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施工建筑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電纜溝為敷設電纜而專門設置的一種地下專用通道,電纜溝是在地面開挖溝槽并通過混凝土砌筑而形成?,F(xiàn)有技術中,電纜溝溝底面在施工找平過程中,由于電纜溝較深,混凝土在下料到溝底過程中會發(fā)生飛濺,從而直接導致施工好的內(nèi)壁被二次污染,從而影響施工工藝質量。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5]—種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包括加料裝置,所述加料裝置的混凝土下料口位于電纜溝內(nèi)且臨近電纜溝溝底面布置。
[0006]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裝置還包括架設在電纜溝上方的移動支架,所述加料裝置由加料漏斗構成,所述加料漏斗坐落在移動支架上。
[0007]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移動支架包括用于支撐加料漏斗的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下方的將底座沿電纜溝長度方向進行移動的滾動機構。
[0008]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底座包括相互平行且與電纜溝長度方向垂直的第一底梁、第二底梁,所述第一底梁、第二底梁之間通過與電纜溝長度方向平行的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底梁、第二底梁中間還設有與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固定連接且與電纜溝長度方向垂直的第三支撐梁、第四支撐梁,所述加料漏斗坐落在由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第三支撐梁、第四支撐梁構成的井字形基座上;所述滾動機構包括滑輪組以及用于安裝滑輪組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由L型板體構成,所述第一底梁、第二底梁靠近兩端處均分別固定連接有所述安裝座以及滑輪組,所述滑輪組包括位于安裝座與電纜溝溝底面平行的板面上的與電纜溝溝口構成滾動配合的第一滑輪,以及位于安裝座與電纜溝溝底面垂直的板面上的與電纜溝內(nèi)壁構成滾動配合第二滑輪。
[0009]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底梁、第二底梁下方設有槽口向下的卡槽,所述卡槽內(nèi)設有可沿卡槽長度方向移動并與安裝座進行固定連接的螺栓,所述的螺栓頭部位于卡槽內(nèi),所述卡槽的槽壁由槽口向槽內(nèi)形成彎折狀,所述螺栓頭部的直徑大于所述卡槽的槽口寬度。
[0010]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加料漏斗外壁上對稱設有掛耳,所述加料漏斗通過所述掛耳吊掛在所述的井字形基座上。
[0011]進一步的技術方案:該裝置由鋼構材質構成。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0013](I)本實用新型在電纜溝溝底面找平施工過程中,使加料裝置的混凝土下料口伸入電纜溝內(nèi)且臨近電纜溝溝底面,這樣下料時,降低了混凝土的下落高度,有效避免了混凝土下料過程中對電纜溝內(nèi)壁的污染,保證了施工質量。
[0014](2)本實用新型通過加料漏斗實現(xiàn)下料,該下料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效果明顯;移動支架可以根據(jù)施工需要使加料漏斗沿電纜溝長度方向進行移動,使用非常方便。
[0015](3)本實用新型中滾動機構采用雙滑輪設計,其中與電纜溝溝口即水平面構成滾動配合的滑輪確保整個裝置可以順利地沿著電纜溝長度方向進行滑移,與電纜溝內(nèi)壁即鉛垂面構成滾動配合的滑輪確保滑輪移動過程中整個裝置不會發(fā)生偏移,雙重滑輪設計保證了下料口在移動運輸過程中的穩(wěn)定與通暢。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施工過程的狀態(tài)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底座與滾動機構的安裝示意圖。
[0018]附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如下:
[0019]10-加料裝置11-下料口 12-掛耳21-底座211a_第一底梁
[0020]21 Ib-第二底梁212a-第一支撐梁212b_第二支撐梁
[0021]213a-第三支撐梁213b_第四支撐梁214-卡槽215-螺栓
[0022]215a-螺栓頭部22-滾動機構221-滑輪組221a_第一滑輪
[0023]221b-第二滑輪222-安裝座30-電纜溝31-溝底面32-溝口
[0024]33-內(nèi)壁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現(xiàn)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如附圖所示:
[0026]該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包括加料裝置10,所述加料裝置10的混凝土下料口11位于電纜溝30內(nèi)且臨近電纜溝溝底面31布置。即電纜溝30溝底面31在找平施工時,使加料裝置10的混凝土下料口 11伸入電纜溝30內(nèi)且臨近電纜溝溝底面31,這樣下料時,降低了混凝土的下落高度,有效避免了混凝土下料過程中對電纜溝內(nèi)壁的污染,保證了施工質量。
[0027]上述加料裝置10通過架設在電纜溝30上方的移動支架進行安裝,優(yōu)選所述加料裝置10由加料漏斗構成,所述加料漏斗坐落在移動支架上。即混凝土通過加料漏斗實現(xiàn)下料,該下料裝置10結構簡單,使用效果明顯。移動支架可以根據(jù)施工需要使加料漏斗沿電纜溝30長度方向進行移動,使用非常方便。
[0028]更為具體的方案:所述移動支架包括用于支撐加料漏斗的底座21以及位于底座21下方的將底座21沿電纜溝30長度方向進行移動的滾動機構22。所述底座21包括相互平行且與電纜溝30長度方向垂直的第一底梁211a、第二底梁211b,所述第一底梁211a、第二底梁211b之間通過與電纜溝30長度方向平行的第一支撐梁212a、第二支撐梁212b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底梁211a、第二底梁211b中間還設有與第一支撐梁212a、第二支撐梁212b固定連接且與電纜溝30長度方向垂直的第三支撐梁213a、第四支撐梁213b,所述加料漏斗坐落在由第一支撐梁212a、第二支撐梁212b、第三支撐梁213a、第四支撐梁213b構成的井字形基座上;所述滾動機構22包括滑輪組221以及用于安裝滑輪組的安裝座222,所述安裝座222由L型板體構成,所述第一底梁211a、第二底梁211b靠近兩端處均分別固定連接有所述安裝座222以及滑輪組221,所述滑輪組221包括位于安裝座222與電纜溝溝底面31平行的板面上的與電纜溝溝口32構成滾動配合的第一滑輪221a,以及位于安裝座222與電纜溝溝底面31垂直的板面上的與電纜溝內(nèi)壁33構成滾動配合第二滑輪221b。上述結構的底座21結構簡單、牢靠,且易于加工制造;上述滾動機構22采用雙滑輪設計,其中與電纜溝溝口 32即水平面構成滾動配合的第一滑輪221a確保整個裝置可以順利地沿著電纜溝長度方向進行滑移,與電纜溝內(nèi)壁33即鉛垂面構成滾動配合的第二滑輪221b確?;喴苿舆^程中整個裝置不會發(fā)生偏移,雙重滑輪設計保證了下料口在移動運輸過程中的穩(wěn)定與通暢。
[0029]另外,為了適應不同電纜溝的寬度,所述第一底梁211a、第二底梁211b下方設有槽口向下的卡槽214,所述卡槽214內(nèi)設有可沿卡槽214長度方向移動并與安裝座222進行固定連接的螺栓215,所述的螺栓頭部215a位于卡槽214內(nèi),所述卡槽214的槽壁由槽口向槽內(nèi)形成彎折狀,所述螺栓頭部215a的直徑大于所述卡槽214的槽口寬度。即通過調(diào)節(jié)螺栓215在卡槽214內(nèi)的位置,可以實現(xiàn)滾動機構22與底座21連接位置的改變,確保滑輪221可以與不同寬度的電纜溝30實現(xiàn)滾動配合以便于進行施工操作。
[0030]為保證所述加料漏斗可以垂直穩(wěn)定地坐落在底座21上,所述加料漏斗外壁上對稱設有掛耳12,所述加料漏斗通過所述掛耳12架置在所述的井字形基座的邊沿。實際操作中,加料漏斗的進料口到下料口 11之間的垂直高度約在85cm左右。
[0031]該移動施工裝置由鋼構材質構成。這樣的結構更牢固,使用壽命更長。
【主權項】
1.一種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裝置(10),所述加料裝置(10)的混凝土下料口(11)位于電纜溝(30)內(nèi)且臨近電纜溝溝底面(31)布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架設在電纜溝(30)上方的移動支架,所述加料裝置(10)由加料漏斗構成,所述加料漏斗坐落在移動支架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支架包括用于支撐加料漏斗的底座(21)以及位于底座(21)下方的將底座(21)沿電纜溝(30)長度方向進行移動的滾動機構(22)。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包括相互平行且與電纜溝(30)長度方向垂直的第一底梁(211a)、第二底梁(211b),所述第一底梁(211a)、第二底梁(211b)之間通過與電纜溝(30)長度方向平行的第一支撐梁(212a)、第二支撐梁(212b)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底梁(211a)、第二底梁(211b)中間還設有與第一支撐梁(212a)、第二支撐梁(212b)固定連接且與電纜溝(30)長度方向垂直的第三支撐梁(213a)、第四支撐梁(213b),所述加料漏斗坐落在由第一支撐梁(212a)、第二支撐梁(212b)、第三支撐梁(213a)、第四支撐梁(213b)構成的井字形基座上;所述滾動機構(22)包括滑輪組(221)以及用于安裝滑輪組的安裝座(222),所述安裝座(222)由L型板體構成,所述第一底梁(211a)、第二底梁(211b)靠近兩端處均分別固定連接有所述安裝座(222)以及滑輪組(221),所述滑輪組(221)包括位于安裝座(222)與電纜溝溝底面(31)平行的板面上的與電纜溝溝口(32)構成滾動配合的第一滑輪(221a),以及位于安裝座(222)與電纜溝溝底面(31)垂直的板面上的與電纜溝內(nèi)壁(33)構成滾動配合第二滑輪(221b)。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梁(211a)、第二底梁(211b)下方設有槽口向下的卡槽(214),所述卡槽(214)內(nèi)設有可沿卡槽(214)長度方向移動并與安裝座(222)進行固定連接的螺栓(215),所述的螺栓頭部位于卡槽(214)內(nèi),所述卡槽(214)的槽壁由槽口向槽內(nèi)形成彎折狀,所述螺栓頭部的直徑大于所述卡槽(214)的槽口寬度。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漏斗外壁上對稱設有掛耳(12),所述加料漏斗通過所述掛耳(12)吊掛在所述的井字形基座上。7.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由鋼構材質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施工建筑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該電纜溝防污染移動施工裝置包括加料裝置,所述加料裝置的混凝土下料口位于電纜溝內(nèi)且臨近電纜溝溝底面布置。所述裝置還包括架設在電纜溝上方的移動支架,所述加料裝置由加料漏斗構成,所述加料漏斗坐落在移動支架上。所述移動支架包括用于支撐加料漏斗的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下方的將底座沿電纜溝長度方向進行移動的滾動機構。本實用新型在電纜溝溝底面找平施工過程中,使加料裝置的混凝土下料口伸入電纜溝內(nèi)且臨近電纜溝溝底面,這樣下料時,降低了混凝土的下落高度,有效避免了混凝土下料過程中對電纜溝內(nèi)壁的污染,保證了施工質量。
【IPC分類】H02G1/06, H02G9/06
【公開號】CN205319616
【申請?zhí)枴緾N201521015173
【發(fā)明人】李康偉, 韓光臻, 張霰, 葉松, 李小東, 劉繼承, 徐大偉, 李春林
【申請人】國家電網(wǎng)公司, 安徽送變電工程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5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