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及其轉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機及其轉子。
【背景技術】
[0002]為了削弱電機轉矩脈動,改善負載音質,減振轉子是通過注膠將橡膠等具備彈性緩沖材料將內轉子鐵芯與外轉子鐵芯注為一體,通過緩沖材料減小負載轉矩脈動對負載影響,從而改善負載音質。
[0003]目前,減振結構無法保證內轉子鐵芯與外轉子鐵芯在注塑時的準確對位,在注膠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內外轉子鐵芯錯位的現(xiàn)象,導致轉子動平衡變差,可靠性降低。
[0004]因此,如何避免錯位,確保轉子運行可靠性,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轉子,以避免錯位,確保轉子運行可靠性。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轉子的電機。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轉子,包括內轉子鐵芯及外轉子鐵芯,所述內轉子鐵芯的外壁上設置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內轉子凸臺,所述內轉子凸臺上設置有第一定位孔;
[0007]所述外轉子鐵芯的內壁上設置有于所述內轉子凸臺一一對應的外轉子凸臺,所述外轉子凸臺與所述內轉子凸臺在軸向上錯開,所述外轉子凸臺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定位孔對應設置的第二定位孔。
[0008]優(yōu)選地,上述轉子中,所述內轉子凸臺的數(shù)量與所述轉子的極對數(shù)相同。
[0009]優(yōu)選地,上述轉子中,所述內轉子凸臺的寬度與所述外轉子凸臺的寬度相同。
[0010]優(yōu)選地,上述轉子中,所述凸臺的寬度L滿足條件:L<D*sin(90°/P);
[0011]其中,
[0012]D為所述外轉子凸臺的內接圓內徑;
[0013]P為轉子的極對數(shù)。
[0014]優(yōu)選地,上述轉子中,所述轉子的磁瓦的中心線、所述外轉子凸臺的中心線與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圓心位于同一直線上。
[0015]優(yōu)選地,上述轉子中,所述外轉子凸臺包括設置于所述外轉子鐵芯的兩端的兩個凸臺部,所述內轉子凸臺位于所述內轉子鐵芯的中間;
[0016]所述內轉子凸臺的寬度小于或等于相鄰兩個所述外轉子凸臺之間的距離。
[0017]優(yōu)選地,上述轉子中,所述第一定位孔與所述第二定位孔組合形成未注膠的充磁定位孔。
[0018]優(yōu)選地,上述轉子中,所述充磁定位孔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相對于所述轉子的軸線對稱設置。
[0019]優(yōu)選地,上述轉子中,所述充磁定位孔端部為沉孔結構。
[0020]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電機,包括轉子,所述轉子為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轉子。
[002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子,在注膠過程中,將內轉子鐵芯設置于外轉子鐵芯內,由于外轉子凸臺與內轉子凸臺在軸向上錯開,通過內轉子鐵芯與外轉子鐵芯相對轉動,使得外轉子凸臺與內轉子凸臺對齊,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對齊,將模具頂針或定位銷等定位部件穿過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再進行注膠,有效避免了內轉子鐵芯及外轉子鐵芯相互轉動,避免了內轉子凸臺與外轉子凸臺的錯位,確保了轉子動平衡性能,確保了轉子的運行可靠性。
[002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轉子的電機。由于上述轉子具有上述技術效果,上述電機也應具有同樣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詳細介紹。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內轉子鐵芯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外轉子鐵芯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轉子注膠前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轉子注膠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轉子的完成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轉子,以避免錯位,確保轉子運行可靠性。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轉子的電機。
[0029]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30]請參考圖1、圖2和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內轉子鐵芯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外轉子鐵芯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轉子注膠前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在這一【具體實施方式】中,轉子包括內轉子鐵芯I及外轉子鐵芯2,內轉子鐵芯I的外壁上設置有內轉子凸臺11,內轉子凸臺11上設置有第一定位孔12;外轉子鐵芯2的內壁上設置有外轉子凸臺21,外轉子凸臺21與內轉子凸臺11在軸向上錯開,外轉子凸臺21上設置有與第一定位孔12對應設置的第二定位孔22。其中,內轉子凸臺11及外轉子凸臺21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均勻分布;多個內轉子凸臺11與外轉子凸臺21—一對應設置。
[003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轉子,在注膠過程中,將內轉子鐵芯I設置于外轉子鐵芯2內,由于外轉子凸臺21與內轉子凸臺11在軸向上錯開,通過內轉子鐵芯I與外轉子鐵芯2相對轉動,使得外轉子凸臺21與內轉子凸臺11對齊,第一定位孔12與第二定位孔22對齊,將模具頂針或定位銷等定位部件穿過第一定位孔12及第二定位孔22,再進行注膠,有效避免了內轉子鐵芯I及外轉子鐵芯2相互轉動,避免了內轉子凸臺11與外轉子凸臺21的錯位,確保了轉子動平衡性能,確保了轉子的運行可靠性。
[0033]為了確保轉子性能,內轉子凸臺11的數(shù)量與轉子的極對數(shù)相同。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轉子的極對數(shù)為4,因此,內轉子凸臺11與外轉子凸臺21的數(shù)量均為4個。
[0034]本實施例中,內轉子凸臺11的寬度與外轉子凸臺21的寬度相同。通過上述設置,進一步提高了內轉子凸臺11與外轉子凸臺21的對齊效果。
[0035]出于優(yōu)化設計,凸臺的寬度L滿足條件:L<D*sin(90°/P);其中,D為外轉子凸臺21的內接圓內徑;P為轉子的極對數(shù)。通過上述設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