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機柜、機柜散熱系統(tǒng)及可移動的數(shù)據(jù)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140753閱讀:13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機柜、機柜散熱系統(tǒng)及可移動的數(shù)據(jù)中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計算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機柜、機柜散熱系統(tǒng)及可移動的數(shù)據(jù)中心。
背景技術
機房或者數(shù)據(jù)中心安裝的服務器越來越多,要求機柜內安裝更多的服務器,也就是要求高密度的機柜內布局,機房有限的空間內安裝盡可能多的機柜。這樣,高密度的機群設備會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系統(tǒng)的散熱就成為高密度機群的最大挑戰(zhàn)。如果無法有效的解決散熱問題,就不能做到機群的高密度。現(xiàn)有的機柜中放置多臺服務器(也可以是其它設備),各服務器分別放置在不同高度上;散熱方式如圖1所示,服務器放在機柜內,機房內的冷風從機柜前面進入,從機柜后面吹出的風能攜帶走一些所述服務器散發(fā)的熱量。在實現(xiàn)本發(fā)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過程中,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在目前的制冷方式下,多采用整個機房或者布局區(qū)域風冷循環(huán)制冷,制冷量有限, 機柜中設備的放置密度難以增加,如果密度增加,設備的內部溫度會急劇上升,不能有效的制冷。散熱方式是開放式的,噪音大,而且風冷會存在局部紊流和散熱死角,散熱效率也低,散熱效果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機柜、機柜散熱系統(tǒng)及可移動的數(shù)據(jù)中心, 可以提高散熱效率。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機柜散熱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所述機柜包括垂直于所述機柜的頂面和底面、與所述機柜前面和后面平行的背板;所述背板將所述機柜間隔成前后兩個空間,分別為第一、第二空間;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一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一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一空間內;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二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上, 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二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二空間內;所述機柜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均具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用于進風或出風;第一液冷交換器,位于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中第一機柜的左側或右側,用于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進一步地,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包括多個第一機柜;所述多個第一機柜依次排列,每兩個相鄰的第一機柜之間至少有一個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還用于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送入到該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進一步地,所述依次排列的多個第一機柜形成一機柜隊列;所述散熱系統(tǒng)還包括兩個第二液冷交換器,分別位于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所述第二液冷交換器用于從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接收該第一機柜第一或第二空間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入該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各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中間還設置有一隔板,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分割為第一液冷區(qū)域和第二液冷區(qū)域;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從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送入該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通風口,送入該另一側相鄰的第
一機柜的第一空間。進一步地,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還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或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通風口,送入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可移動的數(shù)據(jù)中心,包括一集裝箱;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安裝在所述集裝箱內,其中,所述機柜包括垂直于所述機柜的頂面和底面、與所述機柜前面和后面平行的背板;所述背板將所述機柜間隔成前后兩個空間,分別為第一、第二空間;
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一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一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一空間內;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二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上, 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二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二空間內;所述機柜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均具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用于進風或出風;第一液冷交換器,安裝在所述集裝箱內,位于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中第一機柜的左側或右側,用于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進一步地,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包括多個第一機柜;所述多個第一機柜依次排列,每兩個相鄰的第一機柜之間至少有一個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還用于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送入到該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進一步地,所述依次排列的多個第一機柜形成一機柜隊列;所述數(shù)據(jù)中心還包括兩個第二液冷交換器,安裝在所述集裝箱內,分別位于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所述第二液冷交換器用于從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接收該第一機柜第一或第二空間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入該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各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中間還設置有一隔板,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分割為第一液冷區(qū)域和第二液冷區(qū)域;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從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送入該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通風口,送入該另一側相鄰的第
一機柜的第一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還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或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通風口,送入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機柜,包括垂直于所述機柜的頂面和底面、與所述機柜前面和后面平行的背板;所述背板將所述機柜間隔成前后兩個空間,分別為第一、第二空間;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一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一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一空間內;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二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上, 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二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二空間內;所述機柜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均具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用于進風或出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通過液冷和風冷相結合,提高散熱效率, 消除純風冷的缺點。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在設備布局上,通過機柜中間加背板,設備可以前后安裝,背板減少了設備之間的互連線,使機柜內安裝節(jié)點機的密度提高一倍,機柜散熱的風流方向是從左而右(或從右而左)的方式,而不是通常的前后方式,提高散熱效率。


圖1是現(xiàn)有的風冷散熱方式中,從機柜頂部俯視的風流向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一的機柜的側視圖;圖3是實施例二的機柜散熱系統(tǒng)的實施方式之一的示意圖;圖4是實施例二的機柜散熱系統(tǒng)的實施方式之二的示意圖;圖5是實施例二的機柜散熱系統(tǒng)的實施方式之三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更詳細的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不沖突,本發(fā)明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各個特征可以相互結合,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另外,雖然在流程圖中示出了邏輯順序,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以不同于此處的順序執(zhí)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驟。實施例一、一種機柜,如圖2所示,包括垂直于所述機柜的頂面和底面、與所述機柜前面和后面平行的背板;所述背板將所述機柜間隔成前后兩個空間,分別為第一、第二空間;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一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一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一空間內;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二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上, 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二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二空間內;所述機柜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均具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用于進風或出風。這樣一來,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的不同高度均可以橫向放置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所述背板兩側的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均通過所述插口連接所述背板;由于減少了走線, 以及采用雙側對插的方式,可以大大增加機柜中放置的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數(shù)目;比如一 42U(1U為44. 5mm)的機柜,假設現(xiàn)有的方式是一個單位高度IU中放置一臺節(jié)點機服務器, 那么只能安裝最多42臺服務器;但本實施例中,通過中間背板,兩側對插方式可以安裝84 個服務器,密度提高一倍。本實施例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可以為服務器,也可以為節(jié)點機,還可以為機架服務器;實際應用時也不排除為其它可作為節(jié)點的計算設備。本實施例中,所述背板提供的插口可以但不限于為平插方式的插口 ;這樣散熱可以更加熱均勻。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柜可以自帶風扇或其他導流設備,來將攜帶了機柜中熱量的熱氣流吹出機柜;也可以是外部的通風設備將氣流從機柜一側的所述通風口吹進機柜,氣流穿過機柜時攜帶熱量,然后從另一側的所述通風口出來。實施例二、一種機柜散熱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所述機柜包括垂直于所述機柜的頂面和底面、與所述機柜前面和后面平行的背板;所述背板將所述機柜間隔成前后兩個空間,分別為第一、第二空間;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一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一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一空間內;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二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上, 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二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二空間內;所述機柜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均具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用于進風或出風;第一液冷交換器,位于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中第一機柜的左側或右側,用于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柜的其它實現(xiàn)細節(jié)可以同實施例一。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可以包含與外界相連的液體管道,液體通過所述液體管道流經(jīng)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當有熱氣流吹過所述液體管道時,與所述液體管道中流動的液體發(fā)生熱交換,冷卻后成為冷氣流(相對于進入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熱氣流而言);熱量通過所述流動的液體帶走,也就是說,第一液冷交換器內的液體是流動的,流入冷的液體,產(chǎn)生熱交換后液體變熱,熱的液體流走。本實施例中,所述液體可以但不限于為水,也可以是其它液體。
本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可以包括多個第一機柜;所述多個第一機柜依次排列,每兩個相鄰的第一機柜之間至少有一個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還可以用于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本實施例的一種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是一種半封閉式的散熱系統(tǒng),圖3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是服務器,其中,白色黑邊的箭頭表示的是機柜吹出的熱風,黑色箭頭表示的是經(jīng)過液冷交換器冷卻后的風,圖4和圖5中也一樣。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送入到該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梢姡凰腿氲谝粰C柜的冷氣流在該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中流動方向是相同的,與所述背板平行。該實施方式中,熱量傳遞的路線為氣流被送入依次排列的多個第一機柜中任一端的首個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兩個空間;從該第一機柜第一、第二兩個空間攜帶熱量后出來的熱氣流經(jīng)過該第一機柜一側相鄰的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冷卻后,分別進入該第一液冷交換器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兩個空間;以此類推,直到從另一端的首個第一機柜出來熱氣流。所述依次排列的多個第一機柜形成一機柜隊列,在該機柜隊列的兩端,可分別放置一第二液冷交換器(也就是位于機柜隊列中首個第一機柜不與其它第一機柜相鄰的一側),最開始送入的氣流可以先經(jīng)過該端的第二液冷交換器,再送入該端的首個第一機柜; 如果確認都是從機柜隊列的某一端送入氣流,也可以只在這一端放置一第二液冷交換器; 所述第二液冷交換器和第一液冷交換器可以相同。本實施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如圖4所示,是一種全封閉式的散熱系統(tǒng),還包括兩個第二液冷交換器;位于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這樣一來,依次排列的多個第一機柜中的每個第一機柜都有左右兩個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二液冷交換器用于從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接收該第一機柜第一或第二空間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入該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該實施方式中,各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中間還設置有一隔板,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分割為第一液冷區(qū)域和第二液冷區(qū)域;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從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
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送入該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通風口,送入該另一側相鄰的第
一機柜的第一空間。可見,被送入第一機柜的冷氣流在該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中流動方向是相反的,但都與所述背板平行。該實施方式中,將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分別稱為第一端、第二端,熱量傳遞的路線為從第一端的首個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出來的熱氣流,經(jīng)過該第一機柜一側相鄰的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冷卻,進入該第一液冷交換器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以此類推,直至到達第二端的第二液冷交換器;該第二液冷交換器從第二端的首個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接收熱氣流后,將在冷卻后送入該第二端的首個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從該第二空間出來的熱氣流經(jīng)過該第一機柜一側相鄰的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冷卻,進入該第一液冷交換器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以此類推,直至到達第一端的第二液冷交換器;該第二液冷交換器從該第一端的首個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接收熱氣流后,將在冷卻后送入第一端的首個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由此形成一個整體的循環(huán)。除了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具有一隔板以外,所述第二液冷交換器和第一液冷交換器其它部分可以相同。本實施例的又一種實施方式如圖5所示,是一種全封閉式的散熱系統(tǒng);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還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或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通風口,送入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梢姡凰腿氲谝粰C柜的冷氣流在該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中流動方向是相反的,但都與所述背板平行。該實施方式中,對于每個第一機柜,其熱量傳遞的路線為氣流被送入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后出來熱氣流,經(jīng)過該第一機柜左側或右側相鄰的第一液冷交換器冷卻,進入本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從第二空間出來的熱氣流經(jīng)過該第一機柜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液冷交換器冷卻后,送入該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由此形成一個循環(huán)。本實施例中,各液冷交換器可以通過內置或外置的動力設備來控制熱風和冷卻后的風的傳輸方向,如風扇、流體泵等;這些設備可以和液冷交換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是獨立的。實施例三、一種可移動的數(shù)據(jù)中心,包括一集裝箱;
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安裝在所述集裝箱內,其中,所述機柜包括垂直于所述機柜的頂面和底面、與所述機柜前面和后面平行的背板;所述背板將所述機柜間隔成前后兩個空間,分別為第一、第二空間;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一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一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一空間內;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二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上, 其中,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二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二空間內;所述機柜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均具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用于進風或出風;第一液冷交換器,安裝在所述集裝箱內,位于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中第一機柜的左側或右側,用于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柜的其它實現(xiàn)細節(jié)可以同實施例一,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實現(xiàn)細節(jié)可同實施例二。本實施例中,各機柜與所述集裝箱之間還可以包括防震層。所述集裝箱中還可以包括一供電線路,與外部或集裝箱自帶的供電系統(tǒng)相連,用于為各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供電。所述集裝箱中還可以包括一數(shù)據(jù)鏈路,用于連接各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該數(shù)據(jù)鏈路中可包括一個可從所述集裝箱外部進行訪問的以太網(wǎng)交換機;所述供電系統(tǒng)也為該以太網(wǎng)交換機進行供電。所述可移動的數(shù)據(jù)中心還可以包括一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用于處理數(shù)據(jù),并且可以通過數(shù)據(jù)鏈路從所述集裝箱外部進行訪問。本實施例中,所述可移動的數(shù)據(jù)中心中的液冷交換器中的液體可以只在數(shù)據(jù)中心內進行流動,以完成熱交換;也可以從數(shù)據(jù)中心外部流入,攜帶熱量后流出數(shù)據(jù)中心,以完成熱交換。本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可以包括多個第一機柜;所述多個第一機柜依次排列,每兩個相鄰的第一機柜之間至少有一個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還可以用于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本實施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可以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可以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 送入到該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本實施方式中熱量傳遞路線及其它細節(jié)可同上一實施例中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本實施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依次排列的多個第一機柜形成一機柜隊列; 所述數(shù)據(jù)中心還包括兩個第二液冷交換器,安裝在所述集裝箱內,位于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所述第二液冷交換器用于從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接收該第一機柜第一或第二空間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入該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各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中間還設置有一隔板,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分割為第一液冷區(qū)域和第二液冷區(qū)域;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從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送入該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通風口,送入該另一側相鄰的第
一機柜的第一空間。本實施方式中熱量傳遞路線及其它細節(jié)可同上一實施例中圖4所示的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除了所述隔板以外,所述第二液冷交換器的實現(xiàn)細節(jié)可同第一液冷交換器。本實施例的又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還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或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通風口,送入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本實施方式中熱量傳遞路線及其它細節(jié)可同上一實施例中圖5所示的實施方式。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他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jù)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柜散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所述機柜包括垂直于所述機柜的頂面和底面、與所述機柜前面和后面平行的背板;所述背板將所述機柜間隔成前后兩個空間,分別為第一、第二空間;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一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上,其中, 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一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一空間內;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二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上,其中, 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二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二空間內;所述機柜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均具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用于進風或出風; 第一液冷交換器,位于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中第一機柜的左側或右側,用于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包括多個第一機柜; 所述多個第一機柜依次排列,每兩個相鄰的第一機柜之間至少有一個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還用于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送入到該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依次排列的多個第一機柜形成一機柜隊列;所述散熱系統(tǒng)還包括兩個第二液冷交換器,分別位于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 所述第二液冷交換器用于從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接收該第一機柜第一或第二空間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入該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各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中間還設置有一隔板,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分割為第一液冷區(qū)域和第二液冷區(qū)域;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從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送入該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通風口,送入該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還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或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通風口,送入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
6.一種可移動的數(shù)據(jù)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集裝箱;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安裝在所述集裝箱內,其中,所述機柜包括垂直于所述機柜的頂面和底面、與所述機柜前面和后面平行的背板;所述背板將所述機柜間隔成前后兩個空間,分別為第一、第二空間;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一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上,其中, 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一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一空間內;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二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上,其中, 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二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二空間內;所述機柜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均具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用于進風或出風;第一液冷交換器,安裝在所述集裝箱內,位于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中第一機柜的左側或右側,用于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數(shù)據(jù)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包括多個第一機柜;所述多個第一機柜依次排列,每兩個相鄰的第一機柜之間至少有一個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還用于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數(shù)據(jù)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送入到該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第二空間。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數(shù)據(jù)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依次排列的多個第一機柜形成一機柜隊列;所述數(shù)據(jù)中心還包括兩個第二液冷交換器,安裝在所述集裝箱內,分別位于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所述第二液冷交換器用于從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接收該第一機柜第一或第二空間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入該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各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中間還設置有一隔板,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分割為第一液冷區(qū)域和第二液冷區(qū)域;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從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從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將接收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二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送入該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二空間;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的第一液冷區(qū)域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通風口,送入該另一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空間。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數(shù)據(jù)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柜隊列的兩端還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液冷交換器;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相鄰的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送出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從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第一或第二空間通過所述通風口接收吹出的熱氣流,進行冷卻形成冷氣流;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是指所述第一液冷交換器將冷卻形成的冷氣流通過所述通風口,送入一側或兩側相鄰的第一機柜的另一空間。
11.一種機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于所述機柜的頂面和底面、與所述機柜前面和后面平行的背板; 所述背板將所述機柜間隔成前后兩個空間,分別為第一、第二空間; 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一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一表面上,其中, 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一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一空間內;至少一個供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接入的第二插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上,其中, 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與所述第二插口連接時,所述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二空間內;所述機柜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均具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用于進風或出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機柜、機柜散熱系統(tǒng)及數(shù)據(jù)中心;所述機柜散熱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所述機柜包括垂直于所述機柜的頂面和底面、與所述機柜前面和后面平行的背板;所述背板將所述機柜間隔成前后兩個空間,分別為第一、第二空間;所述機柜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均具有通風口,所述通風口用于進風或出風;第一液冷交換器,位于所述至少一個安裝了多個可操作的計算系統(tǒng)的機柜中第一機柜的左側或右側,用于將冷卻后的氣流送入到所述第一機柜的所述通風口。本發(fā)明可提高散熱效率。
文檔編號H05K7/20GK102339108SQ201010234979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21日
發(fā)明者崔吉順 申請人:聯(lián)想(北京)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亳州市| 邯郸县| 尚志市| 庆安县| 漠河县| 白河县| 鄂尔多斯市| 滦平县| 扶余县| 中阳县| 奈曼旗| 阿坝县| 始兴县| 肥东县| 塔城市| 乐山市| 长沙市| 杭锦后旗| 双桥区| 方山县| 涞源县| 明溪县| 彭山县| 什邡市| 葵青区| 友谊县| 新野县| 临高县| 建德市| 东丽区| 南和县| 时尚| 通许县| 彭水| 湖北省| 黄大仙区| 临潭县| 大姚县| 佛坪县| 陵川县|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