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電纜抱箍。
背景技術:
電纜抱箍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電力線纜架設裝置,其主要是用于在電纜安裝過程中固定電纜,隨著工作強度和使用需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電纜抱箍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現有的電纜抱箍,不論是市場上所出現的電纜抱箍還是專利文獻中改進的電纜抱箍,其在對電纜進行固定,都是屬于一種剛性固定,而且固定時采用較大力,很容易把電纜的外皮刮破,隨著長時間的暴曬,電纜外皮更容易損壞,這樣就導致電纜容易漏電,尤其在陰雨天氣時,會出現很大漏電危險。
所以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的新的方案來解決此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電纜抱箍,有效的解決了傳統(tǒng)的電纜抱箍對電纜固定都是剛性固定,容易損壞電纜的問題。
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連接桿,連接桿的一端設有套在電線桿上的主抱箍,連接桿的另一端連接有副抱箍,副抱箍包括兩兩相切的三個固定環(huán)柱,三個固定環(huán)柱的相切處設有滑軌槽,滑軌槽可拆卸連接有中心環(huán)柱,中心環(huán)柱內設有多個可繞其圓心均布的卡板,多個卡板的端頭均指向圓心且不接觸,固定環(huán)柱內側壁經多個彈簧連接有柔性墊,構成柔性墊可向任意位置伸縮的結構,三個固定環(huán)柱的底部可拆卸連接有支撐蓋,支撐蓋包括與三個固定環(huán)柱連接的底蓋,底蓋上設有多個透孔,底蓋上設有可旋轉的遮擋片,構成遮擋片可將透孔蓋住和漏出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結構巧妙,通過對電纜抱箍結構的改進,實現對電纜固定的柔性固定,保護了電纜外皮不受損壞,也避免了電纜損壞出現漏電的情況,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支撐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由圖1至圖2給出,本實用新型包括連接桿1,連接桿1的一端設有套在電線桿上的主抱箍2,連接桿1的另一端連接有副抱箍3,副抱箍3包括兩兩相切的三個固定環(huán)柱4,三個固定環(huán)柱4的相切處設有滑軌槽5,滑軌槽5可拆卸連接有中心環(huán)柱6,中心環(huán)柱6內設有多個可繞其圓心均布的卡板7,多個卡板7的端頭均指向圓心且不接觸,固定環(huán)柱4內側壁經多個彈簧8連接有柔性墊9,構成柔性墊9可向任意位置伸縮的結構,三個固定環(huán)柱4的底部可拆卸連接有支撐蓋10,支撐蓋10包括與三個固定環(huán)柱4連接的底蓋11,底蓋11上設有多個透孔12,底蓋11上設有可旋轉的遮擋片13,構成遮擋片13可將透孔12蓋住和漏出的結構。
所述的主抱箍2由兩個半圓抱箍14經螺栓15固定連接。
所述的三個固定環(huán)柱4兩兩相切處設有置于其內側的滑軌槽5,中心環(huán)柱6的外側設有滑塊,構成中心環(huán)柱6可在滑軌槽5內滑動的結構。
所述的多個卡板7有三個,且卡板7的一端指向滑軌槽5,另一端指向中心圓柱6的圓心。
所述的支撐蓋10經螺紋與三個固定環(huán)柱4連接。
所述的卡板7外側套有軟性套。
本實用新型具體使用時,連接桿1跟傳統(tǒng)一樣,一端有主抱箍2,主抱箍2是套在電線桿上的,用來對電纜桿的一個主固定,其固定方式有多種,可以是兩個豎向截面的半圓抱箍14固定,如圖1所示,也可以是兩個橫向截面半圓抱箍經螺栓固定,圖中未示出,從而完成主抱箍2對電線桿的固定。
而最主要的結構是副抱箍3對電纜線的固定,本實用新型的出發(fā)點是從傳統(tǒng)的電纜抱箍容易對電纜線損壞,當電纜線的數目較多時,可分別把電纜線卡在三個卡板7的之間,如果電纜線較細,則卡板7與卡板7之間可放置多個電纜線,并且,多個卡板7端頭指向圓心的一端處也可以放置電纜線,用來對電纜線的固定,其固定方式則是用卡板7的端頭對其進行固定。
對于固定環(huán)柱4的固定,則是適用于相對來說較粗點的電纜線,柔性墊9可向任意位置伸縮,首先將柔性墊9向固定環(huán)柱4內側壁方向擠壓,預留出電纜線位置,然后把電纜線放在預留位置內,放手后,柔性墊9依靠彈簧壓力壓緊電纜線,從而把原來剛性螺栓的固定,改為彈簧8柔性墊9的軟固定,并且不需要螺栓,安裝更方便。
進一步的,為了防止電纜線掉落,在三個固定環(huán)柱4的底部設有支撐蓋10,當需要把電纜線從支撐蓋10下端伸出時,可旋轉遮擋片13,把透孔12露出,電纜線可以從透孔12中伸出,如果不需要把電纜線伸出,則旋轉遮擋片13,把透孔12完全蓋住,只在固定環(huán)柱4和中心環(huán)柱6內固定電纜線即可。
本實用新型結構巧妙,通過對電纜抱箍結構的改進,實現對電纜固定的柔性固定,保護了電纜外皮不受損壞,也避免了電纜損壞出現漏電的情況,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