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點手勢識別方法及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子設備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點手勢識別方法及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電子類產品已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近來觸控式電子類產品的問世,觸控產品已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歡迎。觸控產品不但可節(jié)省空間、方便攜帶,而且用戶用手指或者觸控筆等就可以直接進行操作,使用舒適,非常便捷。例如,目前市場常見的個人數字處理(PDA)、觸控類手機、手提式筆記型電腦等等,都已加大對觸控技術的投入,所以觸控式裝置將來必在各個領域有更加廣泛的應用。
目前,電容式觸控面板由于耐磨損、壽命長、而且在光損失和系統(tǒng)功效上更具優(yōu)勢,所以近來電容式觸控面板受到了市場的追捧,各種電容式觸控面板產品紛紛面世,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工作原理一般是通過觸控芯片來感應面板的電容變化而判斷手指的位置和動作。在觸碰檢測時,電容檢測依次分別檢測橫向與縱向電極陣列,根據觸碰前后電容的變化,分別確定橫向坐標和縱向坐標,然后組合成平面的觸碰坐標。自電容的掃描方式,相當于把觸控裝置上的觸碰點分別投影到X軸和Y軸方向,然后分別在X軸和Y軸方向計算出坐標,最后組合成觸碰點的坐標。這種方法只能檢測單點,不能實現多點的檢測。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決上述技術缺陷之一,特別是解決無法實現多點檢測的缺陷。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方面提出一種多點手勢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 :沿著觸控裝置的至少一個方向檢測物體所引起的感應波形;B :根據檢測的所述感應波形確定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物體數目;C :判斷檢測的所述物體數目是否大于預設數目;D :如果判斷檢測的所述物體數目大于預設數目,則記錄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E :根據所述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判斷所述多個物體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以及F :如果判斷所述多個物體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則確定所述多點手勢為平移手勢。本發(fā)明實施例另一方面還提出了一種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包括檢測模塊,所述檢測模塊沿著至少一個方向檢測所述觸控裝置上由物體觸碰所引起的感應波形;
觸碰物體數目確定模塊,所述觸碰物體數目確定模塊根據所述檢測模塊檢測的所述感應波形確定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物體數目;記錄模塊,所述記錄模塊在檢測的所述物體數目大于預設數目時,記錄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以及運算模塊,所述運算模塊根據所述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判斷所述多個物體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如果判斷所述多個物體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則確定所述多點手勢為平移手勢。本發(fā)明實施例能夠簡單快速地識別多點手勢。本發(fā)明實施例可根據多個物體同一 方向上移動的識別來實現光標或圖像的移動,或者實現文字、圖像的翻頁等,用戶使用非常方便。本發(fā)明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fā)明的實踐了解到。
本發(fā)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I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多點手勢識別方法的流程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觸控裝置上的感應線的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多點手勢識別方法中步驟B的流程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感應波形與參考波形的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感應波形與參考波形的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感應波形與參考波形的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多點手勢識別方法中步驟E的流程圖;圖8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兩物體觸碰的移動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觸發(fā)某個特定功能的方法流程圖;圖10為兩個物體沿水平方向移動或沿豎直方向移動的示意圖;圖Ila-Ilc多個物體在觸控裝置上移動的示意圖;和圖12是描述本發(fā)明的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術語“內側”、“外側”、“縱向”、“橫向”、“上”、“下”、“頂”、“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而不是要求本發(fā)明必須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下面將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根據本發(fā)明的多點手勢識別方法和裝置。下面將首先說明根據本發(fā)明的多點手勢識別方法,其中圖I顯示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多點手勢識別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包括
步驟A:沿著至少一個方向檢測物體所引起的感應波形,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感應波形可由物體的觸碰引起,或者也可由聲波引起,再或者也可由圖像投影所引起;步驟B :根據檢測的所述感應波形確定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物體數目。具體地,首先將所述感應波形的每個感應值與參考波形值比較,以判定感應波形是否包括上升趨勢波形和/或者下降趨勢波形。接著根據感應波形中上升趨勢波形和/或下降趨勢波形的數目確定物體的數目。由此根據沿著至少一個方向獲得產生的感應波形,并根據感應波形中的上升和/或者下降趨勢波形的數目識別,從而可以準確地識別物體的數目。需要說明的是,
此處該感應波形可以通過觸碰產生、也可以通過其他例如光學傳感、電學傳感等來獲得所述感應波形,這也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上述步驟(I)可以包括沿著第一方向檢測所引起的第一感應波形;以及沿著第二方向檢測所引起的第二感應波形。步驟C :判斷檢測的物體數目是否大于預設數目。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預設數目為1,即需要物體的數目大于1,例如為2。當然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中,還可根據觸控裝置的需要對預設數目進行擴展。步驟D :如果判斷檢測的物體數目大于預設數目,則記錄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是指多個物體中有幾個一直保持持續(xù)觸碰狀態(tài)。在該實施例中,需要多個物體中至少有兩個物體一直保持觸碰狀態(tài)。例如在觸碰開始時,有三個物體(例如手指)在觸碰所述觸控裝置,在觸碰期間如果檢測到有物體不再觸碰,則判斷是否還大于預設數目1,如果還大于預設數目則繼續(xù)以下步驟,然而如果小于或等于預設數目則停止。步驟E :根據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判斷多個物體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步驟F :如果判斷所述多個物體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則確定所述多點手勢為平移手勢。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如果判斷所述多個物體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則跟蹤手勢軌跡,根據手勢操作過程中所得到的坐標信息,時間,位移大小和方向作為控制參考量來控制對象操作,所述的對象操作包括卷軸的方向、速度或翻頁方向、速度。需要說明的是,在下述說明中將以觸控裝置作為示例性實施例來說明本發(fā)明的識別方法和裝置,但是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了本發(fā)明的下述詳細說明之后,顯然也可以將本發(fā)明的識別方法和裝置應用/結合到其他的方法和設備中,該方法和裝置的保護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手段來進行限定。與此相對應地,上述步驟A可以包括沿著所述觸控裝置的觸控面上的第一方向檢測物體觸碰所引起的第一感應波形;以及沿著所述觸控裝置的觸控面上的第二方向檢測物體觸碰所引起的第二感應波形。下面將結合觸控裝置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識別方法,其中圖2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觸控裝置上的感應線的示意圖,其中觸控裝置由X方向感應線11和Y方向感應線12組合而成,并利用此X方向感應性線11和Y方向感應線來獲得感應波形,Fl和F2為觸碰物體。需要說明的是,感應線只是用來傳感觸碰波形的一種方法和/或者裝置,其他例如利用聲波、光波等的傳感器也可以被采用,其也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還需要說明的是,X方向感應線11和Y方向感應線12之間可以形成預定的夾角。且優(yōu)選地,該夾角為直角。此外,在下述說明中,術語“上升趨勢波形”指的是該段的感應波形從感應波形的下方穿越至參考波形的上方的波形;術語“下降趨勢波形”指的是該段的感應波形從感應波形的上方穿越至參考波形的下方的波形,此處并未將該波形局限到任何具體的波形形狀,其可以是普通技術人員理解的任何波形形狀,只要其滿足前述的“上升趨勢波形”和“下降趨勢波形”的定義。此外,術語“參考波形”可以是任何預設的波形,在本發(fā)明中,該參考波形為直線,但是普通技術人員顯然可以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選擇所需的參考判斷基準,這也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在檢測物體觸碰時,先檢測X方向各條感應線得到X方向的感應波形,并將X方向的感應波形與參考波形(圖4-6中的虛線)進行比較判斷得到X方向上升和/或下降趨勢波形的次數,通過計算X方向上升和/或者下降趨勢波形的次數進而得到X方向觸碰物體的數目。然后檢測Y方向各條感應線得到Y方向的感應波形,并將Y方向的感應波形與參考波形值進行比較判斷得到Y方向上升和/或下降趨勢波形的次數,進而得到Y方向觸碰物體的數目。 可選地,接著將X方向觸碰物體的數目與Y方向觸碰物體的數目進行比較,得到的大者為實際觸控裝置上觸碰物體的數目。需要說明的是,為了增強感應波形的檢測精度,可以沿著觸控裝置的觸控面的更多的方向(例如3個、4個或者5個等)采集沿著這些方向觸碰所產生的感應波形,這也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下面將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識別方法的各步驟。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多點手勢識別方法中步驟B的流程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感應波形與參考波形的示意圖。如上所述,在步驟A中可以檢測并獲得由物體引起的感應波形。在步驟B中,包括步驟500 :將感應波形的當前感應值與參考波形值進行比較,判斷感應波形的當前感應值是否大于參考波形感應值;若判斷為是,執(zhí)行步驟501,如果判斷為否則執(zhí)行步驟503 ;步驟501 :進一步判斷感應波形的前一感應值是否小于參考波形感應值,判斷為是,則執(zhí)行步驟502且得到該處感應波形是上升趨勢波形,并記錄該上升趨勢波形;如果判斷為否,則執(zhí)行步驟505;步驟503 :進一步判斷感應波形的前一感應值是否大于參考波形感應值,如果判斷為是,則執(zhí)行步驟504并得到該處感應波形是下降趨勢波形,并記錄該下降趨勢波形,判斷為否執(zhí)行步驟505 ;步驟505為判斷當前感應值是否是最后一個,若判斷是最后一個,則執(zhí)行步驟506:根據上升和/或下降趨勢波形的次數來決定該方向的物體觸碰數量,若判斷為否,重新執(zhí)行步驟500。其中,該實施例只是給出了兩個物體觸碰時的波形,顯然該方法也可以用于大于兩觸碰物體時的情況。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在圖I中的步驟B之前還可以包括設置第一初始感應值,其中,第一初始感應值根據所述感應波形的感應方向設置。其中,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所述感應波形的感應方向為由物體引起的變化量方向。例如如圖4中感應波形的感應方向為向上,而在圖5中感應波形的感應方向為向下。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如果感應波形的感應方向向上,則第一初始感應值應小于參考波形值,反之,如果感應波形的感應方向向下,則第一初始感應值應大于參考波形值。以及在將感應波形的初始感應值與參考波形值進行比較之后,根據第一初始感應值與所述參考波形值的比較結果確定感應波形是否包括上升趨勢波形或下降趨勢波形。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在圖I中的步驟B之前還可以包括設置第二初始感應值,其中,第二初始感應值根據所述感應波形的感應方向設置。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如果感應波形的感應方向向上,則第二初始感應值應小于參考波形值,反之,如果感應波形的感應方向向下,則第二初始感應值應大于參考波形值。以及在將感應波形的最終感應值與參考波形值進行比較之后,根據第二初始感應值與參考波形值的比較結果確定感應波形是否包括上升趨勢波形或下降趨勢波形。其中,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上述的感應峰值是指由物體所引起的最大感應變化量。
通過在感應波形的初始感應值之前和最終感應值之后分別增加第一初始感應值和第二初始感應值,觸控裝置上第一條感應線感應值將與預設的第一初始感應值進行比較,最后一條感應線感應值將與預設的第二初始感應值進行比較,這樣可以防止依次進行相鄰兩個感應線感應值進行判斷時出現第一條或者最后一條感應線感應值沒有相應對象進行比較判斷的情況,且這樣可以得到上升趨勢波形的數目和下降趨勢波形的數目相等,從而可以將上升趨勢波形的數目作為觸碰物體的數目,或者將下降趨勢波形的數目作為觸碰物體的數目。如果得到上升趨勢波形的數目和下降趨勢波形的數目不相等,則重新執(zhí)行步驟A以重新進行數目的識別。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可以通過判定感應波形與參考波形的交點之間的距離來進一步判斷觸碰物體的數目。當物體觸碰的感應波形的局部在參考波形之上時,需判斷感應波形與參考波形上升交點和緊跟其后的下降交點之間的距離是否大于一個閾值,這樣可以進一步判斷該觸碰物體的實際存在,若物體觸碰的感應波形的局部在參考波形之下,則判斷感應波形與參考波形下降交點和緊跟其后的上升交點之間的距離是否大于閾值,若大于則認定觸碰物體實際存在。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該閾值可以為觸控裝置上受單個手指觸碰影響的最小寬度;這樣可以減少誤觸碰的發(fā)生。如前所述,在該方法中還包括檢測其他方向感應線的感應值,從而得到其他方向觸碰物體的數目,進一步得到物體觸碰觸控裝置的數目是各方向觸碰物體的數目中的最大值。圖4為當有物體觸碰時X或Y任一方向產生的波形圖。200為掃描感應線得出的感應波形圖,201為預設的參考波形。A、B、C、D四個點為感應波形200與參考波形201的交點;其中A、C為上升點,B、D為下降點。這四個點的識別可判斷觸碰物體的數目。判斷A、B之間的距離或C、D兩點之間的距離是否大于一個閾值,若大于,認定觸碰物體實際存在。其中,參考波形201是由物體觸碰觸控裝置上的X感應線或Y感應線,其所觸碰位置的感應量,進行量測、平均并依評估所求得的一種參考設定值或參考范圍;上述觸控裝置可以是電容式觸控裝置。其中χ、γ感應線的方向不一定為垂直,可為任意角度,需要根據實際裝置中感應線形狀來決定。圖5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感應波形與參考波形的示意圖。如圖5中所示,當觸控裝置上有物體觸碰時,由于檢測方法以及檢測值的處理方法不同而得到如圖5所示波形;其中20為預設的參考波形,21為掃描感應線得出的感應波形圖。A’、B’、C’、D’四個點為參考線20與感應波形21的交點;其中A’、C’為下降點,B’、D’為上升點;這四個點的識別可判斷觸碰物體的數目;其具體的運算方法與上述相似,此處不再贅述。其中,該實施例只是給出了兩個物體觸碰時的波形,該方法也可以用于大于兩觸碰物體時的情況。圖6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感應波形與參考波形的示意圖,其中感應波形為表面聲波觸控裝置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波形。該裝置配有發(fā)射聲波的發(fā)射換能器和接收聲波的接收換能器。工作時發(fā)射換能器將觸控面板控制器送來的電信號轉換成聲波能,通過觸控面 板四邊刻的反射表面超聲波的反射條紋反射后,由接收換能器接收后轉換成電信號。當有物體觸碰屏幕時,部分聲波能量被吸收,于是改變了接收信號,經過該觸控裝置中的控制器進一步處理,從而得到所需的觸碰感應波形。在圖6中,31為某一時間段接收換能器接收到的聲波能量疊加成的波形信號,該波形是在有物體觸碰時的波形,波形中存在兩個衰減缺口 32和33 ;該衰減缺口 32是由于物體靠近或觸碰時,被觸碰位置的部分聲波能量被吸收,聲波出現衰減造成的;30為預設參考波形;由上述方法可以判斷出M、E為下降趨勢中感應波形31與參考波形的交點,N、F為上升趨勢中感應波形31與參考波形的交點,可以得到上升趨勢波形的數目和下降趨勢波形的數目均為兩次;并得到有兩個物體觸碰該表面聲波觸控裝置。本實施例只是給出了兩個物體觸碰時的情況,但是不局限于兩個物體。如圖7所示,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多點手勢識別方法中步驟E的流程圖。如圖8所示,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兩物體觸碰的移動示意圖。在圖8中,以觸控裝置上手指觸碰移動為例,識別出至少兩個手指F1、F2的存在。讀取當前時刻手指的位置信息Fl (xl,yl),F2(x2,y2),與前一時刻手指的位置信息Fl' (xl',yl' ),F2/ (x2/ ,y2/ )進行比較。通過處理相關的位置信息,判斷所述手指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識別出多點移動手勢。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701 :讀取當前時刻F1、F2的坐標(XI,Yl)和(X2,Y2),并記為當前坐標;步驟S702 :確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在兩個時刻位置之間的位移夾角,將讀取的當前坐標和上一時刻讀取的坐標Fl' (xl',yl' ),F2/ (x2/ , y2')進行比較;取手指Fl為例,當|Χ1-ΧΓ| <=L,且Y1_Y1’>=L時,認為手指Fl位移角度為90。,即手指Fl豎直向上移動;當IXl-Xl’l <=L,且Y1-Y1’>=-L時,則認為手指Fl位移角度為-90°,即手指Fl豎直向下移動。同理可以判斷F2的移動方向及角度。當|xl-xl’| >=L,且|x2_x2’| > = L時,計算當前時刻位置與前一時刻位置手指Fl移動位移夾角Θ I和手指F2移動位移夾角Θ 2 Θ I = arctan ((yl-ylJ ) / (xl—xl,));Θ 2 = arctan({γ2~γ2} )/(x2~x2f ));
步驟S703 :判斷是否滿足I Θ2-Θ1| < M。不滿足則返回到S701,滿足則執(zhí)行S704,其中M為預設值,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根據觸控裝置的不同可對M進行調整,即角度變化在預定范圍內則判斷為其在同一方向移動;步驟S704 :確定所述兩個時刻位置之間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移動方向,并判斷是否滿足(χΙ-χΓ >0且χ2-χ2’ >0),或者滿足(χΙ-χΓ <0且χ2_χ2’ < O),如果滿足則認為手指是在冋一方向移動,否則返回S701。如果手指是在同一方向移動,則讀取手指的位置信息進行軌跡跟蹤。輸出包括物體數目、位移大小、方向、絕對坐標和\或相對坐標的運動信息??筛鶕\動信息發(fā)出相應的控制信號??刂菩盘柊▓?zhí)行翻頁、控制卷軸或其他功能。其中所述位置信息是指代表所有手指(此處為數目2)位置的一個位置坐標信息,可取其質心坐標,或可取其中某一個或多個手指的坐標信息。其中多物體移動包括沿水平方向的移動或沿豎直方向的移動,也包括沿任意角度斜方向上的移動。當物體斜方向移動時,可以分解到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取分量較大的方向為實際移動方向,或者也可兩個方 向分量都取為實際移動方向。該實施例中以兩個手指為例,也可以是觸控筆或其他任何物體,也可以是大于2的任何個數。該實施例中只是給出了一種判斷物體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的方法,也可以直接用斜率判斷,或者直接用坐標進行判斷。本發(fā)明實施例不局限于該方法。但是在本發(fā)明的上述的一個實施例中,需要保持多個物體中至少有兩個物體對觸控裝置進行持續(xù)觸碰,如果判斷少于兩個物體則停止。當然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可設定如果觸碰物體數目改變,則功能停止。如圖9所示,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觸發(fā)某個特定功能的方法流程圖。在該實施例中,當所述多個物體中的至少兩個物體持續(xù)觸碰,且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觸碰時間和移動位移滿足預設條件時,觸發(fā)預定功能,并根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移動軌跡確定所述預定功能的控制參考量。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901 :檢測觸控裝置上的物體數目是否至少為兩個,是則執(zhí)行S902,否則返回繼續(xù);步驟S902 :跟蹤記錄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狀態(tài),并犾取物體運動彳目息。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可獲得包括時間Τ、位移S、物體數目N等的運動信息,其中,T為第一次檢測到多物體在觸控裝置上開始計時,S為在T時間內物體移動的位移。當然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運動信息不局限于這所述的三個量。步驟S903 當滿足Tmin彡T彡Tmax, S ( Smax,且N彡2時,執(zhí)行S904,否則返回到步驟S901。其中,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Tmin為設定的第一時間閾值,Tmax為設定的第二時間閾值,Smax為設定的第一位移閾值。步驟S904:觸發(fā)某個特定的功能,其中所述特定的功能可以是滑條或者翻頁,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功能,當然本發(fā)明實施例不局限于此。步驟S905 :處理物體的運動信息,得到物體運動的位移大小,方向,角度,時間等信息,識別出手勢動作,步驟S905可以以圖8的分析做參考,在此不再詳述。步驟S906 :根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移動軌跡確定所述預定功能的控制參考量。以物體的運動信息作為控制參考量控制所觸發(fā)的功能的執(zhí)行,如可以根據位移的方向和角度控制滑條或翻頁的方向,可以根據位移的大小控制滑條或者翻頁的速度,當然也可以設定一個固定的速度,不局限于這些方法。該實施例中是以時間位移以及物體數目作為某一特定功能的觸發(fā)條件,所述觸發(fā)條件可以任意多種組合,不局限于此。如圖10所示,為兩個物體沿水平方向移動或沿豎直方向移動的示意圖。所述物體沿同一個方向包括沿水平方向移動,豎直方向移動或任意角度的斜方向移動。如圖所示,物體的移動方向包括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如圖Ila-Ilc所示,多 個物體在觸控裝置上移動的示意圖。該實施例中,當某一功能被觸發(fā)后,手指移動過程中若手指個數有所改變,不影響功能的保持。如檢測到3個手指啟動卷軸功能后,在移動過程中,由三個手指變?yōu)閮蓚€,仍然保持卷軸功能。當然也可以設定手指數目改變,功能停止。如圖Ila所示,三個手指移動的示意圖。如圖Ilb所示,為三個手指在移動過程中變?yōu)閮蓚€手指的示意圖。如圖Ilc所示,為兩個手指在移動過程中變?yōu)槿齻€手指的示意圖。下面將結合圖12來描述本發(fā)明的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其中圖12是其結構方框示意圖。該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包括檢測模塊1000、觸碰物體數目確定模塊2000、記錄模塊3000和運算模塊4000。其中,檢測模塊1000沿著至少一個方向檢測該觸控裝置上由物體觸碰所引起的感應波形。觸碰物體數目確定模塊2000根據檢測模塊1000檢測的感應波形確定觸碰該觸控裝置的物體數目。記錄模塊3000在觸碰物體數目確定模塊2000檢測的物體數目大于預設數目時,記錄觸碰該觸控裝置的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運算模塊4000根據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判斷多個物體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如果判斷多個物體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則確定所述多點手勢為平移手勢。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是實施例中,觸碰物體數目確定模塊2000進一步包括運算子模塊2100和輸出子模塊2200。其中,運算子模塊2100將感應波形中的每個感應值與參考波形值進行比較,以判斷感應波形是否包括上升趨勢波形和/或下降趨勢波形,并根據包括上升趨勢波形和/或下降趨勢波形的所述感應波形的數目確定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物體的數目。輸出子模塊2200輸出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物體的數目。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是實施例中,運算子模塊2100還用于將感應波形的當前感應值與參考波形值進行比較,如果所述感應波形的當前感應值大于所述參考波形值,且所述感應波形的前一個感應值小于所述參考波形值,則判斷所述感應波形包括上升趨勢波形,如果所述感應波形的當前感應值小于所述參考波形值,且所述感應波形的前一個感應值大于所述參考波形值,則判斷所述感應波形包括下降趨勢波形。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是實施例中,該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還包括功能觸發(fā)模塊5000和參考量設置模塊6000。功能觸發(fā)模塊5000在所述多個物體中的至少兩個物體持續(xù)觸碰,且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觸碰時間和移動位移滿足預設條件時,觸發(fā)預定功能,例如滑條或者翻頁等,或其他任意功能。參考量設置模塊6000根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移動軌跡確定所述預定功能的控制參考量。例如,可以根據位移的大小控制滑條或者翻頁的速度,當然也可以設定一個固定的速度,不局限于這些方法。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是實施例中,運算模塊4000進一步包括位移夾角確定子模塊4100、移動方向確定子模塊4200和判斷子模塊4300。位移夾角確定子模塊4100在多個物體中的至少兩個物體持續(xù)觸碰的情況下,根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移動軌跡確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在兩個時刻位置之間的位移夾角。移動方向確定子模塊4200確定兩個時刻位置之間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移動方向。判斷子模塊4300根據該位移夾角和該移動方向判斷所述多個物體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是實施例中,檢測模塊1000可包括感應線,所述感應線產生所述感應波形。具體地,檢測模塊1000包括所述感 應線為多條。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是實施例中,檢測模塊1000包括發(fā)射換能器和接收換能器。其中,發(fā)射換能器用于發(fā)射聲波,接收換能器用于接收所述發(fā)射換能器發(fā)射的聲波,所述觸控裝置在被觸碰后吸收部分的所述聲波,所述接收換能器根據吸收的聲波產生所述感應波形。如上所述,應用本發(fā)明檢測觸控裝置上觸碰物體數量的方法簡單、直觀。按照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的方法來編寫的程序實現單點及多點觸控,算法簡單,程序簡潔,使用加減法來進行運算,減少了乘除法的使用,指令少,可擴展性好。而且較符合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控制實現的功能也靈活多變。因此在相應嵌入式系統(tǒng)中對處理器運行速度和程序存儲空間大小要求低,在滿足嵌入式系統(tǒng)功能、性能的前提下能夠大幅度降低系統(tǒng)成本。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單元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多點手勢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 :沿著觸控裝置的至少一個方向檢測物體所引起的感應波形; B :根據檢測的所述感應波形確定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物體數目; C :判斷檢測的所述物體數目是否大于預設數目; D :如果判斷檢測的所述物體數目大于預設數目,則記錄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 根據所述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判斷所述多個物體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以及 F :如果判斷所述多個物體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則確定所述多點手勢為平移手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包括 BI :將所述感應波形的每個感應值與參考波形值比較,以判定感應波形是否包括上升趨勢波形和/或下降趨勢波形;以及 B2 :根據感應波形中上升趨勢波形和/或下降趨勢波形的數目確定物體的數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I進一步包括 將感應波形的當前感應值與參考波形值進行比較; 如果所述感應波形的當前感應值大于所述參考波形值,且所述感應波形的前一個感應值小于所述參考波形值,則判斷所述感應波形包括上升趨勢波形; 如果所述感應波形的當前感應值小于所述參考波形值,且所述感應波形的前一個感應值大于所述參考波形值,則判斷所述感應波形包括下降趨勢波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判斷所述包括上升趨勢波形和/或下降趨勢波形的感應波形與所述參考波形的兩個相鄰交點之間的距離是否大于預定閾值;和 如果判斷所述兩個相鄰交點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預定閾值,則判斷所述包括上升趨勢波形和/或下降趨勢波形的該段感應波形為有效感應波形,以根據所述有效感應波形中上升趨勢波形和/或下降趨勢波形的數目確定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物體的數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進一步包括 沿著第一方向檢測所引起的第一感應波形;以及 沿著第二方向檢測所引起的第二感應波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2進一步包括 根據所述第一和第二感應波形中上升趨勢波形和/或下降趨勢波形的最大數目來確定物體的數目。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點手勢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G 當所述多個物體中的至少兩個物體持續(xù)觸碰,且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觸碰時間和移動位移滿足預設條件時,觸發(fā)預定功能; F :根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移動軌跡確定所述預定功能的控制參考量。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點手勢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E具體包括 El :在所述多個物體中的至少兩個物體持續(xù)觸碰的情況下,根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移動軌跡確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在兩個時刻位置之間的位移夾角; E2 :進一步確定所述兩個時刻位置之間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移動方向;E3 :根據所述位移夾角和所述移動方向判斷所述多個物體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
9.一種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檢測模塊,所述檢測模塊沿著至少一個方向檢測所述觸控裝置上由物體觸碰所引起的感應波形; 觸碰物體數目確定模塊,所述觸碰物體數目確定模塊根據所述檢測模塊檢測的所述感應波形確定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物體數目; 記錄模塊,所述記錄模塊在檢測的所述物體數目大于預設數目時,記錄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以及 運算模塊,所述運算模塊根據所述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判斷所述多個物體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如果判斷所述多個物體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則確定所述多點手勢為平移手勢。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觸碰物體數目確定模塊進一步包括 運算子模塊,所述運算子模塊將所述感應波形中的每個感應值與參考波形值進行比較,以判斷感應波形是否包括上升趨勢波形和/或下降趨勢波形,并根據包括上升趨勢波形和/或下降趨勢波形的所述感應波形的數目確定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物體的數目;和 輸出子模塊,所述輸出子模塊輸出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物體的數目。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運算子模塊將感應波形的當前感應值與參考波形值進行比較,如果所述感應波形的當前感應值大于所述參考波形值,且所述感應波形的前一個感應值小于所述參考波形值,則判斷所述感應波形包括上升趨勢波形,如果所述感應波形的當前感應值小于所述參考波形值,且所述感應波形的前一個感應值大于所述參考波形值,則判斷所述感應波形包括下降趨勢波形。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功能觸發(fā)模塊,所述功能觸發(fā)模塊在所述多個物體中的至少兩個物體持續(xù)觸碰,且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觸碰時間和移動位移滿足預設條件時,觸發(fā)預定功能;以及 參考量設置模塊,所述參考量設置模塊根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移動軌跡確定所述預定功能的控制參考量。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運算模塊進一步包括 位移夾角確定子模塊,所述位移夾角確定子模塊在所述多個物體中的至少兩個物體持續(xù)觸碰的情況下,根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移動軌跡確定所述至少兩個物體在兩個時刻位置之間的位移夾角; 移動方向確定子模塊,所述移動方向確定子模塊確定所述兩個時刻位置之間所述至少兩個物體的移動方向;以及 判斷子模塊,所述判斷子模塊根據所述位移夾角和所述移動方向判斷所述多個物體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模塊包括感應線,所述感應線產生所述感應波形。
15.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觸控裝置的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模塊包括 發(fā)射換能器,所述發(fā)射換能器用于發(fā)射聲波; 接收換能器,所述接收換能器用于接收所述發(fā)射換能器發(fā)射的聲波,所述觸控裝置在被觸碰后吸收部分的所述聲波,所述接收換能器根據吸收的聲波產生所述感應波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多點手勢識別方法及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該方法包括A沿著觸控裝置的至少一個方向檢測物體所引起的感應波形;B根據檢測的感應波形確定觸碰所述觸控裝置的物體數目;C判斷檢測的物體數目是否大于預設數目;D如果判斷檢測的物體數目大于預設數目,則記錄觸碰該觸控裝置的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E根據多個物體的觸碰狀態(tài)及移動軌跡判斷多個物體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移動;以及F如果判斷多個物體在同一方向上移動則確定多點手勢為平移手勢。本發(fā)明實施例能夠簡單快速地識別多點手勢,可根據多個物體同一方向上移動的識別來實現光標或圖像的移動,或者實現文字、圖像的翻頁等,用戶使用非常方便。
文檔編號G06F3/041GK102736770SQ20111015438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31日
發(fā)明者何邦君, 易連方, 楊云, 蔡鐵軍, 陳桂蘭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