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音響組合。
背景技術:
音響組合通常會包括高音音箱、低音音箱和功放,放置這些音箱時,為了節(jié)省空間和美觀,音箱之間通常通過層疊堆放方式進行組合放置,由于音箱之間缺少連接固定,使堆放在一起的音箱容易發(fā)生傾倒。另外,對于有源音柱的連接來說,用戶可以根據(jù)需要拼接多個有源音柱;由于有源音柱呈柱狀,若相鄰有源音柱之間缺少可靠的連接裝置,則無法安全的將有源音柱進行機械連接和電性連接。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音響,使有源音柱之間可以實現(xiàn)快速且可靠的機械連接和電性連接。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音響,包括低音音箱和設置在低音音箱上的有源音柱組,所述有源音柱組由若干有源音柱通過拼接裝置上下連接組成;所述拼接裝置包括設置在有源音柱底部的第一連接體和設置在有源音柱頂部的第二連接體;所述第一連接體包括第一安裝板、設置在第一安裝板底部的第一凸塊、設置在第一安裝板底部的兩個第一凸起、固定在第一安裝板上的第一線路連接板和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凸塊與兩個第一凸起呈三角形分布,所述第一安裝板的頂面設有第一安裝座,所述第一線路連接板固定在第一安裝座上,所述第一安裝板上對應第一安裝座位置設有第一穿孔,第一線路連接板上的公插頭通過所述第一穿孔伸出第一安裝板的底部;所述第二連接體包括第二安裝板、設置在第二安裝板上的第二定位槽、設置在第二安裝板上的兩個第二定位孔、固定在第二安裝板上的第二線路連接板和第二螺孔;所述第一凸塊與第二定位槽配合,第一凸起與第二定位孔配合,所述第一螺孔與第二螺孔對應且通過螺栓連接;第一線路連接板與第二線路連接板配合;所述第二線路連接板的母插座與公插頭插合連接。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當需要將有源音柱進行上下拼接時,將上面的有源音柱底部的第一連接體與下面的有源音柱頂部的第二連接體配合;第一凸塊插入到第二定位槽內(nèi),第一凸起插入到第二定位孔內(nèi),實現(xiàn)上下兩個有源音柱的機械連接;第一凸塊與第二定位槽的連接面積大,且第一凸塊與兩個第一凸起呈三角形分布,使得兩個有源音柱之間的連接更可靠;上下兩個有源音柱通過機械連接定位后,第一線路連接板與第二線路連接板即可實現(xiàn)可靠的電性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凸塊、第一凸起、第一安裝板為一體注塑成型;所述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孔、第二安裝板為一體注塑成型。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凸塊呈弧形且其厚度從上端往下端逐漸變小,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形狀與第一凸塊的形狀相似;所述第一凸起呈倒錐臺型,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形狀與第一凸起的形狀相似。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線路連接板設置在第一凸塊與第一凸起之間,第二線路連接板設置在第二定位槽與第二定位孔之間。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安裝板的底部于第一公插頭的外圍設有環(huán)形凸起,所述第二安裝板上于母插座的外圍設有與環(huán)形凸起配合的環(huán)形凹槽。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的形狀與有源音柱的截面形狀相似,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上均設有與有源音柱連接的安裝孔。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安裝板的頂面于第一螺孔處設有容置盒,所述容置盒內(nèi)形成容置螺栓的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盒朝向第一安裝板側邊的一側形成開口。
作為改進,所述螺栓的頭部設有旋鈕。
作為改進,所述低音音箱的頂面設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內(nèi)設有第二連接體。處于最下方的有源音柱底部的第一連接體與低音音箱上的第二連接體配合,實現(xiàn)二者的機械連接和電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當需要將有源音柱進行上下拼接時,將上面的有源音柱底部的第一連接體與下面的有源音柱頂部的第二連接體配合;第一凸塊插入到第二定位槽內(nèi),第一凸起插入到第二定位孔內(nèi),實現(xiàn)上下兩個有源音柱的機械連接;第一凸塊與第二定位槽的連接面積大,且第一凸塊與兩個第一凸起呈三角形分布,使得兩個有源音柱之間的連接更可靠;上下兩個有源音柱通過機械連接定位后,第一線路連接板與第二線路連接板即可實現(xiàn)可靠的電性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分解視圖。
圖3為有源音柱立體圖I。
圖4為有源音柱立體圖II。
圖5為第一連接體底面立體圖。
圖6為第一連接體頂面立體圖。
圖7為第二連接體頂面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音響,包括低音音箱6和設置在低音音箱6上的有源音柱組。所述有源音柱組由若干有源音柱3通過拼接裝置上下連接組成。
如圖3、4所示,所述拼接裝置包括設置在有源音柱3底部的第一連接體1和設置在有源音柱3頂部的第二連接體2,上下連接的有源音柱3通過第一連接體1與第二連接體2的配合實現(xiàn)機械連接和電性連接。
如圖5、6所示,所述第一連接體1包括第一安裝板11、設置在第一安裝板11底部的第一凸塊12、設置在第一安裝板11底部的兩個第一凸起13、固定在第一安裝板11上的第一線路連接板14和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凸塊12、第一凸起13、第一安裝板11為一體注塑成型;所述第一凸塊12呈弧形且其厚度從上端往下端逐漸變小,所述第一凸起13呈倒錐臺型,所述第一凸塊12與兩個第一凸起13呈三角形分布。所述第一安裝板11的頂面設有第一安裝座,所述第一線路連接板14固定在第一安裝座上,第一安裝板11固定在有源音柱3的底部時,第一線路連接板14可置于有源音柱3內(nèi);所述第一線路連接板14設置在第一凸塊12與第一凸起13之間;所述第一安裝板11上對應第一安裝座位置設有第一穿孔,第一線路連接板14上的公插頭15通過所述第一穿孔伸出第一安裝板11的底部,使公插頭15可以與下面的有源音柱3實現(xiàn)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安裝板11的底部于第一公插頭15的外圍設有環(huán)形凸起16,可以起到保護公插頭15的作用。所述第一安裝板11的形狀與有源音柱3的截面形狀相似,所述第一安裝板11上均設有與有源音柱3連接的安裝孔,第一安裝板11通過螺栓與有源音柱3的箱體連接。
如圖7所示,所述第二連接體2包括第二安裝板21、設置在第二安裝板21上的第二定位槽22、設置在第二安裝板21上的兩個第二定位孔23、固定在第二安裝板21上的第二線路連接板和第二螺孔23。所述第二定位槽22、第二定位孔23、第二安裝板21為一體注塑成型,從第二安裝板21的頂部向下延伸并收藏在有源音柱3內(nèi),第二定位槽22與兩個第二定位孔23呈三角形分布,第二線路連接板設置在第二定位槽22與第二定位孔23之間。所述第一凸塊12與第二定位槽22配合,所述第二定位槽22的形狀與第一凸塊12的形狀相似;第一凸起13與第二定位孔23配合,所述第二定位孔23的形狀與第一凸起13的形狀相似;所述第一螺孔與第二螺孔23對應且通過連接螺栓5連接;第一線路連接板14與第二線路連接板配合,所述第二線路連接板的母插座24與公插頭15插合連接。所述第二安裝板21上于母插座24的外圍設有與環(huán)形凸起16配合的環(huán)形凹槽25。所述第二安裝板21的形狀與有源音柱3的截面形狀相似,所述第二安裝板21上均設有與有源音柱3連接的安裝孔,第二安裝板21通過螺栓與有源音柱3的箱體連接。
如圖6所示,所述第一安裝板11的頂面于連接螺孔5處設有容置盒17,所述容置盒17內(nèi)形成容置連接螺栓5的容置空間18。所述容置盒17朝向第一安裝板11側邊的一側形成開口,便于人手伸入容置盒17內(nèi)對連接螺栓5進行操作,為進一步就方便操作,所述螺栓的頭部設有旋鈕4。
如圖2所示,有源音柱3與處于下方的低音音箱6之間的連接同樣可以采用拼接裝置進行連接。所述低音音箱6的頂面設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內(nèi)設有第二連接體2。處于最下方的有源音柱3底部的第一連接體1與低音音箱6上的第二連接體2配合,實現(xiàn)二者的機械連接和電性連接。有源音柱組與低音音箱6配合后,有源音柱位于低音音箱6的頂部,低音音箱6體積大,而有源音柱呈細小的柱狀,二者搭配更有美感。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當需要將有源音柱3進行上下拼接時,將上面的有源音柱3底部的第一連接體1與下面的有源音柱3頂部的第二連接體2配合;第一凸塊12插入到第二定位槽22內(nèi),第一凸起13插入到第二定位孔23內(nèi),實現(xiàn)上下兩個有源音柱3的機械連接;第一凸塊12與第二定位槽22的連接面積大,且第一凸塊12與兩個第一凸起13呈三角形分布,使得兩個有源音柱3之間的連接更可靠;上下兩個有源音柱3通過機械連接定位后,第一線路連接板14與第二線路連接板即可實現(xiàn)可靠的電性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