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設備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可自適應厚度的卡片回收機構。
背景技術:
卡片回收機構是用來回收IC卡、磁卡等卡片的裝置。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卡片回收機構的傳動部分主要以同步輪帶動同步帶,壓輪壓制卡片隨著同步帶移動,最后輸送卡片進票盒來實現(xiàn)卡片回收的。然而上述卡片回收機構存在以下缺陷:卡片回收機構的同步輪和壓輪之間的間距是定死的,因此只能回收一種厚度的卡片,卡片厚度有所偏差可能會導致卡片與同步帶之間發(fā)生滑移或太緊而影響正?;厥湛ㄆ?。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及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可自適應厚度的卡片回收機構,以拉簧組件形式組成的壓制輪可以自動的適應卡片厚度,有效的解決了只能回收一種卡片厚度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卡片回收成功率,也方便拆卸和維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可自適應厚度的卡片回收機構,包括進票口、傳動系統(tǒng)、傳感器及票盒,卡片經(jīng)進票口進入卡片回收機構后,通過傳動系統(tǒng)和傳感器配合將卡片回收至票盒;所述傳動系統(tǒng)包括:驅動電機、主動輪、同步帶、同步輪、第一壓輪、第二壓輪;所述驅動電機啟動后主動輪轉動并通過同步帶帶動同步輪和第一壓輪、第二壓輪轉動傳送卡片,所述同步輪和第一壓輪上下對應;
進一步地,所述進票口1處設有第一傳感器9,第一壓輪6處設有第二傳感器10,第二壓輪7處設有第三傳感器11及第四傳感器12,主動輪3處設有第五傳感器13,所述每個傳感器均安裝于傳感器板8上,且均處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一壓輪6和第二壓輪7通過拉簧14連接,第一壓輪6和第二壓輪7處于同一水平線;
采用以上結構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以拉簧組件形式組成的壓制輪可以自動的適應卡片厚度,有效的解決了只能回收一種卡片厚度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卡片回收成功率,也方便拆卸和維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左側剖視圖。
圖中:1、進票口,2、驅動電機,3、主動輪,4、同步帶,5、同步輪,6、第一壓輪,7、第二壓輪,8、傳感器板,9、第一傳感器,10、第二傳感器,11、第三傳感器, 12、第四傳感器,13、第五傳感器,14、拉簧,15、讀卡區(qū),16、第一票盒,17、第二票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及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的突出貢獻,可以理解的,下述的實施例僅是對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方案的詳細說明,不應該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任何限制。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可自適應厚度的卡片回收機構,包括:可自適應厚度的卡片回收機構,包括進票口1、傳動系統(tǒng)、傳感器及票盒,卡片經(jīng)進票口1進入卡片回收機構后,通過傳動系統(tǒng)和傳感器配合將卡片回收至票盒;所述傳動系統(tǒng)包括:驅動電機2、主動輪3、同步帶4、同步輪5、第一壓輪6和第二壓輪7;所述驅動電機2 啟動后主動輪3轉動并通過同步帶4帶動同步輪5和第一壓輪6、第二壓輪7轉動傳送卡片,所述同步輪5和第一壓輪6上下對應;
進一步地,所述進票口1處設有第一傳感器9,第一壓輪6處設有第二傳感器10,第二壓輪7處設有第三傳感器11及第四傳感器12,主動輪3處設有第五傳感器13,所述每個傳感器均安裝于傳感器板8上,且均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可自適應厚度的卡片回收機構工作過程:卡片進入進票口1 后第一傳感器9感應到卡片后啟動驅動電機2,由主動輪3帶動同步帶4轉動,第一壓輪6 和第二壓輪7由拉簧14連接,互相拉緊使壓輪向上起到壓制卡片的作用,壓制卡片跟隨同步帶4到讀卡區(qū)15,第一傳感器10和第二傳感器11判斷卡片是否到讀卡區(qū)15位置,讀卡區(qū)15判斷卡片是否有效,無效則啟動驅動電機2退回到進票口1;有效則啟動驅動電機 2由第二壓輪7壓制卡片帶動卡片繼續(xù)運動,當卡片接觸到第四傳感器12的時候則會打開翻板使卡片掉落到第一票盒16,卡片離開第四傳感器12的時候驅動電機2停止轉動完成卡片回收。當?shù)谝黄焙?6回收滿卡片后,翻板不會打開卡片會被輸送到第二票盒17,當卡片離開第五傳感器13的時候驅動電機2停止轉動完成卡片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