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無線通信領域中信號通路選擇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同時具有大量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lte)和無線局域網(wifi)的數據類產品越來越多,例如可作為無線訪問接入點(wirelessaccesspoint,ap)的終端,極大的滿足了在沒有無線網絡覆蓋的區(qū)域內多個用戶的上網需求。
然而,在測試這類終端的無線通信性能時,發(fā)現lte高頻和wifi的相互干擾非常嚴重。例如,當終端同時支持lteband40(2300mhz~2400mhz)和wifi(2400mhz~2500mhz)時,在2400mhz左右的頻段干擾較大。
目前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主要是用軟件將wifi的低頻1~4信道屏蔽,只允許高頻5~13信道工作。由于wifi的低頻1~4信道的載波頻率從2412mhz~2427mhz,高頻5~13信道的載波頻率從2432mhz~2472mhz,因而即使屏蔽了wifi的1~4信道,如果終端注冊上lte的band40(2300mhz~2400mhz)頻段后,在靠近2400mhz的頻段仍然存在同頻干擾。這樣,wifi的數據上傳下載速度還是會下降,而且lte工作也會受到影響;如果距離稍遠則wifi可能直接斷開連接,而且在多個用戶接入wifi時會導致通道堵塞,導致終端的無線通信性能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期望提供一種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及裝置,能自適應的選擇通道進行信號的發(fā)射和接收,克服同頻干擾的問題,提高無線通信性能。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射頻通路選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
確定所述注冊頻點的頻段范圍,根據所述頻段范圍控制網絡信號選擇頻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上述方案中,所述確定所述注冊頻點的頻段范圍,根據所述頻段范圍控制網絡信號選擇頻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包括:
如果所述注冊頻點不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斷開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并接收所述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網絡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如果所述注冊頻點在所述低頻頻段的范圍內,保持所述射頻通路到所述低頻通道的連接,并接收所述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網絡信號分別通過低頻通道和高頻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上述方案中,所述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包括:
終端上電,連通所述射頻通路到所述低頻通道的連接;
根據網絡環(huán)境選擇所述射頻芯片的初始注冊頻點并注冊;
預設時間到達后,獲取所述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根據預設周期周期性的獲取所述射頻芯片的注冊信息,并判斷所述注冊信息中的信號強度是否小于預設閾值,如果所述信號強度小于預設閾值,則返回重新根據網絡環(huán)境選擇所述射頻芯片的初始注冊頻點并注冊。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如果所述注冊頻點在所述低頻頻段的范圍內,則連通所述射頻通路到低頻定向耦合通道的連接,并接收所述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低頻頻段的網絡信號通過低頻通道和/或低頻定向耦合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上述方案中,所述高頻通道包括:
長期演進lte高頻射頻通道,無線局域網wifi的2.4g射頻通道和wifi的5g射頻通道。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高頻通道工作的高頻天線為覆蓋lte的2300mhz到 2600mhz頻段和wifi的2.4g及5g頻段的通信天線;
在所述低頻通道工作的低頻天線為覆蓋lte的700mhz到2100mhz頻段的通信天線。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射頻通路選擇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
處理模塊,用于確定所述注冊頻點的頻段范圍,根據所述頻段范圍控制網絡信號選擇頻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上述方案中,所述處理模塊具體用于,
如果所述注冊頻點不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斷開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并接收所述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網絡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如果所述注冊頻點在所述低頻頻段的范圍內,保持所述射頻通路到所述低頻通道的連接,并接收所述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網絡信號分別通過低頻通道和高頻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上述方案中,所述獲取模塊具體用于,
終端上電,連通所述射頻通路到所述低頻通道的連接;
根據網絡環(huán)境選擇所述射頻芯片的初始注冊頻點并注冊;
預設時間到達后,獲取所述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
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判斷模塊,用于根據預設周期周期性的獲取所述射頻芯片的注冊信息,并判斷所述注冊信息中的信號強度是否小于預設閾值,如果所述信號強度小于預設閾值,則返回重新根據網絡環(huán)境選擇所述射頻芯片的初始注冊頻點并注冊。
上述方案中,所述處理模塊還用于,如果所述注冊頻點在所述低頻頻段的范圍內,則連通所述射頻通路到低頻定向耦合通道的連接,并接收所述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低頻頻段的網絡信號通過低頻通道和/或低頻定向耦合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及裝置,通過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確定該注冊頻點的頻段范圍,從而可以根據該頻段范圍來控制網絡 信號選擇不同的頻段進行發(fā)射和接收,即lte的高頻信號可以通過高頻天線的高頻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且wifi信號選擇高頻天線的5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lte的低頻信號可以通過低頻天線的低頻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且wifi信號選擇高頻天線的2.4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該方法能夠克服lte高頻和wifi的同頻干擾,提高無線通信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實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實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實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實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中射頻芯片、數據讀取控制模塊及天線的連接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天線在終端背面的放置區(qū)域投影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裝置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裝置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發(fā)明實施例適用于同時具有l(wèi)te和wifi的數據類產品,例如:可以為用作ap的終端,諸如具有wifi熱點功能的手機、平板電腦等。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終端包括:射頻芯片、高頻射頻通道、低頻射頻通道、高頻天線、低頻天線、可作為低頻輔助天線的5g頻段高頻天線、定向耦合微帶線、高頻與低頻通道饋點、數據讀取控制模塊以及微帶線控制開關。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高頻通道包括但不限于:lte高頻射頻通道(從2300mhz開始到2600mhz的射頻通道),和wifi2.4g&5g射頻通道(wifi的2.4g和5g的射頻通道),高頻天線指的是覆蓋了從2.3g到5.8g頻段的通信天線,此通信天線可以覆蓋lte的2300mhz到2600mhz頻段和wifi的2.4g和5g頻 段,低頻天線用于覆蓋從700mhz到2100mhz頻段的通信天線。兩副天線分別在低頻和高頻同時工作,一方面可以避免現有技術中高低頻用一副天線而導致某些高頻頻段隔離度不好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高頻的傳導損耗。
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實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101: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
在本步驟中,終端的數據讀取控制模塊開始讀取射頻芯片注冊到的頻點,該頻點可能在700mhz~2100mhz范圍內,也可能在2300mhz~2600mhz范圍內,根據該頻點可以劃分低頻頻段和高頻頻段。
步驟102:確定注冊頻點的頻段范圍,根據頻段范圍控制網絡信號選擇頻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在本步驟中,確定步驟101中終端的數據讀取控制模塊讀取到的頻點的頻段范圍,根據該頻段范圍,控制網絡信號選擇不同的頻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例如可以通過判斷的操作,來確定步驟101中的注冊處頻點的頻段范圍。本實施例中,根據高低頻道頻段的范圍,將700mhz~2100mhz頻段和2300mhz~2600mhz頻段的網絡信號選擇合適的頻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具體的,若終端的數據讀取控制模塊讀取到射頻芯片注冊的頻點在700mhz~2100mhz范圍內,則控制lte的低頻信號通過低頻通道饋點輸入至低頻天線,由低頻天線的低頻頻段例如700mhz~21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此時,如果wifi啟用,wifi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2.4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
若終端的數據讀取控制模塊讀取到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不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而是在2300mhz~2600mhz頻段范圍內,則射頻芯片控制lte的高頻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高頻頻段例如2300mhz~26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此時如果wifi啟用,wifi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5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
本實施例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通過獲取射頻芯片注冊到的頻點,并確定該注冊頻點的頻段范圍,根據該頻段范圍控制網絡信號選擇合適的頻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從而使得lte的高頻信號可以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高頻頻段例如2300mhz~26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且 wifi信號選擇高頻天線的5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lte的低頻信號可以通過低頻通道饋點輸入至低頻天線,由低頻天線的低頻頻段例如700mhz~21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且wifi信號選擇高頻天線的2.4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因此,可以克服lte高頻和wifi的同頻干擾,提高無線通信性能。
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實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圖,如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所述方法還包括:
步驟101: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
步驟101的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在實施例一中已經詳細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步驟103:判斷注冊頻點是否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如果注冊頻點不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轉到步驟104,否則如果注冊頻點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轉到步驟105。
在本步驟中,判斷獲取到的注冊頻點是否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本實施中的低頻頻段指的是700mhz~2100mhz,未來還可以根據頻段的擴展或者終端的發(fā)展來擴展或者變化,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不限定于此。如果不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則轉到步驟104,否則轉到步驟105。
步驟104:斷開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并接收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控制網絡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結束本次處理流程。
在本步驟中,若終端的數據讀取控制模塊讀取到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在2300mhz~2600mhz頻段范圍內,則終端的微帶線控制開關斷開與低頻通道饋點的連接,用來斷開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其中,微帶線控制開關為控制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饋點的連通開關;該開關閉合時,連通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饋點,低頻信號可以通過低頻通道饋點進入低頻天線;開關斷開時,斷開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饋點的連接,低頻信號無法通過低頻通道饋點進入低頻天線。此時,接收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由于上述已斷開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因而,控制指令控制lte的高頻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高頻頻段例如2300mhz~26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此時,如果wifi啟用,那么根據終端的數據讀取控制模塊提供的注冊頻點信息,射頻芯片的wifi無線模式選擇諸如802.11a/n/ac等5g頻段,此時,wifi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5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
步驟105:保持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并接收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控制網絡信號分別通過低頻通道和高頻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在本步驟中,終端的數據讀取控制模塊讀取到射頻芯片注冊的頻點在700mhz~2100mhz頻段范圍內,則控制微帶線控制開關繼續(xù)連通到低頻通道饋點,保證低頻信號通過低頻通道饋點進入低頻天線;其中,在本步驟中,默認終端的微帶線控制開關事先是與低頻通道饋點連通的。此時,接收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以控制終端微帶線控制開關繼續(xù)連通到低頻通道饋點,啟動lte低頻工作,即:控制指令控制lte的低頻信號通過低頻通道饋點輸入至低頻天線,由低頻天線的低頻頻段例如700mhz~21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此時,如果wifi啟用,根據數據讀取控制模塊提供的注冊頻點信息范圍,射頻芯片的wifi無線模式選擇諸如802.11b/g/n等2.4g頻段,由于此時高頻通道也可用,因而,wifi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2.4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
本實施例中,通過判斷注冊頻點是否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來選擇斷開還是保持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如果不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則斷開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從而啟動lte高頻工作,即控制指令控制lte的高頻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高頻頻段例如2300mhz~26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此時,如果wifi啟用,那么根據終端的數據讀取控制模塊提供的注冊頻點信息,射頻芯片的wifi無線模式選擇諸如802.11a/n/ac等5g頻段,wifi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5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如果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則保持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此時啟動lte低頻工作,即控制指令控制lte的低頻信號通過低頻通道饋點輸入至低頻天線,由低頻天線的低頻頻段例如700mhz~21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且由于此時高頻通道也可用,射頻芯片的wifi無線模式選擇諸如802.11b/g/n等2.4g頻段,wifi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2.4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因此,在lte低頻和高頻工作模式下,均可以克服和wifi的同頻干擾,提高無線通信性能。
圖3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實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圖,如圖3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包括:
步驟1011:終端上電,連通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
在本步驟中,首先終端上電,終端的微帶線控制開關連通到低頻通道饋點,連通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由于射頻通路到高頻通道始終是連通的,因而此時所有的通道均連通可用。此處的終端為可作ap的終端,例如具有wifi熱點功能的手機、平板電腦等。
步驟1012:根據網絡環(huán)境選擇射頻芯片的初始注冊頻點并注冊。
在本步驟中,射頻芯片根據當前網絡條件注冊在最優(yōu)頻點上,即選擇初始注冊頻點并注冊。
步驟1013:預設時間到達后,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
在本步驟中,此處的預設時間是從終端上電開始后的一段時間,例如可以設置為3分鐘,該預設時間可用根據用戶需求和終端性能進行設置,此處不再限定。由終端的數據讀取控制模塊計時,在預設時間到達后例如數據讀取控制模塊從終端上電開始計時3分鐘后,開始讀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取出注冊頻點的數據。
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實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圖,如圖4所示,在實施例三的基礎上,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1011:終端上電,連通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
步驟1012:根據網絡環(huán)境選擇射頻芯片的初始注冊頻點并注冊。
步驟1013:預設時間到達后,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
步驟103:判斷注冊頻點是否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如果注冊頻點不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則執(zhí)行步驟106;否則,執(zhí)行步驟108。
在本步驟中,獲取到注冊頻點后,判斷該注冊頻點是否在低頻頻段范圍內,該低頻頻段范圍例如為700mhz~2100mhz頻段,如果不在該低頻頻段范圍內,執(zhí)行步驟106,即斷開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否則轉到步驟108,即保持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
步驟106:斷開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
步驟107:接收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控制網絡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執(zhí)行步驟110。
步驟108:保持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
步驟109:接收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控制網絡信號分別通過低頻通道和高頻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其中,步驟1011~步驟109在上述實施例中已進行詳細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步驟110:根據預設周期周期性的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信息,判斷注冊信息中的信號強度是否小于預設閾值,如果信號強度小于預設閾值,則返回重新根據網絡環(huán)境選擇射頻芯片的初始注冊頻點并注冊。
在本步驟中,終端的數據讀取控制模塊根據預設周期周期性的讀取射頻芯片的注冊信息,預設周期可以設置為1分鐘或者其他時間,根據用戶需求和終端性能進行設置,并由數據讀取控制模塊的定時器實現定時。如果數據讀取控制模塊獲取到射頻芯片的注冊信息中信號達到弱信號的閾值,即信號強度小于某個預設閾值,預設閾值根據用戶需求和終端性能進行設置,例如該預設閾值可以為-90dbm,則返回步驟1012射頻芯片重新注冊網絡,并繼續(xù)執(zhí)行步驟1013~110;如果未達到弱信號的閾值,則根據預設周期周期性的讀取射頻芯片的注冊信息并繼續(xù)執(zhí)行判斷注冊信息中信號是否為弱信號的過程。
本實施例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初始時終端的微帶線控制開關連通到低頻通道饋點,連通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保證低頻通道和高頻通道均可用,然后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并判斷該注冊頻點是否在低頻頻點的范圍內;如果不在低頻頻點的范圍內,則斷開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控制指令控制lte的高頻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高頻頻段例如2300mhz~26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wifi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5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否則,保持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啟動lte低頻工作,即控制指令控制lte的低頻信號通過低頻通道饋點輸入至低頻天線,由低頻天線的低頻頻段例如700mhz~21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wifi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2.4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并進一步周期性的判斷獲取到射頻芯片的注冊信息中的信號強度是否為弱信號,如果是弱信號則返回從射頻芯片重新注冊網絡開始執(zhí)行,否則繼續(xù)執(zhí)行判斷注冊信息中信號是否為弱信號的過程。因此,可以克服lte和wifi的同頻干擾問題,提高無線通信性能。
進一步的,在實施例二的基礎上,所述方法還包括:
如果所述注冊頻點在所述低頻頻段的范圍內,則連通所述射頻通路到低頻定向耦合通道的連接;
接收所述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低頻頻段的網絡信號通過低頻通道和/或低頻定向耦合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具體的,如果注冊頻點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那么還可以連通射頻通路到低頻定向耦合通道的連接,即通過終端的定向耦合微帶線連通到高頻的5g天線,這樣,低頻天線可以利用高頻的5g天線作為低頻天線的輔助天線來增強低頻天線的天線性能。因此,控制指令控制低頻頻段的網絡信號可以通過低頻通道的低頻天線進行發(fā)射和接收,也可以通過定向耦合微帶線連通到高頻天線的5g頻段(作為低頻天線的輔助天線)進行發(fā)射和接收,或者通過低頻通道的低頻天線和通過定向耦合通道的低頻定向耦合微帶線連通到高頻天線的5g頻段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進一步的,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高頻通道包括:
lte高頻射頻通道,wifi的2.4g射頻通道和wifi的5g射頻通道。
進一步的,在上述實施例中,在所述高頻通道工作的高頻天線為覆蓋lte的2300mhz到2600mhz頻段和wifi的2.4g及5g頻段的通信天線;
在所述低頻通道工作的低頻天線為覆蓋lte的700mhz到2100mhz頻段的通信天線。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方法中射頻芯片、數據讀取控制模塊及天線的連接示意圖,如圖5所示,其包括射頻芯片、高頻射頻通道、低頻射頻通道、2300mhz~2600mhz頻段高頻天線、700mhz~2100mhz頻段低頻天線、可作為低頻輔助天線的5g頻段高頻天線、定向耦合微帶、高頻與低頻通道饋點、數據讀取控制模塊以及微帶線控制開關。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天線在終端背面的放置區(qū)域投影示意圖,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天線可以放置在終端的a、b、c、d四個區(qū)域,例如可以放置在手機背部的上下方向,也可以放置在左右側邊,取決于整體的結構布局和天線的凈空區(qū)最優(yōu)位置。
圖7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裝置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7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獲取模塊11,用于獲取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
處理模塊12,用于確定所述注冊頻點的頻段范圍,根據所述頻段范圍控制網絡信號選擇頻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本實施例的射頻通路選擇裝置,通過獲取模塊獲取射頻芯片注冊到的頻點,并確定該注冊頻點的頻段范圍,處理模塊根據該頻段范圍控制網絡信號選擇合適的頻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從而使得lte的高頻信號可以通過高頻通道饋點輸入至高頻天線,由高頻天線的高頻頻段例如2300mhz~26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且wifi信號選擇高頻天線的5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lte的低頻信號可以通過低頻通道饋點輸入至低頻天線,由低頻天線的低頻頻段例如700mhz~2100mhz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且wifi信號選擇高頻天線的2.4g頻段實現發(fā)射和接收。因此,可以克服lte高頻和wifi的同頻干擾,提高無線通信性能。
進一步的,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處理模塊12具體用于,
如果所述注冊頻點不在低頻頻段的范圍內,斷開射頻通路到低頻通道的連接,并接收所述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網絡信號通過高頻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如果所述注冊頻點在所述低頻頻段的范圍內,保持所述射頻通路到所述低頻通道的連接,并接收所述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網絡信號分別通過低頻通道和高頻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進一步的,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獲取模塊11具體用于,
終端上電,連通所述射頻通路到所述低頻通道的連接;
根據網絡環(huán)境選擇所述射頻芯片的初始注冊頻點并注冊;
預設時間到達后,獲取所述射頻芯片的注冊頻點。
圖8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射頻通路選擇裝置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如圖8所示,所述裝置還包括:
判斷模塊13,用于根據預設周期周期性的獲取所述射頻芯片的注冊信息,并判斷所述注冊信息中的信號強度是否小于預設閾值,如果所述信號強度小于預設閾值,則返回重新根據網絡環(huán)境選擇所述射頻芯片的初始注冊頻點并注冊。
進一步的,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處理模塊12還用于,如果所述注 冊頻點在所述低頻頻段的范圍內,則連通所述射頻通路到低頻定向耦合通道的連接,并接收所述射頻芯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低頻頻段的網絡信號通過低頻通道和/或低頻定向耦合通道進行發(fā)射和接收。
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獲取模塊11、處理模塊12和判斷模塊13均可由位于終端的中央處理器(cpu)、微處理器(mpu)、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或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等實現。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tǒng)、或計算機程序產品。因此,本發(fā)明可采用硬件實施例、軟件實施例、或結合軟件和硬件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fā)明可采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于磁盤存儲器和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
本發(fā)明是參照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tǒng))、和計算機程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計算機程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zhí)行的指令產生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制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zhí)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zhí)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