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數字數據傳送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傳送數字數據的方法,其中數字數據被保存在每一個均包括有多個同步幀的區(qū)段中并順序傳送(包括此數字數據的記錄)。
背景技術:
作為一種為傳送表征信息的數字數據或將數字數據記錄到一記錄媒體而執(zhí)行的RLL(游程長度受限(Run Length Limited))編碼方法,被用于CD(激光盤)等的EFM(八至十四調制)是廣為公知的。
在EFM中,8位(一字節(jié))的數字數據被變換成一14位的游程長度受限碼,它滿足游程長度限制最小游程長度d=2T;最大游程長度k=10T,在各個被變換得的數據間的間隔中加以3位連接位,而最后所得數據即構成為EFM調制信號。而在此EFM調制信號的序列中,也設置連接位的位序列來滿足前述的游程長度限制。
在CD中記錄附加一同步信號到EFM調制信號后所得的信號。由EFM調制信號構成的序列的狀態(tài)要使得在序列中不存在對應于最大游程長度k的最大間隔的重復程式,即類似11T-11T的重復程式,而是將11T的重復程式用作為一同步信號。
在CD重放機中,依靠在由CD讀出的信號中檢測重復程式11T來提取同步信號。
但是在以高密度記錄記錄信息的DVD(數字視盤)或高密度數據傳送中,讀取信息時會受到碼間干擾的巨大影響。因此,作為同步信號的重復程式11T被改變成如11T-10T或10T-11T的程式而被讀出。與此相反,會發(fā)生象10T-11T或11T-10T這樣的作為EFM調制信號的數據程式被改變成重復程式11T而被錯誤地檢測成為一同步信號的情況。
如上所述,在高密度記錄或高密度數據傳送中,在檢測同步信號中發(fā)生差錯的機率增加并很容易發(fā)生因失去同步所造成的猝發(fā)誤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針對解決上述問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數字數據的傳送方法以使得即使在高密度記錄或高密度數據發(fā)送中也能高精度地再生數字數據。
按照本發(fā)明所提出的數字數據傳送方法,將數字數據保存在每一個均包括有多個同步幀的區(qū)段中而加以順序傳送,其中同步幀包括一同步信號和一對應于數字數據并滿足最小游程長度和最大游程長度的極限的游程長度受限碼,因此同步信號包含一由具有游程長度比最大游程長度大3T的位組合和被配置在該位組合的前、后的而其每一個均具有大于最小游程長度的游程長度的附加位組合所組成的同步程式。
按照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傳送數字數據的方法,該數字數據存儲在每一個均包括多個同步幀的區(qū)段中作順序傳送,其中該同步幀包括一同步信號和一對應于該數字數據并滿足有關一最小游程長度和一最大游程長度的極限的游程長度受限碼,而此同步信號包含一指明該區(qū)段中一位置和使能執(zhí)行DC控制的特殊代碼。
為了將數字數據保存進每一個均包括多個同步幀的區(qū)段中順序傳送,此同步幀由同步信號和滿足最小游程長度和最大游程長度的游程長度受限碼組成,而同步信號則包含游程長度比最大游程長度大3T的位組合和被配置在該位組合的前、后和其每一個具有大于最小游程長度的游程長度的附加位組合組成的同步結構。此同步信號包含指明該區(qū)段中的位置并使能執(zhí)行DC控制的特殊代碼。
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為一表示為按照本發(fā)明的數字數據傳送方法形成傳送信號的傳送信號形成設備的原理結構的圖形;圖2為表明按照本發(fā)明的同步信號的圖形;
圖3為表明按照本發(fā)明的同步信號的圖形;圖4為表明同步信號的格式的圖形;圖5為表明按一同步結構的傳送信號波形的圖形;圖6為表明一區(qū)段的傳送信號格式的圖形;圖7為表明合成電路30的操作流程的圖形;和圖8為表明一存貯器中的存貯內容的圖形。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為一表明為由按照本發(fā)明的數字數據傳送方法形成傳送信號的傳送信號形成設備的結構的圖形。
圖1中,一8-16(八至十六)調制器10將欲傳送的數字數據變換成一16位(一代碼字)的8-16調制信號(游程長度受限碼),以使得每八位能滿足最小游程長度d=2T和最大游程長度k=10T的游程長度極限。
由此8-16調制器10得到的所有代碼字均具有滿足下列條件Next_State1至Next_State4中任一個的組成型式。
Next_State1結尾處連續(xù)0的數量等于0或1的代碼字。
Next_State2結尾處連續(xù)0的數量等于2至5且下一代碼字的第一位和第十三位等于0的代碼字。
Next_State3結尾處連續(xù)0的數量等于3至5且下一代碼字的至少第一或第十三位之一等于0的代碼字。
Next_State4結尾處連續(xù)0的數量等于6至9的代碼字。
此調制方法已由下列論文公開。
Kees A.Schouhamer Immink″EFMPlus高密度激光盤的編碼格式″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Electronics,WPM 6.1,1995。
同步信號產生電路20產生如圖2和圖3中所示的具有不同位組合的32個同步信號,并將他們傳送到一最好包含CPU和存貯器的合成電路30,如后面所說明的。
此32個同步信號被分成8組SY0至SY7,如圖2、圖3中所示。
圖4為表明同步信號格式的圖形。
圖4中同步信號的位1至位3代表連接位,設置其是為了當此同步信號被連接到緊接其之前的一代碼字時滿足前述的最小游程長度d和最大游程長度k的極限。由位1至位3構成的連接位組合指明{000}、{001}和{100}中的任一個。
識別此同步信號的同步程式結構位于同步信號的位11至位32。
此同步程式結構是一如(4T(或更多)-14T-4T)配置的位組合,其中一比8-16調制信號中的最大間隔11T大3T的14T的程式被設置到核心部分,而一固定長度4T的程式和一4T(取更多)的程式分別被配置在14T程式的后面和前面,亦即是說,此位組合為{0001000000000000010001}在此例中,此同步程式結構是一如圖2和圖3中所示的所有同步信號共用的固定程式。
在此同步程式結構中,即使在由于內部符號干擾的影響此8-16調制信號中的11T程式發(fā)生邊位移且被改變成12T的程式,而且進一步此同步程式結構自身亦被邊位移且被只縮短1T時,為了也能對他們加以區(qū)分,采用了比此8-16調制信號中最大間隔11T長3T的14T程式。此14T程式代表考慮到邊位移時所能設置的最短長度。
以在此14T程式的后面和前面配置固定長度4T的附加位組合和4T(或更多)的附加位組合,得到比最短的3T位至少長1T的間隔,由此來降低由內部符號干擾影響相鄰標志。
圖5為以此同步程式結構傳送信號的波形的圖形。
如圖5中所示,如果以一交替長和短點劃線所示的限幅電平(slice level)檢測上升沿(在波形倒轉時為下降沿)的點,亦即點A與B之間的間隔的話,即使此限幅電平未經牽引操作等確定,也能穩(wěn)定地檢測得此邊沿間隔。依靠檢測一由14T程式與后4T程式相組合的18T程式并選擇其中存在有14T程式的程式,此被選擇的程式就可被用作一啟動時的主軸(spindle)伺服機構的速度檢測的信號。將此14T程式前和后的標志長度設定為等于或大于4T,其中振幅大于最短的標志長度,就可增大限幅電平的波動的允許的振幅。按照此實施方案當然也可能采用5T或較大的標志的組合,但由于要優(yōu)選地考慮效率,而將后標志長度設置為4T和前標志長度設置為4T或較大。
將此14T程式的后程式設成為固定的4T長度而將前程式設置為4T或更長是因為,當在此14T程式之前再設置一特定的代碼(對此將在下面說明)時,增加了前程式的自由度和足以保證欲取得作為一特定代碼的程式的數量。
如圖4中所示,此特定代碼被置于同步信號的位4至位10。根據與存在于此特定碼的緊前邊的連接位的連接可識別一區(qū)間中的一個位置,這將在下面解釋。
圖1中的合成電路30對每一由8-16調制器10順序供給的8-16調制信號序列亦即每91個代碼字選擇任一由同步信號產生電路20所生成的同步信號,并產生一將所選擇的同步信號加到此91個代碼字的標題所得到的信號作為對應于一同步幀的傳送信號。
圖6為每一由合成電路30所產生的區(qū)段的發(fā)送信號的格式圖形。
如圖6中所示,一區(qū)段包括13行。每一行安置二同步幀。置于每一同步幀的同步信號由圖2和圖3中所示的32種同步信號中選擇。例如,被置于第一行的前同步幀的同步信號相當于從32種同步信號中選擇的SY0。隨第一行后,配置到前同步幀的同步信號按照行號的增加象SY1至SY4那樣周期重復。SY1至SY4之間的差別由該特定碼和連接位決定。
對組合電路30為形成一區(qū)段的傳送信號的操作現參照圖7的流程加以說明。
在組合電路30中包含一CPU(中央處理單元)和一存貯器(圖中未示出)而在存貯器中預先存貯有圖8中所示的信息。
圖7的流程中,組合電路30中的CPU首先將1作為初始地址設置進一內裝寄存器n(步驟S1)。此CPU由圖8中所示的存貯器分別讀出對應于存放在寄存器n中的地址的信息,并將此信息存貯進寄存器X和Y(步驟S2)。在例如已將1存放進寄存器n中時,被存放在圖8中的存貯器內的地址1的SY0和SY5被讀出并被分別存入寄存器X和Y。
CPU由同步信號產生電路20所提供的如圖2和圖3中所示的32種同步信號中選擇對應于寄存器X的存貯內容的同步信號。在當例如SY0已存放在寄存器X中時,從圖2和圖3中所示的32種同步信號中選擇對應于SY0的信號。當存在于此同步信號緊接前面的代碼字為Next_State1(結尾處的連續(xù)0的數量等于1或0)或Next_State2(結尾處的連續(xù)0的數量等于2至5)時,CPU從圖2和圖3中所示的SY0選擇由位1至3所組成的連接位組合被設置為{000}的同步信號。其中的連接位組合等于圖2中的{000}的有下面二種同步信號SY0{00010010010001000000000000010001}{00010010000001000000000000010001}這就是說,相對二同步信號SY0在此特定代碼中僅位10的值不同,而且在他被作NZI調制時他們的反相次數不同。CPU從此二種程式選擇有利于DC壓縮的程式并將所選定的程式作為最后的SY0。
CPU選擇對應于寄存器Y中存貯內容的同步信號。例如,當SY5被存放在寄存器Y中時,即從圖2和3所示的32種同步信號中選擇對應于SY5的同步信號。當存在于緊接同步信號之前的代碼字為Next_State3(結尾處的連續(xù)0的數量等于2至5)或Next_State4(結尾處連續(xù)0的數量等于6至9)時,CPU從圖2和3所示的SY5選擇其中的由位1至3構成的連接位組合等于{100}的同步信號。圖3中的連接位組合等于{100}的有下面二種同步信號{10001001000001000000000000010001}{10000001000001000000000000010001}這就是說,相對此二程式僅僅此特定代碼中的位5的值不同。CPU由此二種程式中選擇利于DC壓縮的程式并將所選擇的程式設定為最后的SY5(步驟S3)。
CPU產生一程式作為圖6中所示的一行傳送信號(步驟S4),該程式是由將91代碼字的8-16調制信號串聯(lián)連接到如上述根據寄存器X和Y的存貯內容選擇的每一同步信號獲得的。
CPU判斷寄存器n中的內容是否大于13(步驟S5)。在步驟S5中,在確定寄存器n中內容大于13之前,CPU對寄存器n中內容加1(步驟S6),并在此后重復執(zhí)行步驟S2及其后步驟中的操作。如圖中所示的(一區(qū)段的)第一至第十三行的傳送信號由此重復操作順序地產生。
例如,所假定16個區(qū)段被作為一糾錯塊加以糾錯編碼并將此結果塊傳輸時,一按此結構接收此傳送信號的譯碼器側利用此每一個均是有如圖6中所示區(qū)段結構并被由作為一糾錯塊的數目多達16個區(qū)段所收集的傳送信號執(zhí)行一糾錯處理。在此譯碼器中,重要的是在完成此傳送信號的接收之后,搜索區(qū)段的標題,然后立即讀出被記錄的地址,和采集糾錯塊的數據。在執(zhí)行高密度傳送時,存在著作為區(qū)段標題的同步信號SY0無法被讀出的情況或者其他信號被錯誤地作為一區(qū)段標題被讀出的情況,從而使得有可能發(fā)生無法糾正的致命的差錯。
按照本發(fā)明的傳選信號,如圖2和3中所示,準備有32種具有不同位組合的同步信號,而且如圖6中所示,欲被配置到一區(qū)段的各行的同步信號的復合程式被設置成每一行唯一的程式。如圖6中所示,存在于各行的標題處的前同步幀中的同步信號按照行數的增加象SY1至SY4一樣周期地重復。
在接收有此結構的傳送信號的譯碼器側,一區(qū)段中的行可由識別同步信號的復合程式來指定,以使能預測區(qū)段標題的SY0的位置。在行被指定時,可由識別SY1至SY4的重復程式來進一步提高對讀同步信號差錯的預防功能。由于是根據一行中存在的二個同步信號的復合程式指定行,所以采用8種SY0至SY7作為一區(qū)段的同步信號的種類就足夠了。
因而,即使由于高密度傳送的影響無法讀出作為區(qū)段的標題的同步信號SY0,在譯碼器側根據存在于SY0之后的同步信號識別區(qū)段的標題位置,借此使能識別正確的糾錯塊。
如將由圖2和3還可清楚地理解的,SY0的選擇是使得SY0與每一其他行的標題同步(SY1至SY4)間的碼間距離成為最大。此碼間距離是表示同步信號間的相似性。當存在著其中的1的數量與其它信號的1的數量不同的同步信號時,就確定此同步信號為最大距離的信號。在其中的1的數量等于其他同步信號的1的數量的同步信號的情況下,在此信號達到與一同步信號相重合之前1的位置的位移次數被設置到與此同步信號的距離。由如上所述那樣確定SY0,使SY1至SY4被錯誤地讀作SY0的概率即被降低。換言之,相對類似于SY0的同步信號被設置到各行的中間同步信號(SY5至SY7),而在各行的標題和中央部分不采用共用同步信號。在行的標題和中央部分不采用共用同步信號時,還具有減少因讀數差錯而造成的各行的標題和中央部分被錯誤地識別的可能性。
如圖2和3中所示,即使在緊接同步信號之前的代碼字的Next_State指明或者為情況1或2中之一及或者為情況3或4中之一,分別不同的反相次數的奇偶數(1的數量)及奇偶符號(波形的正和負位間的差別)的32位程式中的兩類也被配置到SY0至SY7。這就是說,與一程式相比較,由于另一程式自身的DC成分的極性和此另一程式的結尾處的信號波形與該一程式的這些相反,此信號的DC成分可由選擇他們中的一個來降低。
如上所述,按照本發(fā)明的數字數據傳送方法,當數字數據被保存在各自包括多個同步幀的區(qū)段中并順序傳送時,此同步幀包括同步信號和滿足最小游程長和最大游程長極限的游程長度受限碼,而此同步信號包含由游程長比最大游程長度大3T的位組合和被配置在該位組合的前、后且它們的每一個的游程長度大于最小游程長的附加位組合所構成的同步程式結構。
因此,按照本發(fā)明,即使在此同步信號和由游程長度受限碼構成的信號因內部符號干擾的影響被分別作邊位移1T,他們也能被正確地區(qū)分和檢測。
在按照本發(fā)明的數字數據傳送方法中,同步信號包含有指明在該區(qū)段中的位置和使能進行DC控制的特定代碼。
因此,借助這種結構,即使在該區(qū)段的標題處的同步信號無法讀出或其他信號被錯誤地作為區(qū)段標題讀出時,此區(qū)段的正確標題也能根據其他的同步信號被加以預測,從而能恰當地再生數字數據。
上面參照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了說明??梢岳斫獗炯夹g領域的熟悉人員可對之作出許多修改和變型。所有這些修改和變型均應包括在所列權利要求的范疇之中。
表1
表2
表3
權利要求
1.一種信號形成裝置,包括調制單元,用于將數字數據轉換成游程長度受限碼,該游程長度受限碼滿足最小游程長度和最大游程長度的限制;同步信號產生單元,用于產生同步信號;及合成單元,用于合成該游程長度受限碼和該同步信號,并產生若干個區(qū)段中的多個同步幀;其中,該同步信號包括用以確定在區(qū)段中的位置的同步程式和特定代碼,該特定代碼具有若干個不同的類型,其類型的數目小于該區(qū)段中的同步幀的數目。
2.根據權利要求1的信號形成裝置,其中,在該區(qū)段的頭部和其它部分中不共用公共特定代碼。
3.根據權利要求1的信號形成裝置,其中,該同步程式比該最大游程長度更長。
4.一種信號形成方法,包括將數字數據轉換成游程長度受限碼,該游程長度受限碼滿足最小游程長度和最大游程長度的限制;產生同步信號;及合成該游程長度受限碼和該同步信號,并產生若干個區(qū)段中的多個同步幀;其中,該同步信號包括用以確定在區(qū)段中的位置的同步程式和特定代碼,及該特定代碼具有若干個不同的類型,其類型的數目小于該區(qū)段中的同步幀的數目。
5.根據權利要求4的信號形成方法,其中,在該區(qū)段的頭部和其它部分中不共用特定代碼。
6.根據權利要求4的信號形成方法,其中,該同步程式比該最大游程長度更長。
7.一種數據信號,包括在若干個區(qū)段中的多個同步幀,每一個同步幀包括由數字數據轉換的游程長度受限碼,該游程長度受限碼滿足最小游程長度和最大游程長度的限制;及同步信號;其中,該同步信號包括用以確定在區(qū)段中的位置的同步程式和特定代碼,及該特定代碼具有若干個不同的類型,其類型的數目小于該區(qū)段中的同步幀的數目。
8.根據權利要求7的數據信號,其中,在該區(qū)段的頭部和其它部分中不共用特定代碼。
9.根據權利要求7的數據信號,其中,該同步程式比該最大游程長度更長。
10.一種數字數據的傳送方法,用于將數字數據保存在若干個區(qū)段中并順序傳送該數據,每一個區(qū)段包括多個同步幀,其中,所述同步幀包括同步信號和游程長度受限碼,該游程長度受限碼對應于該數字數據,并滿足最小游程長度和最大游程長度的限制;該同步信號包括用以確定在區(qū)段中的位置的同步程式和特定代碼,及該特定代碼具有若干個不同的類型,其類型的數目小于該區(qū)段中的同步幀的數目。
11.根據權利要求10的傳送方法,其中,在該區(qū)段的頭部和其它部分中不共用特定代碼。
12.根據權利要求10的傳送方法,其中,該同步程式比該最大游程長度更長。
全文摘要
一種能高精度的再生信息數據的數字數據傳送方法。為將數字數據保存在包括多個同步幀的區(qū)段并順序傳送,此同步幀由同步信號和滿足最小游程長度和最大游程長度的極限的游程長度受限碼組成,而此同步信號包含由一游程長度大于最大游程長度僅3T的位組合和配置在此位組合的前面和后面而每一個的游程長度大于最小游程長度的附加位組合建立的同步程式結構。此同步信號包含有一指明區(qū)段中一位置并使能執(zhí)行DC控制的特定代碼。
文檔編號H04L7/00GK1897143SQ200610093830
公開日2007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1996年12月5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12月5日
發(fā)明者小島正, 平山康一, 山田尚志, 守山義明, 橫川文彥, 荒井孝雄, 竹內敏文, 田中伸一, 倉橋章, 島田敏宰 申請人:先鋒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