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展翼式散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關于一種散熱器,特別關于一種展翼式散熱器。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chǎn)品朝向高性能、高頻率、高速度與輕薄化的迅速發(fā)展,造成電子產(chǎn)品的發(fā)熱溫度越來越高,因而容易產(chǎn)生不穩(wěn)定現(xiàn)象,影響產(chǎn)品可靠度與使用壽命。因此散熱已成為電子產(chǎn)品的重要課題之一,而散熱器乃是常見的散熱組件,且如何改良散熱鰭片的設計以提高散熱效率,乃為發(fā)展的重點項目。一種公知的展翼式散熱器由多個散熱片連結而成,各散熱片具有一連結部及一散熱鰭部,且散熱鰭部自連結部的一側延伸。在組裝時,將散熱片并排連結,再將各散熱片的散熱鰭部展開,即形成展翼式散熱器,且散熱片的散熱鰭部之間具有空間。當展翼式散熱器的連結部接觸于一熱源時,熱量便由連結部傳送至散熱鰭部,再通過空氣傳導及對流而將熱量帶走予以散熱。由于展翼式散熱器同時通過空氣傳導及對流來散熱,因此若散熱鰭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越多,則散熱效果越佳。然而,公知的展翼式散熱器由于散熱鰭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受限于電子產(chǎn)品的內部空間,以致散熱效果無法再提高,當其應用于高頻電子組件的散熱,已不敷使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展翼式散熱器,跳脫公知設計窠臼,在有限設置空間內增加散熱鰭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進一步提高散熱效能,實為重要課題之一。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增加散熱鰭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進一步提高散熱效能的展翼式散熱器。本發(fā)明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一種展翼式散熱器由多個散熱片連結而成。各散熱片包含一連結部、至少一個散熱鰭部以及多個次散熱鰭部。連結部相互連結。散熱鰭部自連結部向外延伸,且散熱鰭部彼此展開。次散熱鰭部自散熱鰭部的相對側向外延伸且不對稱設置,且距離所述連結部最遠的次散熱鰭部所延伸長度較距離所述連結部最近的次散熱鰭部所延伸長度為大,并且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次散熱鰭部與相鄰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次散熱鰭部呈交叉設置。承上所述,因依本發(fā)明的一種展翼式散熱器具有多個次散熱鰭部,其自散熱鰭部向外延伸。與公知技術相較,本發(fā)明在原有的散熱鰭部之外,還設置次散熱鰭部,以致能夠增加散熱鰭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進一步提高散熱效能。此外,次散熱鰭部自散熱鰭部的相對側向外延伸且不對稱設置,通過不對稱設置可增加空氣在次散熱鰭部之間的流通性而提高散熱效能。并且,通過不對稱設置,使得次散熱鰭部與相鄰的次散熱鰭部可呈交叉設置,而減少設置次散熱鰭部所導致增加的尺寸,而有產(chǎn)品的微型化。此外,距離連結部最遠的次散熱鰭部所延伸長度較距離連結部最近的次散熱鰭部所延伸長度為大,通過可充分利用散熱鰭部展開后的外側的空間,也進一步增加次散熱鰭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而提高散熱效能。
圖IA及圖IB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的示意圖;圖2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的示意圖;圖3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的示意圖;圖4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的示意圖;圖5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的示意圖;圖6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的示意圖;圖7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的示意圖;圖8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的示意圖;以及圖9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九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的側視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I 9:展翼式散熱器11、21、31、41、51、61、71、81、91 :散熱片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 :連結部122、212、214、312、314、412、414、512、612、614、712、812、912、914 :散熱鰭部123、213、215、313、315、413、415、513、613、615、713、813、913、915 :次散熱鰭部416 :散熱部717 :分隔部Z1、Z2:散熱區(qū)塊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其中相同的組件將以相同的組件符號加以說明。第一實施例單面展開,次散熱鰭部外大內小、不對稱設置、交叉請參照圖IA及圖IB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展翼式散熱器I是由多個散熱片11連結而成。各散熱片11包含一連結部111、一散熱鰭部112及多個次散熱鰭部113。其中,散熱鰭部112自連結部111向外延伸,且各散熱片11的散熱鰭部112相互展開。次散熱鰭部113自散熱鰭部112的相對側向外延伸。于此,次散熱鰭部113自散熱鰭部112的相對側向外垂直設置,且不對稱設置,使得至少一部分的次散熱鰭部113與相鄰的至少一部分的次散熱鰭部113呈交叉設置;當然,次散熱鰭部113亦可以其它方式設置于散熱鰭部112,例如自散熱鰭部112的相對側向外不垂直設置。此外,對同一散熱片11而言,距離連結部111最遠的次散熱鰭部113所延伸長度較距離連結部111最近的次散熱鰭部113所延伸長度為大。于此,依照距離連結部111的遠近,次散熱鰭部113的延伸長度漸漸變化,亦即同一散熱鰭部112的所述次散熱鰭部113所延伸長度依序變化(所述次散熱鰭部113沿著延伸向外方向依序增長);當然,同一散熱鰭部112的所述次散熱鰭部113所延伸長度亦可以是長短交錯配置,或是無特定延伸長度、變化的關系等。借此,可充分利用散熱鰭部112展開后的外側的空間,也進一步增加次散熱鰭部113與空氣接觸的面積,而提高散熱效能。在本實施例中,各散熱片11是一體成型。通過螺鎖方式連結各散熱片11的連結部111,以組成展翼式散熱器I。其中,各散熱片11的連結部111并排連結。另外,散熱片11亦可通過鉚接方式連結。在本實施例中,各散熱片11可不完全相同(不同片)或完全相同(同片)。且本實施例并不限定各連結部111、各散熱鰭部112及各次散熱鰭部113的形狀及尺寸,例如相鄰散熱片11的形狀或尺寸可相同或不相同,或是相鄰散熱片11的散熱鰭部112的形狀或尺寸可相同或不相同。本實施例的技術重點在于次散熱鰭部113自散熱鰭部112的相對側延伸且不對稱設置,并且次散熱鰭部113的尺寸外大內小,且次散熱鰭部113交叉,以增加展翼式散熱器I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進而提高散熱效能。在本實施例中,散熱片11展開的方式有多種,例如可通過展開設備將散熱片11展 開,或是如圖IA及圖IB所示,通過在組裝時,部分(至少其中之一)次散熱鰭部113抵觸相鄰的散熱鰭部111,使得各散熱鰭部112彼此展開。第二實施例雙面展開,次散熱鰭部外大內小、不對稱設置、交叉請參照圖2所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展翼式散熱器2,其由多個散熱片21連結而成。各散熱片21包含一連結部211、一散熱鰭部212及多個次散熱鰭部213,且還包含另一散熱鰭部214及多個次散熱鰭部215。散熱鰭部212、214分別自連結部211的不同側向外延伸。另外,次散熱鰭部213、215分別于散熱鰭部212、214的相對側不對稱、垂直設置。通過散熱鰭部212、214及次散熱鰭部213、215的雙向設置,而能夠進一步提高散熱效能。第三實施例雙面展開(雙面大小不同),次散熱鰭部外大內小、不對稱設置、交叉請參照圖3所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展翼式散熱器3,其由多個散熱片31連結而成。各散熱片31包含一連結部311、一散熱鰭部312及多個次散熱鰭部313,且還包含另一散熱鰭部314及多個次散熱鰭部315。其中,散熱鰭部314小于散熱鰭部312。另外,次散熱鰭部313、315分別于散熱鰭部312、314的相對側垂直、不對稱設置。通過散熱鰭部312,314及次散熱鰭部313、315的雙向設置,而能夠進一步提高散熱效能。第四實施例三面展開,次散熱鰭部外大內小、不對稱設置、交叉請參照圖4所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展翼式散熱器4,其由多個散熱片41連結而成。各散熱片41包含一連結部411、二散熱鰭部412、414及多個次散熱鰭部413、415,且還包含一散熱部416。散熱鰭部412、414及散熱部416分別自連結部411的不同側向外延伸,于此自連結部411的左、右及上側向外延伸。另外,次散熱鰭部413、415分別于散熱鰭部412、414的相對側垂直、不對稱設置。通過散熱鰭部412、414、次散熱鰭部413、415以及散熱部416的三向設置,而能夠進一步提高散熱效能。第五實施例單面展開,次散熱鰭部外大內小、不對稱設置、交叉、不垂直請參照圖5所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展翼式散熱器5,其由多個散熱片51連結而成。各散熱片51包含一連結部511、一散熱鰭部512及多個次散熱鰭部513。散熱鰭部512自連結部511的一側向外延伸。另外,次散熱鰭部513于散熱鰭部512的相對側對稱、不垂直設置。通過散熱鰭部512及次散熱鰭部513的設置,而能夠進一步提高散熱效能。
第六實施例雙面展開,次散熱鰭部外大內小、不對稱設置、交叉,散熱鰭部外側隆起請參照圖6所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展翼式散熱器6,其由多個散熱片61連結而成。各散熱片61包含一連結部611、一散熱鰭部612及多個次散熱鰭部613,且還包含另一散熱鰭部614及多個次散熱鰭部615。散熱鰭部612、614分別自連結部611的不同側向外延伸、并隆起,使得散熱鰭部612、614遠離連結部611的外側的高度比靠近連結部611的內側的高度更高。第七實施例單面展開,次散熱鰭部外大內小、不對稱設置、交叉,散熱片具有分隔部請參照圖7所示,其是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7的示意圖。展翼式散熱器7由多個散熱片71連結而成。各散熱片71包含一連結部711、一散熱鰭部712及多個 次散熱鰭部713,且還包含至少一個分隔部717。分隔部717設置于散熱鰭部712,且分隔部717將散熱鰭部712及所述次散熱鰭部713區(qū)分為兩個散熱區(qū)塊Z1、Z2。借此,可使更多的空氣流入所述散熱片71間,增加展翼式散熱器7的運流效果,以提高展翼式散熱器7的散熱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分隔部的設置個數(shù)非限制性,亦可設置多個分隔部將散熱鰭部區(qū)分為兩個以上的散熱區(qū)塊,以更提高展翼式散熱器的散熱效果。第八實施例單面展開,次散熱鰭部外大內小、不對稱設置、交叉,散熱片具有分隔部,且散熱區(qū)塊錯位設置請參照圖8所示,其是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8的俯視圖。展翼式散熱器8由多個散熱片81連結而成。各散熱片81包含一連結部811、一散熱鰭部812及多個次散熱鰭部813,且還包含至少一個分隔部(圖中未顯示)。分隔部設置于散熱鰭部812,且分隔部將散熱鰭部812及所述次散熱鰭部813區(qū)分為兩個散熱區(qū)塊Z1、Z2。而所述散熱區(qū)塊Zl、Z2于沿垂直圖面的方向上的一投影面上可彼此呈錯位設置。藉此,以更增加展翼式散熱器8的運流效果,并提高展翼式散熱器8的散熱效果。第九實施例雙面展開(雙面大小不同),次散熱鰭部外大內小、不對稱設置、交叉,散熱片具有分隔部請參照圖9所示,其是本發(fā)明第九實施例的展翼式散熱器9的側視圖。展翼式散熱器9由多個散熱片91連結而成。各散熱片91包含一連結部911、一散熱鰭部912、多個次散熱鰭部913及至少一個分隔部(圖中未顯示),且還包含另一散熱鰭部914及多個次散熱鰭部915。分隔部設置于散熱鰭部912、914,且分隔部將散熱鰭部912、914及所述次散熱鰭部913、915區(qū)分為兩個散熱區(qū)塊Z1、Z2。借此,可使更多的空氣流入所述散熱片91間,增加展翼式散熱器9的運流效果,以提高展翼式散熱器9的散熱效果。另外,所述散熱區(qū)塊Zl、Z2于沿垂直圖面的方向上的一投影面上亦可彼此呈錯位設置。借此,以更增加展翼式散熱器9的運流效果,并提高展翼式散熱器9的散熱效果。綜上所述,因依本發(fā)明的一種展翼式散熱器具有多個次散熱鰭部,其自散熱鰭部向外延伸。與公知技術相較,本發(fā)明在原有的散熱鰭部之外,還設置次散熱鰭部,以致能夠增加散熱鰭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進一步提高散熱效能。此外,次散熱鰭部自散熱鰭部的相對側向外延伸且不對稱設置,通過不對稱設置可增加空氣在次散熱鰭部之間的流通性而提高散熱效能。并且,通過不對稱設置,使得次散熱鰭部與相鄰的次散熱鰭部可呈交叉設置,而減少設置次散熱鰭部所導致增加的尺寸,而有產(chǎn)品的微型化。此外,距離連結部最遠的次散熱鰭部所延伸長度較距離連結部最近的次散熱鰭部所延伸長度為大,通過可充分利用散熱鰭部展開后的外側的空間,也進一步增加次散熱鰭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而提高散熱效能。 以上所述僅是舉例性,而非限制性。任何未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與范疇,而對其進行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括在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展翼式散熱器,由多個散熱片連結而成,其特征在于,各散熱片包含 一連結部,各所述連結部相互連結; 至少一個散熱鰭部,自所述連結部向外延伸,且所述散熱鰭部彼此展開;以及多個次散熱鰭部,自所述散熱鰭部的相對側向外延伸且不對稱設置,且距離所述連結部最遠的所述次散熱鰭部所延伸的長度比距離所述連結部最近的所述次散熱鰭部所延伸的長度大,并且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次散熱鰭部與相鄰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次散熱鰭部呈交叉設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當各散熱片具有多個散熱鰭部時,各所述散熱鰭部分別自所述連結部的不同側向外延伸。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鰭部的形狀或尺寸相同或不相同。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散熱鰭部在所述散熱鰭部的相對側垂直設置或不垂直設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各散熱片還包含 至少一個散熱部,自所述連結部向外延伸。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部彼此展開。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同一散熱鰭部的所述次散熱鰭部所延伸的長度依序變化。
8.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相鄰散熱片的形狀或尺寸相同或不相同。
9.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相鄰散熱片的散熱鰭部的形狀或尺寸相同或不相同。
10.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散熱鰭部的至少其中之一抵觸相鄰的所述散熱鰭部,使所述散熱鰭部彼此展開。
11.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各散熱片還包含 至少一個分隔部,將所述散熱鰭部及所述次散熱鰭部區(qū)分為至少兩個散熱區(qū)塊。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區(qū)塊彼此呈錯位設置。
1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展翼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鰭部遠離所述連結部的外側的高度比靠近所述連結部的內側的高度更高。
全文摘要
一種展翼式散熱器,由多個散熱片連結而成。各散熱片包含一連結部、至少一個散熱鰭部以及多個次散熱鰭部。連結部相互連結。散熱鰭部自連結部向外延伸,且散熱鰭部彼此展開。次散熱鰭部自散熱鰭部的相對側向外延伸且不對稱設置,且距離所述連結部最遠的次散熱鰭部所延伸長度較距離所述連結部最近的次散熱鰭部所延伸長度大,并且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次散熱鰭部與相鄰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次散熱鰭部呈交叉設置。本發(fā)明在原有的散熱鰭部之外,還設置次散熱鰭部,以致能夠增加散熱鰭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進一步提高散熱效能。此外,次散熱鰭部自散熱鰭部的相對側向外延伸且不對稱設置,通過不對稱設置可增加空氣在次散熱鰭部之間的流通性而提高散熱效能。
文檔編號H05K7/20GK102740656SQ20111009129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8日
發(fā)明者郭清松 申請人:郭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