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觸控輸入方法

文檔序號:6356935閱讀:14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觸控輸入方法
技術領域
本 發(fā)明是關于一種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觸控輸入方法,尤指一種可感應出一觸控輸入點的深度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觸控輸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影像顯示科技的進步,傳統(tǒng)平面影像已經(jīng)無法滿足觀賞者在視覺感官上的需求,因此顯示技術逐漸從平面發(fā)展至立體,而藉此除了可提供平面的影像與色彩外,更可提供立體空間的視覺感受。立體顯示技術的原理主要建立在兩眼視差的基礎上,透過不同的光學設計,造成不同畫素的光在時間或是空間上有不同的分布區(qū)域,使觀賞者的左、右眼接收到不同影像信號,此具有差異的影像信號經(jīng)過大腦可視化處理之后,即可產(chǎn)生立體認知的立體視覺效果。于立體顯示裝置進行的觸控操作為目前新型電子產(chǎn)品的趨勢,然而現(xiàn)行的觸控操作技術多架構于二維坐標(X,Y),其可定位出觸控輸入點的平面坐標,但并無法感測出觸控輸入點的深度,因此使用者無法與立體顯示裝置所顯示的具有景深的立體影像達到更實時的互動。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觸控輸入方法,以增加使用者與立體影像的互動體驗。為達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其包括一立體顯示裝置及一觸控感應裝置。立體顯示裝置是用以提供具有不同景深的立體影像。觸控感應裝置是與該立體顯示裝置連接,其具有多個感應平面,且觸控感應裝置是用來感應出一觸控輸入點的一平面坐標及一深度。為達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使用于立體觸控顯示裝置的觸控輸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利用一立體顯示裝置提供具有不同景深的一立體影像。于一觸控輸入點進行一觸控輸入。利用一具有不同感應平面的觸控感應裝置感應出觸控輸入點的一平面坐標。 比對觸控輸入點的平面坐標與立體影像,以獲得立體影像對應于平面坐標的一對應深度。 當觸控輸入點的一深度到達立體影像的對應深度時,實現(xiàn)觸控輸入。


圖1繪示了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的功能方塊圖。圖2繪示了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觸控感應裝置示意圖。圖3A繪示了本發(fā)明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3B繪示了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觸控輸入的流程圖。圖4A至圖4D繪示了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操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熟習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下文特列舉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構成內(nèi)容及所欲達成的功效。請參考圖1。圖1繪示了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的功能方塊圖。本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100至少包含一立體顯示裝置101與一觸控感應裝置 102。立體顯示裝置101可提供具有不同景深的立體影像。立體顯示裝置101可為各式不同類型的立體顯示裝置,舉例而言,立體顯示裝置101可為裸視立體顯示裝置例如視差屏障式立體顯示裝置或透鏡式立體顯示裝置,或是眼鏡式立體顯示裝置,但不以此為限。觸控感應裝置102與立體顯示裝置101連接,其中觸控感應裝置102具有多個感應平面,且當使用者于一觸控輸入點進行觸控輸入時,觸控感應裝置102可感應出觸控輸入點的一平面坐標及一深度。觸控感應裝置102可為各種類型的觸控感應裝置,例如電阻式觸控感應裝置、 電容式觸控感應裝置、光學式觸控感應裝置、超音波式觸控感應裝置、電磁感應式觸控感應裝置以及聲波式觸控感應裝置等,但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100可還包括一處理單元103及一知覺回饋單元104。處理單元103分別與立體顯示裝置101及觸控感應裝置102連接。處理單元103可接收觸控感應裝置102感應出的觸控輸入點的平面坐標,并比對立體顯示裝置101所提供的立體畫面對應于此觸控輸入點的平面坐標的顯示對象所在的對應深度;此外,處理單元103并可接收觸控感應裝置102感應出的觸控輸入點的深度,并比對出觸控輸入點的深度與立體畫面對應于此觸控輸入點的顯示對象所在的對應深度,當觸控輸入點的深度到達立體畫面對應于此觸控輸入點的顯示對象所在的對應深度時,會發(fā)出觸控輸入信號以實現(xiàn)觸控輸入。此外,知覺回饋單元104是與處理單元103連接,當觸控輸入實現(xiàn)時,知覺回饋單元104可提供一知覺回饋,例如一觸覺回饋、一聽覺回饋或一視覺回饋,藉此讓使用者明確感受到觸控輸入已實現(xiàn)。請參考圖2,圖2繪示了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20包括一立體顯示裝置30以及一觸控感應裝置40,且立體觸控顯示裝置20可進一步包括處理單元(圖未示)與知覺回饋單元(圖未示)。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應裝置40包括復數(shù)個觸控感應單元,各觸控感應單元分別具有一感應平面,且觸控感應單元是以一多層堆棧方式設置于立體顯示裝置30的一顯示面301 上。舉例而言,觸控感應單元包括第一觸控感應單元401、第二觸控感應單元402、第三觸控感應單元403與第四觸控感應單元404,依序堆棧于立體顯示裝置30的顯示面301上, 其中第一觸控感應單元401具有一第一感應平面401S、第二觸控感應單元402具有一第二感應平面402S、第三觸控感應單元403具有一第三感應平面403S,以及第四觸控感應單元 404具有一第四感應平面404S。在本實施例中,各觸控感應單元包括一光學式觸控感應單元(圖未示),但不以此為限,且各光學式觸控感應單元分別包括至少一光學發(fā)射組件與至少一光學接收組件。舉例而言,第一觸控感應單元401包括至少一光學發(fā)射組件401A與至少一光學接收組件401B、第二觸控感應單元402包括至少一光學發(fā)射組件402A與至少一光學接收組件402B、第三觸控感應單元403包括至少一光學發(fā)射組件403A與至少一光學接收組件403B,且第四觸控感應單元404包括至少一光學發(fā)射組件404A與至少一光學接收組件404B。上述光學發(fā)射組件與光學接收組件可分別為例如紅外線發(fā)射組件與紅外線接收組件,但并不以此為限而可為各式光學發(fā)射組件與光學接收組件。更精確地說,在本實施例中,各觸控感應單元分別具有一組光學發(fā)射/接收組件,設置于各觸控感應單元的水平方向的兩相對側(cè)邊,用以判斷出觸控輸入點的Y坐標,以及另一組光學發(fā)射/接收組件,設置于各觸控感應單元的垂直方向的兩相對側(cè)邊,用以判斷出觸控輸入點的X坐標。在本實施例中,光學發(fā)射組件可設置于各觸控感應單元的一側(cè)邊,而光學接收組件則可設置于各觸控感應單元的另一側(cè)邊,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光學發(fā)射組件與光學接收組件亦可以交錯方式設置于各觸控感應單元的側(cè)邊。此外,由于第一觸控感應單元401、第二觸控感應單元 402、第三觸控感應單元403與第四觸控感應單元404是以堆棧方式設置于立體顯示裝置30 的顯示面301上,也就是說第一感應平面401S、第二感應平面402S、第三感應平面403S與第四感應平面404S是分別代表相對于立體顯示裝置30的顯示面301不同深度的平面,用以判斷出觸控輸入點的Z坐標。精確地說,第一感應平面401S、第二感應平面402S、第三感應平面403S與第四感應平面404S可感測出使用者的手指與立體顯示裝置30的顯示面301 的距離,因而可實現(xiàn)出在不同的深度下進行觸控輸入的功能。因此本實施例的觸控感應裝置40具有可感測出觸控輸入點平面坐標及深度的功能。值得說明的是本發(fā)明的觸控感應裝置40的觸控感應單元數(shù)目可依立體觸控顯示裝置20的需求調(diào)整,不以四個為限。當觸控發(fā)生時,位于各觸控感應單元的各光學接收組件會持續(xù)將所接收的信號傳回至處理單元,由于光線受到遮蔽,能接收到信號的光學接收組件個數(shù)減少,使得受到遮蔽影響的觸控感應單元所接收的信號強度減弱,處理單元可根據(jù)此時所接收的信號強度與未發(fā)生觸控時的信號強度做比對,以計算出觸控輸入點的平面坐標及深度。 請參考圖3A。圖3A繪示了本發(fā)明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系統(tǒng)的示意圖。如圖3A所示,于進行觸控輸入時,觸控感應裝置40可偵測出觸控輸入點的平面坐標(X坐標與Y坐標),而模擬數(shù)字轉(zhuǎn)換單元42會將觸控信號由模擬信號轉(zhuǎn)為數(shù)字信號,并將代表觸控輸入點位置的數(shù)字信號提供給處理單元44。另一方面,圖形處理單元46亦會提供代表位于此觸控輸入點位置的立體顯示對象的深度的信號給處理單元44,且由處理單元44比對模擬數(shù)字轉(zhuǎn)換單元42及圖形處理單元46所提供的信號,以確認出此觸控輸入點的深度與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是否相同,當觸控輸入點的深度與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相同時,處理單元44即會通知驅(qū)動單元48,而驅(qū)動單元48可驅(qū)動應用裝置50而完成觸控輸入。為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的運作程序,請再參考圖3B,并一并參考圖2與圖3A。圖3B繪示了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的觸控輸入的流程圖。首先,如步驟510所示,位于觸控感應裝置40最外層的第四觸控感應單元404可偵測出觸控輸入點的平面坐標(X坐標與Y坐標)。接著,如步驟520所示,處理單元103會對具有相同平面坐標的相對應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與觸控輸入點的深度(在此為第四感應平面404S)進行比對,也就是處理單元103會判斷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與觸控輸入點的深度是否相同,若是,則進行步驟525 ;若否,則進行步驟530。步驟525可確認目前觸控輸入點的深度與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相同(亦即第四感應平面404S即為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并再進行步驟590,提供一知覺回饋給使用者。步驟530可判定目前觸控輸入點的深度與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不同,并可主動指引使用者繼續(xù)朝向更深的深度進行觸控輸入,或是在未提供知覺回饋的情況下,使用者會繼續(xù)朝向更深的深度進行觸控輸入。如步驟540所示,當觸控感應裝置40的第三觸控感應單元403偵測出觸控輸入點的深度時,處理單元103會比對相對應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與觸控輸入點的深度, 也就是處理單元103會判斷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是否與觸控輸入點的深度(在此為第三感應平面403S)相同,若是,則進行步驟545 ;若否,則進行步驟550。步驟545可確認目前觸控輸入點的深度與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相同(亦即第三感應平面403S即為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并再進行步驟590,提供一知覺回饋給使用者。步驟550可判定目前觸控輸入點的深度與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不同,并可主動指引使用者繼續(xù)朝向更深的深度進行觸控輸入,或是在未提供知覺回饋的情況下,使用者會繼續(xù)朝向更深的深度進行觸控輸入。如步驟560所示,當觸控感應裝置40的第二觸控感應單元402偵測出觸控輸入點的深度時,處理單元103會比對相對應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與觸控輸入點的深度,也就是處理單元103會判斷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是否與觸控輸入點的深度(在此為第二感應平面402S)相同,若是,則進行步驟565;若否,則進行步驟570。步驟565可確認目前觸控輸入點的深度與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相同(亦即第二感應平面402S即為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并再進行步驟590,提供一知覺回饋給使用者。步驟570可判定目前觸控輸入點的深度與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不同,并可主動指引使用者繼續(xù)朝向更深的深度進行觸控輸入,或是在未提供知覺回饋的情況下,使用者會繼續(xù)朝向更深的深度進行觸控輸入。如步驟580所示,當觸控感應裝置40的第一觸控感應單元401偵測出觸控輸入點的深度時,處理單元103會比對相對應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與觸控輸入點的深度,也就是處理單元103會判斷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是否與觸控輸入點的深度(在此為第一感應平面401S)相同,若是,則進行步驟585 ;若否,則表示對應此觸控輸入點的位置并不具有對應立體顯示對象而可結(jié)束進行觸控輸入。步驟585可確認目前觸控輸入點的深度與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相同(亦即第一感應平面401S即為立體顯示對象的對應深度),并再進行步驟590,提供一知覺回饋給使用者。
請參考圖4A至圖4D,圖4A至圖4D繪示了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的操作示意圖。本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20包括立體顯示裝置30以及觸控感應裝置40。立體顯示裝置30可提供具有景深的一立體圓球影像Q。觸控感應裝置40設置于使用者與立體顯示裝置30間,用以感應出使用者的一手指60的一觸控輸入點TI的平面坐標及深度。如圖4A所示,當手指60接觸到立體觸控顯示裝置20時,觸控輸入點TI位于第四感應平面404S,處理單元103可選取對應觸控輸入點TI的平面坐標的立體影像,亦即立體顯示裝置30所提供的位于第四感應平面404S的相對應立體圓球影像Q,接著,進行觸控輸入點TI的深度與立體圓球影像Q的對應深度的比對,因觸控輸入點TI與立體圓球影像 Q具有相同深度,觸控輸入得以實現(xiàn),且立體觸控顯示裝置20可進一步提供視覺回饋,例如使立體圓球影像Q發(fā)亮。如圖4B所示,當手指60接觸到立體觸控顯示裝置20時,觸控輸入點TI位于第四感應平面404S,而立體顯示裝置30所提供的相對應立體圓球影像Q位于第一感應平面401S,因觸控輸入點TI的深度與相對應立體圓球影像Q的對應深度不同,立體觸控顯示裝置20將不提供知覺回饋。此時,未得知覺回饋的使用者,會本能上持續(xù)將手指60往立體圓球影像Q靠近直到獲得知覺回饋,或是立體觸控顯示裝置20藉由放大立體圓球影像Q以吸引使用者將手指60繼續(xù)往立體圓球影像Q移動,其中引導手指60朝向立體圓球影像Q移動的方式,不以此為限。如圖4C所示,當手指60往立體圓球影像Q方向移動,在經(jīng)過第三感應平面403S、第二感應平面402S時,觸控輸入點TI的深度與立體圓球影像Q的對應深度仍不同,所以尚不能實現(xiàn)觸控,直到觸控輸入點TI接觸到位于第一感應平面401S的立體圓球影像Q,此時,觸控輸入點TI的深度與相對應立體圓球影像Q的對應深度相同,觸控輸入得以實現(xiàn),立體觸控顯示裝置20將提供視覺回饋, 例如使立體圓球影像Q 發(fā)亮。另外,本實施例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亦適用于多點觸控輸入,如圖4D所示,若于一第一觸控輸入點TIl與一第二觸控輸入點TI2進行觸控輸入時,當手指60在第一觸控輸入點 TIl的深度到達對應第四感應平面404S的一對應第一立體圓球影像Ql,且手指60在第二觸控輸入點TI2的深度到達位于第一感應平面401S的一對應第二立體圓球影像Q2,此時, 第一觸控輸入點TIl與其相對應的第一立體圓球影像Ql及第二觸控輸入點TI2與其相對應第二立體圓球影像Q2分別具有相同深度,第一觸控輸入點TIl及第二觸控輸入點TI2的觸控輸入皆得以實現(xiàn)。同理,立體觸控顯示裝置20可提供視覺回饋,亦即使第一立體圓球影像Ql及第二立體圓球影像Q2皆發(fā)亮。在本發(fā)明中,知覺回饋方式不以視覺回饋為限,而亦可為觸覺回饋、聽覺回饋或其它各種型式的回饋。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觸控輸入方法,該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立體顯示裝置及一觸控感應裝置,藉由該觸控感應裝置定位觸控點的平面坐標及深度,將觸控點的深度與該立體顯示裝置提供的相對應立體影像的對應深度做比對, 當觸控點的深度與立體影像的對應深度相符合,施予使用者知覺回饋,以增加使用者與立體影像的互動體驗。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fā)明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體顯示裝置,用以提供具有不同景深的立體影像;以及一觸控感應裝置,與該立體顯示裝置連接,其中該觸控感應裝置具有多個感應平面,且該觸控感應裝置是用于感應出一觸控輸入點的一平面坐標及一深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觸控感應裝置包括復數(shù)個觸控感應單元,且該等觸控感應單元至少包括一第一觸控感應單元,其具有一第一感應平面;以及一第二觸控感應單元,其具有一第二感應平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各該觸控感應單元包括一光學式觸控感應單元,且各該光學式觸控感應單元分別包括至少一光學發(fā)射組件與至少一光學接收組件。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等觸控感應單元是以一多層堆棧方式設置于該立體顯示裝置的一顯示面上。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對應于該觸控輸入點的該立體影像具有一對應景深,該第一觸控感應單元是用以感應出該觸控輸入點的該平面坐標以及該觸控輸入點的該深度是位于該第一感應平面上,且該第二觸控感應單元是用以感應出該觸控輸入點的該深度是位于該第二感應平面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知覺回饋單元,用以于該觸控輸入點的該深度到達該立體影像的該對應深度時,提供一知覺回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知覺回饋包括一觸覺回饋、一聽覺回饋或一視覺回饋。
8.一種于具有不同景深的立體影像中進行觸控輸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一立體顯示裝置提供具有不同景深的一立體影像;于一觸控輸入點進行一觸控輸入;利用一具有不同感應平面的觸控感應裝置感應出該觸控輸入點的一平面坐標;比對該觸控輸入點的該平面坐標與該立體影像,以獲得該立體影像對應于該平面坐標的一對應深度;以及當該觸控輸入點的一深度到達該立體影像的該對應深度時,實現(xiàn)該觸控輸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于具有不同景深的立體影像中進行觸控輸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觸控感應裝置包括復數(shù)個觸控感應單元,且該等觸控感應單元是以一多層堆棧方式設置于該立體顯示裝置的一顯示面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于具有不同景深的立體影像中進行觸控輸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該觸控感應單元包括一光學式觸控感應單元,且各該光學式觸控感應單元分別包括至少一光學發(fā)射組件與至少一光學接收組件。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于具有不同景深的立體影像中進行觸控輸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當該觸控輸入點的該深度到達該立體影像的該對應深度時,提供一知覺回饋。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于具有不同景深的立體影像中進行觸控輸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知覺回饋包括一觸覺回饋、一聽覺回饋或一視覺回饋。
全文摘要
一種立體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觸控輸入方法,包括一立體顯示裝置及一觸控感應裝置。立體顯示裝置是用以提供具有不同景深的立體影像。觸控感應裝置是與立體顯示裝置連接,并具有多個感應平面,且該觸控感應裝置是用于感應出一觸控輸入點的一平面坐標及一深度。
文檔編號G06F3/041GK102156575SQ20111007539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28日
發(fā)明者戴文智, 林建銘, 游尚翰, 簡光宏, 蔡繼中, 謝明達, 陳煌明 申請人: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華映視訊(吳江)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江西省| 阜阳市| 新沂市| 成武县| 沙坪坝区| 海阳市| 固阳县| 泸西县| 茶陵县| 肃北| 花垣县| 葫芦岛市| 包头市| 甘德县| 甘孜| 宜川县| 湘潭市| 银川市| 郁南县| 高青县| 响水县| 治多县| 五峰| 任丘市| 什邡市| 大厂| 扎兰屯市| 凉山| 嵩明县| 宣威市| 如皋市| 静乐县| 华池县| 富顺县| 日喀则市| 全椒县| 浦城县| 汝南县| 怀宁县| 长汀县|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