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壓縮機,包括殼體和設置于該殼體內的電機,所述電機包括定子組件和轉子組件,所述定子組件的外側面上設置有排氣凹槽,所述定子組件與所述殼體間隙配合,在所述定子組件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電機支架和第二電機支架,所述第一電機支架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本發(fā)明的壓縮機能夠有效降低殼體與定子組件的接觸面積,降低鐵損等損耗,從而降低壓縮機功率消耗,提升壓縮機性能;并且,有效防止了定子組件的不對稱變形而造成轉子組件外徑和定子組件內徑形成的間隙或電機氣隙縮小與不均等的問題,同時降低了電機變形產生徑向力和變形應力造成的損耗,提升了壓縮機性能;此外,還改善了壓縮機的振動和噪聲。
【專利說明】壓縮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制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壓縮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壓縮機一般都有壓縮泵體、電機以及連接電機和壓縮泵體的轉軸,三者固定于一個全封閉的殼體內部。電機與殼體的連接方式多為電機定子組件和殼體熱套形式,電機定子組件與殼體為過盈配合。這種連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0003]1、電機定子組件和殼體熱套,電機和殼體的接觸面積大,引起的鐵損等損耗也較大,導致功率損耗增大;
[0004]2、該熱套形式也容易引起電機定子的不對稱變形,引起轉子組件外徑和定子組件內徑形成的間隙或電機氣隙縮小與不均等,產生不對稱徑向力,增大壓縮機的噪聲振動,增大功率損耗。
【發(fā)明內容】
[0005]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壓縮機,其能降低壓縮機功率消耗,提升壓縮機性能,而且能降低振動和噪聲。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壓縮機,包括殼體和設置于該殼體內的電機,所述電機包括定子組件和轉子組件,所述定子組件的外側面上設置有一條以上的排氣凹槽,所述定子組件與所述殼體間隙配合,在所述定子組件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電機支架和第二電機支架,所述第一電機支架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機支架包括環(huán)狀第一支架本體和設置于該第一支架本體上的一個以上的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二電機支架包括環(huán)狀第二支架本體和設置于該第二支架本體上的一個以上的第二連接部,所述定子組件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連接部配合的第三連接部和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配合的第四連接部;所述第一電機支架通過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三連接部固定安裝在所述定子組件的一端上,所述第二電機支架通過所述第二連接部和所述第四連接部固定安裝在所述定子組件的另一端上。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部為自所述第一支架本體向外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二連接部為自所述第二支架本體向外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三連接部和所述第四連接部為所述排氣凹槽;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嵌入固定在所述排氣凹槽內。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本體和所述第二支架本體的內徑均小于所述定子組件的外徑,所述定子組件夾緊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本體與所述第二支架本體之間,所述第一連接部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本體與所述定子組件相對的端面上,所述第二連接部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本體與所述定子組件相對的端面上。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本體的內側面上設置一個以上的與所述排氣凹槽相對應的第一內缺口,所述第二支架本體的內側面上設置一個以上的與所述排氣凹槽相對應的第二內缺口。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有所述排氣凹槽沿所述定子組件的圓周方向均布,所有所述第一內缺口和所有所述第一連接部沿所述第一支架本體的圓周方向均布,且與所述排氣凹槽一一對應,所有所述第二內缺口和所有所述第二連接部沿所述第二支架本體的圓周方向均布,且與所述排氣凹槽一一對應。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機支架的所有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的所有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一對應設置,且相對應的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嵌入固定在同一個所述排氣凹槽的兩端內。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架本體的外側面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第一外缺口,在所述第二支架本體的外側面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第二外缺口。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機支架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相同。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機支架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均與所述殼體焊接固定。
[0016]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壓縮機,由于定子組件與殼體的連接結構為定子組件與殼體間隙配合,定子組件通過第一電機支架和第二電機支架安裝在殼體上,這種連接結構與現有技術中的熱套方式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能夠有效降低殼體與定子組件的接觸面積,降低鐵損等損耗,從而降低壓縮機功率消耗,提升壓縮機性能;
[0018]2、有效防止了定子組件的不對稱變形而造成轉子組件外徑和定子組件內徑形成的間隙或電機氣隙縮小與不均等的問題,同時降低了電機變形產生徑向力和變形應力造成的損耗,提升了壓縮機性能。
[0019]3、另外,能有效避免熱套定子造成的不對稱變形,一定程度改善了壓縮機的振動和噪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發(fā)明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壓縮機的定子組件與殼體的裝配圖;
[0021]圖2為圖1中的壓縮機的定子組件與第一電機支架和第二電機支架的裝配圖;
[0022]圖3為圖1中的壓縮機的定子組件、第一電機支架和第二電機支架的分解圖;
[0023]圖4為圖1中的壓縮機的第一電機支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圖1中的壓縮機的第一電機支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6為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例中的壓縮機的第一電機支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6]圖7為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例中的壓縮機的第一電機支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7]以上各圖中,10-殼體,20-定子組件,21-定子組件的外側面,22-排氣凹槽,30-第一電機支架,31-第一支架本體,31a-第一支架本體的內側面,31b-第一支架本體的外側面,32-第一連接部,33-第一內缺口,34-第一外缺口,35-第一焊孔,40-第二電機支架,41-第二支架本體,41a-第二支架本體的內側面,41b-第二支架本體的外側面,42-第二連接部,43-第二內缺口,44-第二外缺口,45-第二焊孔。
【具體實施方式】[0028]下面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9]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fā)明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壓縮機包括殼體10和設置于該殼體10內的電機,所述電機包括定子組件20和轉子組件(圖上未示出),所述定子組件20的外側面21上設置有一條或多條沿軸向延伸的排氣凹槽22,所述定子組件20與所述殼體10間隙配合,在所述定子組件2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電機支架30和第二電機支架40,所述第一電機支架30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40與所述殼體10固定連接。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壓縮機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降低了殼體10與定子組件20的接觸面積,降低了鐵損等損耗,從而降低了壓縮機消耗功率,提升了壓縮機性能;而且,該結構能有效防止定子組件的不對稱變形而造成轉子組件外徑和定子組件內徑形成的間隙或電機氣隙縮小與不均等的問題,同時降低了電機變形產生徑向力和變形應力造成的損耗,提升壓縮機性能;此外,該結構能有效避免熱套定子造成的不對稱變形,一定程度改善了壓縮機的振動和噪聲。
[0030]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電機支架30包括環(huán)狀第一支架本體31和設置于該第一支架本體31上的一個以上的第一連接部32,所述第二電機支架40包括環(huán)狀第二支架本體41和設置于該第二支架本體41上的一個以上的第二連接部42,所述定子組件20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連接部32配合的第三連接部和與所述第二連接部42配合的第四連接部;所述第一電機支架30通過所述第一連接部32和所述第三連接部固定安裝在所述定子組件20的一端上,所述第二電機支架40通過所述第二連接部42和所述第四連接部固定安裝在所述定子組件20的另一端上。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電機支架30、第二電機支架40和定子組件20為相互獨立的零件,有利于加工,節(jié)約成本。當然,如果不考慮成本因素,第一電機支架30、第二電機支架40和定子組件20也可以采用一體成型。第一支架本體31和第二支架本體41的形狀主要依據定子組件20和殼體10的形狀,可為圓形、橢圓形、方形、不規(guī)則形狀等。
[0031]優(yōu)選地,如圖2至圖5所示,所述第一連接部32為自所述第一支架本體31向外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二連接部42為自所述第二支架本體41向外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三連接部和所述第四連接部為所述排氣凹槽22 ;所述第一連接部32和所述第二連接部42嵌入固定在所述排氣凹槽22內。這樣,利用定子組件20上的排氣凹槽22來固定第一電機支架30和第二電機支架40,有利于簡化結構。
[0032]優(yōu)選地,如圖2、圖3所示,所述第一支架本體31和所述第二支架本體41的內徑均小于所述定子組件20的外徑,所述定子組件20夾緊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本體31與所述第二支架本體41之間,所述第一連接部32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本體31與所述定子組件20相對的端面上,所述第二連接部42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本體41與所述定子組件20相對的端面上。這樣,第一電機支架30和第二電機支架40對定子組件20形成卡扣固定,可靠性好。
[0033]優(yōu)選地,如圖2至圖5所示,所述第一支架本體31的內側面31a上設置一個以上的與所述排氣凹槽22相對應的第一內缺口 33,所述第二支架本體41的內側面41a上設置一個以上的與所述排氣凹槽22相對應的第二內缺口 43。第一內缺口 33和第二內缺口 43與排氣凹槽22形成排氣通道,有利于提高電機的冷卻效果,從而提升壓縮機性能。第一內缺口 33和第二內缺口 43的截面形狀可為圓弧形、方形、不規(guī)則形狀等。
[0034]進一步優(yōu)選地,如圖4所示,所有所述排氣凹槽22沿所述定子組件20的圓周方向均布,所有所述第一內缺口 33和所有所述第一連接部32沿所述第一支架本體31的圓周方向均布,且與所述排氣凹槽22 —一對應;同樣的,所有所述第二內缺口 43和所有所述第二連接部42沿所述第二支架本體41的圓周方向均布,且與所述排氣凹槽22—一對應。這樣,裝配時只需將其中一個第一連接部32或其中一個第一內缺口 33與排氣凹槽22對準即可裝配第一電機支架30,同樣,只需將其中一個第二連接部42或其中一個第二內缺口 43與排氣凹槽22對準即可裝配第二電機支架40,裝配非常方便。
[0035]進一步優(yōu)選地,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第一電機支架30的所有所述第一連接部32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40的所有所述第二連接部42的一一對應設置,且相對應的所述第一連接部32和所述第二連接部42分別嵌入固定在同一個所述排氣凹槽22的兩端內。這樣,可以使得第一連接部32和第二連接部42盡可能少的堵塞排氣凹槽22。
[0036]優(yōu)選地,在所述第一支架本體31的外側面31b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第一外缺口34,同樣,在所述第二支架本體41的外側面41b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第二外缺口 44。第一外缺口 34和第二外缺口 44的截面形狀可為圓弧形、方形、不規(guī)則形狀等。第一外缺口 34和第二外缺口 44可以進一步提高電機的冷卻效果。當然,第一支架本體31的外側面31b和第二支架本體41的外側面41b上也可以不設置第一外缺口和第二外缺口(如圖6和圖7所示)。
[0037]優(yōu)選地,為了節(jié)約模具成本,所述第一電機支架30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40為相同的零件。
[0038]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電機支架30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40上分別設置有第一焊孔35和第二焊孔45,以分別和所述殼體10焊接。
[0039]綜上,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壓縮機,降低了壓縮機功率消耗,提升了壓縮機性能。試驗結果表明,在標準工況下,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壓縮機較現有技術中的壓縮機,能效COP提升了
7%左右。
[0040]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壓縮機,包括殼體和設置于該殼體內的電機,所述電機包括定子組件和轉子組件,所述定子組件的外側面上設置有一條以上的排氣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組件與所述殼體間隙配合,在所述定子組件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電機支架和第二電機支架,所述第一電機支架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機支架包括環(huán)狀第一支架本體和設置于該第一支架本體上的一個以上的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二電機支架包括環(huán)狀第二支架本體和設置于該第二支架本體上的一個以上的第二連接部,所述定子組件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連接部配合的第三連接部和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配合的第四連接部;所述第一電機支架通過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三連接部固定安裝在所述定子組件的一端上,所述第二電機支架通過所述第二連接部和所述第四連接部固定安裝在所述定子組件的另一端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為自所述第一支架本體向外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二連接部為自所述第二支架本體向外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三連接部和所述第四連接部為所述排氣凹槽;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嵌入固定在所述排氣凹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本體和所述第二支架本體的內徑均小于所述定子組件的外徑,所述定子組件夾緊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本體與所述第二支架本體之間,所述第一連接部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本體與所述定子組件相對的端面上,所述第二連接部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本體與所述定子組件相對的端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本體的內側面上設置一個以上的與所述排氣凹槽相對應的第一內缺口,所述第二支架本體的內側面上設置一個以上的與所述排氣凹槽相對應的第二內缺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排氣凹槽沿所述定子組件的圓周方向均布,所有所述第一內缺口和所有所述第一連接部沿所述第一支架本體的圓周方向均布,且與所述排氣凹槽一一對應,所有所述第二內缺口和所有所述第二連接部沿所述第二支架本體的圓周方向均布,且與所述排氣凹槽--對應。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機支架的所有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的所有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一對應設置,且相對應的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嵌入固定在同一個所述排氣凹槽的兩端內。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本體的外側面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第一外缺口,在所述第二支架本體的外側面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第二外缺□。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機支架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相同。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機支架和所述第二電機支架均與所述殼體焊接固定。
【文檔編號】H02K5/24GK103915929SQ201310003128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4日
【發(fā)明者】于巍巍, 張榮婷, 劉龍霞, 李志鵬 申請人:珠海格力節(jié)能環(huán)保制冷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