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退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傳送硬幣的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退幣裝置。
背景技術:
參閱圖1,現(xiàn)有數(shù)幣裝置I包含一固定架11、一設置于該固定架11上的容置斗12、 一樞設于該固定架11上且位于該容置斗12內的轉盤13、一能驅動該轉盤13的馬達14,及 一計數(shù)器15。
該容置斗12包括一螺設于該固定架11上且環(huán)繞該轉盤13的金屬外框121,及一 螺設于該金屬外框121上且形成有一容置空間123的本體122。
現(xiàn)有數(shù)幣裝置I是利用該馬達14驅動轉盤13,以帶動容置斗12中的硬幣(圖未 示)經(jīng)過該計數(shù)器15計數(shù)后排出,如此雖然能達到計數(shù)硬幣的作用,但是,由于該金屬外框 121是以螺栓16螺設于該固定架11上,而該本體122再以螺栓16螺設于該金屬外框121 上,因此,在制作上較為不便,而且該金屬外框121、本體122與該固定架11間的拆裝與日后 的維修都必需以手工具拆卸螺栓16后才能進行,相對的也會增加拆裝與日后維修的困難 度,致使現(xiàn)有數(shù)幣裝置I的成本居高不下。
而且,若是螺栓16在螺合該金屬外框121、本體122與該固定架11時產(chǎn)生偏差,不 但可能會造成螺孔(圖未示)或螺栓16損壞,也有可能影響整體運作時的平穩(wěn)度與性能。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拆裝與維修,而且結合的穩(wěn)定性高,還能有效降 低成本的退幣裝置。
本發(fā)明退幣裝置包含一個固定單元、一個設置于該固定單元上的驅動單元,及一 個設置于該固定單元的容置斗。
該固定單元包括一個安裝座,及一個移動地設置于該安裝座上的卡制件,該安裝 座形成有一個第一定位部,及數(shù)個與該第一定位部相間隔的第一結合部。
該驅動單元包括一個樞設于該安裝座且形成有數(shù)個容幣孔的轉盤、一個設置于該 安裝座上且形成有一個退幣通道的退幣件、一個樞設于該轉盤與該退幣件間且具有數(shù)個撥 板的撥盤,及一個用于驅動該轉盤并連動該撥盤的動力源。
該容置斗包括一個形成有一個環(huán)繞該轉盤的容置空間的本體、一個形成于該本體 上且能與該第一定位部相卡制的第二定位部,及數(shù)個形成于該本體上且能分別與其中一第一結合部相結合的第二結合部。
本發(fā)明所述退裝置,該驅動單元還包括至少一個凸出于該轉盤上的撥動件。
本發(fā)明所述退幣裝置,還包含一導引單元,該導引單元包括數(shù)個位于該轉盤的容 幣孔的轉動路徑上的導柱,所述導柱是由鄰近該轉盤中心朝該退幣通道方向間隔排列。
本發(fā)明所述退幣裝置,該第一定位部與所述第一結合部是形成于該安裝座上的穿 槽型態(tài),該第二定位部是能對應卡設于該第一定位部中的卡塊型態(tài),每一個第二結合部形成有一個與該卡制件相配合的卡槽,且該第二結合部是能對應插設于所述第一結合部中的 卡塊型態(tài),當該卡制件在一卡制位置時是卡制于所述第二結合部的卡槽中,而當該卡制件 在一非卡制位置時是與所述第二結合部的卡槽相分離。
本發(fā)明所述退幣裝置,該固定單元還包括數(shù)個凸出于該安裝座上的定位凸柱,而 該容置斗還包括數(shù)個對應所述定位凸柱而形成于該本體上并分別供定位凸柱插置定位的 定位孔。
本發(fā)明所述退幣裝置,還包含一計數(shù)單元,該計數(shù)單元包括一個設于該安裝座的 感知件,及一能相對該感知件擺動的遮斷件。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能相互卡制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該卡 制件能在該卡制位置與該非卡制位置間移動的三點定位設計,不但能提高該容置斗與該安 裝座的結合穩(wěn)定性,還能便于拆裝與日后的維修,進而有效降低生產(chǎn)與維修成本。
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一現(xiàn)有數(shù)幣裝置的態(tài)樣。
圖2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fā)明退幣裝置的較佳實施例。
圖3是一俯視圖,輔助說明圖2。
圖4是一側視剖面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的結合態(tài)樣。
圖5是另一剖面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結合部、第二結合部的結合態(tài)樣。
圖6是一仰視剖面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中的卡制件是位于一卡制位置。
圖7是一仰視剖面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中的卡制件是位于一非卡制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參閱圖2、3、4,本發(fā)明退幣裝置2的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固定單元3、一設置于該固 定單元3上的驅動單元4、一設置于該固定單元3上的容置斗5、一導引單元6 (只顯示于圖 3),及一計數(shù)單元7 (只顯示于圖3)。為方便說明圖3省略部分構件。
該固定單元3包括一安裝座31、一移動地設置于該安裝座31上的卡制件32,及數(shù) 個凸出于該安裝座31上的定位凸柱33。該安裝座31形成有一第一定位部311,及數(shù)個與 該第一定位部311相間隔的第一結合部312。
該安裝座31還具有兩個間隔設置的支架313、一傾斜設置于該支架313上的安裝 板314,及一設置于該安裝板314上的導引環(huán)315。
于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定位部311是形成于該安裝板314后側(圖3上方) 的穿槽型態(tài),而所述第一結合部312則是位于該安裝板314前側(圖3下方)并貫穿該安 裝板314與導引環(huán)315的穿槽型態(tài),而該卡制件32是設置于該安裝板314的底面且能沿該 安裝板314移動,并能相對所述第一結合部312往復移動。
該驅動單元4包括一樞設于該安裝座31且形成有數(shù)個容幣孔411的轉盤41、至少 一個凸出于該轉盤41上的撥動件42、一設置于該安裝座31上且形成有一退幣通道431的 退幣件43、一樞設于該轉盤41與該退幣件43間且具有數(shù)個撥板441的撥盤44,及一驅動 該轉盤41以連動該撥盤44轉動的動力源45。而該安裝座31的該導引環(huán)315是設置于該安裝板314上且環(huán)繞該轉盤41底緣,并具有一面向該退幣件43的開口 316。
由于該撥動件42是凸出于該轉盤41上,因此可隨轉盤41轉動以撥動容置于該容 置斗5中的硬幣200,避免容置于該容置斗5中的硬幣發(fā)生架橋。
于本較佳實施例中,該驅動單元4是有數(shù)個凸出于該轉盤41上的撥動件42,在實 際應用上,隨著硬幣大小不同,該驅動單元4也能夠只包括一突出于該轉盤41上的撥動件 42,依然能夠達成相同的功效。
該導引單元6包括數(shù)個位于該轉盤41的容幣孔411的轉動路徑上的導柱61,所述 導柱61是由鄰近該轉盤41中心朝該退幣通道431的方向間隔排列。
利用相配合轉動的轉盤41與撥盤44,以及位于該轉盤41的容幣孔411的轉動路 徑上的導柱61,導引位于容幣孔411中的硬幣200經(jīng)該開口 316由該退幣通道431排出,而 數(shù)個導柱61的設計能平均分散受力避免損壞部件。
該計數(shù)單元7包括一設于該安裝座31的感知件71, —能相對該感知件71擺動的 遮斷件72。于本較佳實施例中,該感知件71是可發(fā)射并接收自身發(fā)出的光信號并可計數(shù)接 收到的光信號次數(shù)的開關。
當硬幣200經(jīng)過該退幣通道431時,會推抵該遮斷件72如圖3中箭頭所示方向旋 轉而遮阻該感知件71的光信號;而當硬幣通過該遮斷件72以后,該遮斷件72會回復至圖 3所示位置,使該感知件71可發(fā)射并接收自身發(fā)出的光信號,以計數(shù)經(jīng)該退幣通道431排出 的硬幣數(shù)量。
參閱圖4、5,并回顧圖2,該容置斗5包括一形成有一個環(huán)繞該轉盤41的容置空間 511的本體51、一形成于該本體51上且能與該第一定位部311相互卡制的第二定位部52、 數(shù)個形成于該本體51上且能與每一第一結合部312相結合的第二結合部53,及數(shù)個對應所 述定位凸柱33而形成于該本體51上的定位孔54 (因視角關系圖中只顯示其中之一),每一 第二結合部53形成有一與該卡制件32相配合的卡槽531。利用所述定位凸柱33與所述定 位孔54相配合,不但具有良好定位與限制轉動的效果,還不會產(chǎn)生螺合偏差。
于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二定位部52與所述第二結合部53是分別形成于該本體 51后側與前側且能分別對應卡設于該第一定位部311與每一第一結合部312中的卡塊型 態(tài)。
參閱圖6、7,該固定單元3的卡制件32能相對所述第二結合部53在一如圖6所示 的卡制位置與一如圖7所示的非卡制位置間移動。
當在該卡制位置時,該卡制件32是如圖6所示,卡制件32是卡設于所述第一結合 部312內的每一第二結合部53的卡槽531中;而當在該非卡制位置時,該卡制件32是如圖 7所不,與卡設在所述第一結合部312內的每一第二結合部53的卡槽531相分離。
參閱圖4、5,以下針對該容置斗5與該安裝座31的拆裝進行說明,當要將該容置斗 5安裝于該安裝座31上時,該卡制件32是位于該非卡制位置,只要將該容置斗5斷面概呈 L型的第二定位部52卡設于該安裝座31的第一定位部311中,并使所述定位凸柱33對應 穿置定位于定位孔54中,而使所第二結合部53能卡設于每一第一結合部312中,再使該卡 制件32由該非卡制位置移動至該卡制位置以卡制于每一第二結合部53的卡槽531中,如 此,就可將該容置斗5安裝于該安裝座31上。而當要將該容置斗5自該安裝座31上拆下 時,只要將該卡制件32由卡制位置移動至該非卡制位置,就可將該容置斗5自該安裝座31上拆下。
利用上述設計,不但能夠有效減少螺栓鎖合的次數(shù),提高整體的組裝與生產(chǎn)效率, 配合能相互卡制的第一定位部311、第二定位部52,以及能在該卡制位置與該非卡制位置 間移動的卡制件32的三點定位設計,不但能提高該容置斗5與該安裝座31的結合穩(wěn)定性, 且在拆、裝時無需使用任何手工具,使拆裝與日后的維修都更為簡便,進而有效降低生產(chǎn)與 維修成本。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退幣裝置2利用能相互卡制的第一定位部311、第二定位部 52,配合該卡制件32能在該卡制位置與該非卡制位置間移動的三點定位設計,不但能提高 該容置斗5與該安裝座31的結合穩(wěn)定性,且整體構造簡單還能便于拆裝與日后的維修,進 而有效降低生產(chǎn)與維修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退幣裝置,包含一個固定單元、一個驅動單元,及一個容置斗,該固定單元包括一個安裝座,該驅動單元包括一個樞設于該安裝座上且形成有數(shù)個容幣孔的轉盤、一個設置于該安裝座上且形成有一個退幣通道的退幣件、一個樞設于該轉盤與該退幣件間且具有數(shù)個撥板的撥盤,及一個用于驅動該轉盤并連動該撥盤的動力源,該容置斗包括一個形成有一個環(huán)繞該轉盤的容置空間的本體,其特征在于該固定單元還包括一個移動地設置于該安裝座上的卡制件,而該安裝座形成有一個第一定位部,及數(shù)個與該第一定位部相間隔的第一結合部,該容置斗還包括一個形成于該本體上且能與該第一定位部相卡制的第二定位部,及數(shù)個形成于該本體上且能分別與其中一第一結合部相結合的第二結合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的退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驅動單元還包括至少一個凸出于該轉盤上的撥動件。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退幣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導引單元,該導引單元包括數(shù)個位于該轉盤的容幣孔的轉動路徑上的導柱,所述導柱是由鄰近該轉盤中心朝該退幣通道方向間隔排列。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退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定位部與所述第一結合部是形成于該安裝座上的穿槽型態(tài),該第二定位部是能對應卡設于該第一定位部中的卡塊型態(tài),而每一個第二結合部形成有一個與該卡制件相配合的卡槽,且該第二結合部是能對應插設于所述第一結合部中的卡塊型態(tài),當該卡制件在一卡制位置時是卡制于所述第二結合部的卡槽中,而當該卡制件在一非卡制位置時是與所述第二結合部的卡槽相分離。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退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固定單元還包括數(shù)個凸出于該安裝座上的定位凸柱,而該容置斗還包括數(shù)個對應所述定位凸柱而形成于該本體上并分別供定位凸柱插置定位的定位孔。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退幣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計數(shù)單元,該計數(shù)單元包括一個設于該安裝座的感知件,及一能相對該感知件擺動的遮斷件。
全文摘要
一種退幣裝置,包含一固定單元、一驅動單元,及一容置斗。該固定單元包括一安裝座,及一移動地設置于該安裝座上的卡制件,該安裝座形成有一第一定位部,及數(shù)個第一結合部。該容置斗包括一本體、一形成于該本體上且能與該第一定位部相卡制的第二定位部,及數(shù)個形成于該本體上且能與每一第一結合部相結合的第二結合部。利用能相互卡制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該卡制件能在一卡制位置與一非卡制位置間移動以卡制所述第二結合部的定位設計,不但能提高該容置斗與該安裝座的結合穩(wěn)定性,還能便于拆裝與日后的維修,進而有效降低生產(chǎn)與維修成本。
文檔編號G07F9/04GK103035059SQ201110290968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鍾淑娟 申請人:上陽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