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波束賦形的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波束賦形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多天線系統中采用的波束賦形技術廣泛采用的是基于特征值分解的波束賦形算法(Eigenvalue Based Beamforming, EBB)。根據EBB算法,在接收用戶設備(UE)發(fā)送的探測參考信號(SRS)的子幀時刻,根據接收到的SRS進行信道估計,得到信道相關矩陣,根據信道相關矩陣計算出發(fā)出該SRS的 UE的賦形向量,在此后的SRS周期內的各下行子幀向UE發(fā)送下行數據前,需要使用該UE的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然后再發(fā)送波束賦形后的下行數據。EBB算法中計算的賦形向量是信道相關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該特征向量需要通過信道相關矩陣的特征值分解獲得,在實際系統中,計算賦形向量采用的都是迭代搜索的方法,如乘冪法,雅克比法和子空間迭代法。這些算法的實現的復雜度都比較尚ο在實現本發(fā)明的過程中,發(fā)明人發(fā)現現有技術中存在以下技術問題信道相關矩陣的特征值分解的計算復雜度很高。而在時分雙工長期演進 (TDD-LTE)系統中,為了節(jié)省上行傳輸資源,通常將SRS配置在特殊子幀中進行發(fā)送,這樣就會導致基站在特殊子幀時刻需要為小區(qū)內所有采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UE計算賦形向量,從而導致基站在SRS接收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過重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波束賦形方法和裝置,用于避免在SRS接收時刻基站的計算資源負荷過重的問題。一種波束賦形方法,該方法包括基站在當前子幀時刻接收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探測參考信號SRS,對于接收到的每個SRS,根據該SRS進行信道估計,得到發(fā)送該SRS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基站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針對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為該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部分用戶設備,根據選取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在該子幀時刻計算該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并根據該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給該用戶設備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一種波束賦形裝置,該裝置包括信號接收單元,用于在當前子幀時刻接收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探測參考信號 SRS ;信道估計單元,用于對于接收到的每個SRS,根據該SRS進行信道估計,得到發(fā)送該SRS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波束賦形單元,用于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針對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為該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部分用戶設備,根據選取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在該子幀時刻計算該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并根據該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給該用戶設備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
一種基站,該基站包括所述波束賦形裝置。
本方案中,基站在當前子幀時刻接收到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SRS后,不會在當前子幀時刻計算多個用戶設備中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所有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而是選取至少兩個子幀時刻,在每個子幀時刻計算一部分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從而避免了在當前子幀時刻計算所有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所導致的基站在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過重的問題。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圖2A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賦形向量計算時刻調整的示意圖2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根據用戶的CQI選擇賦形向量計算時刻的實現示意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避免在SRS接收時刻基站的計算資源負荷過重的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波束賦形方法,本方法中,基站在當前子幀時刻接收到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SRS后,不會在當前子幀時刻計算多個用戶設備中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所有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 而是選取至少兩個子幀時刻,在每個子幀時刻計算一部分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
參見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束賦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 基站在當前子幀時刻接收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SRS,對于接收到的每個 SRS,根據該SRS進行信道估計,得到發(fā)送該SRS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
這里,信道估計結果包括用于計算信道相關矩陣的相關信息等。在計算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時,首先根據該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計算信道相關矩陣,再對相關矩陣進行特征值分解獲得賦形向量。
步驟11 基站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針對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為該子幀時刻從該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部分用戶設備,根據選取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在該子幀時刻計算該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并根據該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給該用戶設備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
這里,根據該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給該用戶設備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具體為在當前SRS周期內的各下行子幀時刻向該用戶設備發(fā)送下行數據前,使用該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然后再發(fā)送波束賦形后的下行數據。
較佳的,為了保證不重復計算同一個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以及所有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都得到計算,步驟11中為不同子幀時刻選取的用戶設備不同,并且為各子幀時刻選取的用戶設備的集合包括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所有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
步驟11中,基站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具體實現可以如下基站將接收SRS的當前子幀時刻、該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下行子幀時刻、該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上行子幀時刻中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確定為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子幀時刻。具體的,基站可以將該當前子幀時刻和該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一個下行子幀時刻, 確定為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子幀時刻;例如,將該當前子幀時刻和該當前子幀時刻后的第一個下行子幀時刻,確定為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子幀時刻;或者,基站將該當前子幀時刻、該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一個上行子幀時刻,確定為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子幀時刻;例如,基站確定該當前子幀時刻后的計算資源負荷小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的一個上行子幀時刻,并將確定的上行子幀時刻和該當前子幀時刻確定為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子幀時刻;這里,確定上行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是否小于計算資源負荷門限的方法可以為判斷在該上行子幀時刻具有上行業(yè)務的用戶設備的數量, 若該數量小于預先設定的數值(該數值為大于0的整數),則確定該上行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小于計算資源負荷門限,否則,確定該上行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不小于計算資源負荷門限。較佳的,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位于同一 SRS周期內,這樣可以減小賦形向量的推遲計算導致的性能損失。步驟11中,針對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為該子幀時刻從該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部分用戶設備,具體實現可以如下首先,基站讀取保存的該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對應的信道質量指示(CQI)值;然后,基站針對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從該多個用戶設備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位于為該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內的用戶設備;其中,為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滿足以下條件子幀時刻越靠前,為該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內的CQI值越小,這樣可以盡可能將傳輸性能較好的用戶的賦形向量的計算推遲,盡量不對傳輸質量較差的用戶推遲賦形向量的計算時刻,以優(yōu)先保證傳輸質量較差的用戶的賦形向量的計算資源,從而進一步減小賦形向量的推遲計算導致的性能損失。具體的,在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包括該當前子幀時刻、該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一個下行子幀時刻時,基站可以為該當前子幀時刻從該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小于預先設定的CQI門限值的用戶設備;為該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一個下行子幀時刻從該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 選取對應的CQI值大于該CQI門限值的用戶設備。CQI門限值可以為大于0且小于最高CQI 等級的數值。較佳的,在基站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之前,基站可以首先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是否大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若是,則確執(zhí)行步驟11 ;若否,則按照現有技術在當前子幀時刻計算所有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具體的,基站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是否大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具體實現可以如下首先,基站對于該多個用戶設備中的每個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根據該用戶設備對應的賦形顆粒度和調度的物理資源塊(PRB)數,確定該用戶設備需要進行的信道相關矩陣特征值分解的次數;具體的,可以將調度的PRB數除以賦形顆粒度后向上取整,將向上取整結果作為該用戶設備需要進行的信道相關矩陣特征值分解的次數;然后,確定各信道相關矩陣特征值分解的次數之和是否大于預先設定的分解次數門限值,若是,則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大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否貝1J,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不大于所述計算資源負荷門限。該分解次數門限值可以為大于0的整數。本方法中,從接收到用戶設備發(fā)送的SRS的時刻到計算出該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之間的時間內,可以使用保存的根據該用戶設備上一次發(fā)送的SRS計算的賦形向量,對發(fā)送給該用戶設備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說明本實施例以TDD-LTE系統中的類型2的上下行子幀配置2的情況為例,說明本發(fā)明的方案,如圖2A所示假設在子幀1中的上行特殊時隙(UpPTS)中接收到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SRS,當確定此刻的計算資源負荷較重時,選擇將CQI較高的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的計算推遲到子幀 3時刻進行。具體執(zhí)行步驟如圖2B所示步驟1 基站在子幀1的UpPTS接收到N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SRS,N為大于1的整數;步驟2 基站對于接收到的每個SRS,根據該SRS進行信道估計,得到發(fā)送該SRS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并保存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步驟3 將i取值設置為0 ;步驟4 基站判斷保存的CQI_i是否小于CQI_TH,若是,則到步驟5,否則,到步驟 6 ;CQI_i為用戶設備i對應的CQI值,CQI_TH為預先設定的CQI門限值;步驟5 根據用戶設備i的信道估計結果在子幀1時刻計算并保存用戶設備i的賦形向量,此后根據該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給用戶設備i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若i小于N-1,則將i的取值加1,并返回步驟4,否則,流程結束;步驟6 根據用戶設備i的信道估計結果在子幀3時刻計算并保存用戶設備i的賦形向量,此后根據該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給用戶設備i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若i小于N-1,則將i的取值加1,并返回步驟4,否則,流程結束。參見圖3,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波束賦形裝置,該裝置包括信號接收單元30,用于在當前子幀時刻接收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探測參考信號 SRS ;信道估計單元31,用于對于接收到的每個SRS,根據該SRS進行信道估計,得到發(fā)送該SRS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波束賦形單元32,用于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針對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為該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部分用戶設備,根據選取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在該子幀時刻計算該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并根據該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給該用戶設備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進一步的,所述波束賦形單元32用于將所述當前子幀時刻、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下行子幀時刻、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上行子幀時刻中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確定為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子幀時刻。進一步的,所述波束賦形單元32用于將所述當前子幀時刻、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一個下行子幀時刻,確定為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子幀時刻;或者,確定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計算資源負荷小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的一個上行子幀時刻,并將該上行子幀時刻和所述當前子幀時刻確定為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子幀時刻。進一步的,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位于同一 SRS周期內。進一步的,所述波束賦形單元32用于讀取保存的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對應的信道質量指示CQI值;針對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位于為該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內的用戶設備;其中,為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滿足以下條件子幀時刻越靠前,為該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內的CQI值越小。進一步的,所述波束賦形單元32用于在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包括所述當前子幀時刻、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一個下行子幀時刻時,為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小于預先設定的CQI門限值的用戶設備;為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一個下行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大于所述CQI門限值的用戶設備。進一步的,該裝置還包括負荷判斷單元33,用于在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之前,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是否大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所述波束賦形單元32用于在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大于所述計算資源負荷門限時,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進一步的,所述負荷判斷單元33用于對于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每個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根據該用戶設備對應的賦形顆粒度和調度的物理資源塊PRB數,確定該用戶設備需要進行的信道相關矩陣特征值分解的次數;確定各信道相關矩陣特征值分解的次數之和是否大于預先設定的分解次數門限值,若是,則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大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否則, 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不大于所述計算資源負荷門限。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基站,該基站包括上述波束賦形裝置。綜上,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基站在當前子幀時刻接收到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SRS后,對于接收到的每個SRS,根據該SRS進行信道估計,得到發(fā)送該SRS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針對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為該子幀時刻從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部分用戶設備,根據選取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在該子幀時刻計算該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并根據該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給該用戶設備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可見,本方案中,基站在當前子幀時刻接收到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SRS后,不會在當前子幀時刻計算多個用戶設備中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所有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而是選取至少兩個子幀時刻,在每個子幀時刻計算一部分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從而避免了在當前子幀時刻計算所有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所導致的基站在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過重的問題。本發(fā)明是參照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計算機程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計算機程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商峁┻@些計算機程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zhí)行的指令產生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制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zhí)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zhí)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盡管已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fā)明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fā)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fā)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波束賦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基站在當前子幀時刻接收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探測參考信號SRS,對于接收到的每個 SRS,根據該SRS進行信道估計,得到發(fā)送該SRS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基站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針對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為該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部分用戶設備,根據選取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在該子幀時刻計算該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并根據該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給該用戶設備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具體包括基站將所述當前子幀時刻、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下行子幀時刻、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上行子幀時刻中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確定為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子幀時刻。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位于同一SRS周期內。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針對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為該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部分用戶設備,具體包括基站讀取保存的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對應的信道質量指示CQI值;基站針對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位于為該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內的用戶設備;其中,為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滿足以下條件子幀時刻越靠前,為該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內的CQI值越小。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包括所述當前子幀時刻、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一個下行子幀時刻時,所述基站針對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位于為該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內的用戶設備,具體包括基站為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小于預先設定的CQI門限值的用戶設備;基站為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一個下行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大于所述CQI門限值的用戶設備。
6.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站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之前,進一步包括基站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是否大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所述基站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包括基站在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大于所述計算資源負荷門限時,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是否大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具體包括基站對于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每個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根據該用戶設備對應的賦形顆粒度和調度的物理資源塊PRB數,確定該用戶設備需要進行的信道相關矩陣特征值分解的次數;確定各信道相關矩陣特征值分解的次數之和是否大于預先設定的分解次數門限值,若是,則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大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否則,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不大于所述計算資源負荷門限。
8.一種波束賦形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信號接收單元,用于在當前子幀時刻接收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探測參考信號SRS ; 信道估計單元,用于對于接收到的每個SRS,根據該SRS進行信道估計,得到發(fā)送該SRS 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波束賦形單元,用于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針對該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為該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部分用戶設備,根據選取的用戶設備的信道估計結果在該子幀時刻計算該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并根據該賦形向量對需要發(fā)送給該用戶設備的下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賦形單元用于將所述當前子幀時刻、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下行子幀時刻、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上行子幀時刻中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確定為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子幀時刻。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位于同一SRS周期內。
11.如權利要求8-10中任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賦形單元用于 讀取保存的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對應的信道質量指示CQI值;針對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位于為該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內的用戶設備;其中,為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中的各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滿足以下條件子幀時刻越靠前,為該子幀時刻預先設定的CQI值區(qū)間內的CQI值越小。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賦形單元用于在所述至少兩個子幀時刻包括所述當前子幀時刻、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一個下行子幀時刻時,為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小于預先設定的CQI門限值的用戶設備;為所述當前子幀時刻后的一個下行子幀時刻從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中,選取對應的CQI值大于所述CQI門限值的用戶設備。
13.如權利要求8-10中任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還包括負荷判斷單元,用于在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之前,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是否大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 所述波束賦形單元用于在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大于所述計算資源負荷門限時,確定計算賦形向量所在的至少兩個子幀時刻。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負荷判斷單元用于對于所述多個用戶設備中的每個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用戶設備,根據該用戶設備對應的賦形顆粒度和調度的物理資源塊PRB數,確定該用戶設備需要進行的信道相關矩陣特征值分解的次數;確定各信道相關矩陣特征值分解的次數之和是否大于預先設定的分解次數門限值,若是,則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大于預先設定的計算資源負荷門限,否則,確定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不大于所述計算資源負荷門限。
15. 一種基站,其特征在于,該基站包括如權利要求8-14中任一所述波束賦形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波束賦形方法和裝置,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用于避免在探測參考信號SRS接收時刻基站的計算資源負荷過重的問題。本發(fā)明中,基站在當前子幀時刻接收到多個用戶設備發(fā)送的SRS后,不會在當前子幀時刻計算多個用戶設備中使用波束賦形傳輸方式的所有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而是選取至少兩個子幀時刻,在每個子幀時刻計算一部分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從而避免了在當前子幀時刻計算所有用戶設備的賦形向量所導致的基站在當前子幀時刻的計算資源負荷過重的問題。
文檔編號H04L25/02GK102546138SQ20111046071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31日
發(fā)明者吳凱, 李瓊 申請人: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