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的光伏接線盒結構。
背景技術:
常規(guī)光伏接線盒的設計為導電排與接入盒體內的電纜線之間,再通過端子間接連接在一起,這樣在成本上造成浪費,而且造成整體上的體電阻明顯偏大,降低了接線盒的整體功效?,F(xiàn)有太陽能光伏接線盒內部的的導電排結構通常為常閉結構,不設斷開功能,不便于檢修和查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改進的光伏接線盒結構,即節(jié)省了成本,而且降低了體電阻,方便斷開導電排的導通回路,便于檢修和查勘。
為此,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改進的光伏接線盒結構,包括盒體和上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體內設置多個導電排,導電排之間連接二極管,所述導電排的后部形成“L”形導電片,盒體的后端兩側設置接線端和座體,接線端內連接纜線,所述纜線的接入端包覆一塊導電件,所述的導電件與“L”形導電片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座體上,所述導電排的前部設置插接口,還包括能旋轉下壓的搭扣,所述的搭扣上形成能插入導電排插接口的金屬彈性片。
所述的搭扣通過轉軸連接在光伏接線盒上。
所述搭扣的外端形成弧形上翹的結構。
所述搭扣的頂面位于前部設置按壓凸塊。
所述導電排的后端形成“L”形連接片,所述的連接片通過螺母固定在接線盒上。
所述的導電件與纜線的連接端為筒形,導電件與“L”形導電片的連接端呈片狀。
所述的緊固件為螺母,所述的接線端為拱形,接線端和座體為一體連接。
所述接線端插入盒體內,接線端的外部具有外螺紋,纜線上套置旋轉螺母與接線端配合,所述旋轉螺母內設置密封組件。
所述導電排下部開口,導電排內設置向下開口的“U”形管,“U”形管與導電排的頂部連接,所述導電排的兩側分別形成超出導電排側壁的“U”形孔,所述的“U”形孔為豎向布置,U”形孔內插入二極管的插腳。
所述的“U”形孔在導電排的前部和后部各設有兩個,所述的二極管前后交錯設置在相鄰的導電排上。
本實用新型將線纜直接壓接在導電排上連接,即節(jié)省了成本,而且降低了體電阻,增強了光伏接線盒的整體功效。對導電排結構作出改進,在盒體上增加了能旋轉下壓的搭扣,該搭扣外端設置彈性金屬片,便于和導電排前端的插接口配合,搭扣的設計便于單手操作,方便快速斷開或結合導電排的回路,便于檢修和查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改進的光伏接線盒結構,包括盒體1和上蓋,盒體內設置多個導電排5,導電排5之間連接二極管4,導電排的后部形成“L”形導電片10,盒體的后端兩側設置接線端12和座體11,接線端內連接纜線,纜線的接入端包覆一塊導電件,導電件與“L”形導電片通過緊固件13固定在座體上,導電排的前部設置插接口6,還包括能旋轉下壓的搭扣7,搭扣7上形成能插入 導電排插接口的金屬彈性片8。
搭扣7通過轉軸連接在光伏接線盒上。搭扣的外端形成弧形上翹的結構。搭扣的頂面位于前部設置按壓凸塊9。導電排的后端形成“L”形連接片10,連接片通過螺母固定在接線盒上。導電件與纜線的連接端為筒形,導電件與“L”形導電片的連接端呈片狀。緊固件為螺母13,接線端12為拱形,接線端和座體11為一體連接。接線端插入盒體內,接線端的外部具有外螺紋,纜線上套置旋轉螺母與接線端配合,旋轉螺母內設置密封組件。
導電排下部開口,導電排內設置向下開口的“U”形管,“U”形管與導電排的頂部連接,導電排的兩側分別形成超出導電排側壁的“U”形孔2,還包括散熱孔3,“U”形孔為豎向布置,U”形孔內插入二極管的插腳?!癠”形孔在導電排的前部和后部各設有兩個,所述的二極管前后交錯設置在相鄰的導電排上。
本實用新型將線纜直接壓接在導電排上連接,即節(jié)省了成本,而且降低了體電阻,增強了光伏接線盒的整體功效。對導電排結構作出改進,在盒體上增加了能旋轉下壓的搭扣,該搭扣外端設置彈性金屬片,便于和導電排前端的插接口配合,搭扣的設計便于單手操作,方便快速斷開或結合導電排的回路,便于檢修和查勘。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特點和優(yōu)勢:
(1)產品盒體采用美國沙伯ppo材料,具有優(yōu)秀的抗老化、耐紫外線的能力。
(2)能夠在零下40℃-到零上200℃及惡劣的環(huán)境條件下不變形,抗破壞能力強。
(3)采用德國納米材料制成的透氣膜,確保盒體溫度的安全性,而且散熱功能非常優(yōu)秀。
(4)最佳的爬電距離設計,能滿足1500V額定電壓
(5)有良好的防水、防塵功能,防護功能達到最高的IP67水平
(6)連接器優(yōu)秀的設計工藝,采用PC料及純無氧銅鍍鎳銅件使產品達到最低電阻損耗及高性能的防護功能,滿足1500V額定電壓標準
(7)優(yōu)秀的導電排設計使匯流條連接安全、牢固、接觸電阻≤5mΩ。
(8)產品獲得美國UL、德國萊茵和蘭德TUV證書。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上述實施例的方式僅限于描述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不止局限于上述方式,且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據(jù)此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方便的進行修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應當包括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原理和新特征的最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