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音箱設備,具體涉及超薄全音域揚聲器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當前,專業(yè)音頻市場中的常規(guī)聲源專業(yè)揚聲器都以箱體容積大、笨重為基本特征。而在工作空間、生活空間越來越寶貴的情況下,大容積的擴聲揚聲器系統(tǒng)占據了很多不必要的空間,為聽音環(huán)境的布局、擺放帶來諸多不便,并破壞裝飾美感,因此很多環(huán)境不允許有太大的箱體。
由此可見,目前的揚聲器存在體積大、不易運輸和安裝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的揚聲器存在體積大、不易運輸和安裝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超薄全音域揚聲器系統(tǒng),包括箱體和設置在所述箱體內部的全頻組,所述全頻組包括倒相孔、高頻單元和兩低頻單元,兩所述低頻單元沿所述箱體的長度方向并排設置,兩所述低頻單元與所述高頻單元或所述倒相孔形成等腰三角形狀,所述箱體的發(fā)聲面和其對立面之間的厚度為50mm~250m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箱體由底板、頂板、前面板、后板和兩側板圍合而成,所述后板的上、下側分別固定設有直角形的連接板,所述底板、所述頂板分別通過螺栓固定在對應的所述連接板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低頻單元和所述高頻單元的開口端均伸出所述前面板并通過螺栓與所述前面板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倒相孔呈圓筒形,且開口端通向所述前面板的外側,所述倒相孔的側壁與所述前面板粘結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低頻單元的尺寸為為4英寸~12英寸。
在上述方案中,兩所述低頻單元的中心距為300mm以下。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箱體厚度為50mm~250m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倒相孔的橫截面為10cm2~200cm2。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全頻組的數目為1~4組,其中所述低頻單元的數量為2~8只,所述高頻單元的數量為1~4只。
本實用新型,通過箱體內2只低頻單元與1只高頻單元或倒相孔之間的線性陣列與耦合,使低頻頻段對一定波長的聲音信號進行增強,并進一步減少大氣壓力對聲音還原的影響,可實現(xiàn)60Hz--20000Hz的全頻域頻率重放,且可以保持更高的聲壓級,適合各種擴聲領域,并進一步縮小了體積,便于運輸,而且由于超薄的特點,可隱藏安裝在建筑環(huán)境內,解決了傳統(tǒng)音響占用空間大和笨重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予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超薄全音域揚聲器系統(tǒng)包括箱體1和設置在箱體1內部的全頻組,全頻組包括倒相孔23、高頻單元21和兩低頻單元22,兩低頻單元22沿箱體1的長度方向并排設置,兩低頻單元22和高頻單元21形成等腰三角形狀,也可以根據需要使兩低頻單元22和倒相孔23形成等腰三角形狀,箱體1的發(fā)聲面和其對立面之間的厚度為50mm~250mm。低頻單元22和高頻單元21的配合使用能實現(xiàn)全頻域頻率重放,箱體1的厚度較小,符合超薄的特點,占用空間小,安裝方便。
如圖2所示,箱體1由底板13、頂板12、前面板11、后板14和兩側板圍合而成,后板14的上、下側分別固定設有直角形的連接板30,底板13、頂板12分別通過螺栓固定在對應的連接板30上。螺栓采用沉頭樣式,連接板30的設置減少了箱體1的應力集中,相比粘接方式提高了固定強度。
低頻單元22和高頻單元21的開口端均伸出前面板11并通過螺栓與前面板11固定。倒相孔23呈圓筒形,且開口端通向前面板11的外側,倒相孔23的側壁與前面板11粘結固定。
低頻單元22的尺寸范圍為4英寸~12英寸,占用空間小,并且此尺寸范圍內的低頻單元22具有更好的發(fā)聲效果。
兩低頻單元22的中心距為300mm以下,也是為了較好的擴聲效果。
倒相孔23的橫截面為10cm2~200cm2。
全頻組的數目可設置為1~4組,其中低頻單元22的數量為2~8只,高頻單元21的數量為1~4只。
本實用新型,通過箱體內2只低頻單元與1只高頻單元或倒相孔之間的線性陣列與耦合,使低頻頻段對一定波長的聲音信號進行增強,并進一步減少大氣壓力對聲音還原的影響,可實現(xiàn)全頻域頻率重放,且可以保持更高的聲壓級,適合各種擴聲領域,并進一步縮小了體積,便于運輸,而且由于超薄的特點,可隱藏安裝在建筑環(huán)境內,解決了傳統(tǒng)音響占用空間大和笨重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作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