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線終端裝置及其接收操作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無線終端裝置及其接收操作控制方法,具體涉及根 據(jù)想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種類選擇接收操作種類的無線終端裝置及控 制這種操作的接收操作控制方法。
技術背景近年,在迅速發(fā)展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例如,個人手機系統(tǒng)(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以下稱為PHS)中,為提高電波的頻率利用 效率,提出了這樣的方案通過將同一頻率的相同時隙進行空間分 割,能夠使多個用戶的無線終端裝置(終端)空間復用連接到無線 基站(基站)的PDMA (徑分多址:Path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方式。在該PDMA方式中采用現(xiàn)在的自適應陣列技術,來自各用戶的 終端天線的上行信號,由基站的陣列天線接收并通過自適應陣列處 理帶著接收定向性被分離抽出。另一方面,從基站到該終端的下行 信號,從陣列天線帶著對終端天線的發(fā)送定向性而一支發(fā)送。這樣的自適應陣列處理為已知的技術,例如在菊間信良著的"采 用陣列天線的自適應信號處理"(科學技術出版)的第35頁~笫49 頁的"第3章 MMSE自適應陣列"中有詳細說明,因此,這里省 略該操作原理的說明。并且,采用自適應陣列處理的無線裝置的具 體結構,例如在由本發(fā)明的申請人申請的國際公開號WOOO/79702說明書第2/15頁號中已詳細公開,在該技術領域上屬于已知的技術。另外,在以下說明中,將采用這種自適應陣列處理進行下行的 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的基站稱為自適應陣列基站。另一方面,作為終端已知的有用多個天線進行選擇分集接收 (以下稱為分集接收)的終端。在這種終端上,接收信號時例如在 兩個天線中選擇其接收電平高的天線作為接收用天線進行工作。這 種傳統(tǒng)的分集接收終端,不管連接的對方基站是進行發(fā)送定向性控 制的自適應陣列基站還是其它的無定向性基站,均執(zhí)行上述的分集 接收。圖8A與圖8B是表示終端和基站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 8A表示不作分集接收的終端和自適應陣列基站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圖 8B表示進行分集接收的終端和自適應陣列基站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如圖8A所示,不作分集接收的終端3如粗線箭頭所示,連接到 所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l,從自適應陣列基站l的陣列天線向終端3的發(fā)送了上行信號的一個天線帶著發(fā)送定向性發(fā)送下行信號。將從 自適應陣列基站1朝向終端3的信號波束形態(tài),用斜線區(qū)域D (Desired:想要的)表示。這時,在終端3中通過所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1的發(fā)送定向性, 能夠接收以最大功率來自自適應陣列基站1的下行信號。不作分集 接收的終端4和該所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2之間的關系也相同。這里,對于終端3,其用虛線箭頭U(Undesired:不想要的) 表示的來自自適應陣列基站2的信號電波作為干擾波起作用,但是 可從圖8A的信號電波的輻射狀態(tài)理解到由終端3接收的來自自適 應陣列基站2的干擾波的信號功率最小。不作分集接收的終端4和 該不想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1之間的關系也相同。如上所述,在不作分集接收的終端和所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之 間,能夠實現(xiàn)干擾少的可靠的連接。與之形成對比,如圖8B所示,例如進行分集接收的終端5,其一個天線5a發(fā)送上行信號(如粗線箭頭所示),在與自適應陣列基 站1之間建立與圖8A所示的關系相同的連接關系。換言之,終端5 的天線5a以最大功率接收來自所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1的下行信 號,并以最小功率接收來自不想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2的發(fā)送信號 (干擾波)(由虛線箭頭(細)表示)。
另一方面,對終端5的天線中不發(fā)送上行信號的另一天線5b, 不被來自所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1的信號波束D對上,因此來自自 適應陣列基站1的接收信號的功率下降。因此,對天線5b的來自不 想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2的干擾波U (由虛線箭頭(粗)表示)的 功率會相對增大。
進行分集接收的終端6的天線6a與6b上,也發(fā)生與自適應陣 列基站1和2之間相同的狀態(tài)。
另外,采用這種自適應陣列處理實現(xiàn)空間復用連接的空間復用 基站中也產(chǎn)生同樣的問題。圖9A與圖9B是表示終端和基站之間的 連接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9A表示不作分集接收的終端和空間復用基站 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圖9B表示進行分集接收的終端和空間復用基站之 間的連接狀態(tài)。
如圖9A所示,不作分集接收的終端30與40釆用自適應陣列處 理與所要的基站io空間復用連接,從空間復用基站10的陣列天線, 向終端30與40的發(fā)送了上行信號的一個天線,帶著發(fā)送定向性發(fā) 送下行信號(如粗線箭頭所示)。將從空間復用基站10向終端30 與40輻射的信號波束形態(tài),用斜線區(qū)域D表示。
這時,在終端30與40中通過所要的基站10的發(fā)送定向性,能 夠以最大功率接收來自基站10的下行信號。
如上所述,在不作分集接收的終端和所要的空間復用基站之間, 能夠實現(xiàn)干擾少的可靠的連接。
與之形成對比,如圖9B所示,例如進行分集接收的終端50用 一個天線50a發(fā)送上行信號(如粗線箭頭所示),與空間復用基站IO之間建立與圖9A所示的關系相同的連接關系。即,在終端50的天 線50a上以最大功率接收來自所要的空間復用基站10的下行信號。
另 一方面,對終端50的天線中不發(fā)送上行信號的另 一天線50b, 不被來自所要的空間復用基站10的信號波束D對上,其來自空間復 用基站10的接收信號U的功率下降。因此,天線50b上來自不想要 的基站(未作圖示)的干擾波的功率會相對增大。
進行分集接收的終端60的天線60a與60b上也會產(chǎn)生同樣的狀態(tài)。
如上所述,進行分集接收的終端,不管所要的基站是否為進行 下行發(fā)送定向性的控制的自適應陣列基站,選擇兩個天線中接收電 平高的天線作為接收用天線。因此,例如當圖8B的終端5的、由發(fā) 送上行信號的天線5a接收的來自所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1的接收功 率在由不發(fā)送上行信號的天線5b接收的、來自所要的自適應陣列基 站l的低接收功率和來自不想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2的較大干擾波U 的合計功率以下時,天線5b會被選擇作為接收用天線。
這時,由天線5b接收的信號中,來自所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1 的下行的接收信號相對小于來自不想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2的干擾 波U的功率,成為干擾成分大的信號即所謂DU(Desired user's power: Undesired user's power (所要的用戶的功率不想要的用戶的功率)) 比低的信號。
在終端5中,即使想解調這種DU比低的接收信號,也會在解 調信號的幀上發(fā)生差錯,不能進行準確的解調。特別是,來自不想 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2的下行信號(干擾波)U的功率電平變大時, 其最壞的情況為終端5對從自適應陣列基站2向別的用戶的終端6 發(fā)送的下行信號進行錯誤的解調。
同樣的問題在圖9A與圖9B所示的空間復用基站的場合也會發(fā)生。
如此,在傳統(tǒng)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進行分集接收的終端與自適
10應陣列基站(或空間復用基站)連接時,終端的DU比下降,因干 擾波導致其接收性能變壞。因此,存在所謂頻率再利用距離(使用相 同頻率的基站間的最短距離)縮短的自適應陣列技術的效果減小的 問題。
由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這樣的無線終端裝置及其接收操 作控制程序根據(jù)想要連接的基站種類選擇終端側的接收操作種類, 從而在與自適應陣列基站、空間復用基站等控制下行發(fā)送定向性的 基站連接時接收性能也不會變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 一方面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無線終端裝置,該移動通信 系統(tǒng)包含多個無線基站。多個無線基站各自發(fā)送包含識別該無線基 站種類的信息的信號。無線終端裝置中設有接收來自多個無線基 站中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信息判別該無線基站種類的 裝置,以及根據(jù)判定的該無線基站種類選擇用以接收來自該無線基 站的信號的接收操作方式的裝置。
本發(fā)明的另 一方面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可用多個天線進行分集接 收的無線終端裝置,該移動通信系統(tǒng)包含多個無線基站。多個無線 基站各自發(fā)送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帶定向性的自適應陣列操 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無線終端裝置中設有接收來自多個無線基 站中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信息判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 進行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的裝置;以及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 進行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將多個天線中用于對該無 線基站的信號發(fā)送的天線用于緊接其后的對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 接收,并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 定成用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的裝置。
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可用多個天線有選擇地進 行自適應陣列接收或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該移動通信系統(tǒng)包 含多個無線基站。多個無線基站各自發(fā)送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帶定向性的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無線終端裝置中
設有接收來自多個無線基站中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
置;以及在判定無線基站為進行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 成用多個天線來自適應陣列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在判定 該無線基站為不作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多個天線 來分集接收或自適應陣列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的裝置。
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可用多個天線進行分集接 收的無線終端裝置,該移動通信系統(tǒng)包含多個無線基站。多個無線 基站各自發(fā)送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帶定向性的空間復用操作 的無線基站的信息。無線終端裝置中設有接收來自多個無線基站 中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信息判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 行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的裝置;以及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
的信號發(fā)送的天線用于緊接其后的對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接收, 并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多 個天線來分集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的裝置。
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可用多個天線有選擇地進 行自適應陣列接收或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該移動通信系統(tǒng)包 含多個無線基站。多個無線基站各自發(fā)送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 行帶定向性的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無線終端裝置中設 有接收來自多個無線基站中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信 息判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的裝置;以 及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多 個天線來自適應陣列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在判定該無線 基站為不作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多個天線來分集接 收或自適應陣列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的裝置。
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為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無線終端裝置中控制接收操作的接收操作控制程序,該移動通信系統(tǒng)包含多個無線基站。 多個無線基站各自發(fā)送包含識別該無線基站種類的信息的信號。接
收操作控制程序令計算機執(zhí)行以下步驟接收來自多個無線基站中 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信息判別該無線基站種類的步驟; 以及根據(jù)判定的該無線基站種類選擇用以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 號的接收操作方式的步驟。
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為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可用多個天線進行分集 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中控制接收操作的接收操作控制程序,該移動 通信系統(tǒng)包含多個無線基站。多個無線基站各自發(fā)送識別該無線基 站是否為進行帶定向性的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接收 操作控制程序令計算機執(zhí)行以下步驟接收來自多個無線基站中要 連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信息判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自 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的步驟;以及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自 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將多個天線中用于對該無線基站 的信號發(fā)送的天線用于緊接其后的對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接收, 并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 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的步驟。
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可用多個天線有選擇地進 行自適應陣列接收或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的接收操作控制程 序,該移動通信系統(tǒng)包含多個無線基站。多個無線基站各自發(fā)送識
信息。接收操作控制程序令計算機執(zhí)行以下步驟接收來自多個無 線基站中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信息判別該無線基站是 否為進行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的步驟;以及在判定該無線基 站為進行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多個天線來自適應 陣列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自適 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或自適應陣 列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的步驟。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為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可用多個天線進行分集 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中控制接收操作的接收操作控制程序,該移動 通信系統(tǒng)包含多個無線基站。多個無線基站各自發(fā)送識別該無線基 站是否為進行帶定向性的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接收操
作控制程序令計算機執(zhí)行以下步驟接收來自多個無線基站中要連 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信息判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空間 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的步驟;以及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空間復 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將多個天線中用于對該無線基站的信號 發(fā)送的天線用于緊接其后的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接收,并在判定 該無線基站為不作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多個天線來 分集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的步驟。
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為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可用多個天線有選擇地進 行自適應陣列接收或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的接收操作控制程 序,該移動通信系統(tǒng)包含多個無線基站。多個無線基站各自發(fā)送識 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帶定向性的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 息。接收操作控制程序令計算機執(zhí)行以下步驟接收來自多個無線 基站中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信息判別該無線基站是否 為進行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的步驟;以及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 進行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多個天線來自適應陣列接 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空間復用操 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或自適應陣列接收來 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的步驟。
因此,依據(jù)本發(fā)明,無線終端裝置根據(jù)想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種 類自動選擇終端側的接收操作,從而能夠實現(xiàn)對應于基站操作種類 的最佳的接收方法,能夠防止終端的接收性能的惡化。
特別是,無線基站為自適應陣列基站或空間復用基站時,通過 在可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中將用于發(fā)送的天線用于緊接其后的 信號接收,能夠使無線終端裝置中來自無線基站的帶發(fā)送定向性的良好的接收成為可能,進而能夠減少干擾成分。
再有,無線基站為自適應陣列基站或空間復用基站時,通過使 得能進行自適應陣列接收或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設定為自適應 陣列接收,使無線終端裝置能夠良好地接收消除了干擾波的來自無 線基站的信號,能夠減少干擾成分。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操作原理的概念圖。
圖2是一例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用的幀格式的示意圖。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終端和基站之間的信號的收發(fā)狀 態(tài)的定時圖。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終端的系統(tǒng)結構的功能塊圖。 圖5是表示圖4所示的實施例1的終端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終端的系統(tǒng)結構的功能塊圖。 圖7是表示圖6所示的實施例2的終端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8A與圖8B是表示傳統(tǒng)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操作原理的概念圖。 圖9A與圖9B是表示另一例傳統(tǒng)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操作原理的
概念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就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另外,圖 中相同或相當?shù)牟糠志缴贤环?,不作重復說明。 實施例1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操作原理的概念圖,更詳細地說, 表示可分集接收的終端和自適應陣列基站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
如圖1所示,自適應陣列基站1與2分別以一定周期發(fā)送例如 表示該基站為釆用自適應陣列技術進行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的自適應陣 列基站的識別信息。
終端7與8通常為進行分集接收的終端,但根據(jù)上述識別信息 確認想要連接的所要的基站為自適應陣列基站時,停止如圖8B所示的基于接收電平的選擇分集接收,轉移到下述的接收操作。
也就是,在與帶發(fā)送定向性的自適應陣列基站之間的信號收發(fā)
中,使來自自適應陣列基站的陣列天線的下行信號的發(fā)送定向性與
終端側的發(fā)送了上行信號的天線對上。
因此,在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判明連接對方為自適應陣列基站
時,在終端上,停止根據(jù)接收電平切換接收天線的分集接收,從分
集用多個(例如兩個)天線中在某一幀上對基站發(fā)送了上行信號的
發(fā)送中使用的任一天線,通常用于緊接其后的幀上接收來自基站的
下行信號。
例如,圖1的示例中,由終端7判定所要的基站1為自適應陣
列基站時,將在某一幀發(fā)送了上行信號的一個天線7a用于緊接其后 的幀上接收來自基站1的陣列天線的下行信號。結果,信號波束D 朝向天線7a (如粗線箭頭所示),在終端7和基站1之間建立可靠 的連接,來自不想要的基站2的干擾波U的電平成為最小。
另外,同樣地,用另一天線7b向基站1發(fā)送了上行信號時,該 天線7b用于緊接其后的對來自基站1的下行信號的接收,基站1的 信號波束D朝向天線7b,建立可靠的連接(未作圖示)。
可分集接收的終端8和該所要的自適應陣列基站2之間的關系 也相同。
圖2是一例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用的幀格式的示意圖。 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中,構成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各基
站以一定周期發(fā)送表示該基站的操作種類,尤其是表示該基站是否
為進行下行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的自適應陣列基站的識別信息。
圖2概略表示從各基站發(fā)送的下行控制信道CCH的1幀的格式。 如圖2所示,來自基站的下行信號的1幀由如下部分構成起
始符號SS、前導碼PR、唯一字UW、控制信道CCH的數(shù)據(jù)、差錯
檢驗位CRC等。
控制信道CCH的數(shù)據(jù)還分為用以識別基站種類的信息位和控制
16信道CCH用的所用數(shù)據(jù)。具體地說,用以識別該基站種類的信息位
是識別發(fā)送該下行信號幀的該基站是否為控制下行發(fā)送定向性的自 適應陣列基站的信息。
另外,圖2所示的識別信息的插入部位只是一例而已,插入在 下行發(fā)送信號的幀的任何部位均可。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終端和基站之間的信號收發(fā)形態(tài) 的定時圖。
如圖3所示,要連接的基站為自適應陣列基站時,從基站側(如 圖2所示),在下行信號幀的控制信道CCH上發(fā)送包含識別基站的 操作種類的信息(表示是進行下行發(fā)送控制的自適應陣列基站的位) 的信號。
在接收該信號的終端側,認定對方基站為自適應陣列基站,以 分集接收用的多個天線中的某一特定天線,向基站發(fā)送鏈路信道 (link channel) LCH分配請求。
自適應陣列基站通過自適應陣列操作接收該上行信號,在下一 幀上通過自適應陣列操作發(fā)送LCH分配指示。
在終端側,用前一幀上發(fā)送了 LCH分配請求的天線接收從基站 側帶發(fā)送定向性發(fā)送的該LCH分配指示。
接收了該分配指示的終端側,用分集接收用的多個天線中的某 一特定天線,向基站發(fā)送上行同步脈沖串(synchronous burst)。
自適應陣列基站通過自適應陣列操作接收該上行同步脈沖串, 在下一幀上通過自適應陣列操作發(fā)送下行同步脈沖串。
在終端側,用前一幀上發(fā)送了上行同步脈沖串的天線,接收從 基站側帶發(fā)送定向性發(fā)送的該下行同步脈沖串。
接收了該同步脈沖串的終端側,用分集接收用的多個天線中的 某一特定天線,向基站發(fā)送通話信道TCH起動程序(activation process)。
自適應陣列基站通過自適應陣列操作接收該TCH起動程序,在
17下一幀上通過自適應陣列操作發(fā)送下行通話信道TCH。
在終端側,用前一幀上發(fā)送了 TCH起動程序的天線,接收從基 站側帶發(fā)送定向性發(fā)送的該下行TCH。
圖4是表示用以實現(xiàn)上述操作原理的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終端的 系統(tǒng)結構的功能塊圖。
如圖4所示,兩個天線11、 12連接到天線選擇開關13的兩個 固定端子,開關13的可動端子連接到收發(fā)信號切換開關14。
開關14與調制電路15及解調電路16相連。解調電路16的輸 出供給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DSP18。
另一方面,天線ll、 12的輸出供給接收電平比較裝置17。接收 電平比較裝置17的輸出也供給DSP18。由虛線18表示的DSP的內(nèi) 部為以功能塊表示的用DSP以軟件實現(xiàn)的處理。
即,解調電路16的輸出供給基站種類識別裝置18a,其輸出供 給天線選擇開關控制裝置18b。并且,接收電平比較裝置17的輸出 也供給天線選擇開關控制裝置18b。
天線選擇開關控制裝置18b的輸出供給天線選擇開關13的切換 控制輸入端。
以下,對于圖4的終端的操作進一步詳細說明。該終端為可分 集接收的終端,以下對通常的分集操作進行說明。
首先,發(fā)送信號時,來自傳聲器等(未作圖示)信號源的信號, 由調制電路15調制,經(jīng)由開關4供給天線選擇開關13的可動端子。
通過天線11、 12中由該開關13選擇的一個天線,發(fā)送上行信號。
另一方面,接收信號時,由天線ll、 12分別接收的信號的接收 電平,在接收電平比較裝置17中相互被比較,該比較結果供給天線 選擇開關控制裝置18b。控制裝置18b控制開關13,選擇接收電平 大的天線輸出。
來自被選擇一方的天線的接收信號,經(jīng)由開關14供給解調電路16解調。經(jīng)解調的信號供給揚聲器(未作圖示)等再現(xiàn)。以上為通 常的分集接收操作。
圖5是表示圖4所示的終端上用DSP18以軟件執(zhí)行的本發(fā)明實 施例1的操作的流程圖。
首先,由天線ll、 12中的一個從基站接收的、包含基站種類信 息的信號(例如下行控制信道CCH)被解調電路16解調,由DSP18 (基站種類識別裝置18a)接受(步驟Sl)。
DSP18基于接受的基站種類信息,判別該基站是否為自適應陣 列基站(步驟S2)。
如借助圖1與圖3的說明,若在步驟S2中判定該基站為自適應 陣列基站,則DSP18 (天線選擇開關控制裝置18b )設定天線選擇開 關13的選擇操作,以用在前一幀用于上行信號發(fā)送的天線接收下一 幀的下行信號(步驟S3)。
用于上行信號發(fā)送的天線的選擇方法并無特別的限定。例如, 可考慮算出數(shù)幀的每個天線的平均接收電平,將該值高的天線用于 信號發(fā)送的方法。
并且,本實施例1中,前一幀是指由PHS規(guī)定所確定的2.5ms 的一幀之前,本發(fā)明并不受該期間限定。
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2中判定該基站不是自適應陣列基站(不 作下行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的無定向性的基站),則DSP18 (天線選擇 開關控制裝置18b)設定天線選擇開關13的選擇操作,以用所述的 分集接收來接收下行信號(步驟S4)。
另外,如借助圖9A與圖9B說明的那樣,當自適應陣列基站是 采用自適應陣列技術的、與多個終端和空間復用連接的空間復用基 站時也能執(zhí)行圖5所示的處理(參照圖5的步驟S2 )。
如上所述,依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l,判定基站為自適應陣列基站(或 空間復用基站)時,使可分集接收的終端停止分集接收,并通過設 定將在信號發(fā)送中使用了的天線用于緊接其后的信號接收,能夠在終端進行來自基站的帶發(fā)送定向性的可靠的接收,進而能夠改善DU比。
實施例2
圖6是表示用以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操作原理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終端的系統(tǒng)結構的功能塊圖。
圖6所示的實施例2的終端與圖4所示的實施例1的終端相比有以下幾點不同。即,對于圖4的實施例1中在與自適應陣列基站連接時,在終端側以發(fā)送時相同的天線進行接收來有效利用基站的發(fā)送定向性,而圖6的實施例2中在與自適應陣列基站連接時,通過在終端側也進行自適應陣列接收來除去下行信號中的干擾波。
圖6中,DSP的內(nèi)部(由虛線18表示)是用功能塊表示的通過DSP以軟件實現(xiàn)的處理的部分,由基站種類識別裝置18a和自適應陣列接收與分集接收對應收發(fā)裝置18c構成。天線ll、 12、調制電路15、解調電路16、接收電平比較裝置17以及基站種類識別裝置18a,與自適應陣列接收與分集接收對應收發(fā)裝置18c相連。
該圖6所示的終端為可用多個天線有選擇地進行分集接收與自適應陣列接收的終端。即,分集接收與自適應陣列接收由自適應陣列接收與分集接收對應收發(fā)裝置18c通過軟件有選擇地執(zhí)行。
另外,分集接收與自適應陣列接收的操作為已知的技術,能夠用DSP (軟件)容易有選擇地實現(xiàn)。
圖7是表示圖6所示的終端上通過DSP18以軟件執(zhí)行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操作的流程圖。
首先,由天線ll、 12中的一個/人基站接收的、包含基站種類信息的信號(例如下行控制信道CCH)在解調電路16中解調,由DSP18(基站種類識別裝置18a)收取(步驟Sl )。
DSP18基于收取的基站種類信息,判定該基站是否為自適應陣列基站(步驟S2)。
若在步驟S2中判定該基站為自適應陣列基站,則DSP18 (自適
20應陣列接收與分集接收對應收發(fā)裝置18c)設定接收操作,以自適應
陣列操作接收下一幀的下行信號(步驟S5)。
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2中判定該基站不是自適應陣列基站(無定向性的基站),則DSP18 (自適應陣列接收與分集接收對應收發(fā)裝置18c)設定接收操作,以分集接收或自適應陣列接收中的一種方式接收下行信號(步驟S6 )。
另外,如借助圖9A與圖9B說明的那樣,即使自適應陣列基站是釆用自適應陣列技術的、與多個終端空間復用連接的空間復用基站時也能執(zhí)行圖7所示的處理(參照圖7的步驟S2)。
如上所述,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在判定基站為自適應陣列基站(或空間復用基站)時,通過使可作自適應陣列接收或分集接收的終端停止分集接收,并設定自適應陣列接收,能夠使終端上除去干擾波的良好接收成為可能,進而能夠改善DU比。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例中,作為連接多個終端的空間復用基站,說明了用自適應陣列處理進行空間復用連接的自適應陣列基站的情況,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自適應陣列處理方式,只要是帶下行定向性控制能夠進行空間復用連接的基站,無論采用何種處理技術的基站,本發(fā)明均可適用。
如上所述,依據(jù)本發(fā)明,終端根據(jù)要連接的基站種類,自動選擇終端側的接收操作,從而能夠實現(xiàn)與基站的操作種類(是否為進行下行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的基站)對應的最佳的接收方法,能夠防止終端的接收性能的惡化。
工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
依據(jù)本發(fā)明,在終端上選擇與基站有無下行發(fā)送定向性控制對應的最佳接收方法,因此,對含有進行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的基站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特別有效。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的無線終端裝置,所述移動通信系統(tǒng)包含多個無線基站,所述多個無線基站各自發(fā)送包含識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信息的信號;所述無線終端裝置中設有,接收來自所述多個無線基站中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所述信息判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裝置,以及根據(jù)判定的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選擇用以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的接收操作方式的裝置。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無線終端裝置是可用多個天線進行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所述用以識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信息是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 為進行帶定向性的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所述用以判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裝置,基于所述信息判別該 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所述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所述選擇接收操作方式的裝置,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所述自 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將所述多個天線中用于對該無線基 站的信號發(fā)送的天線用于緊接其后的對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接收,用所述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無線終端裝置是可用多個天線有選擇地進行自適應陣列接收或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所述用以識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信息是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 為進行帶定向性的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所述用以判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裝置,基于所述信息判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所述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所述選擇接收操作方式的裝置,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所述自 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所述多個天線來自適應陣列接收 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所述自適應陣列 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所述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或自適應陣列接 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無線終端裝置是可用多個天線進行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所述用以識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信息是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 為進行帶定向性的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所述用以判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裝置,基于所述信息判別該 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所述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所述選擇接收操作方式的裝置,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所述空 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將所述多個天線中用于對該無線基站 的信號發(fā)送的天線用于緊接其后的對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接收,并 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所述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所 述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終端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無線終端裝置是可用多個天線有選擇地進行自適應陣列接收或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所述用以識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信息是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帶定向性的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所述用以判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裝置,基于所述信息判別該 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所述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所述選擇接收操作方式的裝置,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所述空 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所述多個天線來自適應陣列接收來 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所述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所述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或自適應陣列接收來 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
6. —種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無線終端裝置中控制接收操作的方 法,所述移動通信系統(tǒng)包含多個無線基站,所述多個無線基站各自發(fā) 送包含識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信息的信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來自所述多個無線基站中要連接的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基于 所述信息判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步驟,以及根據(jù)判定的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選擇用以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 信號的接收操作方式的步驟。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無線終端裝置是可用多個天線進行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所述用以識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信息是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 為進行帶定向性的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所述用以判別發(fā)送定向控制種類的步驟,基于所述信息判別該無 線基站是否為進行所述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所述選擇接收操作方式的步驟,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所述自 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將所述多個天線中用于對該無線基 站的信號發(fā)送的天線用于緊接其后的對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接收, 并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所述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 用所述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無線終端裝置是可用多個天線有選擇地進行自適應陣列接收或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所述用以識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信息是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 為進行帶定向性的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所述用以判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步驟,基于所述信息判別該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所述自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所述選擇接收操作方式的步驟,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所述自 適應陣列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所述多個天線來自適應陣列接收 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所述自適應陣列 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所述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或自適應陣列接 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
9.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無線終端裝置是可用多個天線進行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所述用以識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信息是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 為進行帶定向性的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所述用以判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步驟,基于所述信息判別該 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所述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所述選擇接收操作方式的步驟,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所述空 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將所述多個天線中用于對該無線基站 的信號發(fā)送的天線用于緊接其后的對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接收,并 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所述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所 述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來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
10.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無線終端裝置是可用多個天線有選擇地進行自適應陣列接收或分集接收的無線終端裝置,所述用以識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信息是識別該無線基站是否 為進行帶定向性的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的信息;所述用以判別發(fā)送定向性控制種類的步驟,基于所述信息判別該 無線基站是否為進行所述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所述選擇接收操作方式的步驟,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進行所述空 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所述多個天線來自適應陣列接收來 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并在判定該無線基站為不作所述空間復用操作的無線基站時設定成用所述多個天線來分集接收或自適應陣列接收來 自該無線基站的信號。
全文摘要
基站用下行信號發(fā)送識別該基站是否為自適應陣列基站的信息??煞旨邮盏慕K端在判定要連接的終端為自適應陣列基站時,停止分集接收,使多個天線(11、12)中在上行信號的發(fā)送中使用的天線用于緊接其后的接收。從而,使有效利用來自自適應陣列基站的發(fā)送定向性的接收成為可能,能夠減少干擾波。以上處理由DSP(18)用軟件執(zhí)行。
文檔編號H01Q1/24GK101656563SQ20081000501
公開日2010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7月19日
發(fā)明者中尾正悟, 伊藤忠芳, 土居義晴, 宮田健雄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