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道結構及直線電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風道結構,應用在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上,風道結構包括散熱風道和風扇組件:散熱風道包括插片式散熱器和至少一個與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相串聯(lián)的子風道,插片式散熱器用于與所述箱體傳導熱量;風扇組件設置在散熱風道的一端,風扇組件用于向散熱風道吹風,風扇組件吹出的風從散熱風道的進風口吹入,從散熱風道的出風口流出。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直線電機。本發(fā)明的風道結構及直線電機,風道結構設計合理,成本低廉,風道結構設置在直線電機驅動器上,大大提高了插片式散熱器的散熱效率,防止因溫升過高而損壞直線電機驅動器上的元器件,提高了電氣元件的使用壽命和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穩(wěn)定性。
【專利說明】風道結構及直線電機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直線電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直線電機的風道結構及直線電機。
【背景技術】
[0002]直線電機驅動器運行時發(fā)熱嚴重,通常使用風機直接吹散熱器進行散熱,并沒有獨立的風道,這種散熱方式散熱效率低,溫度無法快速降低,易使驅動器的功率器件受熱嚴重,從而壽命降低,并且容易損壞。
【發(fā)明內容】
[0003]鑒于現有技術的現狀,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道結構及直線電機,其減小了風阻,大大提高了插片式散熱器的散熱效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4]一種風道結構,應用在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上,所述風道結構包括:
[0005]散熱風道,所述散熱風道包括插片式散熱器和至少一個與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相串聯(lián)的子風道,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用于與所述箱體傳導熱量;
[0006]風扇組件,所述風扇組件設置在所述散熱風道的一端,所述風扇組件用于向所述散熱風道吹風,所述風扇組件吹出的風從所述散熱風道的進風口吹入,從所述散熱風道的出風口流出。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散熱風道包括第一子風道,所述第一子風道固定在所述箱體上,所述第一子風道置于所述風扇組件與所述插片式散熱器之間,所述第一子風道與所述插片式散熱器串聯(lián)形成所述散熱風道,所述風扇組件置于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一端,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置于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一端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二端的寬度,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二端采用斜面過渡,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二端的寬度等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寬度。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散熱風道還包括第二子風道,所述第二子風道固定在所述箱體上,所述第二子風道置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遠離所述第一子風道的一端,所述第一子風道、所述插片式散熱器和所述第二子風道依次串聯(lián)形成所述散熱風道,所述第二子風道的寬度等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寬度。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風道和所述第二子風道的縱截面形狀均呈“幾”字形。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散熱風道還包括第三子風道,所述第三子風道固定在所述箱體上,所述風扇組件置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一端,所述第三子風道置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另一端,所述插片式散熱器和所述第三子風道串聯(lián)形成所述散熱風道,所述第三子風道的寬度等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寬度。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散熱風道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第一擋條和第二擋條,所述第一擋條設置在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一端,所述第二擋條設置在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另一端,所述插片式散熱器通過所述第一擋條和所述第二擋條固定在所述箱體上。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擋條和所述第二擋條的縱截面均為T字形。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扇組件包括安裝板和三組以上風扇,三組以上所述風扇安裝在所述安裝板上。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扇為軸流風扇。
[0015]還涉及一種直線電機,包括直線電機驅動器和上述任一技術方案的所述風道結構,所述風道結構設置在所述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上。
[001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發(fā)明的風道結構及直線電機,風道結構設計合理,成本低廉,風道結構設置在直線電機驅動器上,減小了風阻,大大提高了插片式散熱器的散熱效率,防止因溫升過高而損壞直線電機驅動器上的元器件,提高了電氣元件的使用壽命和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穩(wěn)定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發(fā)明的風道結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所示風扇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圖1所示第一子風道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圖1所示第二子風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風道結構及直線電機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23]參照圖1至圖4,本發(fā)明的風道結構一實施例設置在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上,風道結構包括風扇組件I和散熱風道2,散熱風道2包括插片式散熱器23和至少一個與插片式散熱器23相串聯(lián)的子風道,插片式散熱器23用于與所述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傳導熱量;風扇組件I設置在散熱風道2的一端(圖1中為左端),風扇組件I用于向散熱風道2吹風,風扇組件I吹出的風從散熱風道2的進風口吹入,從散熱風道2的出風口流出。圖1中散熱風道2的左端部為進風口,右端部為出風口。當然,散熱風道2的右端部也可為進風口,左端部也可為出風口。
[0024]其中,風扇組件I包括安裝板3和三組以上風扇,三組以上風扇均安裝在安裝板3上,風扇為軸流風扇。圖2中風扇組件I包括三組風扇,分別為第一組風扇4、第二組風扇5和第三組風扇6,第一組風扇4、第二組風扇5和第三組風扇6并列設置,第一組風扇4、第二組風扇5和第三組風扇6分別通過四個第一螺釘7固定在安裝板3上,即每一組風扇采用四個第一螺釘7固定在安裝板3上。安裝板3可為金屬板或塑料板,安裝板3通過四個第二螺釘(未示出)固定在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上。
[0025]散熱風道2包括第一子風道21和第二子風道25,第一子風道21和第二子風道25的縱截面形狀均呈“幾”字形,圖3中第一子風道21的縱截面形狀為“一形狀的“幾”字形,圖4中第二子風道25的縱截面形狀為形狀的“幾”字形。第一子風道21固定在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上,第一子風道21置于風扇組件I與插片式散熱器23之間,第二子風道25也固定在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上,第二子風道25置于插片式散熱器23的遠離第一子風道21的一端(圖中第二子風道25置于插片式換熱器23的右端),第一子風道21、插片式散熱器23和第二子風道25依次串聯(lián)形成散熱風道2,插片式散熱器23分別與第一子風道21和第二子風道25緊密接觸。風扇組件I置于第一子風道21的第一端(圖中為左端),插片式散熱器23置于第一子風道21的第二端(圖中為右端)。第一子風道21的第一端(左端)的寬度大于第一子風道21的第二端(右端)的寬度,第一子風道21的第一端(左端)與第一子風道21的第二端(右端)采用斜面過渡,使得第一子風道21為擴口狀,便于風量集中進入第一子風道21,風量損失小。第一子風道21的第二端(右端)的寬度等于插片式散熱器23的寬度,使第一子風道21內的出風在風阻最小的情況下最大效率地吹向插片式散熱器23。第二子風道25的寬度也等于插片式散熱器23的寬度,從而經過插片式換熱器23后的出風阻力小,風速高,使得從第二子風道25吹出的風能夠遠離插片式換熱器23,減少了從第二子風道25吹出的風與插片式換熱器23之間的熱量交換,進一步提高了插片式換熱器23的換熱效率。
[0026]插片式散熱器23通過第一擋條22和第二擋條24固定在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上,第一擋條22和第二擋條24的縱截面均為T字形。第一擋條22設置在插片式散熱器23的一端(圖中為左端),第二擋條24設置在插片式散熱器23的另一端(圖中為右端),第一擋條22和第二擋條24的厚度應在合理范圍內。設置第一擋條22和第二擋條24,使得插片式散熱器23固定地更加牢固。
[0027]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當風扇組件I的寬度與插片式散熱器23的寬度一樣時,上述實施例的風道結構可以省略第一子風道21,其它不變,那么插片式散熱器23就置于風扇組件I和第二子風道25之間,插片式散熱器23和第二子風道25串聯(lián)形成散熱風道2,第二子風道25的寬度等于插片式散熱器23的寬度,此處的第二子風道25就作為第三子風道。
[0028]作為另一種可實施方式,上述實施例中的風道結構也可以保留第一子風道21而去除第二子風道25,其它不變,那么第一子風道21和插片式換熱器23串聯(lián)形成散熱風道2,由于插片式散熱器23與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之間不需要間隙,則出風可直接從插片式散熱器23中吹出。插片式散熱器23的風向可為徑向吹風。
[0029]作為再一種可實施方式,當對插片式散熱器23的固定要求不是很高時,上述各實施例中的第一擋條22和第二擋條24也可去除。
[0030]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直線電機,包括直線電機驅動器和上述任一技術方案的風道結構,風道結構設置在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上,由于直線電機除上述風道結構外均為現有技術,此處不再對直線電機一一贅述。
[0031]上述實施例的風道結構及直線電機,風道結構設計合理,成本低廉,風道結構設置在直線電機驅動器上,減小了風阻,大大提高了插片式散熱器的散熱效率,防止因溫升過高而損壞直線電機驅動器上的元器件,提高了電氣元件的使用壽命和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穩(wěn)定性。
[0032]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風道結構,應用在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熱風道,所述散熱風道包括插片式散熱器和至少一個與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相串聯(lián)的子風道,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用于與所述箱體傳導熱量; 風扇組件,所述風扇組件設置在所述散熱風道的一端,所述風扇組件用于向所述散熱風道吹風,所述風扇組件吹出的風從所述散熱風道的進風口吹入,從所述散熱風道的出風口流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熱風道包括第一子風道,所述第一子風道固定在所述箱體上,所述第一子風道置于所述風扇組件與所述插片式散熱器之間,所述第一子風道與所述插片式散熱器串聯(lián)形成所述散熱風道,所述風扇組件置于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一端,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置于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一端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二端的寬度,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二端采用斜面過渡,所述第一子風道的第二端的寬度等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熱風道還包括第二子風道,所述第二子風道固定在所述箱體上,所述第二子風道置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遠離所述第一子風道的一端,所述第一子風道、所述插片式散熱器和所述第二子風道依次串聯(lián)形成所述散熱風道,所述第二子風道的寬度等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風道和所述第二子風道的縱截面形狀均呈“幾”字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熱風道還包括第三子風道,所述第三子風道固定在所述箱體上,所述風扇組件置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一端,所述第三子風道置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另一端,所述插片式散熱器和所述第三子風道串聯(lián)形成所述散熱風道,所述第三子風道的寬度等于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寬度。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熱風道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第一擋條和第二擋條,所述第一擋條設置在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一端,所述第二擋條設置在所述插片式散熱器的另一端,所述插片式散熱器通過所述第一擋條和所述第二擋條固定在所述箱體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擋條和所述第二擋條的縱截面均為T字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風扇組件包括安裝板和三組以上風扇,三組以上所述風扇安裝在所述安裝板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風扇為軸流風扇。
10.一種直線電機,包括直線電機驅動器,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風道結構,所述風道結構設置在所述直線電機驅動器的箱體上。
【文檔編號】H02K5/20GK103973022SQ201410205752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15日
【發(fā)明者】周杰, 張弛, 余寧, 蔣哲, 金勤曉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