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盤片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757302閱讀:14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盤片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再生盤片的存儲信息用的盤片裝置,尤其是涉及裝載在汽車等可動物體上使用的盤片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的盤片裝置,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那樣,是利用多個驅動軸使存放盤片的存盤夾上下移動的,但盤片的插入/排出時,無論利用哪個驅動軸進行上下移動的存盤夾都始終在相同的高度。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0-064160號公報(段落0024及圖3)。
以往的盤片裝置,是利用多個驅動軸使存盤夾上下移動的,但無論利用哪個驅動軸進行上下移動的存盤夾都始終在相同的高度。因此,為了使盤片可靠地收容至存盤夾內,需要正確地限制各層的存盤夾的高度位置,存在設計自由度下降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提高設計自由度、實現小型化且可提高可靠性的盤片裝置。
本發(fā)明的盤片裝置,包括分別保持盤片用的多個存盤夾;以及配置在多個存盤夾周圍、對多個存盤夾進行支承并在將盤片收容至某一存盤夾時及將存放在某一存盤夾內的盤片進行再生時使存盤夾上下移動的多個存盤夾移動裝置,在將盤片向盤片裝置插入時及將盤片從盤片裝置排出時,多個存盤夾移動裝置,以將要收容盤片或保持著盤片的存盤夾面向盤片插排口朝下方傾斜的形態(tài)對該存盤夾加以支承。
采用本發(fā)明,在盤片的插入/排出時,由于將配設在盤片插入口側的存盤夾移動裝置對上述存盤夾支承的高度做成比配設在裝置里側的存盤夾移動裝置對上述存盤夾支承的高度低,故使盤片對存盤夾的插入/排出能可靠地進行。其結果,不需要對各層存盤夾的高度位置進行正確的限制,具有提高設計自由度的效果。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片裝置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盤片插入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圖2的俯視圖。
圖4是表示旋轉軸上形成的缺口部的主視圖。
圖5是表示與盤片關系的圖4的缺口部的側視圖。
圖6是表示盤片插入狀態(tài)下拆卸了裝置側板時的側視圖。
圖7是表示盤片保持及夾持位置的狀態(tài)下拆卸了裝置側板時的側視圖。
圖8是表示盤片位于再生部可轉動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拆卸了裝置側板時的側視圖。
圖9是表示盤片位于再生位置的狀態(tài)下拆卸了裝置側板時的側視圖。
圖10是裝置本體的外觀立體圖。
圖11是從框體拆卸了頂板表示內部的立體圖。
圖12是表示圖11的俯視圖。
圖13是表示拆卸了框體前面板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14是拆卸了頂板表示框體內部的俯視圖。
圖15是從裝置右后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16是拆卸了側板表示的裝置的右側側視圖。
圖17是從裝置左后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18是從裝置右前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19是從裝置的左后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20是盤片載放狀態(tài)下拆卸側板表示的裝置的右側側視圖。
圖21是從裝置左后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22是從裝置右后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23是拆卸了頂板表示框體內部的俯視圖。
圖24是從裝置左后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25是再生部插入時的裝置的右側側視圖。
圖26是將再生單元轉動至再生位置表示框體內部的俯視圖。
圖27是從裝置右后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28是從裝置右前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29是從裝置左后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30是從裝置右后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31是表示再生狀態(tài)下框體內部的俯視圖。
圖32是從裝置右前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33是表示再生狀態(tài)下的裝置的右側側視圖。
圖34是拆卸了頂板表示框體內部的俯視圖。
圖35是從裝置左后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36是從裝置左后方看到的立體圖。
圖37是表示第2旋轉體的凸輪槽與該凸輪槽卡合的桿的關系的俯視圖。
圖38是表示使存盤夾上下移動的螺旋槽的展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片裝置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盤片插入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圖2的俯視圖,圖4是表示旋轉軸上形成的缺口部的主視圖,圖5是表示與盤片的關系的圖4的缺口部的側視圖,圖6是表示盤片插入狀態(tài)下拆卸了裝置的左側板時的側視圖,圖7是表示盤片保持及夾持狀態(tài)下拆卸了裝置的左側板時的側視圖,圖8是表示盤片位于再生部可轉動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拆卸了裝置的左側板時的側視圖,圖9是表示盤片位于再生位置的狀態(tài)下拆卸了裝置的左側板時的側視圖。
驅動部構成為利用與作為配置在框體101的底板101e的里側角部的驅動源的電動機及框體101的后面板101c、側面板101b、101d及底板101e相互有關地設置的凸輪構件、桿等對裝置整體進行驅動。
盤片搬運部設置在形成有盤片插排口303的框體前面板101a的內面的后面。盤片搬運部包括從框體前面板101a的內面向內方突出設置的基板314;將穿過在該基板314的兩端部形成直線狀的導向槽314a~314c的銷315a~315c的上端部鉚接處理以使不會脫出、并懸吊支承于基板314上的盤片搬運板315。
如圖1所示,使存放盤片的存盤夾上下移動的盤片更換器部,相對于連接前面板的右端部和后面板的左端部的對角線,3個盤片上下移動體(以下稱為旋轉軸)401、402、403在大致0°、90°、180°的角度位置被支承于框體底板101e與頂板102之間。并且,在各旋轉軸401、402、403上分別形成可將規(guī)定片數(例如5片)的盤片450收容在上下部的高度的小直徑部401b、401c、402b、402c、403b、403c,在中間的大直徑部的外周面分別形成階梯狀的螺旋槽401a、402a、403a。
該場合,框體里側的旋轉軸402、403的階梯狀的螺旋槽402a、403a是相同的形狀,但前側的旋轉軸401的階梯狀的螺旋槽401a如圖38所示,比里側的旋轉軸402、403早從階梯H2轉移至H3。通過該結構,以該階梯早變化的時間保持著的盤片的前側比里側朝下。而旋轉軸401、402、403在各上端部具有齒輪401d、402d、403d,該齒輪401d、402d、403d與1個大直徑齒輪(后述)嚙合。
支承盤片450的存盤夾405由包括中心部在內的大部分被除去的圓弧狀的片材構成。在存盤夾405內,相對于連接前面板的右端部和后面板的左端部的對角線,支承構件406、407、408安裝在大致0°、90°、180°的角度位置,在從支承構件406、407、408朝盤片450的外方突出的突出部406a、407a、408a上設有能穿過設在旋轉軸401、402、403附近的導向銷409、410、411的孔406b、407b、408b以及與旋轉軸401、402、403的螺旋槽401a、402a、403a卡合的銷406c、407c、408c。
如圖4及圖5所示,在盤片插排口側即前側的旋轉軸401(即配置在盤片搬運路旁邊的旋轉軸)上,在與盤片搬運路相同高度位置處以與螺旋槽401a不交叉的形態(tài)設有可通過盤片450的缺口部430。
如圖1所示,再生部具有旋轉自如地支承于豎立在框體101的底板101e的軸(未圖示)上、在不進行盤片再生時沿盤片搬運路朝框體側方避讓、而在再生時從框體側方轉動移動至框體中央的再生位置的再生構件502。
接著說明動作。
圖2及圖3所示的盤片插入時,通過盤片插排口側的旋轉軸401的螺旋槽401a與里側的旋轉軸402、403的階梯狀的螺旋槽402a、403a的高度差異,存盤夾405如圖6所示,盤片插排口側降低。由此,插入的盤片450可靠地存放在存盤夾405內,接著,通過旋轉軸401、402、403進一步的旋轉,存盤夾405在框體內上升,向圖8所示的再生部轉動位置移動。
當存盤夾405安放在該位置時,則再生部500轉動至再生位置,通過旋轉軸401、402、403進一步的旋轉,朝圖7所示的位置移動,將盤片保持在轉臺上,同時利用夾持器508a對盤片進行夾持。存盤夾405通過旋轉軸401、402、403的旋轉,移動至圖9所示的再生位置進行再生。另一方面,盤片450排出時,如圖6所示,通過與上述相反的動作,存盤夾405的盤片插排口側變低,從而進行盤片的排出。
圖2、圖3、圖6所示的盤片在插排時,設于旋轉軸401的缺口部430成為圖5所示的方向和高度位置,形成盤片搬運路的一部分,盤片450的周緣部通過缺口部430進行插入/排出。
如上所述,采用本實施形態(tài)1,在盤片的插入/排出時,3個旋轉軸401、402、403,將要收容盤片或已收容了盤片的存盤夾面向盤片插排口303朝下方傾斜的形態(tài)加以支承。因此,能可靠地將盤片相對于存盤夾進行插入/排出。其結果,不需要正確地限制各層存盤夾的高度位置,可提高設計自由度。
另外,在配置于盤片搬運路旁的旋轉軸401上形成盤片搬運時可通過盤片周緣部的缺口部,故在盤片的插排時,缺口部430構成盤片搬運路的一部分。其結果,可減小避開盤片搬運路地設置旋轉軸401用的多余的空間,達到裝置小型化。
以下,利用

應用了本發(fā)明的盤片裝置的一例。
圖10是表示裝置本體100的外觀立體圖,圖11是將頂板102從框體101拆卸后表示內部的立體圖,圖12是表示圖11的俯視圖,圖13是拆卸了框體101的前面板101a狀態(tài)的立體圖。
如這些圖所示,在框體101的內部設有驅動部200、盤片插排部300、盤片更換器部400、再生部500,為了與上述各部相關地動作而設置了許多凸輪、桿等。以下,參照圖1~圖38對各部進行說明。
<驅動部200>
如圖15所示,驅動部200包括作為配置在框體101的底板101e的里側角部的驅動源的電動機201;通過齒輪組202得到電動機201的動力的第1旋轉體203及第2旋轉體204。在第1旋轉體203上形成漩渦型凸輪槽203a,在第2旋轉體204上形成相互獨立的4個凸輪槽204a、204b、204c、204d。這些齒輪組202和第1、第2旋轉體203、204旋轉自如地支承于框體101的底板101e上。
如圖15所示,凸輪槽204a,其中間部和兩端部形成為與第2旋轉體204同心圓弧狀,連接該兩個部分的連接部在第2旋轉體204的半徑方向形成。如圖37所示,設置在第2旋轉體204的下面的L字形的第1機械驅動桿(以下簡稱為第1驅動桿)205的中間部的銷205a與上述凸輪槽204a卡合,該第1驅動桿205的一端旋轉自如地支承在設置于框體101的底板101e的軸205b上。
如圖15所示,凸輪槽204b在凸輪槽204a的相反側具有與凸輪槽204a大致相同半徑的半圓弧狀部。如圖37所示,設置在作為配置在第2旋轉體204之下的擋板驅動桿的第2機械驅動桿(以下簡稱為第2驅動桿)310的中間部的銷310a與凸輪槽204b卡合,第2驅動桿310的一端旋轉自如地支承于齒輪組202中的1個齒輪軸上。
如圖15所示,凸輪槽204c形成為半圓弧狀,以使其一端位于第2旋轉體204的外周側且另一端位于第2旋轉體的中心側。如圖37所示,配置在第2旋轉體204之下的傳感器驅動桿213的中間部所設置的銷213a與凸輪槽204c卡合,傳感器驅動桿213的一端轉動自如地支承于在框體101的底板101e上設置的軸213c上。
如圖15所示,凸輪槽204d以第2旋轉體204的軸為中心形成為半圓弧狀,其一端從中途彎曲形成以接近軸。如圖37所示,設置在第2旋轉體204之上的第3機械驅動桿(以下簡稱為第3驅動桿)510的中間部的銷510a與上述凸輪槽204d卡合,第3驅動桿510的一端旋轉自如地支承于設置在框體101的底板101e上的軸510b上。
如圖37所示,設置在第1驅動桿205的自由端上的銷205b與沿著框體101的后面板101c作平行移動的滑板206的長孔206a卡合,在滑板206上形成4個凸輪槽206b、206c、206d、206e,另外,如圖21所示,在滑板206的直角彎曲而豎起的面上形成L字形的凸輪槽206f。如圖22所示,轉動桿207具有與凸輪槽206b卡合的柱體207a,在柱體207a的上部具有盤片檢測板207b。
參照圖22,具有與L字形的凸輪槽206f卡合的銷208a的桿208,可旋轉地支承于框體101的后面板101c上。桿209利用銷207c和長孔209a與桿207的一端連接。如圖23所示,L字形桿210具有通過旋轉軸210a與桿209連接的中間部,設在其一端的銷210b與槽206e卡合,設于另一端的銷210c與滑板211的彎曲2股部211a卡合。
滑板211設置成沿框體101的右側板內面滑動的形態(tài),如圖22所示,具有與其上緣凹部211b卡合的卡合部212a的滑板212,設置成沿著框體101的右側板內面滑動的形態(tài)。該滑動板212具有齒條212b和面向框體內大致垂直地彎曲的2股卡合部212c。
<盤片插排部300>
如圖15所示,盤片插排部300具有沿框體前面板101a的內面左右移動的凸輪板301,在凸輪板301的左右形成2個凸輪槽301a、301b。2個擋板302R、302L具有與凸輪槽301a、301b卡合的銷302a、302b,并可轉動地支承于框體前面板內面以能對形成于框體前面板101a的盤片插排口303進行開閉。
如圖1所示,在盤片插排口303的上方設有從框體前面板101a的內面向內方突出的基板314,在基板314的兩端部形成直線狀的導向槽314a~314c和L字形的導向槽314d。在基板314的下部設有盤片搬運板315,將設于盤片搬運板315的上表面的銷315a~315c穿過導向槽314a~314c,將這些銷的上端部鉚接處理以使這些銷不從導向槽脫出,盤片搬運板315懸吊支承于基板314上。盤片搬運板315的中央部形成不與盤片的外緣接觸的圓弧狀的凹部315d。
如圖18所示,轉動桿316通過軸316a安裝在盤片搬運板315的兩端,盤片搬運滾子317與軸316a平行地設置在轉動桿316之間,由盤片搬運板315與盤片搬運滾子317形成的間隔與盤片插排口303一致。從一方的轉動桿316朝外部突出的盤片搬運滾筒317的軸317a上設有動力傳遞用的齒輪318,該齒輪318與傳遞來自安裝在框體右側板101b的內部的圖18所示的電動機319的旋轉力的齒輪組320嚙合。另外,導向銷321與齒輪318一起設置在轉動桿316上,導向銷321與形成于框體右側板101b上的凸輪槽101g卡合。
而且,圖21所示的鎖定桿322可轉動地支承于設有齒輪組320的右側的盤片搬運板315的上表面,如圖1所示,設置在鎖定桿322上的銷322a與基板314的L字形導向槽314d卡合,如圖21所示,滑板212的2股卡合部212c與設置在鎖定桿322上的銷322b卡合。另外,形成于滑板212上的齒條部212b與齒輪組320中的1個齒輪嚙合。
<盤片更換器部400>
如圖16及圖17所示,盤片更換器部400中,相對于連接前面板的右端部和后面板的左端部的對角線,3個盤片上下移動體(以下稱為旋轉軸)401、402、403以大致0°、90°、180°的角度位置支承于框體底板101d與頂板102之間。在各旋轉軸401、402、403上分別形成可將規(guī)定片數(例如5片)的盤片450收容在上下部的高度的小直徑部401b、401c、402b、402c、403b、403c,在中間的大直徑部的外周面分別形成階梯狀的螺旋槽401a、402a、403a。
框體里側的旋轉軸402、403的階梯狀的螺旋槽402a、403a是相同的形狀,但前側的旋轉軸401的階梯狀的螺旋槽401a如圖38所示,比里側的旋轉軸402、403早從階梯H2轉移至H3。通過該結構,以該階梯早變化的時間保持著的盤片的前側比里側朝下。而旋轉軸401、402、403在各上端部具有齒輪401d、402d、403d,齒輪401d、402d、403d與1個大直徑齒輪404嚙合。在圖38中,H1表示再生部進入高度(即,為了不妨礙轉臺507朝盤片下面移動而安裝在轉臺507上方的、由存盤夾405及盤片導向構件421支承的盤片的高度位置),H2表示盤片夾緊高度(即,載放在轉臺507上的盤片被夾持器(日文クランパ)508a按壓的位置),H3表示再生部避讓高度(即,將轉臺507朝盤片的側方避讓時由存盤夾405及盤片導向構件421支承的盤片的高度位置)。另外,M1表示將轉臺507朝支承盤片的位置移動的再生部進入模式,M2是載放在轉臺507上的盤片受夾持器508a按壓、保持的盤片夾緊模式,M3是使轉臺507朝盤片側方避讓的再生部避讓模式,M4是將盤片插入盤片裝置或盤片從盤片裝置排出的盤片插排模式。
支承盤片450的存盤夾405由包括中心部在內的大部分被除去的半圓弧狀的片材構成,相對于連接前面板的右端部和后面板的左端部的對角線,支承構件406、407、408安裝在大致0°、90°、180°的角度位置。如圖14及圖18所示,在從支承構件406、407、408朝盤片450的外方突出的突出部406a、407a、408a上設有能穿過設在旋轉軸401、402、403附近的導向銷409、410、411的孔406b、407b、408b,并安裝有與旋轉軸401、402、403的螺旋槽401a、402a、403a卡合的銷406c、407c、408c。另外,在突出部407a上設有存盤夾板簧215a、215b的安裝臂407d、407e。
通過該構成,大直徑齒輪404通過齒輪組419接受電動機418的驅動力而旋轉,各旋轉軸401、402、403通過齒輪401d、402d、403d同時旋轉,存盤夾405沿螺旋槽401a、402a、403a上下移動。在該上下移動的過程中,因為上述里側的旋轉軸402、403的階梯狀的螺旋槽402a、403a與前側的旋轉軸401的階梯狀的螺旋槽401a的不同,保持在存盤夾405內的盤片450的前側會產生朝下的情況。
另外,如圖19所示,盤片更換器部400還包括接近盤片插排口303側與大直徑齒輪404嚙合的齒輪412;與該齒輪412嚙合的齒輪413;將銷414a與形成于該齒輪413的8字形凸輪槽413a卡合的擺動桿414;通過銷414b與該擺動桿414連接并沿框體前面板101a左右滑動的滑板415;形成與滑板415的銷415a卡合的凸輪槽416a并沿框體前面板101a上下滑動的滑板416;一端具有與滑板416的銷416b卡合的2股部417a的轉動板417。
齒輪412、413及擺動桿414支承于頂板102上,如圖11所示,設于滑板415的左右端的銷415b與框體前面板101a的水平長孔420a卡合。另外,如圖11所示,設于滑板416的銷416a與形成于框體前面板101a的垂直長孔420b卡合。
參照圖21,在軸支承于框體底面101e的轉動軸承板423上設有連接齒輪310b和齒輪421b的齒輪組422,其中齒輪310b設置在第2驅動桿310的前端,齒輪421b設置在盤片導向構件421的下部。另外,上述轉動板417可轉動地支承于轉動軸承板423的垂直彎曲片上。上述盤片導向構件421中,外筒421d與具有齒輪421b的軸部421c嵌合,在外筒421d的外面上部具有夾持盤片的夾持片421a,從轉動板417突設的銷417b與外筒421d的下面部卡合,通過該結構,盤片導向構件421設置成可轉動及可上下移動。
<再生部500>
再生部500包括轉動自如地支承于將一端設于框體101的圖13的軸110上、且將植設的銷501b與第1旋轉體203的凸輪槽203a卡合的圖26所示的轉動桿501;通過轉動桿501從盤片的區(qū)域外的避讓位置被驅動至盤片再生位置的圖27所示的再生構件502。如圖27所示,再生構件502具有再生部支承板503和支承板504,如圖13及圖26所示,兩個板將設于一端的孔503a、504a嵌在豎立在框體101的底板101e上的軸110上,旋轉自如地得到安裝。
如圖26所示,在再生部支承板503上形成與設于上述轉動桿501的銷501c卡合的凸輪槽503b,在前端部兩側及基端部設有沖擊吸收體503c。另外,在再生部支承板503的前端附近形成與設于框體101的底板101e的圖11~圖13所示的盤片中心定位構件103卡合的切槽503d。另外,具有相互嚙合的齒輪505a、506a的鎖定構件505、506,如圖34所示,通過這些齒輪的轉動軸505b、506b轉動自如地支承于再生部支承板503上。具有卡合凹部的卡合部505c、506c垂直彎曲地形成于鎖定構件505、506的自由端部。
如圖17所示,支承板504,在其兩個前端部及基端部形成與圖26所示的再生部支承板503的沖擊吸收體503c的上部卡合的孔504b,在其前端附近設有載放盤片并使其旋轉的轉臺507。該轉臺507設置在電路板512上的圓盤型電動機512a的軸上。設有在基端部與前端部之間移動并讀取盤片450的存儲內容的讀取部(拾取頭)513。
另外,設于夾持板508的一端部的兩側的垂直彎曲片508b通過軸508c分別可轉動地支承于設于支承板504的基端部兩側的垂直彎曲片504c上,將盤片按壓保持在轉臺507上的夾持器508a擺動自如地支承于夾持板508的前端,將夾持器508a按壓在轉臺507上的螺旋彈簧509設置在夾持板508的后端。
如圖29所示,沿框體左側面內面滑動的驅動桿511利用銷510c和長孔511a連接在第3驅動桿510的前端部,在該滑動構件511的上表面形成鎖定動作用凸輪槽511b和盤片夾緊動作用凸輪槽511c。而且,設于圖34所示的鎖定構件506的銷506d與鎖定動作用凸輪槽511b卡合,夾持板508的驅動板515與連接板513擺動自如地連接,設于連接板513上的銷514與盤片夾緊動作用凸輪槽511c卡合。
接著對動作進行說明。
(從盤片插入至再生的動作)首先,使未圖示的開關合上,圖15所示的電動機201起動,通過齒輪組202使第1、第2旋轉體203、204轉動。如圖15所示,與凸輪槽204b卡合的第2驅動桿310通過第2旋轉體204的旋轉而朝箭頭A方向轉動,中間桿311通過該轉動而朝箭頭B方向轉動,將凸輪板301朝箭頭C方向移動。通過該移動,銷302a、302b與凸輪板301的凸輪槽301a、301b卡合的擋板302R、302L分別朝箭頭D、E方向轉動,盤片插排口303開放。
此時,如圖16所示,再生部500避讓至盤片的移動區(qū)域外,盤片搬運板315位于框體101的前面板側,存盤夾405的所需的層向盤片搬運高度移動。而且,只有與接近盤片插排口303的旋轉軸401的螺旋槽401a卡合的存盤夾的所需的層的一部分成為下降至再生部避讓高度的狀態(tài)。
該狀態(tài)下,當未圖示的傳感器檢測到從盤片插排口303插入的盤片后,圖18的電動機319收到來自該傳感器的檢測信號而起動,通過齒輪組318而對滾子317旋轉驅動。由此,盤片的上下面由盤片搬運板315和存盤夾405引導,盤片的左右側由旋轉軸401和圖17的夾持板508的側壁引導,被搬運至框體101的內部。如圖37所示,第2旋轉體204的模式檢測由位置傳感器214進行,該位置傳感器214具有利用銷213a與第2旋轉體204的凸輪槽204c卡合的傳感器驅動桿213以及與傳感器驅動桿213的前端的2股部213b卡合的銷214a。
當插入的盤片450被搬運至規(guī)定位置,如圖18所示,盤片檢測板207b被盤片推壓而朝箭頭F方向轉動,通過桿207將開關桿209朝箭頭G方向轉動,使開關216閉合。
如圖15所示,電動機201進一步的驅動使第2旋轉體204旋轉,第2驅動桿310朝箭頭A’方向轉動,使中間桿311朝箭頭B’方向轉動,使凸輪板301朝箭頭C’方向移動,使擋板302R、302L朝盤片插入路徑內突出,關閉盤片插排口303。
另一方面,當電動機418響應來自開關216的閉合信號而起動,則如圖19所示,旋轉軸401、402、403通過齒輪組419、大直徑齒輪404、齒輪401d、402d、403d進行旋轉,如圖20所示,存盤夾405的盤片插入側的高度通過與各旋轉軸401、402、403的螺旋槽401a、402a、403a卡合的支承構件的突出部的銷406c、407c、408c而返回盤片搬運高度。
同時,齒輪412旋轉,具有與齒輪412嚙合的齒輪413的8字形凸輪槽413a卡合的銷414a的擺動桿414朝箭頭H方向轉動,該轉動使滑板415朝箭頭J方向移動、使滑板416朝箭頭K方向移動、使轉動板417朝箭頭L方向轉動,如圖19所示,盤片導向構件421沿箭頭M方向上升至盤片搬運高度。
如圖21所示,電動機201進一步的驅動使第2旋轉體204進一步旋轉,通過第1驅動桿205朝箭頭N方向轉動、滑板206朝箭頭P方向的移動,盤片檢測板207b可朝箭頭F方向轉動避讓。而且,通過滑板206朝箭頭P方向、桿208朝箭頭Q方向轉動、L字形桿210朝箭頭R方向轉動、滑板211朝箭頭S方向移動,曾將盤片朝存盤夾按壓的存盤夾板簧215a、215b的按壓得到解除,滑板212與滑板211抵接,滑板212被滑板211推壓。
由此,如圖21及圖22所示,滑板212朝箭頭T方向移動一定量,鎖定構件322通過2股卡合部212c朝箭頭U方向轉動,銷322b與L字形槽314d的卡合脫開。同時,第2驅動桿310朝箭頭A方向轉動,盤片導向構件421通過齒輪組422向箭頭f方向轉動,如圖21所示,由盤片導向構件421的夾持片421a支承盤片450。當電動機319起動時,被滑板211推動而齒條212b與齒輪組320中的1個齒輪嚙合的滑板212,此后受到電動機319的驅動力而使盤片搬運板315朝盤片插排口側(圖18的箭頭V方向)移動。
另一方面,電動機418的進一步的旋轉,則旋轉軸401、402、403通過齒輪組419、大直徑齒輪404、齒輪401d、402d、403d進行旋轉,如圖25所示,存盤夾405向再生部進入高度上升。同時,如圖19所示,齒輪412旋轉,具有與齒輪412嚙合的齒輪413的8字形凸輪槽413a卡合的銷414a的擺動桿414朝箭頭H方向轉動,該轉動使滑板415朝箭頭J方向移動、使滑板416朝箭頭K方向移動、使轉動板417朝箭頭L方向轉動,如圖24所示,盤片導向構件421以支承盤片的狀態(tài)上升至再生部進入高度。
轉動桿501通過借助電動機201、齒輪組202被驅動的第1旋轉體203的漩渦型凸輪槽203a而朝圖26所示的箭頭W方向轉動,再生部支承板503的切槽503d與定位構件103卡合。其結果,如圖26所示,轉臺507的軸線與由存盤夾405保持的盤片的軸線一致。
通過再生部支承板503的上述轉動,配置在該支承板上的支承板504與盤片導向構件421抵接,使轉動軸承板423朝圖27的箭頭Z方向轉動,使盤片導向構件421從再生部進入位置進行避讓。這時,夾持板508為非夾持狀態(tài)。
電動機418進一步旋轉,則旋轉軸401、402、403通過齒輪組419、大直徑齒輪404、齒輪401d、402d、403d進行旋轉,如圖20所示,存盤夾405的卡合部高度下降至盤片夾緊高度(盤片搬運高度)。同時,如圖28所示,通過齒輪412的旋轉,具有與該齒輪412嚙合的齒輪413的8字形凸輪槽413a卡合的銷414a的擺動桿414朝箭頭H’方向轉動,該轉動使滑板415朝箭頭J’方向移動、使滑板416朝箭頭K’方向移動、使轉動板417朝箭頭L’方向轉動,如圖28及圖24所示,盤片導向構件421朝箭頭M’的方向下降至夾緊高度,將盤片450載放在轉臺507上。
如圖29所示,桿510通過電動機201、齒輪組202、第2旋轉體204的凸輪槽204d朝箭頭a方向轉動,滑動構件511朝箭頭b方向移動,連接板513朝箭頭c方向轉動,夾持板508的驅動板515朝箭頭d方向移動。其結果,設于驅動板515上的夾持板508的轉動阻止構件(未圖示)解除轉動阻止,故如圖29所示,夾持板508通過螺旋彈簧509的彈力而向箭頭e方向下降,如圖31所示,夾持器508a將盤片推壓在轉臺507上進行夾緊。
而且,如圖22及圖23所示,電動機201進一步的驅動使第2旋轉體204進一步旋轉,第1驅動桿205朝箭頭N’方向轉動,滑板206朝箭頭P’方向移動,桿208朝箭頭Q’方向轉動、L字形桿210朝箭頭R’方向轉動、滑板211朝箭頭S’方向移動。其結果,如圖30所示,桿208及滑板211的前端部分別與存盤夾板簧215a、215b抵接,存盤夾板簧215a、215b被上推而從盤片進行避讓。同時,如圖31所示,第2驅動桿310朝箭頭A’方向轉動,盤片導向構件421通過齒輪組422向箭頭f’方向轉動,夾持片421對盤片的支承被解除。
電動機418進一步旋轉,則通過齒輪組419、大直徑齒輪404、齒輪401d、402d、403d使旋轉軸401、402、403進行旋轉時,如圖33所示,存盤夾405下降至再生高度。同時,如圖28所示,通過齒輪412的旋轉,具有與該齒輪412嚙合的齒輪413的8字形凸輪槽413a卡合的銷414a的擺動桿414朝箭頭H’方向轉動,該轉動使滑板415朝箭頭J’方向、使滑板416朝箭頭K’方向、使轉動板417朝箭頭L’方向轉動,如圖32所示,盤片導向構件421朝箭頭M’的方向下降至再生部避讓高度,從再生的盤片進行避讓。
而且,如圖29所示,桿510通過電動機201、齒輪組202、第2旋轉體204的凸輪槽204d而朝箭頭a方向轉動,經由滑動構件511朝箭頭b方向的移動,如圖34所示,鎖定構件505、506朝箭頭g、h方向轉動,圖27所示的支承板504的鎖定解除,進入再生動作。
(從再生至盤片排出的動作)桿510通過電動機201、齒輪組202、第2旋轉體204的凸輪槽204d而朝箭頭a’方向轉動,經由滑動構件511朝箭頭b’方向的移動,如圖34所示,鎖定構件505、506朝箭頭g’、h’方向轉動,圖27所示的支承板504被鎖定。
通過電動機418的驅動,通過齒輪組419、大直徑齒輪404、齒輪401d、402d、403d使旋轉軸401、402、403進行旋轉,如圖20所示,使存盤夾405的卡合部高度上升至盤片夾緊高度。同時,通過齒輪412的旋轉,具有與該齒輪412嚙合的齒輪413的8字形凸輪槽413a卡合的銷414a的擺動桿414朝箭頭H方向轉動,該轉動使滑板415朝箭頭J方向移動、使滑板416朝箭頭K方向移動、使轉動板417朝箭頭L方向轉動,如圖32所示,盤片導向構件421朝箭頭M的方向上升至盤片夾緊高度。
由于電動機201的驅動使第2旋轉體204旋轉、桿205朝箭頭N方向轉動、滑板206朝箭頭P方向的移動、桿208朝箭頭Q方向轉動,L字形桿210朝箭頭R方向轉動,滑板211朝箭頭S方向移動,由此,如圖22所示,桿208及滑板211的前端部與存盤夾板簧215a、215b的抵接被解除,存盤夾板簧215a、215b與盤片接觸。同時,第2驅動桿310朝箭頭A’方向轉動,盤片導向構件421通過齒輪組416向箭頭f方向轉動,如圖31所示,盤片由夾持片421a支承。
而且,如圖29所示,通過電動機201、齒輪組202、第2旋轉體204的凸輪槽204d使桿510朝箭頭a方向轉動,滑動構件511朝箭頭b方向移動,連接板513朝箭頭c’方向轉動,驅動板515朝箭頭d’方向移動。其結果,如圖29所示,夾持板508克服螺旋彈簧509的彈力向箭頭e’方向上升,夾持器508a脫離盤片。
電動機418進一步旋轉,則通過齒輪組419、大直徑齒輪404、齒輪401d、402d、403d使旋轉軸401、402、403進行旋轉,如圖25所示,存盤夾405的卡合部高度上升至再生部進入高度。同時,通過齒輪412的旋轉,具有與齒輪412嚙合的齒輪413的8字形凸輪槽413a卡合的銷414a的擺動桿414朝箭頭H方向轉動,該轉動使滑板415朝箭頭J方向移動、使滑板416朝箭頭K方向移動、使轉動板417朝箭頭L方向轉動,如圖28所示,盤片導向構件421朝箭頭M方向上升至再生部進入高度,盤片脫離轉臺507的嵌合部。
如圖26及圖27所示,通過電動機201、齒輪組202被電動機201驅動的第1旋轉體203的漩渦型凸輪槽203a而使轉動桿501朝箭頭W’方向轉動,支承再生部整體的再生部支承板503轉動至避讓到盤片收容區(qū)域外的位置。通過該再生部支承板503的避讓轉動,轉動軸承板423朝圖23的箭頭Z’方向轉動,使盤片導向構件421返回初期位置。
電動機418進一步旋轉,則通過齒輪組419、大直徑齒輪404、齒輪401d、402d、403d使旋轉軸401、402、403進行旋轉,如圖20所示,存盤夾405下降至盤片搬運高度。同時,齒輪412旋轉,具有與該齒輪412嚙合的齒輪413的8字形凸輪槽413a卡合的銷414a的擺動桿414朝箭頭H’方向轉動,該轉動使滑板415朝箭頭J’方向移動、使滑板416朝箭頭K’方向移動、使轉動板417朝箭頭L’方向轉動,如圖24所示,盤片導向構件421以支承盤片的狀態(tài)朝箭頭M’的方向下降至盤片搬運高度。
通過電動機319的旋轉,如圖22所示,滑板212通過齒輪組320向箭頭T’的方向移動,在鎖定構件322鎖定之前盤片搬運板315朝框體101的里側移動。通過該滑板212的移動,銷321沿框體右側面101b的凸輪槽101g移動,轉動板316朝圖18的箭頭1’方向轉動,設于盤片搬運滾子軸上的齒輪318與齒輪組320嚙合。
如圖22所示,由于電動機201的驅動使第2旋轉體204旋轉,第1驅動桿205朝箭頭N’方向轉動,滑板206朝箭頭P’方向的移動,桿208朝箭頭Q’方向轉動、L字形桿210朝箭頭R’方向轉動、滑板211朝箭頭S’方向移動,故桿208及滑板211的端部與存盤夾板簧215a、215b抵接,其結果,存盤夾板簧215a、215b被上推?;?11與滑板212的抵接被解除。
由此,滑板212朝箭頭T’方向移動至初期位置,鎖定構件322通過2股卡合部212c朝箭頭U’方向轉動而成為鎖定狀態(tài)。同時,第2驅動桿310朝箭頭A’方向轉動,盤片導向構件421通過齒輪組422向箭頭f’方向轉動,如圖22所示,由夾持片421a對盤片的支承被開放。而且,滑板206朝箭頭P’方向移動,盤片檢測板207b的轉動限制被解除。
電動機418進一步旋轉,則通過齒輪組419、大直徑齒輪404、齒輪401d、402d、403d使旋轉軸401、402、403進行旋轉,如圖16所示,存盤夾405跟前側的卡合部高度向再生部避讓高度下降。同時,通過齒輪412的旋轉,具有與該齒輪412嚙合的齒輪413的8字形凸輪槽413a卡合的銷414a的擺動桿414朝箭頭H’方向轉動,該轉動使滑板415朝箭頭J’方向移動、使滑板416朝箭頭K’方向移動、使轉動板417朝箭頭L’方向轉動,如圖19所示,盤片導向構件421朝箭頭M’方向下降。其結果,如圖20所示,盤片下降至再生部避讓高度。
電動機201的驅動使第2旋轉體204旋轉,故第2驅動桿310朝箭頭A方向轉動,使中間桿311朝箭頭B方向轉動。其結果,凸輪板301朝箭頭C方向移動,如圖15所示,擋板302R、302L避讓至盤片搬運路外,盤片插排口303打開。
電動機319旋轉,盤片搬運滾子317通過齒輪組320旋轉使盤片排出。當盤片從盤片插排口303排出至規(guī)定位置后,傳感器(未圖示)檢測到該排出,使電動機319停止,成為圖17所示的狀態(tài)。
(盤片更換器的動作)通過上述動作,使再生部500從盤片再生位置轉動至再生部避讓位置,使盤片導向構件421返回至初期位置。此后,通過第2旋轉體204的旋轉,第2驅動桿310朝箭頭A’方向轉動,盤片導向構件421通過齒輪組422朝箭頭f’方向轉動,使夾持片421a對盤片的夾持得到解除。同時,如圖35所示,與齒輪組422中的1個齒輪嚙合的齒條構件424朝箭頭j方向移動,并與轉動構件425的齒輪部425a嚙合,齒條構件424進一步的移動使轉動構件425朝箭頭k方向轉動立起,阻止盤片從與盤片周面抵接的存盤夾405突出。
電動機418進一步旋轉,通過齒輪組419、大直徑齒輪404、齒輪401d、402d、403d使旋轉軸401、402、403進行旋轉,使存盤夾405移動至所需的高度。
電動機201的驅動使第2旋轉體204旋轉,第2驅動桿310朝箭頭A方向轉動,與齒輪組422中的1個齒輪嚙合的齒條構件424朝箭頭j’方向移動,具有與該齒條構件424嚙合的齒輪部425a的轉動構件425通過該齒條構件的移動朝箭頭k’方向轉動避讓。同時,經由齒輪組422的旋轉,如圖36所示,盤片導向構件421朝箭頭f’方向轉動,對盤片加以支承。
再生時,通過上述說明的動作,將再生部單元500轉動到轉臺507的軸線與盤片的軸線一致的位置,將選擇后的盤片載放在轉臺507上,夾緊該盤片450,使存盤夾板簧215a、215b從盤片進行避讓,再生構件502的鎖定被解除,進入再生動作。
權利要求
1.一種盤片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別保持盤片用的多個存盤夾;以及配置在多個存盤夾周圍、對所述多個存盤夾進行支承并在將盤片收容至某一存盤夾時及將存放在某一存盤夾內的盤片進行再生時使存盤夾上下移動的多個存盤夾移動裝置,在將盤片向該盤片裝置插入時及將盤片從盤片裝置排出時,所述多個存盤夾移動裝置,以將要收容所述盤片或保持著所述盤片的存盤夾面向盤片插排口朝下方傾斜的形態(tài)對該存盤夾加以支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片裝置,其特征在于,沿著盤片搬運路配置的存盤夾移動裝置具有在盤片搬運時能通過盤片周緣部的缺口部。
全文摘要
一種能提高設計自由度、實現裝置小型化且可提高可靠性的盤片裝置。本發(fā)明的盤片裝置,包括分別保持盤片用的多個存盤夾;以及配置在多個存盤夾周圍、對多個存盤夾進行支承并在將盤片收容至某一存盤夾時及將存放在某一存盤夾內的盤片進行再生時使所述存盤夾上下移動的多個存盤夾移動裝置,在將盤片向盤片裝置插入時及將盤片從盤片裝置排出時,多個存盤夾移動裝置,以將要收容盤片或保持著盤片的存盤夾面向盤片插排口朝下方傾斜的形態(tài)對該存盤夾加以支承。
文檔編號G11B21/08GK1684178SQ20051006738
公開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4月16日
發(fā)明者藤原達則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济南市| 彰武县| 桦南县| 明水县| 太谷县| 城步| 青铜峡市| 宁陕县| 香河县| 蕉岭县| 新乐市| 游戏| 海兴县| 铜鼓县| 牟定县| 清徐县| 河北省| 聂拉木县| 剑阁县| 即墨市| 斗六市| 平遥县| 根河市| 镇平县| 廊坊市| 福州市| 湘潭县| 巴中市| 六盘水市| 阿拉善盟| 杭州市| 类乌齐县| 丽水市| 南川市| 古交市| 六盘水市| 泌阳县| 盘山县| 罗源县| 金山区| 大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