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

文檔序號:6439450閱讀:38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關于一種畫面控制方法;特別是有關于一種用于觸控屏幕的畫面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自從觸控技術越趨普及以來,具觸控功能的電子裝置便蔚為一股風潮,越來越多廠商投入此領域的研發(fā),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chǎn)品便是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了。相較于傳統(tǒng)手機多使用為數(shù)眾多的按鍵或復雜的選單系統(tǒng)以執(zhí)行各種功能,具觸控功能的智慧型手機通常只依靠觸控手勢的變化以進行操控,因此各家手機業(yè)者莫不把提供流暢且便于操作的使用者界面當作首要任務,而使用者界面的設計就成了各廠商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由于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屏幕不大,在執(zhí)行類似瀏覽網(wǎng)頁、編輯電子文件等操作時, 通常無法完整地顯示整個畫面,因此使用者必需時常執(zhí)行移動、卷動、旋轉(zhuǎn)、放大或縮小屏幕畫面的動作,而此類動作的執(zhí)行若是不夠直觀,容易造成使用者的困擾。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更直觀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以解決前述各式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用以控制觸控屏幕的屏幕畫面。為達成上述的目的,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本發(fā)明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偵測一物體于觸控屏幕上或接近觸控屏幕的運動軌跡,包括偵測該物體是否在第一預設時段內(nèi)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的實質(zhì)上同一位置至少兩次,或在同一位置停留超過第二預設時段;若是,則將該位置設定為運動軌跡的起點位置;以及偵測運動軌跡的第一終止位置。根據(jù)起點位置與第一終止位置,計算運動軌跡的第一移動距離及第一移動方向;根據(jù)第一移動距離及第一移動方向,決定屏幕畫面的第一作動方向及第一作動速度, 其中第一作動速度正比于第一移動距離,第一作動方向平行于第一移動方向;以及依據(jù)第一作動方向及第一作動速度移動屏幕畫面。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周期性偵測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二終止位置;當?shù)诙K止位置和第一終止位置不同時,根據(jù)起點位置與第二終止位置,計算運動軌跡的第二移動距離及第二移動方向;根據(jù)第二移動距離及第二移動方向,決定第二作動方向及第二作動速度,其中第二作動速度正比于第二移動距離, 第二作動方向平行于第二移動方向;以及依據(jù)第二作動方向及第二作動速度移動屏幕畫面。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計算第一移動方向與水平軸的水平夾角;判斷水平夾角是否小于第一預設角度;以及當水平夾角小于第一預設角度時,則第一作動方向平行于水平軸方向,水平移動屏幕畫面。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計算第一移動方向與垂直軸的垂直夾角;判斷垂直夾角是否小于第二預設角度;以及當垂直夾角小于第二預設角度時,則第一作動方向平行于垂直軸方向,垂直移動屏幕畫面。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顯示起點符號于鄰近起點位置之處;以及顯示箭頭符號,其中箭頭符號自起點符號而沿著第一作動方向延伸,且箭頭符號的長度正比于第一作動速度。進一步地,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周期性偵測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二終止位置;以及當?shù)诙K止位置和第一終止位置不同時,顯示箭頭符號,其中箭頭符號自起點符號而沿著第二作動方向延伸,且箭頭符號的長度正比于第二作動速度。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判斷運動軌跡的第一移動距離是否小于誤差距離;若是,則結束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用以控制觸控屏幕的屏幕畫面,該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偵測第一物體于觸控屏幕上或接近觸控屏幕的第一運動軌跡,及偵測第二物體于觸控屏幕上或接近觸控屏幕的第二運動軌跡,該步驟包括偵測第一運動軌跡的第一起點位置和第一運動軌跡的第一終止位置;以及偵測第二運動軌跡的第二起點位置和第二運動軌跡的第二終止位置。根據(jù)第一起點位置與第一終止位置,計算第一運動軌跡的第一移動距離及第一移動方向,并根據(jù)第二起點位置與第二終止位置,計算第二運動軌跡的第二移動距離及第二移動方向。根據(jù)第一移動距離、第一移動方向、第二移動距離及第二移動方向,決定屏幕畫面的第一作動方向及第一作動速度。以及根據(jù)第一作動方向及第一作動速度執(zhí)行多點控制動作,其中執(zhí)行多點控制動作的步驟包含執(zhí)行旋轉(zhuǎn)屏幕畫面的動作;或者執(zhí)行放大或縮小屏幕畫面的動作。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周期性偵測第一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三終止位置,并周期性偵測第二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四終止位置。當?shù)谌K止位置和第一終止位置不同時,根據(jù)第一起點位置與第三終止位置,計算第一運動軌跡的第三移動距離及第三移動方向。當?shù)谒慕K止位置和第二終止位置不同時,根據(jù)第二起點位置與第四終止位置,計算第二運動軌跡的第四移動距離及第四移動方向。根據(jù)第三移動距離、第三移動方向、第四移動距離及第四移動方向,決定屏幕畫面的第二作動方向及第二作動速度。以及根據(jù)第二作動方向及第二作動速度執(zhí)行多點控制動作。 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根據(jù)第一起點位置與第一終止位置所形成的第一向量,及第二起點位置與第二終止位置所形成的第二向量,判斷第一向量與第二向量是否位于同一直線;以及若是,則執(zhí)行該放大或縮小屏幕畫面的動作。進一步地,該控制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判斷第一向量及第二向量是否為朝向順時鐘方向且非位于同一直線,若是,則以順時鐘方向執(zhí)行旋轉(zhuǎn)屏幕畫面的動作;以及判斷第一向量及第二向量是否為朝向逆時鐘方向且非位于同一直線,若是,則以逆時鐘方向執(zhí)行旋轉(zhuǎn)屏幕畫面的動作?;蛘哌M一步地,該控制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若執(zhí)行放大或縮小屏幕畫面的動作,則顯示放大符號或縮小符號。若執(zhí)行以順時鐘方向執(zhí)行旋轉(zhuǎn)屏幕畫面的動作,則顯示順時針符號。若執(zhí)行以逆時鐘方向執(zhí)行旋轉(zhuǎn)屏幕畫面的動作,則顯示逆時針符號。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顯示第一起點符號于鄰近第一起點位置之處, 并顯示第二起點符號于鄰近第二起點位置之處。顯示第一箭頭符號于第一起點符號與第一終止位置之間,且第一箭頭符號自第一起點符號向第一終止位置延伸,并顯示第二箭頭符號于第二起點符號與第二終止位置之間,且第二箭頭符號自第二起點符號向第二終止位置延伸。進一步地,該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周期性偵測第一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三終止位置,并周期性偵測第二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四終止位置;當?shù)谌K止位置和第一終止位置不同時,顯示第一箭頭符號于第一起點符號與第三終止位置之間,且第一箭頭符號自第一起點符號向第三終止位置延伸;以及當?shù)谒慕K止位置和第二終止位置不同時,顯示第二箭頭符號于第二起點符號與第四終止位置之間,且第二箭頭符號自第二起點符號向第四終止位置延伸。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偵測第一物體是否在第一預設時段內(nèi)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的同一位置至少兩次,或在同一位置停留超過第二預設時段;若是,則將該位置設定為第一起點位置并開始偵測第一運動軌跡;偵測第二物體是否在第一預設時段內(nèi)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的同一位置至少兩次,或在同一位置停留超過第二預設時段;若是,則將該位置設定為第二起點位置并開始偵測第二運動軌跡。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判斷第一運動軌跡的第一移動距離,及第二運動軌跡的第二移動距離,是否皆小于誤差距離;以及若是,則結束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通過本發(fā)明,可以有效改善進行移動、縮放、旋轉(zhuǎn)等觸控操作時的用戶體驗,能夠方便使用者操作。


圖1為用以執(zhí)行本發(fā)明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的電子裝置的實施例。圖2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單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圖3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雙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圖4A至圖4D為本發(fā)明單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的移動屏幕畫面的實施例。圖5A至圖5D為本發(fā)明單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的再度移動屏幕畫面的實施例。圖6A至圖6E為本發(fā)明雙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的移動屏幕畫面的實施例。圖7A至圖7E為本發(fā)明雙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的再度移動屏幕畫面的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讓本發(fā)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本發(fā)明之具體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發(fā)明可在任何具有觸控屏幕或觸控板的電子裝置上實施,例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等;且可藉由內(nèi)建于操作系統(tǒng)(OS)中,或安裝應用程序(APP)于上述電子裝置中來實施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不以此為限。以下請先參考圖1。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本發(fā)明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可在電子裝置100上實施。電子裝置100包含觸控屏幕101,觸控屏幕101包含顯示區(qū)域102, 可用以顯示屏幕畫面,其中顯示區(qū)域102包含相對的左顯示邊界103a及右顯示邊界103b。 使用者可使用手指110或觸控筆,于觸控屏幕101上或接近觸控屏幕101處動作,而形成一運動軌跡。電子裝置100可藉由處理器執(zhí)行軟件程序,偵測使用者的運動軌跡,加以辨識后完成本發(fā)明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另需注意的是,有關于觸控屏幕101如何感應偵測使用者手指110或觸控筆的運動軌跡,應為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所熟悉,于說明書中不再贅述。圖1所示的電子裝置100僅作為一示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可理解,電子裝置 100可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觸控屏幕101可為電容式觸控屏幕,但本發(fā)明不以此為限。另需注意的是,電子裝置100亦可能包含其他較細節(jié)的模組或元件。接下來請參考圖2及圖3,分別為關于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的步驟流程圖。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本發(fā)明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可分為單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及雙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中圖2、圖4及圖5顯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單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圖3、圖6及圖7顯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雙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以下將以圖1所示的電子裝置100說明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請先參考圖2關于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單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首先進行步驟201 單指點擊兩次或單指在同一位置停留超過預設時段,以建立一個起點位置。請參考圖4A,觸控屏幕101中顯示一屏幕畫面120。(1)使用者可于第一預設時段內(nèi),以單指點擊方式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101的同一位置至少兩次,且第二次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101后,單指就不再遠離觸控屏幕101 ;或(2)單指點擊方式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101 —次后,單指就不再遠離觸控屏幕101而在同一位置停留超過第二預設時段。電子裝置100偵測到上述任一狀況后,即可將此位置設為起點位置(亦即將此位置的坐標設定為(0,0))。依據(jù)本發(fā)明之一實施例,當電子裝置100偵測到單指點擊兩次的動作時,可于觸控屏幕101上顯示一起點符號401于鄰近該起點位置之處。但需注意的是,顯示起點符號于鄰近起點位置之處,并非本發(fā)明的必要步驟。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亦可不顯示起點符號于觸控屏幕101上。接著進行步驟202 偵測單指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請參考圖4B、圖4C及圖4D,單指運動軌跡如圖中虛線所示,使用者建立起點位置后,單指就不再遠離觸控屏幕101,繼續(xù)保持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101而移動,最后停止在一終止位置501。其中圖4B中使用者的單指運動軌跡為向上移動,而停在坐標位置(0,2) 處。圖4C中使用者的單指運動軌跡為向右移動,而停在坐標位置(1,0)處。圖4D中使用者的單指運動軌跡為向右上移動,而停在坐標位置(1,1)處。接著進行步驟203 計算移動距離及移動方向。本發(fā)明于偵測運動軌跡,并得到起點位置與終止位置之后,可根據(jù)起點位置與終止位置,計算運動軌跡的移動距離及移動方向。其中移動距離為起點位置與終止位置的直線距離,移動方向為自起點位置直線移向終止位置的方向。將圖4A起點位置定義為坐標原點(0,0)處,偵測得知圖4B的終止位置501為坐標(0,2)處,因此圖4B中使用者的單指運動軌跡的移動距離為2單位長度,向正Y軸方向移動;偵測得知圖4C的終止位置501為坐標(1,0)處,因此圖4C中使用者的單指運動軌跡的移動距離為1單位長度,向正X軸方向移動;偵測得知圖4D的終止位置501為坐標(1,1)處,因此圖4D中單指運動軌跡的移動距離為約1. 414單位長度,向正X軸-正Y軸之間夾角45度方向移動。接著進行步驟204 判斷移動距離是否大于誤差距離。
計算出移動距離之后,接著判斷移動距離是否大于誤差距離。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誤差距離為0. 2單位長度,但本發(fā)明不以此為限。若移動距離不大于誤差距離,則回到步驟202再次偵測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反之若移動距離大于誤差距離,則進行步驟205。步驟204的目的在于,確認使用者的運動軌跡為有效的動作;以避免使用者有誤觸觸控屏幕101的情況。關于誤差距離的設定,可根據(jù)觸控屏幕101的大小等因素決定,電子裝置100可內(nèi)建預設值,并允許使用者調(diào)整。但需注意的是,步驟204并非本發(fā)明的必要步驟。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亦可不判斷移動距離是否大于誤差距離,而直接進行后續(xù)的步驟。于本實施例中,圖4B、圖4C及圖4D中移動距離皆大于誤差距離,故繼續(xù)進行步驟 205。若移動距離大于誤差距離,則接著進行步驟205 計算水平夾角及垂直夾角。確認移動距離大于誤差距離后,由電子裝置100計算移動方向與水平軸的水平夾角,以及計算移動方向與垂直軸的垂直夾角。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水平軸指與觸控屏幕 101的上下邊界10 及104b平行的直線,垂直軸指與觸控屏幕101的左右邊界103a及 103b平行的直線。接著進行步驟206 判斷水平夾角及垂直夾角是否皆大于預設角度。計算出水平夾角及垂直夾角后,由電子裝置100判斷水平夾角及垂直夾角是否皆大于預設角度(依據(jù)本發(fā)明之一實施例,預設角度為15度,但本發(fā)明不以此為限)。若水平夾角及垂直夾角皆大于此預設角度,則進行步驟207b,否則執(zhí)行步驟207a。步驟206的目的在于,分辨使用者意欲進行的是水平/垂直卷動屏幕畫面120的動作,或是向其他非水平/垂直方向移動屏幕畫面120的動作。當水平夾角及垂直夾角皆大于預設角度,則判定使用者欲向其他非水平/垂直方向移動屏幕畫面120。反之,若水平夾角不大于預設角度,則判定使用者實際上欲水平卷動屏幕畫面120,出現(xiàn)微小水平夾角只是手指水平運動時的小誤差;而若垂直夾角不大于預設角度,則判定使用者實際上欲垂直卷動屏幕畫面120,出現(xiàn)微小垂直夾角只是手指垂直運動時的小誤差。于本實施例中,由于圖4B中使用者的運動軌跡,其垂直夾角(0度)小于預設角度 (15度),故判定使用者欲垂直卷動屏幕畫面120;圖4C中其水平夾角(0度)小于預設角度(15度),故判定使用者欲水平卷動屏幕畫面120;圖4D中其垂直夾角(45度)及水平夾角(45度)皆大于預設角度(15度),故判定使用者欲向右上方移動屏幕畫面120。關于此預設角度的設定,可根據(jù)使用者的使用經(jīng)驗等因素決定,電子裝置100可內(nèi)建預設值,并允許使用者調(diào)整。但需注意的是,步驟205及206并非本發(fā)明的必要步驟。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亦可省略此2步驟,不計算水平夾角及垂直夾角,亦不判斷水平夾角及垂直夾角是否皆大于預設角度,于步驟204之后直接進行步驟207a或207b。若水平夾角或垂直夾角之一小于預設角度,則執(zhí)行步驟207a 208a 決定卷動屏幕畫面的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再以該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卷動屏幕畫面。如圖4B所示,垂直夾角小于預設角度,判定作動方向為正Y軸方向,故屏幕畫面 120垂直向上方卷動;如圖4C所示,水平夾角小于預設角度,判定作動方向為正X軸方向, 故屏幕畫面120水平向右方卷動。其中卷動的作動速度正比于移動距離。若水平夾角及垂直夾角皆大于預設角度,則執(zhí)行步驟207b 208b 決定移動屏幕畫面的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再以該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移動屏幕畫面。
如圖4D所示,移動方向與正X軸-正Y軸間夾角均為45度,判定作動方向與使用者運動軌跡方向平行,故屏幕畫面120傾斜向右上方45度移動。其中移動的作動速度正比于移動距離。接著進行步驟209 判斷手指是否離開屏幕。屏幕畫面120移動完成后,由電子裝置100判斷使用者的手指是否已離開觸控屏幕101。若已離開則結束單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反之,若未離開則回到步驟202,再次偵測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電子裝置100可于觸控屏幕101上顯示箭頭符號402,該箭頭符號402自起點符號401而沿著之前決定的作動方向延伸,且該箭頭符號402的長度正比于之前決定的作動速度。但需注意的是,顯示箭頭符號402并非本發(fā)明的必要步驟。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亦可不顯示箭頭符號于觸控屏幕101上。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使用者若欲改變屏幕畫面120移動的作動速度,則可自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移動至一新終止位置。電子裝置100會周期性地偵測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以得到此新終止位置。當新終止位置和原終止位置不同時,根據(jù)原起點位置與新終止位置,計算運動軌跡的新移動距離及新移動方向。并根據(jù)新移動距離及新移動方向,決定新作動方向及新作動速度,其中新作動速度正比于新移動距離,新作動方向平行于新移動方向。 最后,依據(jù)新作動方向及新作動速度移動屏幕畫面120。請參考圖5A至圖5D,使用者的運動軌跡分別移動至新終止位置502。圖5B中,使用者的運動軌跡從圖4B所示的終止位置501坐標(0, 處停留后,再向下移動至新終止位置502坐標(0,1)處,因此圖5B中使用者的單指運動軌跡的新移動距離減為1單位長度, 新移動方向仍是正Y軸方向;圖5C中,使用者的運動軌跡從圖4C所示的終止位置501坐標(1,0)處停留后,再向上移動至新終止位置502坐標(1,1)處,因此圖5C中使用者的單指運動軌跡的新移動距離增為約1.414單位長度,新移動方向由原本正X軸方向改為沿正 X軸-正Y軸之間夾角45度方向;圖5D中,使用者的運動軌跡從圖4D所示的終止位置501 坐標(1,1)處停留后,再向右上移動至新終止位置502坐標(2, 處,因此圖5D中使用者的單指運動軌跡的新移動距離增為約2. 828單位長度,新移動方向仍維持沿正X軸-正Y 軸之間夾角45度方向。接著經(jīng)過誤差判斷(步驟204)、水平夾角及垂直夾角計算(步驟20 、與預設角度比較(步驟206)后,依據(jù)新移動距離及新移動方向,決定新作動方向及新作動速度,然后依照新作動方向及新作動速度移動屏幕畫面120。如圖5B所示,因新移動方向垂直夾角小于預設角度,判定新作動方向仍為正Y軸方向,故屏幕畫面120仍垂直向上方卷動,但向上卷動的新作動速度為之前作動速度的一半。如圖5C所示,新移動方向與正X軸-正Y軸間夾角均為45度,判定新作動方向與運動軌跡移動方向平行,故決定新作動方向改為傾斜向右上方45度,且新作動速度為之前作動速度的約1. 414倍。如圖5D所示,新移動方向與正 X軸-正Y軸間夾角仍均為45度,判定新作動方向與使用者運動軌跡移動方向平行,故屏幕畫面120仍持續(xù)傾斜向右上方45度移動,且新作動速度為之前作動速度的2倍。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當新終止位置與原來終止位置不同時,可更新顯示箭頭符號402,該箭頭符號402自起點符號401而沿著新作動方向延伸,且該箭頭符號402的長度正比于該新作動速度。但需注意的是,顯示箭頭符號并非本發(fā)明的必要步驟。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亦可不顯示箭頭符號于觸控屏幕101上。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若使用者使用雙指控制屏幕畫面,則會觸發(fā)本發(fā)明的雙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以下請參考圖3、圖6及圖7,為本發(fā)明雙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的具體實施例。首先進行步驟301 雙指點擊兩次或雙指在同一位置停留超過預設時段,以建立兩個起點位置。請參考圖6A,觸控屏幕101中顯示一屏幕畫面120。(1)使用者可于第一預設時段內(nèi),以雙指點擊方式分別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101的同一位置至少兩次,且第二次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101后,雙指就不再遠離觸控屏幕101 ;或(2)雙指點擊方式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101 —次后,雙指就不再遠離觸控屏幕101而在同一位置停留超過第二預設時段。電子裝置100偵測到上述任一狀況后,即可將此兩位置設為起點位置(亦即將此位置的坐標設定為(0,0)及0,0))。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當電子裝置100偵測到雙指點擊兩次的動作時,可于觸控屏幕101上顯示兩起點符號601a及601b于鄰近該兩起點位置之處,分別標示雙指的起點位置。但需注意的是,顯示起點符號于鄰近起點位置之處,并非本發(fā)明的必要步驟。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亦可不顯示起點符號于觸控屏幕101上。且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 使用者建立起點位置的動作并不以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的同一位置至少兩次為限。接著進行步驟302 偵測雙指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請參考圖6B至圖6E,雙指運動軌跡如圖中虛線所示,使用者建立兩個起點位置后,雙指就不再遠離觸控屏幕101,繼續(xù)保持接觸或接近觸控屏幕101而移動,最后分別停止在終止位置701a及701b上。其中圖6B中使用者的雙指運動軌跡為順時針旋轉(zhuǎn),分別停在坐標位置(0. 5,0. 5)及(1. 5,-0. 5)。圖6C中使用者的雙指運動軌跡為逆時針旋轉(zhuǎn),分別停在坐標位置(1,-1)及(1,1)。圖6D中使用者的雙指運動軌跡為向外側(cè)移動,分別停在坐標位置(-0.5,0)及0.5,0)。圖6E中使用者的雙指運動軌跡為向內(nèi)側(cè)移動,分別停在坐標位置(0. 25,0)及(1.75,0)。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電子裝置100偵測到動作終止后,可于觸控屏幕101上分別顯示箭頭符號60 及60 于起點符號(601a,601b)與終止位置(701a,701b)之間,且箭頭符號60 及602b從起點符號(601a,601b)向終止位置(701a,701b)延伸。但需注意的是,顯示箭頭符號并非本發(fā)明的必要步驟。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亦可不顯示箭頭符號于觸控屏幕101上。接著進行步驟303 計算移動距離及移動方向。本發(fā)明于偵測運動軌跡,并得到兩起點位置與兩終止位置之后,可根據(jù)兩起點位置與兩終止位置,平均或加權計算后得到代表兩運動軌跡的移動距離及移動方向。其中移動距離為起點位置與終止位置的直線距離,移動方向為自起點位置直線移向終止位置的方向。于本實施例中,圖6B中使用者有兩個運動軌跡,其移動距離皆為0. 707單位長度,圖6C 中兩個運動軌跡的移動距離皆為約1. 414單位長度,圖6D中兩個運動軌跡的移動距離皆為 0. 5單位長度,圖6E中兩個運動軌跡的移動距離皆為0. 25單位長度。接著進行步驟304 判斷移動距離是否大于誤差距離。計算出移動距離之后,接著判斷移動距離是否大于誤差距離(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誤差距離為0. 2單位長度,但本發(fā)明不以此為限)。若移動距離不大于誤差距離,則回到步驟302再次偵測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反之若移動距離大于誤差距離,則進行步驟305。 但需注意的是,步驟304并非本發(fā)明的必要步驟。依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亦可不判斷移動距離是否大于誤差距離,而直接進行后續(xù)的步驟。于本實施例中,圖6B至圖6E中移動距離皆大于誤差距離,故繼續(xù)進行步驟305。若移動距離大于誤差距離,則接著進行步驟305 判斷為線性或非線性位移。確認移動距離大于誤差距離后,由電子裝置100根據(jù)兩個起點位置分別與兩個終止位置所形成的兩個向量,判斷此兩個向量是否實質(zhì)上位于同一直線。若是,則執(zhí)行放大或縮小屏幕畫面120的動作。若不是,則判斷此兩個向量是否為實質(zhì)上朝向順時鐘方向或朝向逆時鐘方向。若朝向順時鐘方向,則以順時鐘方向執(zhí)行旋轉(zhuǎn)屏幕畫面120的動作;若朝向逆時鐘方向,則以逆時鐘方向執(zhí)行旋轉(zhuǎn)屏幕畫面120的動作。于本實施例中,圖6B及圖6C中的兩個向量為非線性位移,故會執(zhí)行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的動作;圖6D及圖6E中的兩個向量為線性位移,故會執(zhí)行放大或縮小的動作。接著進行步驟306a或306b 決定順時針/逆時針旋轉(zhuǎn)的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或決定放大/縮小的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由電子裝置100根據(jù)移動距離及移動方向,決定屏幕畫面120的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作動速度正比于移動距離。接著進行步驟307a或307b 以該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順時針/逆時針旋轉(zhuǎn)屏幕畫面,或以該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放大/縮小屏幕畫面。決定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后,即以該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順時針/逆時針旋轉(zhuǎn)或放大/縮小屏幕畫面120。如圖6B所示,屏幕畫面120朝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如圖6C所示, 屏幕畫面120朝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如圖6D所示,屏幕畫面120被放大;如圖6E所示,屏幕畫面120被縮小。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如圖6B所示,若執(zhí)行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屏幕畫面120的動作, 則顯示順時針符號603 ;如圖6C所示,若執(zhí)行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屏幕畫面120的動作,則顯示逆時針符號604 ;如圖6D所示,若執(zhí)行放大屏幕畫面120的動作,則顯示放大符號605 ;如圖 6E所示,若執(zhí)行縮小屏幕畫面120的動作,則顯示縮小符號606。但需注意的是,顯示順時針/逆時針符號,或顯示放大/縮小符號,并非本發(fā)明的必要步驟。接著進行步驟308 判斷手指是否離開屏幕。屏幕畫面120移動完成后,由電子裝置100判斷使用者的手指是否已離開觸控屏幕101。若已離開則結束雙指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反之,若未離開則回到步驟302,再次偵測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使用者若欲再度旋轉(zhuǎn)/放大/縮小屏幕畫面120,則必須分別自兩個運動軌跡的兩個終止位置,移動至兩個新終止位置。電子裝置100會周期性地偵測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以得到此兩個新終止位置。當新終止位置和原終止位置不同時,根據(jù)起點位置與新終止位置,計算運動軌跡的新移動距離及新移動方向。并根據(jù)新移動距離及新移動方向,決定新作動方向及新作動速度。最后,依據(jù)新作動方向及新作動速度移動屏幕畫面120。請參考圖7A至圖7E,使用者的運動軌跡分別在原終止位置停留后再移動至新終止位置。圖7B中,使用者的運動軌跡分別從圖6B所示的終止位置坐標(0.5,0.5)及 (1.5,-0. 5)處停留后,再順時針移動至新終止位置坐標(1,1)及(1,_1)處;圖7C中,使用者的運動軌跡分別從圖6C所示的終止位置坐標(1,-1)及(1,1)處停留后,再改為順時針移動至新終止位置坐標(0. 5,-0. 5)及(1. 5,0. 5)處;圖7D中,使用者的運動軌跡分別從圖6D所示的終止位置坐標(-0.5,0)及(2.5,0)處停留后,再持續(xù)向外側(cè)移動至新終止位置坐標(_1,0)及(3,0)處;圖7E中,使用者的運動軌跡分別從圖6E所示的終止位置坐標 (0. 25,0)及(1.75,0)處停留后,再持續(xù)向內(nèi)側(cè)移動至新終止位置坐標(0.5,0)及(1.5,0) 處。于本實施例中,圖7B中兩個運動軌跡,其新移動距離皆為1. 414單位長度,圖7C中兩個運動軌跡的新移動距離皆為0. 707單位長度,圖7D中兩個運動軌跡的新移動距離皆為1 單位長度,圖7E中兩個運動軌跡的新移動距離皆為0. 5單位長度。根據(jù)新移動距離及新移動方向,決定新作動方向及新作動速度后,屏幕畫面120 隨之朝順時針方向、朝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及朝外側(cè)放大、朝內(nèi)側(cè)縮小。其中圖7B、圖7D及圖 7E中屏幕畫面120的新作動速度,皆為原來作動速度的兩倍;而圖7C中屏幕畫面120的新作動速度,為原來作動速度的一半。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當兩個新終止位置與兩個原來終止位置不同時,可分別顯示箭頭符號60 及60 于兩個起點符號(601a,601b)與兩個新終止位置(70h,702b)之間,且箭頭符號60 及602b自起點符號(601a, 601b)向新終止位置(702a, 702b)延伸。但需注意的是,顯示箭頭符號并非本發(fā)明的必要步驟。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亦可不顯示箭頭符號于觸控屏幕101上。此處需注意的是,本發(fā)明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并不以上述的步驟次序為限, 只要能達成本發(fā)明之目的,上述步驟次序亦可加以改變。本發(fā)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fā)明的范例。 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相反地,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用以控制觸控屏幕的屏幕畫面,其特征在于該控制方法包含偵測一物體于該觸控屏幕上或接近該觸控屏幕的運動軌跡,包括 偵測該物體是否在第一預設時段內(nèi)接觸或接近該觸控屏幕的同一位置至少兩次,或在同一位置停留超過第二預設時段;若是,則將該位置設定為該運動軌跡的起點位置;以及偵測該運動軌跡的第一終止位置;根據(jù)該起點位置與該第一終止位置,計算該運動軌跡的第一移動距離及第一移動方向;根據(jù)該第一移動距離及該第一移動方向,決定該屏幕畫面的第一作動方向及第一作動速度,其中該第一作動速度正比于該第一移動距離,該第一作動方向平行于該第一移動方向;以及依據(jù)該第一作動方向及該第一作動速度移動該屏幕畫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 周期性偵測該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二終止位置;當該第二終止位置和該第一終止位置不同時,根據(jù)該起點位置與該第二終止位置,計算該運動軌跡的第二移動距離及第二移動方向;根據(jù)該第二移動距離及該第二移動方向,決定第二作動方向及第二作動速度,其中該第二作動速度正比于該第二移動距離,該第二作動方向平行于該第二移動方向;以及依據(jù)該第二作動方向及該第二作動速度移動該屏幕畫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 計算該第一移動方向與水平軸的水平夾角;判斷該水平夾角是否小于第一預設角度;以及當該水平夾角小于該第一預設角度時,則該第一作動方向平行于該水平軸方向,水平移動該屏幕畫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 計算該第一移動方向與垂直軸的垂直夾角;判斷該垂直夾角是否小于第二預設角度;以及當該垂直夾角小于該第二預設角度時,則該第一作動方向平行于該垂直軸方向,垂直移動該屏幕畫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 顯示起點符號于鄰近該起點位置之處;以及顯示箭頭符號,其中該箭頭符號自該起點符號而沿著該第一作動方向延伸,且該箭頭符號的長度正比于該第一作動速度。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 周期性偵測該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二終止位置;以及當該第二終止位置和該第一終止位置不同時,顯示該箭頭符號,其中該箭頭符號自該起點符號而沿著該第二作動方向延伸,且該箭頭符號的長度正比于該第二作動速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判斷該運動軌跡的該第一移動距離是否小于誤差距離;以及若是,則結束該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
8.—種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用以控制觸控屏幕的屏幕畫面,其特征在于該控制方法包含偵測第一物體于該觸控屏幕上或接近該觸控屏幕的第一運動軌跡,及偵測第二物體于該觸控屏幕上或接近該觸控屏幕的第二運動軌跡,包括 偵測該第一運動軌跡的第一起點位置和該第一運動軌跡的第一終止位置;以及偵測該第二運動軌跡的第二起點位置和該第二運動軌跡的第二終止位置; 根據(jù)該第一起點位置與該第一終止位置,計算該第一運動軌跡的第一移動距離及第一移動方向,并根據(jù)該第二起點位置與該第二終止位置,計算該第二運動軌跡的第二移動距離及第二移動方向;根據(jù)該第一移動距離、該第一移動方向、該第二移動距離及該第二移動方向,決定該屏幕畫面的第一作動方向及第一作動速度;以及根據(jù)該第一作動方向及該第一作動速度執(zhí)行多點控制動作,其中執(zhí)行該多點控制動作的步驟包含執(zhí)行旋轉(zhuǎn)屏幕畫面的動作;或者執(zhí)行放大或縮小屏幕畫面的動作。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周期性偵測該第一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三終止位置,并周期性偵測該第二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四終止位置;當該第三終止位置和該第一終止位置不同時,根據(jù)該第一起點位置與該第三終止位置,計算該第一運動軌跡的第三移動距離及第三移動方向;當該第四終止位置和該第二終止位置不同時,根據(jù)該第二起點位置與該第四終止位置,計算該第二運動軌跡的第四移動距離及第四移動方向;根據(jù)該第三移動距離、該第三移動方向、該第四移動距離及該第四移動方向,決定該屏幕畫面的第二作動方向及第二作動速度;以及根據(jù)該第二作動方向及該第二作動速度執(zhí)行該多點控制動作。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根據(jù)該第一起點位置與該第一終止位置所形成的第一向量,及該第二起點位置與該第二終止位置所形成的第二向量,判斷該第一向量與該第二向量是否位于同一直線;以及若是,則執(zhí)行該放大或縮小屏幕畫面的動作。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判斷該第一向量及該第二向量是否為朝向順時鐘方向且非位于同一直線,若是,則以該順時鐘方向執(zhí)行該旋轉(zhuǎn)屏幕畫面的動作;以及判斷該第一向量及該第二向量是否為朝向逆時鐘方向且非位于同一直線,若是,則以該逆時鐘方向執(zhí)行該旋轉(zhuǎn)屏幕畫面的動作。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 若執(zhí)行該放大或縮小屏幕畫面的動作,則顯示放大符號或縮小符號。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若執(zhí)行以該順時鐘方向執(zhí)行該旋轉(zhuǎn)屏幕畫面的動作,則顯示順時針符號;以及若執(zhí)行以該逆時鐘方向執(zhí)行該旋轉(zhuǎn)屏幕畫面的動作,則顯示逆時針符號。
14.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顯示第一起點符號于鄰近該第一起點位置之處,并顯示第二起點符號于鄰近該第二起點位置之處;以及顯示第一箭頭符號于該第一起點符號與該第一終止位置之間,且該第一箭頭符號自該第一起點符號向該第一終止位置延伸,并顯示第二箭頭符號于該第二起點符號與該第二終止位置之間,且該第二箭頭符號自該第二起點符號向該第二終止位置延伸。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周期性偵測該第一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三終止位置,并周期性偵測該第二運動軌跡的終止位置而得到第四終止位置;當該第三終止位置和該第一終止位置不同時,顯示該第一箭頭符號于該第一起點符號與該第三終止位置之間,且該第一箭頭符號自該第一起點符號向該第三終止位置延伸;以及當該第四終止位置和該第二終止位置不同時,顯示該第二箭頭符號于該第二起點符號與該第四終止位置之間,且該第二箭頭符號自該第二起點符號向該第四終止位置延伸。
16.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偵測該第一物體是否在第一預設時段內(nèi)接觸或接近該觸控屏幕的同一位置至少兩次, 或在同一位置停留超過第二預設時段;若是,則將該位置設定為該第一起點位置并開始偵測該第一運動軌跡;偵測該第二物體是否在該第一預設時段內(nèi)接觸或接近該觸控屏幕的同一位置至少兩次,或在同一位置停留超過第二預設時段;以及若是,則將該位置設定為該第二起點位置并開始偵測該第二運動軌跡。
17.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步驟判斷該第一運動軌跡的該第一移動距離,及該第二運動軌跡的該第二移動距離,是否皆小于誤差距離;以及若是,則結束該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用以控制觸控屏幕的屏幕畫面。觸控屏幕畫面控制方法包含偵測一物體是否接觸同一位置至少兩次或在同一位置停留超過第二預設時段;若是,則將該位置設定為起點位置;偵測一終止位置。根據(jù)起點位置與終止位置,計算移動距離及移動方向。根據(jù)移動距離及移動方向,決定屏幕畫面的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其中作動速度正比于移動距離,作動方向平行于移動方向。以及,依據(jù)作動方向及作動速度移動屏幕畫面。通過本發(fā)明可以改善觸控操作的用戶體驗。
文檔編號G06F3/048GK102508615SQ20111038377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28日
發(fā)明者江滋邦 申請人:明基電通有限公司,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永宁县| 平安县| 乌海市| 且末县| 利川市| 济阳县| 怀远县| 祁东县| 依兰县| 两当县| 行唐县| 濉溪县| 汝南县| 冕宁县| 永康市| 商城县| 武鸣县| 封开县| 东阳市| 融水| 永丰县| 会昌县| 东乌| 雷州市| 鹤山市| 福海县| 台山市| 邛崃市| 额尔古纳市| 内黄县| 肃南| 什邡市| 兴宁市| 黑水县| 珠海市| 安远县| 武功县| 盈江县| 崇州市| 沾益县| 平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