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壓力感應器,尤其涉及一種電容型壓力感應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力觸覺傳感器或壓力傳感裝置分為電容式和電阻式兩種,其中電容式感應器是市面上應用最多的壓感器件。在智能終端上主要是以膜的形式與總成貼合在一起,當總成受到力的壓迫會穿產生一定形變,從而影響膜狀感應器與地之間的電容發(fā)生改變。當檢測該感應器的對地電容時就可以反向推測屏體受到的壓力。但是,現(xiàn)有的壓力感應器由于感應膜上的電極布局單一,所以會影響感應器的靈敏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感應靈敏度高、結構簡單、成本低的電容型壓力感應機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容型壓力感應機構,其包括有由上至下依次層疊的蓋板、感應薄膜和金屬片,所述金屬片用于接地,所述感應薄膜引出有金手指,所述感應薄膜上設有按預設圖案分布的感應電極,所述感應電極設于感應薄膜朝向蓋板的一側,且所述感應電極電性連接于金手指,按壓蓋板時,所述感應電極與金屬片之間的電容發(fā)生變化,以令金手指輸出對應的電信號。
優(yōu)選地,所述金屬片是鋼片。
優(yōu)選地,所述感應電極包括有并行設置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引出有多個第一分枝,所述第二電極引出有多個第二分枝,所述第一分枝和第二分枝交錯分布。
優(yōu)選地,多個第一分枝相互平行,多個第二分枝相互平行。
優(yōu)選地,所述蓋板是LCD屏。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電容型壓力感應機構中,由于感應薄膜上設置了按預設圖案分布的感應電極,所以,當按壓蓋板時,所述感應電極的按壓區(qū)與金屬片之間的電容發(fā)生變化,通過金手指輸出的電信號可以準確反推出按壓位置和按壓力度,從而大大提高了壓力感應機構的靈敏度,同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現(xiàn),具有較低的產品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容型壓力感應機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容型壓力感應機構的分解圖。
圖3為感應薄膜的結構圖。
圖4為圖3中A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更加詳細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容型壓力感應機構,結合圖1至圖4所示,其包括有由上至下依次層疊的蓋板7、感應薄膜2和金屬片8,所述金屬片8用于接地,所述感應薄膜2引出有金手指1,所述感應薄膜2上設有按預設圖案分布的感應電極3,所述感應電極3設于感應薄膜2朝向蓋板7的一側,且所述感應電極3電性連接于金手指1,按壓蓋板7時,所述感應電極3與金屬片8之間的電容發(fā)生變化,以令金手指1輸出對應的電信號。
上述電容型壓力感應機構中,由于感應薄膜2上設置了按預設圖案分布的感應電極3,所以,當按壓蓋板7時,所述感應電極3的按壓區(qū)與金屬片8之間的電容發(fā)生變化,通過金手指1輸出的電信號可以準確反推出按壓位置和按壓力度,從而大大提高了壓力感應機構的靈敏度,同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現(xiàn),具有較低的產品成本。
本實施例中,所述金屬片8是鋼片。所述蓋板7是LCD屏。但是這僅是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金屬片8可以是其他材質,所述蓋板7也可以是其他按壓結構。進一步地,所述蓋板7、感應薄膜2和金屬片8均為長方形。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所述感應電極3包括有并行設置的第一電極4和第二電極5,所述第一電極4引出有多個第一分枝40,所述第二電極5引出有多個第二分枝50,所述第一分枝40和第二分枝50交錯分布。進一步地,多個第一分枝40相互平行,多個第二分枝50相互平行。上述結構將第一電極4和第二電極5制成“E”形,通過兩個相對交叉的“E”形電極,實現(xiàn)了感應薄膜2上電極的陣列分布,從而進一步提高電容型壓力感應機構的靈敏度。實際應用中,可以采用多組第一電極4和第二電極5,以布滿感應薄膜2。
第一電極4和第二電極5之間間距優(yōu)先采用0.3mm
第一分支40和第二分支50間距優(yōu)先采用2.2mm
感應膜片2長:122.75mm,寬:56.8mm,厚度最薄:0.07mm
鋼片厚度為:0.3mm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電容型壓力感應機構中,當有壓力作用到蓋板7或者其他蓋板之類的表面上時,會發(fā)生微弱形變,同時會因為其下的壓力感應裝置薄膜的形變,最終會造成壓力感應薄膜上的驅動感應通道與接地鋼片之間的間距發(fā)生微弱改變,由此產生的感應信號也會發(fā)生變化,當這種變化被IC感知并上報給主控就可以順利感知壓力信號。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內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換或者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