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信息分析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聯動分析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時空聯動作用評價方法。
技術背景
隨著信息通訊技術ict的發(fā)展,手機和移動互聯網逐漸普及,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F實空間中的群體活動帶來的影響通過互聯網在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線上網絡空間中迅速傳播。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聯動分析目前主要是基于雙層耦合網絡的線上線下互動輿情傳播模型。該模型對網絡空間行為構建有向無標度網絡模型;現實空間活動構建小世界網絡模型;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依靠節(jié)點度值排序結構化耦合。但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節(jié)點間的聯系比較復雜,節(jié)點度值排序只能定性體現其影響,活動影響在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之間的聯動作用評價方法還有待探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定量化評價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聯動這一問題,本發(fā)明構建現實空間活動和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輻射力模型,定量化計算時空聯動強度對二者間的時空聯動作用進行評價。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時空聯動作用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利用手機時空軌跡數據計算活動期間活動區(qū)域手機用戶數;
步驟2:利用手機時空軌跡數據,通過識別手機用戶的“家”的位置,構建現實空間的活動輻射力模型;
步驟3:根據社交媒體數據的增長規(guī)律,利用logistic模型構建網絡空間的活動輻射力模型;
步驟4:構建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的綜合時空輻射力模型,作為時空聯動強度的計算依據;
步驟5:通過比較活動在現實空間、網絡空間、現實空間-網絡空間的時空輻射力、傳播速度,計算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的時空聯動強度。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從時空數據挖掘的角度,利用手機時空軌跡數據、社交媒體大數據,建立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聯動作用評價方法。相比單一的網絡輿情傳播分析,增加了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在消息傳播過程中的時空聯動分析,并對現實空間活動和網絡空間行為構建綜合輻射力模型,定量分析二者間的時空聯動作用強度。本發(fā)明能刻畫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的交互影響,更加真實地表現活動影響傳播過程,可為商業(yè)宣傳、輿情控制等提供參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微博數隨時間的增長曲線;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輻射力模型;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聯動作用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時空聯動強度計算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和實施本發(fā)明,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實施示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本實施例以某城市舉辦集體舞比賽為例,用手機定位數據反映現實空間活動、微博數據反映該活動在網絡空間的傳播,進行現實空間時空聯動作用強度評估方法的實驗。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步驟1:利用手機定位數據計算活動期間活動區(qū)域手機用戶數;
步驟2:利用手機定位數據,通過識別手機用戶的“家”的位置,來確定活動在現實空間的輻射力。統計每天0:00~6:00期間手機用戶出現次數最多的基站視為手機用戶“家”的位置。計算活動區(qū)域手機用戶的家構成的區(qū)域大小作為活動的空間影響力;
步驟3:根據微博數據發(fā)布數量隨時間的增長特性,利用logistic模型構建網絡空間的活動輻射力模型;
步驟4:計算活動在現實空間和網絡空間的時空輻射力,作為時空聯動強度的計算依據;
步驟5:利用活動在現實空間-網絡空間的時空范圍重疊度、傳播速度計算時空聯動強度,對該集體舞大賽活動影響在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中的聯動作用進行評價。
本實施例構建了現實空間活動和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輻射力模型,提出了兩者間的時空聯動作用評價算法框架。
(1)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輻射力模型;
活動發(fā)生時,活動影響會在現實空間、網絡空間中以時空輻射的形式逐步擴散和傳播?,F實空間中,活動發(fā)生區(qū)域人群的移動軌跡能一定程度上體現活動的空間影響范圍。現實空間中,活動開始、持續(xù)、發(fā)展、結束的時間范圍可由活動事件集中的活動屬性得知?;顒佑绊懙目臻g范圍由活動發(fā)生區(qū)域的手機用戶“家”的位置決定。從手機定位數據中統計手機用戶在每天0:00~6:00期間的位置出現次數,將該時段出現次數最多的基站作為手機用戶的“家”的所在地,把活動區(qū)域手機用戶家所在的區(qū)域作為活動的影響范圍。從手機定位數據中統計活動發(fā)生、持續(xù)到結束各時段基站服務的用戶數、基站間的流量作為輻射模型(公式1)的輸入值,計算得到現實空間中活動對城市各區(qū)域的用戶的吸引力。
其中:mi,nj分別表示位置i,j的人口數量;sij表示距離位置i半徑為rij的區(qū)域的人口總數;rij表示位置i,j之間的距離;
網絡空間中,用戶的行為以點的形式呈現出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如活動發(fā)生時用戶通過手機等移動通信設備進行社交app消息發(fā)布、wap網頁互動等。本發(fā)明主要以手機通信數據和社交媒體大數據中的微博數據為例,對活動引起的用戶網絡空間行為進行分析。手機通信數據中app使用種類和頻次的變化體現活動引起的用戶上網行為的改變。與活動相關的微博發(fā)布數可作為網絡空間中的活動參與人數;由微博簽到數據中的經緯度坐標確定活動影響的空間范圍;由微博的時間戳的分布可以確定活動影響的時間范圍。統計網絡空間中發(fā)布的微博數隨活動發(fā)生時間t、簽到位置與活動發(fā)生區(qū)域中心點間的距離d的變化曲線,隨距離d的變化曲線呈現“s”型,可由logistic回歸模型(如公式2)進行擬合如圖1。
其中:n為時間t已發(fā)布的微博數;r表示微博發(fā)布增長量;k為活動發(fā)生后一段時間內的發(fā)布的微博數最大值;n0表示時間t0時的初始微博數。
公式3給出了現實空間活動和網絡空間行為的綜合輻射力,構建活動的時空輻射力模型,如圖2所示。a表示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行為的輻射力綜合權重系數,用于描述現實空間、網絡空間對活動的影響程度。系數a越大,說明現實空間對活動影響越大,網絡空間行為對活動的影響較小。
其中:
(2)時空聯動作用強度的計算;
定義時空聯動作用強度對現實空間活動和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聯動進行評價。時空聯動作用強度指在活動發(fā)生、持續(xù)到結束的整個時空過程中,現實空間活動的時空范圍和網絡空間中的用戶行為的交互強度。網絡空間中行為以點為基本單元,現實空間中以基站區(qū)域為基本單元。二者之間的時空聯動如圖3所示。時空聯動的過程中,活動影響的傳播中時空影響范圍上具有一定的重疊度,活動影響傳播速度發(fā)生了明顯改變。現實空間中活動發(fā)生后,用戶通過社交媒體app發(fā)布消息,在網絡空間傳播;隨后社交類app中的部分用戶在現實空間中傳播活動影響;社交關系網絡中的部分人群又會通過網絡進一步了解活動和消息。通過用戶在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的互動,形成現實空間活動和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聯動,二者間的時空聯動擴大了活動影響的傳播廣度。
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的時空聯動強度受活動時空范圍重疊度、活動傳播速度的綜合影響?;顒訒r空范圍重疊度體現了活動影響傳播的時空特性。利用活動影響時空空間范圍重疊度、活動影響傳播速度等因素對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的時空聯動強度stli(spatio-temporallinkageintensity)進行定量化表達,如公式(4)。圖4為時空聯動強度的計算流程。
stlit=αst+βtt+γvt(4);
其中:st表示t時刻現實空間活動與網絡空間行為在空間范圍的重疊度;tt表示二者在活動影響時間范圍上的重疊度;vt表示t時刻活動影響傳播速度。α,β表示活動對應的時空聯動強度受活動空間范圍重疊度、時間范圍重疊度影響的權重系數,γ表示活動在現實空間、網絡空間中傳播,空間范圍增長速度的權重系數。
現實空間和網絡空間的時空聯動有利于擴大活動影響傳播的速度和廣度,具體表現為:二者間的時空聯動強度越大,用戶在現實空間、網絡空間中頻繁聯動,促進活動影響更快更廣地傳播。時空聯動強度越小,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中的活動影響傳播相對獨立,限制了活動影響的時空范圍。
應當理解的是,本說明書未詳細闡述的部分均屬于現有技術。
應當理解的是,上述針對較佳實施例的描述較為詳細,并不能因此而認為是對本發(fā)明專利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以做出替換或變形,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fā)明的請求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