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雷達天線,尤其涉及一種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1、為了評估雷達天線性能,模擬不同頻段的電磁波測試,檢測并解決信號干擾、反射、泄露等問題及減少試錯成本和降低風險,地面雷達天線暗室測試是雷達產品研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而在暗室測試時,天線往往需要舉升至90度,即與地面垂直,此時天線的輻射特性更佳,能夠更有效地接收和發(fā)射信號,從而提高測試的準確性,不僅如此,天線垂直放置可減少等效分布電容,提高測試效率。
2、目前,進行雷達天線暗室測試一般需要先制作暗室測試工裝,將天線固定至垂直位置進行暗室測試,例如公告號為cn205484572u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雷達天線測試工作,利用彼此垂直相交并固定連接的橫板和豎板來固定雷達天線。這種通過測試工裝固定雷達天線的方式不僅影響整機裝配時間,還增加成本,特別對于大口徑雷達天線,測試工裝的制作成本高,周期長且不能循環(huán)使用。而對于地面雷達,天線安裝在工作平臺上,通過主油缸將天線舉升至工作角度,但現(xiàn)有的雷達天線主油缸安裝方式僅能將天線舉升至與天線座夾角75度左右,無法將天線舉升至與天線座垂直,因此僅能用于雷達天線的工作和運輸,無法用于雷達天線的暗室測試。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如何使地面雷達天線能夠簡單快捷地進行暗室測試。
2、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xiàn)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包括第一驅動機構、翻轉臂和第二驅動機構;雷達天線的一端鉸接在天線座上,天線座固定連接在載車的工作平臺上;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和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均為直線往復運動機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一端與雷達天線鉸接,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另一端與所述翻轉臂的一端及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的一端鉸接,所述翻轉臂的另一端與雷達天線鉸接,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的另一端與天線座鉸接。采用第一驅動機構與第二驅動機構結合的舉升機構,增大了雷達天線的舉升角度,通過第二驅動機構可實現(xiàn)雷達天線運輸狀態(tài)和工作狀態(tài)的轉換,當雷達天線舉升至工作狀態(tài)后,通過第一驅動機構可實現(xiàn)雷達天線測試的狀態(tài)轉換,使地面雷達天線能夠簡單快捷地進行暗室測試,大大減少了測試成本和周期。
3、作為優(yōu)化的技術方案,所述翻轉臂為l型結構,其凹角朝向所述第一驅動機構與雷達天線之間的部分,凸角朝向所述第二驅動機構與雷達天線之間的部分。
4、作為優(yōu)化的技術方案,所述翻轉臂在雷達天線上的鉸接位置相較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在雷達天線上的鉸接位置更靠近雷達天線鉸接在天線座上的一端。
5、作為優(yōu)化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第一缸體和第一推桿,所述第一推桿用于在所述第一缸體內直線往復運動,所述第一推桿與雷達天線鉸接,所述第一缸體與所述翻轉臂及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鉸接。
6、作為優(yōu)化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還包括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用于將所述第一缸體與所述第一推桿固定連接。固定機構可確保運輸時第一推桿無法運動,此時第一驅動機構相當于二力桿,起到對雷達天線支撐泄力的作用,可減少雷達天線受力。
7、作為優(yōu)化的技術方案,所述固定機構包括連接盤、螺栓和螺母,兩個連接盤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缸體和所述第一推桿的外周,所述螺栓用于穿過兩個連接盤,所述螺母用于由所述連接盤外端與所述螺栓螺紋連接。
8、作為優(yōu)化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推桿和第二缸體,所述第二推桿用于在所述第二缸體內直線往復運動,所述第二推桿與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及所述翻轉臂鉸接,所述第二缸體與天線座鉸接。
9、作為優(yōu)化的技術方案,所述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還包括第一支耳、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三轉軸和第二支耳,所述第一支耳和所述第二支耳均固定連接在雷達天線上,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通過第一支耳和第一轉軸與雷達天線鉸接并通過第二轉軸與所述翻轉臂及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鉸接,所述翻轉臂通過第二支耳和第三轉軸與雷達天線鉸接。
10、作為優(yōu)化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耳和所述第二支耳均為雙支耳結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兩端均設有雙支耳結構,所述第一轉軸轉動配合在所述第一支耳及所述第一驅動機構上的雙支耳結構中;所述翻轉臂的兩端均設有雙支耳結構,所述第三轉軸轉動配合在所述第二支耳及所述翻轉臂上的雙支耳結構中;所述第二驅動機構上設有單支耳結構,所述第二轉軸轉動配合在所述第一驅動機構上的雙支耳結構、所述翻轉臂上的雙支耳結構及所述第二驅動機構上的單支耳結構中。
11、一種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工作方法,采用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包括以下步驟:
12、運輸時,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均縮到最短,使雷達天線與天線座保持平行;
13、工作時,通過第二驅動機構伸長將雷達天線舉升至與天線座的夾角為銳角,此時第一驅動機構仍然縮到最短;
14、測試時,先通過第二驅動機構伸長將雷達天線舉升至與天線座的夾角為銳角,然后通過第一驅動機構伸長將雷達天線舉升至與天線座垂直。
15、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16、1、采用第一驅動機構與第二驅動機構結合的舉升機構,增大了雷達天線的舉升角度,通過第二驅動機構可實現(xiàn)雷達天線運輸狀態(tài)和工作狀態(tài)的轉換,當雷達天線舉升至工作狀態(tài)后,通過第一驅動機構可實現(xiàn)雷達天線測試的狀態(tài)轉換,使地面雷達天線能夠簡單快捷地進行暗室測試,大大減少了測試成本和周期。
17、2、固定機構可確保運輸時第一推桿無法運動,此時第一驅動機構相當于二力桿,起到對雷達天線支撐泄力的作用,可減少雷達天線受力。
1.一種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驅動機構、翻轉臂和第二驅動機構;雷達天線的一端鉸接在天線座上,天線座固定連接在載車的工作平臺上;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和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均為直線往復運動機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一端與雷達天線鉸接,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另一端與所述翻轉臂的一端及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的一端鉸接,所述翻轉臂的另一端與雷達天線鉸接,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的另一端與天線座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臂為l型結構,其凹角朝向所述第一驅動機構與雷達天線之間的部分,凸角朝向所述第二驅動機構與雷達天線之間的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臂在雷達天線上的鉸接位置相較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在雷達天線上的鉸接位置更靠近雷達天線鉸接在天線座上的一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第一缸體和第一推桿,所述第一推桿用于在所述第一缸體內直線往復運動,所述第一推桿與雷達天線鉸接,所述第一缸體與所述翻轉臂及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鉸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還包括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用于將所述第一缸體與所述第一推桿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包括連接盤、螺栓和螺母,兩個連接盤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缸體和所述第一推桿的外周,所述螺栓用于穿過兩個連接盤,所述螺母用于由所述連接盤外端與所述螺栓螺紋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推桿和第二缸體,所述第二推桿用于在所述第二缸體內直線往復運動,所述第二推桿與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及所述翻轉臂鉸接,所述第二缸體與天線座鉸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還包括第一支耳、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三轉軸和第二支耳,所述第一支耳和所述第二支耳均固定連接在雷達天線上,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通過第一支耳和第一轉軸與雷達天線鉸接并通過第二轉軸與所述翻轉臂及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鉸接,所述翻轉臂通過第二支耳和第三轉軸與雷達天線鉸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耳和所述第二支耳均為雙支耳結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兩端均設有雙支耳結構,所述第一轉軸轉動配合在所述第一支耳及所述第一驅動機構上的雙支耳結構中;所述翻轉臂的兩端均設有雙支耳結構,所述第三轉軸轉動配合在所述第二支耳及所述翻轉臂上的雙支耳結構中;所述第二驅動機構上設有單支耳結構,所述第二轉軸轉動配合在所述第一驅動機構上的雙支耳結構、所述翻轉臂上的雙支耳結構及所述第二驅動機構上的單支耳結構中。
10.一種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地面雷達天線的舉升機構,包括以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