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解決電梯停梯處客運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解決全樓電梯組主停梯處客運的方法,電梯組由至少有一個電梯間的電梯組成。這里,依據(jù)全樓的客流量將電梯間駛離主停梯處。
EP-A20030163公開了用于多個電梯組成的電梯組的發(fā)梯控制器,這里,發(fā)梯間隔與電梯間近似的循環(huán)時間和或平均循環(huán)時間有關,平均循環(huán)時間由上述三個近似循環(huán)時間得出。循環(huán)時間除以主停梯處參與運行的電梯間數(shù)目獲得平均的發(fā)梯間隔時間。近似循環(huán)時間是予計時間,即電梯間收到在主停梯處記錄的呼梯而上升和返回主停梯處所需要的時間,該時間由大數(shù)參數(shù),設備參數(shù)和控制參數(shù)算得。如果電梯間出現(xiàn)在計算的間隔時間過后其載荷小于額定載荷的一半,那么在主停梯處供使用的電梯間就會發(fā)生計算的間隔時間縮短的情況。如果電梯間在計算的間隔時間過后其載荷至少為其額定載荷之半,那么計算的間隔時間以同樣的方式縮短,然而電梯間的重量不同。
這一已知的控制方法的缺點在于,屆時的發(fā)梯間隔時間是根據(jù)近似的、由過去的數(shù)據(jù)計算而得的循環(huán)時間確定。因此,在最好情況下只能估計出為解決事實上的運量高峰所必要的發(fā)梯間隔時間。另一個缺點在于,控制器只能在啟動載荷小于其額定載荷之半和至少等于其額定載荷之半之間進行辨別同時根據(jù)在主停梯處供使用的電梯間而縮短發(fā)梯間隔時間。由此再次發(fā)生對事實上運量高峰波動的近似配合。兩種缺點都造成電梯間處于非最佳使用狀態(tài)的后果。
在此本發(fā)明采取補救措施。本發(fā)明為解決這一任務而如此設計一種方法,即保證具有電梯裝置的大樓內的客運無論在數(shù)量方面還是質量方面都達到最佳狀態(tài)。
由本發(fā)明可達到的優(yōu)點主要在于在解決主停梯處的客運時既不造成堵塞也不會出現(xiàn)漏洞。電梯間的載荷如此分配,使電梯組的運載量與實際上的客運高峰保持平衡。另一個優(yōu)點是當一個或多個電梯間中斷運行時,這些電梯間的運載量自動地分配給電梯組中余下的電梯間。還有一個優(yōu)點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法,在主停梯處為非客運上升高峰時,其運載量也將校準到客運的實際需求量上。進一步的優(yōu)點是,在分配運載量時考慮到電梯間不同的額定載荷。還有一個優(yōu)點是,幾個電梯間可同時獨立地完成它們的運載。主停梯處的客運高峰由控制中心確定並由各電梯來解決。
下面借助僅表示一個實施例的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圖表示
圖1表示在本方法中使用的由n個電梯組成的電梯組的簡圖。
圖2表示參與本方法的數(shù)據(jù)源和數(shù)據(jù)流。
圖3表示用于至少由一個電梯組成的電梯組的主算法框圖。
圖4表示用于電梯組中的一個電梯的子算法框圖。
圖5表示用于主算法的一種算法定律的框圖。
圖6表示用于子算法的一種算法定律的框圖和表1表示本方法所用到的常數(shù),狀態(tài)變數(shù)及變數(shù)清單。
為了方便了解,圖1至圖6中的算和裝置的名稱以及在表1的“記憶代碼”欄中所列舉的常數(shù),狀態(tài)變數(shù)和變數(shù)進一步用有關符合表示。在圖1至6中使用了帶腳標或不帶腳標的有關符號。未帶腳標的有關符號表示電梯組。帶有腳標1;2…n的有關符號表示電梯1;2…n。帶有腳標x的有關符號表示電梯1;2,…n中的其中一個電梯。帶有大寫字母A,B,…N標記的有關符號表示傳感器A;B…N。帶有腳標x的有關符號表示傳感器A;B…N中的其中一個傳感器。在圖3和4中表示了步驟,在這些步驟中檢查常數(shù),狀態(tài)變數(shù)和變數(shù)是否滿足三角形內的條件,如果是滿足就用符號J表示,如果不滿足則用符號N表示。
在圖1中表示了一個由n個電梯組成的電梯組。一臺用MOTOR.1表示的驅動機帶動電梯1的電梯間KABINE.1。驅動機MOTOR.1由一臺具有電能的驅動系統(tǒng)SYSTEM.1供電,該驅動系統(tǒng)則由一臺電梯控制器STEURUNG.1來控制。為了準確地掌握運離主停梯處大樓內的客流量,采取了在電梯間KABINE.1上安裝傳感器SENSOR.1作為載荷測量儀或人員計數(shù)器的實施方案。傳感器SENSOR.1與電梯控制器STEURUNG.1相連。具有驅動機MOTOR.2;MOTOR.3…MOTOR.n,驅動系統(tǒng)SYSTEM.2;SYSTEM.3…SYSTEM.n,電梯控制器STEUERUNG.2;STEUERUNG3…STEUERUNGn,傳感器SENSOR.2;SENSOR.3…SENSOR.n以及未表示出的電梯間KABINE.2;KABINE.3…KABINE.n的電梯2;3…n其結構和工作原理同電梯1相同。這些用SENSOR.A;SENSOR.B…SENSOR.N表示的傳感器掌握著到達主停梯處大樓的客運量。一臺程控計算機RECHNER與電梯控制器STEURUNG.1;STEURUNG.2…STEURUNG.n和傳感器SENSOR.A;SENSOR.B…SENSOR.N以及同輸入/輸出設備TERMINAL相連接。在程控計算機中自動編碼的主算法REGLER同子算法REGLER.1;REGLER.2…REGLER.n一起處理主停梯處大樓的客運量。
在圖2中說明了在程控計算機RECHNER中自動編碼的算法REGLER;REGLER.1;REGLER.2…REGLER.n和在本方法中所參與的數(shù)據(jù)源和數(shù)據(jù)流。為準確掌握在主停梯處到達大樓的客運量安裝了光柵,旋轉柵門,紅外檢測器,場檢測器或呼梯記錄儀作為傳感器SENSOR.A;SENSOR.B…SENSOR.N的實施方案。離開主停梯處大樓內的客流量被安裝在電梯間KABINE.1;KABINE.2…KABINE.n上的傳感器SENSOR.1;SENSOR.2…SENSOR.n所掌握並傳遞給電梯控制器STEURUNG.1;STEURUNG.2…STEURUNG.n。本方法中所需要的常數(shù)可以自由選擇并且借助于輸入/輸出設備TERMINAL傳給算法REGLER;REGLER.1;REGLER.2…REGLER.n。第一臺電梯控制器STEUERUNG.1與第1子算法REGLER.1相連,第二臺電梯控制器STEUERUNG.2與第二個子算法REGLER.2相連,這樣直至第n臺電梯控制器STEUERUNG.n。這些子算法REGLER.1;REGLER.2…REGLER.n以及它們的輸入和輸出數(shù)據(jù)都是相同的。以后只要加工處理專為電梯X設置的具有標記X的有關數(shù)據(jù)的算法REGLER.X即可。
由傳感器SENSOR.A;SENSOR.B…SENSOR.N所掌握的運送高峰UT.A;UT.B…UT.N在主算法REGLER中被加工成電梯組的運送高峰UT。由傳感器SENSOR.1;SENSOR.2…SENSOR.n所掌握的實際啟動載荷LFB.1;LFB.2…LFB.n在主算法REGLER中被加工成總的實際啟動載荷LFB。下一步主算法REGLER按成比例的微積分特性曲線由運送高峰UT和實際啟動載荷調節(jié)成一個總的修正啟動載荷ASL,並由此導出電梯組的總運載量TTC。每個承載部分PTC的運載量由電梯組的總運載量TTC和總額定載荷LC得出。對于電梯間KABINE.X的運載量TC.X是由每個承載部分PTC的運載量和電梯間KABINE.X的載荷LS.X計算出來的。在運載量TC.1,TC.2…TC.n分配給子算法REGLER.1;REGLER.2…REGLER.n之前,主算法REGLER檢查按額定載荷分配的總運載量TTC是否足夠大,與額定載荷有關的運載量TC.X是否至少為1。根據(jù)檢查結果,主算法REGLER分配從總運載量TTC中計算出來的運載量TC.X或者預先決定的運載量TC.X。在主算法REGLER中所應用的常數(shù),-載荷LS.1;LS.2…LS.n,總額定載荷LC,掃描時間ST,電梯數(shù)NOC,放大因數(shù)GAN,積分時間INT和標定因子CF經(jīng)輸入/輸出設備TERMINAL自由選擇。
子算法REGLER.X在每一次運行時確定循環(huán)時間RT.X且運行數(shù)目CR.X增加1。然后,從至屆時的總循環(huán)時間和運行次數(shù)計算出平均循環(huán)時間ART.X。通過對這種平均循環(huán)時間ART.X同分配來的輸入的運載量TC.X的邏輯運算而得出電梯間KABINE.X的額定啟動載荷SL.X。下一步子算法REGLER.X把額定啟動載荷SL.X和輸入的實際啟動載荷LFB.X按成比例的微積分特性曲線處理成修正啟動載荷ASL.X。當電梯間KABINE.X承載時,子算法REGLER.X不斷地把實際啟動載荷LFB.X同修正啟動載荷ASL.X進行比較。在達到修正啟動載荷ASL.X時或在預先輸入的開門時間DT.X后,由子算法REGLER.X向電梯控制器STEUERUNG.X輸出關門指令DC.X。常數(shù)-開門時間DT.X,統(tǒng)計循環(huán)時間SRT.X,放大因子GAN.X,積分時間INT.X,狀態(tài)變量-電梯的進入CA.X和電梯的啟動CS.X和實際啟動載荷LFB.X都是從輸入/輸出設備TERMINAL和從電梯控制器STEUERUNG.X輸入的數(shù)據(jù)。為繼續(xù)處理,實際啟動載荷LFB.X由子算法REGLER.X向主算法REGLER輸出。
圖3表示了主算法REGLER的結構及流程順序。步驟S1以眾所周知的方式將所有在主算法REGLER中使用的常數(shù)及變數(shù)一次性輸出。運載量的確定從步驟S2開始,在這一步驟中檢查來自輸入/輸出設備TERMINAL的輸入常數(shù)-掃描時間ST是否已經(jīng)結束。檢查結果是肯定的證明進入步驟S3所表明的輸入程序是正確的。它接受由傳感器SENSOR.A;SENSOR.B…SENSOR.N所產生的運送高峰UT.A;UT.B…UT.N以及從子算法REGLER.1;REGLER.2…REGLER.n輸出的實際啟動載荷LFB.1;LFB.2…LFB.n。在步驟S4中計算電梯組的運送高峰UT和總的實際啟動載荷LFB。在步驟S5中進行的修正啟動載荷ASL的調正過程將在圖5中作進一步說明。在步驟S6中,啟動載荷ASL乘以標定因子CF得出電梯組的總運載量TTC。把總運載量按額定載荷的關系分配給子算法REGLER.1;REGLER.2…REGLER.n是在步驟S7,S8…C13中實現(xiàn)的。在步驟S7中,通過把總運載量TTC與電梯組的額定載荷LC相聯(lián)系就可以算出每個承載部分PTC的運載量。在步驟S8中檢查總運載量TTC是否小于或等于電梯數(shù)NOC。檢查的結果是肯定的證明進入步驟S9所示的選擇程序是正確的。它將總運載量TTC根據(jù)額載荷如此分配,即運載量TC.1;TC.2…TC.n都至少為1。在選擇程序中使用的符號“=”表示符號左邊的變數(shù)取符號右邊的值。例如,如果總運載量TTC的值為2的話,那么運載量TC.1和TC2每個分配到一位乘客。而其余的運載量TC3,TC4…TC.n都為零,即無載。在步驟S8中檢查的結果是否定的證明進入步驟S10,S11…S13所示的疊代程序是正確的,對于運載量TC.1,TC.2…TC.n的計算每個都要重復一次。在步驟S10中,運載量TC.X依據(jù)電梯間KABINE.X的載荷LS.X確定。載荷LS.X直接關系到電梯間KABINE.X的額定載荷。接著,把已計算的運載量TC.X同運載量誤差TCE相加並為運載量TC.X配上符號“=”。符號“=”不是完成一次數(shù)學運算而是象征一種配置。因此,變數(shù)-運載量TC.X在步驟S10結束后的數(shù)值是在步驟S10開始時所計算的運載量TC.X加上運載量誤差TCE的值。運載量誤差TCE的含義在步驟S12和S13中作進一步的說明。在步驟S11中檢查分配給電梯間KABINE.X的運載量TC.X是否小于1。檢查的結果是肯定的證明開始在步驟S13中的運算是正確的。在步驟S10中計算出來的運載量TC.X在步驟S13中連同到此時的運載量誤差TCE一起被加給運載量誤差TCE。接著,運載量TC.X得到的值為零,也就是沒有承載。當與額定載荷有關的運載量小于1,因而是不可執(zhí)行時,步驟S13就顯出其重要性。在低的客運高峰和不適宜的額定載荷和承載關系時就有可能使由每個運載量計算出而得出的運載量TC.X小于1。這就產生在主停梯處所記錄和乘客不夠分配的結果。為此,在步驟S13中把比1小的運載量TC.X與運載量誤差TCE連在一起,至多相加並在運載量TC.X的后續(xù)運算中予以考慮。在步驟S11中檢查的結果是否定的,證明實施在步驟S12中所示的運算是正確的,即消除運載量誤差TCE。在步驟S10,S11…S13的n次重復后,疊代程序就結束了。在步驟S14中把從步驟S9或者從步驟S10,S11…S13計算的運載量TC.1,TC.2…TC.n向子算法REGLER.1;REGLER.2…REGLER.n輸出。隨著步驟S15中的掃描時間ST的開始,主算法REGLER的一個循環(huán)結束了。掃描時間ST-消逝,就開始了下一個循環(huán)。
圖4表示了子算法REGLER.X的結構及程序順序。在步驟S1中以公知的方式將所有在子算法REGLER.X中使用的常數(shù),狀態(tài)變數(shù)及變數(shù)一次性輸出。如步驟S2所示,子算法REGLER.X具有使電梯間KABINE.X進入主停梯位置的效果。借助從電梯控制器STEUERUNG.X輸入的狀態(tài)變數(shù)-電梯進入指令CA.X來檢查進入情況。檢查結果是肯定的證明執(zhí)行如步驟S2所示的檢查是正確的,在步驟S3中的檢查在于確定由梯間KABINE.X是否已有首次運行,或者它是否已進入正常運行狀態(tài)。檢查結果是肯定的,證明以步驟S4開始的正常運行過程是正確的。檢查結果是否定的證明開始執(zhí)行第一次運行過程是正確的。首先,對實行首次運行過程進行說明,接著進一步說明正常運行過程。如果步驟S3所執(zhí)行的檢查確定電梯間KABINE.X尚未運行過的話,那么步驟S4和S5就可以跳過去而可以進行步驟S6的檢查。這一點檢查是確定子算法REGLER.X是否真的得到過運載量TC.X。在檢查結果是肯定時,緊接著的程序將在對正常運行過程的處理時進行說明。在步驟S6中的檢查結果是否定的,證明執(zhí)行步驟S13是正確的。如果在步驟S13中的檢查確定電梯間KABINE.X還從未運行過的話,那么執(zhí)行步驟S15,步驟S15將從分配來的運載量TC.X和統(tǒng)計獲得的循環(huán)時間SRT.X計算出第一次運行的額定啟動載荷。接下來的步驟S16,S17…S24主要是控制和對電梯間的載荷的復查。步驟S16,S17…S24將在正常運行程序的處理中作進一步說明。在步驟S25中檢查的結果是否定的,證明執(zhí)行步驟S30是正確的,在這一步驟中將變量運行次數(shù)CR.X從0變到1。接下來執(zhí)行步驟S31,把根據(jù)電梯間載荷復查后的實際啟動載荷LFB.X傳遞給主算法REGLER,從而結束用于執(zhí)行第一次運行的子算法REGLER.X。以停在主停梯處的電梯間KABINE.X的再次運行而開始了正常的運行過程。從首次運行中獲得的數(shù)據(jù)作為確定以后運行變數(shù)值的原始依據(jù)。首先運行時的電梯間載荷僅用于控制,並且連同首次運行作為進行以后正常運行的基礎。
正常的運行過程隨著在步驟S2中所確定的電梯間KABINE.X的重新進入主停梯處而開始。如果在步驟S3中執(zhí)行的檢查其結果是否定的,那么就開始步驟S4。對在此前運行的循環(huán)時間RT.X賦值旦在步驟S5中從總的循環(huán)時間和總的運行次數(shù)CR.X中確定平均循環(huán)時間ART.X。在步驟S6中檢查的結果是肯定的,接下來的程序在運載量為零的程序處理中得到了說明。步驟S6檢查結果是否定的證明實施已進行首次運行的步驟S13和步驟S19是正確的。在步驟S17中,開門時間DT.X啟動的同時,電梯間KABINE.X開始承受載荷。步驟S20的疊代程序檢查屆時的實際啟動載荷LFB.X和開門時間DT.X。當電梯間KABINE.X具有與修正啟動載荷ASL.X相符的實際啟動載荷LFB.X或從輸入/輸出設備TERMINAL輸入的常數(shù)-開門時間DT.X已過,那么就向電梯控制器STEUERUNG.X輸出在步驟S21中所述的關門指令DC.X。步驟S22的疊代程序檢查狀態(tài)變量-電梯啟動CS.X,直到從電梯控制器STEUERUNG.X輸入的值滿足步驟S22所到的條件為止,隨著電梯間KABINE.X的啟動,開始在步驟S23中對循環(huán)時間RT.X的計時和步驟S24中測量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實際啟動載荷LFB.X。步驟S25的檢查結果是肯定的,則繼續(xù)執(zhí)行步驟S26的正常運行過程,在步驟S21中由予先給定的運載量TC.X和平均循環(huán)時間ART.X確定實際啟動載荷SL.X。在步驟S27中檢查在步驟S26中計算獲得的實際啟動載荷SL.X是否小于一個乘客。檢查結果是肯定的,在步驟S28中規(guī)定實際啟動載荷SL.X為1,以及產生的運載量TC.X減1。在步驟S29中執(zhí)行的用于啟動載荷ASL.X修正的調正過程在圖6中作進一步說明。在用于首次運行的程序中已解釋的步驟S30和S31結束了用于正常運行的子算法REGLER.X的循環(huán)。一旦當電梯間KABINE.X進入主停梯位置,那么下一循環(huán)就開始了。
在步驟S6中檢查運載量為零的檢查結果是肯定的就開始了步驟S7中所說明的對電梯間內乘客的檢查。在步驟S7中檢查的結果是肯定的,證明步驟S8對實際啟動載荷LFB.X的再次檢查是正確的。如果滿足在步驟S8中說明的條件LFB.X=0,那么在步驟S9中就向電梯控制器STEUERUNG.X輸出關門指令DC.X。步驟S10中將帶來圖6所述的輸出參數(shù)的算法定律,接著在步驟S11中將復查變量-運載量TC.X。運載量的再次分配引出了步驟S12。在步驟S12中執(zhí)行的檢查其結果是肯定的,證明按照運載量的再分配和根據(jù)到屆時為止的平均循環(huán)時間ART.X對額定啟動載荷SL.X的計算是必要的。在步驟S12中執(zhí)行的檢查結果是否定的,證明在首次運行過程中說明的步驟S15是正確的。以后的步驟S16和S17與在步驟S27和S28中所說明的正常運行過程相符。在步驟S18中,對首次運行來說,在步驟S14或S15中計算出來的額定啟動載荷量SL.X按零載荷分配給修正啟動載荷ASL.X。對于零載荷來說,下一步過程與正常運行過程相符。
圖5表示主算法REGLER的算法定律,而圖6表示子算法REGLER.X的算法定律。這兩種算法定律的結構框圖是相同的。以后,它們的處理也是相同的。在順序步驟S1到S5中,啟動載荷按比例的、積分和未描述出來的微分定律特性曲線來處理。這些未描述的微分定律特性以與積分定律特性類似的方式從微分啟動載荷誤差以及根據(jù)微分啟動載荷誤差,放大因子,微分時間以及根據(jù)掃描時間而計算的微分部分中得出。在另一實施方案中設計一種具有非周期性規(guī)律特性的算法定律。在又一實施方案中,設計具有狀態(tài)-觀察者-規(guī)律特性的算法定律。在步驟S1中從運送高峰UT的差值以及從額定啟動載荷SL.X和實際啟動載荷LFB,LFB.X來確定啟動載荷誤差SLE,SLE.X。在步驟S2中,從啟動載荷誤差SLE,SLE.X和到屆時為止的累積啟動載荷誤差CLEALT;CLE.XALT計算新的累積啟動載荷誤差CLE,CLE.X。步驟S3計算比例部分PPA;PPA.X,在步驟S4中計算積分部分IPA;IPA.X。兩個部分在步驟S5中相加得到修正啟動載荷ASL;ASL.X。
權利要求
1.用至少有一個電梯間的電梯組成的電梯組解決主停梯處客運的方法是根據(jù)全樓的客流將電梯間(1,2,…,n)運離主停梯處,其特征在于,--按照主算法(REGLER)來確定與到達和離開主停梯處的全樓客流量有關的電梯組的總運載量(TTC)--按照這一主算法(REGLER)把運載量(TC.1;TC.2;…TC.n)分配給電梯間(KABINE.1;KABINE.2…KABINE.n),這里所有分配的運載量(TC.1;TC.2…TC.n)之和等于總的運載量(TTC),和--按照子算法(REGLER.X)發(fā)出與所分配的運載量(TC.X)、其循環(huán)時間(RT.X)有關的以及與其所承擔的客運量有關的電梯間(KABINE.X)。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算法(REGLER)由測量的客運數(shù)據(jù)確定電梯組的客流高峰(UT)和總的實際啟動載荷(LFB)。
3.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算法(REGLER)從客流高峰(UT)和總的實際啟動載荷(LFB)依據(jù)一個算法定律確定電梯組的修正的總啟動載荷(ASL)。
4.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算法(REGLER)從修正的總啟動載荷(ASL)和標定(CF)依據(jù)計算確定總運載量(TTC)。
5.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算法(REGLER)從總運載量(TTC)依據(jù)計算而確定電梯間(KABINE.X)的運載量(TC.X)。
6.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算法(REGLER)依據(jù)總運載量(TTC)來限制分配到運載量(TC.X)的電梯間數(shù)目。
7.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電梯間(KABINE.X)編入正常運轉的前提是作首次運行。
8.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算法(REGLER.X)在沒有分配到運載量(TC.X)時有一跟蹤過程,這樣當再次分配到運載量(TC.X)時能繼續(xù)進行通常的運行過程。
9.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因運載量(TC.X)小而使額定啟動載荷(SL.X)小于一個乘客時,子算法(REGLER.X)執(zhí)行一個步驟,該步驟能發(fā)出載有一個乘客的電梯間(KABINE.X)並且在分配運載量(TC.X)后仍追蹤未分配運載量(TC.X)的程序。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算法(REGLER.X)確定電梯間(KABINE.X)的循環(huán)時間(RT.X)並且子算法(REGLER.X)依據(jù)計算確定電梯間(KABINE.X)的平均循環(huán)時間(ART.X)。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算法(REGLER.X)由分配到的運載量(TC.X)和平均循環(huán)時間(ART.X)根據(jù)計算確定電梯間(KABINE.X)的額定啟動載荷(SL.X)。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算法(REGLER.X)由額定啟動載荷(SL.X)和實際啟動載荷(LFB.X)依據(jù)計算確定電梯間(KABINE.X)的修正啟動載荷(ASL.X)。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電梯間(KABINE.X)加載時,子算法(REGLER.X)不斷地把實際啟動載荷(LFB.X)與修正啟動載荷(ASL.X)比較。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電梯間(KABINE.X)加載時,當達到修正啟動載荷(ASL.X)時或在開門時間(DT.X)過后,子算法(REGLER.X)向電梯控制器(STEUERUNG.X)輸出關門指令(DC.X)。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梯間(KABINE.X)駛離主停梯處時,子算法(REGLER.X)再次測量實際啟動載荷(LFB.X),為修正啟動載荷(ASL.X)和總的啟動載荷(ASL)作好準備。
16.根據(jù)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運送高峰量(UT)按照公式UT=UT.A+UT.B+…+UT.X計算,其中UT.A由傳感器A,UT.B由傳感器B,UT.N由傳感器N測得的每個循環(huán)中全樓電梯乘客人數(shù),並且總的啟動載荷(LFB)按照公式LFB=LFB.1+LFB.2+…+LFB.n計算,其中LFB.1為每一循環(huán)中第一個電梯間的實際啟動載荷,LFB.2為每一循環(huán)中第二電梯間的實際啟動載荷,LFB.n為每一循環(huán)中第n個電梯間的實際啟動載荷。
17.根據(jù)權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總啟動載荷(ASL)按照比例的積分和微分的定律特性曲線在處理。
18.根據(jù)權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總啟動載荷按照非周期性的定律特性曲線來處理。
19.根據(jù)權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總啟動載荷(ASL)按狀態(tài)觀測者特性曲線來處理。
20.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總運載量(TTC)按照公式TTC=ASL.CF計算,其中ASL為修正后的總啟動載荷,而CF為對運載量作標定的標定因子。
21.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梯間(KABINE.X)的運載量(TC.X)按照公式TC.X= (LS.X.TTC)/(LC) 計算,其中LS.X為取決于電梯間(KABINE.X)額定載荷的載荷部分,TTC為電梯組總的運載量,LC為電梯組額定負載。
22.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總的運載量(TTC)和最高的電梯數(shù)目(NOC)時把每個乘客分配給與該總運載量(TTC)相符一定數(shù)目的電梯間。
23.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總的運載量(TTC)大于電梯數(shù)目(NOC)時就沒有運載量分配給這些電梯間,造成按照權利要求21的計算,這些電梯間的運載量小于1的情況,這時,把這一運載量(TC.X)分配給下一個電梯間(KABINE.X+1)。
24.根據(jù)權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算法(REGLER.X)跟蹤電梯間(KABINE.X)的第一次運行,運行中的數(shù)據(jù)供接下來的正常運行使用。
25.根據(jù)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個乘客的電梯間(KABINE.X)每次駛離后,電梯間(KABINE.X)的運載量(TC.X)就減少一個。
26.根據(jù)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梯間(KABINE.X)的平均循環(huán)時間(ART.X)按照公式ART.X= (∑RT.X)/(CR.X) 計算,其中∑RT.X為至止當時的循環(huán)時間總和而CR.X為電梯間(KABINE.X)至屆時的運行次數(shù)。
27.根據(jù)權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梯間(KABINE.X)的額定載荷(SL.X)按照公式SL.X=TC.X.ART.X計算,其中TC.X為運載量,ART.X為電梯間(KABINE.X)的平均循環(huán)時間。
28.根據(jù)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梯間(KABINE.X)的啟動載荷(ASL.X)按成比例的,積分和微分的定律特性曲線處理。
29.根據(jù)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梯間(KABINE.X)的啟動載荷(ASL.X)按非周期性的定律特征曲線處理。
30.根據(jù)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梯間(KABINE.X)的啟動載荷(ASL.X)按狀態(tài)-觀察者-定律特性曲線處理。
全文摘要
在解決具有n個電梯間的電梯組主停梯處客運的方法中,傳感器(A,B,…,N)測量到達大樓的客流量,而傳感器(1,2,…n)測量離開大樓的客流量。在程控計算機中自動編碼的主算法(REGLER)由傳感器的數(shù)據(jù)確定運送高峰值和電梯組的實際啟動載荷。根據(jù)運送高峰值,實際啟動載荷和從終端輸入的常數(shù),主算法根據(jù)一個算法定律計算電梯組的運載量力。電梯組的運載量按電梯間的數(shù)目和每個電梯間的額定荷載分配給主算法。根據(jù)運載量的分配和電梯間的循環(huán)時間,每個電梯間的子算法就可算出額定啟動載荷。依據(jù)電梯間的額定啟動載何和實際啟動載荷子算法按照一算法定律確定電梯間所應具有的修正啟動載荷。
文檔編號B66B1/18GK1039229SQ89101110
公開日1990年1月31日 申請日期1989年1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1988年1月14日
發(fā)明者理查德·布萊那 申請人:英萬蒂奧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