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楔形底燈泡的金屬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楔形底燈泡(無底燈泡)的金屬端子。
圖5至7示出了一種通用的楔形底燈泡(下文稱為“燈泡”)和楔形底燈燈泡的傳統(tǒng)金屬端子。
燈泡10包括大致柱形的中空發(fā)光部11和在發(fā)光部11下端形成的扁平的板狀底部12。裝在發(fā)光部11中的引線13分別從底部12的底面12A兩個相對的端部伸出,這些伸出的部分分別彎折在底部12的支持面12B,12B上,彼此背離,以點對稱的方式形成接觸件。在各支持面12B上面形成有定位槽14,其沿水平方向延伸。
傳統(tǒng)的金屬端子1包括一對夾持件2,2,其形狀對稱,能將底部12夾在其間。每個定位件2,2在其末端都有定位凸起3,兩個定位凸起3相向彎曲或突伸。當?shù)撞?2插在夾持件2,2間時,定位凸起3分別卡在底部12的定位槽14中,從而固定燈泡,防止其拔出,同時,一個夾持件2被壓在引線13上,而實現(xiàn)電連接。上述端子1公開在,例如,日本未審查實用新型申請平2-82887中。
每個引線13從底部12的底面12A向外伸,然后上折而只是靠在支持面12B上。因此,在一些情況下,如圖7所示,引線13的末端部分發(fā)生位移而傾斜。結果,在傳統(tǒng)金屬端子1中,引線13被裝在夾持件2凹部中,比定位凸起3更靠近夾持件2的鄰近端,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夾持件2不能夾在引線3上,導致接觸失效。
針對上述問題作出了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楔形底燈泡的金屬端子,能穩(wěn)固地與楔形底燈泡的引線電連接。
上述目的通過第一方面本發(fā)明的楔形底燈泡金屬端子實現(xiàn),該端子包括一對裝在燈座內(nèi)的夾持件,楔形底燈泡的扁平板狀底部能插在燈座內(nèi),而該對夾持件能把底部夾在中間,并與伸出底部底面并靠在底部支持面上的引線部分電連接,以及與引線伸出部分中位于底面附近用作其基端部的部分電連接,在成對的夾持件中的一個上形成有與底部定位槽相嚙合的定位凸起,在另一個夾持件上形成有被夾持而靠在引線基端部的連接凸起。
在根據(jù)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本發(fā)明的楔形底燈泡金屬端子中,連接凸起能夾靠在引線位于其基端部與其中間部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上。
(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插進燈座的楔形底燈泡的底部夾在夾持件之間,一個夾持件上的連接凸起靠在底部引線上,并與之電連接,而另一個夾持件上的定位凸起與底部的定位槽嚙合,固定住燈泡,防止其被拔出,即使引線末端發(fā)生位移而傾斜,連接凸起也會至少壓靠在引線基端部,從而確保電連接。
(本發(fā)明第二方面)在引線筆直延伸的正常條件下,連接凸起被靠在引線上位于基端部和中間部之間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部分,因此增大了接觸面,有良好的電連接狀態(tài)。即便引線末端部發(fā)生位移而傾斜,連接凸起也會至少靠在引線基端部,確保電連接。
圖1是本發(fā)明金屬端子第一實施例及燈泡的立體圖;圖2是金屬端子和燈泡底部的放大的、局部立體圖;圖3是引線末端部偏離時的放大的、局部立體圖;圖4是第二實施例和燈泡底部的放大的、局部立體圖;圖5是傳統(tǒng)金屬端子和燈泡的立體圖;圖6是傳統(tǒng)金屬端子和燈泡底部的放大的、局部立體圖;圖7是引線末端部偏離而沒有與傳統(tǒng)金屬端子電連接的放大的局部立體圖。
(第一實施例)下面參照圖1-3描述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楔形底燈泡10與說明書現(xiàn)有技術部分中描述的燈泡相同,在此略去其說明。如圖1所示,燈座20包括開口向上用于安裝燈泡10底部12的燈泡安裝部22、從燈泡安裝部22伸出開口向下用于安裝匹配連接器(未示出)的罩部23,燈泡安裝部22和罩部23由燈座20內(nèi)的隔壁(未示出)分開。
實施本發(fā)明的一對金屬端子30,30以彼此相對的關系安裝在燈座20內(nèi)。金屬端子30包括與燈泡10底部12相連的連接部31和從連接部31下面伸出的扁平板狀舌片32。各金屬端子30的連接部31裝在燈泡安裝部22內(nèi),舌片32伸過隔壁而進入罩部23的里面(也就是說,舌片32從罩部23內(nèi)端面突出)。
連接部31包括一底板33(包括一平板),底板33下端部相對兩側(cè)彎成直角而彼此相對,從而分別提供了一對向上的夾持件34,34。每個連接部31的底板33安裝在燈泡安裝部22的相應安裝槽26中,由底板33上沖壓成型的矛片35固定就位。
面向燈泡10底部12上的引線13的兩個夾持件34(即,夾持件34,下文稱連接夾持件34A)的形狀不同于面向底部12背對引線13的一側(cè)的夾持件34(下文稱定位夾持件34B)。連接夾持件34A的連接凸起36跨過其基端部和末端部彎向或伸向定位夾持件34B。另一方面,定位夾持件34B的末端部彎向或伸向連接夾持件34A而形成定位凸起37。兩個夾持件34的末端部基本上圓滑地背離,使底部12能容易地被導進兩個夾持件34間的間隙。
接下來描述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fā)明的操作和效果。
當燈泡10的底部12插進燈座20時,底部12的底面12A與各金屬端子的夾持件34,34末端接觸。如果繼續(xù)把底部12插進燈座20,底部12插進兩個夾持件34,34間,同時把它們分開。然后,若繼續(xù)把底部12插到預定位置,連接夾持件34A的連接凸起36就會靠在底部12上沿豎向延伸的引線13上,并與引線13電連接(見圖2),同時,定位夾持件34B的定位凸起37與底部12的定位槽14嚙合,固定燈泡,防止拔出。
各引線13從底部12的底面12A向外伸出,向上彎折而僅靠在底部12的支持面12B上。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引線13的末端會偏移而傾斜,如圖3所示。然而,連接夾持件34A的連接凸起36與引線13上基端部和中間部之間的部分(即基端和末端之間的引線13部分)相對,該連接凸起36伸向引線13,因而至少地靠在引線13的基端部。
于是,在本實施例的金屬端子30中,當引線13處于筆直的正常條件下,連接凸起36靠在引線13上基端部和中間部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部分,因此,增大接觸面,形成良好的電接觸狀態(tài)。即便引線13末端偏移而傾斜,連接凸起36也會至少靠在引線13的基端部,從而確保電連接。
(第二實施例)圖4示出了該實施例的金屬端子40,只在連接夾持件34C的結構上不同于第一實施例的金屬端子30。下面只描述與第一實施例的金屬端子30的不同之處。在本實施例的金屬端子40中,第一連接凸起38形成在連接夾持件34C的末端,并彎向或伸向引線13,第二連接凸起39形成在夾持件34C的基端部并彎向或伸向引線13。
當燈泡10的底部12被夾持在兩個夾持件34,34中時,連接夾持件34C的第一、二連接凸起38,39分別夾靠在引線13的上端部和基端部,并與之電連接,同時,固定夾持件34B的定位凸起37(見圖1)嚙合在底部12的定位槽14中,固定住燈泡,防止拔出。即便如圖4所示,引線13末端部偏移而傾斜,相對地伸向引線13基端部的連接夾持件34C的第二連接凸起39靠在引線13的基端部,從而確保電連接。
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面的敘述和附圖,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范圍的情況下,可以作出各種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楔形底燈泡金屬端子,包括一對裝在燈座內(nèi)的夾持件,楔形底燈泡的扁平板狀底部插在燈座內(nèi),其中,該對夾持件把底部夾在中間,所述夾持件與伸出底部底面并靠在底部支持面上的引線部分電連接,以及與引線伸出部分中位于底面附近用作其基端部的部分電連接,在成對的夾持件中的一個上形成有與底部上形成的定位槽相嚙合的定位凸起,在另一個夾持件上形成有至少靠在引線基端部的連接凸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楔形底燈泡金屬端子,其特征在于,連接凸起能夾靠在引線上位于其基端部與其中間部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上。
全文摘要
在金屬端子30成對的夾持件34中的一個上形成有與燈泡10底部12上的定位槽14相嚙合的定位凸起37,在另一個夾持件34上形成有連接凸起36,其與引線上位于其基端部與其中間部之間的部分相對,并伸向引線31而靠在引線31上。利用這種結構,即便底部12夾在夾持件34,34間而引線13末端偏移而傾斜時,連接凸起36也會靠在引線13的基端部,從而確保電連接。
文檔編號H01R33/09GK1251477SQ9912139
公開日2000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1999年10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10月20日
發(fā)明者澤田尚, 內(nèi)田喜八郎, 新田和人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小糸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