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樹脂壓型體及承模、以及使用這些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樹脂壓型體及承模、以及使用這些的按鍵用部件的制 造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下,為了制造更多的樹脂成形零件,而采用在制造出將多個 樹脂成形零件的側方端面通過澆口(將其稱為側面澆口)連接的樹脂壓型 體后,使該樹脂壓型體的側面澆口與各樹脂成形零件之間分離的方法。
作為其一例,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將樹脂成形零件通過澆道結合, 并將該樹脂成形零件與澆道通過側面澆口連接而形成的樹脂壓型體。
專利文獻l:日本公開公報,特開平8-183072號(圖1)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上述現(xiàn)有的方法,也被使用于制造攜帶式電話機等所使用的按鍵用部 件的情況。最近,將攜帶式電話機的正面零件的頂部面板的一部分,從配 置于其背面?zhèn)鹊墓庠催M行照光的類型的攜帶式電話機也廣為所知。在這種 類型的攜帶式電話機的正面零件的制造工序中,采用制造包括構成按鍵用 部件的透明的樹脂成形零件的樹脂壓型體,并在該樹脂壓型體的表面及側 面除掉照光的一部分而實施用于遮光的涂裝后,從該樹脂壓型體分離各樹 脂成形零件的方法。
但是,如上述現(xiàn)有的方法那樣、將各樹脂成形零件通過側面澆口連接 的話,使側面澆口與各樹脂成形零件分離后,各樹脂成形零件的側端面上, 會形成未被涂裝的區(qū)域。其結果是,將分離后的各樹脂成形零件作為按鍵 用部件的正面零件使用的話,就會產生光從該零件的側端面漏泄這樣的問 題。另外,由于攜帶式電話機小型化的要求,作為按鍵用部件的主要的正 面零件的鍵之間的間隙變得極其狹窄。因此,側面澆口分離后產生澆口殘 留的話,也存在給鍵操作帶來障礙這樣的問題。為了解除這樣的從樹脂成 形零件的側端面的漏光及鍵操作上的障礙,而考慮制造在各樹脂成形零件 的背面的一部分連接澆口(將其稱為重疊澆口)而形成的樹脂壓型體的方
4法。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本來就未進行用于遮光的涂裝,因此即使將重疊 澆口與樹脂成形零件分離,也不會產生漏光的問題。另外,由于饒口殘留 僅存在于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因此即使將樹脂成形零件作為鍵而采用, 也不會產生鍵操作上的障礙。
但是,將重疊澆口與樹脂成形零件有效地進行分離的方法尚未被開 發(fā),強烈要求能夠以短時間、且容易地從樹脂壓型體分離樹脂成形零件的 方法。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容易地從樹脂壓型體 分離從側面的漏光少、且沒有鍵操作上的障礙的按鍵用部件用的樹脂成形 零件。
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樹脂壓型體,設有:構成按鍵用部件的 一個以上的樹脂成形零件,包圍該樹脂成形零件的外側的一個框架,將多 個樹脂成形零件之間、或樹脂成形零件與框架進行連接的一個以上的澆 口,以及與澆口的縱向交叉的一個以上的澆道;澆口連接于未被遮光涂料 涂敷的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澆道以與連接有樹脂成形零件的面相同側的 面與澆口連接、且連接框架的相對邊彼此之間。
這樣,通過設置澆道,向樹脂壓型體施加振動的話,能夠通過澆道而 將該振動傳送于各澆口,其結果是,能夠容易地分離樹脂成形零件。
另外,其他的發(fā)明是在上述發(fā)明的基礎上,進而,澆道的厚度及寬度 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分別小于澆口的厚度及寬度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澆道 上的與澆口連接的連接部的寬度,大于未與澆口連接的非連接部的寬度。
這樣,通過使連接部的寬度大于非連接部的寬度,能夠使?jié)部谂c澆道 的連接強度變大。其結果是,能夠優(yōu)先進行澆口與樹脂成形零件的分離。
另外,其他的發(fā)明是在上述發(fā)明的基礎上,進而,澆道上的從非連接 部向連接部的連接部分上,形成有寬度逐漸變大的彎曲部。通過這樣地構 成,能夠有效地防止施加在樹脂壓型體上的振動集中于澆口與澆道的連接 部分上。因此,提高了該連接部分的耐久性。其結果是,能夠容易地從澆 口分離樹脂成形零件。
另外,其他的發(fā)明是在上述發(fā)明的基礎上,進而,澆道包含形成于將 澆口之間進行連接的非連接部上的寬幅部。通過這樣地構成,澆道的強度 變大。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在從澆口分離樹脂成形零件之前澆道被破壞 的情況。
進而,其他的發(fā)明是在上述發(fā)明的基礎上,進而,寬幅部被形成為在彎曲部上寬度逐漸變大。通過這樣地構成,能夠使寬幅部的邊界部分的強 度更大。因此,能夠容易地從澆口分離樹脂成形零件。
進而,其他的發(fā)明是在上述發(fā)明的基礎上,進而,設有將澆道逸接于 澆口的一個以上的突起部,該突起部形成于與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相同的 一側。通過這樣地構成,能夠使?jié)部谂c澆道的連接部的強度更大。因此, 澆口與澆道不會容易分離,從而能夠優(yōu)先分離樹脂成形零件與澆口。
另外,其他的發(fā)明是,在向上述樹脂壓型體施加振動而使構成按鍵用 部件的一個以上的樹脂成形零件分離時,作為承受臺而使用的承模,該承
模在接受樹脂壓型體的面?zhèn)?,設有:將澆口的多個端部、 一個以上的澆道、 或框架中的至少一個從其表面進行支撐而使樹脂成形零件與承模成為非 接觸的一個以上的突出部,其中,澆口將多個樹脂成形零件之間、或者包 圍樹脂成形零件外側的一個框架與樹脂成形零件進行連接、且被連接在未 被遮光涂料涂敷的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一個以上的澆道與饒口的縱向交 叉、以與連接有樹脂成形零件的面相同側的面與澆口連接、且連接框架的 相對邊彼此之間,在與澆口、澆道及框架中的至少一個相對的位置上,形 成于突出部內部的一個以上的凹部,以及填充于凹部的一個以上的彈性 體。
采用這樣構成的承模的話,澆口的端部、澆道及框架中的至少一個通 過突出部而被支撐,樹脂成形零件與承模成為非接觸狀態(tài)。因此,在向樹 脂壓型體施加振動時,振動有效地施加于澆口與樹脂成形零件的連接部分 上。另外,在突出部上形成有凹部,其內部填充有彈性體。因此,在將樹 脂壓型體配置在承模上的狀態(tài)下,澆口、澆道及框架中的至少一個與彈性 體相接。因此,在向樹脂壓型體施加振動的情況下,能夠將振動有效地傳 送至澆口。其結果是,能夠容易地從澆口分離樹脂成形零件。
另外,其他的發(fā)明是,在向上述的樹脂壓型體施加振動而使構成按鍵 用部件的一個以上的樹脂成形零件分離時,作為承受臺而使用的承模,該 承模在接受樹脂壓型體的面?zhèn)龋O有將澆口的多個端部、一個以上的澆道、 或框架中的至少一個從其表面進行支撐而使樹脂成形零件與承模成為非 接觸用的一個以上的彈性體,其中,澆口將多個樹脂成形零件之間、或者 包圍樹脂成形零件外側的一個框架與樹脂成形零件進行連接、且被連接在 未被遮光涂料涂敷的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一個以上的澆道與澆口的縱向 交叉,以與連接有樹脂成形零件的面相同側的面與澆口連接、且連接框架的相對邊彼此之間。
采用這樣構成的承模的話,在將樹脂壓型體配置在承模上的狀態(tài)下, 澆口的端部、澆道及框架中的至少一個通過彈性體而被支撐,樹脂成形零 件與承模成為非接觸狀態(tài)。因此,在向樹脂壓型體施加振動時,振動有效 地施加于澆口與樹脂成形零件的連接部分上。其結果是,能夠容易地從澆 口分離樹脂成形零件。
另外,其他的發(fā)明是將樹脂壓型體配置在上述的承模上,從樹脂壓型
體分離樹脂成形零件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該樹脂壓型體設有: 構成按鍵用部件的一個以上的樹脂成形零件,包圍該樹脂成形零件外側的 一個框架,將多個樹脂成形零件之間、或者樹脂成形零件與框架進行連接 的一個以上的澆口,以及與澆口的縱向交叉的一個以上的澆道;澆口連接 在未被遮光涂料涂敷的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澆道以與連接有樹脂成形零 件的面相同側的面與澆口連接、且連接框架的相對邊彼此之間,該按鍵用 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將樹脂壓型體配置在承模上的配置工序、和從產生 振動手段向澆口與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施加振動的振動工序。通過采用這 樣的制造方法,能夠容易地分離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與澆口。因此,在可 以謀求工作效率的提高及工作程序的消減的同時,也可以謀求制造成本的 削減。
另外,其他的發(fā)明,是在上述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進而包 括至少在樹脂成形零件與澆口上涂裝遮光涂料的涂裝工程、和在作為樹脂 成形零件與澆口的邊界的邊界涂裝面上形成切口的切入工序。通過追加上 述工序,能夠防止在使樹脂成形零件與澆口分離時,由澆口表面的涂膜形 成的毛刺殘留在樹脂成形零件上。
發(fā)明的效果
采用本發(fā)明的話,能夠容易地從樹脂壓型體分離從側面的漏光少、且 沒有鍵操作上的障礙的按鍵用部件用的樹脂成形零件。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樹脂壓型體的構成的立體圖, (A)是使表面朝向上方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B)是使背面朝向上方的狀 態(tài)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樹脂壓型體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圖, (A)是圖1 (A)中以點劃線A圈出的部分的放大圖,(B)是圖1 (B) 中以點劃線B圈出的部分的放大圖。圖3是以圖1中的C-C線切斷的剖面的示意圖。 圖4是以圖2 (B)中的G-G線切斷的剖面的示意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承模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 程圖。
圖7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中的配置工序的圖。
圖8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的圖,是表示樹脂壓型體配置于承模上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以圖8中的D-D線切斷的剖面的部分剖面圖。
圖10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的圖,(A)是用于說明下降工序的圖,(B)是用于說明振動工序的圖, (C)是從澆口分離樹脂成形零件后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樹脂壓型體的構成的立體 圖,(A)是使表面朝向上方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B)是使背面朝向上方 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12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樹脂壓型體的主要部分的放大 圖,(A)是圖11 (A)中以點劃線E圈出的部分的放大圖,(B)是圖 11 (B)中以點劃線F圈出的部分的放大圖。
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承模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14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二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的圖,是表示在樹脂壓型體配置于承模上的狀態(tài)下,以與圖8中的D-D 線相同的線切斷的剖面的部分剖面圖。
圖15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二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的圖,(A)是用于說明下降工序的圖,(B)是用于說明振動工序的圖, (C)是從澆口分離樹脂成形零件后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16是本發(fā)明的變形例的示意圖,(A)是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 涉及的承模中的彈性體上設置凹部的情況的示意圖,(B)是在本發(fā)明第 二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承模中的彈性體上設置凹部的情況的示意圖。
圖17是本發(fā)明的變形例的示意圖,是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 樹脂壓型體上設置突出部的情況的示意圖。
圖18是本發(fā)明的變形例的示意圖,是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 承模上設置圓形凹部及槽部的情況的示意圖。
圖19是表示在將設有突出部的樹脂壓型體配置于設有圓形凹部及槽 部的承模上的狀態(tài)下,以圖8中的P-P線切斷的剖面的部分剖面圖。
8圖20是本發(fā)明的變形例的示意圖,是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 樹脂壓型體的澆道上設置補強部的情況的示意圖。
符號說明
10、 70 樹脂壓型體 12 樹脂成形零件 面
架 口
面 道
接部
26、 80 非連接部
28 連接部分
29 彎曲部 30、 82 寬幅部 34 邊界部 36 彎曲部 38、 83 突起部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形態(tài))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樹脂壓型體10進行 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樹脂壓型體10的構成的立體 圖,(A)是使表面朝向上方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B)是使背面朝向上方的狀態(tài) 的示意圖。圖2是樹脂壓型體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A)是圖l(A)中以 點劃線A圈出的部分的放大圖,(B)是圖l(B)中以點劃線B圈出的部分的 放大圖。圖3是以圖1中的C-C線切斷的剖面的示意圖。圖4是以圖2(B) 中的G-G線切斷的剖面的示意圖。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分別將圖l 圖5、圖11 圖13以及圖17 圖20中所示的箭頭XI方向規(guī)定為前方, 箭頭X2方向規(guī)定為后方,箭頭Y1方向規(guī)定為左側,箭頭Y2方向規(guī)定 為右側,箭頭Z1方向規(guī)定為上方或者表面,箭頭Z2方向規(guī)定為下方或 者背面。而且,在以下的說明中,所謂的涂裝,包括利用蝕刻(etching)、 蒸鍍或者濺射(sputter ing)等的加飾。
背框澆表澆連如圖l(A)、 (B)所示,樹脂壓型體IO設有:構成按鍵用部件的合計十 二個樹脂成形零件(以后,僅稱為"零件")12,包圍零件12外側的框架 14,連接零件12彼此間的背面12b、或者零件12的背面12b和框架14 的重疊澆口 (overlap gate)(以后,僅稱為"澆口" )16,以及連接多個澆口 16而將框架14的相對邊彼此之間進行連接的澆道(runner)18。樹脂壓型 體10,通過將樹脂材料整體成形而形成。形成樹脂壓型體IO的材料沒有 特別的限定,例如,可以舉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丁烯(PB)、 聚偏二氯乙烯(PVDC)、氯化聚氯乙烯(PVC-C)、聚苯乙烯(PS)、聚 碳酸酯(PC )、苯乙烯-丙烯腈樹脂(SAN)、以及丙烯腈-丁苯樹脂(ABS ) 等。
如圖l(A)、 (B)所示,零件12在框架14的內側隔開規(guī)定間隔而排列 成四行三列。各零件12具有矩形的平板形狀。零件12的表面12a和側面 12c上,通過實施涂裝而形成有涂裝層12d。另外,零伴12的表面12a上, 通過蝕刻等而形成有數(shù)字"0" "9",以及"*"和"#"的記號。在前 后方向上鄰接的零件12之間通過澆口 16而被連接。另外,分別配置在最 前方和最后方的各三個零件12和框架14之間,通過澆口 16而被連接。 各澆口 16連接在零件12的左右方向上的略中央。
如圖2(A)、 (B)及圖3所示,澆口 16具有略長方體的形狀。澆口 16 的尺寸沒有特別的限定。如圖3所示,澆口 16的兩端部20、 20的表面 16a以相接觸的形式與零件12的背面12b的邊緣連接。相當于該接觸部 分的橫向長度的重疊量H的尺寸以0.15 0.30mm范圍的值為佳,但不限 于此。
如圖l(A)、 (B)所示,框架14具有剖面為四角形的四角方框形狀,且 從其四個角的附近朝向背面而突出有合計四個突起22。另外,從構成框 架14的前方側的前框架部14a和后方側的后框架部14b,分別朝向前方 和后方而延伸出平板狀的平板部23a、 23b。配置于最前方的三個零件12 與前框架部14a之間,通過澆口 16而被連接。該澆口 16和前框架部14a, 以該澆口 16的表面16a接觸于前框架部14a的背面14c的形式而連接。 另外,配置于最后方的三個零件12與后框架部14b之間,通過澆口 16 而被連接。該澆口 16與后框架部14b,以該澆口 16的表面16a接觸于后 框架部14b的背面14d的形式而連接。
如圖l(A)、 (B)所示,在前后方向上鄰接的零件12之fe],沿著左右方 向而設有連接左框架部14e和右框架部14f的澆道18。澆道18和左框架 部14e、及澆道18和右框架部14f的各連接部分19,其寬度隨著分別朝 向左框架部14e和右框架部14f而逐漸變大。在連接部19與澆道18的非
10連接部26之間的連接部分上,形成有曲率半徑R的值在0.5 1.0mm范 圍內(R0.5 R1.0)的彎曲部。
如圖2(A)所示,澆道18與沿著前后方向而被設置的澆口 16交叉, 并與澆口 16的表面16a連接。作為該被連接部分的連接部25的前后方向 的寬度,大于未與澆口 16連接的非連接部26的寬度。另外,在澆道18 上的非連接部26與連接部25之間的連接部分28上,形成有寬度從非連 接部26朝向連接部25而逐漸變大的彎曲部29。彎曲部29的曲率半徑R 的值,以在2.0 4.0mm的范圍內(R2 R4)為佳。但是,曲率半徑R的 值并不限定于這些值。
另外,在非連接部26上的澆口 16間的略中央部上,形成有寬度大于 非連接部26的寬度的寬幅部30。非連接部26上的成為窄幅部32與寬幅 部30的邊界的邊界部34上,形成有寬度從窄幅部32朝向寬幅部30而逐 漸變大的彎曲部36。彎曲部36的曲率半徑R的值,以在2.0 4.0mm的 范圍內(R2 R4)為佳。但是,曲率半徑R的值并不限于這些值。
如圖2 (B)所示,在澆口 16與澆道18的連接部25的背面?zhèn)壬?,設 有厚度從澆道18朝向澆口 16而逐漸變厚的突起部38。如圖4所示,突 起部38由具有平坦斜面的平面傾斜部38a、和從該平面傾斜部38a延續(xù) 的彎曲部38b構成。平面傾斜部38a被設置為從澆道18朝向澆口 16而向 上方傾斜。平面傾斜部38a的寬度K的值以在1.3 1.6mm的范圍內為佳, 高度L的值以在0.2 0.4mm的范圍內為佳。但是,平面傾斜部38a的寬 度K和高度L的值并不限于這些值。彎曲部38b如從平面傾斜部38a連 接于澆口 16那樣而被設置。彎曲部38b的曲率半徑R的值以在0.1 0.5mm 的范圍內為佳。但是,彎曲部38b的曲率半徑R的值并不限于這些值。 樹脂壓型體IO通過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該注射模塑成形的周期,根據(jù) 成形條件及零件12與澆口 16的相互重疊部分的長度(重疊量)而不同。 例如,在重疊量為0.3mm、金屬模溫度為80。C的條件下進行注射模塑成 形的情況下,注射模塑成形的周期約為8.5秒。
在將作為按鍵用部件的零件12從樹脂壓型體IO進行分離時,向各零 件12與澆口 16間施加振動而分離各零件12的方法被適宜地采用。此時, 作為支撐樹脂壓型體IO的承受臺,使用承模40。接下來,對承模40的 構成進行說明。
圖5是表示承模40的構成的立體圖。
承模40是使零件12從樹脂壓型體IO分離時所使用的承受臺。承模 40主要由鋁或不銹鋼等的金屬構成。另外,作為承模40的材料,并不限 于鋁或不銹鋼,也可以為其他的金屬。如圖5所示,承模40具有凹處(cavity)42。凹處42被設置為與樹脂 壓型體10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以使樹脂壓型體10被收容于凹處42中。 即,在與構成樹脂壓型體10的各零件12、框架14、澆口 16以及澆道18 相對應的位置上設有凹部。
如圖5所示,凹處42具有與各零件12相對應而設置的零件用凹部 44、與框架14相對應而設置的框架用凹部46、與澆口 16相對應而設置 的澆口用凹部48、以及與澆道18相對應而設置的澆道用凹部50。
零件用凹部44,隔開規(guī)定的間隔而設置成四行三列。另外,零件用 凹部44具有與零件12的平面形狀略相同的形狀??蚣苡冒疾?6被設置 為具有包圍零件用凹部44外側的四角方框形狀。澆道用凹部50沿著左右 方向而設置于在前后方向上鄰接的零件用凹部44之間。澆口用凹部48 被設置為將前后的零件用凹部44之間連通。另外,澆口用凹部48被設置 為使最前方的三個零件用凹部44分別與框架用凹部46連通,同時,被設 置為使最后方的三個零件用凹部44分別與框架用凹部46連通。
艮P,凹處42中的位于左右方向中央的零件用凹部44的兩側上,豎立 地設置有略"I"字狀的I字壁52。另外,在位于左側的零件用凹部44的 左側,豎立設置有呈右括號形狀的右括號型壁53,同時,在位于右側的 零件用凹部44的右側,豎立設置有呈左括號形狀的左括號型壁55。在I 字壁52的左右方向略中央部上,設有從前后方向的外側向內側凹陷的凹 部57、 57。另外,框架用凹部46的外側豎立設置有外壁59。在外壁59 的前方及后方的各壁面中央,設有分別朝向前方及后方凹陷的突出凹部 60、 60。 I字壁52、右括號型壁53、左括號型壁55、以及外壁59的高度 分別形成為相同的高度。
設置于零件用凹部44之間的澆口用凹部48上,從右括號型壁53的 左側壁面的位置至左括號型壁55的右側壁面的位置而配置有彈性體62。 彈性體62由硅酮橡膠等的樹脂形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其他的樹 脂形成。另外,最前方側和最后方側的澆口用凹部48中,配置有具有略 長方體形狀的彈性體64。彈性體62、 64的高度,低于I字壁52、右括號 型壁53、左括號型壁55及外壁59的高度。
接著,參照附圖對樹脂壓型體IO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承模40使構 成按鍵用部件的各零件12振動而從樹脂壓型體IO分離的按鍵用部件的制 造方法進行說明。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 程圖。圖7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 法中的配置工序的圖。圖8同樣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
12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圖,是表示樹脂壓型體10配置于承模40上的 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以圖8中的D-D線切斷的剖面的部分剖面圖。 圖10同樣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的圖,(A)是用于說明下降工序的圖,(B)是用于說明振動工序的圖,(C) 是零件12從澆口 16分離后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首先,對樹脂壓型體IO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
在具有與零件12、框架14及澆口 16相對應的凹處的成形用金屬模 中注入聚碳酸酯等的樹脂,利用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模制品(樹脂成形工 序S101)。樹脂成形工序中所用的樹脂并不限定于聚碳酸酯,例如,也 可以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丁烯(PB)、聚偏二氯乙烯 (PVDC)、氯化聚氯乙烯(PVC-C)、聚苯乙烯(PS)、苯乙烯-丙烯腈樹 脂(SAN)、以及丙烯腈-丁苯樹脂(ABS)等其他的樹脂。
接著,利用遮光涂料將模制品的表面及側面進行涂裝而形成涂裝層 12d(涂裝工序S102)。在該涂裝工序中,也可以再涂異色的涂料。另 外,對涂裝層12d進行激光加工,然后作為保護層而形成透明的涂層(over coat)也可以。另外,欲通過金屬層來保護表面時,也可以實施作為涂裝的 一形態(tài)的蒸鍍。接著,通過蝕刻等除去零件12的涂裝層12d的一部分, 從而形成文字、記號或者圖案等(文字形成工序S103)。另外,該文字、 記號或者圖案等并不限定于蝕刻,也可以通過其他方法而形成。經(jīng)過以上 的工序形成樹脂壓型體10。
接下來,對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7所示,將樹脂壓型體10以使背面朝向上方的狀態(tài),配置在承 模40上(配置工序S104)。如圖8及圖9所示,在樹脂壓型體10配 置在承模40上的狀態(tài)下,澆口 16相對于承模40向上方突出。另外,如 圖9所示,在樹脂壓型體10配置在承模40上的狀態(tài)下,澆道18的連接 部25與彈性體62的頂面62a接觸。另一方面,零件12與凹處42的底 面42a成為非接觸的狀態(tài)。這樣,樹脂壓型體10是,澆口16的部分通 過彈性體62、 64而被支撐。 一
接著,如圖10 (A)所示,使超聲波振動器的變幅桿(horn)68從配 置于承模40的樹脂壓型體IO的上方下降(下降工序S105)。變幅桿 68的前端上,與澆口 16的位置對應而設有多個突起69。使變幅桿68下 降的話,各突起69的端面69a分別與各澆口 16的背面16b相接。然后, 將變幅桿68向澆口 16按壓。將變幅桿68向澆口 16按壓的話,連接部 25稍微被壓入于彈性體62的內部(被壓入狀態(tài)的圖示省略)。接著,如 圖10 (B)所示,施加超聲波振動(振動工序S106)。于是,如圖10(C)所示,通過施加在澆口 16上的超聲波振動的沖擊和由該沖擊所產 生的熱,零件12和澆口 16之間分離。分離后的零件12,通過機械或人 而被把持,分別重新排列在規(guī)定的組裝用夾具(jig)中的規(guī)定位置(排列工 序S107)。另外,由于彈性體62、 64的存在,樹脂壓型體10的其他 部分不會受到大的沖擊,樹脂壓型體IO不會被破壞。另外,施加在澆口 16上的超聲波振動的頻率以在10 40kHz的范圍內為佳。進而,超聲波 振動的頻率以在15 30kHz的范圍內為更佳。各突起69的端面69a向澆 口 16的接觸,以在0.1 1.0秒的范圍內持續(xù)為佳。進而,接觸時間以0.5 秒為更佳。變幅桿68的振動的峰值間振幅,以在上下方向上在40 80pm 的范圍內為佳。進而,峰值間振幅以約60pm為更佳。而且,以在配置工 序S104之前,進行從零件12與澆口 16的邊界表面形成切口的切入工序 為更佳。該切入工序,能夠使零件12與澆口 16相互徹底地分離。其結 果是,在樹脂成形零件與澆口相互分離時,可以防止由涂膜材料形成的 毛刺殘留在樹脂成形零件上。切口的深度,以從涂膜表面至澆口 16的內 部為佳,特別是,以從澆口 16的表面至0.1 0.3mm的范圍內為更佳。 切口以使用成形工具、刀具等形成為佳。
以上那樣構成的樹脂壓型體10,由于設有澆道18,向樹脂壓型體10 施加振動的話,能夠通過澆道18而將該振動傳送至各澆口 16,其結果是, 能夠以短時間分離零件12。進而,由于連接部25的寬度大于非連接部 26的寬度,因此能夠使?jié)部?16與澆道18的連接強度變大。其結果是, 能夠容易地進行澆口 16與零件12的分離。
另外,在樹脂壓型體IO中,澆道18上的從非連接部26向連接部25 的連接部分28上,形成有寬度從非連接部26向連接部25而逐漸變大的 彎曲部29。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施加在樹脂壓型體IO上的振動集中于 澆口 16與澆道18的連接部分28上,從而連接部分28的耐久性提高。 其結果是,能夠容易地從澆口 16分離零件12。
另外,樹脂壓型體10中,在連接澆口 16之間的非連接部26的略中 央部上,形成有寬幅部30。因此,能夠將澆道18中強度最弱的部分補強。 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在從澆口 16分離零件12之前澆道18被破壞的情 況。
另外,樹脂壓型體10中,在非連接部26上的寬幅部30和窄幅部32 的邊界部34上,形成有寬度從窄幅部32向寬幅部30而逐漸變大的彎曲 部。因此,能夠使邊界部34的強度更大,其結果是,能夠容易地從澆口 16分離零件12。
另外,樹脂壓型體10中,在澆口 16與澆道18的連接部34的背面
14度方向上厚的突起部38。因此,能夠使?jié)部?16與澆道18的連接部25的強度更大。其結果是,澆口 16與澆道18不 會容易分離,從而能夠優(yōu)先分離零件12和澆口 16。
另外,樹脂壓型體10中,零件12的表面上通過蝕刻而形成有文字 和記號。因此,形成有文字和記號的部分具有透光性。因而,從內部光 源照射出的光透過該形成有文字和記號的部分,其結果是,即使在暗處 也可以辨認文字或記號。另外,由于零件12的側面上也進行了涂裝,因 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光的漏泄。
另外,承模40是,在將樹脂壓型體10配置在承模40上時,彈性體 62支撐澆口 16的連接部25。因此,在將樹脂壓型體10配置在承模40 上的狀態(tài)下,僅澆口 16通過彈性體62、 64而被支撐,零件12與承模40 成為非接觸的狀態(tài)。因此,向樹脂壓型體IO施加振動時,能夠有效地將 振動傳送至澆口 16與零件12的連接部分上。其結果是,能夠容易地從 澆口 16分離零件12。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將樹脂壓型 體10配置在承模40上,并在該狀態(tài)下從澆口 16的背面16b施加振動。 因此,能夠容易地分離零件12的背面12b與澆口 16。其結果是,能夠謀 求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程序的消減,同時,能夠謀求制造成本的削減。 (第二實施形態(tài))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第二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樹脂壓型體70進行說 明。另外,在第二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樹脂壓型體70中,對于與第一實施形 態(tài)共同部分的一部分,賦予同一符號的同時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樹脂壓型體70的構成的立 體圖,(A)是使表面朝向上方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B)是使背面朝向上 方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12是樹脂壓型體7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A) 是圖1.1 (A)中以點劃線E圈出的部分的放大圖,(B)是圖11 (B)中 以點劃線F圈出的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11 (A) 、 (B)所示,樹脂壓型體70主要設有合計十二個零 件12、框架14、澆口72、以及澆道74。
如圖11 (A) 、 (B)所示,零件12在框架14的內側隔開規(guī)定的間 隔而排列成四行三列。零件12的表面12a上,通過蝕刻等而形成有數(shù)字 "0" "9",以及"*"和的記號。在前后方向上鄰接的零件12 之間通過澆口 72而被連接。另外,分別配置在最前方和最后方的各三個 零件12與框架16之間通過澆口 72而被連接。
如圖11 (B)及圖12 (B)所示,澆口 72具有略長方體的形狀。另
15外,澆口 72的背面的前后兩端上,設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凸部76。如圖 ll(A)、 (B)所示,在前后方向上鄰接的零件12之間,沿著左右方向 而設有連接左框架部14e與右框架部14f的澆道74。
如圖12 (A)所示,澆道74與沿著前后方向而被設置的澆口 72交 叉,并與澆口 72的表面72a連接。作為該被連接部分的連接部78的前 后方向的寬度,大于未與澆口 72連接的非連接部80的寬度。另外,澆 道74上的從非連接部80向連接部78的連接部分81上,設有平緩的彎 曲部。另外,在非連接部80上的澆口 72之間的略中央部上,形成有寬 度大于非連接部80的寬度的寬幅部82。寬幅部82從上方觀察時具有略 橢圓形狀。澆口 72與澆道74的連接部78的背面?zhèn)?,為了補強強度而設 有突起的突起部83。
接下來,對向樹脂壓型體70施加振動而使構成按鍵用部件的零件12 分離時,作為承受臺而使用的承模86的構成進行說明。
圖13是表示承模86的構成的立體圖。
如圖13所示,承模86上設有凹處88。凹處88具有與各零件12相 對應而設置的零件用凹部89、與框架14相對應而設置的框架用凹部90、 以及與澆道74相對應而設置的澆道用凹部91。
零件用凹部89隔開規(guī)定的間隔而被設置成四行三列。另外,零件用 凹部89,具有與零件12的平面形狀略相同的形狀??蚣苡冒疾?0,具 有包圍零件用凹部89的外側那樣的四角方框形狀。澆道用凹部91,沿著 左右方向而設置于在前后方向上鄰接的零件用凹部89之間。
艮P,凹處88中,如通過澆道用凹部91被隔開那樣地、在前后方向 上設有四個壁體92。各壁體92上,左右方向上設有三個零件用凹部89。 各壁體92的澆道用凹部91的前后壁成為厚度薄的側壁92a。各澆道用凹 部91中,從壁體92的左側壁面的位置至右側壁面的位置配置有彈性體 93。彈性體93由硅酮橡膠等的樹脂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其 他的樹脂形成。彈性體93的高度,形成為與壁體92的高度相同的高度。
本實施形態(tài)中的樹脂壓型體70和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與第一實 施形態(tài)中所采用的制造方法相同。因此,對在利用樹脂壓型體70和承模 86制造按鍵用部件時,與第一實施形態(tài)不同的部分進行說明。
圖14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二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的圖,是表示在樹脂壓型體70配置于承模86上的狀態(tài)下,以與圖8中 的D-D線相同的線切斷的剖面的部分剖面圖。圖15,同樣是用于說明本 發(fā)明第二實施形態(tài)涉及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圖,(A)是用于說明 下降工序的圖,(B)是用于說明振動工序的圖,(C)是從澆口72分離
16零件12后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如圖14所示,將樹脂壓型體70以背面朝向上方的狀態(tài),配置在承模86上(配置工序S104)。于是,澆道74的連接部78與彈性體93的頂面93a接觸。零件12與凹處88的底面88a成為非接觸的狀態(tài)。因此,樹脂壓型體70通過彈性體93而被支撐。
接下來,如圖15(A)所示,使超聲波振動器的變幅桿68從配置在承模86上的樹脂壓型體70的上方下降(下降工序S105)。于是,突起69的端面69a與分別設置于各澆口 72上的凸部76的背面76b相接。然后,將變幅桿68向凸部76按壓的話,連接部78稍微被壓入于彈性體93的內部(被壓入狀態(tài)的圖示省略)。該狀態(tài)下,向澆口 72施加超聲波振動(振動工序S106)。于是,如圖15 (C)所示,零件12與澆口 72之間分離。分離后的零件12通過機械或者人而被把持,重新排列在組裝用夾具中的規(guī)定位置(排列工序S107)。
以上那樣構成的樹脂壓型體70中,連接部78的寬度大于非連接部80的寬度。因此,能夠使?jié)部?72與澆道74的連接強度變大。因此,能夠優(yōu)先進行零件12和澆口 72的分離。進而,在連接澆口72之間的非連接部80的略中央部上,形成有寬幅部82。因此,澆道74中強度最弱的部分被補強。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在從澆口 72分離零件12之前澆道74被破壞的情況。
另外,在樹脂壓型體70中,澆口 72與澆道74的連接部78的背面?zhèn)?,形成有在零?2的厚度方向上厚的突起部83。因此,能夠使連接部78的強度更大。其結果是,澆口 72與澆道74不會容易分離,從而能夠優(yōu)先分離零件12與澆口 72。
另外,承模86是,將樹脂壓型體70配置在承模86上的話,彈性體93支撐澆口 72的連接部78。另外,在將樹脂壓型體70向承模86按壓的狀態(tài)下,僅澆口 72通過彈性體93及側壁92a而被支撐,零件12與承模86成為非接觸的狀態(tài)。因此,在向樹脂壓型體70施加振動時,能夠有效地將振動傳送至澆口 72,同時,能夠防止大的振動傳送于澆道74。因此,從澆口 72分離零件12變得容易。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tài)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形態(tài),能夠以各種變形形態(tài)進行實施。
在上述各實施形態(tài)中,在樹脂壓型體10、 70上設置了合計十二個零件12,但不限定于該數(shù)目,可以設置為十三個以上,也可以設置為十一個以下。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tài)中,澆道18、 74僅設置于左右方向,但也
17可以設置在前后方向。另外,也可以設置在前后、左右的兩方向。此時,
必須使承模40、 86的構成與這些相對應而構成。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tài)中,零件12的形狀形成為矩形的平板,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六角形或圓形等其他形狀的平板。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tài)中,變幅桿68上設置了多個突起69,但也可以將變幅桿68中的與樹脂壓型體10、 70相對的端面作為平坦的面,而不設置突起69。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tài)中,樹脂壓型體10、 70中,零件12在框架14的內側隔開規(guī)定的間隔而排列成四行三列,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過五行三列等其他的排列進行配置。另外,也可以在框架14的內側配置零件12以外的其他部件。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tài)中,承模40、 86的彈性體62、 93的頂面62a、 93a具有平面形狀,但不限定于此,如圖16 (A)及16 (B)所示,也可以在彈性體62、 93的頂面62a、 93a上設置能夠使連接部25、 78嵌入的凹部95、 96。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tài)中,在樹脂壓型體10、 70配置在承模40、78上的狀態(tài)下,澆道18、 74的連接部25、 78通過彈性體62、 93而被支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為彈性體62、 93支撐澆道18、 74上的非連接部26、 80的構成。另外,也可以形成為將彈性體配置于框架用凹部46、 90,該彈性體支撐框架14的構成。
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tài)中,連接部25及寬幅部30的表面?zhèn)任丛O置突出部,但是,如圖17所示,也可以分別設置從連接部25及寬幅部30的各表面?zhèn)确謩e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97a、 97b。該情況下,如圖18所示,承模40中,以在與各突出部97a、 97b分別對應的位置上,分別設置剖面為圓形的圓形凹部98和凹形的槽部99為佳。圓形凹部98在彈性體92上的兩個凹部57、 57之間的區(qū)域,朝向下方凹陷而形成,槽部99,將彈性體62上的澆口用凹部48的區(qū)域向前后方向切除而形成。在將樹脂壓型體10配置在承模40上的狀態(tài)下,如圖19所示,各突出部97a、 97b,以與彈性體62之間分別具有間隙100a、 100b的狀態(tài),分別嵌入于槽部99和圓形凹部98中。
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tài)中,澆道18的形狀具有完全相同的形態(tài),但是,例如,如圖20所示,也可以在澆道18的背面設置相對于澆道18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尺寸大的補強部101。
產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本發(fā)明的樹脂壓型體,能夠利用于各種電氣設備的按鍵上。
權利要求
1. 一種樹脂壓型體,其特征在于,設有構成按鍵用部件的一個以上的樹脂成形零件,包圍該樹脂成形零件的外側的一個框架,將多個所述樹脂成形零件之間、或所述樹脂成形零件與所述框架進行連接的一個以上的澆口,以及與所述澆口的縱向交叉的一個以上的澆道;所述澆口連接在未被遮光涂料涂敷的所述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所述澆道以與連接有所述樹脂成形零件的面相同側的面與所述澆口連接、并連接所述框架的相對邊彼此之間。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脂壓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澆道的厚度 及寬度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分別小于所述澆口的厚度及寬度中的至少任意 一方;所述澆道上的、與所述澆口連接的連接部的寬度,大于未與所述澆 口連接的非連接部的寬度。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樹脂壓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澆道上的、 從所述非連接部向所述連接部的連接部分上,形成有寬度逐漸變大的彎曲 部。
4.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樹脂壓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澆道包 含形成于將所述澆口之間進行連接的所述非連接部上的寬幅部。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樹脂壓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寬幅部被形 成為,在彎曲部上寬度逐漸變大。
6. 如權利要求1 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樹脂壓型體,其特征在于, 設有將所述澆道連接于所述澆口的一個以上的突起部,該突起部形成于與 所述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相同的一側。
7. —種承模,在向權利要求1 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樹脂壓型體施 加振動而使構成按鍵用部件的一個以上的樹脂成形零件分離時,作為承受 臺而使用,其特征在于,在接受所述樹脂壓型體的面?zhèn)?,設有:將澆口的多個端部、 一個以上的澆 道、或所述框架中的至少一個從其表面進行支撐而使所述樹脂成形零件與 所述承模成為非接觸的一個以上的突出部,其中,澆口將多個所述樹脂成 形零件之間、或者包圍所述樹脂成形零件外側的一個框架與所述樹脂成形零件進行連接、且被連接在未被遮光涂料涂敷的所述樹脂成形零件的背 面, 一個以上的澆道與所述澆口的縱向交叉,以與連接有所述樹脂成形零 件的面相同側的面與所述澆口連接、且連接所述框架的相對邊彼此之間, 在與所述澆口、所述澆道及所述框架中的至少一個相對的位置上,形成于 所述突出部內部的一個以上的凹部,以及 填充于所述凹部的一個以上的彈性體。
8. —種承模,在向權利要求1 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樹脂壓型體施 加振動而使構成按鍵用部件的一個以上的樹脂成形零件分離時,作為承受 臺而使用,其特征在于,在接受所述樹脂壓型體的面?zhèn)?,設有將澆口的多 個端部、 一個以上的澆道、或所述框架中的至少一個從其表面進行支撐而 使所述樹脂成形零件與所述承模成為非接觸用的一個以上的彈性體, 其中,澆口將多個所述樹脂成形零件之間、或者包圍所述樹脂成形零件外 側的一個框架與所述樹脂成形零件進行連接、且被連接在未被遮光涂料涂 敷的所述樹脂成形零件的背面, 一個以上的澆道與所述澆口的縱向交叉, 以與連接有所述樹脂成形零件的面相同側的面與所述澆口連接、且連接所 述框架的相對邊彼此之間。
9. 一種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將樹脂壓型體配置于權利要求7或8 所述的承模上,從所述樹脂壓型體分離所述樹脂成形零件,其中,該樹脂 壓型體設有:構成按鍵用部件的一個以上的樹脂成形零件,包圍該樹脂成 形零件的外側的一個框架,將多個所述樹脂成形零件之間、或所述樹脂成 形零件與所述框架進行連接的一個以上的澆口,以及與所述澆口的縱向交 叉的一個以上的澆道;所述澆口連接在未被遮光涂料涂敷的所述樹脂成形 零件的背面;所述澆道以與連接有所述樹脂成形零件的面相同側的面與所 述澆口連接、并連接所述框架的相對邊彼此之間,其特征在于,包括 將所述樹脂壓型體配置在所述承模上的配置工序、和由產生振動手段向所 述澆口與所述樹脂成形零件的所述背面施加振動的振動工序。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按鍵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進而 包括:至少在所述樹脂成形零件與所述澆口上涂裝遮光涂料的涂裝工序、 和在作為所述樹脂成形零件與所述澆口的邊界的邊界涂裝面上形成切口 的切入工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容易地從樹脂壓型體分離從側面的漏光少、且沒有鍵操作上的障礙的按鍵用部件用的樹脂成形零件;樹脂壓型體(10)構成為,設有構成按鍵用部件的一個以上的樹脂成形零件(12),包圍該樹脂成形零件(12)的外側的一個框架(14),將多個樹脂成形零件(12)之間、或樹脂成形零件(12)與框架(14)進行連接的一個以上的澆口(16),以及與澆口(16)的縱向交叉的一個以上的澆道(18);澆口(16)連接在未被遮光涂料涂敷的樹脂成形零件(12)的背面;澆道(18)以與連接有樹脂成形零件(12)的面相同側的面與澆口(16)連接、且連接框架(14)的相對邊彼此之間。
文檔編號H01H11/00GK101511562SQ20078003354
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9月15日
發(fā)明者中山智弘, 鈴木孝郎 申請人:信越聚合物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