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儀器
技術領域:
。
背景技術:
:超塑性拉伸試驗一直以來是進行超塑性研究的重要基礎,是研究材料超塑性、測定材料參數(shù)和性能指標等最普遍、最簡單的實驗方法,也是進一步揭示超塑性變形本質(zhì)與變形規(guī)律,連接超塑性微觀變形機制與宏觀變形規(guī)律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在超塑性拉伸試驗中,由于試樣是在高溫爐內(nèi)被拉伸,無法使用引伸計來測量其伸長量ΔL,一般均將活動橫梁的位移作為ΔL,并以此來計算應力、應變和應變速率等力學參數(shù),這在均勻變形階段基本可滿足精度要求。但當試樣進入幾何失穩(wěn)而產(chǎn)生頸縮時,試樣上各處的變形并不均勻,此時繼續(xù)用橫梁位移ΔL來推算力學參數(shù)將會產(chǎn)生較大的誤差。此外,橫梁位移也并不能準確反映ΔL,它把試樣上標距以外部分的變形、夾具與拉桿持部分可能產(chǎn)生的打滑、以及試驗機力傳遞環(huán)節(jié)間可能存在的某些間隙等都包含其中,這對一些延伸率很小的材料在拉伸時將產(chǎn)生較大的誤差。因此,要獲得準確的試驗結果,就必須能夠精確測量試樣標距范圍內(nèi)的變形,包括橫截面變化。此外,由于無法測量拉伸過程中試樣頸縮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對于超塑性拉伸失穩(wěn)尤其是斷裂的研究,一直是個難點,未能有大的突破。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在高溫條件下測量超塑性拉伸試樣形變量誤差較大、且無法判斷并記錄頸縮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等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高溫超塑性拉伸大變形測量裝置及方法。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具體如下:高溫超塑性拉伸大變形測量裝置,主要包括高溫爐拉伸機構和形變量測量機構,高溫爐拉伸機構和形變量測量機構均垂直于地面放置。高溫爐拉伸機構主要包括:試驗機下橫梁11、活動橫梁9、高溫爐10及觀察窗。高溫爐10為密閉的爐體,下橫梁11和活動橫梁9上固定有拉桿,觀察窗開于高溫爐10朝向于形變量測量機構一側(cè);下橫梁11水平固定,活動橫梁9由試驗機伺服電機驅(qū)動可帶動拉桿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在高溫爐內(nèi)做往復運動。形變量測量機構包括十字工作平臺2、第一可調(diào)云臺3、第二可調(diào)云臺5、第一攝像機4、第二攝像機6、立柱7和條形光源8。十字工作平臺2水平放置,立柱7和條形光源8垂直固定在十字工作臺2臺面上,第一可調(diào)云臺3和第二可調(diào)云臺5分別活動安裝于立柱7上,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分別安裝在第一可調(diào)云臺3和第二可調(diào)云臺5上,所述的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可分別通過第一可調(diào)云臺3、第二可調(diào)云臺5實現(xiàn)繞X、Y和Z軸旋轉(zhuǎn),十字工作臺2可帶動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在X軸和Z軸方向移動,其中Z軸方向的位移通過位移傳感器測量,位移傳感器與十字平臺2的Z軸方向移動滑塊連接。另設有PC機1用于采集和記錄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的影像信息,通過計算測得高溫條件下試樣拉伸形變量。使用上述高溫超塑性拉伸大變形測量裝置進行測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試驗前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位姿調(diào)整與標定的步驟;2)試驗過程中系統(tǒng)自標定的步驟;3)試驗過程中變形測量的步驟。所述1)試驗前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位姿調(diào)整與標定的步驟,可結合試驗機活動橫梁9的移動來完成,具體如下:1.1)將一個外形尺寸已知的方形標定模板掛在試驗機活動橫梁9的拉桿上,降低試驗機活動橫梁9至標定模板在第一攝像機4中成像位于其測量范圍的最低位置,標定模板的下端與下橫梁11拉桿連接,確保標定模板上的被測面與拉伸試驗過程中試樣的被測面重合,標定模板的縱向中心線與拉伸試樣的中心線重合;1.2)調(diào)整十字工作臺2沿X軸方向平移,使標定模板縱向中心線在第一攝像機4中所成的像通過攝像機像平面的中心位置;1.3)調(diào)整第一可調(diào)云臺3繞Z軸旋轉(zhuǎn),使標定模板在第一攝像機4中所成像的上下邊與像平面的水平方向一致,調(diào)整第一可調(diào)云臺3繞Y軸旋轉(zhuǎn),使標定模板在第一攝像機4中所成像的左、右邊像尺寸相等,調(diào)整第一可調(diào)云臺3繞X軸旋轉(zhuǎn),使標定模板在第一攝像機4中所成像的上、下邊像尺寸相等;1.4)計數(shù)標定模板在第一攝像機4所成像中四個邊的像素數(shù),并根據(jù)標定模板的四邊尺寸,求得表示第一攝像機4圖像中每個像素點在X軸和Y軸方向所代表的幾何尺寸,即第一攝像機4的內(nèi)參數(shù)kxd1、kyd1:kxd1=|AB|+|CD|Nab+Ncd,kyd1=|AD|+|BC|Nad+Nbc;]]>其中,AB和CD分別為標定模板的兩個橫邊,AD和BC分別為標定模板的兩個縱邊,ab、cd、ad和bc分別為標定模板四個邊在第一攝像機4中所成像;Nab、Nbc、Ncd、Nad為成像中四邊的像素數(shù)。1.5)調(diào)整十字平臺2沿Z軸方向移動,標定模板在第一攝像機4中像的尺寸將發(fā)生變化,根據(jù)移動前后標定模板的下邊像尺寸|cd|和|c′d′|,以及十字平臺2的移動距離k,有:|cd||DC|=v1u1|c′d′||DC|=v1u1-k]]>其中,|DC|已知,|cd|和|c′d′|可通過像素數(shù)和像素尺寸求得,通過聯(lián)立上式測算出第一攝像機4的光心至標定模板被測面的距離,即物距u1,以及像距v1;然后使十字平臺2沿Z軸返回初始位置,完成第一攝像機4的位姿調(diào)整與標定;1.6)解開標定模板底部與試驗機下橫梁拉桿的連接,升高活動橫梁9至標定模板的下邊剛好進入第二攝像機6的視角范圍內(nèi),更換試驗機下橫梁11的拉桿為長拉桿,并與標定模板的下端連接,確保標定模板上的被測面與拉伸試驗過程中試樣12的被測面重合,標定模板的縱向中心線與拉伸試樣的中心線重合,觀察第二攝像機6成像中標定模板縱向中心線是否通過像平面中心位置,若不通過,則調(diào)整云臺5的安裝位置和第二攝像機6至通過;1.7)將步驟1.3)~1.5)中的第一攝像機4換為第二攝像機6,第一可調(diào)云臺3換為第二可調(diào)云臺5重復步驟1.3)~1.5),完成第二攝像機6的位姿調(diào)整與標定,獲得其參數(shù)kxd2、kyd2、u2和v2。所述2)試驗過程中系統(tǒng)自標定的步驟,具體如下:2.1)試驗前在試樣12被測表面印制或刻畫兩條平行線SL、SH,以標識其標距,并在下標距線(SL)與上標距線(SH)之間設置若干點作為測量參考標識點;2.2)試樣12安裝完成后,第一攝像機4采集試樣12圖像,根據(jù)kxd1、kyd1,測算試樣尺寸,比較測得的尺寸是否與試樣原始尺寸一致,若誤差較小,則選擇試樣12的上邊緣EF作為系統(tǒng)自標定的動參考邊,選擇試樣12的下邊緣IJ作為系統(tǒng)自標定的定參考邊;如果誤差較大,則重新進行攝像機位姿調(diào)整與標定;2.3)進行拉伸試驗,動參考邊EF在拉伸過程中隨試驗機活動橫梁9移動,試樣12產(chǎn)生形變;A1、當動參考邊EF在第一攝像機4的測量范圍內(nèi)時,拉伸開始前第一攝像機4記錄試樣12動參考邊EF的像尺寸|ef|并作為初始值,變形過程中像尺寸|ef|不變,則說明試樣拉伸變形方向與第一攝像機4的像平面平行,此時變形測量無需誤差補償;A2、如果動參考邊EF的像尺寸|ef|變化,則說明試樣拉伸變形方向與第一攝像機4的像平面不平行,依據(jù)動參考邊的EF尺寸|EF|、第一攝像機4中的初始像尺寸|ef|、當前像尺寸|e′f′|和當前位置E′F′,以及試驗前第一攝像機4標定的物距u1和像距v1,得到EF邊沿光軸方向的移動距離ΔuH1。由變形整理得到然后,選擇動參考邊EF、定參考邊IJ中點H和G作為參考點,G點位置固定,由于變形方向與像平面不平行,H點移動至H″位置,此時若直接應用前述標定結果計算,則求得的是|H′G|,而實際尺寸為|H″G|;假設光軸與像平面的交點o為像平面的中心,則可得到像點h′與像平面中心的距離|oh′|,并可求得|H′OG|=|oh′|·u1v1|H′′OH|=|oh′|·(u1+ΔuH1)v1]]>進一步求得拉伸平面與像平面的交角θ1:θ1=arctan(ΔuH1|H′′OH|-|H′OG|+|H′G|)]]>依此可補償?shù)谝粩z像機4變形測量中所產(chǎn)生的誤差;B1、當動參考邊EF進入在第二攝像機6的測量范圍內(nèi)時,選擇EF接近兩臺攝像機視角重疊區(qū)中心時的位置作為第二攝像機6自標定的定參考位置,將其在第二攝像機6中的像尺寸|ef|作為自標定參考初始值,并將此時EF邊中點H所在的位置作為后續(xù)測量的拼接參考點T,記錄T點分別在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內(nèi)的成像點位置t1、t2,作為后續(xù)測量的拼接參考點,并將此時EF在第二攝像機6中的像尺寸|ef|作為初始值,繼續(xù)變形后如果第二攝像機6中像尺寸|ef|不變,則說明試樣拉伸變形方向與第二攝像機6的像平面平行,此時變形測量無需誤差補償;B2、如果動參考邊的像尺寸|ef|變化,則說明試樣拉伸變形方向與第二攝像機6的像平面不平行,依據(jù)動參考邊的已知尺寸|EF|、在第二攝像機6中的初始像尺寸|ef|、當前像尺寸|e'f'|和當前位置E′F′,以及試驗前第二攝像機6標定的物距u2和像距v2,得到EF邊沿光軸方向的移動距離ΔuH2,采用與A2步驟相同的方法測算拉伸變形方向與第二攝像機6像平面的交角θ2,依此可補償?shù)诙z像機6變形測量中所產(chǎn)生的誤差。所述3)試驗過程中變形測量的步驟,具體如下:①對于A1和B1情況,不存在角度誤差補償,試樣12上標距范圍內(nèi)任意點P點拉伸變形后至P'處,其縱向形變ΔLP為該點相對于下標距線SL的距離變化,即:ΔLP=|S′LP′|-|SLP|,橫向形變ΔWP為該點處試樣寬度尺寸變化,即ΔWP=WP′-WP,WP為變形前P點處試樣寬度,W′P為變形至P′處時的寬度:對于A1情況,變形未超出第一攝像機4測量范圍,由第一攝像機4測量其形變:ΔLP=|SL′P′|-|SLP|=kyd1(Nslp′-Nslp)]]>ΔWP=W′P-WP=kxd1(N′wp-Nwp)其中分別為|SLP|、|S′LP′|在第一攝像機4中所成像slp、sl′p′的像素數(shù),Nwp、N′wp分別為變形前后試樣在第一攝像機4成像中P點和P′處寬度方向的像素數(shù);對于B1情況,形變超出第一攝像機4的測量范圍,第一攝像機4測得從下標距線SL至拼接參考點T的形變,第二攝像機6測得從拼接參考點T至當前P'點處的形變,將兩臺攝像機測量結果拼接,測得P'點處的形變,ΔLP=|SL′T|+|TP′|-|SLP|=kyd1Nslt1′+kyd2Nt2p′-kyd1Nslp]]>ΔWP=W′P-WP=kxd2N′wp-kxd1Nwp其中分別為|S′LT|、|SLP|在第一攝像機4中所成像s′lt1和slp的像素數(shù),為|TP′|在第二攝像機6中成像t2p′的像素數(shù),Nwp為變形前試樣在第一攝像機4成像中P點處寬度方向的像素數(shù),N′wp為變形后試樣在第二攝像機6成像中P'點處寬度方向的像素數(shù)。②對于A2和B2情況,存在角度誤差補償,P點拉伸變形后至P″處,縱向形變ΔLP=|S″LP″|-|SLP|,橫向形變ΔWP=W″P-WP:對于A2情況,變形未超出第一攝像機4測量范圍,由第一攝像機4測量其形變并用θ1補償其誤差,在相似直角三角形OCP′OG和OCP″OP中,可求得同理,在相似直角三角形OCS′LOG和OCS″LOS中可求得其中|P′OG|、|S′LOG|、|GOG|可根據(jù)其成像|op′|、|os′l|、|og|測得,u1、θ1已知,因此ΔLP=|SL′′P′′|-|SLP|=|P′′G|-|SL′′G|-|SLP|=ΔuPsinθ1-ΔuSLsinθ1-kyd1Nslp]]>ΔWP=WP′′-WP=(u1+ΔuP)wp′′v1-kxd1Nwp]]>其中Nslp為|SLP|在第一攝像機4中成像slp的像素數(shù),w″P為變形后試樣在第一攝像機4成像中P″點處寬度,Nwp為變形前試樣在第一攝像機4成像中P點處寬度方向的像素數(shù);對于B2情況,形變超出第一攝像機4測量范圍,第一攝像機4測得從下標距線SL至拼接參考點T的形變,第二攝像機6測得從拼接參考點T至當前P點處的形變,兩臺攝像機測量結果拼接,便可測得P點的形變:ΔLP=|SL′′P′′|-|SLP|=|P′′G|-|SL′′G|-|SLP|=ΔuPsinθ1-ΔuSLsinθ1-kyd1Nslp]]>ΔWP=WP′′-WP=(u1+ΔuP)wp′′v1-kxd1Nwp]]>其中|SLP|、WP由第一攝像機4直接測得,|S″LT″|由第一攝像機4測量并進行誤差補償后測得,T″P″|、W″P由第二攝像機6測量并進行誤差補償后測得,測量方法同前。試驗過程中判斷頸縮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變化的方法具體為:從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的圖像中判斷試樣12上標距范圍內(nèi)橫向尺寸最小的像點pi,即wi=wnim;取距離pi為Δi的另一個像點pi+Δi,若兩像點處的橫向尺寸比值小于某一閾值,即則pi為頸縮像點,其中Δi的選取可根據(jù)試樣12成像中上下標距線間距離不同選取不同的值,即取樣,n為整數(shù),可取n=5或n=10,KW為小于1的常數(shù),可通過超塑性拉伸變形頸縮產(chǎn)生理論分析或試驗觀察來選取合適的值;對于頸縮像點pi,求解該點對應的縱向形變和橫向形變,并根據(jù)pi位于試樣12上標距范圍內(nèi)哪兩個參考標識點之間,判斷頸縮產(chǎn)生的位置;記錄整個拉伸過程中頸縮產(chǎn)生的時間和位置,以及頸縮產(chǎn)生時對應的最大橫向變形,可分析頸縮的發(fā)展和變化。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1、以拉伸試樣圖像作為信息載體,不僅可測量縱向大變形,而且能夠測量試樣橫截面的變化,觀測并記錄頸縮出現(xiàn)的時間、位置、大小、以及頸縮的變化和發(fā)展,具有非接觸和獲得信息豐富等優(yōu)點。2、充分利用拉伸特點,標定和測量過程簡單,測量精度高,速度快,可在線實時測量。3、通過增加攝像機數(shù)量可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4、可與拉伸試驗機的控制系統(tǒng)協(xié)同工作,進一步完善拉伸試驗功能。附圖說明圖1(a)為測量系統(tǒng)硬件組成圖;圖1(b)為測量系統(tǒng)硬件組成側(cè)視圖;圖2(a)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所使用試樣的示意圖;圖2(b)標定模板示意圖;圖3為攝像機位姿調(diào)整示意圖;圖4攝像機內(nèi)、外參數(shù)標定示意圖;圖5攝像機自標定步驟示意圖;圖6攝像機自標定及測量示意圖;圖7(a)無誤差補償雙攝像機測量示意圖;圖7(b)有誤差補償雙攝像機測量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解釋和說明。本發(fā)明中所拉伸試樣可以是板材,也可以棒料,以如圖2(a)所示的板材試樣拉伸為例,其測量內(nèi)容包括縱向和橫向變形,并根據(jù)各點的橫向變形判斷頸縮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變化。實施例1如圖1(a)和圖1(b)所示,高溫超塑性拉伸大變形測量裝置,主要包括高溫爐拉伸機構和形變量測量機構,高溫爐拉伸機構和形變量測量機構均垂直于地面放置。高溫爐拉伸機構主要包括:試驗機下橫梁11、活動橫梁9、高溫爐10及觀察窗。高溫爐10為密閉的爐體,下橫梁11和活動橫梁9上固定有拉桿,觀察窗開于高溫爐10朝向于形變量測量機構一側(cè);下橫梁11水平固定,活動橫梁9由試驗機伺服電機驅(qū)動可帶動拉桿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在高溫爐內(nèi)做往復運動。形變量測量機構包括十字工作平臺2、第一可調(diào)云臺3、第二可調(diào)云臺5、第一攝像機4、第二攝像機6、立柱7和條形光源8。十字工作平臺2水平放置,立柱7和條形光源8垂直固定在十字工作臺2臺面上,第一可調(diào)云臺3和第二可調(diào)云臺5分別通過角鐵由螺栓安裝在立柱7上,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分別安裝在第一可調(diào)云臺3和第二可調(diào)云臺5上,松開第一可調(diào)云臺3和/或第二可調(diào)云臺5安裝角鐵與立柱7的固定螺栓,可調(diào)節(jié)第一可調(diào)云臺3和第二可調(diào)云臺5之間的間距,即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之間的間距。所述的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可分別通過第一可調(diào)云臺3和/或第二可調(diào)云臺5實現(xiàn)繞X、Y和Z軸旋轉(zhuǎn),十字工作臺2可帶動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在X軸和Z軸方向移動,其中Z軸方向的位移通過位移傳感器測量,位移傳感器與十字平臺2的Z軸方向移動滑塊連接。其中數(shù)字攝像機選擇可根據(jù)拉伸試樣的尺寸和測量精度要求來選擇。按照有關標準,圖2(a)中試樣的標距部分尺寸為10mm×5mm×2mm,由于超塑性變形延伸率一般都很大,在此假設試樣拉伸的變形的最大尺寸為160mm(延伸率為1600%),則選擇分辨率為2048×1536的攝像機時,測量時的像素級精度最高為160/(2048×2)=0.0391mm,結合亞像素算法可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本實施例中選擇具有USB2.0標準接口的DH-HV3151UC工業(yè)彩色數(shù)字攝像機,其分辨率為2048×1536,最高分辨率下的采集幀率為6幀/秒,并配備可變焦距的鏡頭。攝像過程中的照明采用條形LED光源。可調(diào)云臺和十字工作臺均可市購通用小型云臺和小型十字工作臺,十字工作臺Z軸方向移動距離的測量采用TG110光柵測微傳感器。測量裝置在安裝時應保證十字工作臺的臺面水平,立柱與十字工作臺垂直,兩臺攝像機光軸所在的平面盡可能與立柱平行,調(diào)整兩臺攝像機的間距,使其視角完全覆蓋160mm變形測量,且有一定的視覺重合區(qū)。為了便于對爐內(nèi)試樣測量,加熱爐側(cè)壁開設一個觀察窗,兩臺數(shù)字攝像機與光源正對觀察窗,可以通過為攝像機鏡頭增設濾光片或數(shù)字濾光的方法,或二者兼有的方法消除高溫紅外線對測量的影響。測量裝置對拉伸變形測量的過程如下:試驗前進行攝像機位姿調(diào)整。將圖2(b)所示的外形尺寸已知的標定模板掛置在試驗機活動橫梁9的拉桿上,降低試驗機活動橫梁9,至標定模板在第一攝像機4中成像位于該攝像機測量范圍的最低位置,將標定模板下端與下橫梁11的拉桿連接后適度張緊,確保標定模板上的被測面與拉伸試驗過程中試樣的被測面重合,標定模板的縱向中心線與拉伸試樣的中心線重合,標定模板與其像如圖3所示,調(diào)整十字工作臺2沿X軸方向平移,使標定模板縱向中心線成像通過攝像機像平面的中心;調(diào)節(jié)第一可調(diào)云臺3繞Z軸,使圖像中的ab、cd邊與像平面的水平方向U一致,調(diào)節(jié)第一可調(diào)云臺3分別繞X軸和Y軸旋轉(zhuǎn),使圖像中ab=cd、da=bc;計數(shù)標定模板四個邊成像的像素數(shù)依次為Nab、Nbc、Ncd、Nad,則第一攝像機4的內(nèi)參數(shù)如下:kxd1=|AB|+|CD|Nab+Ncd,kyd1=|AD|+|BC|Nad+Nbc]]>kxd1、kyd1值分別表示第一攝像機4圖像中每個像素點在橫向x軸和縱向y軸方向所代表的幾何尺寸。然后以DC(dc)為參考,調(diào)整十字平臺2沿Z軸方向移動k,像尺寸發(fā)生變化,根據(jù)移動前后dc尺寸變化和十字平臺的移動距離,測算攝像機光心至標定模板被測面的距離,即物距,參考圖4所示,則有:|cd||DC|=v1u1|c′d′||DC|=v1u1-k]]>其中|DC|和k已知,cd和c′d′為像尺寸,HV3151UC型攝像機每個像素的尺寸為3.2μm×3.2μm,計數(shù)cd和c′d′的像素數(shù)可求得其尺寸,代入上式可求得物距u1和像距v1。將攝像機調(diào)整回初始位置,至此,第一攝像機4的位姿調(diào)整與標定完成。解開標定模板底部與試驗機下橫梁拉桿的連接,升高試驗機活動橫梁至標定模板的下邊剛好進入第二攝像機6的視角范圍內(nèi),用一根加長的拉桿將模板與試驗機下橫梁連接后適度張緊,確保標定模板上的被測面與拉伸試驗過程中試樣的被測面重合,標定模板的縱向中心線與拉伸試樣的中心線重合,重復對第一攝像機4的操作,完成第二攝像機6的位姿調(diào)整與標定,獲得其參數(shù)kxd2、kyd2、u2和v2。至此,試驗前兩臺攝像機位姿調(diào)整與標定工作完成。試驗前在試樣12被測表面刻畫或印制兩條平行線SL、SH,用來標識試樣的標距范圍,在標距范圍內(nèi)試樣中心線上標識一系列參考點,參考圖2(a)。安裝標識好的試樣并適度張緊,PC機控制第一攝像機4采集圖像,可測得|EF|=kxd1Nef、|IJ|=kxd1Nij,|EI|=kyd1Nei、|FJ|=kyd1Nfj,將測量結果與試樣原始尺寸對比,如果誤差太大,則重新進行位姿調(diào)整與標定。攝像機自標定時選擇試樣上的上邊緣EF和下邊緣IJ作為自標定參考,拉伸過程中IJ位置不變,EF隨活動橫梁上移,移動過程中如果EF成像尺寸|ef|發(fā)生變化,則拉伸變形方向與像平面不平行,參考圖5,根據(jù)EF像尺寸的變化,可計算標定板EF邊沿光軸方向的移動距離ΔuH1:|E′F′||e′f′|=u1-ΔuH1v1]]>式中|EF|=|E′F′|,u1、v1已知,|e′f′|為當前位置EF像尺寸,由此可求得選擇動參考邊EF的中點H、定參考邊IJ的中點G作為參考點,成像關系參考圖6,G點位置固定,由于變形方向與像平面不平行,H點移動至H″位置,此時若直接應用前述標定結果計算,則根據(jù)像|h′g|求得的是|H′G|,而實際尺寸為|H″G|。假設光軸與像平面的交點O為攝像機像平面的中心(也可通過標定求得),可測得像點h′與像平面中心的距離|oh′|,并可求得|H′OG|=|oh′|·u1v1|H′′OH|=|oh′|·(u1+ΔuH1)v1]]>由此可求得拉伸平面與像平面的交角:θ1=arctan(ΔuH1|H′′OH|-|H′OG|+|H′G|)]]>求得該角度便可對測量結果進行誤差補償。以上為第一攝像機4的自標定過程,對于第二攝像機6,選擇EF邊接近兩臺攝像機視角重疊區(qū)中心時的位置作為第二攝像機6自標定的定參考邊,并將此時EF邊中點H所在的位置作為后續(xù)測量的拼接參考點T,記錄該點在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內(nèi)的成像點位置t1、t2,作為后續(xù)測量的拼接參考點,參考圖7(a)。將此時EF在第二攝像機6中的像尺寸|ef|作為初始值,繼續(xù)變形后如果第二攝像機6中像尺寸|ef|不變,則說明試樣拉伸變形方向與第二攝像機6的像平面平行,變形測量無需誤差補償;如果像尺寸|ef|變化,則說明試樣拉伸變形方向與第二攝像機6的像平面不平行,依據(jù)|EF|尺寸、第二攝像機6中的初始像尺寸|ef|、當前像尺寸|e'f'|和當前位置E′F′,以及試驗前第二攝像機6標定的物距u2和像距v2,得到EF邊沿光軸方向的移動距離ΔuH2,參考圖5,進一步求得拉伸變形方向與第二攝像機6像平面的交角θ2,參考圖6,依此可補償?shù)诙z像機6變形測量中所產(chǎn)生的誤差。至此自標定過程完成。試驗過程中對于試樣變形的測量是在自標定之后,測量分兩步進行,當變形較小時,由第一攝像機4實施測量,變形超出第一攝像機4測量范圍時,第一攝像機4測得下半部分形變,第二攝像機6測得上半部分形變,兩臺攝像機測量結果拼接,便可測得試樣在整個標距范圍內(nèi)的形變。依據(jù)是否存在誤差補償,測量分為以下兩種情況:情況一,不存在角度誤差補償,對于試樣12上標距范圍內(nèi)任意點P,拉伸變形至P′處,其縱向形變ΔLP為該點相對于下標距線SL的距離變化,橫向形變ΔWP為該點處試樣寬度尺寸變化。參考圖6,當變形未超出第一攝像機4測量范圍時,由第一攝像機4測量其形變:ΔLP=|SL′P′|-|SLP|=kyd1(Nslp′-Nslp)]]>ΔWP=W′P-WP=kxd1(N′wp-Nwp)其中分別為|SLP|、|S′LP′|在第一攝像機4中所成像slp、s′lp′的像素數(shù),Nwp、N′wp分別為變形前后試樣在第一攝像機4成像中P點和P′處寬度方向的像素數(shù);形變超出第一攝像機4的測量范圍,參考圖7(a),第一攝像機4測得從下標距線SL至拼接參考點T的形變,第二攝像機6測得從拼接參考點T至當前P'點處的形變,將兩臺攝像機測量結果拼接,測得P'點處的形變,ΔLP=|SL′T|+|TP′|-|SLP|=kyd1Nslt1′+kyd2Nt2p′-kyd1Nslp]]>ΔWP=W′P-WP=kxd2N′wp-kxd1Nwp其中分別為|S′LT|、|SLP|在第一攝像機4中所成像s′lt1和slp的像素數(shù),為|TP′|在第二攝像機6中成像t2p′的像素數(shù),Nwp為變形前試樣在第一攝像機4成像中P點處寬度方向的像素數(shù),N′wp為變形后試樣在第二攝像機6成像中P'點處寬度方向的像素數(shù)。情況二,存在角度誤差補償,對于試樣12上標距范圍內(nèi)任意點P,拉伸變形后至P″處,參考圖6。變形未超出第一攝像機4測量范圍,由第一攝像機4測量其形變并用θ1補償其誤差,在相似直角三角形OCP′OG和OCP″OP中,可求得同理,在相似直角三角形OCS′LOG和OCS″L″OS中可求得其中|P′OG|、|S′LOG|、|GOG|可根據(jù)其成像|op′|、|os′l|、|og|測得,u1、θ1已知,因此ΔLP=|SL′′P′′|-|SLP|=|P′′G|-|SL′′G|-|SLP|=ΔuPsinθ1-ΔuSLsinθ1-kyd1Nslp]]>ΔWP=WP′′-WP=(u1+ΔuP)wp′′v1-kxd1Nwp]]>其中Nslp為|SLP|在第一攝像機4中成像slp的像素數(shù),w″p為變形后試樣在第一攝像機4成像中P″點處寬度,Nwp為變形前試樣在第一攝像機4成像中P點處寬度方向的像素數(shù);對于B2情況,形變超出第一攝像機4測量范圍,參考圖7(b),第一攝像機4測得從下標距線SL至拼接參考點T的形變,第二攝像機6測得從拼接參考點T至當前P點處的形變,兩臺攝像機測量結果拼接,便可測得P點的形變:ΔLP=|SL′′P′′|-|SLP|=|P′′G|-|SL′′G|-|SLP|=ΔuPsinθ1-ΔuSLsinθ1-kyd1Nslp]]>ΔWP=WP′′-WP=(u1+ΔuP)wp′′v1-kxd1Nwp]]>其中|SLP|、WP由第一攝像機4直接測得,|S″LT″|由第一攝像機4測量并進行誤差補償后測得,|T″P″|、W″P由第二攝像機6測量并進行誤差補償后測得,測量方法同前。試驗過程中判斷頸縮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變化,可首先從第一攝像機4和第二攝像機6的圖像中判斷試樣12上標距范圍內(nèi)橫向尺寸最小的像點pi,即wi=wmin,wi表示像點pi處成像寬度;然后取距離pi為Δi的另一個像點pi+Δi,若兩像點處的橫向尺寸比值小于某一閾值,即則pi為頸縮像點,其中Δi的選取可根據(jù)試樣12成像中上下標距線間距離不同選取不同的值,即取樣,n為整數(shù),可取n=5或n=10,KW為小于1的常數(shù),可通過超塑性拉伸變形頸縮產(chǎn)生理論分析或試驗觀察來選取合適的值;對于頸縮像點pi,求解該點對應的縱向形變和橫向形變,并根據(jù)pi位于試樣12上標距范圍內(nèi)哪兩個參考標識點之間,判斷頸縮產(chǎn)生的位置,參考圖2(a);記錄整個拉伸過程中頸縮產(chǎn)生的時間和位置,以及頸縮產(chǎn)生時對應的最大橫向變形,由此分析頸縮的發(fā)展和變化。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