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磁屏蔽線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所屬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設備的一種線圈。
背景技術:
許多電力設備內部安裝有線圈,如變壓器、電抗器、互感器等,線圈產生的漏磁或電磁輻射,會使線圈外部的金屬構件或殼體局部發(fā)熱,還會干擾儀表、計算機或其他電力設備的正常工作。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從源頭上入手,徹底解決了漏磁影響,將線圈產生的漏磁或電磁輻射完全限制在磁屏蔽墻2與線圈1之間的范圍內,磁屏蔽墻2的外側空間則沒有漏磁和電磁輻射。而且,磁屏蔽墻2本身不會局部過熱,不會使磁屏蔽墻2外側的任何金屬構件局部過熱,也不會干擾儀表、計算機等的正常工作。
磁屏蔽墻2由很薄的導磁材料疊加而成,導磁材料的邊緣朝向漏磁場的磁力線方向,這樣就使磁力線的矢量方向與導磁材料處在同一個平面或平行,并且與導磁材料邊緣的斷面相交,避免了磁力線穿過或切割導磁材料平面或表面。各方向漏磁通沿著導磁材料邊緣進入磁屏蔽墻2的導磁材料,并且沿著晶粒方向或磁阻最小的方向流通;而且,極大地減少或消除了漏磁通在導磁材料中形成的渦流,改善了電場和磁場。因此損耗低、噪音小、節(jié)能環(huán)保。
圖1是該實用新型的空間結構線圈1的外側四周、上端及下端放置了數(shù)塊磁屏蔽墻2。線圈1的漏磁進入磁屏蔽墻2,只在磁屏蔽墻2與線圈1之間流通,不會泄漏到磁屏蔽墻2另一側的空間;而且,線圈1的電磁波輻射也被磁屏蔽墻2吸收和衰減。
磁屏蔽墻2也可以采用拼裝結構,數(shù)塊磁屏蔽墻拼裝組合在一起,組成整體磁屏蔽墻,中間留有間隙以利于散熱。磁屏蔽墻可以通過接地片有效接地。
線圈1是產生磁場的源,可以是一個繞組或多個繞組,也可以有磁芯或沒有磁芯。線圈1的繞組可以是圓形、矩形或其他形狀。
本實用新型的磁屏蔽墻2可以形成了一個有間隙的封閉空間,漏磁和電磁輻射能夠完全限制在這個空間內部,而空間外部則沒有漏磁。
本實用新型可以開發(fā)出沒有漏磁的線圈或電力設備。
對于圖1所示完整的空間結構,去掉一個或數(shù)個磁屏蔽墻2,會使漏磁向一定空間泄漏和傳播,這樣該磁屏蔽線圈的漏磁就在一定范圍、方向和空間輻射和傳播,即該適用新型可以限制和調節(jié)線圈1漏磁的存在空間,這樣就構成了以下幾種應用1.在某個位置沒有漏磁或漏磁較弱,則可以去掉該處磁屏蔽墻;或者在某個位置或空間不考慮漏磁的影響,則可不在此處設置磁屏蔽墻;2.在某個位置或空間要防止漏磁的影響,則在該處保留或放置磁屏蔽墻;而其他不需要考慮漏磁影響的空間,則可不設置磁屏蔽墻。
3.某個金屬構件或殼體由于漏磁的作用而局部過熱,則可以在適當位置和空間設置磁屏蔽墻,把漏磁阻擋和限制在一定范圍,不使漏磁穿過該部件,便消除了這種局部過熱。
磁屏蔽墻2由導磁材料做成,可以是任意幾何形狀。在此,以硅鋼片做成的矩形磁屏蔽墻為例來進行說明。
在圖2所示矩形磁屏蔽墻2中間是長方形硅鋼片21,數(shù)張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硅鋼片邊緣對齊地壘疊在一起,成為一個長方體;該長方體最外側兩張長方形硅鋼片21的外側是長方形絕緣板23,長方形絕緣板外側是長方形鋼板條24;長方形硅鋼片21,長方形絕緣板23,長方形鋼板條24迭加在一起,在當中適當位置有二個圓孔2F,在孔2F中裝有絕緣管25,用螺桿2A穿過絕緣管25、螺母2D,把每張硅鋼片21、絕緣板23、鋼板條24緊固連接成磁屏蔽墻2,此時磁屏蔽墻2中的硅鋼片21與鋼板條24、螺桿2A是絕緣的。在硅鋼片21靠近絕緣板23處放置一個銅帶作為磁屏蔽墻的接地片22,便于接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俯視圖;圖2為磁屏蔽墻2的主、俯、左三視圖。
具體實施摘要附圖為本實用新型圖1所示結構的一種具體實現(xiàn),將漏磁完全屏蔽在磁屏蔽墻2形成的空間內部,消除了漏磁對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在摘要附圖中(圖中沒有畫出正前方的磁屏蔽墻),線圈1與上、下端的磁屏蔽墻2之間有絕緣塊3,在其他部件的配合下將線圈夾緊固定。
權利要求1.一種磁屏蔽線圈,它具有線圈1和在線圈1的外圍空間放置的磁屏蔽墻2,其特征是磁屏蔽墻2的導磁材料的邊緣朝向漏磁場的磁力線方向,磁力線的方向與導磁材料處在同一個平面或平行,并且與導磁材料邊緣的斷面相交,漏磁通沿著磁屏蔽墻2的導磁材料邊緣進入導磁材料并且流通,避免了磁力線穿過或切割導磁材料平面或表面,磁阻和渦流極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具有磁屏蔽功能的電力線圈。它具有線圈1,在線圈1的外部空間放置磁屏蔽墻2,磁屏蔽墻2的邊緣朝向漏磁場。磁屏蔽墻2將漏磁和電磁輻射完全限制在線圈1與磁屏蔽墻2之間的范圍內部,對磁屏蔽墻的外部沒有泄漏和輻射。磁屏蔽墻2本身不會局部發(fā)熱,也不會使外部環(huán)境的金屬構件或殼體局部發(fā)熱;而且制作簡單,損耗低噪聲小,可應用于電抗器、變壓器、互感器等電力設備。
文檔編號H05K9/00GK2886769SQ20062011420
公開日2007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17日
發(fā)明者文浩, 文澤寶 申請人: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