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及電容觸控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電容觸控領域,公開了一種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及電容觸控屏。本發(fā)明中,檢測電容觸控屏的所有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電容觸控屏包含N個第一觸控感應Sensor和N個第二觸控感應Sensor,N為自然數,一個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一個第二觸控感應Sensor對稱地構成一個矩形感應單元;根據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的相對變化定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并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定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X軸方向為電容觸控屏的寬邊方向,Y軸方向為電容觸控屏的長邊方向。由于感應單元為矩形,且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相對變化趨勢是對稱的,這樣計算更精確,使得電容觸控屏對觸摸點定位更精確。
【專利說明】一種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及電容觸控屏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電容觸控領域,特別涉及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及電容觸控屏。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電容式觸摸屏應廣泛應用于彩色和黑白TFT (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場效應晶體管)顯示屏,具有可靠性高、耐用的特點,非常適合用于通訊、消費類電子(如手機、PAD (平板電腦)等)和工業(yè)產品。
[0003]電容式觸控屏大多使用多層IT0(Indium-Tin Oxide,氧化銦錫)膜。目前,電容式觸控屏的主流設計方案為條狀圖案和網狀圖案等。條狀圖案和網狀圖案必須采用雙層ITO膜。
[0004]例如,電容式觸控屏采用的條狀圖案如圖1所示。在圖1中,橫向的觸控感應傳感器(Sensor)為感應X軸方向坐標的Sensor,縱向的Sensor為感應Y軸方向坐標的Sensor。這些Sensor與地構成電容,這個電容就是通常所說的自電容,也就是對地電容。當手指觸摸到電容式觸控屏時,手指的電容會疊加到屏體的電容上,使屏體的電容發(fā)生改變。在觸摸檢測時,電容屏依次分別檢測橫向、縱向Sensor陣列,根據觸摸前后電容的變化,分別確定觸摸位置的橫坐標與縱坐標,即觸摸位置的坐標,從而定位觸摸的位置。
[0005]雖然采用條狀圖案的電容式觸控屏對觸摸位置的定位精度高,但在制作電容式觸控屏中的Sensor時,雙層ITO膜通常采用的貼合工藝很復雜。
[0006]采用單層ITO膜的電容式觸控屏應運而生,如圖2所示。該種電容式觸控屏包含兩組三角形(或者近似三角形)的Sensor,其中,一組Sensor的寬度沿電容式觸控屏的寬度方向(比如X軸正方向)遞減,另一組Sensor的寬度沿X軸正方向遞增。
[0007]雖然其工藝簡單,但對觸摸點定位的精度卻有待進一步提高。
【發(fā)明內容】
[0008]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及電容觸控屏,使得電容觸控屏對觸摸點定位更精確。
[0009]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所述電容觸控屏包含N個第一觸控感應傳感器Sensor和N個第二觸控感應Sensor, —個所述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一個所述第二觸控感應Sensor構成一個矩形的感應單元;所述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X軸的正方向遞減,所述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所述X軸的正方向遞增;所述X軸的正方向為所述電容觸控屏的寬邊方向,且由左指向右,所述Y軸方向為所述電容觸控屏的長邊方向,且垂直于所述X軸;其中,N為大于或者等于I的自然數;
[0010]所述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0011]檢測所述電容觸控屏的所有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0012]根據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相對變化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
[0013]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Y軸方向上的位置。
[0014]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電容觸控屏,包含:若干個觸控感應傳感器Sensor ;
[0015]其中,所述觸控感應Sensor分為若干組,每一組為一個感應單元,且所述感應單元為矩形;其中,每一個所述感應單元均包含一個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一個第二觸控感應Sensor,所述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X軸的正方向遞減,所述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所述X軸的正方向遞增;
[0016]所述X軸的正方向為所述電容觸控屏的寬邊方向,且由左指向右,所述Y軸方向為所述電容觸控屏的長邊方向,且垂直于所述X軸。
[0017]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是先檢測電容觸控屏的所有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其中,電容觸控屏包含N個第一觸控感應Sensor和N個第二觸控感應Sensor, N為大于或者等于I的自然數,一個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一個第二觸控感應Sensor對稱地構成一個矩形的感應單元,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X軸的正方向遞減,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X軸的正方向遞增;再根據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相對變化定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并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定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由于對所有觸控感應Sensor進行了分組,每一組觸控感應Sensor為一個矩形的感應單元,感應單元形狀規(guī)則對稱,基于感應單元的計算更精確,所以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定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使得電容觸控屏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定位更精確;而且,由于在被觸摸的每一組感應單元中,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隨觸摸點的運動軌跡的變化曲線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隨觸摸點的運動軌跡的變化曲線近似是軸對稱的,也就是說,二者的變化趨勢是相反的,這種對稱性是由觸控感應Sensor的對稱結構所決定的,手指和兩個觸控感應Sensor的重合位置隨著在X軸上的移動而變化,一個觸控感應Sensor的重合部分增加,相應的感應電容變化量也增加,而另一個觸控感應Sensor與手指的重合部分會相應減小,對應的感應電容變化量也減小。利用這樣的一對或多對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值就可以精確的定位手指在X方向的位置。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中的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使得電容觸控屏對觸摸點定位更精確。
[0018]另外,在所述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Y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包含以下子步驟:
[0019]對多個所述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進行差值運算后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Y軸方向上的位置。
[0020]在觸摸時,在Y軸方向上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做一個線性方程進行差值運算,來對觸摸點進行定位。電容屏被分為成對的矩形或近似矩形單元劃分為等距離的區(qū)域,使得可以據此對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進行線性的差值運算,就可以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定位更精確。
[0021]另外,在所述采用線性插值法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還包含以下子步驟:
[0022]分別選取電容變化量最大的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Λ Cl與與之相對的兩組觸控感應Sensor中電容變化量最大的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Δ C2 ;
[0023]根據所述ΔCl與所述Δ C2的值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
[0024]通過選取電容變化量最大的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ACl與與之相對稱且相鄰的兩個觸控感應Sensor中電容變化量最大的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AC2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進行定位,由于選取了電容變化量最大的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進行計算(因為距觸摸點最近的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最大),計算量小,所以使得電容觸控屏的能耗低,且對觸摸點的定位迅速,效率高。
[0025]另外,在所述采用線性插值法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還包含以下子步驟:
[0026]分別選取電容變化量最大的、次大的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μ l Cl、AC3與同這兩個觸控感應Sensor相對應位置的電容變化量最大的、次大的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AC2、AC4 ;
[0027]根據所述Δ Cl、所述AC2、所述μ l C3與所述μ l C4的值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
[0028]通過選取電容變化量最大的、次大的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AC1、AC3與與它們相對稱且相鄰的觸控感應Sensor中電容變化量最大的、次大的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Δ C2、Δ C4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進行定位,由于雖然距觸摸點最近的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最大,但是,一個觸摸動作可能跨越不止兩個觸控感應Sensor,所以同時選取電容變化量最大的、次大的電容變化量的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進行計算,定位更精確、可靠,同時,計算量相對較小,能耗較低。
[0029]另外,在所述根據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相對變化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還包含以下子步驟:
[0030]對所有所述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所述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分別求和,獲取所有所述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和ASl與所有所述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和△ S2 ;
[0031]根據所述μ l SI與所述μ l S2的值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
[0032]對所有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分別求和,獲取所有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和ASl與所有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和AS2,再根據μ l SI與μ l S2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進行定位,由于綜合考慮了全部被觸摸的觸控感應Sensor引起的電容變化量(因為一個觸摸動作可能跨越多個觸控感應Sensor),并根據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對稱性對觸摸點進行定位,使得對觸摸點的定位更可靠。
[0033]另外,在所述根據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相對變化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還包含以下子步驟:
[0034]消除所述X軸方向上的系統(tǒng)誤差后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
[0035]在觸摸時,電容觸控屏不可避免地會引入系統(tǒng)誤差,造成對X軸方向上的觸摸點定位失準,其中,該系統(tǒng)誤差是由固定偏置產生的,所以,在定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時消除X軸方向上的系統(tǒng)誤差,使得對X軸方向上的觸摸位置定位更準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6]圖1是根據現有技術中的雙層ITO膜電容觸控屏的觸控感應Sensor采用的條狀圖案不意圖;
[0037]圖2是根據現有技術中的單層ITO膜電容觸控屏的觸控感應Sensor采用的圖案示意圖;
[0038]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中對應的單層ITO膜電容觸控屏的觸控感應Sensor采用的圖案示意圖;
[0039]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中的所有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40]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本發(fā)明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jié)。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jié)和基于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各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0041]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42]首先,檢測電容觸控屏的所有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其中,電容觸控屏包含N個第一觸控感應Sensor和N個第二觸控感應Sensor, N為大于或者等于I的自然數;一個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一個第二觸控感應Sensor對稱地構成一個矩形或近似矩形的感應單元;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X軸的正方向遞減,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所述X軸的正方向遞增;X軸的正方向為電容觸控屏的寬邊方向,且由左指向右,Y軸方向為電容觸控屏的長邊方向,且垂直于X軸。
[0043]具體地說,在手指觸摸到電容觸控屏時,由于手指上攜帶有生物電,會引起電容觸控屏上的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發(fā)生改變,根據被觸摸的觸控感應Sensor引起的電容變化量可以定位觸摸點的位置。
[0044]在本實施方式中,先將電容觸控屏包含的所有觸控感應Sensor分為若干組,每一組為一個感應單元,且感應單元為矩形,具體如圖3所示。每一個感應單元均包含一個寬度沿X軸正方向逐漸變小的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一個寬度沿X軸正方向逐漸變大的第二觸控感應Sensor。其中,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形狀可以為三角形,也可以為梯形,或者近似于三角形或者梯形,具體可視加工工藝而定。
[0045]由于對電容觸控屏的觸控感應Sensor進行了分組,每一組觸控感應Sensor為一個矩形或近似矩形的感應單元,感應單元形狀規(guī)則對稱,基于感應單元的計算更精確。
[0046]接著,根據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相對變化以及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附件的觸控感應Sensor電容變化量定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并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定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把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記為Xtl ;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記為Y()。
[0047]由于在被觸摸的每一組感應單元中,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隨觸摸點的運動軌跡的變化曲線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隨觸摸點的運動軌跡的變化曲線近似是軸對稱的,也就是說,二者的變化趨勢是相反的,根據該具有對稱性的相對變化,這種對稱性是由觸控感應Sensor的對稱結構所決定的,手指和兩個觸控感應Sensor的重合位置隨著在X軸上的移動而變化,一個觸控感應Sensor的重合部分增加,相應的感應電容變化量也增加,而另一個觸控感應Sensor與手指的重合部分會相應減小,對應的感應電容變化量也減小。利用這樣的一對或多對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值就可以精確的定位手指在X方向的位置,即使得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Xtl定位更精確。而且,由于對所有觸控感應Sensor進行了分組,每一組觸控感應Sensor為一個矩形或近似矩形的感應單元,感應單元形狀規(guī)則對稱,基于感應單元的計算更精確,所以根據所有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定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使得電容觸控屏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定位更精確。
[0048]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中的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使得電容觸控屏對觸摸點定位更精確。
[0049]與現有技術相比,是將電容觸控屏的觸控感應Sensor進行分組,每一組為一個感應單元,且感應單元為矩形或近似矩形,其中,每一個感應單元包含一個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一個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X軸的正方向遞減,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所述X軸的正方向遞增。由于感應單元形狀規(guī)則對稱,基于感應單元的計算更精確,所以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定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使得電容觸控屏 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定位更精確,而且,在被觸摸的每一組感應單元中,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隨觸摸點的運動軌跡的變化曲線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隨觸摸點的運動軌跡的變化曲線近似是軸對稱的,根據該具有對稱性的相對變化,這種對稱性是由觸控感應Sensor的對稱結構所決定的,手指和兩個觸控感應Sensor的重合位置隨著在X軸上的移動而變化,一個觸控感應Sensor的重合部分增加,相應的感應電容變化量也增加,而另一個觸控感應Sensor與手指的重合部分會相應減小,對應的感應電容變化量也減小。利用這樣的一對或多對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值就可以精確的定位手指在X方向的位置,即使得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定位更精確。
[0050]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第二實施方式為第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細化,給出了觸摸位置在Y軸方向上的具體定位方法。在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中,對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進行差值運算后定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由于對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進行線性的差值運算,使得電容觸控屏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定位更精確。
[0051]具體地說,在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定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包含以下子步驟:對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進行差值運算后定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記為I。
[0052]在觸摸時,在Y軸方向上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做一個線性方程進行差
值運算,來對觸摸點進行定位。其中,該線性方程為F (Y) = AS1 ^y1+Δ S2 *y2+A S3 *y3+......Δ Sn -yN, N為感應單元的個數,亦即觸控感應Sensor的組數,F(y)為計算得出手指觸控的Y軸坐標值,AS1, AS2, AS3、……、Λ Sn為根據各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得出的權重值,y1、y2、y3、……、yN分別為每個感應單元所對應的Y軸坐標值。根據上述線性方程,便可計算得出觸摸點在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Y”
[0053]電容屏被分為成對的矩形或近似矩形單元劃分為等距離的區(qū)域,使得可以據此對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進行線性的差值運算,而不是直接利用各個寬度漸變的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進行差值運算,且矩形的感應單元形狀規(guī)則,所以使得電容觸控屏對觸摸點在Y軸方向上的定位更精確。
[0054]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第三實施方式為第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細化,給出了觸摸位置在X軸方向上的具體定位方法。在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中,采用線性插值法定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具體而言,分別選取電容變化量最大的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ACl與與之相對的兩組觸控感應Sensor中電容變化量最大的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Λ C2,并根據Λ Cl與Λ C2的值定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Xp由于選取了電容變化量最大的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進行計算,計算量小,使得電容觸控屏的能耗低,且對觸摸點的定位迅速,效率高。
[0055]具體地說,在采用線性插值法定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還包含以下子步驟:
[0056]首先,分別選取電容變化量最大的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ACl與與之相對稱且相鄰的兩個觸控感應Sensor中電容變化量最大的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AC2。為方便描述,我們規(guī)定,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向,將電容觸控屏的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記為Acl、Ac3、Ac5、……、Λ c (2N_1),電容觸控屏的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記為Λ C2、Λ C4、Λ C6、……、Λ c (2N)。比如,在某一時刻,電容觸控屏的所有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如圖4所示。在圖4中,橫軸為觸控感應Sensor的數目,用Num表示,縱軸為電容變化量。在圖4中,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Ac3的值最大,將其選為ACl ;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Λ c4的值最大,將其選為 AC2。
[0057]接著,根據ACl與AC2的值定位觸摸點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Xp其中,計算X1的
公式為: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觸控屏包含N個第一觸控感應傳感器Sensor和N個第二觸控感應Sensor, —個所述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一個所述第二觸控感應Sensor構成一個矩形的感應單元;所述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X軸的正方向遞減,所述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所述X軸的正方向遞增;所述X軸的正方向為所述電容觸控屏的寬邊方向,且由左指向右,所述Y軸方向為所述電容觸控屏的長邊方向,且垂直于所述X軸;其中,N為大于或者等于I的自然數; 所述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檢測所述電容觸控屏的所有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 根據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相對變化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 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Y軸方向上的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據多個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Y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包含以下子步驟: 對多個所述感應單元的電容變化量進行差值運算后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Y軸方向上的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據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相對變化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采用線性插值法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用線性插值法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還包含以下子步驟: 分別選取電容變化量最大的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ACl與與之相對的兩組觸控感應Sensor中電容變化量最大的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Λ C2 ; 根據所述ACl與所述AC2的值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用線性插值法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還包含以下子步驟: 分別選取電容變化量最大的、次大的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AC1、AC3與同這兩個觸控感應Sensor相對應位置的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AC2、Δ C4 ; 根據所述AC1、所述AC2、所述AC3與所述Λ C4的值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據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相對變化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還包含以下子步驟: 對所有所述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所述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分別求和,獲取所有所述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和ASl與所有所述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和Λ S2 ; 根據所述ASl與所述AS2的值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電容觸控屏上觸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據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與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電容變化量的相對變化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的步驟中,還包含以下子步驟: 消除所述X軸方向上的系統(tǒng)誤差后定位所述觸摸點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位置。
8.一種電容觸控屏,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個觸控感應傳感器Sensor ; 其中,所述觸控感應Sensor分為若干組,每一組為一個感應單元,且所述感應單元為矩形;其中,每一個所述感應單元均包含一個第一觸控感應Sensor與一個第二觸控感應Sensor,所述第一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X軸的正方向遞減,所述第二觸控感應Sensor的寬度沿所述X軸的正方向遞增; 所述X軸的正方向為所述電容觸控屏的寬邊方向,且由左指向右,所述Y軸方向為所述電容觸控屏的長邊 方向,且垂直于所述X軸。
【文檔編號】G06F3/044GK103902127SQ201410141069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9日
【發(fā)明者】王廣, 金海鵬 申請人:泰凌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