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散熱器,尤指一種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將熱管(heat pipe)結合導熱座所得的導熱模塊,或結合散熱鰭片組所得的熱管散熱器,可有效地克服熱量日益升高的處理器的導、散熱問題,是以此等導、散熱結構已逐步取代以往僅由散熱片所構成的散熱結構;但是如何對熱管和導熱座進行組合等問題則是有待加以克服和解決?,F有的導熱模塊,主要包括一導熱塊和復數熱管,其是在導熱塊上開設相互平行的多數條槽溝,并在任意兩個相鄰槽溝之間形成有一分隔條,將各熱管分別埋入各槽溝中, 并以一壓具對各熱管進行壓掣加工,以使各熱管形成有與分隔條的端面齊平的平面。然而前述的組合結構應用在電子發(fā)熱源的散熱時,是以熱管和分隔條的平面來與電子發(fā)熱源作熱接觸,由于分隔條的熱傳導系數遠低于熱管的熱傳導系數,是以其整體的導熱效能受到相當大的局限。另外由于各熱管被分隔條所區(qū)隔而互不接觸,當其中一根熱管發(fā)生失效情況時,并無法由其它熱管來協(xié)助作快速導熱,如此都會造成電子發(fā)熱源的損壞或燒毀的不良影響;確實亟待加以改善者。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及其制作方法,其憑借各熱管的并列且相互貼觸連接,能夠增加各熱管與電子發(fā)熱源的熱接觸面積,進而提高此散熱器的散熱效能。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具有一表面,在該表面凹設有一開口槽及分別位在該開口槽兩側的一嵌槽;復數熱管,每一該熱管具有一蒸發(fā)段,所述的這些蒸發(fā)段是并列且相互貼觸連接的安置在該開口槽內,每一該蒸發(fā)段具有一平表面;以及一對側條,固定在該嵌槽且凸出該基座的該表面,所述的這些蒸發(fā)段的該平表面與該側條的外表面為一共面結構。其中該基座為一鋁材料元件。其中該基座的中間部分凸伸有一凸臺,該表面形成在該凸臺上。其中該開口槽包含二條以上槽道,并在任意兩個相鄰該槽道之間形成有一分隔條,該分隔條的自由端頂面低于該表面,從而使該分隔條和該表面之間形成有一高低差。其中該側條的熱傳導系數高于該基座的熱傳導系數。其中該側條為一銅材料元件。其中還包括一散熱鰭片組,該散熱鰭片組搭接在該基座上方。
其中該散熱鰭片組開設有多數個連通孔,每一該熱管還具有自該蒸發(fā)段延伸出的一冷凝段,該冷凝段分別穿接在該連通孔中。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具有一表面,在該表面凹設有一開口槽;復數熱管,每一該熱管具有一蒸發(fā)段,所述的這些蒸發(fā)段是并列且相互貼觸連接的安置在該開口槽內,每一該蒸發(fā)段具有一平表面;以及一對側條,固定在該基座且凸出該表面,所述的這些蒸發(fā)段的該平表面與該側條的外表面為一共面結構。其中該基座為一鋁材料元件。 其中該基座的中間部分凸伸有一凸臺,該表面形成在該凸臺上。其中該開口槽包含二條以上槽道,并在任意兩個相鄰該槽道之間形成有一分隔條,該分隔條的自由端頂面低于該表面,從而使該分隔條和該表面之間形成有一高低差。其中該側條的熱傳導系數高于該基座的熱傳導系數。其中該側條為一銅材料元件。其中還包括一散熱鰭片組,該散熱鰭片組搭接在該基座上方。其中該散熱鰭片組開設有多數個連通孔,每一該熱管更具有自該蒸發(fā)段延伸出的一冷凝段,該冷凝段分別穿接在該連通孔中。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步驟包括a)提供設有一開口槽的一基座;b)將焊料涂覆在該開口槽的內壁和二側邊;c)提供復數熱管及一對側條,將各該熱管的一端并列安置在該開口槽內,該對側條則貼附在該基座且位于各該熱管的二側邊;d)準備一加熱設備,將完成步驟c)的組件送入該加熱設備內,以使各該熱管和該對側條焊固在該基座上;以及e)準備一壓具,以該壓具對各該熱管和該對側條施以壓掣加工,使各該熱管相互貼觸連接并形成有與該對側條共面的一平表面。其中該基座更分別設有位在該開口槽二側邊處的一嵌槽,該焊料涂覆在該嵌槽內壁,該對側條則嵌固在該嵌槽內。其中各該熱管的該平表面和該對側條是凸出該基座的表面。其中還包括一步驟f),該步驟f)準備一研磨器具,以該研磨器具對各該熱管的該平表面和該對側條施以研磨加工。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憑借助各熱管側面的相互貼觸連接作用,在其中一根熱管產生失效情況時,能夠憑借其它相鄰的熱管來共同分擔熱量的導離作用,以使電子發(fā)熱源能夠保持在一較低的工作溫度下繼續(xù)運作。憑借基座的凸臺設計,而利于對各側條和各熱管進行整平和研磨等加工程序。
圖I是本發(fā)明散熱器的制作方法流程圖;圖2是本發(fā)明散熱器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各熱管未整平前組合示意圖;圖4、圖4A是圖3的剖視圖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各熱管整平后組合示意圖;圖6、圖6A是圖5的剖視圖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圖;圖7、圖7A是本發(fā)明散熱器應用于電子發(fā)熱源使用狀態(tài)圖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圖;圖8、圖8A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組合剖視圖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_基座;11_凸臺;111-表面;12_開口槽;121-槽道;122_分隔條;13_嵌槽;20_熱管;21_蒸發(fā)段;211-平表面;22_冷凝段;30_側條;311_外表面;40-散熱鰭片組;41_連通孔;50_焊料;7_印刷電路板;8_電子發(fā)熱源。
具體實施例方式有關本發(fā)明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fā)明加以限制者。請參閱圖2至圖4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主要包括一基座10、復數熱管20及一對側條30?;?0為以鋁或其合金等金屬材料所制成,本實施例的基座10大致呈一「H」字狀板體,但不以此種形狀為限,其也可為其它各種不同幾何造型,在基座10的中間部分凸伸有一凸臺11,此凸臺11具有一表面111,在表面111設有一開口槽12,此開口槽12內部形成有三條槽道121,但不以此種形狀為限,只要是二條以上的槽道121即為本實用新型所涵蓋范圍;在任意兩個相鄰槽道121之間形成有一分隔條122,此分隔條122的自由端頂面低于表面111,以使分隔條122和表面111之間形成有一高低差。另在開口槽12兩側的基座10的表面111分別設有一嵌槽13,此嵌槽13大致呈一「T」字狀,但不以此種形狀為限,其也可為其它各種不同幾何造型。熱管(Heat Pipe) 20的內部具有毛細組織和工作流體,利用工作流體的氣液相變化和毛細組織所提供的液體回流機制,來產生連續(xù)循環(huán)的熱量傳遞,本實施例的熱管20為三支,每一熱管20具有一蒸發(fā)段21和自蒸發(fā)段21延伸而出的一或二個冷凝段22,各蒸發(fā)段21是相互平行的安置在前述凸臺11的開口槽12內(參閱圖3所示)。側條30為以銅或其合金等金屬材料所制成,其熱傳導系數高于基座10的熱傳導系數,本實施例的側條30大致呈一「T」字狀,此二側條30是嵌固在前述嵌槽13內,側條30的部分區(qū)域是凸出基座10的表面111外部,并在側條30遠離嵌槽13的一端具有一外表面311。此外,本發(fā)明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更包括一散熱鰭片組40,此散熱鰭片組40分別由多數的散熱鰭片相互堆迭組接而成,并在各散熱鰭片上開設有相互對應的多數連通孔41,散熱鰭片組40的中間區(qū)域是搭接在基座10上方,前述各熱管20的冷凝段22則是分別芽接在各連通孔41中。請參閱圖I至圖6、圖6A所示,本發(fā)明更提供一種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制作方法,參閱圖I及圖2,步驟a)首先取設有開口槽12和嵌槽13的一基座10。參閱圖I及圖4,步驟b)然后將焊料50涂覆在開口槽12的內壁和開口槽12的二側邊的嵌槽13內;步驟c)將各熱管20的一端并列安置在開口槽12內,各側條30則分別貼附在基座10的嵌槽13內且位于各熱管20的二側邊;步驟d)將完成前述制程的組件送入一加熱設備(圖未示出)內,以使各熱管20和各側條30焊固在基座10的開口槽12內和嵌槽13上。參閱圖I及圖6,步驟e)以一板形壓具(圖未示出)對各熱管20和各側條30施以壓掣加工,使各熱管20的側面相互貼觸連接并形成有與各側條30共面的一平表面211。此外,本發(fā)明散熱器的制作方法更可包括另一步驟f),此步驟f)是準備一研磨器具(圖未示出),以研磨器具對各熱管20的平表面211和各側條30施以發(fā)絲的研磨加工。在完成前述組裝工作后,可使各熱管20的蒸發(fā)段21側邊相互密貼結合而不產生縫隙,且各蒸發(fā)段21的平表面211和各側條30的外表面31是凸出基座10的表面111上方。請參閱圖7所示,本發(fā)明的散熱器可將其應用在一印刷電路板7的一電子發(fā)熱源8上,組裝時是將各蒸發(fā)段21的平表面211和各側條30的外表面31共同貼觸連接在電子發(fā)熱源8的表面上,此時電子發(fā)熱源8運作過程中所產生的高熱量,將直接熱傳導給各側條 30和各蒸發(fā)段21,各側條30和各蒸發(fā)段21在接受此等熱量后,將令熱管20內部的工作流體產生蒸發(fā)而成為一氣體,此氣體將帶著大量的熱往熱管20的低溫區(qū)域快速移走,此等氣體在到達冷凝段22時,將因散熱鰭片組40的各散熱鰭片與周圍空氣的熱交換作用,而使冷凝段22內部的工作流體冷凝為一液體,并憑借助熱管20內部毛細組織的毛細吸附力作用,而將此液體輸送回流至前述的各蒸發(fā)段21。請參閱圖8所示,本發(fā)明的散熱器除了可如上述實施例外,也可將各側條30通過錫膏經由焊接方式將其固定在基座10的表面111上,各側條30是凸出于基座10的表面111外部,各熱管20的蒸發(fā)段21也是埋設在基座10的開口槽12內,經由壓具對各熱管20的蒸發(fā)段21進行整平加工,各蒸發(fā)段21的平表面211與各側條30的外表面31形成為一共面結構。以上說明對本發(fā)明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具有一表面,在該表面凹設有一開口槽及分別位在該開口槽兩側的一嵌槽; 復數熱管,每一該熱管具有一蒸發(fā)段,所述的這些蒸發(fā)段是并列且相互貼觸連接的安置在該開口槽內,每一該蒸發(fā)段具有一平表面;以及 一對側條,固定在該嵌槽且凸出該基座的該表面,所述的這些蒸發(fā)段的該平表面與該側條的外表面為一共面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基座為一鋁材料元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基座的中間部分凸伸有一凸臺,該表面形成在該凸臺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開口槽包含二條以上槽道,并在任意兩個相鄰該槽道之間形成有一分隔條,該分隔條的自由端頂面低于該表面,從而使該分隔條和該表面之間形成有一高低差。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側條的熱傳導系數高于該基座的熱傳導系數。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側條為一銅材料元件。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散熱鰭片組,該散熱鰭片組搭接在該基座上方。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散熱鰭片組開設有多數個連通孔,每一該熱管還具有自該蒸發(fā)段延伸出的一冷凝段,該冷凝段分別穿接在該連通孔中。
9.一種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具有一表面,在該表面凹設有一開口槽; 復數熱管,每一該熱管具有一蒸發(fā)段,所述的這些蒸發(fā)段是并列且相互貼觸連接的安置在該開口槽內,每一該蒸發(fā)段具有一平表面;以及 一對側條,固定在該基座且凸出該表面,所述的這些蒸發(fā)段的該平表面與該側條的外表面為一共面結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基座為一鋁材料元件。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基座的中間部分凸伸有一凸臺,該表面形成在該凸臺上。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開口槽包含二條以上槽道,并在任意兩個相鄰該槽道之間形成有一分隔條,該分隔條的自由端頂面低于該表面,從而使該分隔條和該表面之間形成有一高低差。
13.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側條的熱傳導系數高于該基座的熱傳導系數。
14.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側條為一銅材料元件。
15.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散熱鰭片組,該散熱鰭片組搭接在該基座上方。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散熱鰭片組開設有多數個連通孔,每一該熱管更具有自該蒸發(fā)段延伸出的一冷凝段,該冷凝段分別穿接在該連通孔中。
17.一種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步驟包括 a)提供設有一開口槽的一基座; b)將焊料涂覆在該開口槽的內壁和二側邊; c)提供復數熱管及一對側條,將各該熱管的一端并列安置在該開口槽內,該對側條則貼附在該基座且位于各該熱管的二側邊; d)準備一加熱設備,將完成步驟c)的組件送入該加熱設備內,以使各該熱管和該對側條焊固在該基座上;以及 e)準備一壓具,以該壓具對各該熱管和該對側條施以壓掣加工,使各該熱管相互貼觸連接并形成有與該對側條共面的一平表面。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基座更分別設有位在該開口槽二側邊處的一嵌槽,該焊料涂覆在該嵌槽內壁,該對側條則嵌固在該嵌槽內。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各該熱管的該平表面和該對側條是凸出該基座的表面。
20.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步驟f),該步驟f)準備一研磨器具,以該研磨器具對各該熱管的該平表面和該對側條施以研磨加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關于一種具有并列式熱管的散熱器及其制作方法,散熱器包括一基座、復數熱管及一對側條,基座具有一表面,在表面凹設有一開口槽及分別位在開口槽兩側的一嵌槽;每一熱管具有一蒸發(fā)段,各蒸發(fā)段是并列且相互貼觸連接的安置在開口槽內,每一蒸發(fā)段具有一平表面;該對側條固定在嵌槽且凸出基座的表面,各蒸發(fā)段的平表面與各側條的外表面為一共面結構。如此,能夠增加各熱管與電子發(fā)熱源的熱接觸面積,進而提高此散熱器的散熱效能。
文檔編號H05K7/20GK102802377SQ20111013826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26日
發(fā)明者林俊宏, 謝東陽, 邱彥翔, 李俊億 申請人: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