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馬達基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關于一種馬達基座,尤其是一種可供結合線圈組及轉子,借此以構成馬達結構的馬達基座。
背景技術:
請參照圖1所示,現(xiàn)有馬達9大致包含一馬達基座91、一轉子92及一線圈組93。 該馬達基座91具有一底板911,該底板911的一表面形成一軸座912,該軸座912可供結合一軸管913 ;該轉子92可旋轉地結合軸管913 ;該線圈組93結合該馬達基座91,用以驅動該轉子92旋轉工作。上述該馬達基座91的軸座912主要用以支撐該軸管913,而該軸管913必須用以支撐如轉子92等構件;因此,該軸座912能否確實支持該軸管913,為影響該馬達9的產(chǎn)品品質的重要因素。更詳言之,在該軸管913的軸向上,該底板911具有一軸向厚度T,該軸座 912則具有一軸向高度H ;其中該軸向厚度T與該軸向高度H彼此之間的比例結構關系,將決定該軸座912能否確實支持該軸管913,舉例而言如圖2所示,假設該軸座912的軸向高度H較低時,則該軸座912與該軸管913彼此之間的結合面積也相對減少;因此,該軸座912無法有效地支持該軸管913,導致該軸管 913容易產(chǎn)生偏斜及結合穩(wěn)固性不佳等問題。又如圖3所示,假設該軸座912的軸向高度H較高時,雖然該軸座912與該軸管 913彼此之間的結合面積相對增加,可使得該軸座912有效支持地該軸管913,然而,此時, 假設該底板911的軸向厚度T未相對增加,則反而造成該底板911未能穩(wěn)固地支撐該軸座 912,導致該底板911與該軸座912的交接處容易產(chǎn)生裂縫,進而影響該馬達基座91的結構強度;再者,倘若該軸向高度H設定過高時,也會相對增加該馬達基座91的整體軸向高度, 而不易朝向微型化方向研發(fā)設計。綜上所述,該底板911的軸向厚度T及該軸座912的軸向高度H彼此之間的結構比例關系,為導致該軸管913是否產(chǎn)生偏斜及結合穩(wěn)固性不佳,或是影響該馬達基座91的結構強度是否符合標準等重要因素,因此,確有必要針對現(xiàn)有馬達基座91進行改良。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確保軸管不易產(chǎn)生偏斜的馬達基座。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使軸管可穩(wěn)固結合馬達基座。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提升結構強度的馬達基座。為達到前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所運用的技術內(nèi)容如下一種馬達基座,包含一底板、一軸座及一軸管。該底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具有一軸向厚度;該軸座設置于該底板的第二表面,該軸座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朝向該底板,該第二端遠離該底板,該第二端的端面至該底板的第一表面具有一軸向高度,該軸向高度與該軸向厚度的比值為1. 5 5 ;該軸管結合該軸座。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馬達基座的底板具有軸向厚度,軸座具有軸向高度,且該軸向高度與該軸向厚度的比值為1. 5 5,借此,確保該軸管與該軸座相互結合后,可提升該軸管與該軸座彼此之間的結合穩(wěn)固性,并避免該軸管產(chǎn)生偏斜等情形;再者,也兼可有效防止該底板與該軸座的交接處產(chǎn)生裂縫,確保本發(fā)明馬達軸座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本發(fā)明也可應用于馬達結構或散熱風扇,并兼具有確保軸管不易產(chǎn)生偏斜、提升軸管結合穩(wěn)固性及提升馬達基座的結構強度等諸多功效。
圖1 現(xiàn)有馬達的組合剖視圖。圖2 現(xiàn)有馬達的馬達基座的結構示意圖(一)。圖3 現(xiàn)有馬達的馬達基座的結構示意圖(二)。圖4 本發(fā)明馬達基座的立體分解圖。圖5 本發(fā)明馬達基座的組合剖視圖。圖6 本發(fā)明馬達基座應用于馬達結構的組合剖視圖。圖7 本發(fā)明馬達基座應用于軸流式散熱風扇的組合剖視圖。圖8 本發(fā)明馬達基座應用于鼓風式散熱風扇的組合剖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底板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開孔2軸座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3軸管4線圈組 5轉子51葉片6扇框61入風口 62出風口9馬達91馬達基座911底板 912軸座913軸管92轉子93線圈組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圖4及5所示,本發(fā)明馬達基座包含一底板1、一軸座2及一軸管3。該軸座2設置于該底板1的一側表面;該軸管3結合該軸座2。該底板1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11及一第二表面12 ;其中該底板1的第一表面 11至第二表面12具有一軸向厚度T,該軸向厚度T較佳為0. 3 1. 5mm。該軸座2設置于該底板1的第二表面12,該軸座2可借助組裝方式結合該底板1, 或者,較佳利用一體成型方式結合該底板1。又,該軸座2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21及一第二端22,該第一端21朝向該底板1,該第二端22遠離該底板1 ;其中該第二端22的端面至該底板1的第一表面11具有一軸向高度H,該軸向高度H與該軸向厚度T的比值 H/T為1. 5 5。該軸管3結合該軸座2,且該軸管3具有一軸管外徑D及一軸管長度L,其中該軸管外徑D較佳為3 10mm,該軸管長度L為3 18mm。
另外,本發(fā)明的底板1與該軸座2相互組裝或結合的部位可形成如圖所示的一開孔13,以供該軸管3結合于該開孔13內(nèi);或者,依實際使用需求,該底板1與該軸座2相互組裝或結合的部位也可為盲孔設計,使該軸管3結合該軸座2后,該軸管3的一端可抵接于該第二表面12。本發(fā)明 馬達基座于實際使用時,該軸座2適用于結合軸管外徑D為3 IOmm及軸管長度L為3 18mm的軸管3 ;此時,假設使用者欲選用軸向厚度T為0. 5mm的底板1,配合本發(fā)明該軸向高度H與該軸向厚度T的比值為1. 5 5的主要技術特征,該軸座2的軸向高度H較佳設定為0. 75 2. 5mm ;借此,利用該軸向高度H與該軸向厚度T彼此之間較佳的比例結構關系,即確保該軸管3與該軸座2相互結合后,可提升該軸管3與該軸座2彼此之間的結合穩(wěn)固性,并避免該軸管3產(chǎn)生偏斜等情形;再者,也兼可有效防止該底板1與該軸座2的交接處產(chǎn)生裂縫,確保本發(fā)明馬達軸座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請參照圖6所示,本發(fā)明馬達基座另設置一線圈組4及一轉子5,該線圈組4可結合于該軸管3的外周壁,該轉子5可旋轉地結合該軸管3,且該線圈組4與該轉子5之間具有一氣隙;借此,以構成一馬達結構,進而可利用該線圈組4驅動該轉子5旋轉工作。本發(fā)明馬達基座可適用于各式散熱風扇,舉例而言,如圖7所示,揭示一種軸流式散熱風扇,如圖8所示,揭示一種鼓風式散熱風扇。更詳言之,該底板1較佳可結合一扇框 6,該扇框6圍繞該底板1,且該扇框6具有一入風口 61及一出風口 62 ;該轉子5另形成數(shù)個葉片51 ;借此,以構成一散熱風扇,當該轉子5旋轉工作時,各該葉片51可經(jīng)由該入風口 61導入氣流進入該扇框6,再經(jīng)由該出風口 62導出至預定位置,以提供一散熱效果。由上得知,本發(fā)明馬達基座確可應用于馬達結構或散熱風扇,并兼具有確保軸管3 不易產(chǎn)生偏斜、提升軸管3結合穩(wěn)固性及提升馬達基座的結構強度等諸多功效。
權利要求
1.一種馬達基座,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個底板,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具有軸向厚度;一個軸座,設置于該底板的第二表面,該軸座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該第一端朝向該底板,該第二端遠離該底板,該第二端的端面至該底板的第一表面具有軸向高度,該軸向高度與該軸向厚度的比值為1. 5 5 ;及一個軸管,結合該軸座。
2.依權利要求1所述馬達基座,其特征在于,該軸管外徑為3 10mm,該軸管長度為 3 18mm。
3.依權利要求1或2所述馬達基座,其特征在于,該底板的軸向厚度為0.3 1. 5mm。
4.依權利要求1或2所述馬達基座,其特征在于,另設置一個線圈組及一個轉子,該線圈組結合該軸管,該轉子結合該軸管,該線圈組與該轉子之間具有氣隙。
5.依權利要求3所述馬達基座,其特征在于,另設置一個線圈組及一個轉子,該線圈組結合該軸管,該轉子結合該軸管,該線圈組與該轉子之間具有氣隙。
6.依權利要求4所述馬達基座,其特征在于,該底板結合一個扇框,該扇框圍繞該底板,且該扇框設有風口及出風口,該轉子另形成數(shù)個葉片。
7.依權利要求5所述馬達基座,其特征在于,該底板結合一個扇框,該扇框圍繞該底板,且該扇框設有入風口及出風口,該轉子另形成數(shù)個葉片。
全文摘要
一種馬達基座,包含一底板、一軸座及一軸管。該底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具有一軸向厚度;該軸座設置于該底板的第二表面,該軸座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朝向該底板,該第二端遠離該底板,該第二端的端面至該底板的第一表面具有一軸向高度,該軸向高度與該軸向厚度的比值為1.5~5;該軸管結合該軸座。借此,以達到防止軸管偏斜、提升軸管結合穩(wěn)固性及增加結構強度等諸多功效。
文檔編號H02K5/04GK102214968SQ20101014308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9日
發(fā)明者洪銀樹 申請人:建準電機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