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耦合諧振方式供電的無線存儲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存儲器,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基于磁耦合諧振方式供電的無線存儲器。本實用新型的基于磁耦合諧振方式供電的無線存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電能發(fā)生模塊和無線存儲模塊,所述電能發(fā)生模塊和無線存儲模塊通過磁場建立連接,所述電能發(fā)生模塊包括整流電路、高頻逆變電路、發(fā)射線圈、采樣電路、發(fā)射控制電路和發(fā)射顯示電路。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能在完全與主體設備不接觸的情況下,進行快速、無線的數據傳輸,并能通過無線方式為存儲器提供不間斷的、穩(wěn)定的工作電壓和電流,同時無線供電效率高,傳輸距離遠,還能減小存儲器本身的體積和重量。本實用新型尤其適用于無線存儲器。
【專利說明】基于磁耦合諧振方式供電的無線存儲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存儲器,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基于磁耦合諧振方式供電的無線存儲器。
【背景技術】
[0002]存儲器是一種記憶設備,各類計算機系統(tǒng)的程序和數據都需要保存在存儲器,其在現代控制設備中占有必不可少的地位。存儲器在自身供電條件下,通過數據線與外界進行數據交換,并利用其內部電路和元件對信息進行存儲和處理。
[0003]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需要被處理,傳遞和保存,對存儲器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早期的存儲器都是與其他設備固定在一起使用的,如個人電腦中的硬盤,單片機內部或外接的ROM、RAM等;為了提高存儲器的流通能力,隨后出現了如軟盤,U盤以及移動硬盤等可以隨身攜帶,任意移動和放置,通過連接線能與任何帶相同接口和通信協議的設備進行通信的存儲器;為了進一步提高存儲器的靈活性,現在又出現了帶有無線傳輸功能的無線硬盤,這類存儲器自帶電池作為電源,利用WIFI技術進行數據和信息傳遞。
[0004]現有移動存儲器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對于使用連接線的移動硬盤來說,其與電腦等設備的連接需要USB等連接線,同時占用主機設備的I/O接口,常常造成極大的不方便對于無線硬盤來說,其自身所帶電池容量有限制,而WIFI模塊耗電較大,因此整個無線硬盤續(xù)航能力差;且大容量電池的存在,增加了無線硬盤的體積和重量。因此目前還不存在能同時進行無線供電和無線數據傳輸的存儲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就是針對上述傳統(tǒng)存儲器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基于磁耦合諧振方式供電的無線存儲器: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基于磁耦合諧振方式供電的無線存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電能發(fā)生模塊和無線存儲模塊,所述電能發(fā)生模塊和無線存儲模塊通過磁場建立連接,所述電能發(fā)生模塊包括整流電路、高頻逆變電路、發(fā)射線圈、采樣電路、發(fā)射控制電路和發(fā)射顯示電路,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與濾波穩(wěn)壓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濾波穩(wěn)壓電路的輸出端與高頻逆變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高頻逆變電路的輸出端分別與發(fā)射線圈和發(fā)射控制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采樣電路的輸入端與發(fā)射線圈連接,所述采樣電路的輸出端與發(fā)射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與發(fā)射顯示電路連接;所述無線存儲模塊包括接收線圈、整流濾波電路、DC-DC電路、接收控制電路、接收指示電路、WIFI模塊、存儲模塊和備用電池,所述接收線圈的輸出端與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出端與DC-DC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DC-DC電路的輸出端分別與存儲模塊、WIFI模塊和接收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接收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與接收指示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備用電池與存儲模塊連接,所述存儲模塊和WIFI模塊連接,所述發(fā)射線圈和接收線圈通過頻率相同的磁場耦合產生諧振建立連接。[0007]本實用新型總的技術方案,基于磁耦合諧振方式,通過發(fā)射線圈產生高頻磁場,接收線圈在諧振狀態(tài)下接收發(fā)射模塊的磁場能量,從而實現利用電能發(fā)生模塊為無線存儲模塊持續(xù)的供電,使無線存儲模塊能不間斷地進行無線數據傳輸。
[0008]具體的,所述電能發(fā)生模塊還包括電路接口,所述電路接口的輸出端與整流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電路接口為市電電路接口和/或三相電路接口。
[0009]具體的,所述無線存儲模塊還包括外部接口,所述外部接口與存儲模塊連接,所述外部接口為USB接口、串口和并口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能在完全與主體設備不接觸的情況下,進行快速、無線的數據傳輸,并能通過無線方式為存儲器提供不間斷的、穩(wěn)定的工作電壓和電流,同時無線供電效率高,傳輸距離遠,還能減小存儲器本身的體積和重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能發(fā)生模塊的邏輯示意框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無線存儲模塊的邏輯示意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14]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能發(fā)生模塊,電能發(fā)生模塊包括整流電路、高頻逆變電路、發(fā)射線圈、采樣電路、發(fā)射控制電路和發(fā)射顯示電路,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與濾波穩(wěn)壓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濾波穩(wěn)壓電路的輸出端與高頻逆變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高頻逆變電路的輸出端分別與發(fā)射線圈和發(fā)射控制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采樣電路的輸入端與發(fā)射線圈連接,所述采樣電路的輸出端與發(fā)射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與發(fā)射顯示電路連接。
[0015]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無線存儲模塊,無線存儲模塊包括接收線圈、整流濾波電路、DC-DC電路、接收控制電路、接收指示電路、WIFI模塊、存儲模塊和備用電池,所述接收線圈的輸出端與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出端與DC-DC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DC-DC電路的輸出端分別與存儲模塊、WIFI模塊和接收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接收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與接收指示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備用電池與存儲模塊連接,所述存儲模塊和WIFI模塊連接,所述發(fā)射線圈和接收線圈通過頻率相同的磁場耦合產生諧振建立連接。
[001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0017]電能發(fā)射模塊通過電路接口直接與普通插座等接口與市電相連接,通過整流濾波穩(wěn)壓電路,為逆變電路提供穩(wěn)定的直流輸入,經過高頻逆變電路,產生高頻交流電,高頻交流電加在發(fā)射線圈上,在發(fā)射線圈上產生高頻磁場。無線存儲模塊的接收線圈及相關電路與高頻磁場在同一頻率下發(fā)生諧振,接收能量,經過整流濾波穩(wěn)壓后得到穩(wěn)定的直流電,直流電經DC-DC電路變換為存儲器和WIFI模塊需要的工作電壓,向存儲器和WIFI模塊供電。在電能發(fā)射模塊和無線存儲模塊工作時,分別通過發(fā)射控制電路和接收控制電路控制發(fā)射顯示電路和接收指示電路顯示當前的工作狀態(tài)。
[0018]其中,電能發(fā)射模塊通過采樣電路對發(fā)射線圈進行信號采集,將線圈的電流電壓信號傳遞給控制電路,發(fā)射控制電路根據采樣信號判斷負載情況,通過發(fā)射控制電路調整對高頻逆變電路的控制策略,從而改變逆變電路輸出電壓的頻率和幅值,改變線圈產生的高頻磁場的頻率和大小,與無線存儲模塊的負載進行匹配,保證電能以較高效率傳輸。當有無線存儲模塊進入供電范圍時能進行識別并開始供電;當無線存儲模塊遠離供電范圍時電能發(fā)射模塊能進入待機狀態(tài),減小能耗。
[0019]需要對無線存儲器的進行操作的主機,通過WIFI與無線存儲模塊進行通信和數據傳輸。
【權利要求】
1.基于磁耦合諧振方式供電的無線存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電能發(fā)生模塊和無線存儲模塊,所述電能發(fā)生模塊和無線存儲模塊通過磁場建立連接,所述電能發(fā)生模塊包括整流電路、聞頻逆變電路、發(fā)射線圈、米樣電路、發(fā)射控制電路和發(fā)射顯不電路,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與濾波穩(wěn)壓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濾波穩(wěn)壓電路的輸出端與高頻逆變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高頻逆變電路的輸出端分別與發(fā)射線圈和發(fā)射控制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采樣電路的輸入端與發(fā)射線圈連接,所述采樣電路的輸出端與發(fā)射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與發(fā)射顯示電路連接;所述無線存儲模塊包括接收線圈、整流濾波電路、DC-DC電路、接收控制電路、接收指示電路、WIFI模塊、存儲模塊和備用電池,所述接收線圈的輸出端與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出端與DC-DC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DC-DC電路的輸出端分別與存儲模塊、WIFI模塊和接收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接收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與接收指示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備用電池與存儲模塊連接,所述存儲模塊和WIFI模塊連接,所述發(fā)射線圈和接收線圈通過頻率相同的磁場耦合產生諧振建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諧振方式供電的無線存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能發(fā)生模塊還包括電路接口,所述電路接口的輸出端與整流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電路接口為市電電路接口和/或三相電路接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耦合諧振方式供電的無線存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存儲模塊還包括外部接口,所述外部接口與存儲模塊連接,所述外部接口為USB接口、串口和并口中的一種或多種。
【文檔編號】H02J17/00GK203596667SQ201320834073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17日
【發(fā)明者】劉野然 申請人: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