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時鐘分時傳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鐘表傳動裝置,特別是鐘表機構分時軸間傳動的裝置。
背景技術:
鐘表機構分時軸間傳動具有特定的要求:⑴同軸;⑵同轉向;⑶固定的傳動比12或24。現(xiàn)通常采用二級定軸傳動。采用二級定軸傳動的分時傳動機構,存在如下問題:傳動結構不對稱,機構尺寸較大,難以做到中心對稱;各機件受力不均衡,承載力矩較小。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對稱,各機件受力均勻并且承載力矩較大的時鐘分時傳動機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時鐘分時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含蝸輪1,所述蝸輪I的一側安裝有行星齒輪2,所述行星齒輪2安裝在行星輪軸4上,行星輪軸4套裝在分軸5上,并以分軸5為中心呈對稱分布;
時輪6套裝在在分軸5上,所述蝸輪I的另一側安裝有固定齒輪3,固定齒輪3套裝在分軸5 (上),并固定安裝在機箱7上。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結構緊湊,承載力矩大。2、驅動分軸的蝸輪(或齒輪)增大無限制。3、可使機構做到結構對稱,并且主要機件受力均勻。4、機構使用壽命長,可靠性`聞。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進一步,通過蝸輪I帶動分軸5運轉,同時行星齒輪2也繞分軸5中心與分軸5同向運轉;行星齒輪2、固定齒輪3和時輪6同時嚙合,行星齒輪2在圍繞固定齒輪3運轉同時產生自傳,并與時輪嚙合產生差速;
當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ll*n ) / (12*n)時,分軸與時輪的速度比為:12:1, η = 1、2、3、4、5、6 ;
當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23*n /24*n)時,分軸與時輪的速度比為:24:1,η = 1、2、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另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時鐘分時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蝸輪1,所述蝸輪I的一側安裝有行星齒輪2,所述行星齒輪2安裝在行星輪軸4上,行星輪軸4的下方安裝有固定齒輪3,行星輪軸4套裝在分軸5上,并以分軸5為中心呈對稱分布;均載環(huán)8套裝在行星輪軸4上,時輪6套裝在分軸5上,固定齒輪3套裝在時輪6上,固定安裝在機箱7上。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結構緊湊,承載力矩大。2、驅動分軸的蝸輪(或齒輪)增大無限制。3、可使機構做到結構對稱,并且主要機件受力均勻。4、機構使用壽命長,可靠性聞。進一步,蝸輪I帶動分軸5運轉,同時行星齒輪2也繞分軸5中心與分軸5同向運轉;行星齒輪2、固定齒輪3和時輪6同時嚙合,行星齒輪2在圍繞固定齒輪3運轉同時產生自傳,并與時輪嚙合產生差速;當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ll*n )/ (12*n)時,分軸與時輪的速度比為:12:1,η = 1、2、3、4、5、6;
當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23*η /24*η)時,分軸與時輪的速度比為:24:1, η = 1、2、3。
圖1為本發(fā)明示意 圖2為本發(fā)明結構圖。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蝸輪,2.行星齒輪,3.固定齒輪,4.行星輪軸,5.分軸,6.時輪,7.機箱,8.均載環(huán)。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所述蝸輪I的一側安裝有行星齒輪2,所述行星齒輪2安裝在行星輪軸4上,行星輪軸4套裝在分軸5上,并以分軸5為中心呈對稱分布;
時輪6套裝在在分軸5上,所述蝸輪I的另一側安裝有固定齒輪3,固定齒輪3套裝在分軸5 (上),并固定安裝在機箱7上。蝸輪I帶動分軸5運轉,同時行星齒輪2也繞分軸5中心與分軸5同向運轉;行星齒輪2、固定齒輪3和時輪6同時嚙合,行星齒輪2在圍繞固定齒輪3運轉同時產生自傳,并與時輪嚙合產生差速;
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11/12、22/24、33/36、44/48、55/60、66/72時,分軸與時輪的轉動速度比為:12:1,
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23/24、46/48、69/72時,分軸與時輪的傳動比
為:24:1。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蝸輪I的一側安裝有行星齒輪2,所述行星齒輪2安裝在行星輪軸4上,行星輪軸4的下方安裝有固定齒輪3,行星輪軸4套裝在分軸5上,并以分軸5為中心呈對稱分布;均載環(huán)8套裝在行星輪軸4上,時輪6套裝在分軸5上,固定齒輪3套裝在時輪6上,固定安裝在機箱7上。蝸輪I帶動分軸5運轉,同時行星齒輪2也繞分軸5中心與分軸5同向運轉;行星齒輪2、固定齒輪3和時輪6同時嚙合,行星齒輪2在圍繞固定齒輪3運轉同時產生自傳,并與時輪嚙合產生差速;
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11/12、22/24、33/36、44/48、55/60、66/72時,分軸與時輪的轉動速度比為:12:1,
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23/24、46/48、69/72時,分軸與時輪的傳動比
為:24:1。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時鐘分時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含蝸輪(1),所述蝸輪(I)的一側安裝有行星齒輪(2),所述行星齒輪(2)安裝在行星輪軸(4)上,行星輪軸(4)套裝在分軸(5)上,并以分軸(5)為中心呈對稱分布; 時輪(6 )套裝在在分軸5上,所述蝸輪(I)的另一側安裝有固定齒輪(3 ),固定齒輪(3 )套裝在分軸5 (上),并固定安裝在機箱(7)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時鐘分時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蝸輪(I)帶動分軸(5)運轉,同時行星齒輪(2 )也繞分軸(5 )中心與分軸(5 )同向運轉;行星齒輪(2 )、固定齒輪(3 )和時輪(6)同時嚙合,行星齒輪(2)在圍繞固定齒輪(3)運轉同時產生自傳,并與時輪嚙合產生差速; 當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ll*n ) / (12*n)時,分軸與時輪的速度比為:12:1,η = 1、2、3、4、5、6 ; 當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23*n /24*n)時,分軸與時輪的速度比為:24:1, η = 1、2、3。
3.—種時鐘分時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蝸輪(1),所述蝸輪(I)的一側安裝有行星齒輪(2),所述行星齒輪(2)安裝在行星輪軸(4)上,行星輪軸(4)的下方安裝有固定齒輪(3),行星輪軸(4)套裝在分軸(5)上,并以分軸(5)為中心呈對稱分布; 均載環(huán)(8)套裝在行星輪軸4上,時輪(6)套裝在分軸(5)上,固定齒輪(3)套裝在時輪(6)上,固定安裝在機箱7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時鐘分時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蝸輪(I)帶動分軸(5)運轉,同時行星齒輪(2 )也繞分軸(5 )中心與分軸(5 )同向運轉;行星齒輪(2 )、固定齒輪(3 )和時輪(6)同時嚙合,行星齒輪(2)在圍繞固定齒輪(3)運轉同時產生自傳,并與時輪嚙合產生差速; 當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ll*n ) / (12*η)時,分軸與時輪的速度比為:12:1,η = 1、2、3、4、5、6 ; 當固定齒輪與時輪的齒數(shù)分別為:(23*n /24*n)時,分軸與時輪的速度比為:24:1, η = 1、2、3。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時鐘分時傳動機構,包含蝸輪1,所述蝸輪1的一側安裝有行星齒輪2,所述行星齒輪2安裝在行星輪軸4上,行星輪軸4套裝在分軸5上,并以分軸5為中心呈對稱分布;時輪6套裝在在分軸5上,所述蝸輪1的另一側安裝有固定齒輪3,固定齒輪3套裝在分軸5(上),并固定安裝在機箱7上。其優(yōu)點是1、結構緊湊,承載力矩大;2、驅動分軸的蝸輪(或齒輪)增大無限制;3、可使機構做到結構對稱,并且主要機件受力均勻;4、機構使用壽命長,可靠性高。
文檔編號G04B13/00GK103176393SQ20111043263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1日
發(fā)明者王宗綱, 朱長紅 申請人:煙臺持久鐘表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