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前置編碼與解碼的裝置及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guān)于一種前置編碼(Pre-encoding)與前置解碼(Pre-decoding)的裝置及方法,且特別是有關(guān)于一種用于正交頻分復(fù)用系統(tǒng)的前置編碼與前置解碼的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在通信領(lǐng)域中,編碼技術(shù)可以用來壓縮傳送信號的長度,或用來保護傳送信號以減少傳輸時發(fā)生的錯誤。隨著檢測理論的發(fā)展,均衡技術(shù)與噪聲估測的方法越來越趨成熟,使得接收端可以根據(jù)信道的特性來猜測所傳送的數(shù)據(jù)為何。
假設(shè)接收機(receiver)收到的信號y=Hx+n,其中,y表示接收到的信號向量,y=[y1,y2,...,ym]T,x表示發(fā)射機(transmitter)傳送的信號向量,x=[x1,x2,...,xm]T,n表示噪聲向量,n=[n1,n2,...,nm]T,H表示響應(yīng)矩陣,
hi,j表示傳送信號xj對信號yi的響應(yīng)。
一般而言,利用最大后驗概率(Maximum A Posteriori,MAP)的方法能夠解得最佳的解
,也就是錯誤率最低的解,
的數(shù)學(xué)式子表示成 若經(jīng)過推導(dǎo)則
可表示為 其中,
為噪聲的功率,p(x)表示傳送x的概率。也就是說,找出一個x使得最小,這個x便是最佳的解
。若x為等概率的話,則上面的式子可以表示為 此時便是最大似然率(Maximum Likelihood,ML)的解。不論是MAP或是ML的解法,其復(fù)雜度都非常地高,假設(shè)在傳送二元相位鍵移(Binary PhaseShift Keying,BPSK)的情況下,并對每一種x做比對的話,則會有O(2m)的復(fù)雜度。雖然上述的解釋是理論上最佳的解,但是因為復(fù)雜度過高,因而實際上的應(yīng)用卻很有限。
另外,為了減少復(fù)雜度,接收機可以使用線性檢測的方式,常用的線性檢測方法包括強制歸零(Zero Forcing,ZF)的均衡技術(shù)與最小均方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的均衡技術(shù)。采用ZF均衡技術(shù)的接收機所解出的信號其復(fù)雜度是O(m3),采用ZF均衡技術(shù)雖然減少了復(fù)雜度,但是所解出的
的正確率并沒有像ML的方法那么高。
而采用MMSE均衡技術(shù)的接收機所解出的信號其中,矩陣W表示為 ,也就是找一個矩陣W讓解出來的
與原始傳送的信號x向量的均方差的總和最小。利用微分的方式,可以推出矩陣其中,Ryx=E[xyT],Ry=E[yyT]。再整理這些式子便可以推出矩陣 ,其中,I表示單位矩陣,而σn與σx分別表示傳送信號x的功率與噪聲n的功率。利用MMSE均衡技術(shù)解出的信號
的正確率比ZF均衡技術(shù)高,且其復(fù)雜度僅為O(m3),但是,其正確率依然沒有ML的方法那么高。
為了提高接收機的正確率,開始有人提出遞歸檢測(Iterative Detection)的方法,目前,這些常見方法有垂直式分層空時(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Space-Time,VBLAST)的檢測方法、遞歸式多用戶檢測(IterativeMulti-User Detection,Iterative MUD)方法與球面解碼(Sphere Decoding)。
VBLAST是由貝爾實驗室所開發(fā)出來,VBLAST主要用于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與時空復(fù)用(Space TimeMultiplexing)的通信系統(tǒng)內(nèi)。VBLAST除了使用MMSE的估測方式,還采用干擾消除(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來增加整體的效能,所以其效能會比ZF與MMSE好。
VBLAST首先利用MMSE的方法計算估測其中,ZT是MMSE的系數(shù)矩陣。接著,在
中找出具有最大信號噪聲比(Signal toNoise Ratio,SNR)的最大元素
之后經(jīng)過硬決策(Hard Decision)后,可以得到
其中,sgn(·)表示取其輸入的正負(fù)號的算子,當(dāng)
大于0,則當(dāng)
小于0,則之后,將干擾項去掉,可以得到其中,Ej為N×1的矩陣,除了第j個元素的外,其余的元素均為零。若將噪聲考慮進去,則再重復(fù)經(jīng)過一次MMSE的計算獲得之后找出在
中找出具有最大SNR的最大元素
并做硬決策得到
接著,再將干擾項去除得到之后重復(fù)上述步驟,直到所有x的元素都通過硬決策所決定為止。由上可知VBLAST必須做m次的MMSE,所以復(fù)雜度是O(m4),雖然復(fù)雜度比MMSE與ZF大,但是其效能卻比MMSE與ZF好。
采用遞歸式多用戶檢測方法的接收機主要是找出向量 并利用wk來得到
而再利用wk來得到解 其中,wk=Ry,k-1hk,uk=hkHRy,k-1hk,遞歸式多用戶檢測方法的接收機的正確率比VBLAST還好,且其復(fù)雜度一樣僅有O(m4)。
另外,若要獲得最佳解,也就是要提高接收機解碼的正確率,則接收機可以采用球面解碼的檢測方式。采用球面解碼的接收機是要找出 ,也就是找出其中,r代表球面解碼的搜索半徑,通過遞歸式的計算,最后可以獲得最佳解。雖然采用球面解碼的接收機具有比遞歸式多用戶檢測方法高的正確率,但是其復(fù)雜度卻是一個非決定性多項式完全性(NP Complete,NPC)的問題。
上述的遞歸檢測方法可以使接收機具有較佳的正確率,但是其算法的復(fù)雜度并沒有線性檢測方法的復(fù)雜度那么低。遞歸檢測的方法的復(fù)雜度不利于實時(Real Time)的傳輸,例如數(shù)據(jù)串流,而線性檢測方法的正確率太低,不利于傳輸于狀況惡劣的信道。因此,本發(fā)明的范例提供一種前置編碼裝置與前置解碼裝置,此前置編碼裝置與前置解碼裝置可以用于通信系統(tǒng),且其前置解碼裝置具有較低的運算復(fù)雜度且可以解得錯誤較低的接收信號。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范例提供一種前置編碼與解碼裝置及方法,可以應(yīng)用在第四代(Fourth Generation,4G)移動通信的系統(tǒng),且具有低復(fù)雜度與低錯誤率等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范例提出一種前置編碼與解碼系統(tǒng),包括前置編碼裝置與前置解碼裝置。前置編碼裝置接收具有多個傳送信號的傳送信號向量,并對傳送信號向量進行m次編碼與i次交織。其中,m大于等于2,i大于等于1,前置編碼裝置由m個前置編碼單元與i個交織器隨意串接而成,傳送信號向量經(jīng)過前置編碼裝置后被送入信道形成具有多個接收信號的接收信號向量。前置解碼裝置從信道獲得接收信號向量,并對接收信號向量進行n次的解碼與j次的反交織以解出傳送信號向量。其中,n大于等于2,j大于等于1,前置解碼裝置由n個前置解碼單元與j個反交織器串接而成。
本發(fā)明的范例提出一種前置編碼裝置,此前置編碼裝置包括i個交織器與m個前置編碼單元。其中,這些m個前置編碼單元與i個交織器彼此隨意串接。此前置編碼裝置接收具有多個傳送信號的傳送信號向量,并對傳送信號向量進行m次編碼與i次交織,其中,m大于等于2,i大于等于1。
本發(fā)明的范例提出一種前置解碼裝置,此前置解碼裝置包括j個反交織器以及n個前置解碼單元。這些n個前置解碼單元與j個反交織器串接。其中,前置解碼裝置從信道接收接收信號向量,并對該接收信號向量進行n次的解碼與j次的反交織以解出傳送信號向量,其中,n大于等于2,j大于等于1。
本發(fā)明的范例提出一種前置編碼的方法,首先,對傳送信號向量依序進行編碼與交織,傳送信號向量包括多個傳送信號,進行編碼的次數(shù)為m次,而進行交織的次數(shù)為i次,m大于或等于2,i大于或等于1。其中,進行交織與編碼的順序關(guān)系并沒有任何的限制。之后,便輸出經(jīng)過m次的編碼與i次的交織的傳送信號向量。
本發(fā)明的范例提出一種前置解碼的方法,首先接收接收信號向量,其中,接收信號向量包括多個接收信號。接著對該接收信號向量進行n次解碼與j次反交織,n大于或等于2,j大于或等于1。之后,輸出經(jīng)過n次最大解碼與n-1次反交織的該接收信號向量。
在本發(fā)明的范例中的前置編碼裝置采用多個前置編碼單元與交織器的串接結(jié)構(gòu)來進行前置編碼,而前置解碼裝置采用多個前置解碼單元與反交織器的串接結(jié)構(gòu)來進行前置解碼。因此可以讓前置解碼裝置的錯誤率降低,且上述每一個前置解碼單元可以用多個低維度的前置解碼器構(gòu)成,所以其復(fù)雜度也可以因此降低。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加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范例,并結(jié)合附圖,作詳細(xì)說明如下。
圖1是一種具有本發(fā)明的前置編碼裝置110與前置解碼裝置111的正交頻分復(fù)用接入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框圖的一個實施范例。
圖2A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編碼裝置20的系統(tǒng)框圖。
圖2B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編碼裝置21的系統(tǒng)框圖。
圖2C~2F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201~204的實施示意圖。
圖3A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0的系統(tǒng)框圖。
圖3B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1的系統(tǒng)框圖。
圖3C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具有參考前置編碼單元與參考交織器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3的系統(tǒng)框圖。
圖3D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4的系統(tǒng)框圖。
圖3E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5的系統(tǒng)框圖。
圖3F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6的系統(tǒng)框圖。
圖4A本發(fā)明范例提供的具有錯誤更正碼編碼器的一種前置編碼裝置40的系統(tǒng)框圖。
圖4B是本發(fā)明范例圖所提供的具有錯誤更正碼解碼器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41。
圖5A是本發(fā)明范例提供的前置編碼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5B是本發(fā)明范例提供的前置解碼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6A是本發(fā)明范例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60的系統(tǒng)框圖。
圖6B是MAP解碼單元69的框圖。
圖6C是本發(fā)明的范例提供的前置解碼裝置70的系統(tǒng)框圖。
圖7是本發(fā)明范例提供的前置解碼器的位錯誤率曲線圖。
組件符號簡單說明 20前置編碼裝置 211、221、...、291前置編碼單元 212、222、...、282交織器 33前置解碼裝置 P311、P321、...、P391前置解碼單元 P312、P322、...、P382反交織器 R312、R322、...、R382參考前置編碼單元 R311、R321、...、R381參考交織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傳送端作前置編碼,并在接收端作相對于前置編碼的解碼,并由此降低接收端的錯誤率與算法的復(fù)雜度是本發(fā)明的范例所欲解決的問題。
首先,請參照圖1,圖1是一種具有本發(fā)明的前置編碼裝置110與前置解碼裝置111的正交頻分復(fù)用接入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框圖的一個實施范例。此正交頻分復(fù)用接入系統(tǒng)(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cess,OFDMA)10包括前置編碼裝置110、前置解碼裝置111、正交頻分復(fù)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調(diào)制器120與OFDM解調(diào)器121。其中,前置編碼裝置110在傳送信號向量送入OFDM調(diào)制器120之前,會先對此傳送信號向量進行編碼,此傳送信號向量包括多個傳送信號。OFDM調(diào)制器120包括反快速傅立葉變換(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IFFT)125與循環(huán)前綴(Cyclic Prefix,CP)發(fā)生器126,反快速傅立葉變換125將經(jīng)前置編碼裝置110進行前置編碼后的傳送信號向量進行OFDM調(diào)制,循環(huán)前綴發(fā)生器126接著將循環(huán)前綴加入經(jīng)過OFDM調(diào)制的傳送信號向量。最后,傳送信號向量會被送至多路徑衰減信道199。
接著,OFDM解調(diào)器121從多路徑衰減信道199獲得接收信號向量,其中,接收信號向量包括多個接收信號。OFDM解調(diào)器121包括循環(huán)前綴移除器128與快速傅立葉變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F(xiàn)FT)127。循環(huán)前綴移除器128將接收信號向量的循環(huán)前綴移除;接著,快速傅立葉變換127對接收信號向量進行解調(diào)。前置解碼裝置111對解調(diào)后的接收信號向量進行相對于前置編碼裝置110的前置編碼的前置解碼,以由此可以獲得正確的傳送信號向量。
上述的前置編碼裝置110對傳送信號向量進行m次的編碼與i次的交織,而前置解碼裝置111則是對接收信號向量進行n次的解碼與j次的反交織。其中,前置編碼裝置110進行編碼與交織的前后順序并沒有限定,前置解碼裝置111進行解碼與反交織的前后順序并沒有限定,但是前置解碼裝置111進行j次反交織會將前置編碼裝置110進行i次交織的信號向量解回未進行此i次交織的信號向量,而前置解碼裝置111進行n次解碼會將前置編碼裝置110進行m次編碼的信號向量解回未進行此m次編碼的信號向量。
以2次的編碼與1次交織為例,前置編碼器110會依序?qū)魉托盘栂蛄窟M行編碼、交織與編碼,那么對應(yīng)的前置解碼裝置111就會依序地對接收信號向量進行解碼(例如,MAP解碼)、反交織與解碼。上述的編碼與解碼的次數(shù)可以是2次以上,而交織與反交織的次數(shù)則可以是1次以上,此例子是一個對稱的例子(也就是i=j(luò)且m=n的例子)。
再以另一個不對稱的例子來說明,例如前置編碼裝置110依序進行交織、編碼、交織、編碼、交織與編碼的動作,那么前置解碼裝置111可能會用等效于前兩次反交織與前兩次解碼的一次解碼動作代替,之后再進行一次反交織與解碼便能解得原來的傳輸信號向量。簡單地說,就是交織與編碼的順序與次數(shù)并沒有限制,反交織與解碼的順序與次數(shù)也沒有任何的限制。另外,交織與反交織的次數(shù)不一定要相同,且編碼與解碼的次數(shù)也未必要相同。
雖然上述的前置編碼裝置110與前置解碼裝置111是用于OFDMA系統(tǒng)10中,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前置編碼裝置110與前置解碼裝置111也可以應(yīng)用于多重子載波碼分復(fù)用接入(Multi-carrier Code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MC-CDMA)系統(tǒng)、正交頻率碼分復(fù)用(Orthogonal Frequency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OFCDM)系統(tǒng)、交織頻分復(fù)用接入(Interleav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IFDMA)系統(tǒng)或第四代移動通信的演化(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tǒng)。
請參照圖2A,圖2A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編碼裝置20的系統(tǒng)框圖。此前置編碼裝置20包括前置編碼單元211、221、...、291與交織器212、222、...、282。其中,前置編碼單元211的輸入端與前置編碼裝置20的輸入端耦接,前置編碼單元211、221、...、281的輸出端分別與交織器212、222、...、282的輸入端耦接,交織器212、222、...、282的輸出端分別與前置編碼單元221、...、291的輸入端耦接,前置編碼單元291的輸出端與前置編碼裝置20的輸出端耦接。前置編碼單元211、221、...、291用以進行編碼,而交織器212、222、...、282則用以交織。
雖然上述的范例以9個前置編碼單元與8個交織器為例,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前置編碼單元與交織器的個數(shù)并沒有限定,但前置編碼單元的個數(shù)需大于等于2;并且前置編碼單元與交織器的連接方式也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僅需要彼此隨意串接即可。
再以另一個范例來說明,請參照圖2B,圖2B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編碼裝置21的系統(tǒng)框圖。此前置編碼裝置21包括前置編碼單元241、242、...、249與交織器231、232、...、238、239。其中,交織器231的輸入端與前置編碼裝置21的輸入端耦接,交織器231、232、...、239的輸出端分別與前置編碼單元241、242、...、249的輸入端耦接,前置編碼單元241、242、...、248的輸出端分別與交織器232、233、...、239的輸入端耦接,前置編碼單元249的輸出端則與前置編碼裝置21的輸出端耦接。前置編碼單元241、242、...、249用以編碼,而交織器231、232、...、239則用以交織。由圖2A與2B可以知道本發(fā)明的范例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內(nèi)的前置編碼單元與交織器的耦接關(guān)系并不受限制,是可以根據(jù)使用者的需求隨意地串接。
另外,上述的前置編碼單元211、221、...、291、241~249可以用多個低維度的前置編碼器來構(gòu)成,如此一來便能減少編碼的時間,并降低復(fù)雜度。請參照圖2C~2F,圖2C~2F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201~204的實施示意圖。
圖2C所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201具有3個前置編碼單元201A、201B、201C與2個交織器2015、2016。其中,第一個前置編碼單元201A是由哈達瑪(Hadamard)編碼器2010與三個離散傅立葉變換碼(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 Code,DFT Code)編碼器2011、2012、2013所組成,通過這四個二維的編碼器2010~2013可以形成一個八維的前置編碼單元。而交織器2015與2016,則是通過如圖2B的接線方式來形成。第二個前置編碼單元201B是由多個維度比其前置編碼單元201B低的編碼器2017~2020構(gòu)成,而第三個前置編碼單元201C則是由多個維度比其前置編碼單元201C低的編碼器2021~2024構(gòu)成。
圖2D與圖2E的范例中,其所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202與203分別具有4個前置編碼單元與3個交織器,圖2D所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202的交織器2025、2026與圖2E所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203的交織器2031、2032不同。另外,圖2F所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204,前置編碼單元204A則是由一個四維與兩個二維的離散傅立葉碼編碼器2041~2043構(gòu)成,而前置編碼單元204C則是由兩個三維的編碼器2044、2046與一個二維的哈達瑪編碼器2045構(gòu)成,其中,前置編碼器2044與2046為隨意的系數(shù)編碼器。
因此,范例中所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中的交織器并不受任何的限制,且每一個前置編碼裝置的前置編碼單元可以由多個編碼器構(gòu)成。這些編碼器可以為低維度的編碼器,且這些編碼器的維度并不受任何限制。另外,這些前置編碼器的種類并沒有任何的限制,使用者可以根據(jù)需要設(shè)計這些編碼器。
請參考圖3A,圖3A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0的系統(tǒng)框圖。前置解碼裝置30包括彼此串接的多個前置解碼單元311、321、...、391與反交織器312、322、...、382。其中,前置解碼單元311的輸入端與前置解碼裝置30的輸入端耦接,前置解碼單元311、321、...、381的輸出端分別與反交織器312、322、...、382的輸入端耦接,反交織器312、322、...、382的輸出端分別與前置解碼單元321、...、391的輸入端耦接,前置解碼單元391的輸出端與前置解碼裝置30的輸出端耦接。前置解碼單元311、321、...、391分別根據(jù)其輸入信號向量來進行解碼,前置解碼單元311、321、...、391也可分別根據(jù)其輸入信號向量與一組參考函數(shù)來進行解碼,反交織器312、322、...、382則是對其輸入信號進行反交織。其中,此范例中的前置解碼單元可以是MAP解碼單元,且前置解碼單元可以由多個維度較前置解碼單元低的前置解碼器組成。以八維的前置解碼單元為例,八維的前置解碼單元可由4個二維的前置解碼器組成。通過多個低維度的前置解碼器來組合成一個較高維度的前置解碼單元,將可以減少解碼的時間與復(fù)雜度。
請參照圖3B,圖3B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1的系統(tǒng)框圖。若圖3A中的前置解碼單元311、反交織器312與前置解碼單元321的功能等效于某此前置解碼單元,則可以用其取代圖3A中的前置解碼單元311、反交織器312與前置解碼單元321。如圖3B所示,其中,前置解碼單元31EQ的功能等效于圖3A中的前置解碼單元311、反交織器312與前置解碼單元321。因此,可以知道前置編碼裝置做交織的次數(shù)與前置解碼裝置做反交織的次數(shù)不一定要相同,且前置編碼裝置作編碼的次數(shù)與前置解碼裝置作解碼的次數(shù)未必要相同。
請參照圖3C,圖3C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3的系統(tǒng)框圖。圖3C與圖3A不同的地方在于前置解碼裝置33還包括了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12、R322、...、R382與參考交織器R311、R321、...、R381。其中,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82的輸入端用以接收參考信號向量,其中,前置解碼單元P391的輸出信號向量經(jīng)過前置解碼裝置33以外的后端電路處理后便形成此參考信號向量,當(dāng)然,此參考信號也可以是前置解碼單元P391的輸出信號向量。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12、R322、...、R382的輸出端分別與參考交織器R311、R321、...、R381的輸入端耦接,參考交織器R311、R321、...、R381的輸出端分別與前置解碼單元P311、P321、...、P381的另一輸入端耦接,而前置解碼單元P391的輸出端與本身的另一輸入端耦接,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12、R322、...、R372的輸入端分別與參考交織器R321、R331、...、R381的輸出端耦接。
前置解碼單元P311、P321、...、P391可以將其解碼的結(jié)果當(dāng)作其輸入的一組參考函數(shù),也可以如圖3C所示,前置解碼單元P311、P321、...、P381的每一組參考函數(shù)分別由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12、R322、...、R382與參考交織器R311、R321、...、R381所產(chǎn)生。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12、R322、...、R382用以根據(jù)其輸入信號進行編碼,產(chǎn)生多個參考函數(shù),這些參考函數(shù)構(gòu)成一組參考函數(shù)。參考交織器R311、R321、...、R381分別將對應(yīng)的多組參考函數(shù)進行交織的動作并將進行交織后的多組參考函數(shù)送至對應(yīng)的前置解碼單元P311、P321、...、P381。其中,此范例中的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11、R321、...、R381可以為MAP編碼單元,而前置解碼單元P311、P321、...、P391可以為MAP解碼單元。
前述范例中的前置解碼裝置30與33是對應(yīng)于圖2A的前置編碼裝置20,所以其前置解碼單元的個數(shù)均為9,且反交織器的個數(shù)均為8。然而這些范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例如前置解碼裝置30也可能用圖3B的前置解碼裝置31來取代,此范例便是前置解碼裝置31與前置編碼裝置20不對稱的例子。
再次回到圖3C,圖3C中的參考前置編碼單元與參考交織器的個數(shù)比解碼單元的個數(shù)少1。然而,此范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也能從圖3A與3B的范例推敲出不對稱的設(shè)計方式。
請參照圖3D,圖3D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4的系統(tǒng)框圖。圖3D所提供的前置解碼裝置34與圖3C所提供的前置解碼裝置33在其功能上是等效的。其中,圖3D的前置解碼單元P321EQ的功能等效于圖3C的前置解碼單元P311、P321與參考反交織器R312的串接結(jié)構(gòu)的功能,而圖3D中的參考交織器R321的輸出端僅耦接于參考前置解碼單元R312的輸入端,因為前置解碼單元P311、P321與反交織器P312的串接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被前置解碼單元P321EQ所取代。
請接著參照圖3E,圖3E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5的系統(tǒng)框圖。圖3E所提供的前置解碼裝置35與圖3C所提供的前置解碼裝置33在其功能上是等效的。其中,圖3E的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22EQ的功能等效于圖3C的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12、R322與參考交織器R321的串接結(jié)構(gòu)的功能,而圖3E中的前置解碼單元P321的輸出端耦接于前置解碼單元P321的另一輸入端。因為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12、R322與參考交織器R321的串接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被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22EQ所取代,因此需要將前置解碼單元P321的輸出端耦接于前置解碼單元P321的另一輸入端,才能讓前置解碼單元P321解出一組概率函數(shù)。
另外,請參考圖3F,圖3F是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36的系統(tǒng)框圖。此范例中的前置解碼裝置36是對應(yīng)于圖2B的前置編碼裝置21,當(dāng)然,此范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也可以根據(jù)前面所公開的內(nèi)容推導(dǎo)出不對稱的例子。
接著,請參照圖4A與4B,圖4A本發(fā)明范例提供的具有錯誤更正碼編碼器401的一種前置編碼裝置40的系統(tǒng)框圖,圖4B是本發(fā)明范例圖所提供的具有錯誤更正碼解碼器410的一種前置解碼裝置41。
圖4A的前置編碼裝置40比圖2A的前置編碼器20多了錯誤更正碼編碼器401與錯誤碼交織器402。其中,錯誤碼交織器402的輸出端耦接于前置編碼單元211的輸入端,錯誤碼交織器402的輸入端耦接于錯誤更正碼編碼器401的輸出端,錯誤更正碼編碼器401的輸入端與前置編碼裝置40的輸入端。錯誤更正碼編碼器402用以對其輸入的信號向量進行錯誤編碼,錯誤碼交織器402用以對錯誤更正碼編碼器402輸出的信號向量進行交織。然而,錯誤更正碼編碼器401與交織器402的耦接關(guān)系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
而圖4B的前置解碼裝置41比圖3C的前置解碼裝置33多了錯誤更正碼解碼器410、反交織器411、交織器412與硬決策器413。其中,反交織器411的輸入端耦接于前置解碼單元P391的輸出端,反交織器411的輸出端耦接錯誤更正碼解碼器410的輸入端,交織器412的輸入端耦接于錯誤更正碼解碼器410的輸出端,交織器的輸出端耦接于前置解碼單元P391的另一輸入端與參考前置編碼單元R382的輸入端,硬決策器413的輸入端耦接于錯誤更正碼解碼器410的輸出端,硬決策器413的輸出端耦接于前置解碼單元41的輸出端。
硬決策器413用以對其輸入信號做硬性決策(Hard Decision),交織器412、402用以進行交織,反交織器411用以進行反交織,錯誤更正碼解碼器410用以進行錯誤更正碼的解碼,錯誤更正碼編碼器401用以進行錯誤更正碼的編碼。而上述的錯誤更正碼的種類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上述的錯誤更正碼可以是渦輪碼(Turbo Code)或卷積碼(Convolution Code)等,且錯誤更正碼解碼器410、反交織器411與交織器412的耦接關(guān)系也可以做適當(dāng)?shù)匦薷模喲灾?,此范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
接著,請參考圖5A,圖5A是本發(fā)明范例提供的前置編碼的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S501,對傳送信號向量依序進行編碼與交織,傳送信號向量包括多個傳送信號。其中,進行編碼的次數(shù)為m次,而進行交織的次數(shù)為i次,m大于等于2,i大于等于1。以先編碼后交織為例,除了第m次編碼外,每一次進行編碼后便會進行一次交織;若以先交織后編碼為例,則交織與編碼的次數(shù)相同,即m=i;然而,上面所述的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簡單地說,就是m與i滿足上述的條件即可,至于交織與編碼的排列方式則不限定。之后,在步驟S502,輸出經(jīng)過m次的編碼與i次的交織的傳送信號向量。
另外,在步驟S501,每一次對傳送信號向量進行編碼可以將傳送信號向量拆成多個子集合,每一個子集合利用低維度的編碼方法來進行編碼,其中,每一個子集合的維度彼此相同或不相同。通過上述的方法,可以將編碼的計算復(fù)雜度降低,使得編碼所需的時間降低,而上述的實施方式也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
請參照圖5B,圖5B是本發(fā)明范例提供的前置解碼的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S511,接收一個接收信號向量,其中,接收信號向量包括多個接收信號。在步驟S512,對接收信號向量依序進行解碼與反交織,其中,進行解碼的次數(shù)為n次,而進行反交織的次數(shù)為j次,n大于等于2,j大于等于1。以先解碼后反交織為例,除了第n次解碼之外,每一次解碼后便會進行一次反交織;若以先反交織后解碼為例,則反交織與解碼的次數(shù)相同,即n=j(luò);然而,上面所述的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簡單地說,就是n與j滿足上述的條件即可,至于反交織與解碼的排列方式則不限定。在步驟S513,輸出經(jīng)過n次解碼與j次反交織的接收信號向量。
另外,在步驟S512,每一次對接收信號向量進行解碼可以將接收信號向量拆成多個子集合,每一個子集合利用低維度的解碼方法來進行解碼,其中,每一個子集合的維度彼此相同或不相同。通過上述的方法,可以將解碼的計算復(fù)雜度降低,使得解碼所需的時間降低,而上述的實施方式也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還有要注意的是,為了讓錯誤概率最低,解碼的方法可以利用MAP解碼,當(dāng)然,利用MAP解碼來實施的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
參考圖3C,上述的步驟S512的進行解碼的步驟流程還包括下列的子步驟(a)對接收信號向量經(jīng)過多次解碼與反交織的結(jié)果進行j次的編碼與交織,以獲得j組參考函數(shù),其中每一組參考函數(shù)包括多個參考函數(shù);(b)第一次至第n-1次的解碼分別參考第1~第j組參考函數(shù)來進行解碼,第n次的解碼則參考先前的第n次解碼來進行第n次解碼。
接下來,將對解碼的方式進行比較詳細(xì)介紹,然而,下面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范例的一種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請先參照圖6A,圖6A是本發(fā)明范例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60的系統(tǒng)框圖。前置編碼器60包括3個前置編碼單元611、621、631與3個交織器612、622、632,此范例所提供的前置編碼裝置60是與圖6C的前置解碼裝置70相對應(yīng)的。其中,a(0)表示傳送信號向量,b(0)~b(2)分別表示經(jīng)過前置編碼單元611、621、631編碼后的輸出信號向量,而a(1)~a(3)分別表示經(jīng)過交織器612、622、632交織后的輸出信號向量。
在介紹圖6C的前置解碼裝置70之前,在此請先參照圖6B,圖6B是MAP解碼單元69的框圖。如前面所述,前置解碼單元能用MAP解碼單元69來實施,其中,MAP解碼單元69分別有兩個輸入端與輸出端。一個輸入端用來接收經(jīng)過z+1次編碼與z次交織后的信號向量的一組先驗概率函數(shù)「;而另一個輸入端則是接收經(jīng)過z次交織與z次編碼后的信號向量的一組后驗概率函數(shù)「。而MAP解碼單元69根據(jù)其兩個輸入端的輸入進行解碼,以輸出則是輸出經(jīng)過z次編碼與z次交織的信號向量的一組先驗概率函數(shù)P(y|a(z))以及經(jīng)過z次交織與z-1次編碼的信號向量的一組后驗概率函數(shù)P(b(z))。
接著請參照圖6C,圖6C是本發(fā)明的范例提供的前置解碼裝置70的系統(tǒng)框圖。前置解碼裝置70是用來對前置編碼裝置60的輸出信號進行解碼,前置解碼裝置70用MAP解碼單元來實施前置解碼單元,而前置編碼單元則用MAP編碼單元來實施,在此范例中,MAP編碼單元與MAP解碼單元的結(jié)構(gòu)是相同的,但是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對于MAP解碼單元711、721與731而言,因為P(b(3))、P(b(2))與P(b(1))不會使用到,因此將MAP解碼單元711、721與731輸出P(b(3))、P(b(2))與P(b(1))的這些輸出端都接地,而對于MAP編碼單元R712與R722而言,因為解出P(b(1))與P(b(0))并不需要用到P(y|b(1))與P(y|b(0)),且也不會用到P(y|a(1))與P(y|a(0)),因此可以將輸出P(y|a(1))與P(y|a(0))的輸出端接地,而輸入P(y|b(1))與P(y|b(0))的輸入端也可以接地。
MAP解碼單元711會接收信號向量b(2)的一組概率函數(shù)P(y|b(2))(包括接收信號向量中每一個信號的概率函數(shù),以序列的方式儲存)與信號向量a(2)的一組后驗概率函數(shù)P(a(2)),然后,根據(jù)貝氏定理來進行推導(dǎo),可以算出P(y|a(2))與P(b(2))。此時若前置編碼單元內(nèi)的編碼器是用哈達瑪編碼器,則上述的架構(gòu)的算法的復(fù)雜度約為O(N3×log2N)。其余的MAP解碼單元721與731的功能也可以從MAP解碼單元711的敘述類推,在此便不贅述。
在上述的范例中,若上述的每一種概率函數(shù)不是以序列的方式儲存,而是將信號假設(shè)成高斯分布,且僅儲存其平均值μ與變異數(shù)σ2來進行MAP解碼,則算法的復(fù)雜度可以下降。此時不論前置編碼單元的編碼器是用何種編碼器,其復(fù)雜度都約為O(N×log2N)。
最后請參考圖7,圖7是本發(fā)明范例提供的前置解碼器的位錯誤率曲線圖。圖7中,接收信號的數(shù)量為8,其傳輸信道是衰減信道,其中,曲線C00用以表示白色高斯噪聲信道下的位錯誤率,曲線C01用以表示接收機采用ML檢測方法的位錯誤率,曲線C02用以表示接收機采用本發(fā)明范例所提供的方法的位錯誤率,曲線C03用以表示接收機采用遞歸式多用戶檢測(IMUD)方法的位錯誤率,曲線C04用以表示接收機采用最小均方差(MMSE)檢測方法的位錯誤率,曲線C05用以表示接收機采用強制歸零(ZF)檢測方法的位錯誤率。另外,圖7的曲線圖,是在接收機是采用多維度信號集合(Multi-dimensional Signal Sets,MDSS)結(jié)合OFDM系統(tǒng)來達到最大化的頻率多樣性的狀況下,其作法是將每一個傳送信號在進入前置編碼單元前,對每一個信號做角度的旋轉(zhuǎn)。
由圖7可知道使用本發(fā)明范例提供的前置解碼器的接收機其位錯誤率曲線C02可以接近ML檢測方法的位錯誤率曲線C01,且其復(fù)雜度又較ML檢測方法小。雖然上述的曲線圖是假設(shè)接收信號的數(shù)量是8時的曲線圖,然而,當(dāng)增加接收信號的數(shù)量時,其位錯誤率的曲線會更加地接近曲線C00,整體的效能會更好,但是復(fù)雜度也會稍微地提高(因為復(fù)雜度與接收信號的數(shù)量有關(guān))。
綜上所述,范例中的前置編碼器采用多個編碼器與交織器的串接結(jié)構(gòu)來進行前置編碼,而前置解碼器采用多個解碼器與反交織器的串接結(jié)構(gòu)來進行前置解碼。因此可以讓前置解碼器的錯誤率降低,且上述每一個解碼器可以用多個低維度的解碼器構(gòu)成,所以其復(fù)雜度也可以因此降低。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范例公開如上,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技術(shù)領(lǐng)域中具有通常知識的技術(shù)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可以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yīng)當(dāng)由后附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的為準(zhǔn)。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正交頻分復(fù)用接入系統(tǒng) 110前置編碼裝置 111前置解碼裝置 120OFDM調(diào)制器 125IFFT 126循環(huán)前綴發(fā)生器 121OFDM解調(diào)器 127FFT 128循環(huán)前綴移除器 199多路徑衰減信道 20、21前置編碼裝置 211、221、...、291前置編碼單元 212、222、...、282交織器 241~249前置編碼單元 231~239交織器 201~204前置編碼裝置 201A、201B、201C、204A、204B、204C前置編碼單元 2010、2017、2018、2020、2021~2024、2045哈達碼編碼器 2011~2013、2019、2041、2042、2043離散傅立葉碼編碼器 2015、2016、2025、2026、2031、2032交織器 2044、2046系數(shù)編碼器 30、31、33、34、35、36前置譯碼裝置311、321、...、391前置解碼單元 312、322、...、382反交織器 31EQ、P321EQ前置解碼單元 P311、P321、...、P391前置解碼單元 P312、P322、...、P382反交織器 R311、R312、...、R381參考交織器 R312、R322、...、R382參考前置編碼單元 R322EQ參考前置編碼單元 361~369反交織器 371~379前置解碼單元 40前置編碼裝置 41前置解碼裝置 401錯誤更正碼編碼器 410錯誤更正碼解碼器 402、412交織器 411反交織器 413硬決策器 S501、S502、S511~S513步驟流程 611、621、631前置編碼單元 612、622、632交織器 69MAP解碼單元 711、721、731MAP解碼單元 712、722、732反交織器 R711、R721參考交織器 R712、R722MAP編碼單元 C00~C05位錯誤率曲線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前置編碼與解碼系統(tǒng),包括
前置編碼裝置,接收具有多個傳送信號的傳送信號向量,并對該傳送信號向量進行m次編碼與i次交織,其中,m大于等于2,i大于等于1,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由m個前置編碼單元與i個交織器隨意串接而成,所述傳送信號向量經(jīng)過所述前置編碼裝置后被送入信道形成具有多個接收信號的接收信號向量;以及
前置解碼裝置,從所述信道接收所述接收信號向量,并對所述接收信號向量進行n次的解碼與j次的反交織以解出所述傳送信號向量,其中,n大于等于2,j大于等于1,所述前置解碼裝置由n個前置解碼單元與j個反交織器串接而成。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編碼與解碼系統(tǒng),其中,i=m-1,第一至第m-1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至第i個交織器的輸入端耦接,第i個交織器的輸出端與第m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入端耦接,第一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入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入端耦接,第m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出端耦接;
其中,j=n-1,第一至第n-1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至第j個反交織器的輸入端耦接,第j個反交織器的輸出端與第n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入端耦接,第一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入端與所述前置解碼裝置的輸入端耦接,第n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前置解碼裝置的輸出端耦接。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編碼與解碼系統(tǒng),其中,i=m,第一至第i個交織器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至第m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入端耦接,第一至第m-1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二至第i個交織器的輸入端耦接,第一個交織器的輸入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入端耦接,第m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出端耦接;
其中,j=n,第一至第j個反交織器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至第n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入端耦接,第一至第n-1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二至第j個反交織器的輸入端耦接,第一個反交織器的輸入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入端耦接,第n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出端耦接。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編碼與解碼系統(tǒng),其中,每一個前置編碼單元由至少一個編碼器構(gòu)成,每一個前置解碼單元由至少一個解碼器構(gòu)成,所述編碼器的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前置編碼單元的維度,所述解碼器的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前置解碼單元的維度。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編碼與解碼系統(tǒng),其中,所述前置解碼裝置還包括彼此串接的r個參考前置編碼單元與q個參考交織器,這些彼此串接的r個參考前置編碼單元與q個參考交織器用以產(chǎn)生q組信號向量的后驗概率函數(shù)給所述q個前置解碼單元,該q個前置解碼單元用以接收所述q組概率分布函數(shù),并根據(jù)其輸入來解碼,其中,q小于或等于n-1。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前置編碼與解碼系統(tǒng),其中,所述前置編碼裝置還包括錯誤更正碼編碼器與第一錯誤碼交織器,所述錯誤更正碼編碼器的輸入端耦接于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入端,所述第一錯誤碼交織器的輸入端耦接于所述錯誤更正碼的輸出端,所述第一錯誤碼交織器的輸出端耦接于所述第一個交織器或所述第一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入端;另外,所述前置解碼裝置還包括第一錯誤碼反交織器、錯誤更正碼解碼器、第二錯誤碼交織器與硬決策器,所述第一錯誤碼反交織器的輸入端與所述第j個反交織器或所述第n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出端耦接,所述錯誤更正碼解碼器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一錯誤碼反交織器的輸出端耦接,所述第二錯誤碼交織器的輸入端與所述錯誤更正碼解碼器的輸出端耦接,所述第二錯誤碼交織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第n個前置解碼單元的另一輸入端耦接,所述第二錯誤碼交織器的輸出端也耦接于所述第一個參考前置編碼單元或第一個參考交織器的輸入端,所述硬決策器的輸出端耦接于所述前置解碼裝置的輸出端,所述硬決策器的輸入端耦接于所述錯誤更正碼解碼器的輸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與第二錯誤碼交織器用以對其輸入進行交織的動作,而所述第一錯誤碼反交織器用以對其輸入進行反交織的動作。
7.一種前置編碼裝置,包括
i個交織器;以及
m個前置編碼單元,與所述i個交織器隨意串接;
其中,所述前置編碼裝置接收具有多個傳送信號的傳送信號向量,并對該傳送信號向量進行m次編碼與i次交織,其中,m大于等于2,i大于等于1。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前置編碼裝置,其中,i=m-1,第一至第m-1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至第i個交織器的輸入端耦接,第i個交織器的輸出端與第m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入端耦接,第一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入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入端耦接,第m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出端耦接。
9.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前置編碼裝置,其中,i=m,第一至第i個交織器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至第m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入端耦接,第一至第m-1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二至第i個交織器的輸入端耦接,第一個交織器的輸入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入端耦接,第m個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出端耦接。
10.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前置編碼裝置,其中,每一個前置編碼單元由至少一個編碼器構(gòu)成,該編碼器的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前置編碼單元的維度。
11.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前置編碼裝置,還包括
錯誤更正碼編碼器,其輸入端耦接于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入端;以及
第一錯誤碼交織器,用以對其輸入進行交織的動作,其輸入端耦接于所述錯誤更正碼編碼器的輸出端,其輸出端耦接于所述第一個交織器或所述第一前置編碼單元的輸入端。
12.一種前置解碼裝置,包括
j個反交織器;以及
n個前置解碼單元,與所述j個反交織器串接;
其中,所述前置解碼裝置從信道接收接收信號向量,并對所述接收信號向量進行n次的解碼與j次的反交織以解出傳送信號向量,其中,n大于等于2,j大于等于1。
13.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前置解碼裝置,其中,j=n-1,第一至第n-1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至第j個反交織器的輸入端耦接,第j個反交織器的輸出端與第n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入端耦接,第一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入端與所述前置解碼裝置的輸入端耦接,第n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前置解碼裝置的輸出端耦接。
14.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前置解碼裝置,j=n,第一至第j個反交織器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至第n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入端耦接,第一至第n-1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二至第j個反交織器的輸入端耦接,第一個反交織器的輸入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入端耦接,第m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前置編碼裝置的輸出端耦接。
15.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前置解碼裝置,其中,每一個前置解碼單元由至少一個解碼器構(gòu)成,該解碼器的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前置解碼單元的維度。
16.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前置解碼裝置,其中,所述前置解碼裝置還包括彼此串接的r個參考前置編碼單元與q個參考交織器,這些彼此串接的r個參考前置編碼單元與q個參考交織器用以產(chǎn)生q組信號向量的后驗概率函數(shù)給所述q個前置解碼單元,該q個前置解碼單元用以接收所述q組概率分布函數(shù),并根據(jù)其輸入來解碼,其中,q小于或等于n-1。
17.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前置解碼裝置,還包括
第一錯誤碼反交織器,其輸入端與所述第j個反交織器或所述第n個前置解碼單元的輸出端耦接;
錯誤更正碼解碼器,其輸入端與所述第一錯誤碼反交織器的輸出端耦接;
第二錯誤碼交織器,其輸入端與所述錯誤更正碼解碼器的輸出端耦接,其輸出端與所述第n個前置解碼單元的另一輸入端耦接,且其輸出端也耦接于所述第一個參考前置編碼單元或第一個參考交織器的輸入端;以及
硬決策器,其輸出端耦接于所述前置解碼裝置的輸出端,其輸入端耦接于所述錯誤更正碼解碼器的輸出端;
其中,所述第二錯誤碼交織器用以對其輸入進行交織的動作,而所述第一錯誤碼反交織器用以對其輸入進行反交織的動作。
18.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前置解碼裝置,其中,每一個前置解碼單元是最大后驗概率解碼單元,該最大后驗概率解碼單元由維度比該最大后驗概率解碼單元低的多個最大后驗概率解碼器構(gòu)成。
19.一種前置編碼的方法,包括
對傳送信號向量依序進行編碼與交織,該傳送信號向量包括多個傳送信號,進行編碼的次數(shù)為m次,而進行交織的次數(shù)為i次,m大于或等于2,i大于或等于1,其中,進行交織與編碼的順序關(guān)系并沒有任何的限制;以及
輸出經(jīng)過m次的編碼與i次的交織的該傳送信號向量。
20.如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前置編碼的方法,其中,每一次對所述傳送信號向量進行編碼是將所述傳送信號向量拆成多個子集合,每一個子集合利用低維度的編碼方法來進行編碼,其中,每一個子集合的維度彼此相同或不相同。
21.一種前置解碼的方法,包括
接收接收信號向量,其中,該接收信號向量包括多個接收信號;
對該接收信號向量進行n次解碼與j次反交織,n大于或等于2,j大于或等于1;以及
輸出經(jīng)過n次解碼與n-1次反交織的該接收信號向量。
22.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前置解碼的方法,其中,每一次對所述接收信號向量進行解碼是將所述接收信號向量拆成多個子集合,每一個子集合利用低維度的解碼方法來進行解碼,其中,每一個子集合的維度彼此相同或不相同。
23.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前置解碼的方法,其中,n次解碼是n次的最大后驗概率解碼。
24.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前置解碼的方法,其中,進行解碼的流程步驟包括
對所述接收信號向量經(jīng)過n次解碼與j次反交織的結(jié)果進行p次的編碼與q次交織,以獲得q組概率參考函數(shù),其中每一組概率參考函數(shù)包括多個概率參考函數(shù);以及
在q次解碼時,參考q組的概率參考函數(shù)來獲得其解碼的結(jié)果,其中,q小于或等于n-1。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范例提供了前置編碼裝置與前置解碼裝置。其中,前置編碼裝置采用多個前置編碼單元與多個交織器的串接結(jié)構(gòu)來進行前置編碼,而前置解碼裝置采用多個前置解碼單元與多個反交織器的串接結(jié)構(gòu)來進行前置解碼。因此可以讓前置解碼裝置的錯誤率降低,并且上述每一個前置解碼單元可以用多個低維度的前置解碼器構(gòu)成,所以其計算復(fù)雜度也可以因此降低。
文檔編號H04L1/00GK101534167SQ200810085399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王煥宗, 黃德振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yè)技術(shù)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