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信號傳輸裝置及其傳輸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信號傳輸裝置及其傳輸方法。具體而言,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可產生呈反極的參考信號的信號傳輸裝置及其傳輸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進步,各式各樣的無線信號傳輸裝置亦大量見于人們日常生 活中,例如手機、個人數字助理以及筆記本計算機等等,而無線信號傳輸裝置使用者所注重 焦點之一便是無線網絡的通訊品質。為提供較佳的無線網絡通訊品質,多重載波傳輸也因此蘊育而生,具體而言,多 重載波傳輸是利用多個正交(orthogonal)的子載波負載信號,且具有高頻譜效率(high spectrum efficiency)以及多重路徑等優(yōu)點,據此,多重載波傳輸(例如OFDM,SC-FDMA, MC-CDMA)成為下一世代無線通訊中,最重要的傳輸技術其中之一。多重載波傳輸雖具有前述優(yōu)點,但多重載波傳輸的子載波間的正交性經常會因載 波頻率位移(carrier frequency offset)以及都普勒(Doppler)效應等因素而導致載波 間的干擾(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ICI),造成傳輸信道傳輸品質下降。再者,一般 而言,現有技術為避免或降低傳輸信道受干擾造成傳輸品質下降,對傳輸信道進行信道評 估(channel estimation)是常用的技術手段,然而其卻未將載波間的干擾納入考慮,此將 會大大將低信道評估的準確度,進而影響多重載波傳輸的傳輸品質。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對多重載波傳輸進行信道評估且降低載波間的干擾,實為該 領域的技術者亟需解決的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無線網絡的信號傳輸裝置及其傳輸方法,以有 效對多重載波傳輸進行信道評估且降低載波間的干擾。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一無線網絡的信號傳輸裝置,該無線網絡包含一主機裝置, 其特征在于,該信號傳輸裝置包含一儲存器,用以儲存一無線網絡幀(frame)信息,該無 線網絡幀信息用以記錄一無線網絡幀所包含的多個子載波的一配置,這些子載波包含一第 一子載波以及一與該第一子載波相鄰的第二子載波;一微處理器,其與該儲存器呈電性連 接,且用以產生一第一參考信號并根據該無線網絡幀信息,配置該第一參考信號于該第一 子載波,還用以產生一與該第一參考信號呈反極(antipodal)的第二參考信號并根據該無 線網絡幀信息,配置該第二參考信號于該第二子載波;以及一傳送/接收接口,用以通過該 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分別發(fā)送該第一參考信號以及該第二參考信號,以使該主 機裝置可根據該第一參考信號以及該第二參考信號評估該主機裝置與該信號傳輸裝置間 的一第一通訊信道(channel)的狀況。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用于一信號傳輸裝置的傳輸方法,該信號傳輸裝置適用于包含 一主機裝置的一無線網絡,且包含一儲存器、一微處理器以及一傳送/接收接口,該微處理器與該儲存器以及該傳送/接收接口呈電性連接,該儲存器用以儲存一無線網絡幀信息, 該無線網絡幀信息用以記錄一無線網絡幀所包含的多個子載波的一配置,這些子載波包含 一第一子載波以及一與該第一子載波相鄰的第二子載波,其特征在于,該傳輸方法包含下 列步驟(a)令該微處理器產生一第一參考信號;(b)令該微處理器根據該無線網絡幀信 息,配置該第一參考信號于該第一子載波;(c)令該微處理器產生一與該第一參考信號呈 反極的第二參考信號;(d)令該微處理器根據該無線網絡幀信息,配置該第二參考信號于 該第二子載波;以及(e)令傳送/接收接口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分別發(fā)送 該第一參考信號以及該第二參考信號,以使該主機裝置可根據該第一參考信號以及該第二 參考信號評估該主機裝置與該信號傳輸裝置間的一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本發(fā)明相較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發(fā)明通過具有一反極關系或一循環(huán)序列關系的參考信號,有效降低ICI干擾,使無線網絡的通訊信道可被準確評估,進而增加 后續(xù)信號傳輸的可靠度,藉此,現有技術的缺點得以被有效地克服。在參閱附圖及隨后描述的實施方式后,該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了解本發(fā) 明的其它目的,以及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及實施態(tài)樣。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是第一實施例的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的示意圖;圖3是第一實施例的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的示意圖;圖4是第一實施例的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的示意圖;圖5是第一實施例的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的示意圖;圖6是第一實施例的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的示意圖;圖7是第一實施例的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的示意圖;以及圖8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通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須在 如實施例所述的任何特定的環(huán)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于實施例的說明僅為 闡釋本發(fā)明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須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及附圖中,與本發(fā)明非 直接相關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附圖中各元件間的尺寸關系僅為求容易了解,非用以 限制實際比例。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如圖1所示,其是一無線網絡的示意圖,該無線網絡可為一正 交頻分多路復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無線網絡,且包含信號 傳輸裝置1、主機裝置2以及信號傳輸裝置3,需注意者,信號傳輸裝置1以及信號傳輸裝置 3可為一行動臺以及一中繼臺等用于正交頻分多路復用無線網絡的網絡裝置,主機裝置2 可為一用于正交頻分多路復用無線網絡的基站。以下將說明信號傳輸裝置1、主機裝置2以及信號傳輸裝置3間的互動關系。信號 傳輸裝置1包含一儲存器11、一微處理器13以及一傳送/接收接口 15,微處理器13是分 別與儲存器11以及傳送/接收接口 15呈電性連接,儲存器11用以儲存一無線網絡幀信息110,無線網絡幀信息110用以記錄一無線網絡幀所包含的多個子載波的一配置,這些子載 波包含一第一子載波以及一與該第一子載波相鄰的第二子載波。具體而言,請參閱圖2,其是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的示意圖,圖2中橫軸表示時 間,縱軸表示頻率,通過時間以及頻率的切割,無線網絡幀中的每一小方格即為一子載波 (subcarrier),藉此,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將可被清楚呈現。此外,圖2中的MSl至MS4 用以分別表示單一信號傳輸裝置,因此圖2中表示出四部信號傳輸裝置的資源配置狀況, 為方便后續(xù)說明,圖2中的MSl即為信號傳輸裝置1,而MSl所占用的二子載波分別為一第 一子載波以及一與第一子載波相鄰的第二子載波。為了進行信號傳輸裝置1與主機裝置2間的一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的測量,信號傳輸裝置1的微處理器13將產生一第一參考信號130 (即圖2中的Al)以及產生一與第一 參考信號130呈反極(antipodal)的第二參考信號132 (即圖2中的-Al),且為降低載波間 的干擾(ICI),微處理器13根據無線網絡幀信息110,將第一參考信號130以及第二參考信 號132分別配置于第一子載波以及第二子載波。于將第一參考信號130以及第二參考信號132配置完成后,信號傳輸裝置1的傳 送/接收接口 15將通過第一子載波以及第二子載波,分別發(fā)送第一參考信號130以及第二 參考信號132,以使主機裝置2可根據第一參考信號130以及第二參考信號132評估主機裝 置2與信號傳輸裝置1間的一第一通訊信道(channel)的狀況。具體而言,主機裝置2將對接收到的第一參考信號130以及第二參考信號132進 行解調制(demodulate),以降低通訊干擾,為方便說明,將先定義以下參數N:子載波的數目,其將由0標記到N-Ifd:頻率間隔(frequency spacing)Δ fk 子載波K的頻率位移
Zfkε k 子載波K的頻率位移正規(guī)化,乓
JdXk :子載波K所負載的合成信號(complex signal)Hk 子載波K的信道響應rn 接收到信號的第η個樣本<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Rk 由接收到信號子載波K擷取的信號,凡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主機裝置2是根據下列關系式進行解調制<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其中,關系式中第三行的大括號部份為通訊干擾,關系式中第四行的大括號部份 為可自我消除的通訊干擾。再者為更進一步消除ICI干擾,主機裝置2根據下列關系式對第一參考信號130 以及第二參考信號132進行合并處理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
其中,關系式中第四行的左邊大括號部份為通訊干擾,關系式中第四行的右邊大 括號部份為可自我消除的通訊干擾。鑒于即使相鄰的子載波有不盡相同的信道響應,最小均方根錯誤 (minimummean-squared error ;MMSE)原理仍可算出最小最小均方根的估測值,讓估測的某 一個子載波的信道響應不會因為相鄰信道響應的差異而降低準確度由于相鄰子載波信道 響應的相關性(correlation)通常都非常的高,估測單一子載波的效能時除了降低ICI干 擾更具有合并效益。據此主機裝置2還可根據下列關系式降低干擾<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為了進一步降低ICI干擾,主機裝置2還執(zhí)行下列關系式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其中,大括號部份為趨近于零。<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formula>r = 2Xt (ht+ Δ ) +nt本實施例是通過最小均方根錯誤原理評估ht,其關系式如下h =Rh,r, R-1*r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formula>其中,上述關系式大括號部分于加性高斯白噪聲(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AWGN)模型中是零。E[hth*] - TE[hh*]T* = TRhhT*Δ = -K*hE [ht Δ *] = -E [hth*K*] = -IiTRhhK*Rhr 二 2 * TRhhT*Χ: — 2* TRhhK*X = 2TRhh(T - Κ*)Χ:
Rrr, =E[(2Xt(h, +A) + n,y(2(h* + Δ*)X* + :)] = 4X,E[(h, + A)(h* + Δ*)]X* + E[n,n ]E[(ht + A)(h* + Δ*)] = ElhlH*] + E[htA*] + E[Ah*] +E[Ah*] = -KE[hh*]T*E [ Δ Δ *] = KR[hh*]K*E[ntn] = ml其中,m是加性高斯白噪聲模型的噪聲功率(noise power)。<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接下來,將.代入A,“即可求出估測值化,而h2,h4,...亦可通過相同方 式估測,在此不加贅述。上述為一最佳化后的估測方法,考慮到高相關性信道仍存在些微差異。若假設高 相關性信道可視為相同,則仍可得到次佳(suboptimal)的MMSE估測法,其相關的關系式如 下<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為了消除ICI干擾,主機裝置2還執(zhí)行下列運算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其中,上述關系式大括號部分實質上為零。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
本實施例是通過最小均方根錯誤原理評估ht,其關系式如下<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其中,上述關系式大括號部分于加性高斯白噪聲模型中是零。<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E[hxh] ] = E[Ghh*G* ] = GE[hh* = GRhhG*<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Rrr = E[(2Xthx +nt){2h]X]+n)\ = AX tE[hxh*]X* +ml其中,m是加性高斯白噪聲模型的噪聲功率。再者,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亦可如圖3所示,與圖2所示的資源配置相同的是, 圖3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頻率,通過時間以及頻率的切割,無線網絡幀中的每一小方格 即為一子載波,而圖3的Al與-Al同樣表示第一參考信號130以及第二參考信號132,而 A2與-A2以及A3與-A3可為無線網絡中其它信號傳輸裝置所發(fā)送的參考信號,其參考信號 配置方式與第一參考信號130以及第二參考信號132的配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加贅述。而 圖3小方格中標示D者是用以負載數據的子載波。此外,為使無線網絡資源可被充分利用,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亦可如圖4所示, 圖2所示的資源配置相同的是,圖4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頻率,通過時間以及頻率的切害!],無線網絡幀中的每一小方格即為一子載波,而圖4的A5與-A5是表示信號傳輸裝置3所產生的第三參考信號30以及與第三參考信號30呈反極的第四參考信號12且分別通過 第一子載波以及第二子載波傳送,而參考信號A6與-A6、A7與-A7以及A8與-A8可為無線 網絡中其它信號傳輸裝置所發(fā)送。信號傳輸裝置1可由無線網絡幀信息110得知第一子載波以及第二子載波已被配 置信號傳輸裝置3所產生的第三參考信號30以及第四參考信號12,據此,信號傳輸裝置1 的微處理器13將根據無線網絡幀信息110,將其所產生的第五參考信號134(即圖4的A9) 配置于第一子載波以及第二子載波,傳送/接收模塊15通過第一子載波以及第二子載波, 發(fā)送第五參考信號134,以使主機裝置2可同時根據第三參考信號30以及第四參考信號32 評估主機裝置2與信號傳輸裝置3間的一第二通訊信道的狀況,且還根據第五參考信號134 評估主機裝置2與信號傳輸裝置1間的該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具體而言,圖4所示的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與圖2所示的資源配置不同的是, 同一子載波(即利用同一頻率以及同一時間的網絡資源)可負載由不同信號傳輸裝置所 發(fā)送的參考信號,以信號傳輸裝置1為例,其所產生的第五參考信號134(即圖4中的A9), 可配置于已負載第三參考信號30(即圖4中的A5)的第一子載波以及已負載第四參考信 號32 (即圖4中的-A5)的第二子載波,藉此,單一子載波可同時負載由不同信號傳輸裝置 所產生的參考信號,此將使單一子載波的負載效率大大提升。此外,參考信號AlO以及A6 與-A6、A11以及A7與-A7、A12以及A8與-A8亦可依第三參考信號30與第四參考信號32 以及第五參考信號134相同的方式配置,在此不加贅述。如第三參考信號30與第四參考信號32以及第五參考信號134是根據圖4的資源 配置方式被主機裝置2接收,主機裝置2將進行下述處理<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2</formula>其中,Rk是表示由第一子載波所擷取的信號,Rk+1是表示由第二子載波所擷取的信 號,Hkx是表示第一子載波的被信號傳輸裝置3的第三參考信號30占用的信道響應,H/是 表示第一子載波的被信號傳輸裝置1的第五參考信號134占用的信道響應,Ax是表示第一 子載波,Ay是表示第二子載波,ICIk表示第一子載波的ICI干擾,_Hk+1x表示第二子載波的 被信號傳輸裝置3的第四參考信號32占用的信道響應,Hk+/是表示第二子載波的被信號傳 輸裝置1的第五參考信號134占用的信道響應。由于Rk以及Rk+1是相鄰的子載波,據此可
得到下列關系<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2</formula> ,據此可得到下列關系式<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2</formula>由上式可明顯看出,除了 ICI此項,此關系式前二項的總和是相等于<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2</formula>,以及<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2</formula>
此二正交基底的線性組合,因此可通過下列內績關系式評估Hx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3</formula>亦可通過下列關系式評估Hy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3</formula>值得注意的是,此步驟后,亦可使用上面所提及的MMSE法則來估測不同信號傳輸 裝置的信道狀況。且補償相鄰信道不完全相同時帶來的缺點。為使無線網絡資源可被充分利用,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亦可如圖5所示,與圖3 所示的資源配置相同的是,圖5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頻率,通過時間以及頻率的切割, 無線網絡幀中的每一小方格即為一子載波,圖5小方格中標示D者是用以負載數據的子載 波,而圖5的A5與-A5是表示信號傳輸裝置3所產生的第三參考信號30以及與第三參考 信號30呈反極的第四參考信號12且分別通過第一子載波以及第二子載波傳送,而參考信 號A6與-A6、A7與-A7以及A8與-A8可為無線網絡中其它信號傳輸裝置所發(fā)送。信號傳輸裝置1可由無線網絡幀信息110得知第一子載波以及第二子載波已被配 置信號傳輸裝置3所產生的第三參考信號30以及第四參考信號12,據此,信號傳輸裝置1 的微處理器13將根據無線網絡幀信息110,將其所產生的第五參考信號134(即圖5的A9) 配置于第一子載波以及第二子載波,傳送/接收模塊15通過第一子載波以及第二子載波, 發(fā)送第五參考信號134,以使主機裝置2可同時根據第三參考信號30以及第四參考信號32 評估主機裝置2與信號傳輸裝置3間的一第二通訊信道的狀況,且還根據第五參考信號134 評估主機裝置2與信號傳輸裝置1間的該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具體而言,圖5所示的無線網絡幀的資源配置與圖3所示的資源配置不同的是, 同一子載波(即利用同一頻率以及同一時間的網絡資源)可負載由不同信號傳輸裝置所 發(fā)送的參考信號,以信號傳輸裝置1為例,其所產生的第五參考信號134(即圖5中的A9), 可配置于已負載第三參考信號30(即圖5中的A5)的第一子載波以及已負載第四參考信 號32 (即圖5中的-A5)的第二子載波,藉此,單一子載波可同時負載由不同信號傳輸裝置 所產生的參考信號,此將使單一子載波的負載效率大大提升。此外,參考信號AlO以及A6 與-A6、All以及A7與-A7亦可依第三參考信號30與第四參考信號32以及第五參考信號 134相同的方式配置,在此不加贅述。此外,第一參考信號130與第二參考信號132還可呈現一循環(huán)序列關系,傳送/接 收接口 15還用以通過第一子載波以及第二子載波,分別發(fā)送第一參考信號130以及第二參 考信號132,以使主機裝置2可根據第一參考信號130以及第二參考信號132評估主機裝置 2與信號傳輸裝置1間的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具體而言,無線網絡幀根據一循環(huán)序列關系的資源配置可如圖6所示,于圖6中, 參考信號是使用長度K的序列做為信道估測之用。在此例中,對信號傳輸裝置1而言,參考 信號是以循環(huán)的方式延著子載波加以設置,此循環(huán)序列關系是與循環(huán)轉換(cyclic shift) 有良好的相關性(如正交或接近正交),舉例來說,此循環(huán)序列關系可為一ZadofT-Chu循環(huán) 序列關系,PN碼,某些長度的DFT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序列,Gold序列,亦可由人 工方式尋找任意長度的符合此性質序列。如參考信號是以ZadofT-Chu循環(huán)序列關系配置于子載波,主機裝置2接收參考信號后,可對其進行內積,再應用前面所提的估測方法,以有效降低ICI干擾。具體說,本實施例是可使用長度K的循環(huán)序列k做為信道估測用的參考信號。在 此例中,對信號傳輸裝置1而言,參考信號是以循環(huán)的方式延著子載波加以設置,此循環(huán)序 列K是與循環(huán)轉換有良好的相關性(如正交或接近正交),此外,循環(huán)序列K與其不同的循 環(huán)序列組成了 K個循環(huán)序列集合,如欲對同一群子載波估測不同天線(假設m根天線)的 信道響應(如圖6所示),此時可以在上述K個循環(huán)序列集合中取出m組分配給不同的天線 來做參考信號。承上所述,假設m = 2,則可以在K個循環(huán)序列集合中找出兩組序列,使其除了距 離 K+Kx, K-I+Kx, · · ·,floor (K/2)+Kx 的 ICI 無法消去外,其余的 ICI 皆可消去(χ = 0,1, 2,...,Ν-1),依此類推,除了距離Κ+Κχ,. . . , floor (K/m)+Kx的ICI無法消去外,其余的ICI 皆可消去的m個循環(huán)序列。舉例來說,假設K個循環(huán)序列集合為[cl c2c3 c4 c5], [c2 c3 c4 c5 cl], [c3 c4 c5 cl c2],[c4 c5 cl c2 c3],[c5 cl c2 c3 c4],且這五個序列彼 此正交或接近正交,若m = 2,則在K個循環(huán)序列集合中找出兩組序列可為{[cl c2 c3 c4 c5], [c3 c4 c5 cl c2]}, {[cl c2 c3 c4 c5], [c4 c5 cl c2 c3]}。若m>=2,floor (K/m)可能為0,此時ICI不可能會消除,但是仍可以以下方式 尋找ICI最小的m個循環(huán)序列 此m個循環(huán)序列的任兩個能盡可能達到最多對循環(huán)序列彼此為循環(huán)轉換 士 floor(K/2)的關系 此m個循環(huán)序列的任三個能盡可能達到最多對循環(huán)序列彼此為循環(huán)轉換 士 floor(K/3)的關系 此m個循環(huán)序列的任(m-1)個能盡可能達到最多對循環(huán)序列彼此為循環(huán)轉換 ±floor(K/(m-l))的關系前述方式可整理為下述規(guī)則步驟1 先從循環(huán)序列集合中選一個循環(huán)序列S步驟2 列出兩個與循環(huán)序列S為循環(huán)轉換士fl00r((K-2)/2)關系的二循環(huán)序列 S,1與S,2,此二序列的集合為S’ (S,1代表循環(huán)轉換+floor ((K-2)/2),S’ 2代表循環(huán)轉 換-flooHOd)/^))步驟3 列出兩個與循環(huán)序列S為循環(huán)轉換士fl00r((K-3)/3)關系的二循環(huán)轉換 S” 1與S” 2,此二個循環(huán)轉換的集合為S”(S’ 1代表循環(huán)轉換+floor((K-3)/3),S' 2代表 循環(huán)轉換-floor ((K-3)/3))步驟4:依此類推步驟5 將以上的循環(huán)序列以S,S,1,S” 2,S”,1,...,S,2,S” 1,S”,2的順序排 列步驟6 若總共要選m個循環(huán)序列,則按照以上序列的次序依序選擇m個循環(huán)序 列。如前述范例,K= 5,m = 3,設 S = [cl c2 c3 c4 c5],貝丨J S,= {S,1 [c3 c4 c5 clc2],S,2[c4 c5 cl c2 c3]},S”= {S”l:[c2 c3 c4 c5 cl],S”2:[c5 cl c2 c3 c4]}, 若m = 3,則選擇S,S’ 1,S” 2為序列組{}。
為增加子載波的負載效率,循環(huán)序列關系的資源配置亦可為圖7所繪示的配置方 式,具體而言,圖7繪示的通訊單元(cell) 4以及通訊單元5具循環(huán)序列關系的資源配置方 式,通訊單元4包含有子信道(subchannel) 40、子信道42以及子信道44,通訊單元5則包 含子信道50、子信道52以及子信道54,各子信道包含多個子載波,通訊單元4所包含的信 號傳輸裝置MSl是通過一循環(huán)序列關系(即C1C2C3)配置參考信號于子載波,而通訊單元5 所包含的信號傳輸裝置MS3是通過一循環(huán)序列關系(即C3C1C2)配置參考信號于子載波, 藉此降低通訊單元間的信號干擾。具體而言,在OFDM(A)為基礎的無線網絡中,將設定某一個OFDM符號(symbol)為 導引(Pilot)的位置,若一信號傳輸裝置分配到一個OFDM區(qū)塊(由數個連續(xù)的子載波與 OFDM符號)來傳送數據,其會在導引所在的OFDM符號 以循環(huán)的方式擺放一長度K的序列 (sequence)來設置信道估測用的參考信號。此序列會有下述特征 此序列本身與其循環(huán)轉換間有較佳的相關性質(如彼此正交或接近正交) 此序列可能會一個集合,且彼此有較佳的相關性質 如Zadoff-Chu序列,DFT序列或其它有類似性能的序列此外,在同一個通訊單元內,只會使用一個或集合中數個序列做為導引序列(即 C1C2C3或C3C1C2),如有不同通訊單元則可使用不同序列,此一設置參考信號方式的目的 在于讓通訊單元本身的導引彼此ICI干擾降低,且不同通訊單元所具的導引序列因為選擇 了有較佳的相關性質,可以消去通訊單元間的干擾。需注意的是,前述所有信道評估方式可適用于一上行鏈接信道(uplink channel) 評估或一下行鏈接信道(downlink channel)評估,其可為此項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 根據上述內容所輕易理解,在此不加贅述。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如圖8所示,其是用于第一實施例的信號傳輸裝置1的一傳輸 方法的流程圖,信號傳輸裝置1適用于包含主機裝置2的一無線網絡且包含儲存器11、微處 理器13以及傳送/接收接口 15,微處理器13與儲存器11以及傳送/接收接口 15呈電性 連接,儲存器11用以儲存一無線網絡幀信息110,無線網絡幀信息110用以記錄一無線網絡 幀所包含的多個子載波的一配置,這些子載波包含一第一子載波以及一與該第一子載波相 鄰的第二子載波。此外,第二實施例所描述傳輸方法可由一計算機程序產品執(zhí)行,當信號傳輸裝置 通過一計算機加載該計算機程序產品并執(zhí)行該計算機程序產品所包含的多個程序指令后, 即可完成第二實施例所述的傳輸方法。前述的計算機程序產品可儲存于計算機可讀取記錄 媒體中,例如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 ;R0M)、閃存、軟盤、硬盤、光盤、隨身碟、磁帶、 可由網絡存取的數據庫或熟悉此項技術者所現有且具有相同功能的任何其它儲存媒體中。首先,執(zhí)行步驟701,令微處理器13產生第一參考信號130,執(zhí)行步驟702,令微處 理器13根據無線網絡幀信息110,配置第一參考信號130于該第一子載波,接下來,執(zhí)行步 驟703,令微處理器13產生與第一參考信號130呈反極的第二參考信號132,執(zhí)行步驟704, 令微處理器13根據無線網絡幀信息110,配置第二參考信號132于該第二子載波。接著,執(zhí)行步驟705,令傳送/接收接口 15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 分別發(fā)送第一參考信號130以及第二參考信號132,以使主機裝置2可根據第一參考信號 130以及第二參考信號132評估主機裝置2與信號傳輸裝置間1的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其評估方式是與第一實施例的評估方式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需注意的是,第一參考信號130可與第二參考信號132呈現一循環(huán)序列關系,主機 裝置2亦可根據第一參考信號130以及第二參考信號132間的循環(huán)序列關系,評估主機裝 置2與信號傳輸裝置1間的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其評估方式是與第一實施例的評估方式 相同,在此不加贅述。如無線網絡包含另一信號傳輸裝置3,且信號傳輸裝置3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 該第二子載波,分別發(fā)送第三參考信號30以及與第三參考信號30呈反極的第四參考信號 32,則執(zhí)行步驟706,令微處理器13產生第五參考信號134,執(zhí)行步驟707,令微處理器13配 置第五參考信號134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接下來,執(zhí)行步驟708,傳送/接收 接口 15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發(fā)送第五參考信號134,以使主機裝置2可根 據第三參考信號30以及第四參考信號32評估主機裝置2與信號傳輸裝置3間的一第二通 訊信道的狀況,且還根據該第五參考信號134評估主機裝置2與信號傳輸裝置1間的第一 通訊信道的狀況。其評估方式是與第一實施例的評估方式相同,在此不加贅述。除了上述步驟,第二實施例亦能執(zhí)行第一實施例所描述的操作及功能,所屬技術 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了解第二實施例如何基于上述第一實施例以執(zhí)行此等操作及 功能,故不贅述。綜上所述,本發(fā)明通過具有一反極關系或一循環(huán)序列關系的參考信號,有效降低 ICI干擾,使無線網絡的通訊信道可被準確評估,進而增加后續(xù)信號傳輸的可靠度,藉此,現 有技術的缺點得以被有效地克服。上述的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fā)明的實施態(tài)樣,以及闡釋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并非 用來限制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的保護范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 的改變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屬于本發(fā)明所主張的范圍,本發(fā)明的權利保護范圍應以申請專利 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一無線網絡的信號傳輸裝置,該無線網絡包含一主機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信號傳輸裝置包含一儲存器,用以儲存一無線網絡幀信息,該無線網絡幀信息用以記錄一無線網絡幀所包含的多個子載波的一配置,這些子載波包含一第一子載波以及一與該第一子載波相鄰的第二子載波;一微處理器,其與該儲存器呈電性連接,且用以產生一第一參考信號并根據該無線網絡幀信息,配置該第一參考信號于該第一子載波,還用以產生一與該第一參考信號呈反極的第二參考信號并根據該無線網絡幀信息,配置該第二參考信號于該第二子載波;以及一傳送/接收接口,用以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分別發(fā)送該第一參考信號以及該第二參考信號,以使該主機裝置可根據該第一參考信號以及該第二參考信號評估該主機裝置與該信號傳輸裝置間的一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號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無線網絡包含另一信號傳輸 裝置,該另一信號傳輸裝置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分別發(fā)送一第三參考信 號以及一與該第三參考信號呈反極的第四參考信號,該微處理器還用以產生一第五參考信 號,且根據該無線網絡幀信息,配置該第五參考信號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該 傳送/接收接口還用以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發(fā)送該第五參考信號,以使 該主機裝置可根據該第三參考信號以及該第四參考信號評估該主機裝置與該另依信號傳 輸裝置間的一第二通訊信道的狀況,且還根據該該第五參考信號評估該主機裝置與該信號 傳輸裝置間的該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號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參考信號還與該第二參 考信號呈現一循環(huán)序列關系,該傳送/接收接口還用以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 波,分別發(fā)送該第一參考信號以及該第二參考信號,以使該主機裝置可根據該第一參考信 號以及該第二參考信號評估該主機裝置與該信號傳輸裝置間的該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
4.一種用于一信號傳輸裝置的傳輸方法,該信號傳輸裝置適用于包含一主機裝置的一 無線網絡,且包含一儲存器、一微處理器以及一傳送/接收接口,該微處理器與該儲存器以 及該傳送/接收接口呈電性連接,該儲存器用以儲存一無線網絡幀信息,該無線網絡幀信 息用以記錄一無線網絡幀所包含的多個子載波的一配置,這些子載波包含一第一子載波以 及一與該第一子載波相鄰的第二子載波,其特征在于,該傳輸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令該微處理器產生一第一參考信號;(b)令該微處理器根據該無線網絡幀信息,配置該第一參考信號于該第一子載波;(c)令該微處理器產生一與該第一參考信號呈反極的第二參考信號;(d)令該微處理器根據該無線網絡幀信息,配置該第二參考信號于該第二子載波;以及(e)令傳送/接收接口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分別發(fā)送該第一參考信 號以及該第二參考信號,以使該主機裝置可根據該第一參考信號以及該第二參考信號評估 該主機裝置與該信號傳輸裝置間的一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無線網絡包含另一信號傳輸裝置, 該另一信號傳輸裝置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分別發(fā)送一第三參考信號以及 一與該第三參考信號呈反極的第四參考信號,該傳輸方法還包含下列步驟令該微處理器產生一第五參考信號;令該微處理器配置該第五參考信號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以及 令該傳送/接收接口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二子載波,發(fā)送該第五參考信號,以 使該主機裝置可根據該第三參考信號以及該第四參考信號評估該主機裝置與該另依信號 傳輸裝置間的一第二通訊信道的狀況,且還根據該該第五參考信號評估該主機裝置與該信 號傳輸裝置間的該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參考信號可與該第二參考信 號呈現一循環(huán)序列關系,該步驟(e)可為一令傳送/接收接口通過該第一子載波以及該第 二子載波,分別發(fā)送該第一參考信號以及與該第一參考信號呈該循環(huán)序列關系的該第二參 考信號,以使該主機裝置可根據該第一參考信號以及該第二參考信號評估該主機裝置與該 信號傳輸裝置間的一第一通訊信道的狀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信號傳輸裝置及其傳輸方法。該信號傳輸裝置可產生呈反極的參考信號,并通過相鄰的子載波,傳送呈反極的參考信號,藉此,可使無線網絡的通訊信道可被準確評估,進而增加后續(xù)信號傳輸的可靠度。
文檔編號H04L25/03GK101815045SQ20101012792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2月23日
發(fā)明者蔡宗諭 申請人:財團法人資訊工業(yè)策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