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接收存儲裝置、發(fā)送裝置、廣播系統(tǒng)、接收存儲方法、發(fā)送方法、廣播方法、程序及媒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例如將通過電波廣播、因特網通信等傳送的電子新聞等隨時間而更新的信息暫時存儲到接收裝置并且用戶可根據需要收看收聽存儲內容的存儲型廣播服務用的接收存儲裝置、發(fā)送裝置、廣播系統(tǒng)、接收存儲方法、發(fā)送方法、廣播方法、程序以及媒體。
背景技術:
有一種服務是將通過廣播發(fā)送來的數據暫時自動存儲到接收裝置內并進行更新,然后用戶在所希望的時刻收看收聽存儲的數據,常常將這樣的服務稱作“服務器型廣播服務”或“存儲型廣播服務”。
作為存儲型廣播服務以往技術的示例,有Pointcast公司以及微軟公司的活動頁等采用PC(個人計算機)的因特網上實現的推出(push)型信息發(fā)送服務。
在以往的技術中,由個人計算機等接收裝置接收并且存儲從因特網上的廣播臺發(fā)送來的新聞以及天氣預報等內容。接收裝置根據來自用戶的操作,起動瀏覽存儲內容的提供用戶界面的瀏覽器,由此能夠收看收聽所存儲的內容。
又,對于每一條政治新聞、國際新聞、天氣預報等的內容類型以及內容提供者,提供獨立的稱作“信道”的假設的分配通道。然后,用戶預先選擇數個自己購買的信道并且預先登錄到接收裝置,由此,僅存儲登錄信道的內容并且能夠收看收聽這些信道的內容。
圖49表示以往技術中的接收裝置的畫面顯示情況。圖中符號4900是進行信道選擇與內容瀏覽的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通過選擇要求的信道部分,能夠移動到該信道。在該圖中,以4910表示選擇了“經濟新聞”信道的情況。
又,4920表示所選擇的信道負包含的存儲后的內容一覽。在4920中表示4020a、4920b、4920c、4920d、4920e這5個內容。
其中,4920d、4920e這2個內容作為已讀的內容而反轉顯示。又,利用三角形的箭頭4930表示當前注意的內容。這里,利用箭頭4930表示注意內容4920c。
而且,在4940部分中顯示當前注意的內容。即,在4940上顯示4920c內容的內容。
圖48是表示以往技術中的廣播系統(tǒng)的結構圖。而本發(fā)明的廣播系統(tǒng)的結構圖也會在后文進行敘述,對于這兩個結構圖之間相同的結構部分,為了簡化說明而采用相同的符號。
符號4800表示以往技術的整個廣播系統(tǒng),由發(fā)送裝置4810、傳送手段0120、接收裝置4830構成。發(fā)送裝置4810是廣播臺側的裝置,通過傳送手段0120的廣播以及通信等進行傳送,將包含內容的信息傳遞到設置在各家庭等處的接收裝置4830。
這里,對應于一個發(fā)送裝置可以有多個接收裝置4830,為了簡單起見,圖中僅表示一個接收裝置4830。
發(fā)送裝置4810由內容制作手段0111、信道信息提供手段4811、發(fā)送信息存放手段0114、發(fā)送調度程序(scheduler)0115、發(fā)送手段0116構成。
內容制作手段0111是生成內容中的一個個具體數據的編輯工具。在內容制作手段0111所輸出的內容中,提供了內容id作為識別用的信息。
信道信息提供手段4811對于由內容制作手段0111生成的各內容,賦予指定各個內容歸屬于哪個信道的信息。
發(fā)送信息存放手段是用于在內容制作之后存放提供了信道信息的內容。
接收裝置4830由接收手段0131、信道管理手段4831、信道過濾器(channelfilter)4832、信道存儲變更手段4833、存儲手段0135、輸入手段0137、信道瀏覽器4834、輸出手段0134構成。
接收裝置4830接收來自傳送手段0120的數據作為數字信息。信道管理手段4831存放當前購買的信道。信道過濾器4830僅選擇存放在信道管理手段4831中的、當前購買信道有關的內容,并且存儲到存儲手段0135。
另一方面,通過信道瀏覽器4834顯示圖49所示的GUI,根據來自輸入手段0137的操作,選擇并重放存放在存儲手段0135中的內容,并且顯示在輸出手段0134上以提示用戶。
這里,采用模式圖對于往技術的廣播系統(tǒng)的接收裝置4830中存儲的內容進行說明。
圖50是表示以往技術中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模式圖中,5010、5020、5030、5040表示各個時刻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
在模式圖5010中,5010a、5010b分別表示存放在以往技術的接收裝置4830中的內容。在圖中表示各內容的小矩形中所示的數字是該內容的id。
模式圖5020是將模式圖5010中所存儲的內容5010b換成5020b時的模式圖。以粗線包圍內容5020b是為了說明存儲內容字節(jié)串相對于前面狀態(tài)的模式圖(此時指模式
圖10)發(fā)生了變化而采用的簡便表示方法。
在下一模式圖5030中,表示自動刪除模式圖5020中存在的內容5020b的模式圖。設定對各內容進行自動刪除的期限的自動刪除期限。
例如,將模式圖5020中的內容5020b的自動刪除期限設定為“6月2日”,則當在日期經過“6月2日”的時刻刪除內容5020b,并且變成模式圖5030。
在下一模式圖5040中,附加了內容id為“0602001”的內容5040b以及內容id為“0602002”的內容5040c。
其次,說明實現圖50模式圖所示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的具體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51是表示以往技術中數據結構的示例。數據結構由數據實體即存放字節(jié)串的物理存儲堆以及管理存儲堆的存放位置與有關存儲內容識符的文件管理表構成。
這樣,與圖50的模式圖5010對應的數據結構是文件管理表5110與存儲堆5120。文件管理表5110的各行表示存儲在接收裝置4830的存儲手段0135中的各內容。各行由指定內容在存儲堆的存放位置的扇區(qū)編號(sectornumber)、表示內容的字節(jié)串的長度、指定要自動刪除內容的期限的自動刪除期限、用于識別內容的內容這些項目構成。
同樣,文件管理表5130及存儲堆5140與模式圖5020相對應,文件管理表5150及存儲堆5160與模式圖5040相對應,文件管理表5170及存儲堆5180與模式圖5040相對應。
圖52是表示在以往技術中由傳送手段0120傳送的內容的字節(jié)串與其管理用的信息的傳送內容表的示例。通過接收傳送內容表5210,與模式圖5010相對應的文件管理表5110與存儲堆5120變成與模式圖5020相對應的文件管理表5130與存儲堆5140。
另外,通過接收傳送內容表5220,與模式圖5030相對應的文件管理表5150與存儲堆5160變成與模式圖5040相對應的文件管理表5170與存儲堆5180。
傳送內容信息為具有一行或數行的列表形式,各行存放在此時刻傳送來的內容及其相關的信息。這里,在內容id、長度、自動刪除期限的各項目中以與文件管理表同名項目的相同形式存放信息。
又,在項目“內容的字節(jié)串”中,存放并傳送作為內容實體的字節(jié)串。例如,在傳送內容表5210中,由于在長度項目為“5023”,故在項目“內容的字節(jié)串”中存放5023字節(jié)的數據。
然而,在以往的技術中,存儲內容僅根據有無購買各信道而發(fā)生變化。具體來說,對于各信道中的內容,僅排列著發(fā)送來的內容,并且僅能夠根據圖面表示來確認是讀過或未讀過的內容。總之,信道以及信道中的內容的配置是固定的。
因此,不能夠如UNIX以及Window等OS文件系統(tǒng)那樣,自由地改變文件(此時為內容)的名稱以及移動文件,或者為了進行備份等進行復制,或者自己生成文件。例如,即使為了備份而能夠進行復制,在來自廣播的存儲的內容一覽表中不能夠表示這些文件,而將復制文件存放在完全獨立的一覽表中。即,在相同的一覽表中不能夠混合管理來自廣播的內容以外的數據。例如,不能夠將用戶通過復制等生成的數據與廣播發(fā)送來的內容混合進行存儲。從另一方面看,該限制也可以看作在具有與UNIX以及Windows的OS相同程度功能的文件系統(tǒng)中,不能夠設置自動存儲更新的類型的文件(內容)。例如,當分層整理內容的情況下,在該層的樹中,不能夠進行生成備份用子目錄等的操作。
又,在各接收設備存在多個用戶的情況下若進行存儲,不能夠使得每個用戶所存儲的內容不同。例如,按照用戶明確指示進行刪除、移動、復制等的操作是根據用戶的情況進行,結果對于每個用戶,所存儲的內容會變得不同。對于每個用戶改變存儲內容在步驟上的簡單方法是存入每個用戶獨立的盤片(或者目錄等)中。然而,采用該方法,不能夠有效利用盤片的容量,而且對于一個內容的改變,必須按照用戶數進行改變,在處理負擔以及消耗電能等方面上存在問題。
又,可將各用戶的愛好作為用戶概況預先登錄到接收裝置,并且僅存儲適合于用戶概況的內容,作為實現該功能的方法,有一種方法是將每個用戶不同的盤片(或者目錄等)作為寫入目標,并且僅寫入適合于用戶概況的內容。然而存在的問題是,即使改變用戶概況,只要沒有等到再次接收要存儲的內容,就不能夠接收到適合的內容。特別是當登錄新用戶并且同時設定了與已有用戶相類似的用戶概況時,也必須從完全沒有存儲的狀態(tài)起開始存儲,在包含新用戶登錄之時的用戶概況變更時,很難迅速收看收聽內容。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以往的問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對于廣播內容進行適當存儲及管理的接收存儲裝置、發(fā)送裝置、廣播系統(tǒng)、接收存儲方法、發(fā)送方法、廣播方法、程序以及媒體。
本發(fā)明的第1方面(與權利要求1相對應)是一種用于至少接收存儲從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存儲裝置,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對應的路徑名,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變更。
本發(fā)明的第2方面(與權利要求2相對應)是對于本發(fā)明第1方面的接收存儲裝置,當重新接收到與所述已存儲的內容ID相同的內容ID時,通過用與重新接收到的內容ID一起接收到的內容進行重寫,由此更新與所述已存儲的內容ID一起存儲的內容。
本發(fā)明的第3方面(與權利要求3相對應)是對于本發(fā)明第1方面的接收存儲裝置,對于規(guī)定的記錄媒體進行所述存儲,所述路徑名與所述記錄媒體的分層目錄(directory)相對應,
通過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路徑名的變更,由此來變更所述存儲的內容的分層目錄。
本發(fā)明的第4方面(與權利要求4相對應)是對于本發(fā)明第1方面的接收存儲裝置,即使當根據所述用戶的指示刪除所述路徑名時,也并不刪除與該被刪除的路徑名相對應的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
本發(fā)明的第5方面(與權利要求5相對應)是對于本發(fā)明第1方面的接收存儲裝置,存放與刪除所述內容的日期有關的刪除日期信息,根據所述存放的刪除日期信息刪除所述存儲的內容。
本發(fā)明的第6方面(與權利要求6相對應)是對于本發(fā)明第1~5方面的任意一方面的接收存儲裝置,具備根據所述用戶的指示生成所述存儲的內容的復制用的復制生成手段,在所述生成的復制中并沒有賦予所述內容ID而賦予相對應的所述路徑名。
本發(fā)明的第7方面(與權利要求7相對應)是對于本發(fā)明第6方面的接收存儲裝置,根據所述用戶的指示刪除所述生成的復制。
本發(fā)明的第8方面(與權利要求8相對應)是對于本發(fā)明第1~5方面的任意一方面的接收存儲裝置,具備與所述一個內容對應并對于多個所述用戶的每一個用戶賦予所述路徑名用的路徑名賦予手段。
本發(fā)明的第9方面(與權利要求9相對應)是對于本發(fā)明第1~5方面的任意一方面的接收存儲裝置,具備根據與所述用戶愛好有關的用戶愛好信息提示或不提示與所述內容相對應的路徑名的路徑名提示手段。
本發(fā)明的第10方面(與權利要求10相對應)是對本發(fā)明第9方面的接收存儲裝置,當改變所述用戶愛好信息時,根據該變更結果提示或不提示與所述已存儲的內容相對應的路徑名。
本發(fā)明的第11方面(與權利要求11相對應)是一種用于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用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發(fā)送裝置,在接收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接收存儲裝置側,存儲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變更。
本發(fā)明的第12方面(與權利要求12相對應)是對于本發(fā)明第11方面的發(fā)送裝置,與已存儲在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的內容ID相同的內容ID一起重新發(fā)送內容,通過用重新發(fā)送來的內容進行重寫,由此更新與所述已存儲的內容ID一起存儲的內容。
本發(fā)明的第13方面(與權利要求13相對應)是一種廣播系統(tǒng),具備用于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發(fā)送裝置;用于接收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接收存儲裝置,并且,在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變更。
本發(fā)明的第14方面(與權利要求14相對應)是一種接收存儲方法,具備至少接收并存儲從發(fā)送側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變更。
本發(fā)明的第15方面(與權利要求15相對應)是一種發(fā)送方法,具備用于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在接收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接收存儲側,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根據用戶所述指示進行變更。
本發(fā)明的第16方面(與權利要求16相對應)是一種廣播方法,具備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并且接收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步驟;在所述接收存儲側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
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變更。
本發(fā)明的第17方面(與權利要求17相對應)是一種程序,它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存儲方法中至少接收并存儲從發(fā)送側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和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的全部或一部分。
本發(fā)明的第18方面(與權利要求18相對應)是一種程序,它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5所述的發(fā)送方法中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
本發(fā)明的第19方面(與權利要求19相對應)是一種程序,它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6所述的廣播方法中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并接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步驟和在所述接收存儲側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的全部或一部分。
本發(fā)明的第20方面(與權利要求20相對應)是一種媒體,它載有程序并通過計算機能夠進行處理,所述程序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存儲方法中至少接收并存儲從發(fā)送側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和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的全部或一部分。
本發(fā)明的第21方面(與權利要求21相對應)是一種媒體,它載有程序并通過計算機能夠進行處理,所述程序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5所述的發(fā)送方法中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
本發(fā)明的第22方面(與權利要求22相對應)是一種媒體,它載有程序并通過計算機能夠進行處理,所述程序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6所述的廣播方法中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并接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步驟和在所述接收存儲側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的全部或一部分。
附圖簡述圖1是第1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的結構圖。
圖2是第1實施形態(tài)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3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的文件系統(tǒng)的數據結構示例。
圖4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的用于追加內容的傳送內容表的示例。
圖5表示DII信息的數據結構。
圖6表示DDB信息的數據結構。
圖7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之后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8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之后的數據結構示例。
圖9(a)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中接收內容表時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整個流程圖)。
圖9(b)是第1實施形態(tài)中接收內容表時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步驟0940、0950、0960)。
圖9(c)是第1實施形態(tài)中接收內容表時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步驟0970、0980、0990)。
圖10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中更新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11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中用于更新內容的傳送內容表的示例。
圖12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中更新內容時的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13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中自動刪除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14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中自動刪除內容時的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15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中進行內容自動刪除的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
圖16表示第2實施形態(tài)中內容管理的GUI畫面的示例。
圖17表示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18表示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數據結構的示例之一。
圖19(a)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的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步驟1900、1910)。
圖19(b)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的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步驟1920、1930)。
圖20表示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的數據結構的示例之二。
圖21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接收的傳送內容表的示例。
圖22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23表示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內容時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24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內容的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
圖25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被復制的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26表示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被復制的內容時的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27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28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時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29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接收內容表時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
圖30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更新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31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更新內容時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32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于追加內容的傳送內容表的示例。
圖33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自動廢除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34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自動廢除內容時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35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自動廢除內容時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
圖36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37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數據結構的示例之一。
圖38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內容時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39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內容時的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40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被復制的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41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被復制的內容時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42表示第4實施形態(tài)中的過濾器適合表的示例。
圖43表示第4實施形態(tài)中用于追加內容的傳送內容表的示例。
圖44是表示第4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時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45是表示第4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時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46是表示第4實施形態(tài)中接收內容表時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
圖47是第4實施形態(tài)中變更用戶概況時的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
圖48是以外技術中廣播系統(tǒng)的結構圖。
圖49是表示以往技術中GUI的示例。
圖50是表示以往技術中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圖51是表示以往技術中數據結構的示例。
圖52是表示以往技術中傳送數據的示例。
符號說明0110發(fā)送裝置0111內容制作手段0112路徑名設定手段0113過濾器信息提供手段0114發(fā)送信息存放手段0115發(fā)送調度程序0116發(fā)送手段0120傳送手段0130接收裝置0131接收手段0132用戶管理手段0133內容過濾器0134存儲變更手段0135存儲手段0136提示控制手段0137輸入手段0138瀏覽器0139輸出手段最佳實施形態(tài)(第1實施形態(tài))首先,主要參照作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結構圖的圖1,對于本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的結構進行說明。
在圖1中,符號0100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的整個廣播系統(tǒng)。廣播系統(tǒng)0100由發(fā)送裝置0110、傳送手段0120、接收裝置0130構成。
第1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在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進行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進行識別的提示節(jié)點進行存儲管理的提示層。而且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實體時,具備將接收到的實體追加到實體層的步驟1與向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路徑名并且參照步驟1中追加的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2(又,可以在接收側生成路徑名,而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在發(fā)送側設定缺省值)。
首先,對于發(fā)送裝置0110進行說明。
發(fā)送裝置0110發(fā)送存儲型廣播的數據。發(fā)送裝置0110由內容制作手段0111、路徑名設定手段0112、過濾器信息提供手段0113、發(fā)送信息存放手段0114、發(fā)送調度程序0115及發(fā)送手段0116構成。
內容制作手段0111進行內容的編輯。作為描述語言,對于內容采用日本數字廣播的數據廣播中內容描述用的BML(Broadcast Markup Language,廣播標記語言)等。BML是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擴展標記語言)的描述語言,它是根據作為日本廣播標準規(guī)格的ARIB STD-B24“數字廣播中的數據廣播編碼方式與傳送方式”的第二章“基于XML的多媒體編碼”而定義。
將唯一對內容進行識別用的標識符即內容id提供給各內容。內容id相同的內容被識別為相同的內容。即,不會將具有相同內容id的內容同時存儲在接收裝置0130中,當在接收裝置0130中存儲了已經存儲的內容時,希望通過另一內容重寫前面的內容。
又,不論對于何種內容的描述語言,本發(fā)明都可實施,可以用因特網的主頁描述用的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鏈接標記語言)、相同的HTML系統(tǒng)的ATVEF(Advanced Television Enhancement Forum,高級電視增強論壇)、或者MHEG(Multimedia Hypermedia Experts Group,多媒體超媒體專家組)-5等進行描述。
路徑名設定手段0112將路徑名賦予給各內容。所賦予的路徑名是由接收裝置0130的用戶賦予具有含義的字符串。例如,路徑名為“0601天氣”等,這表示6月1日的天氣預報。一般利用人工輸入路徑名。
過濾器信息提供手段0113將過濾器信息提供給各內容。過渡器信息是用于從大量的內容中自動選擇并且存儲適合于接收裝置0130各用戶的內容。過濾器信息可以是內容的類型信息、賦予內容的內容中出現的人物等自由關鍵字等。一般也利用人工手動地輸入過濾器信息。
發(fā)送信息存放手段0114存放要發(fā)送的內容,根據來自發(fā)送手段0116的內容讀出要求,將所存放的內容輸出到發(fā)送手段0116。
發(fā)送調度程序0115管理在何時發(fā)送哪些數據,在要進行發(fā)送的時刻,將數據發(fā)送要求輸出到發(fā)送手段0116。根據廣播調度程序對發(fā)送調度程序0115輸入調度程序。當數據與伴隨同時廣播的圖像聲音的通常電視節(jié)目的調度程序連動時,為了發(fā)送EPG(Electric Program Guide;電子節(jié)目表),通過參照輸入的數據,能夠簡便地輸入調度程序。
發(fā)送手段0116可以是數字廣播中的數據廣播的發(fā)送手段。發(fā)送手段0116根據來自發(fā)送調度程序0115的要求,將存放在發(fā)送信息存放手段0114中的內容發(fā)送給傳送手段0120。這里,通過作為數字數據傳送的傳送協(xié)議的DSM-CC(Digital Storage Media Command & Control,數字存儲媒體命令及控制)的數據傳送帶,將內容映射成稱作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動態(tài)圖像專家組)2-TS(Transport Stream,傳輸流)的傳輸流進行傳送。
DSM-CC除了在作為國際標準的ISO/IEC13818-6“Part6Extensions forDigital Storage Media Command and Control”中說明之外,還在ARI-B STDB24“數字廣播中的數據廣播編碼方式與傳送方式”的第三篇“數字傳送方式”中也有詳細說明。又,MPEG2-TS在作為國際標準的ISO/IEC 13818-1“Informationtechnology-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for digitalstorage media at up to about 1.5 Mbit/s-Part1Systems”中加以定義。
又,本發(fā)明也可以不按照數字數據傳送標準來實施,例如,也可以采用以因特網主頁傳送用的RFC(Request For Comment,請求說明)1945定義的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xié)議)。
其次,對于傳送手段0120進行說明。
傳送手段0120進行數字數據的傳送。若以BS數字廣播進行傳送,則傳送手段0120由向衛(wèi)星發(fā)送電波的上行鏈路(uplink)設備、BS廣播衛(wèi)星、各家庭的BS天線等構成。
又,本發(fā)明也可以不按照傳送手段的具體傳送方式來實施,例如,也可以通過公用電話線路進行傳送或者無線傳送。
其次,對于接收裝置0130進行說明。
接收裝置0130由接收手段0131、用戶管理手段0132、內容過濾器0133、存儲變更手段0134、存儲手段0135、提示控制手段0136、輸入手段0137、瀏覽器0138及輸出手段0139構成。
接收手段0131接收從傳送手段0120傳送來的信號,根據信號重新構成內容。例如,接收手段0131可以是一般數字廣播接收設備中處理高頻并以數字流輸出的調諧器模塊與從數字流中將與MPEG2-TS多路復用的在數據傳送帶中傳送的數據(內容)進行解碼的硬件/軟件模塊。
用戶管理手段0132管理接收裝置0130的用戶登錄。用戶在進行用戶登錄時,登錄用戶的愛好作為用戶概況。用戶概況與由過濾器信息提供手段0113賦予的過濾器信息具有對應關系。例如,若過濾器信息為內容的類型,則用戶概況為具體的用戶具有興趣的信息類型,或者,若過濾器信息為自由關鍵詞,則用戶概況也為自由概況。
又,在下述的內容過濾器0133中,若采用同義詞辭典或者采用自然語言處理,則即使用戶概況沒有直接與過濾信息相對應,也能夠進行過濾。
這里,假設由多個用戶交替使用接收裝置0130。而且,能夠登錄每個用戶互不相同的用戶概況。
又,用戶管理手段0132將當前利用接收裝置0130的用戶作為當前用戶進行管理。能夠通過用戶選擇用戶名的操作來改變當前用戶。
內容過濾器0133對于接收手段0131輸出的各內容,比較所賦予的過濾信息與存放在用戶管理手段0132中的用戶概況,并且判斷兩者是否適合。然后,僅將適合的內容輸出到存儲變更手段0134。
存儲變更手段0134改變存儲手段0135的存儲內容。由于后文將采用具體數據結構示例對于存儲變更手段0134的處理進行詳細說明,故這里僅對于處處的概況進行說明。
存儲變更手段0134進行以下3部分的處理(1)將來自內容過濾器0133的內容映射到存儲器。
從內容過濾器0133傳送來的內容,若還未存儲到存儲手段0135,則追加到存儲手段0135,若已經存在,且為新的內容,則進行更新。
(2)處理來自瀏覽器0138的存儲手段0135的內容變更要求。
例如,當從瀏覽器0138作為來自用戶的明確要求,發(fā)出刪除某項內容的要求時,則對于該用戶將內容刪除。或者,若存在改變內容的路徑名的要求時,對于該用戶改變內容的路徑名。
(3)對于到期的已存儲內容進行自動刪除(到期、廢除)。
在內容中附有稱作自動刪除期限的有效期限,并進行傳送。在存儲手段0135中,在已存儲的內容中搜索出到期的內容,并且進行自動刪除。
存儲手段0135存儲廣播的內容。存儲手段0135可以是被動的設備。存儲手段0135可以是硬盤、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數字通用光盤)等光盤,或者SD卡等半導體存儲卡、安裝在接收裝置0130內部的非易失性(non-removable)半導體存儲器等。
提示控制手段0136能夠使得從瀏覽器0138僅參照存儲在存儲手段0135的內容中對于當前用戶所存在的內容。從瀏覽器0138通過提示控制手段0136參照存儲手段0135,就如同在存儲手段0135中僅存放對于當前用戶所存在的內容一樣,進行瀏覽和處理。
在后文將采用具體的數據結構,對于僅瀏覽并且處理對于當前用戶所存在的文件的處理方法進行說明。
輸入手段0137是入接收裝置0130的輸來自用戶的物理操作的裝置。輸入手段0137可以是紅外線遙控器與受光部分、鍵盤、鼠標等的定位設備。
瀏覽器0138根據用戶的輸入,重放內容以及改變存儲內容。瀏覽器0138輸出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畫面并且在輸出手段0139顯示。
用戶通過操作輸入手段0137進行內容的選擇以及重放。以GUI進行顯示的內容的選擇菜單本身也是內容,通過依次跟蹤設置在內容中的超鏈接,能夠瀏覽內容。內容的瀏覽可以與一般的BML瀏覽器的功能相同。
瀏覽器0138除了通常的瀏覽功能之外,還能夠改變所存儲的內容。即,在GUI畫面中以類似于個人計算機中文件一覽表的顯示形式,來表現內容的存放狀態(tài),并且進行內容的刪除以及重命名等。這里的GUI可以如微軟公司的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統(tǒng))的Windows中的Explorer或者文件管理器那樣,將內容(文件)作為節(jié)點的樹結構來顯示。后文將采用對于所存儲的內容進行變更處理的具體的數據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輸出手段0139向用戶提示瀏覽器0138的輸出。對于瀏覽器0138輸出的視頻部分的輸出手段0139的部分由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構成,對于聲音部分由揚聲器等構成。
下面,對于本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的動作進行說明。又,在對于本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同時,也對于本發(fā)明的廣播方法(接收存儲方法以及發(fā)送方法)的一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相同)。
其次,采用具體的數據結構對于第1實施形態(tài)的接收裝置0130的動作進行說明。
圖2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中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這里,文件系統(tǒng)由以下二層構成(1)實體層對內容(文件)的字節(jié)串實體進行存放管理。對于該層進行追加、更新、自動刪除等的來自內容廣播的控制。當接收裝置具有多個用戶的情況下,存放在實體層中的內容的實體對應于一個內容僅有一個。
(2)提示層反映用戶操作的層。該層實現由各用戶進行內容的刪除、因用戶的用戶概況不同而產生的存儲內容差異等。提示層相對于每個用戶僅存在一個。在提示層中存在0或正整數個指示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各提示節(jié)點與存放在實體層中的內容實體一一對應。
這里,采用圖2對于上述二層的具體示例進行說明。圖2的文件系統(tǒng)由實體層0213、提示層0211構成。這里,為了簡化起見,假設用戶僅為一人。
在實體層0213中存放有2個內容的實體0213a、0213b。圖中以矩形框表示的各內容實體中的數字表示在實體層中暫時識別內容的內容id。通過發(fā)送裝置0110的內容制作手段0111預先賦予內容id,而不能夠通過用戶的操作改變該內容id。
在提示層0211中存放有提示節(jié)點0211a、0211b。圖中以圓形表示的提示節(jié)點中的字符串表示內容的路徑名。路徑名是由發(fā)送裝置0110的路徑名設定手段0112預先指定的缺省值。
然后,使得提示層內的提示節(jié)點與實體層內的實體對應。例如,圖中箭頭0212a表示提示節(jié)點0211a與內容的實體0213a相對應。
其次,采用示例詳細說明實現圖2所示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的數據結構。
圖3是實現第1實施形態(tài)中圖2所示存儲狀態(tài)的文件系統(tǒng)的數據結構示例。數據結構由與提示層相對應的提示表0310、表示實體層結構的實體表0320以及將內容(文件)的字節(jié)串物理存放到存儲手段0135的存儲堆0330構成。
首先,說明提示表。提示表0310是列表形式的數據結構,它具有0行或1行以上的行。各行與提示層中的各提示節(jié)點一一對應。提示表0310包含表示圖2的提示節(jié)點0211a的行0310a、表示提示節(jié)點0211b的行0310b。又,提示表0310具有0311的“路徑名”、0312的“實體參照”這2列。即,也可以說提示表0310的各行具有“路徑名”與“實體參照”這2項。
列0311“路徑名”存放由圖1的路徑名設定手段對各內容設定的路徑名的字符串。例如,位于圖2的提示層的提示節(jié)點0211a的圓形中的字符串是圖中所示的存放在行0310a的列0311即項目0311a中的字符串。又,列0312“實體參照”存放使得提示表0310的各行與表示實體層各實體的實體表0320的各行相對應用的信息。例如,圖2的箭頭0212a表示項目0312a。
其次,對于實體表進行說明。實體表0320是列表形式的數據結構,它具有0行或1行以上的行。各行與實體層中的內容的實體一一對應。實體表0320具有表示圖2的實體0211a的行0320a、表示實體0211b的0320b。而且,實體表0320具有0321的“扇區(qū)編號”、0322的“長度”、0323的“自動刪除期限”、0324的內容id這4列。這里,自動刪除期限中的“06/07”表示6月7日。
在實體表0320中存放與0320a、0320b這2個實體有關的行。行0320a與圖2中的實體0213a相對應,在圖2的表示實體的矩形中所記載的數字表示列0324的“內容id”。
列0321“扇區(qū)編號”表示將實體的字節(jié)串存放在存儲堆0330的何處。為了提高效率,以稱作“扇區(qū)”的規(guī)定長度的塊單位對存儲堆進行管理。這里,使一個扇區(qū)為4096個字節(jié)。在本說明書中,為了簡化起見,對存儲堆采用下述的配置策略,即當要存放的內容超過4096個字節(jié)時,采用多個連續(xù)的扇區(qū),或者當已存儲的內容所需要的扇區(qū)數增加時,而不能夠確保隨后的扇區(qū)的情況下,改變“扇區(qū)編號”,使其存放到其他位置。
在存儲堆0330中,在0332a與0332b這2個區(qū)域中存放作為內容實體的字節(jié)串。
區(qū)域0332a是從扇區(qū)編號1001到扇區(qū)編號1003之前即扇區(qū)編號1001與扇區(qū)編號1002之間存放字節(jié)串。扇區(qū)1001對應于存放在實體表0320的項目0321a中的數值“1001”。又,區(qū)域0332a的長度對應于實體表0320的項目0322a的數值“6737”。
在圖中,在區(qū)域0332a中表示了“0601記事1”、相應的提示層的提示節(jié)點的“路徑名”中的字符串。然而,記載該字符串是為了易于理解說明,而并不表示在區(qū)域0332a中包含字符串“0601記事1”。
又,對于存儲堆無論根據何種配置策略,都能夠實施本實施形態(tài)。
其次,采用具體的數據結構,對于因出現新內容而存儲內容增加的處理進行詳細說明。
圖4是第1實施形態(tài)中為了追加內容而傳送的傳送內容表的示例。0410是傳送內容表。傳送內容表一般包含1個或多個內容的列表形式的數據結構,它用于內容傳送。
傳送內容表的各列與傳送的各內容一一對應。而且,傳送內容表包含“內容id”、“路徑名”、“長度”、“自動刪除期限”、“實體的字節(jié)串”這5個列。其中,“內容id”、 “路徑名”、“長度”、“自動刪除期限”與圖3提示表0310及實體表0320的列的說明中所取的同名的列相同。又,在“實體字節(jié)串”中包含應存放到存儲堆0330的區(qū)域中的內容的字節(jié)串。
作為將傳送內容表進行傳送的方法,還存在下述方法,即將本身表示列表形式數據的字節(jié)串映射成作為DSM-CC數據傳送帶的傳送單位的、稱作模塊的數據結構。
作為其他方法,還可以采用數據傳送帶中已準備的場的下述方法。
這里,在圖5、圖6中,對于在數據傳送帶中使用的數據結構的一部分進行說明。圖5是DII(Download Info Indication,下載信息指示)信息的數據結構的說明圖。這里,0510、0520、0530依次表示DII信息、名稱描述符(Name_descriptor)、到期描述符(Exprie_descriptor)的數據結構。圖6是DDB(Download Data Block,下載數據塊)信息的數據結構的說明圖。DDB信息存放模塊的字節(jié)串并且傳送。
此時,在稱作0510的DII信息的數據結構所包含的場中,在場0511的模塊id中存放內容id,在場0512的模塊長度中存放長度,在場0513的模塊信息(module Info Byte)中,是在場0521的text_char中存放文件名作為0520的名稱描述符,在場0531的MJD_JST_time場中存放自動刪除期限作為0530的到期描述符。而且,一個內容實體的字節(jié)串作為一個模塊進行映射。即,在圖6中,在由DDB的0611表示的場block Data Byte中一個個存放內容實體的字節(jié)串。
圖7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tài)中在追加內容之后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當接收圖4所示的傳送內容表時,表示圖2所示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變成圖7的狀態(tài),通過這樣來追加內容。在該圖中,為了方便起見,用粗線所示的矩形框表示發(fā)生了變化的部分。
在圖7中,在提示層0711中,將表示由傳送內容表0410傳送的3個內容的行即0410a、0410b、0410c所對應的內容追加到提示節(jié)點0711a、0711b、0711c。另外,原來為圖2的0211a、0211b的提示節(jié)點剩余下作為0711d、0711e。
又,在實體層0713中,將表示由傳送內容表0410傳送的3個內容的行即0410a、0410b、0410c所對應的內容追加到內容實體0713a、0713b、0713c。另外,原來為圖2的0213a、0213b的內容的實體剩下作為0713d、0713e。
圖8是第1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之后的數據結構的示例。當接收圖4所示的傳送內容表時,圖3所示的各數據結構變成圖8所示的內容,通過這樣來追加內容。在圖中,為了方便起見,以粗線的矩形框表示發(fā)生了變化的部分。
這里,0810、0820、0830依次是追加內容之后的提示表、實體表、存儲堆。在提示表0810中,將傳送內容表0410的列0410a、0410b、0410c中的內容追加到行0810a、0810b、0810c。另外,原來為圖3的提示表0310的行0310a、0310b剩下作為提示表0810的行0810d、0810e。
同樣,對于存儲表0820,追加行0820a、0820b、0820c,而剩下行0820d、0820e。
又,在存儲堆0830中,追加內容的實體。將傳送內容表0410中存放3個內容實體的字節(jié)串的項目0415a、0415b、0415c的內容依次存放到存儲堆0830中的區(qū)域0830a、0830b、0830c。另外,圖3的存儲堆0330的區(qū)域0332a、0332b的內容在存儲堆0830中依次保留在區(qū)域0830d、0830e。
圖9(a)~(c)是將第1實施形態(tài)中接收傳送內容表時存儲變更手段所進行的處理整理成的流程圖。
(步驟0900)從傳送內容表依次逐行進行選擇。
(步驟0910)當在步驟0900中完成所有行的選擇并且沒有要選擇的行時,結束接收傳送內容表時的處理。若存在要選擇的行,則進入下一步驟0920。
(步驟0920)從實體表中檢索具有與傳送內容表的步驟0900中所選擇的行相同內容id的行。
(步驟0930)根據步驟0920所檢索的結果,當存在行的情況下,進入步驟0970。此外則進入步驟0940。
(步驟0940)將傳送內容表在步驟0900所選擇的行中所包含的“實體的字節(jié)串”寫入存儲堆的新的區(qū)域。
這里,采用流程圖0940對于步驟0940進行詳細說明。
(步驟0941)從傳送內容表在步驟0900所選擇的行中獲得“長度”項目。
(步驟0942)搜索能夠將步驟0941中獲得的長度在存儲堆上能夠連續(xù)寫入的位置并且將其作為寫入區(qū)域。
(步驟0943)將傳送內容表在步驟0900所選擇的行中所包含的“實體的字節(jié)串”寫入步驟0942中搜索到的寫入區(qū)域。如此,完成步驟0940有關的處理。
(步驟0950)將新的行追加到實體表中,設定各項目。
這里,采用流程圖0950對于步驟0950進行詳細說明。
(步驟0951)在實體表中生成新的行。對于該行,通過下述步驟進行項目設定。
(步驟0952)獲得步驟0940(更加詳細的是在步驟0943)中寫入到存儲堆的區(qū)域的起始扇區(qū)編號。將獲得的扇區(qū)編號設定在實體表通過步驟0951中所生成的行的項目“扇區(qū)編號”。
(步驟0953)從傳送內容表在步驟0900中所選擇的行中獲得“長度”、“自動刪除期限”、“內容id”,并且將它們設定在實體表中通過步驟0951所生成的行的對應項目。如此,完成步驟0950有關的處理。
(步驟0960)向提示表追加新的行并且設定各項目。然后,返回步驟0900。
這里,采用流程圖0960對于步驟0960進行詳細說明。
(步驟0961)在提示表中生成新的行。對于該行通過下述步驟進行項目設定。
(步驟0962)為了參照實體表中通過步驟0950(更加詳細的是在步驟0951)生成的新的行,對于提示表中通過步驟0961生成的行的“實體參照”的項目設定數值。
(步驟0963)從傳送內容表中通過步驟0900選擇的行中獲得路徑名。將獲得的路徑名設定在提示表中通過步驟0961所生成的行的“路徑名”的項目。如此,完成步驟0960有關的處理。
(步驟0970)一旦打開已經進行存儲的實體的字節(jié)區(qū)域之后,將傳送內容表在步驟0900所選擇的行中所包含的“實體的字節(jié)串”寫入存儲堆的區(qū)域。若忽略扇區(qū)編碼,則可以認為是重寫實體的字節(jié)串。
這里,采用流程圖0970對于步驟0970進行詳細說明。
(步驟0971)從傳送內容表中通過步驟0900所選擇的行中獲得“長度”項目。
(步驟0972)打開當前的區(qū)域。即,從存儲堆打開從實體表中通過步驟0920檢索到的行的項目“扇區(qū)編號”開始的、該存儲堆上的區(qū)域。
(步驟0973)判斷從與當前區(qū)域相同的開始位置起能否寫入實體的字節(jié)串。即,判斷以實體表中通過步驟0920檢索到的行的項目“扇區(qū)編號”作為起始部分是否能夠確保通過步驟0971獲得的長度大小的區(qū)域,若能夠確保則進入步驟0975,若不能夠確保則進入步驟0974。
(步驟0974)搜索在存儲堆上寫入步驟0971獲得的長度大小的位置。然后,進入步驟0976。
(步驟0975)將存儲堆的當前的區(qū)域作為寫入位置。即,作為以實體表中通過步驟0920檢索到的行的項目“扇區(qū)編號”作為起始部分、要寫入步驟0971所獲得的長度大小的位置。
(步驟0976)在存儲堆上的(由步驟0974或步驟0975確定)位置,寫入傳送內容表中通過步驟0900選擇的行的實體的字節(jié)串。如此,完成步驟0970有關的處理。
(步驟0980)在實體表中,重新設定由步驟0920檢索到的、對應于已存儲內容的行的各項目。
這里,采用流程圖0980對于步驟0980進行詳細說明。
(步驟0981)注意實體表中通過步驟0920檢索到的行,作為以下步驟中要進行設定的行。
(步驟0982)將步驟0976中寫入存儲堆的起始扇區(qū)編號設定為實體表中步驟0981所注意的行的項目“扇區(qū)編號”。
(步驟0983)從傳送表中通過步驟0900所選擇的行中獲得長度、自動刪除期限、內容id,并且設定為實體表中步驟0981所注意的行的各項目。如此,完成步驟0980有關的處理。
(步驟0990)在提示表中,重新設定對應于已存儲內容的行的各項目。然后,返回步驟0900。
這里,采用流程圖0990對于步驟0990進行詳細說明。
(步驟0991)在提示表中,注意實體表中與通過步驟0920檢索到的行相對應的行,作為以下步驟中要進行設定的行。
(步驟0992)從傳送內容表中通過步驟0900選擇的行中獲得路徑名,并且設定d提示表中步驟0991所注意的行。如此,完成步驟0990e ud的處理。
這里,采用圖9(a)~(c)的流程圖,再次對于接收圖4的傳送內容表0410時,從圖3到圖8的各數據結構的變化進行說明。
在步驟0900中,選擇傳送內容表0410的行0410a。然后,從步驟0910進入步驟0920。
在步驟0920中,從實體表0320中檢索具有值“0602001”的行,該值“0602001”是傳送內容表0410的行0410a中“內容0409d”項目0411a的值。然而,在行0320a、0320b中都沒有具有相同內容0409d的行。因此,進入步驟0940。
在步驟0941中,獲得傳送內容表0410的行0410a中“長度”項目0413a的值“6743”。
在步驟0942中,作為在存儲堆0330上能夠連續(xù)寫入6743字節(jié)的區(qū)域,搜索出接在區(qū)域0330b后面的從扇區(qū)編碼“1005”開始的區(qū)域。
在步驟0943中,向存儲堆0330的從扇區(qū)編碼“1005”開始的區(qū)域寫入傳送內容表中“實體字節(jié)串”項目0415a的內容。
在步驟0951中,在實體表0320中生成新的行。
在步驟0952中,將步驟0943中寫入的扇區(qū)編碼“1005”設定在步驟0951中生成的行的“扇區(qū)編碼”項目。
在步驟0953中,對于步驟0951中生成的行的“長度”、“自動刪除期限”、“內容id”的各項目,依次設定傳送內容表0410中行0410a的項目0413a、0414a、0411a的值。
在步驟0961中,在提示表0310中生成新的行。
在步驟0962中,對于步驟0961中生成的行的“實體參照”項目,設定參照實體表中通過步驟0951生成的行的值。
在步驟0963中,對于通過步驟0961所生成的行的“路徑名”項目,設定傳送內容表0410中行0410a的項目0412a的值。
然后,返回步驟0900,此后,對于傳送表0410的行0410b、0410c也進行相同處理。
最后,在步驟0910中,傳送內容表中沒有要選擇的行,故結束流程0900’。
下面,對于以所謂內容版本升級等為目的而重寫已存儲內容的內容更新進行說明。
圖10是第1實施形態(tài)中更新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1010是進行更新內容前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在文件系統(tǒng)中存放3個內容。
1020是對模式圖1010進行內容更新后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通過內容的更新,在實體層中,將模式圖1010的實體1013c的字節(jié)串重寫成模式圖1020的實體1023c。然而,并沒有詳細記載實體的字節(jié),故圖中沒有差異。
又,在提示層中,將模式圖1010的提示節(jié)點1011c變成模式圖1020的提示節(jié)點1021c。在表示提示節(jié)點的圓圈中所記載的字符串是路徑名,而路徑名從“0601匯市1”改寫成“0601匯市2”。
圖11是第1實施形態(tài)中的用于更新內容的傳送內容表的示例。通過接收內容表1110,將模式圖1010表示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轉移成模式圖1020的狀態(tài)。
圖12是第1實施形態(tài)中內容更新時的數據結構示例。這里,采用流程圖對于內容更新時的處理內容與數據結構的變化進行詳細說明。作為流程圖,采用存儲變更手段0134接收內容表時的流程圖0900’。這里,僅對于流程圖中重要的步驟進行說明。
在步驟0920中,從實體表1210中檢索內容id具有從傳送內容表1110的行1110a的項目1111a獲得的“0601003”的行。結果,檢索到實體表1210的行1220c。
在步驟0930中,由于存在內容id相同的行,進入步驟0970(即步驟0971~步驟0976)。
在步驟0971中,從傳送內容表1110的行1110a的項目1113a中獲得長度“6039”。
在步驟0972中,打開具有傳送內容表1110中行1110a的扇區(qū)編號“1005”的存儲堆1230的區(qū)域1230c。
在步驟0973中,判斷從扇區(qū)編號“1005”開始是否能夠寫入長度為“6039”的區(qū)域。由于長度為“6039”,因此必須2個4096字節(jié)的扇區(qū),故必須要確保扇區(qū)編號“1005”與“1006”,兩者并沒有被已存區(qū)域占有,為空閑區(qū)域。這樣進入步驟0975。
在步驟0975中,將寫入存儲堆的寫入起始位置確定為扇區(qū)編碼“1005”。
在步驟0976中,將傳送內容表存放實體的字節(jié)串的行1110a的項目1115a,從存儲堆的扇區(qū)編號“1005”開始寫入。
在步驟0981中,將實體表1220的行1220c作為以后步驟0982、0983的設定對象。
在步驟0982中,將步驟0976寫入的起始扇區(qū)編號“1005”設定在實體表1220的行1220c的項目1221c。由于原來已經設定扇區(qū)編碼“1005”并重寫相同的值,故值沒有變化。
在步驟0983中,從傳送內容表1110的項目1113a、1114a、1111a依次獲得長度、自動刪除期限、內容id,并且依次設定在實體表1220的行1220c的項目1222c、1223c、1224c。
在步驟0991中,將與實體表1220的行1220c對應的提示表1210的行1210c作為以后步驟0992的設定對象。
在步驟0992中,對于在步驟0991作為設定對象的提示表1210的行1210c,將從傳送內容表1110的行1110a的項目1112a獲得的路徑名“0601匯市2”設定在項目1211c。
通過以上處理,完成了由于內容更新而進行的數據結構的變更。即,提示表1210變成1240、實體表1220變成1250、存儲堆1230變成1260。
其次,對于自動刪除存儲內容中的有效期滿內容內容的自動刪除進行說明。
圖13是第1實施形態(tài)中自動刪除內容時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1310是自動刪除內容之前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在文件系統(tǒng)中存放3個內容。
1320是對于模式圖1310自動刪除內容之后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通過自動刪除內容,在實體層中,模式圖1310的實體1313c與實體1313d在模式圖1320中被刪除。
又,在提示層中,模式圖1310的提示節(jié)點1311c與提示節(jié)點1311d在模式圖1320中被刪除。
圖14是第1實施形態(tài)中自動刪除內容時的數據結構示例。這里,采用流程圖對于自動刪除內容時的處理內容與數據結構的變化進行詳細說明。
圖15是用于說明第1實施形態(tài)中自動刪除內容時的流程圖。1500是進行內容自動刪除的存儲變更手段0134的處理流程圖。流程圖1500所示的處理是以自動刪除期限所要求精度的頻率起動的。例如,若自動刪除期限所要求的精度是以1天為單位,則必須使得該處理每天至少起動一次。以下,對于流程圖1500的各步驟進行說明。
(步驟1510)從實體表中依次逐行選擇。
(步驟1520)當在步驟1510中已經選擇了所有的行并且沒有要選擇的行時,結束自動刪除內容的處理。若還存在要選擇的行,則進入步驟1530。
(步驟1530)對于實體表中通過步驟1510所選擇的行,將自動刪除期限的項目的值與當前時刻進行比較。
(步驟1540)在步驟1530中,當自動刪除期限的項目的值比當前時刻要早時,返回步驟1510。此外則進入步驟1550。
(步驟1550)檢索與提示表對應的行,若不存在則進入步驟1570。若存在,則進入下一步驟1560。在提示表的行中,搜索實體參照的項目所對應的在步驟1510所選擇的行。
(步驟1560)刪除提示表中步驟1550所檢索到的行。
(步驟1570)在存儲堆中,對于實體表中的由步驟1510選擇的行,刪除從扇區(qū)編號項目的值開始的區(qū)域。
(步驟1580)刪除實體表中的在步驟1510所選擇的行。然后,返回到步驟1510。
這里,采用圖14的數據結構的具體示例對于流程圖1500的處理進行說明。
這里,研究當前時刻為6月3日并且在提示表1410、實體表1420、存儲堆1430的狀態(tài)下開始流程圖1500的處理的情況。
在步驟1510中,首先選擇實體表1420的行1420a。
通過步驟1520進入下一步驟。
在步驟1530中,比較當前時刻6月3日與實體表中由步驟1510所選擇的行1520a的自動刪除期限項目的值“06/07”(表示6月7日)。
在步驟1540中,由于自動刪除期限項目的值并不早于當前時刻,則返回步驟1510。
其次,在步驟1510中,在實體表1420中選擇行1420b,而自動刪除期限與上述相同為“06/07”,故在實行步驟1510~步驟1540之后,返回步驟1510。
其次,在步驟1510中,在實體表1420中選擇1420c。
通過步驟1520進入下一步驟。
在步驟1530中,比較當前時刻與實體表1420中行1420c的自動刪除期限的值“06/02”。
在步驟1540中,由于自動刪除期限項目的值要早于當前時刻,故進入步驟1550。
在步驟1550中,在提示表1410中由于存在與實體表1420的行1420c相對應的行1410c,故進入步驟1560。
在步驟1560中,刪除提示表1410的行1410c。
在步驟1570中,刪除將實體表1420中行1420c的扇區(qū)編號項目值“1005”作為起始部分的、存儲堆1430的區(qū)域1430c。
在步驟1580中,刪除實體表1420中的行1420c。然后,返回步驟1510。
其次,在步驟1510中,在實體表1420中選擇行1420d,自動刪除期限為與上一行1420c相同的“06/02”,同樣地進行自動刪除。
通過上述處理,對于提示表1410,刪除了行1410c與1411d而成為提示表1440,對于實體表刪除了行1420c與1420d而成為實體表1450,對于存儲堆刪除了區(qū)域1430c與1430d而成為存儲堆1460。
又,雖然沒有以流程圖進行說明,但通過改變提示層的路徑名,也能夠自由改變內容的名稱。在改變路徑名之后,也能夠進行內容的追加、更新以及自動刪除等的處理。這是由于來自廣播的作為處理對象的實體層將內容id作為標識符進行管理而并非路徑名。
又,也可以將表示分層目錄的字符串作為路徑名進行保存。此時,從用戶側來看,則可以認為內容存在于分層目錄中的任意一目錄中。
例如,通過改變對應于分層目錄的路徑名,能夠改變內容所存在的目錄。即,內容從某個目錄轉移到其他目錄。此時,內容的追加、更新或者自動刪除對于利用內容id來識別內容的實體層的處理不會產生影響。即,即使在用戶將內容從某個目錄轉移到其他目錄的情況下,對于內容的追加、更新或自動刪除也不會產生影響,而能夠正常工作。
因此,根據第1實施形態(tài),由于具備實體層與以路徑名識別內容并且用戶能夠自由訪問內容的提示層,所述實體層以內容id識別用于從廣播控制存儲內容的內容,故第1實施形態(tài)是從廣播控制存儲內容的文件系統(tǒng),同時可以如UNIX及Windows等的OS文件系統(tǒng)那樣,能夠自由改變內容的名稱以及移動內容,或者為了備份等能夠進行復制,或者能夠自己生成文件。再者,通過改變路徑名,例如將受廣播控制的內容移動到其他目錄,即使在移動之后,也能夠繼續(xù)執(zhí)行更新、自動刪除等的從廣播進行的控制。
(第2實施形態(tài))第2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除了具備第1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的功能之外,還具備下述功能,即能夠如個人計算機中的文件那樣自由地刪除、復制、移動接收裝置的文件系統(tǒng)中所存儲的內容。
第2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除了第1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的特征之外,還具有由用戶指定路徑名的步驟1;從提示層檢索具有步驟1指定的路徑名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2;復制根據步驟2中檢索到的提示節(jié)點所參照的實體的步驟3;使得通過步驟3復制后的實體的內容標識為無效值的步驟4;復制步驟2中檢索到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5;設定步驟5中復制的提示節(jié)點使得參照所述步驟3中復制的實體的步驟6。
圖16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的GUI畫面的示例。1600是GUI的整個畫面。通過瀏覽器0138輸出GUI畫面1610,并且顯示于輸出手段0139。
1610是以樹狀表示存儲在接收裝置中的內容的分層結構的窗口。在窗口中圓角矩形表示文件夾或者內容。
1620表示對內容分層結構的操作按鈕組。例如,用戶指定內容之后,按下“刪除”按鈕時,則對于所指定的內容要求進行刪除操作。或者,在指定內容之后,當按下“復制”時,要求復制所指定的內容。
1630是瀏覽存儲在接收裝置中的內容的窗口。對于在表示內容的分層結構的窗口1610中所選擇的內容,在窗口1630中顯示瀏覽畫面。
這里,對于通過用戶操作進行內容復制的情況進行說明。通過操作GUI畫面1610并且由用戶明確指定要復制的內容,由此起動用戶進行的內容復制。即,用戶通過操作輸入手段0137,對于瀏覽器0138發(fā)出指示,該指示從瀏覽器0138到達存儲變更手段0134,并且起動存儲變更手段0134的處理。
圖17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模式圖1710表示用戶進行內容復制前的狀態(tài)。而模式圖1720表示指示復制在模式圖1710中提示節(jié)點1711b與實體1713b所對應的內容并進行處理之后的結果。
這里,不僅復制1721b(即1711b)并生成提示節(jié)點1721c,而且還復制實體1723b(即1713b)并生成實體1723c。在復制后生成的實體1723c中,并不與內容id相對應,并且作為實體與作為復制源的實體1723b不同。
再者,模式圖1730表示此后更新作為復制源參照節(jié)點1721b(即1731b)與實體1723b(1733b)所對應的內容之后的狀態(tài)。
這里,采用作為更新原因的傳送內容表來說明處理。圖20是使得從模式圖1720變成模式圖1730的傳送內容表的說明圖,2010是傳送內容表。
根據已經說明的流程圖0900’,進行接收傳送內容表2010時的處理。在傳送內容表的行中,內容id的值為“0601002”,這與實體表1750的行1750b具有的內容id相同。因此,更新與行1750b相對應的已存儲內容。又,將路徑名從“0601匯市1”重寫成“0601匯市2”這里,對于復制后的內容,實體1731c與提示節(jié)點1733c都沒有改變。這樣,由于復制后的內容的實體與作為復制源實體是分開的,故更新不會影響復制后的內容。最后,模式圖1730表示此后自動刪除作為復制源的內容1731b之后的狀態(tài)。
由于復制后的內容與作為復制源的內容互相獨立,故而不會受到復制源自動刪除的影響而依舊存在。
如此,在第2實施形態(tài)的文件系統(tǒng)中具有下述特征,即,在用戶進行內容復制處理時,通過進行復制作為獨立的實體,對由于接收傳送內容表以及自動刪除而發(fā)生變化的內容不會受到影響。
作為不同于本發(fā)明的方法,當用戶進行復制時采用不復制實體的方法時,在自動刪除時以及更新時,接收裝置必須急著準備用戶用于復制的實體,當實體的字節(jié)串的長度較長時,實體的復制處理會對接收裝置施加負擔,也有的情況用戶雖能夠觀測到所述負擔,而用戶不能夠直接地預測起動復制該實體的處理的時刻。
另一方面,如本發(fā)明那樣,在用戶發(fā)出復制的指示時,當進行包含字節(jié)串的物理復制的實體復制時,即使用戶觀測到接收裝置的負擔,用戶也能夠直覺地獲得因果關系。
其次,采用數據結構的示例,對于圖17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有關的處理進行詳細說明。
圖18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的數據結構示例。
提示表1810、實體表1820、存儲堆1830表示用戶進行內容復制之前的狀態(tài)。另個,提示表1840、實體表1850、存儲堆1860表示用戶進行內容復制之后的狀態(tài)。這里,對于與提示表1810的行1810b相對應的內容進行復制。
通過用戶進行內容的復制操作,在提示表40中,以行1840b(即行1810b)為基礎,通過復制生成行1840c。又,在實體表中,以行1850b(即行1820b)為基礎,通過復制生成行1850c。另外,在存儲堆中,以區(qū)域1860b(即區(qū)域1830b)為基礎,通過復制生成區(qū)域1860c。
這里,采用流程圖對于復制處理進行說明。
圖19(a)~(b)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的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
(步驟1910)將復制源的內容所對應的存儲堆的字節(jié)串寫入存儲堆上的新的區(qū)域。
這里,采用流程圖1910對于步驟1910進行詳細說明。
(步驟1911)從復制源的內容所對應的實體表的行中獲得“長度”項目。
(步驟1912)搜索在存儲堆上能夠連續(xù)寫入步驟1911所獲得的長度大小的位置,將其作為寫入區(qū)域。
(步驟1913)通過將復制源的內容所對應的存儲堆的字節(jié)串寫入步驟1912搜索到的區(qū)域,由此進行復制。
以上,完成步驟1910有關的處理。
(步驟1920)向實體表追加新的行,通過復制等設定自動刪除期限、內容id以外的各項目。
這里,采用流程圖1920對于步驟1920進行詳細說明。
(步驟1921)在實體表生成新的行。對于該行進行下述步驟1922、1923中的項目設定。
(步驟1922)在步驟1910(更具體的是步驟1913)中獲得寫入存儲堆的區(qū)域其起始扇區(qū)編號。將獲得的扇區(qū)編號設定在實體表中步驟1921生成的行的項目“扇區(qū)編號”。
(步驟1923)從與復制源的內容對應的實體表的行中獲得“長度”,并且設定在實體表中步驟1921所生成的行的相應項目。
(步驟1924)對于實體表中步驟1921生成的行,設定超出通常值域的特別值作為自動刪除期限、內容id的項目的值。通過設定特別值,可以知道在這些項目中并沒有存放有意義的值。
這樣,完成了步驟1920有關的處理。
(步驟1930)在提示表中追加新的行,通過復制等設定各項目。然后,返回步驟1900。
這里,采用流程圖1930詳細說明步驟1930。
(步驟1931)在提示表中生成新的行。對于該行在以后步驟中進行項目設定。
(步驟1932)在提示表中通過步驟1931所生成的行的“實體參照”項目中設定數值,使得能夠參照實體表中通過步驟1920(更加具體的是步驟1921)所生成的新的行。
(步驟1933)從復制源的內容所對應的提示表的行中獲得路徑名。將獲得的路徑名設定在提示表中通過步驟1931所生成的行的“路徑名”項目。
如上所述,完成了步驟1930有關的處理。
這里,采用流程圖19(a)~(b),再次對于圖18中由于用戶進行內容復制而引起的數據結構的變化進行說明。
在步驟1911中,從實體表1820的復制源的內容所對應的行1820b的長度項目1822b中獲得長度“4039字節(jié)”。
在步驟1912中,在存儲堆1830上,搜索4039字節(jié)的新區(qū)域的位置,并且可知將扇區(qū)編號1004作為起始部分來存儲內容。
在步驟1913中,從扇區(qū)編號“1004”開始復制存儲堆1840上的區(qū)域1830b的字節(jié)串,生成區(qū)域1860c。
在步驟1921中,在實體表1850中生成新的行1850c。
在步驟1922中,將步驟1913中采用的扇區(qū)編號“1004”存放到實體表1850的新生成的行1850c的扇區(qū)編號項目1851c中。
在步驟1923,從項目1852b獲得長度并且寫入項目1852c。
在步驟1924,將自動刪除期限的項目1853c與內容id的項目1854c設定為特別的值。
在步驟1931中,在提示表1840生成新的行1840c。
在步驟1932中,設定提示表1840的實體參照項目1842c,使得能夠參照實體表1850中的新的行1850c。
在步驟1933中,根據項目1840b,將提示表1840中新的行1840c的路徑名項目1840c設定為與項目1840b不同的名稱。例如,此時可以使用戶輸入適當的字符串,或者使其在項目1840b的字符串之后自動連結字符串“(復制)”。在圖中,使用戶輸入“匯市1的復制”這樣的字符串。
圖20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的數據結構示例之二。
提示表2010、實體表2020、存儲堆2030表示從圖18的提示表1840、實體表1850、存儲堆1860更新復制源的內容后的狀態(tài)。
下面對于引起更新的傳送內容表進行說明。圖21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接收的傳送內容表的示例。由于內容id為“0601002”的內容位于實體表1850的行1850b,因此更新了與該行相對應的內容。這里,內容的更新處理與已說明的根據圖9(a)的流程圖0900’實行的處理相同,故省略詳細說明。
其次,提示表2040、實體表2050、存儲堆2060表示此后通過自動刪除將復制源的內容刪除之后的狀態(tài)。這里的內容的自動刪除處理與已說明的根據圖15的流程圖1500實行的處理相同,故省略詳細說明。
其次,對于通過用戶操作進行內容刪除的情況進行說明。然而,這里作為對象的內容不是通過用戶的復制所生成的內容,而是利用傳送內容表等生成的內容。用戶刪除通過用戶復制生成的內容的情況將在后文敘述。
通過操作GUI畫面1610并且明確指示用戶要刪除的內容,由此起動用戶進行的內容刪除。即,通過用戶操作輸入手段0137,對于瀏覽器0138進行指示,該指示從瀏覽器0138到達存儲變更手段0134,并且起動存儲變更手段0134的處理。
圖22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刪除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模式圖2210表示用戶進行刪除內容之前的狀態(tài)。模式圖2220表示由用戶進行了刪除內容之后的狀態(tài)。在模式圖2210中,對于與提示節(jié)點2211a與實體2213a對應的內容,用戶要求進行刪除。
結果,在模式圖2220中,刪除了提示節(jié)點的部分。然而,即使由用戶進行內容刪除,也不能夠刪除實體2223a,實體2223a依然存在。
這樣,在第2實施形態(tài)的文件系統(tǒng)中,其特點在于,當用戶進行內容刪除時,僅刪除位于提示層的提示節(jié)點而不刪除位于實體層的實體。
圖23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內容時的數據結構示例。
提示表2310、實體表2320、存儲堆2330表示用戶刪除內容之前的狀態(tài)。提示表2340、實體表2350、存儲堆2360表示用戶刪除了內容之后的狀態(tài)。
通過用戶的刪除內容的操作,僅刪除了與提示表2310的提示節(jié)點對應的行2310a。即,沒有刪除與實體表2320中對應的實體的行2320a,在實體表2350中還作為行2350a存在。又,也沒有刪除存儲堆2330的相應的區(qū)域2330a,存儲堆2360的相應的區(qū)域2360a依舊存在。
這里,對于存儲變更手段0134的處理流程圖進行說明,該存儲變更手段0134進行由用戶刪除通過復制生成的內容的操作。圖24是說明用戶為了刪除通過復制生成的內容而進行的操作的流程圖。2400是用戶進行刪除內容操作的存儲變更手段0134的流程圖。
(步驟2410)刪除與作為刪除對象的內容對應的提示表的相應的行。
(步驟2420)判斷作為刪除對象的內容是否為用戶通過復制生成的內容。對于由用戶通過復制生成的內容,由于在內容id中存放有特別的值,故可以將其作為判斷材料。
(步驟2430)在步驟2420中判斷不是用戶通過復制生成的內容時,則結束用戶的內容刪除操作。其它的情況下,進入步驟2440。
(步驟2440)在存儲堆中,打開與作為刪除對象的內容相對應的區(qū)域。
(步驟2450)在實體表中,刪除與作為刪除對象的內容相對應的行。
在圖22、圖23中,由于作為刪除對象的內容不是由用戶通過復制生成的內容,因此在流程圖2400中,在步驟2430就結束,故實際上僅執(zhí)行了流程圖中的步驟2410。因此,從數據結構來說,僅刪除提示表的行,而并沒有改變實體表以及存儲堆。或者,對于文件系統(tǒng)的模式圖,僅刪除了提示節(jié)點而并沒有刪除實體。
其次,對于將用戶通過復制生成的內容作為對象由用戶操作來刪除內容的情況進行說明。
根據與不是用戶通過復制的內容的處理相同的流程圖2400,進行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因此,在流程圖2400的步驟2430,首先判斷作為對象的內容是否是用戶通過復制而獲得的,與GUI畫面1610的操作完全通用。
圖25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復制后的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模式圖2510表示用戶刪除復制后的內容之前的狀態(tài)。模式圖2520表示用戶刪除了復制后的內容的狀態(tài)。
在模式圖2510中,對于與提示節(jié)點2511d與實體2513d相對應的內容,用戶要求進行刪除。
結果,刪除了提示節(jié)點2511d與實體2513d,成為模式圖2520的狀態(tài)。與在圖22、圖23中已說明的、用戶刪除不是通過復制生成的內容的情況不同,這里也同時刪除實體2513d。
圖26是第2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復制后的內容時的數據結構示例。
這里,采用流程圖2400對于數據結構的變化進行說明。
在步驟2410中,刪除提示表2610的行2610d。
在步驟2420中,由于實體表2620的內容id的值為特別的值(在圖中以“-”表示為特別的值),判斷其為用戶復制的內容。
在步驟2430中,由于是用戶通過復制的內容,故進入到步驟2440。
在步驟2440中,在存儲堆2630中打開區(qū)域2630d。
在步驟2450中,在實體表2620中刪除行2620d。
這樣,結束處理。
由此,根據第2實施形態(tài),除了第1實施形態(tài)的效果之外,還能夠自由刪去用戶存儲的內容或者能夠復制內容。這樣,在相同的一覽表中,能夠混合管理由廣播控制的內容與用戶通過復制等生成的數據。由用戶復制的數據(內容)能夠繼續(xù)存在而不會受到作為復制源的內容自動刪除期限產生的影響。
(第3實施形態(tài))第3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除了具備第2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的功能,還能夠在接收裝置登錄多個用戶,存儲每個用戶互不相同的內容或能夠每個用戶進行復制、刪除等的不同操作。
第3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除了具備第1、第2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的特征之外,對于登錄于一個接收裝置的多個用戶的每一個用戶,還能夠實現不同內容的存儲(能夠對于每個用戶賦予相同或不同的路徑名)。即,具有在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以及實體時將接收到的實體追加到實體層的步驟1;依次注意所有用戶中的每個用戶的步驟2;向步驟2中所注意的用戶相對應的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路徑名并且參照步驟1中追加的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后返回步驟2的步驟3。
圖27是能夠對多個用戶進行處理的第3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2710是追加內容之前的模式圖。
在模式圖2710中,對于一個實體層2713,有2個提示層2711與2712與其對應。各提示層對應于各個用戶。各用戶當在自己的提示層存在提示節(jié)點時,并且僅此情況下,觀測在存儲手段0135中是否存在內容。例如,即使在實體層中存在實體,但若不存在與該用戶的提示層相對應的提示節(jié)點,則相當于沒有存儲內容。又,即便在別的用戶的提示層中存在與該實體相對應的提示節(jié)點,也與之無關。
又,若準備有相當于用戶數的提示層,就能夠通過相同的數據結構和處理流程圖來實現處理,但為了簡便起見,在以下的說明中,以用戶為2人的情況來進行說明。又,第1、第2實施形態(tài)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數為1個時的特殊情況。因此,當用戶數為1個時的第3實施形態(tài)的數據結構以及處理流程圖與第1、第2實施形態(tài)的完全相同。
2720是對于模式圖2710追加了內容之后的模式圖。對于實體層2723追加實體2723a,同時對于2個提示層2721、2722依次追加提示節(jié)點2721a、2722a。
存放了字節(jié)串的實體與用戶數(即提示層的數目)無關而為一個。在這一點上,由于不需要根據用戶數重復進行處理,因此能夠更有效地使用存儲手段0135的容量,同時,即使用戶數增加,寫入的處理時間也大致保持一定。
這里,對于與多個用戶對應的第3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時的數據結構示例進行說明。
圖28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數據時的數據結構示例。圖28是實現圖27的模式圖的數據結構示例。
提示表2810、提示表2820、實體表2830、存儲堆2840與圖27的模式圖2710相對應。又,提示表2850、提示表2860、實體表2870、存儲堆2880與圖27的模式圖2720相對應。
在追加內容時,分別在提示表2850追加行2850a、在提示表2860追加行2860a、在存儲堆2880追加區(qū)域2880a。
這里,采用流程圖詳細說明第3實施形態(tài)中接收傳送內容表時的動作。
圖29是說明第3實施形態(tài)中接收傳送內容表時的處理流程圖,2900是接收傳送內容表時的存儲變更手段0134的處理流程圖。圖29類似與第1實施形態(tài)中接收傳送內容表時的流程圖0900’。因此,在流程圖2900中,對于與流程圖0900’相同的內容,附加相同的符號。
流程圖2900與流程圖0900’的不同點在于,改變?yōu)閷τ谒杏脩暨M行步驟0960與步驟0990的處理。具體來說,通過在步驟0960的部分追加步驟2910與步驟2920、在步驟0990的部分追加步驟2930與步驟2940,由此,分別按照用戶數反復執(zhí)行步驟0960與步驟0990。然而,在步驟0960以及步驟0990中處理的提示表是在步驟2910或步驟2930中當前選擇的用戶。
在流程圖0900’中,提示表有關的處理僅為步驟0960與步驟0990,這些步驟的處理不會影響到其他步驟。因此,變成擴展為對于按照用戶數存在的所有提示表進行處理。
其次,對于能夠對多個用戶進行處理的第3實施形態(tài)中的內容更新進行說明。
圖30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內容更新時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3010是更新內容之前的模式圖。又,3020是更新內容之后的模式圖。在模式圖3020中,在提示層3021中更新了提示節(jié)點3021c,在提示層3022中更新了提示節(jié)點3022c,在實體層3023中更新了實體3023c。
圖31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內容更新時的數據結構的示例。
提示表3110、提示表3120、實體表3130、存儲堆3140與圖30的模式圖3010相對應。又,提示表3150、提示表3160、實體表3170、存儲堆3180與圖30的模式圖3020相對應。
圖32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用的傳送內容表的示例。傳送來的內容id的值為“0601003”,這與實體表3130的行3130c相同。因此,在改變實體表3130的行3130c的同時,也改變了存儲堆3140中的相應區(qū)域3140c與在2個提示表中的相應的行3110c、3120c。
根據已經說明的圖29的流程圖2900,能夠進行內容更新的處理。由于與第1實施形態(tài)的流程圖0900’的不同點僅在于,按照用戶數重復進行提示層的處理,因此以同樣的步驟進行處理。
其次,對于能夠對多個用戶進行處理的實施形態(tài)3中的內容自動刪除進行說明。
圖33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內容自動刪除時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3310是進行內容自動刪除之前的模式圖,3320是內容自動刪除之后的模式圖。這里,對于提示層3311、提示層3312兩方面,依次刪除提示節(jié)點3311b與3311c、3312b與3312c。又,對于只有一個的實體層3313,刪除實體3313b、3313c。
圖34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內容自動刪除時的數據結構示例。
提示表3410、提示表3420、實體表3430、存儲堆3440與圖33的模式圖3310相對應。又,提示表3450、提示表3460、實體表3470、存儲堆3480與圖33的模式圖3320相對應。
這里,采用流程圖對第3實施形態(tài)中自動刪除內容的處理進行說明。
圖35是說明第3實施形態(tài)中自動刪除內容時的處理流程圖,3500是內容自動刪除時的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
流程圖3500類似于第1實施形態(tài)中的自動刪除處理的流程圖1500。因此,在流程圖3500中,對于與流程圖1500相同的步驟采用相同的符號。
流程圖3500與流程圖1500的不同點在于,改變成對于所有用戶進行步驟1560。具體來說,為了按照用戶數重復執(zhí)行步驟1560而追加了步驟3510與步驟3520。然而,在步驟1560處理的提示表是在步驟3510所當前選擇的用戶。
在流程圖1500中,提示表有關的處理僅為步驟1560,這些步驟的處理不會對其他步驟產生影響。因此,擴展成對于按照用戶數存在的所有提示表進行處理。
其次,對于能夠對多個用戶進行處理的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的情況進行說明。
圖36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3610是用戶進行內容復制之前的模式圖。又,3620是用戶進行內容復制之后的模式圖。
在模式圖3610中,在與第1用戶對應的提示層3611中復制提示節(jié)點3611b,生成提示節(jié)點3611c。在實體層3613中復制實體3613b,生成實體3613c。然而,對于與第2用戶對應的提示層3612,并沒有復制提示節(jié)點3612b。即,第1用戶的復制并不會影響到第2用戶的提示層。
其次,在模式圖3620中,在與第2用戶對應的提示層3622中,復制提示節(jié)點3622b,生成提示節(jié)點3622c。在實體層3623中,復制實體3623b,生成實體3623d。
這里,通過第1用戶的復制生成的實體3623c與通過第2用戶的復制生成的實體3623d雖是復制共同的實體3623b之后的實體,但是不同的實體。即,在一個實體層3623中存在實體2623b的多個復制。
在實體層中相對于同一實體存在多個復制,可能乍看起來似乎浪費了存儲容量,但它卻具有簡化處理、同時在復制后各用戶能夠自由編輯內容的優(yōu)點。
圖37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進行內容復制時的數據結構的示例。提示表3710、提示表3720、實體表3730、存儲堆3740與圖36中的模式圖3610相對應。又,提示表3750、提示表3760、實體表3770、存儲堆3780與圖36中的模式圖3620相對應。
作為對這些數據結構的處理流程圖,能夠直接采用第2實施形態(tài)中圖19(a)的流程圖1900。
內容的追加、更新、自動刪除是對于實體層的處理。這對提示層也進行改變,但以保持與實體層的一致性為目的。對此,用戶對內容進行復制是對于各用戶固有的提示層(或者提示表)進行的處理。因此,內容復制的處理不需要如內容的追加、更新、自動刪除中的流程圖的變更那樣,對所有用戶改變對提示層的處理。因此,能夠直接采用實施形態(tài)2中進行內容復制的流程圖。
其次,對于在能夠對多個用戶進行處理的第3實施形態(tài)中的用戶刪除內容的情況進行說明。然而,成為刪除對象的內容并不是用戶通過復制生產的內容。
圖38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內容時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3810是用戶刪除內容之前的模式圖。又,3820是用戶刪除內容之后的模式圖。
在模式圖3810中,與提示層3811對應的第1用戶刪除與提示節(jié)點3811a對應的內容,結果如模式圖3820所示。這里,沒有刪除與成為刪除對象的內容對應的與第2用戶所對應的提示層3812的提示節(jié)點3812a(即3822a)。即,通過第1用戶進行刪除,不會影響到與第2用戶相對應的提示層3812(即3822)。
圖39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內容時的數據結構的示例。
提示表3910、提示表3920、實體表3930、存儲堆3940與圖38中的模式圖3810相對應。又,提示表3950、提示表3960、實體表3970、存儲堆3980與圖38中的模式圖3820相對應。
作為對于這些數據結構的處理流程圖,可以直接采用第2實施形態(tài)中圖24的流程圖2400。這是由于與用戶進行復制的情況相同,用戶刪除內容是對于各用戶的各自的提示層進行的操作。
其次,對于在能夠對多個用戶進行處理的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復制后內容的情況進行說明。
圖40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復制后內容時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4010是用戶刪除復制后內容之前的模式圖。4020是進行刪除之后的模式圖。在模式圖4010中,在第1用戶的提示層4011中由第1用戶刪除與提示節(jié)點4011c相對應的內容,而成為模式圖4020的狀態(tài)。此時,與提示節(jié)點4011c同時刪除實體4013c。
實體4013c與實體4013d都是復制實體4013b之后生產的實體,刪除實體4013c不會影響到實體4013d的存在。
圖41是第3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刪除復制后內容時的數據結構示例。
提示表4110、提示表4120、實體表4130、存儲堆4140與圖40中的模式圖4010相對應。又,提示表4150、提示表4160、實體表4170、存儲堆4180與圖40中的模式圖4020相對應。
因此,根據第3實施形態(tài),除了能夠獲得第1、第2實施形態(tài)的效果,而且還能夠在一個文件系統(tǒng)中管理多個用戶的存儲情況。在第3實施形態(tài)中,對于每個用戶獨立地設置存放每個用戶信息的提示層,并且設置一個作為由同一廣播控制的對象的實體層。通過設置多個提示層,能夠對每個用戶保持不同的存儲內容,而且,對于每個用戶能夠獨立地進行內容的刪除以及復制等。又,由于實體層只有唯一一個,對于由廣播控制的內容實體的字節(jié)串,僅唯一地存放在文件系統(tǒng)的實體層中,故與每個用戶獨立進行存儲的情況相比,在由廣播控制的內容的追加以及更新、或者自動刪除等的處理中,不僅能夠有效利用存儲容量,而且在處理速度以及消耗電能等方面也具有優(yōu)勢。
(第4實施形態(tài))第4實施形態(tài)相對于第1、第2、第3各實施形態(tài),具有能夠根據用戶的愛好改變存儲內容的過濾器功能。
第4實施形態(tài)中的廣播系統(tǒng)除了具有第1、第2、第3實施形態(tài)的廣播系統(tǒng)的特點之外,還具有在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過濾器信息及內容的實體時將接收到的實體存入實體層的步驟1;判斷接收到的過濾器信息與用戶概況是否相適合并且當不適合時結束處理的步驟2;向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路徑名并且參照步驟1中所追加的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3。
接收裝置0130的內容過濾器0133中,對于從接收手段0131送來的各內容,判斷適合于哪個用戶的用戶概況,將判斷結果作為過濾器適合表輸出到存儲變更手段0134。
圖42是第4實施形態(tài)中過濾器適合表的說明圖。4210是過濾器適合表的示例。
圖43是第4實施形態(tài)中用于追加內容的傳送內容表的示例,4310是整個傳送內容表。在傳送內容表4310中,追加列4315“過濾器信息”。過濾器信息與第1實施形態(tài)中說明的相同。
在將接收到的傳送內容表4310輸入到內容過濾器手段0133時,過濾器適合表4210包含在內容過濾器手段0133的輸出中。根據賦予傳送內容表4310的各內容的過濾器信息與各用戶有關的用戶概況是否適合,判斷是否要以內容單位進行存儲,由此獲得過濾器適合表4210。
過濾器適合表4210是列表形式的數據結構,各行與傳送來的一個內容對應,同時與傳送內容表4310的各行對應。過濾器適合表4210具有存放內容id的列4211、存放適合結果的列4212,列4212還由與用戶對應的列4213、4214構成。當注意過濾器適合表4210的某行時,將各用戶對于具有該行的內容id的內容過濾器信息的適合結果存入列4212中。
例如,當注意行4210a時,用戶1的適合結果列4212為“是”時,表示用戶1的用戶概況與內容id為“0602001”的內容的過濾信息4315a相適合。
又,當用戶2的適合結果列4213為“否”時,表示用戶2的用戶概況與內容id為“0602001”的內容的過濾信息4315a不適合。
同樣,注意行4210b時,它表示內容與用戶1以及用戶2兩者都適合。又,當注意行4210c,它表示內容與用戶1以及用戶2都不適合。
其次,采用具體示例來說明在具有過濾功能的第4實施形態(tài)的接收裝置中輸入傳送內容表4310與過濾器適合表4210時存儲變更手段0134進行的處理。
圖44是表示第4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時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
模式圖4410是處理傳送內容表4310之前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模式圖4420是處理傳送內容表4310之后的文件系統(tǒng)的內容。在模式圖4420中,在實體層4423中追加實體4423a、4423b及4423c,在第1用戶的提示層4421中追加提示節(jié)點4421a與4421b,在第2用戶的提示層4421中追加提示節(jié)點4422a。
又,圖45是第4實施形態(tài)中追加內容時的數據結構示例。圖45與圖44相對應。
這里,采用流程圖對于處理進行詳細說明。
圖46是說明第4實施形態(tài)中接收內容表時的存儲變更手段的處理流程圖,4600是整個流程圖。流程圖4600類似于第3實施形態(tài)中流程圖2900。不同之處在于,追加了步驟4610與步驟4620。
在步驟4610中,對提示表追加內容時,通過步驟2910所選擇的用戶僅在適合表的適合結果為適合時才執(zhí)行對提示表追加內容的步驟0960。
同樣,對于更新提示表的步驟0990,追加步驟4620。
在步驟0900中選擇傳送內容表4310的行4310a時,由于沒有存儲內容id為“0602001”的內容,在步驟0930中進入步驟0940。
然后,在步驟2910中選擇用戶1,在步驟4610中由于過濾器適合表4210的用戶1的適合結果項目4213a為是,則進入步驟0960并且對提示表4550追加行4550a。
接著下一次,在步驟2910中選擇用戶2,在步驟4610中,由于過濾器適合表4210的用戶2的適合結果項目4214a為否,故不進入步驟0960而返回到步驟2910,在用戶2的提示表4560中不追加行。
以下,對于傳送內容表的行4310b、4310c也進行相同的處理,結果獲得提示表4550、4560、實體表4570、存儲堆4580。
其次,對于在第4實施形態(tài)中改變用戶概況時的處理進行說明。不僅在追加新用戶時設定用戶概況的情況下,也可以在已登錄用戶設定用戶概況并且根據用戶概況將內容過濾存儲的狀態(tài)下,使得用戶概況產生變更。
圖47是說明第4實施形態(tài)中用戶概況變更處理時的處理流程圖,4700是存儲變更手段0134的處理流程圖。
(步驟4710)將與變更了用戶概況的用戶相對應的提示表初始化。即,刪除提示表中的所有行。若從模式圖來說,則刪除與所注意的用戶相對應的提示層中的所有提示節(jié)點。
然而,由用戶復制生成的內容是在刪除對象之外。
(步驟4720)從實體表中依次逐行選擇。
(步驟4730)若在步驟4730中沒有要選擇的行,則結束處理。否則,進入步驟4740。
(步驟4740)判斷實體表中通過步驟4720選擇的行中所存放的過濾信息與所注意的用戶的用戶概況是否合適。
(步驟4750)當在步驟4740中判斷為合適時,則進入步驟4760。否則,返回步驟4720。
(步驟4760)將與實體表中通過步驟4720選擇的行相對應的內容追加到所注意的用戶的提示表中。然后,返回步驟4720。
在該處理中,存在這樣的優(yōu)點,即若在實體層(或者實體表與存儲堆)中存在已存儲的內容時,即使不等到接收新的內容,也能夠立即進行收看收聽。
特別在圖46的流程圖4600中,若存在不適合任何用戶的用戶概況的內容,通過步驟0940與步驟0950或者步驟0970與步驟0980,也能夠將內容存放在實體層中。即,在變更用戶概況之前,即使存在不能夠適合任何用戶的用戶概況的內容時,雖然在提示層不存在提示節(jié)點,但存在于實體層。因此,接收到的傳送內容表中所包含的內容除了自動刪除的情況之外,都存放在實體層中,當用戶概況變更時,能夠立即使得實體層的內容與之相適應。
因此,根據第4實施形態(tài),除了具備第1、第2、第3實施形態(tài)的效果之外,還能夠自動選擇僅適合于用戶愛好的內容并且存儲適合每個用戶的內容。在提示層生成與適合愛好的內容相對應的提示節(jié)點,由此來反映用戶的愛好。又,用戶的愛好作為用戶概況預先存放在接收裝置中,即使在變更用戶概況時,不需要等待再次接收與以前用戶概況不適合而與新用戶概況適合的內容,對該用戶能夠迅速存儲上述的內容。由于在新用戶登錄時也能夠進行用戶概況的變更,因此在登錄新用戶之后,不需要等待再次接收內容,能夠迅速進行存儲,能夠迅速收看收聽內容。再者,當完成了存儲要求實時性進行處理的實體的字節(jié)串之后,判斷內容是否與用戶愛好適合。因此,接收時的處理負擔為最低限度,并且能夠將內容的丟失以及對其他處理的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又,判斷是否與愛好適合的處理可能會是負擔重、處理時間長的處理。
以上,對于本實施形態(tài)1~4進行了詳細說明。
又,本發(fā)明的接收存儲裝置在上述的實施形態(tài)中為接收裝置0130(參照圖1)。然而,并不僅限于此,本發(fā)明的接收裝置總之是用于至少接收并存儲從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用于識別內容的內容ID的接收存儲裝置,它能夠存放內容以及與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路徑名可以從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過來,也可以在接收存儲裝置側生成,該接收存儲裝置是能夠向接收存儲裝置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能夠根據用戶指示進行變更的接收存儲裝置。
又,本發(fā)明的發(fā)送裝置在上述的實施形態(tài)中是發(fā)送裝置0110(參照圖1)。然而,并不僅限于此,本發(fā)明的發(fā)送裝置總之是用于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內容用的內容ID的發(fā)送裝置,在接收并存儲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接收裝置側,存放與內容以及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路徑名可以從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過來,也可以在接收存儲裝置側生成,本發(fā)明的發(fā)送裝置能夠向接收存儲裝置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根據用戶指示進行變更的發(fā)送裝置。
又,本發(fā)明的廣播系統(tǒng)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是廣播系統(tǒng)0100(參照圖1)。然而,并不僅限于此,本發(fā)明的廣播系統(tǒng)總之具備至少用于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內容用的內容ID的發(fā)送裝置、和用于接收并存儲發(fā)送來到內容以及內容ID的接收存儲裝置,在接收存儲裝置側存放內容以及與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路徑名可以從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過來,也可以在接收存儲裝置側生成,本發(fā)明的廣播系統(tǒng)是能夠向接收存儲裝置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能夠根據用戶指示進行變更的廣播系統(tǒng)。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與計算機共同工作的程序,該程序通過計算機實現上述本發(fā)明的接收存儲裝置、發(fā)送裝置以及廣播系統(tǒng)的全部或一部分手段(或者裝置、元件、電路、部分等)的功能。當然,本發(fā)明的計算機并不僅限于CPU等純碎的硬件,也可以是固件以及OS、甚至外部設備。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與計算機共同工作的程序,該程序通過計算機實現上述本發(fā)明的接收存儲方法、發(fā)送方法以及廣播方法的全部或一部分步驟(或者工序、動作、作用等)的動作。
又,本發(fā)明的一部分的手段(或者裝置、元件、電路、部分等)、本發(fā)明的一部分步驟(或者工序、動作、作用等)表示這些多個手段或步驟內的幾個手段或步驟,或者表示一個手段或步驟內的一部分功能或一部分動作。
又,本發(fā)明的一部分裝置(或者元件、電路、部分等)表示這些多個裝置內的幾個裝置,或者表示一個裝置內的一部分的手段(或者元件、電路、部分等),或者表示一個手段內的一部分功能。
又,記錄了本發(fā)明的程序并由計算機可讀取的記錄媒體也屬于本發(fā)明。又,本發(fā)明的程序的一利用形態(tài)可以是記錄在由計算機可讀取的記錄媒體上并且與計算機共同工作的形態(tài)。又,本發(fā)明的程序的一利用形態(tài)可以是在傳送媒體中傳送、由計算機可讀取并且與計算機共同工作的形態(tài)。又,作為記錄媒體包含ROM等,作為傳送媒體包含因特網等的傳送媒體及光波、電波、聲波等。
又,本發(fā)明的構成可以通過軟件實現,也可以通過硬件實現。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載有程序的媒體,所述程序是通過計算機實現上述本發(fā)明的接收存儲裝置、發(fā)送裝置以及廣播系統(tǒng)的全部或一部分步驟的全部或一部分動作用的程序,本發(fā)明的媒體是通過計算機可讀取的、并且讀取的所述程序能夠與所述計算機共同工作執(zhí)行所述動作的媒體。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載有程序的媒體,所述程序是通過計算機實現上述本發(fā)明的接收存儲方法、發(fā)送方法以及廣播方法的全部或一部分手段的全部或一部分功能用的程序,本發(fā)明的媒體是通過計算機可讀取的、并且讀取的所述程序能夠與所述計算機共同工作執(zhí)行所述功能的媒體。
如此,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提示層,具備在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實體時將接收到的所述實體追加到所述實體層的步驟1、向所述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并且參照所述步驟1中追加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2。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提示層,具有在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與實體時從所述實體層中檢索具有接收到的所述內容標識符的實體的步驟1;利用接收到的所述實體重寫所述步驟1中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2;從所述提示層檢索參照所述步驟1中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3;利用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重寫通過所述步驟3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路徑名的步驟4。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提示層,具有在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實體時從所述實體層中檢索具有接收到的所述內容標識符的實體的步驟1;當所述步驟1的檢索成功時進入步驟5的步驟2;向所述實體層追加接收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3;向所述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并且參照所述步驟3中追加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之后結束處理的步驟4;利用接收到的所述實體重寫所述步驟1中檢索到所述實體的步驟5;從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參照通過所述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6;利用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重寫通過所述步驟6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路徑名的步驟7。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并具有自動刪除期限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提示層,具備從所述實體層檢索自動刪除期限到期的實體的步驟1;刪除所述步驟1中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2;從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參照通過所述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3;刪除通過所述步驟3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4。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提示層,具有由用戶指定路徑名的步驟1;從所述提示層檢索具有通過所述步驟1指定的路徑名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2;刪除通過所述步驟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3。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提示層,具有由用戶指定路徑名的步驟1;從提示層檢索具有所述步驟1指定的路徑名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2;復制根據所述步驟2中檢索到的提示節(jié)點所參照的實體的步驟3;使得通過所述步驟3復制后的實體的內容標識符為無效值的步驟4;復制所述步驟2中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5;設定所述步驟5中復制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使其參照所述步驟3中復制的實體的步驟6。
又,本發(fā)明是上述存儲管理方法,例如,還追加了下述步驟,所述提示節(jié)點具有自動刪除期限,在所述步驟5之前,使得通過所述步驟3復制后的實體的自動刪除期限為無效值。
又,本發(fā)明是上述的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刪除復制后的內容的處理中,具有用戶指定復制后的內容的路徑名的步驟11;從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具有通過所述步驟11指定的路徑名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12;刪除通過所述步驟1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13;刪除通過所述步驟1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所參照的實體的步驟14。
又,本發(fā)明是上述的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刪除復制后的內容的處理中,具有用戶指定復制后的內容的路徑名的步驟11;從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具有通過所述步驟1 1指定的路徑名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12;刪除通過所述步驟1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13;若通過所述步驟1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所參照的實體的內容標識符為有效時則結束處理的步驟14;刪除通過所述步驟1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所參照的實體的步驟15。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提示層,具有當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過濾器信息、實體時將所述實體存儲到所述實體層的步驟1;判斷接收到的所述過濾器信息與用戶概況是否合適并且在不合適時結束處理的步驟2;向所述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并且參照通過步驟1追加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3。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提示層,具備當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過濾器信息、實體時從所述實體層中檢索具有接收到的所述內容標識符的實體的步驟1;利用接收到所述實體重寫通過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2;檢索與通過所述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相對應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3;判斷接收到的所述過濾器信息與用戶概況是否合適并且當合適時進入步驟6的步驟4;刪除通過所述步驟3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并且結束處理的步驟5;利用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重寫所述步驟3中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路徑名的步驟6。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提示層,具有當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過濾器信息、實體時從所述實體層中檢索具有接收到的所述內容標識符的實體的步驟1;當所述步驟1中的檢索成功時進入步驟6的步驟2;向所述實體層追加接收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3;判斷接收到的所述過濾器信息與用戶概況是否合適并且當不合適時結束處理的步驟4;向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并且參照所述步驟3中追加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并且結束處理的步驟5;利用接收到的所述實體重寫所述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6;從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參照所述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7;判斷接收到的所述過濾器信息與用戶概況是否合適并且在合適時進入步驟10的步驟8;刪除通過所述步驟7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并且結束處理的步驟9;利用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重寫通過所述步驟7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路徑名的步驟10。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提示層,具有變更用戶概況的步驟1;刪除所述提示層的所有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2;從所述實體層的所有實體中逐個選擇實體的步驟3;判斷所述步驟3選擇的所述實體的過濾器信息與用戶概況是否合適并且當不合適時返回步驟3的步驟4;向所述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的所述路徑名并且參照所述步驟3選擇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并返回步驟3的步驟5。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各個用戶的提示層,具有當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實體時將接收到的所述實體追加到所述實體層的步驟1;從所有用戶中依次逐個選擇的步驟2;向與所述步驟2選擇的所述用戶對應的所述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并參照所述步驟1追加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并且返回步驟2的步驟3。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各個用戶的提示層,具有在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及實體時從所述實體層中檢索具有接收到的所述內容標識符的實體的步驟1;以接收到的所述實體重寫所述步驟1中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2;從所有用戶中依次逐個選擇的步驟3;從與所述步驟2所選擇的所述用戶對應的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參照通過所述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4;以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重寫通過所述步驟4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路徑名并且返回步驟3的步驟5。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各個用戶的提示層,具有在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及實體時從所述實體層中檢索具有接收到的所述內容標識符的實體的步驟1;當所述步驟1中的檢索失敗時進入步驟6的步驟2;向所述實體層追加接收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3;從所有用戶中依次逐個選擇用戶的步驟4;向通過步驟4所選擇的所述用戶所對應的所述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并且參照所述步驟3中追加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后返回步驟4的步驟5;以接收到的所述實體重寫所述步驟1中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6;從所有用戶中依次逐個選擇用戶的步驟7;從通過所述步驟7選擇的所述用戶所對應的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參照所述步驟1中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8;以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重寫通過步驟8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路徑名后返回步驟7的步驟9。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具有自動刪除期限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各個用戶的提示層,具有從所述實體層中檢索自動刪除期限到期的實體的步驟1;刪除所述步驟1中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2;從所有用戶中依次逐個選擇用戶的步驟3;從通過所述步驟3選擇的所述用戶所對應的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參照通過所述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4;刪除所述步驟4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后返回步驟3的步驟5。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各個用戶的提示層,具有由特定用戶指定路徑名的步驟1;從與所述特定用戶對應的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具有以所述步驟1指定的路徑名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2;刪除通過所述步驟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3。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各個用戶的提示層,具有由特定用戶指定路徑名的步驟1;從與所述特定用戶對應的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具有以所述步驟1指定的路徑名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2;復制由通過所述步驟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參照的實體的步驟3;使得所述步驟3中復制后的實體的內容標識符為無效值的步驟4;在所述特定用戶的提示層中復制通過所述步驟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5;設定通過所述步驟5復制后的提示節(jié)點使其參照通過所述步驟3復制后的實體的步驟6。
又,在本發(fā)明的上述的存儲管理方法中,所述提示節(jié)點具有自動刪除期限,并且在上述步驟5之前追加使得通過所述步驟3復制后的實體的自動刪除期限為無效值的步驟。
又,在本發(fā)明的上述的存儲管理方法中,例如,在刪除復制后的內容的處理中,具有特定用戶指定復制后的內容的路徑名的步驟11;從所述特定用戶的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具有通過所述步驟11指定的路徑名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12;刪除通過所述步驟1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13;刪除參照通過所述步驟1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實體的步驟14。
又,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存儲管理方法中,例如,在刪除復制后的內容的處理中,具有特定用戶指定復制后的內容的路徑名的步驟11;從所述特定用戶的所述提示層檢索具有通過所述步驟11指定的路徑名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12;刪除通過所述步驟1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13;若通過所述步驟1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所參照的實體的內容標識符為有效則結束處理的步驟14;刪除由所述步驟12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所參照的實體的步驟15。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各個用戶的提示層,具有當接收到內容標識符、路徑名、過濾器信息以及實體時將接收到的所述實體存儲到所述實體層的步驟1;從所有用戶中依次逐個選擇用戶的步驟2;判斷接收到的所述過濾器信息與由所述步驟2選擇的所述用戶所對應的用戶概況是否合適并且當不合適時返回步驟2的步驟3;向由所述步驟2選擇的所述用戶所對應的所述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并且參照由所述步驟1追加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后返回步驟2的步驟4。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各個用戶的提示層,具有當接收到內容標識符、路徑名、過濾器信息以及實體時從所述實體層中檢索具有接收到的內容標識符的實體的步驟1;以接收到的所述實體重寫由所述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2;從所有用戶中依次逐個選擇用戶的步驟3;從所述步驟3選擇的所述用戶所對應的提示層中檢索通過所述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所對應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4;判斷接收到的所述過濾器信息與由所述步驟3選擇的所述用戶所對應的用戶概況是否合適并且當判斷為合適時進入步驟7的步驟5;刪除由所述步驟4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并且返回步驟3的步驟6;以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重寫由所述步驟4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路徑名后返回步驟3的步驟7。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各個用戶的提示層,具有當接收內容標識符、路徑名、過濾器信息以及實體時從所述實體層中檢索具有接收到的所述內容標識符的實體的步驟1;當所述步驟1中檢索成功時進入步驟7的步驟2;向所述實體層追加接收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3;從所有用戶中依次逐個選擇用戶的步驟4;判斷接收到的所述過濾器信息與由所述步驟4選擇的所述用戶所對應的用戶概況是否合適并且當不合適時返回步驟4的步驟5;向由所述步驟4選擇的所述用戶所對應的所述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并參照由所述步驟3追加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后返回步驟3的步驟6;以接收到的所述實體重寫由所述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步驟7;從所有用戶中依次逐個選擇用戶的步驟8;從由所述步驟8選擇的所述用戶所對應的所述提示層中檢索參照由所述步驟1檢索到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9;判斷接收到的所述過濾器信息與由所述步驟8選擇的所述用戶所對應的用戶概況是否合適并且當合適時進入步驟12的步驟10;刪除由所述步驟9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后返回步驟8的步驟11;以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重寫由所述步驟9檢索到的所述提示節(jié)點的路徑名后返回步驟8的步驟12。
又,本發(fā)明是一種存儲管理方法,其特點在于,例如,在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所述接收裝置中具備對于以內容標識符被識別的內容的實體進行存儲管理的實體層以及對于以路徑名識別的提示接點進行存儲管理的各個用戶的提示層,具有改變特定用戶的用戶概況的步驟1;刪除所述特定用戶所對應的所述提示層的所有提示節(jié)點的步驟2;從所述實體層的所有實體中逐個選擇各實體的步驟3;從所有用戶中依次逐個選擇用戶的步驟4;當通過所述步驟4選擇的用戶沒有時返回步驟3的步驟5;判斷通過所述步驟3選擇的所述實體的過濾器信息與通過所述步驟4選擇的所述用戶的用戶概況是否合適并且當判斷為不合適時返回步驟4的步驟6;向由所述步驟4選擇的所述用戶的所述提示層追加具有接收到的所述路徑名并且參照由所述步驟3選擇的所述實體的提示節(jié)點后返回步驟4的步驟7。
又,本發(fā)明是例如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中的接收裝置,是用于實施上述存儲管理方法的接收裝置。
又,本發(fā)明是例如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是所述發(fā)送裝置將路徑名賦予所述內容之后進行發(fā)送、用于實施上述存儲管理方法的廣播系統(tǒng)。
又,本發(fā)明例如是由發(fā)送裝置側控制接收裝置存儲具有的內容的廣播系統(tǒng),是所述發(fā)送裝置將路徑名與過濾器信息賦予所述內容之后進行發(fā)送、接收裝置用于實施上述存儲管理方法的廣播系統(tǒng)。
又,本發(fā)明例如是用于實施所述存儲管理方法的廣播系統(tǒng)中的發(fā)送裝置。
又,通過完全照原樣引用(參照)上述所有文獻揭示的內容,這里成一體。
工業(yè)應用性如上所述可知,本發(fā)明具有能夠對廣播內容進行更適當的存儲及管理的優(yōu)點。
權利要求
1.一種接收存儲裝置,用于至少接收并存儲從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用于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其特征在于,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對應的路徑名,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可以根據所述用戶的指示進行變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重新接收到與所述已存儲的內容ID相同的內容ID時,通過用與該重新接收到的內容ID一起接收到的內容進行重寫,以此更新與所述已存儲的內容ID一起存儲的內容。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對于規(guī)定的記錄媒體進行所述存儲,所述路徑名與所述記錄媒體的分層目錄相對應,通過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的路徑名的變更,改變所述存儲的內容的分層目錄。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即使在根據所述用戶的指示刪除所述路徑名的情況下,也不刪除與該被刪除的路徑名相對應的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存放關于刪除所述內容的日期的刪除日期信息,根據所述存放的刪除日期信息刪除所述存儲的內容。
6.如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接收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根據所述用戶的指示生成所述存儲內容的復制用的復制生成手段,對所述生成的復制中沒有賦予所述內容ID,而賦予相對應的所述路徑名。
7.權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根據所述用戶的指示刪除所述生成的復制。
8.如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接收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用于與所述一個內容對應地對于多個所述用戶的每一個用戶賦予所述路徑名的路徑名賦予手段。
9.如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接收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根據與所述用戶愛好有關的用戶愛好信息提示或不提示與所述內容相對應的路徑名的路徑名提示手段。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改變所述用戶愛好信息的情況下,根據該變更結果提示或不提示與所述已存儲的內容相對應的路徑名。
11.一種發(fā)送裝置,用于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接收存儲裝置側,存儲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可以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變更。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發(fā)送裝置,其特征在于,與已存儲在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的內容ID相同的內容ID一起重新發(fā)送內容,通過用新發(fā)送來的內容進行重寫,以此更新與所述已存儲的內容ID一起存儲的內容。
13.一種廣播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具備用于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發(fā)送裝置;以及用于接收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接收存儲裝置,在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裝置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裝置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可以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變更。
14.一種接收存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備至少接收并存儲從發(fā)送側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以及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可以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變更。
15.一種發(fā)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備用于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在接收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接收存儲側,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可以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變更。
16.一種廣播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備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并且接收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步驟;以及在所述接收存儲側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所述路徑名可以從所述發(fā)送側發(fā)送過來,或者在所述接收存儲側生成,能夠向所述接收存儲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且可以根據所述用戶指示進行變更。
17.一種程序,其特征在于,是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存儲方法中的至少接收并存儲從發(fā)送側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和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的全部或一部分用的程序。
18.一種程序,其特征在于,是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5所述的發(fā)送方法中的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用的程序。
19.一種程序,其特征在于,是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6所述的廣播方法中的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并且接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步驟和在所述接收存儲側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的全部或一部分用的程序。
20.一種媒體,其特征在于,它載有程序,并能夠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所述程序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存儲方法中的至少接收并存儲從發(fā)送側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和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的全部或一部分。
21.一種媒體,其特征在于,它載有程序,并能夠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所述程序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5所述的發(fā)送方法中的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的步驟。
22.一種媒體,其特征在于,它載有程序,并能夠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所述程序通過計算機執(zhí)行權利要求16所述的廣播方法中的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所述內容用的內容ID并接收存儲所述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步驟和在所述接收存儲側存放與所述內容以及所述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的步驟的全部或一部分。
全文摘要
對于對廣播內容進行更適當的存儲以及管理的技術寄予很高的要求。一種廣播系統(tǒng)0100具備:用于至少發(fā)送內容以及識別內容用的內容ID的發(fā)送裝置0110;用于接收并存儲發(fā)送來的內容以及內容ID的接收裝置0130,而且,在接收裝置0130側存放與內容以及內容ID相對應的路徑名,路徑名是從發(fā)送裝置0110側發(fā)送來的或者在接收裝置0130側生成,能夠向接收裝置0130側的用戶進行提示并按照用戶指示進行改變。
文檔編號H04N7/16GK1386225SQ01802268
公開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6月5日
發(fā)明者片岡充照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