭所示的方向正轉,第二耕作旋轉體73b整理既已形成的壟的形狀、并由第三耕作旋轉體73c的深溝形成刃179及淺溝形成刃176形成規(guī)定深度(例如12cm)的深溝177及規(guī)定深度(例如4cm)的淺溝175。
如圖73所示地將播種管199對準這樣形成的深溝177,并用鏈條197將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的旋轉傳遞給旋轉軸193,并從播種機192播種例如球根204。另外,如圖74所示,能將播種管199對準這樣形成的淺溝175,并從播種機192播種例如小麥、豆類、谷類等的種子204(此時,深溝177還具有排水溝的功能)。
在以上的播種作業(yè)結束以后,提升旋轉保持體3,拆下固定左右保持板部61、62的固定螺栓77、78,并向圖39所示的箭頭F方向轉動旋轉保持體3,將各耕作旋轉體73a、73b、73c如圖77所示地配置并用固定螺栓77、78重新固定在左右的支撐框的保持板部6、6上。另外,只將對應于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的切換用小直徑筒部116置于接合狀態(tài),將對應于第二耕作旋轉體73b及第三耕作旋轉體73c的切換用小直徑筒部116置于解除接合狀態(tài)。然后,下降旋轉保持體3,如圖77所示,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的爪部162被設定為例如只能吃入土中30mm左右。在該狀態(tài)下,使行走機2進行前進動作,并操作操縱桿60,將輸出軸30設定為反轉,以此使主驅動軸25反轉,則第一耕作旋轉體73a就如圖77中的箭頭所示地反轉。根據(jù)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的反轉動作,耕具85的爪部162將深溝177的上部208均勻地耙平,將播種過的部分覆土。另外,當在淺溝175內播種時,將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的爪部162例如只設定為10mm左右的淺吃土,也可以進行其后同樣的覆土作業(yè)。
如上所述,用本發(fā)明的耕作機械,可以高效且容易地進行粗耕—開壟—壟的整地—播種—覆土的一系列耕作,并可以減少一個一個地更換耕作機械等的麻煩。
除了上述的一系列耕作以外,也能追加必要的農活作業(yè)。例如,可以在粗耕作業(yè)之前追加除草作業(yè)。進行除草作業(yè)時,使旋轉保持體3旋轉,并將各耕作旋轉體73a、73b、73c設定并固定在如圖78所示的位置上。處于最下方位置的耕作旋轉體73a,調整旋轉保持體3的上下位置可使各耕具85的爪部162處于稍稍吃入地面的狀態(tài)。將對應于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的切換用小直徑筒部116置于接合狀態(tài),并與上述覆土作業(yè)時一樣地使第一耕作旋轉體73a如圖78箭頭所示地反轉。第一耕作旋轉體73a的耕具85的爪部162就進行將耕地表面的雜草鏟平的除草作業(yè)。在除草作業(yè)以后,提升旋轉保持體3,并如圖78箭頭F所示地轉動,設定為圖38所示的狀態(tài),進行以后的上述的一系列耕作。
圖79是安裝第四耕作旋轉體73d以取代第二耕作旋轉體73b的變形例。在該例中,由于將第一耕作旋轉體73a和第四耕作旋轉體73d前后配置,所以在用第一耕作旋轉體73a進行粗耕以后,如圖80所示,可以用第四耕作旋轉體73d進行形成兩列壟174、174的打壟作業(yè)。如圖33所示,作為位于第四耕作旋轉體73d中央位置的耕具85e,由于是與第二耕作旋轉體73b上兩端的大直徑耕具85a1、85a2同樣地將兩個耕具安裝成背靠背的狀態(tài),所以因四個大直徑耕具85e、85a1、85e、85a2的攏土作用,可以在左右形成兩列壟174。在這樣形成的壟174上,可以種植西紅柿或黃瓜、茄子、西瓜等的苗。
本發(fā)明的耕作機械,不局限于以上的實施例所示,也能進行各種各樣的設計變更。舉例如下。
(1)安裝于旋轉保持體上的耕作旋轉體,除了上述的三個以外,也可以是兩個也可以是四個。另外,被設置在旋轉保持體圓周方向的耕作旋轉體,也可以被設置在圓周以外,以驅動軸為中心配置耕作旋轉體的角度,也可以錯開不同的角度。往旋轉保持體上安裝耕作旋轉體的安裝位置,也可以對應農活作業(yè)適當?shù)馗淖冊O計。從而,可以適當?shù)卦O定各耕作旋轉體的相對的位置關系。
(2)配置在耕作旋轉體上的耕具,也可以適當?shù)剡x擇適合于農活作業(yè)所必要的耕具。另外,用選擇耕作旋轉體的旋轉方向(正反轉的選擇),可以對應大范圍的農活作業(yè)。例如,除了上述的一系列耕作以外,也可以進行平壟作業(yè)或挖溝作業(yè)等。
(3)耕作旋轉體,如上所述,可以進行耕具所規(guī)定的農活作業(yè),但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構成耕作旋轉體的耕作旋轉軸的旋轉動作,驅動上述的播種機、和施肥料或消毒劑的播撒機等。
(4)在轉動旋轉保持體并定位時,除了進行上述的手動操作以外,也可以利用例如鏈條或齒輪等的傳動機構、機械地驅動操作使其轉動定位。
(5)各耕作旋轉體的轉速,也可以單獨設定,另外,也可以只向一個方向旋轉。
(6)也可以用眾所周知的離合機構取代用于只使需要的耕作旋轉體旋轉的切換用小直徑筒部116。
(7)在上述的實施例中,耕作旋轉體能相對旋轉保持體裝卸,但也可以是將耕作旋轉體固定的結構。
(發(fā)明效果)本發(fā)明,只要根據(jù)需要轉動旋轉保持體、并將必要的耕作旋轉體定位,就可以簡單地進行粗耕作業(yè)、及將粗耕起的地更細地打碎的耕作、打壟作業(yè)、播種作業(yè)等的一系列的農活作業(yè)。另外,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耕作旋轉體的正反轉以對應廣泛的農活作業(yè)。
因此,可以更有效且簡單地進行不用說具有一個耕作旋轉體的一般耕作機械、就是具備兩個耕作旋轉體的以往的耕作機械的費事的一系列農活作業(yè)。例如以上所述,可以在粗耕以后形成壟、整理壟并播種、覆土的一系列農活作業(yè),或在除草以后粗耕,然后進行打壟的一系列農活作業(yè),除此之外也可以進行毀壟作業(yè)或挖溝作業(yè)。并且,也可以簡單地設定進行單一的農活作業(yè)。
從而,可以極大地減少所謂更換耕作旋轉體作業(yè)的麻煩的作業(yè),并能一次進行以往需要數(shù)日的農活作業(yè),可以到達提高作業(yè)效率及降低作業(yè)成本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耕作機械,是被附設在行走機上且沿其前進方向進行規(guī)定農活作業(yè)的耕作機械,其特征在于,設有可靈活旋轉地被保持在主驅動軸上并且能固定在規(guī)定的旋轉位置上的一對旋轉保持體,和可靈活轉動地軸支承在一對所述旋轉保持體之間的多個耕作旋轉體,和將所述主驅動軸的驅動力傳遞給所述耕作旋轉體的驅動傳動機構;多個所述耕作旋轉體,通過所述旋轉保持體的旋轉一體轉動并且有選擇地設定其耕作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耕作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被配置在以所述旋轉保持體的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圓周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耕作機械,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各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以所述旋轉保持體的旋轉中心軸為中心按規(guī)定角度間隔地配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耕作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驅動軸,被軸支承在支撐框架上,且所述旋轉保持體,由定位機構固定在所述支撐框架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耕作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保持體,由所述定位機構定位于設定多個所述各耕作旋轉體同時耕作的位置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耕作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傳動機構,分別驅動傳動控制所述各耕作旋轉體。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耕作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傳動機構,用無接頭傳動部件驅動傳遞主驅動軸的驅動力。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耕作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傳動機構,設有被固定于主驅動軸的驅動轉動部件,和對應于所述各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分別配置的多個從動轉動部件,和被懸架于所述驅動轉動部件及多個所述從動轉動部件上的所述無接頭傳動部件,和為了使所述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及與其相對應的所述從動轉動部件一體旋轉、而有選擇地連接兩者的驅動選擇機構。
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耕作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傳動機構,用齒輪傳動機構驅動傳遞主驅動軸的驅動力。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耕作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傳動機構,設有被固定于主驅動軸上的驅動齒輪,和分別固定在所述各耕作旋轉體的旋轉軸上的多個從動齒輪,和對應于所述各從動齒輪而設置并且與所述各從動齒輪及所述驅動齒輪噛合的多個傳動齒輪,和有選擇地將所述傳動齒輪定位于噛合位置及分離位置的齒輪位置設定機構。
11.一種旋耕爪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具有爪部及與桿狀軸嵌合的基部、且可靈活地沿所述軸的軸向方向移動并能靈活地繞所述軸轉動的旋耕爪部件,和在使所述旋耕爪部件隨著所述軸的旋轉動作而轉動的同時使所述旋耕爪部件繞所述軸只靈活轉動規(guī)定角度的限制機構。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旋耕爪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沿以所述軸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設有圓弧狀的長孔,所述限制機構,具有與所述軸嵌合且只向所述軸的軸向靈活移動、并且隨著所述軸的旋轉動作轉動的轉動部件,和被凸出設置于所述轉動部件上且活動嵌裝于所述旋耕爪部件的長孔內的限制部件,所述旋耕爪部件,通過所述限制部件只以由所述長孔的兩端所限定的規(guī)定角度、繞所述軸靈活地轉動。
13.一種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將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旋耕爪安裝裝置,以多個規(guī)定間隔嵌合在所述旋轉軸上。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爪安裝裝置的各爪部件,從所述旋轉軸的軸向看按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地配置。
15.一種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具有正六角形截面的旋轉軸,和開設了與連接所述旋轉軸截面的正六角形頂點的圓大致相同形狀的嵌合孔并具有以該嵌合孔與所述旋轉軸嵌合的基部的旋耕爪部件,和由以夾持所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方式設置的兩個圓板構成、且所述各圓板在其中心部開有與所述旋轉軸截面的正六角形大致相同形狀的安裝孔、并用該安裝孔與所述旋轉軸嵌合的轉動部件;在所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在沿以所述旋轉軸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上開有圓弧狀的長孔,在所述轉動部件的兩個圓板上,分別面向所述旋耕爪部件長孔的部分上開有孔部,并具有穿過該孔部且游動于所述長孔內的桿狀的限制部件。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旋耕爪部件及所述轉動部件為一個單位,并將多個單位按規(guī)定的間隔嵌合在所述旋轉軸上。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單位之間,將規(guī)定長度的套筒嵌裝在所述旋轉軸上,且所述套筒的兩端,由設于所述各單位的轉動部件的圓板上的凸起部所支撐。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單位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開有多個圓弧狀的所述長孔,且各長孔形狀相同并按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在所述各單位的轉動部件的兩個圓板上、在面對多個所述長孔的部分開有以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的多個所述孔部,所述限制部件,游動于從所述各單位的旋耕爪部件的所述長孔內,以便將所述各單位旋耕爪部件的爪部、配置在從所述旋轉軸的軸向看按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的位置上。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件,由與所述旋轉軸大致平行地支撐的直線狀的多個桿狀部件構成,且各桿狀部件游動于設在所述各單位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的所述長孔內、并且穿過與游動嵌合的長孔相對應的所述各圓板的所述孔部。
20.一種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桿狀的支撐軸,和具有爪部及嵌合于所述支撐軸上的基部的多個旋耕爪部件,和連接多個所述旋耕爪部件、使其整體動作的連接部件,和具有與通過所述支撐軸的軸心的直線幾乎一致的軸心的旋轉軸,和與所述旋轉軸嵌合且以所述旋轉軸為中心靈活轉動的動作部件,和使所述動作部件隨著所述旋轉軸的旋轉動作而轉動、并且限制所述動作部件只以規(guī)定角度繞所述旋轉軸靈活轉動的限制機構;所述連接部件與所述動作部件連接,所述動作部件、通過所述旋轉軸的旋轉而轉動,以此通過所述連接部件使多個所述旋耕爪部件整體轉動。
21.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耕爪部件的基部,開設有沿以所述支撐軸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錯開各規(guī)定角度的多個定位孔,所述連接部件,由與所述支撐軸大致平行地被支撐的直線狀的多根桿狀部件構成,所述各桿狀部件穿過設于所述各旋耕爪部件基部上的所述定位孔。
22.根據(jù)權利要求21所述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件的各桿狀部件,貫穿所述各旋耕爪部件的所述定位孔內,以便將所述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從所述支撐軸的軸方向看按各規(guī)定角度錯開地配置。
23.根據(jù)權利要求20至2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動作部件上,開設沿以所述旋轉軸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上的圓弧狀的長孔,所述限制機構,具有隨著所述旋轉軸的旋轉動作而轉動的轉動部件及凸出設于所述轉動部件上且游動嵌入所述動作部件的長孔內的限制部件。
24.根據(jù)權利要求20至2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旋耕爪部件,按規(guī)定間隔嵌合在所述支撐軸上。
25.根據(jù)權利要求24所述的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多個所述旋耕爪部件之間,將規(guī)定長度的套筒嵌裝在所述支撐軸上,且所述套筒的兩端,被設于所述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上的凸起部所支撐。
26.一種旋耕爪部件,具有安裝于軸上的基部,和與該基部獨立的爪部,和將所述爪部固定在所述基部上的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具有按規(guī)定的間隔貫通開設的兩個基孔并且在兩個基孔之間形成靠接部,所述爪部,具有按規(guī)定的間隔貫通開設的兩個安裝孔并且在兩個安裝孔之間形成缺口部,所述固定部件,是穿過所述基孔及所述安裝孔并將所述爪部固定于所述基部的部件,所述爪部,以所述缺口部跨過所述靠接部的方式安裝于所述基部并能用所述固定部件固定。
27.一種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安裝在軸上且外圓周邊緣部上形成缺口部的基部,和能穿過所述缺口部進行安裝的爪部,和位于所述缺口部的兩側部分的固定位置、且將所述爪部固定于所述基部的固定機構。
28.根據(jù)權利要求27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爪部,具有從所述缺口部的一側向外側鼓脹呈圓弧狀延伸的第一刃部及從所述缺口部的另一側向外側鼓脹呈圓弧狀延伸的第二刃部,且所述第一刃部和所述第二刃部的交叉點形成所述爪部的前端,形成于所述第一刃部和所述第二刃部之間的所述爪部的作用面,為相對于與安裝在所述基部的所述軸的中心軸垂直的平面傾斜規(guī)定角度的狀態(tài)。
29.根據(jù)權利要求28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通過經(jīng)過所述固定位置之間二等分點的垂線與所述爪部的所述缺口部靠接的面相交的交點、和所述爪部前端的直線,被設定為相對于所述垂線的任意一方的固定位置側傾斜。
30.根據(jù)權利要求29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刃部和所述第二刃部,以便在所述爪部被固定于所述基部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爪部的前端位于經(jīng)過所述軸的中心軸且通過任意一方的固定位置的平面上。
31.根據(jù)權利要求28至3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刃部和所述第二刃部當中長度短的一方的曲率半徑,被設定為比另一方小。
32.根據(jù)權利要求27至3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具有開設在所述缺口部的兩側部分上的兩個基孔,所述爪部,具有按規(guī)定間隔開設的兩個安裝孔,所述固定機構,由分別插入一方的基孔和一方的安裝孔及另一方的基孔和另一方的安裝孔中且將所述爪部固定于所述基部的固定部件構成。
33.根據(jù)權利要求32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爪部,將一方的安裝孔配置在所述基部一面?zhèn)炔⒘硪环降陌惭b孔配置在所述基部另一面?zhèn)?、且以通過所述缺口部的方式被安裝于所述基部上。
34.根據(jù)權利要求27至3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爪部,位于相對于所述軸的中心對稱的位置并分別被固定在所述基部上。
35.一種旋耕爪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轉軸上安裝了多個權利要求27至3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旋耕爪部件,并且將各旋耕爪部件的基部按規(guī)定的間隔嵌合在所述旋轉軸上。
36.根據(jù)權利要求35所述的旋耕爪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旋耕爪部件,被配置為從所述旋轉軸的軸向看各旋耕爪部件的爪部錯開各規(guī)定角度。
37.根據(jù)權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旋耕爪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旋耕爪部件的一部分的爪部的作用面,相對于與所述旋轉軸的中心軸垂直的平面、呈與剩下的爪部的作用面以不同的角度傾斜的狀態(tài)。
全文摘要
一種耕作機械及安裝在其上的旋耕爪部件、旋耕爪安裝裝置及正反轉旋轉耕作裝置,將旋轉保持體(3)可靈活轉動地安裝在主驅動軸(25)上并在旋轉保持體(3)上安裝多個耕作旋轉體(73)。使旋轉保持體(3)轉動、將耕作旋轉體(73)設定在必要的耕作位置上并將其固定在支撐框架(5)的后板部(6)上。主驅動軸(25)的旋轉,通過保持板部(62)內的驅動傳動機構傳遞給耕作旋轉體(73),各耕作旋轉體(73)用離合器等只驅動傳動需要耕作的旋轉體。根據(jù)這樣的結構,可以將多個耕作旋轉體安裝在耕作機械上并用簡單的操作將必要的耕作旋轉體設定于作業(yè)位置,能高效地進行一系列農活作業(yè)并且能簡單地進行耕作旋轉體的更換。
文檔編號A01B33/00GK1468504SQ03141120
公開日2004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7月16日
發(fā)明者來田金作, 武田美津子, 來田孝雄, 津子, 雄 申請人:來田農產(chǎn)株式會社, 武田美津子, 來田孝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