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調整裝置,具體涉及雙目視覺系統(tǒng)中的一種基線自由調整裝置。
背景技術:
:
光學三維測量技術是獲取物體三維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具有非接觸測量、不需接觸被測物表面、高采樣密度等諸多優(yōu)點。
目前,光學三維測量技術的主要實現(xiàn)途徑有:激光雷達法、莫爾法、結構光法、雙目視覺法等等。其中,雙目視覺法是根據(jù)測量系統(tǒng)中各設備的空間幾何位置關系,測得最終的三維信息。近年來,基于雙目視覺的三維測量方法得到了廣泛應用。
在雙目視覺系統(tǒng)中,左右兩個攝像機之間的基線距離,決定了測量范圍的大小和左右攝像機視野的交疊區(qū)域。這就需要一種基線距離的靈活調整裝置,以適應不同測量場合的要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基線自由調整裝置,在用于實際的雙目視覺測量時,可根據(jù)用戶需求靈活的調整測量系統(tǒng)的左右攝像機之間的基線距離,從而實現(xiàn)對被測物表面的最佳測量。
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
雙目視覺系統(tǒng)的基線自由調整裝置,由左滑箱、右滑箱、后基桿、前基桿、左支架、右支架組成;左滑箱的寬度為14厘米,右滑箱的寬度為14厘米;后基桿的長度為240厘米,前基桿的長度為240厘米;左支架的寬度為5厘米,右支架的寬度為5厘米;
左滑箱中上部位開有一個長方形通孔,即左安置孔,用于第一攝像機的安放和固定;右滑箱中上部位開有一個長方形通孔,即右安置孔,用于第二攝像機的安放和固定;左滑箱下方開有兩個圓形通孔,即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使左滑箱在后基桿和前基桿上水平滑動;右滑箱下方開有兩個圓形通孔,即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使右滑箱在后基桿和前基桿上水平滑動;左滑箱和右滑箱在后基桿和前基桿上的水平滑動,使得第一攝像機和第二攝像機之間的基線距離能夠自由調整。
上述雙目視覺系統(tǒng)的基線自由調整裝置,左支架上開有兩個圓形通孔,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后基桿和前基桿通過;右支架上開有兩個圓形通孔,即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使后基桿和前基桿通過;左支架和右支架共同對整個裝置進行支撐和固定。
以上雙目視覺系統(tǒng)的基線自由調整裝置,后基桿和前基桿,從左到右依次通過第一通孔、 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將左支架、左滑箱、右滑箱和右支架連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的基桿和通孔配合,以一種簡便的方式實現(xiàn)了基桿與滑箱、基桿與支架的連接和固定。
2.本實用新型中的左右滑箱在前后基桿上的水平運動,以一種簡便的方式實現(xiàn)了左右兩個攝像機間的基線距離的自由調整。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tǒng)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tǒng)前視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tǒng)俯視圖。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tǒng)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雙目視覺系統(tǒng)的基線自由調整裝置,系統(tǒng)示意圖、系統(tǒng)前視圖、系統(tǒng)俯視圖和系統(tǒng)右視圖分別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該雙目視覺系統(tǒng)的基線自由調整裝置由左滑箱1、右滑箱2、后基桿5、前基桿6、左支架7、右支架8組成;左滑箱1的寬度為14厘米,右滑箱2的寬度為14厘米;后基桿5的長度為240厘米,前基桿6的長度為240厘米;左支架7的寬度為5厘米,右支架8的寬度為5厘米;
左滑箱1中上部位開有一個長方形通孔,即左安置孔3,用于第一攝像機17的安放和固定;右滑箱2中上部位開有一個長方形通孔,即右安置孔4,用于第二攝像機18的安放和固定;左滑箱1下方開有兩個圓形通孔,即第三通孔11和第四通孔12,使左滑箱1在后基桿5和前基桿6上水平滑動;右滑箱2下方開有兩個圓形通孔,即第五通孔13和第六通孔14,使右滑箱1在后基桿5和前基桿6上水平滑動;左滑箱1和右滑箱2在后基桿5和前基桿6上的水平滑動,使得第一攝像機17和第二攝像機18之間的基線距離能夠自由調整。
具體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雙目視覺系統(tǒng)的基線自由調整裝置,在具體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左支架7上開有兩個圓形通孔,即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使后基桿5和前基桿6通過;右支架8上開有兩個圓形通孔,即第七通孔15和第八通孔16,使后基桿5和前基桿6通過; 左支架7和右支架8共同對整個裝置進行支撐和固定。
具體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的雙目視覺系統(tǒng)的基線自由調整裝置,在具體實施例一或具體實施例二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后基桿5和前基桿6,從左到右依次通過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第三通孔11、第四通孔12、第五通孔13、第六通孔14、第七通孔15和第八通孔16,將左支架7、左滑箱1、右滑箱2和右支架8連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