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確定觀測系統(tǒng)排列片范圍的方法及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資料處理技術,是一種基于實際地震數據確定觀測 系統(tǒng)排列片范圍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三維地震野外數據采集是一種多排列接收技術,觀測系統(tǒng)設計方案及參數的選擇 都要考慮三維空間特性。三維數據采集比二維復雜,質量要求較高,正因為具有多排列接收 特性,因此三維觀測系統(tǒng)的設計才更具有靈活性。
[0003] 采集方法設計,觀測系統(tǒng)方案設計是核心內容。通過以往資料的分析,參數論證, 確定基本的施工參數,如最大炮檢距、排列片范圍(最大非縱距)、線距、道距等,然后通過設 計不同的觀測系統(tǒng),經過仔細對比,找出最合理的觀測系統(tǒng)方案。
[0004] 在確定設計方案時,常規(guī)方法是先確定工區(qū)的最大炮檢距,然后根據面元覆蓋次 數、炮檢距和方位角分布的均勻性,確定排列片的范圍,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人工的直 觀判斷,當面元覆蓋次數、炮檢距和方位角分布均勻性差異較小時,很難直觀地選擇排列片 范圍,進而不能確定最合理的觀測系統(tǒng)方案。近年來,也有從建立模型的基礎上,通過所選 取的目的層能量來確定排列片的范圍,該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探區(qū)可能只有二維 地震資料,無法建立三維模型,另一方面在構造復雜的地區(qū),準確構造建模難度大,從而不 能有效地確定排列片范圍。
[0005] 觀測系統(tǒng)排列片范圍,即最大非縱距,與縱測線比較,非縱觀測存在非縱觀測誤 差,地層傾角越大,非縱距越大時,非縱觀測誤差越大。地層速度越低,反射時越小,非 縱觀測誤差越大。由于地層傾角大小等因素是客觀存在,而最大炮檢距的選擇受多種因素 制約,因此應主要通過限制野外三維觀測的最大非縱距來減小非縱觀測誤差。
[0006] 綜上所述,在設計觀測系統(tǒng)時應選擇合理的排列片范圍,尤其是在低信噪比地區(qū) 避開干擾、全方位觀測、地質構造復雜地區(qū),能有效地通過實際二維地震數據來確定觀測系 統(tǒng)排列片觀測范圍,改善地震資料的采集效果。
【發(fā)明內容】
[0007]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確定觀測系統(tǒng)排列片范圍的方法,方法包括:
[0008] 采集探區(qū)的二維地震資料;
[0009] 根據所述二維地震資料計算有效波速度、折射波速度和面波速度;
[0010] 根據所述二維地震資料中的炮點和檢波點之間的距離、檢波點接收時間,所述有 效波速度、折射波速度和面波速度,以及有效波、折射波、面波的時距方程分別確定有效波 對應的自激自收時間、折射波對應的交叉時間及面波對應的交叉時間;
[0011] 根據預設參數建立單點放炮具有M條接收線的觀測系統(tǒng),確定建立的觀測系統(tǒng)中 的實際炮點坐標投影到各接收線的垂直距離;
[0012] 根據所述實際炮點投影到接收線上后與接收線上各檢波點坐標之間距離,實際炮 點坐標投影到各接收線的垂直距離,所述有效波速度、折射波速度和面波速度以及所述有 效波對應的自激自收時間、折射波對應的交叉時間和面波對應的交叉時間分別建立觀測系 統(tǒng)的有效波、折射波、面波的時距方程;
[0013] 根據所述觀測系統(tǒng)的有效波、折射波、面波的時距方程分別生成有效波、折射波、 面波的時距曲線;
[0014] 根據折射波、面波對有效波的干擾選擇遠排列接收線、近排列接收線以確定排列 片范圍。
[0015] 此外,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確定觀測系統(tǒng)排列片范圍的裝置,裝置包括:
[0016] 數據采集模塊,用于采集探區(qū)的二維地震資料;
[0017] 速度計算模塊,用于根據所述二維地震資料計算有效波速度、折射波速度和面波 速度;
[0018] 時間計算模塊,用于根據所述二維地震資料中的炮點和檢波點之間的距離、檢波 點接收時間,所述有效波速度、折射波速度和面波速度,以及有效波、折射波、面波的時距方 程分別確定有效波對應的自激自收時間、折射波對應的交叉時間及面波對應的交叉時間;
[0019] 投影模塊,用于根據預設參數建立單點放炮具有M條接收線的觀測系統(tǒng),確定建 立的觀測系統(tǒng)中的實際炮點坐標投影到各接收線的垂直距離;
[0020] 時距方程建立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實際炮點投影到接收線上后與接收線上各檢波 點坐標之間距離,實際炮點坐標投影到各接收線的垂直距離,所述有效波速度、折射波速度 和面波速度以及所述有效波對應的自激自收時間、折射波對應的交叉時間和面波對應的交 叉時間分別建立觀測系統(tǒng)的有效波、折射波、面波的時距方程;
[0021] 曲線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觀測系統(tǒng)的有效波、折射波、面波的時距方程分別生 成有效波、折射波、面波的時距曲線;
[0022] 排片范圍確定模塊,根據折射波、面波對有效波的干擾選擇遠排列接收線、近排列 接收線以確定排列片范圍。
[0023] 本發(fā)明對于在低信噪比地區(qū)避開干擾、全方位觀測、地質構造復雜地區(qū),能有效地 利用已有探區(qū)實際二維地震數據計算觀測系統(tǒng)最大非縱距,確定觀測系統(tǒng)排列片范圍,改 善地震資料采集效果。
[0024]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 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0025]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 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 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 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6] 圖1為本發(fā)明公開的確定觀測系統(tǒng)排列片范圍的方法的流程圖;
[0027] 圖2為本發(fā)明公開的確定觀測系統(tǒng)排列片范圍的裝置的框圖;
[0028] 圖3為某勘探區(qū)的二維地震記錄;
[0029] 圖4為在圖1二維地震記錄拾取目的層、折射波和面波;
[0030] 圖5為探區(qū)地質任務需求設計的三維觀測系統(tǒng);
[0031] 圖6為根據探區(qū)已有的二維地震記錄和設計的觀測系統(tǒng)模擬的第1、3、5、7、9、11 條接收線的地震記錄;
[0032] 圖7為根據探區(qū)已有的二維地震記錄和設計的觀測系統(tǒng)模擬的第2、4、6、8、10、12 條接收線的地震記錄。
【具體實施方式】
[0033]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 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 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34]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確定觀測系統(tǒng)排列片范圍的方法,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
[0035] 步驟S101,采集探區(qū)的二維地震資料;
[0036] 步驟S102,根據二維地震資料計算有效波速度、折射波速度和面波速度;
[0037] 步驟S103,根據二維地震資料中的炮點和檢波點之間的距離、檢波點接收時間,所 述有效波速度、折射波速度和面波速度,以及有效波、折射波、面波的時距方程分別確定有 效波對應的自激自收時間、折射波對應的交叉時間及面波對應的交叉時間;其中,該步驟中 的有效波、折射波、面波的時距方程為 :
【主權項】
1. 一種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