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瓜蟲病的魚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養(yǎng)殖領域,尤其是水產(chǎn)養(yǎng)殖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淡水小瓜蟲病病原體為多子小瓜蟲,屬膜口目,凹口科,因被感染病魚體表發(fā)生白 色點狀病變而得名"白點病"。淡水小瓜蟲分布廣泛,遍及全世界,對寄主無嚴格選擇性,幾 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魚類,對體表光滑的無鱗魚、鱗片不發(fā)達的細鱗魚以及熱帶魚類的危 害尤其嚴重。此病發(fā)病快、死亡率高、不僅魚種階段易于發(fā)病,即使成魚階段也會因此病造 成大批死亡,淡水小瓜蟲適宜的繁殖水溫為15-25Γ,當水溫降低到,10°C以下或上升到28 °C以上,蟲體發(fā)育停止,所以在此水溫條件下小瓜蟲病較少發(fā)病。淡水小瓜蟲病在我國多 流行于4-5月,10-11月,水溫15-20°C是小瓜蟲的盛行期,在適宜條件下淡水魚類一旦感 染小瓜蟲,就容易引起爆發(fā)性傳染,若不及時治療對養(yǎng)殖對象危害極大,甚至全軍覆沒。
[0003] 現(xiàn)有技術中,常用于治療小瓜蟲病的藥物有福爾馬林、孔雀石綠、硝酸亞汞,但由 于藥物殘留對人類有害,在食用魚養(yǎng)殖上已經(jīng)禁止使用。
[0004] 現(xiàn)有技術中亟需一種安全有效的天然來源的抗魚類小瓜蟲病的藥物。
[0005] 蜈蚣萍,為槐葉萍科植物槐葉萍Salvinia nutans的全草。具有清熱解表、利水消 月中,解毒的功效。
[0006] 格樹葉,為桑科植物格樹Ficus microcarpa的葉。具有清熱發(fā)表,解毒消腫,祛濕 止痛的功效。
[0007] 冷蕨,為鱗毛蕨科植物寶興耳蕨Polystichum moupinense的全草。具有清熱、去 火、利尿的功效。
[0008]寥實,為寥科植物水寥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果實。具有化濕利水、破瘀散 結(jié)、解毒的功效。
[0009] 葶藶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Lepidium apetalum的成熟種子。具有瀉肺降氣; 祛痰平喘;利水消腫;泄逐邪的功效。
【發(fā)明內(nèi)容】
[0010]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淡水小瓜蟲病的魚藥。
[0011]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下列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小瓜蟲病的魚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魚藥由下述質(zhì)量比的藥材為主要原料制 備而得:蜈蚣萍14-16份,榕樹葉8-12份,冷蕨5-7份,寥實1-3份,葶藶子1-3份。
[0012] 該魚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取寥實、葶藶子2味藥材,粉碎,加入到滲漉桶 中,用體積百分比為75%的乙醇滲漉,收集滲漉液的質(zhì)量為藥材質(zhì)量的8倍,將滲漉液減壓回 收乙醇至盡并濃縮,標為滲漉濃縮液,備用;取蜈蚣萍、榕樹葉、冷蕨3味藥材,粉碎,以每I g 藥材加I Oml水的比例加入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加入前述滲漉濃縮 液,真空干燥,粉碎,即得。
[0013] 優(yōu)選的,所述藥材的質(zhì)量比為:蜈蚣萍15份,格樹葉10份,冷蕨6份,寥實2份,葶藶 子2份。
[0014] 使用時,根據(jù)實際情況,按1-5 :100的質(zhì)量比例,將本發(fā)明魚藥加入到魚的日常基 礎飼料中。
[0015]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可由下列試驗證明。
[0016] 試驗例1本發(fā)明魚藥對魚類小瓜蟲病的效果試驗 材料 供試魚藥:本發(fā)明魚藥,按實施例3制備,試驗時按3:100的質(zhì)量比例,將本發(fā)明魚藥加 入到魚的日?;A飼料中。
[0017] 試驗魚:感染小瓜蟲的鱗鯉,其規(guī)格為平均體長(12 ± I)cm,平均體重(121 ± 5)g。 [0018]試驗方法 將試驗用魚隨機分成兩組: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尾,試驗組給予含有本發(fā)明魚藥的 飼料,對照組給予不含魚藥的基礎飼料。每天投食一次,共投食6天,在投食后2小時,每組隨 機撈取2尾鱗鯉,分別在鰓部、背鰭基部、體表、尾鰭刮取小瓜蟲進行鏡檢,記錄小瓜蟲個數(shù), 每次重復3次,記錄平均值。投食期間每天記錄各組的死亡數(shù)。
[0019] 試驗結(jié)果 試驗結(jié)果見表1,結(jié)果表明,與空白組相比,試驗組的小瓜蟲密度及死亡數(shù)呈明顯的下 降趨勢。結(jié)果提示,本發(fā)明魚藥防治小瓜蟲病效果顯著。
[0020] 表1本發(fā)明魚藥對魚類小瓜蟲病的治療效果
為了更好的闡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 明,但本發(fā)明所要求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實施例1 原料:蜈蚣萍14份,格樹葉12份,冷蕨7份,寥實3份,葶藶子3份。
[0022] 制備方法:按上述比例稱取藥材共lKg。取寥實、葶藶子2味藥材,粉碎,加入到滲漉 桶中,用體積百分比為75%的乙醇滲漉,收集滲漉液的質(zhì)量為藥材質(zhì)量的8倍,將滲漉液減壓 回收乙醇至盡并濃縮,標為滲漉濃縮液,備用;取蜈蚣萍、榕樹葉、冷蕨3味藥材,粉碎,以每 Ig藥材加IOml水的比例加入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加入前述滲漉濃 縮液,真空干燥,粉碎,即得286g。
[0023] 按1:100的質(zhì)量比加入到基礎飼料中,參照試驗例1的方法進行治療小瓜蟲病的試 驗,結(jié)果表明(結(jié)果見表2),本實施例魚藥治療小瓜蟲病效果顯著。
[0024] 表2本發(fā)明魚藥對魚類小瓜蟲病的治療效果 實施例2
原料:蜈蚣萍16份,榕樹葉8份,冷蕨5份,寥實1份,葶藶子1份。
[0025] 制備方法:按上述比例稱取藥材共lKg。取取寥實、葶藶子2味藥材,粉碎,加入到滲 漉桶中,用體積百分比為75%的乙醇滲漉,收集滲漉液的質(zhì)量為藥材質(zhì)量的8倍,將滲漉液減 壓回收乙醇至盡并濃縮,標為滲漉濃縮液,備用;取蜈蚣萍、榕樹葉、冷蕨3味藥材,粉碎,以 每I g藥材加I Oml水的比例加入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加入前述滲漉 濃縮液,真空干燥,粉碎,即得225g。
[0026] 按5:100的質(zhì)量比加入到基礎飼料中,參照試驗例1的方法進行治療小瓜蟲病的試 驗,結(jié)果表明(結(jié)果見表3),本實施例魚藥治療小瓜蟲病效果顯著。
[0027] 表3本發(fā)明魚藥對魚類小瓜蟲病的治療效果
實施例3 原料:蜈蚣萍15份,格樹葉10份,冷蕨6份,寥實2份,葶藶子2份。
[0028] 制備方法:按上述比例稱取藥材共IKg。取蜈蚣萍、葶藶子2味藥材,粉碎,加入到滲 漉桶中,用體積百分比為70%的乙醇滲漉,收集滲漉液的質(zhì)量為藥材質(zhì)量的8倍,將滲漉液減 壓回收乙醇至盡并濃縮,標為滲漉濃縮液,備用;取榕樹葉、冷蕨、寥實3味藥材,粉碎,以每 Ig藥材加IOml水的比例加入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加入前述滲漉濃 縮液,真空干燥,粉碎,即得魚藥238g。
[0029]技術效果見試驗例1。
[0030] 實施例4 原料:蜈蚣萍15份,格樹葉10份,冷蕨5份,寥實3份,葶藶子1份。
[0031 ]制備方法:按上述比例稱取藥材共lKg。取寥實、葶藶子2味藥材,粉碎,加入到滲漉 桶中,用體積百分比為75%的乙醇滲漉,收集滲漉液的質(zhì)量為藥材質(zhì)量的8倍,將滲漉液減壓 回收乙醇至盡并濃縮,標為滲漉濃縮液,備用;取蜈蚣萍、榕樹葉、冷蕨3味藥材,粉碎,以每 Ig藥材加IOml水的比例加入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加入前述滲漉濃 縮液,真空干燥,粉碎,即得262g。
[0032] 按3:100的質(zhì)量比加入到基礎飼料中,參照試驗例1的方法進行治療小瓜蟲病的試 驗,結(jié)果表明(結(jié)果見表4),本實施例魚藥治療小瓜蟲病效果顯著。
[0033] 表4本發(fā)明魚藥對魚類小瓜蟲病的治療效果
【主權(quán)項】
1. 一種治療小瓜蟲病的魚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魚藥由下述質(zhì)量比的藥材為主要原料 制備而得:蜈蚣萍14-16份,榕樹葉8-12份,冷蕨5-7份,寥實1-3份,葶藶子1-3份。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治療小瓜蟲病的魚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備方法包括下 列步驟:取寥實、葶藶子2味藥材,粉碎,加入到滲漉桶中,用體積百分比為75%的乙醇滲漉, 收集滲漉液的質(zhì)量為藥材質(zhì)量的8倍,將滲漉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盡并濃縮,標為滲漉濃縮 液,備用;取蜈蚣萍、榕樹葉、冷蕨3味藥材,粉碎,以每1 g藥材加10ml水的比例加入水,煎煮2 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加入前述滲漉濃縮液,真空干燥,粉碎,即得。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一種治療小瓜蟲病的魚藥,其特征在于,所述藥材的質(zhì)量比 為:蜈蟻萍15份,格樹葉10份,冷蕨6份,寥實2份,葶藶子2份。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淡水小瓜蟲病的魚藥。該魚藥系由下述質(zhì)量比的藥材為主要原料制備而得:蜈蚣萍14-16份,榕樹葉8-12份,冷蕨5-7份,蓼實1-3份,葶藶子1-3份。本魚藥治療小瓜蟲病效果顯著,天然環(huán)保。
【IPC分類】A23K50/80, A61P33/14, A61K36/704, A23K10/30
【公開號】CN105641072
【申請?zhí)枴?br>【發(fā)明人】王峰, 王琳
【申請人】蘇州派騰生物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