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應用于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特別是指一種運動模塊和一(移動)機體組合,在操作配合的作業(yè)中,使該機體具備有調(diào)整傾斜角度、移動、轉動和雙向收合等多種操作模式作用的實用新型。
背景技術:
應用因外力可往復移動或滑動自如的滑蓋系統(tǒng),來配裝在電子器物上,例如行動電話、筆記本電腦、(個人數(shù)字助理)PDA、數(shù)碼照相機和數(shù)碼攝像機、電子書等,使其滑蓋部件可運動而具有開、閉作用,已為現(xiàn)有技術;例如,中國臺灣第99213473號「滑蓋組件及滑蓋式電子裝置」、及第96111996號「滑動模塊及應用其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等專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現(xiàn)有技術也已揭示了一種使熒幕系統(tǒng)可調(diào)整傾斜角度的結構;例如,第95127242 號「可調(diào)整機體傾斜角度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底座」專利案,提供了一個可行的實施例。該技術是在熒幕和主機體之間設置有一包含鉸鏈裝置的支撐機構,使熒幕可轉動自如;因此,依據(jù)不同的操作環(huán)境或使用需求,支撐機構可支持熒幕在主機體上形成多種傾斜角度,或平放在主機體上面,供操作者使用。也就是說,這實施例提供了熒幕兩種操作模式支撐操作模式和平放(或平躺)操作模式。一個有關上述實施例在操作、運動和結構設計方面的課題是,該實施例的結構設計無法使熒幕系統(tǒng)具備有保護措施。也就是說,在熒幕系統(tǒng)處于未使用狀態(tài)時,熒幕正面曝露于外界或外部;這會使熒幕受損機會大幅增加,特別是因應現(xiàn)階段的熒幕系統(tǒng)趨勢,已逐漸從顯示熒幕發(fā)展成觸控式熒幕的情形,熒幕系統(tǒng)在未使用狀態(tài)能獲得一個理想的保護措施,是特別被要求的。另一個有關上述實施例在操作、運動和結構設計方面的課題是,該實施例單純憑借支撐機構樞接熒幕的結構,使熒幕的翻轉控制不易。這是因為,假設支撐機構組合的轉軸的扭力設定太大,會造成熒幕翻轉變得比較困難;使用者必須施加很大的操作力,才能操作熒幕轉動。假設支撐機構組合的轉軸的扭力設定太小,又會使熒幕的定位效果降低,而容易讓突幕因定位不確實,發(fā)生意外損傷的情形。另一個有關上述實施例操作使用的情形是,當支撐機構支持熒幕形成傾斜角度,提供使用熒幕觸控功能時,容易因上述熒幕定位不確實,造成使用上的困難。上述說明也反映出,為了使熒幕系統(tǒng)同時獲得比較理想的操作和固定作用,現(xiàn)有技術在組裝配合上是比較麻煩的,而使制造、加工作業(yè)的成本提高;而這種情形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在有關熒幕和滑蓋系統(tǒng)、滑動模塊或其相關結合組件在使用和結構設計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熒幕系統(tǒng)和相關組件結構,以及上述的應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型態(tài),增加它的應用范圍等手段,而有別于舊法;實質上,不僅可改善現(xiàn)有結構的熒幕系統(tǒng)受損的情形,同時也會增加它在操作運動方面的操作模式、穩(wěn)定性和降低生產(chǎn)、組裝成本等情形。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具體教示或揭露。
發(fā)明內(nèi)容爰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該運動模塊包括一轉向臂和一設置在一第一、二機體之間的滑動座。該轉向臂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分別樞接在該第一機體和第二機體上。并且,該第二端可響應上述第一機體或滑動座的運動,而在一限制部內(nèi)轉動和位移;以提供一具備有移動、轉動、雙向收合、和調(diào)整傾斜角度,而改變第一機體的觀視角度等作用的結構。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包括—轉向臂,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樞接在一第一機體和一第二機體上;一滑動座,設置在該第一機體和第二機體之間;以及該轉向臂的第二端響應第一機體的運動,而在一限制部內(nèi)轉動和移動。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轉向臂是一板件型態(tài)。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第一機體為一熒幕系統(tǒng);定義有一熒幕正面和一熒幕背面;以及該第二機體為一主機,具有一操作區(qū)。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第一機體形成有至少一凹室;所述凹室的形狀相同于該轉向臂的輪廓。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第一機體的熒幕背面形成有至少一凹室;所述凹室的形狀相同于該轉向臂的輪廓。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第一機體設置有一軸接部,樞接該轉向臂的第一端。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第一機體的熒幕背面設置有一軸接部,位于該凹室之間,該軸接部樞接該轉向臂的第一端。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限制部設置在第二機體上,該限制部樞接該轉向臂的第二端。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限制部形成一橢圓形輪廓的型態(tài),配合一固定器樞接該轉向臂第二端。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轉向臂第二端包含有一延伸區(qū),和轉向臂形成垂直連接的型態(tài)。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第一機體包含有一樞接部;以及相對第一機體的樞接部,該滑動座包括有另一樞接部,與該第一機體樞接。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第二機體設置有至少一軌道;以及該滑動座能夠移動地設置在該軌道上。[0027]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軌道形成一倒U形輪廓的型態(tài),設置在第二機體兩邊的位置。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軌道上配裝有一能夠移動的滑動器。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滑動器形成一倒U形斷面的型態(tài)。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中,該滑動座設在滑動器上。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該滑動座移動自如的設置在該第二機體的一軌道上;以及,該滑動座包括有一樞接部,樞接該第一機體。因此,滑動座容許該第一機體以樞接部為支點,產(chǎn)生轉動運動,或使第一機體蓋合在該第二機體上面,使第一機體的正面不會曝露于外部,獲得一個確實的保護措施;以及,配合該轉向臂,滑動座也使該第一機體可在第二機體上滑動自如,形成一個類似滑蓋系統(tǒng)的作用。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新穎性、特點,及其他目的與功效,將在下文中配合所附附圖的詳加說明,而趨于了解;如圖所示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組合示意圖;顯示了第一機體形成一傾斜角度供使者操作的情形;圖3為圖2的平面示意圖;描繪了滑動座位在軌道始點和轉向臂支持第一機體的相關位置情形;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操作實施例示意圖;圖中箭頭部份顯示了轉向臂和滑動座的運動情形;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操作實施例示意圖;描繪了轉向臂第二端在限制部里面的運動情形;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操作實施例示意圖;顯示了第一機體、轉向臂和滑動座的運動情形;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再一操作實施例示意圖;顯示了第一機體、轉向臂和滑動座的運動情形;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一機體平放在第二機體上的實施例示意圖;描繪了該轉向臂收容在凹室里面的情形; 圖9為圖8的立體示意圖;圖10為圖2的平面示意圖;描繪了滑動座位在軌道始點和轉向臂支持第一機體的相關位置情形;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操作實施例示意圖;顯示了第一機體轉動朝第二機體蓋合,及轉向臂第二端在限制部里面的運動情形;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操作實施例示意圖;顯示了第一機體轉動朝第二機體蓋合,及轉向臂第二端位移到限制部上端的運動情形;[0045]圖13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操作實施例示意圖;顯示了第一機體和第二機體形成蓋合型態(tài),轉向臂第二端朝限制部下方運動,及轉向臂收容在凹室里面的情形;圖14為圖13的立體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_轉向臂;11_第一端;12_第二端;13_延伸區(qū);20_固定器;30-滑動座;31_樞接部;40_滑動器;100-第一機體;101-熒幕正面;102_熒幕背面;103-軸接部;104、106-凹室;105_樞接部;200_第二機體;201_操作區(qū);202_限制部;203-軌道。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I、圖2,本實用新型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包括一轉向臂,概以參考編號10表示的。轉向臂10選擇一具有幾何形輪廓的板件型態(tài);具有一第一端11和一第二端12。該第一端11和一第一機體100樞接;該第二端12和一第二機體 200樞接。在所米用的實施例中,該第一機體100選擇一突幕系統(tǒng)為說明實施例,定義有一熒幕正面101和一熒幕背面102 ;該第二機體200選擇一電子主機或固定機體為說明實施例,具有一操作區(qū)201。圖I也顯示了該第一機體100的熒幕背面102形成有一凹室104、106 ;凹室104、106的輪廓和形狀相同于該轉向臂10的輪廓,使轉向臂10可被收容在該凹室104或106里面。圖中也顯示了該第一機體100的熒幕背面102設置有一軸接部103,位在該凹室104和106之間,用以樞接該轉向臂10的第一端11。因此,第一機體100和轉向臂第一端11形成相對轉動自如的型態(tài)。該第二機體200設置有一限制部202,樞接該轉向臂10的第二端12;并且,轉向臂第二端12可在限制部202里面轉動和(上、下)移動。具體來說,轉向臂第二端12包含有一延伸區(qū)13,和轉向臂10形成垂直連接的型態(tài);限制部202形成一趨近橢圓形輪廓的型態(tài),配合一固定器20 (例如,軸或銷等)樞接轉向臂第二端12和限制部202。請再參考圖I,該第一機體100也包含有一樞接部105,樞接一滑動座30 ;相對第一機體100的樞接部105,該滑動座30包括有一樞接部31,與該第一機體100樞接。因此,滑動座30容許該第一機體100以樞接部105及和或樞接部30為支點,產(chǎn)生轉動運動,或使第一機體100蓋合在該第二機體200上面,使第一機體100的熒幕正面101不會曝露于外部,獲得一個確實的保護措施(此部分在下文中還會予以敘述)。圖I也描繪了該滑動座30移動自如的設置在該第二機體200的一軌道203上。在所采的實施例中,該軌道203形成一類似倒U形斷面(或輪廓)的型態(tài),設置在第二機體200兩邊的位置;軌道203上配裝有一形成類似倒U形斷面的滑動器40。該滑動座30設在滑動器40上。因此,滑動座30帶動滑動器40在軌道203上形成移動自如的型態(tài)?;瑒幼?0 (配合該轉向臂10)也使該第一機體100可在第二機體200上滑動自如,形成一個類似滑蓋系統(tǒng)的作用。請參閱圖2、圖3,描繪了該第一機體100被轉向臂10和滑動座30支撐在第二機體200上,而形成一傾斜角度供使用者觀視和操作(觸控)使用的情形。圖中顯示了該滑動座30的位置被假設位在軌道203的運動始點。圖2、圖3顯示出該第一機體100形成傾斜角度供使用者觀視和操作使用的情形,具備有下列兩個考量I.第一機體樞接部105和滑動座樞接部31的樞接扭力設定,可使第一機體100在任一傾斜角度獲得穩(wěn)定的定位或支持作用。2.該轉向臂第一端11樞接在第一機體100的軸接部103上,使轉向臂10形成另一支持機制,來輔助第一機體100的定位。因此,第一機體100至少獲得兩個支撐機制;其樞接部105和滑動座樞接部31的樞接扭力設定,不用如舊法須經(jīng)專業(yè)人員調(diào)整到精準的程度,提高配裝作業(yè)成本。也就是說,在本實用新型所采的實施例中,容許第一機體樞接部105和滑動座樞接部31的樞接扭力設定具有較大的誤差范圍;這會讓配裝作業(yè)變得更簡易便捷。圖3也顯示了第一機體100的傾斜角度使該轉向臂10的延伸區(qū)13和轉向臂10連接的部分形成一支點或支持作用,輔助轉向臂10支持該第一機體100。 請參考圖4,當使用者施力推動或拉動第一機體100時,使滑動座30和滑動器40沿第二機體200的軌道203移動;同時,也迫使該轉向臂10以第二端12為支點產(chǎn)生轉動;例如,圖4箭頭部分所描繪的情形。圖5顯示了在滑動座30移動到圖中位置時,轉向臂10轉動,并且第二端12會沿著限制部202朝圖中上方的方向位移。請參閱圖5、圖6及圖7,當外力持續(xù)使第一機體100滑動時,也包括了下列的狀態(tài)I、響應該第一機體100的位移運動,轉向臂第一端11和第一機體軸接部103相對轉動。2、轉向臂第二端12以固定器20為支點,在限制部202里面產(chǎn)生轉動運動。3、圖7顯示了滑動座30移動到圖中的位置時,滑動座30和轉向臂第二端12的距離,及第一機體100的傾斜角度迫使轉向臂第二端12朝圖中下方移動。4、該第一機體100的傾斜角度持續(xù)改變,配合滑動座樞接部31、第一機體樞接部105、和轉向臂10的支撐機制;第一機體100可獲得定位作用,供使用者操作觸控使用。請參考圖8、圖9,描繪了該滑動座30移動到軌道203終點,第一機體100平放在第二機體200上的情形。此時,該轉向臂10收容在該第一機體熒幕背面102的凹室106里面??闪私獾氖牵瑘D8、圖9顯示了這電子裝置形成收合的型態(tài),而方便于使用者攜帶。同時,它也可提供使用者操作觸控使用。圖10 圖13描繪了使用者操作第一機體100蓋合在第二機體200上,使第一機體100的熒幕正面101獲得保護措施的情形。請參閱圖10,當使用者施力使第一機體100朝第二機體200蓋合時,第一機體100以樞接部105和滑動座樞接部31為支點產(chǎn)生轉動。響應上述第一機體100的轉動運動,轉向臂第一端11和第一機體軸接部103相對轉動;同時,轉向臂第二端12以固定器20為支點,在限制部202里面轉動。圖11、圖12描繪了該第一機體100的傾斜角度迫使轉向臂第二端12朝圖中上方位移。圖12特別顯示了該轉向臂第二端12位移到限制部202的上端。當?shù)谝粰C體100從圖12的位置轉動到圖13的位置時,配合該第一機體100轉動位置的變化,轉向臂第二端12又朝圖中下方位移。當?shù)谝粰C體100如圖13、圖14所描繪的蓋合在第二機體200上時,轉向臂10收容在該第一機體熒幕背面102的凹室104里面,形成蓋合型態(tài)。可了解的是,圖14特別描繪了該第一機體100的熒幕正面101獲得了確實的保護作用;像現(xiàn)有熒幕曝露于外部,使受損機會大幅增加的情形,獲得了明顯的改善。須加以說明的是,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而言,上述第一機體100的操作,因同時受到滑動座30和轉向臂10的支撐,使第一機體100的操作和運動變得更穩(wěn)定和理想;像舊法中因熒幕僅被一支撐機構支持,造成熒幕運動或收合的自由度太大,容易產(chǎn)生擺動、受損的情形,獲得明顯的改善。代表性的來說,這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在具備有輔助第一機體100操作運動的條件下,相較于舊法而言,具有下列 的考量條件和優(yōu)點I.該運動模塊、第一、二機體或其相關結合組件在結構設計和組織關系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使其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并且,也改變了它的使用型態(tài)和應用范圍,而有別于舊法。2.該運動模塊可依據(jù)不同的操作環(huán)境或使用需求,使轉向臂10和滑動座30同時提供第一機體100獲得理想的支撐機制,來支持第一機體100在第二機體200上形成多種傾斜角度,或平放在第二機體200上面等多種操作模式,供操作者使用。它也容許使用者直接操作第一機體100蓋合在第二機體200上面,使熒幕正面101獲得理想的保護作用。3.該滑動座30和第一機體樞接部105、及轉向臂第一、二端11、12和第一機體軸接部103、第二機體限制部202的配合結構,改善了舊法中轉軸扭力設定麻煩、增加配裝成本和熒幕操作、翻轉運動控制不易,或因熒幕定位不確實,發(fā)生意外損傷等情形。4.該滑動座30和第一機體樞接部105、及轉向臂第一、二端11、12和第一機體軸接部103、第二機體限制部202的配合結構,提供了第一機體100具有穩(wěn)定的支撐定位機制;像現(xiàn)有技術熒幕形成傾斜角度,提供使用熒幕觸控功能時,容易因定位不確實,造成使用上困難的情形,也獲得明顯的改善。故,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有效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空間型態(tài)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展現(xiàn)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新型專利的要件。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可行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所含蓋。
權利要求1.一種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轉向臂,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樞接在一第一機體和一第二機體上; 一滑動座,設置在該第一機體和第二機體之間;以及 該轉向臂的第二端響應第一機體的運動,而在一限制部內(nèi)轉動和移動。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轉向臂是一板件型態(tài)。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機體為一突幕系統(tǒng);定義有一突幕正面和一突幕背面;以及 該第二機體為一主機,具有一操作區(qū)。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機體形成有至少一凹室;所述凹室的形狀相同于該轉向臂的輪廓。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機體的熒幕背面形成有至少一凹室;所述凹室的形狀相同于該轉向臂的輪廓。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機體設置有一軸接部,樞接該轉向臂的第一端。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機體的熒幕背面設置有一軸接部,位于該凹室之間,該軸接部樞接該轉向臂的第一端。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限制部設置在第二機體上,該限制部樞接該轉向臂的第二端。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限制部形成一橢圓形輪廓的型態(tài),配合一固定器樞接該轉向臂第二端。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轉向臂第二端包含有一延伸區(qū),和轉向臂形成垂直連接的型態(tài)。
11.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機體包含有一樞接部;以及 相對第一機體的樞接部,該滑動座包括有另一樞接部,與該第一機體樞接。
1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機體設置有至少一軌道;以及 該滑動座能夠移動地設置在該軌道上。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軌道形成一倒U形輪廓的型態(tài),設置在第二機體兩邊的位置。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軌道上配裝有一能夠移動的滑動器。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滑動器形成一倒U形斷面的型態(tài)。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滑動座設在滑動器上。
專利摘要一種可執(zhí)行多種操作模式的電子裝置的運動模塊,提供一具備有調(diào)整傾斜角度、移動、轉動和雙向收合等作用的結構;該運動模塊包括一轉向臂和一設置在一第一、二機體之間的滑動座。該轉向臂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分別樞接在該第一機體和第二機體上。并且,該第二端可響應上述第一機體或滑動座的運動,而在一限制部內(nèi)轉動和位移。
文檔編號H05K5/02GK202514198SQ20122007416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1日
發(fā)明者買健誠, 何修帆, 徐安賜, 戴偉翰 申請人: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