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找正探針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用于電池生產(chǎn)過程中的檢測探針組件,尤其涉及一種自動找正探針組件。
【背景技術】
[0002]在現(xiàn)有技術中,在電池生產(chǎn)過程中,需要對電池半成品的充電、放電及電壓、電流、電阻進行檢測,而實現(xiàn)檢測的一個關鍵操作就是將檢測工具的探針接觸電池的正負極,由儀器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讀取。在實際操作中,探針組件在整機氣缸的推動下,探針的兩極與所測試電池正負極接觸,從而實現(xiàn)對電池的充電、放電及電壓、電流、電阻進行檢測。在實際生產(chǎn)中,由于電池種類繁多,大多數(shù)電池正負極的接觸面與探針接觸面不平行,導致測試不良,給用戶帶來許多不便;如果針對每種電池分別設計制造一種對應的探針組件,則增加了成本和加工周期。
[0003]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找正探針組件,其接觸面角度能根據(jù)電池正負極的接觸面角度進行自動調整,從而能適應于大部分電池的測試。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自動找正探針組件,包括電流探針、插接于所述電流探針下端并可相對電流探針上下移動的電壓探針、一探針套、找正套,所述電流探針設置為空心,包括下連接部與上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的直徑小于下連接部,且所述上延伸部的上面部分設置有外螺紋,所述探針套自上端面往下凹陷形成有一上寬下窄的圓臺形凹槽,所述找正套設置為對應的上寬下窄的圓臺形,且找正套設置為空心并設置有內螺紋,所述電流探針的上延伸部自下而上穿過探針套,找正套擰緊于電流探針上延伸部并置于探針套的圓臺形凹槽內,所述電流探針上延伸部外套設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上端抵靠于探針套,下端抵靠于電流探針下連接部上端。
[0005]還包括同心探針桿、絕緣套,所述同心探針桿插入所述電流探針內并可相對電流探針上下移動,所述絕緣套設置于電流探針與同心探針桿之間且相對電流探針固定,所述電壓探針的上端與同心探針桿下端固定連接,所述同心探針桿包括下部分與上部分,下部分的直徑大于上部分,且上部分外套設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的下端抵靠于同心探針桿下部分,上端抵靠于絕緣套下端。
[0006]還包括一第一螺母以及第二卡簧,所述第一螺母設置于電流探針上延伸部上端并套設于同心探針桿外,所述第二卡簧卡緊于同心探針桿并位于第一螺母上端。
[0007]所述第一螺母一體形成于絕緣套上端。
[0008]所述電壓探針設置為片式電壓探針,且包括上壓配部以及下接觸部,所述上壓配部的寬度窄于下接觸部,所述電流探針下連接部下端中間設置有扁槽,同心探針桿下端中間設置有內凹的凹穴,所述電壓探針的下接觸部與電流探針的扁槽插接,上壓配部壓配于同心探針桿的凹穴內。
[0009]所述電流探針下連接部還設置有左右貫通的通孔,該通孔與所述扁槽上端相通,所述自動找正探針組件還包括左右兩塑膠卡緊套以及一第一卡簧,所述兩塑膠卡緊套分別設置于電流探針通孔左右兩側,且兩塑膠卡套的內側分別設置有與所述扁槽上下連通的導槽,所述第一卡簧卡于兩塑膠卡緊套外圍。
[0010]還包括一設置于找正套上方并套設于電流探針上延伸部的轉接端子以及一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擰緊于電流探針上延伸部并位于轉接端子上方。
[0011]所述電流探針上延伸部上面部分的直徑小于下面部分,所述找正套的下端抵靠于電流探針上延伸部下面部分的上端。
[0012]所述找正套左右兩側上端分別往下切削形成有上下豎直的平面。
[0013]所述電流探針的下端面設置為螺紋面,所述電壓探針的下端面也設置為螺紋面。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找正套能脫離與探針套圓臺形凹槽的完全配合,
且脫離后的探針套可相對探針套做任意方向的傾斜,從而帶動電流探針與電壓探針也隨之傾斜,并根據(jù)待測電池正負極接觸面的角度而傾斜到合適的角度,使得電流探針與電壓探針的接觸面與待測電池正負極的接觸面平行,即實現(xiàn)自動找正功能,從而本發(fā)明能適應于大部分電池的測試;此外,電壓探針能相對電流探針上下移動,從而本發(fā)明還能適應于大部分正負極接觸面相對高度不同的電池;所述電流探針與電壓探針的接觸面設置為螺紋面,從而可以增加接觸的摩擦力,降低電阻率,使得測試結果更為精確。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fā)明自動找正探針組件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自動找正探針組件爆炸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自動找正探針組件平面示意圖;
圖4為根據(jù)圖3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17]如圖1、2、3、4所示,本發(fā)明自動找正探針組件包括電流探針1、插接于所述電流探針I(yè)下端并可相對電流探針I(yè)上下移動的電壓探針2、一探針套3、找正套4,所述電流探針I(yè)設置為空心,包括下連接部11與上延伸部12,所述上延伸部12的直徑小于下連接部11,且所述上延伸部12的上面部分121設置有外螺紋,所述探針套3自上端面往下凹陷形成有一上寬下窄的圓臺形凹槽31,所述找正套4設置為對應的上寬下窄的圓臺形,且找正套4設置為空心并設置有內螺紋,所述電流探針I(yè)的上延伸部12自下而上穿過探針套3,找正套4擰緊于電流探針上延伸部12并置于探針套3的圓臺形凹槽31內,所述電流探針上延伸部12外套設有第一彈簧5,所述第一彈簧5上端抵靠于探針套3,下端抵靠于電流探針下連接部11上端。
[0018]較佳的,所述找正套4左右兩側上端分別往下切削形成有上下豎直的平面41。
[0019]較佳的,本發(fā)明自動找正探針組件還包括同心探針桿6、絕緣套7,所述同心探針桿6插入所述電流探針I(yè)內并可相對電流探針I(yè)上下移動,所述絕緣套7設置于電流探針I(yè)與同心探針桿6之間且相對電流探針I(yè)固定,所述電壓探針2的上端與同心探針桿6下端固定連接,所述同心探針桿6包括下部分61與上部分62,下部分61的直徑大于上部分62,且上部分62外套設有第二彈簧71,所述第二彈簧71的下端抵靠于同心探針桿下部分61,上端抵靠于絕緣套7下端。
[0020]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電壓探針2設置為片式電壓探針,且包括上壓配部21以及下接觸部22,所述上壓配部21的寬度窄于下接觸部22,所述電流探針下連接部11下端中間設置有扁槽13,同心探針桿6下端中間設置有內凹的凹穴63,所述電壓探針2的下接觸部22與電流探針I(yè)的扁槽13插接,上壓配部21壓配于同心探針桿6的凹穴63內。
[0021]較佳的,所述電流探針下連接部11還設置有左右貫通的通孔14,該通孔14與所述扁槽13上端相通。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本發(fā)明自動找正探針組件還包括左右兩塑膠卡緊套8以及一第一卡簧9,所述兩塑膠卡緊套8分別設置于電流探針通孔14左右兩側,且兩塑膠卡套8的內側分別設置有與所述扁槽13上下連通的導槽81,所述第一卡簧9卡于兩塑膠卡緊套8外圍,從而電壓探針2相對電流探針I(yè)上下移動的時候,電壓探針2的左右兩側分別在左右兩塑膠卡緊套8內側的導槽81內上下滑動,如此,塑膠卡緊套9對電壓探針2的上下移動起到一個限位與導向的作用,且塑膠卡緊套8還可起到絕緣的作用。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塑膠卡緊套8包括一本體82以及自本體82往內延伸的導向部83,所述左右兩塑膠卡緊套8的導向部83分別插入電流探針通孔14左右兩側內,所述導槽81設置于導向部83內側。所述塑膠卡緊套8的本體82中間凹陷設置有供第一卡簧9卡合的卡槽821,卡槽821可使得第一卡簧9更好定位連接兩塑膠卡緊套8。
[0022]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自動找正探針組件還包括一第一螺母10以及第二卡簧101,所述第一螺母10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