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尤指一種將交流接地和直流接地端相 連,且適當選擇電流路徑,從而有效地降低電磁干擾(EMI)與導通損耗的無橋式功率因子 校正電路。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升壓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Boost PFC)具有一輸入橋式整流電路,因此具 有顯著的導通損失(conduction loss),為克服此缺點,遂提出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 (Bridgeless PFC)。如圖6所示,為美國第7215560號專利案所揭示的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其中 一實施例,其包含有一第一電感(LPFC1),其一端連接一交流電源(Vac)的第一輸出端,另一端連接一 第一串聯(lián)電路(61)的串聯(lián)中點,該第一串聯(lián)電路(61)由第一二極管(D1)與第一開關(S1) 串聯(lián)組成,其串聯(lián)中點指第一二極管(D1)的陽極與第一開關(S1)的連接節(jié)點;一第二電感(LPFC2),其一端連接該交流電源(Vac)的第二輸出端,另一端連接一 第二串聯(lián)電路(62)的串聯(lián)中點,該第二串聯(lián)電路(62)由第二二極管(D2)與第二開關(S2) 串聯(lián)組成,其串聯(lián)中點指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與第二開關(S2)的連接節(jié)點;一負載電路(63),由一輸出電容(Co)與一輸出負載(RL)并聯(lián)構(gòu)成,該負載電路 (63)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直流輸出端(64)與一直流接地端(65),其中,前述兩串聯(lián)電路 (61) (62)亦是連接于直流輸出端(64)與直流接地端(65)之間且與負載電路(63)構(gòu)成并 聯(lián)。前述實施例的特點在于交流電源(Vac)的第一輸入端與直流接地端(65)之間設 有第一輸入二極管(Da),而第二輸入端與直流接地端(65)之間設有第二輸入二極管(Db)。 兩輸入二極管(Da) (Db)均是慢恢復二極管,其作用類似橋式整流器中的二極管,當交流電 源(Vac)為正半周時,可通過第二輸入二極管(Db)使交流接地與直流接地端(65)彼此 連接,以抑制由第二電感(LPFC2)上的電壓波動所帶來的EMI干擾;當交流電源(Vac)為 負半周時,將通過第一輸入二極管(Da)使交流接地與直流接地端(65)連接,以抑制由第 一電感(LPFC1)上的電壓波動帶來的EMI干擾;高頻紋波電流(High-frequency ripple current)和部分工頻電流(市頻電流/低頻電流)通過第一輸入二極管(Da)或者第二輸 入二極管(Db)回到輸入端,部分工頻電流通過第一開關(S1)/第二開關(S2)流過第一電 感(LPFC1)/第二電感(LPFC2)回到輸入端。但上述電路中的第一輸入二極管(Da)與第二輸入二極管(Db)必須選用具備較大 導通壓降的二極管,其導通損耗大,且需要額外加設散熱器,整體的體積相對增加。請參考圖7所示,為美國第7215560號專利案所揭示的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 路的另一實施例,與其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于原第一輸入二極管(Da)與第二輸入二極管 (Db)以一第一輸入電容(Ca)與一第二輸入電容(Cb)加以取代。兩輸入電容(Ca) (Cb)均
3為高電容量的電容,亦具備高耐壓。其電路動作原理為因兩輸入電容(Ca) (Cb)具備高容值,當高頻噪聲通過電容 時,其阻抗較小,相當于短路。當交流電源(Vac)的輸出為正半周時,可通過第二電容(Cb) 而使交流接地與直流接地端(65)連接,以抑制由第二電感(LPFC2)上的電壓波動所帶來的 EMI干擾;反之,當交流電源(Vac)為負半周時,可通過第一輸入電容(Ca)而使交流接地與 直流接地端(65)連接,藉此抑制由第一電感(LPFC1)上的電壓波動所帶來的EMI干擾。其 中,高頻紋波電流可通過第一輸入電容(Ca)/第二輸入電容(Cb)回到交流電源(Vac),工頻 電流則可通過第一開關(S1)的寄生二極管(Dsdl)/第二開關(S2)的寄生二極管(Dsd2) 而流過第一電感(LPFC1)/第二電感(LPFC2)回到交流電源(Vac)。但上述電路中的兩輸入電容(Ca) (Cb)須采用高質(zhì)量的組件,以確保低等效電阻; 然而在低壓重載的情況下,其導通損耗仍很大。請參考圖8所示,為中國大陸CN 200620124692. 1專利案所揭示的“無橋并聯(lián)的單 級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其電路結(jié)可說是同時結(jié)合前述圖6、7所述電路的特征,即同時存在 第一輸入二極管(Da)、第二輸入二極管(Db)、第一輸入電容(Ca)與第二輸入電容(Cb),其 中第一輸入二極管(Da)與第一輸入電容(Ca)并聯(lián),第二輸入二極管(Db)與第二輸入電容 (Cb)并聯(lián)。此電路的動作原理前述兩實施例相同,故不另贅述,然而可明顯看出此電路使用 相對較多數(shù)量的電子組件,不僅制造成本提高,且低壓重載時導通損耗亦大。
發(fā)明內(nèi)容
由前述說明可知,通常使用的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因部分工頻電流從開關的 寄生二極管和電感流過,導致導通損耗增加,不利于應用在低壓重載的情況。有鑒于此,本 發(fā)明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低導通損耗、低電磁干擾的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為達成 前述目的,本發(fā)明具有一第一電感,其一端連接一交流電源的第一輸出端,另一端連接一第一串聯(lián)電路, 該第一串聯(lián)電路以第一二極管與第一開關串聯(lián)構(gòu)成,該第一二極管的陽極與第一開關的連 接節(jié)點連接該第一電感的該另一端;一第二電感,其一端連接該交流電源的第二輸出端,另一端連接一第二串聯(lián)電路, 該第二串聯(lián)電路以第二二極管與第二開關串聯(lián)構(gòu)成,該第二二極管其陽極與第二開關的連 接節(jié)點連接該第二電感的該另一端;一負載電路,由一輸出電容與一輸出負載并聯(lián)構(gòu)成,該負載電路的兩端分別作為 一直流輸出端與一直流接地端,其中,前述兩串聯(lián)電路與負載電路系并聯(lián)連接;一第一輸入開關,連接至交流電源的第一輸入端與該直流接地端之間;一第二輸入開關,連接于交流電源的第二輸入端與該直流接地端之間。當該交流輸入電源輸出正半周電壓時,控制第二輸入開關為常導通狀態(tài),第一輸 入開關與第二開關處于恒截止狀態(tài),第一開關控制為交替地導通/截止;由于第二開關一 直維持為低電壓準位(截止狀態(tài)),電流可經(jīng)由第二輸入開關回到交流電源,而不須經(jīng)過第 二開關的寄生二極管和第二電感,故損耗降低。反之,當該交流輸入電源輸出負半周電壓時,控制第一輸入開關為常導通狀態(tài),第 二輸入開關與第一開關處于恒截止狀態(tài),第二開關控制為交替地導通/截止;由于第一開關在輸入電壓為負半周時一直維持為低電壓準位,電流可經(jīng)由第一輸入開關回到交流電 源,而沒有經(jīng)過第一開關的寄生二極管和第一電感,故損耗降低,從而提高效率。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詳細電路。圖2為本發(fā)明的主要工作波形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正半周的電路動作圖。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負半周的電路動作圖。圖5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詳細電路圖。圖6為美國第7215560號專利案所揭示的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之一的實施 例。圖7為美國第7215560號專利案所揭示的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的另一實施 例。圖8為中國大陸CN200620124692. 1專利案所揭示的無橋并聯(lián)的單級功率因子校 正電路的電路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1) (61)第一串聯(lián)電路(12) (62)第二串聯(lián)電路(13) (63)負載電路(14) (64)直流輸出端(15) (65)直流接地端(20)電磁干擾濾波器(30a)第一電流互感器(30b)第二電流互感器(30c)第三電流互感器(LPFC1)第一電感(LPFC2)第二電感(Vac)交流電源(D1)第--二極管
(D2)第二二二極管
(Da)第--輸入二極
(Db)第二二輸入二極
(Ca)第--輸入電容
(Cb)第二二輸入電容
(SI)第--開關
(S2)第二二開關
(Sa)第--輸入開關
(Sb)第二二輸入開關
(Co)輸出電容
(RL)輸出負載(Rs)檢測電阻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詳細電路圖,其包含有一第一電感(LPFC1),其一端連接一交流電源(Vac)的第一輸出端,另一端連接一 第一串聯(lián)電路(11)的串聯(lián)中點,該第一串聯(lián)電路(11)以第一二極管(D1)與第一開關(S1) 串聯(lián)組成,其串聯(lián)中點指第一二極管(D1)的陽極與第一開關(S1)的連接節(jié)點;—第二電感(LPFC2),其一端連接該交流電源(Vac)的第二輸出端,另一端連接一 第二串聯(lián)電路(12)的串聯(lián)中點,該第二串聯(lián)電路(12)以第二二極管(D2)與第二開關(S2) 串聯(lián)組成,其串聯(lián)中點指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與第二開關(S2)相連的連接節(jié)點;一負載電路(13),由一輸出電容(Co)與一輸出負載(RL)并聯(lián)構(gòu)成,該負載電路 (13)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直流輸出端(14)與一直流接地端(15),其中,前述兩串聯(lián)電路 (11) (12)亦是連接于直流輸出端(14)與直流接地端(15)之間且與負載電路(13)構(gòu)成并 聯(lián);一第一輸入開關(Sa),其一端連接至第一電感(LPFC1)與交流電源(Vac)相連的 節(jié)點,另一端連接至一檢測電阻(Rs)的第一端,該檢測電阻(Rs)的第二端連接該直流接地 端(15),其中該第一輸入開關(Sa)可為M0S晶體管;一第二輸入開關(Sb),其一端連接至第二電感(LPFC2)與交流電源(Vac)相連的 節(jié)點,另一端連接該檢測電阻(Rs)的第一端,其中該第二輸入開關(Sb)可為M0S晶體管。此外,在交流輸入電源(Vac)的輸出端與兩電感(LPFC1) (LPFC2)之間可連接一 電磁干擾濾波器(EMI filter) (20),將欲輸出的電流先行濾波再提供至兩電感(LPFC1) (LPFC2)。請同時參閱圖2和3所示,當交流輸入電源(Vac)為正半周時,第二輸入開關(Sb) 處于常導通狀態(tài),第一輸入開關(Sa)與第二開關(S2)處于恒截止狀態(tài),第一開關(S1)控 制為交替地導通/截止。由于第二輸入開關(Sb)的導通電阻極小,故全部電流(包含工頻 電流和高頻紋波電流)均可通過第二輸入開關(Sb)經(jīng)過該電磁干擾濾波器(20)回到交流 電源(Vac)。另一方面,當?shù)谝婚_關(S1)導通時,電流通過第一電感(LPFC1)流經(jīng)第一開關 (S1),并通過檢測電阻(Rs)和第二輸入開關(Sb),經(jīng)電磁干擾濾波器(20)回到交流電源 (Vac),輸入電流線性上升;反之,當?shù)谝婚_關(S1)關閉時,電流通過第一電感(LPFC1)流經(jīng) 第一二極管(D1),對輸出電容(Co)進行充電并提供輸出負載(RL)電流,最后通過該檢測電 阻(Rs)和第二輸入開關(Sb),經(jīng)電磁干擾濾波器(20)回到交流電源(Vac)端,輸入電流線 性下降。由于第二開關(S2)在輸入電壓正半周時一直維持為低電壓準位,電流經(jīng)由檢測 電阻(Rs)、第二輸入開關(Sb)和電磁干擾濾波器(20)回到交流電源(Vac),而沒有經(jīng)過第 二開關(S2)的寄生二極管(Dsd2)和第二電感(Lpfc2),故損耗降低,從而提高效率。請參考圖2和4所示,當交流輸入電源(Vac)為負半周時,第一輸入開關(Sa)處 于常導通狀態(tài),第二輸入開關(Sb)與第一開關(S1)處于恒截止狀態(tài),第二開關(S2)控制
6為交替地導通/截止。由于第一輸入開關(Sa)的導通電阻極小,故全部電流(包含工頻電 流和高頻紋波電流)均可通過第一輸入開關(Sa)經(jīng)過該電磁干擾濾波器(20)回到交流電 源(Vac)。另一方面,當?shù)诙_關(S2)導通時,電流通過第二電感(LPFC2)流經(jīng)第二開關 (S2),并通過檢測電阻(Rs)和第一輸入開關(Sa),經(jīng)電磁干擾濾波器(20)回到交流電源 (Vac),輸入電流線性上升;反之,當?shù)诙_關(S2)關閉時,電流通過第二電感(LPFC2)流經(jīng) 第二二極管(D2),對輸出電容(Co)進行充電并提供輸出負載(RL)電流,最后通過該檢測電 阻(Rs)和第一輸入開關(Sa),經(jīng)電磁干擾濾波器(20)回到交流電源(Vac)端,輸入電流線 性下降。由于第一開關(S1)在輸入電壓為負半周時一直維持為低電壓準位,電流經(jīng)由檢 測電阻(Rs)、第一輸入開關(Sa)和電磁干擾濾波器(20)回到交流電源(Vac),而沒有經(jīng)過 第一開關(S1)的寄生二極管(Dsdl)和第一電感(LPFC1),故損耗降低,從而提高效率。本發(fā)明以兩輸入開關(Sa) (Sb)提供電流回路,使輸入正/負半周時能將交流接地 和直流接地端(15)直接相連,從而有效地降低EMI干擾。同時,由于工頻電流基本上皆經(jīng) 由兩輸入開關(Sa) (Sb)回流到交流電源(Vac),可避免流經(jīng)第一開關(S1)的寄生二極管 (Dsdl)和第一電感(LPFC1)或第二開關(S2)的寄生二極管(Dsd2)和第二電感(LPFC2), 故亦可降低導通損耗。此外,本發(fā)明亦具有以下數(shù)點特征1.采用單一檢測電阻(Rs),可簡化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的電流檢測線路。2.對于低壓大電流場合應用,效率提升明顯。3.兩電感(LPFC1) (LPFC2)交替工作,可降低電感的發(fā)熱程度。4.通過兩輸入開關(Sa) (Sb)組成的續(xù)流支路,將交流接地與直流接地端(15)直 接連接起來,有效降低因無橋拓撲自身缺陷導致的EMI干擾和損耗問題。請參考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其中將原檢測電阻(Rs)以三個電流互 感器(30a) (30c)取代,第一電流互感器(30a)系與第一串聯(lián)電路(11)串聯(lián)以偵測流過 第一串聯(lián)電路(11)上的電流,第二電流互感器(30b)與第二串聯(lián)電路(12)串聯(lián),以偵測流 過第二串聯(lián)電路(12)上的電流,第三電流互感器(30c)連接在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與 輸出電容(Co)之間,偵測二者之間的電流。該三個電流互感器(30a) (30c)共同輸出一 電流感測信號(CS)。
權利要求
一種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包含有一第一電感,其一端連接一交流電源的第一輸出端,另端連接一第一串聯(lián)電路,該第一串聯(lián)電路以第一二極管與第一開關串聯(lián)構(gòu)成,該第一二極管的陽極與第一開關的連接節(jié)點連接該第一電感的該另一端;一第二電感,其一端連接該交流電源的第二輸出端,另一端連接一第二串聯(lián)電路,該第二串聯(lián)電路以第二二極管與第二開關串聯(lián)構(gòu)成,該第二二極管的陽極與第二開關的連接節(jié)點連接該第二電感的該另一端;一負載電路,由一輸出電容與一輸出負載并聯(lián)構(gòu)成,該負載電路的兩端分別作為一直流輸出端與一直流接地端,其中,前述兩串聯(lián)電路與負載電路并聯(lián)連接;一第一輸入開關,連接至交流電源的第一輸入端與該直流接地端之間;一第二輸入開關,連接于交流電源的第二輸入端與該直流接地端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該第一輸入開關與第二輸入開關共 同連接到一檢測電阻的一端,該檢測電阻的另一端連接該直流接地端。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該第一輸入開關與第二輸入開 關皆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晶體管。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其中該交流輸入電源輸出正半周電壓時,控制第二輸入開關為常導通狀態(tài),第一輸入開關 與第二開關處于恒截止狀態(tài),第一開關控制為交替地導通/截止;該交流輸入電源輸出負半周電壓時,控制第一輸入開關為常導通狀態(tài),第二輸入開關 與第一開關處于恒截止狀態(tài),第二開關控制為交替地導通/截止。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該交流電源的兩輸出端與第一 電感和第二電感之間連接有一電磁干擾濾波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進一步包含 一第一電流互感器,與第一串聯(lián)電路串聯(lián);一第二電流互感器,與第二串聯(lián)電路串聯(lián); 一第三電流互感器,連接在第二二極管的陰極與輸出電容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無橋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包含有兩電感、兩輸入開關、兩串聯(lián)電路及一負載電路;前述兩電感分別連接一交流電源的兩輸出端,且各電感另一端連接一對應的串聯(lián)電路,該兩串聯(lián)電路又與負載電路并聯(lián)在一直流輸出端與一直流接地端之間,前述兩輸入開關則連接于該交流電源的兩輸出端與直流接地端之間;以前述架構(gòu),無論在交流電源的正、負半周,均有一對應的輸入開關維持導通狀態(tài),令交流接地與直流接地端相連接,以降低電磁干擾(EMI)與導通損耗(conduction loss)。
文檔編號H02M1/42GK101931319SQ20091014673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22日
發(fā)明者吳小敏, 馬小林 申請人: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