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
背景技術:
碳/碳(C/C)復合材料是一類以碳纖維為增強體、以碳質(zhì)材料為基體、基本化學組成為單一的碳元素特殊組成的功能復合材料,具有耐高溫、低密度、高比模、高比強、抗熱震、耐腐蝕、摩擦性能好、熱膨脹系數(shù)小等優(yōu)異性能。目前,碳/碳復合材料作為耐摩擦、熱防護、抗核輻射等結構材料廣泛應用航空航天、核能、國防以及許多民用工業(yè)領域。由碳纖維、基體碳、不同層次界面層和顯微孔隙和裂紋四部分微觀結構組成的碳/碳復合材料,其
中碳纖維/基體碳間界面層作為碳/碳復合材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連接纖維、基體兩個基本組分的橋梁,具有傳遞效應、阻斷效應、不連續(xù)效應和誘導效應等。
由于碳/碳復合材料中纖維的直徑在6 7ii m左右,其界面的強度測試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對于碳纖維/基體界面的強度的測試,最常規(guī)的測試方法為臨界纖維長度法和單纖維拔出法,只能在同一制樣條件下,測試單一纖維/基體界面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存在制樣困難、測試樣品制樣重復性差、嚴重影響評價纖維/基體界面強度性能的準確性問題。同時由于碳/碳(C/C)復合材料成型過程具有多層次、漸進性和隨機性,形成纖維/基體碳間的界面層結構和性能也具有多樣性,因此有必要對其界面力學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這都是目前纖維/基體界面強度測試過程中迫切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為了解決現(xiàn)有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存在制樣困難、測試樣品制樣重復性差、嚴重影響評價纖維/基體界面強度性能的準確性問題。而提供的一種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 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的具體步驟為一、截取與待測纖維軸向垂直的碳/碳復合材料,并進行逐級均勻減薄和拋光處理,得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樣品;二、將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樣品固定在水平位移樣品臺的支撐狹縫上,調(diào)整樣品臺,使施壓探針位于待測纖維正上方,并均處于支撐狹縫的中心位置;三、通過頂出系統(tǒng)對待測纖維施加軸向壓力,使受壓待測纖維從纖維/基體界面間逐漸發(fā)生界面脫粘,并在受壓待測纖維脫離基體的條件下記錄纖維被頂出的載荷與位移之間關系以及待測纖維被頂出的最大力值f ;四、通過待測纖維頂出的最大力值和頂出纖維束的側面積,即可得出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的剪切強度值t ;五、重復步驟一至步驟四得到測試試樣的n個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t ,和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平均值T、標準偏差S和分散系數(shù)Cv ;即得出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其中,步驟五中n表示自然數(shù);步驟四中待測纖維和纖維/基體界面的剪切強度t的公式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其中f為待測纖維被頂出的最大力值,S為被頂出纖維的側面積,1為頂出后樣品孔洞的邊長,h為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厚度;步驟五中得到纖維和纖維/基體界面間的剪切強度的平均值T、標準偏差S和分散系數(shù)Cv的公式為 其中T為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平均值,單位為MPa ; t i為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單位為MPa ;n為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的樣本數(shù);S為待測樣品的n個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強度值的標準偏差,單位為MPa ;Cv為分散系數(shù)值。 本發(fā)明方法采用單纖維頂出方法對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間界面剪切強度進行測試,在顯微鏡下借助精密定位系統(tǒng),受壓纖維與纖維/基體界面間發(fā)生界面脫粘后,從纖維/基體界面間中被脫出。在頂出過程中記錄載荷-位移(或時間)數(shù)據(jù),然后即可得到其界面剪切強度(IFSS),并對測試結果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其測試結果符合正態(tài)統(tǒng)計分布規(guī)律。 本發(fā)明方法可以直接從實際復合材料制件切取,不需特殊制備,同時可以定量對碳/碳復合材料纖維/基體碳間界面力學性能進行表征。
本發(fā)明的方法可直接、原位、可多點時時測試。 本發(fā)明測量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經(jīng)反復實驗檢測,符合正態(tài)統(tǒng)計分布規(guī)律,可準確得到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性能。
本發(fā)明測量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容易控制的特點,能夠準確反映出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性能。
圖1是為本發(fā)明的的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CCD攝像頭、2為顯微觀察系統(tǒng)、3為測試樣品、4為樣品臺及支撐系統(tǒng)、5為XYZ三向位移平臺、6為載荷和位移傳感系統(tǒng)、7為微機控制及顯示系統(tǒng)。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舉具體實施方式
,還包括各具體實施方式
間的任意組合。
具體實施方式
一 本實施方式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的具體步驟為一、截取與待測纖維軸向垂直的碳/碳復合材料,并進行逐級均勻減薄和拋光處理,得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樣品;二、將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樣品固定在水平位移樣品臺的支撐狹縫上,調(diào)整樣品臺,使施壓探針位于待測纖維正上方,并均處于支撐狹縫的中心位置;三、通過頂出系統(tǒng)對待測纖維施加軸向壓力,使受壓待測纖維從纖維/基體界面間逐漸發(fā)生界面脫粘,并在受壓待測纖維脫離基體的條件下記錄纖維被頂出的載荷與位移之間關系以及待測纖維被頂出的最大力值f ;四、通過待測纖維頂出的最大力值和頂出纖維束的側面積,即可得出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的剪切強度值t ;五、重復步驟一至步驟四得到測試試樣的n個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t,和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平均值;、標準偏差S和分散系數(shù)Cv ;即得出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其中,步驟五中n表示自然數(shù);步驟四中待測纖維和纖維/基體界面的剪切強度t的公式為 7"=丄=i6* /// 其中f為待測纖維被頂出的最大力值,S為被頂出纖維的側面積,1為頂出后樣品孔洞的邊長,h為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厚度;步驟五中得到纖維和纖維/基體界面間的剪切強度的平均值T、標準偏差S和分散系數(shù)Cv的公式為 其中T為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平均值,單位為MPa ; t i為待測纖維和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單位為MPa ;n為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的樣本數(shù);S為待測樣品的n個纖維和纖維/基體界面強度值的標準偏差,單位為MPa ;Cv為分散系數(shù)值。 本實施方式步驟三中纖維為單根纖維,用金剛石探針對碳/碳復合材料中所選定的單根纖維施加軸向壓力。
具體實施方式
二 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不同點是步驟一中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厚度為50 150iim。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不同點是步驟一中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厚度為80iim。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三的不同點是步驟一中逐級均勻減薄和拋光處理的具體步驟為依次分別采用300#、500#、800#、1500#、2000#目數(shù)的金相砂紙對截取的碳/碳復合材料進行逐級均勻減薄,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樣品厚度為80ym,然后采用顆粒粒度小于5X10—3mm的金剛砂或三氧化鉻作為拋光劑,經(jīng)過拋光處理,用酒精棉擦拭試樣表面除去拋光污垢。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四的不同點是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樣品厚度為100iim。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四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六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五的不同點是步驟二中水平位移樣品臺的水平方向的調(diào)節(jié)范圍為小于15mm。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6
具體實施方式
七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五的不同點是步驟二中水平位 移樣品臺的水平方向的調(diào)節(jié)范圍為10mm。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八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七的不同點是步驟二中支撐狹 縫寬度為20 60iim。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九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七的不同點是步驟二中支撐狹 縫寬度為40iim。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十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九的不同點是步驟二中施壓加 載負荷速度為O.Ol 0. 15iim/s。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九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i^一 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九的不同點是步驟二中施壓 加載負荷速度為0.07iim/s。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九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十二 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i^一的不同點是步驟二中施 壓加載探頭直徑為4 6ym。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十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十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i^一的不同點是步驟二中施 壓加載探頭直徑為5ym。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十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十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十三的不同點是在步驟三之 前增加初始化步驟打開載荷和位移傳感系統(tǒng)、顯微觀察和CCD攝像系統(tǒng)、微機控制及顯示 系統(tǒng),對顯微觀察和CCD攝像系統(tǒng)進行聚焦處理,調(diào)整樣品臺,使施壓探針在水平位移樣品 臺的頂出位置,通過固定水平樣品臺的移動位置,使顯微觀察和CCD攝像系統(tǒng)在視場內(nèi)目 鏡中兩條相互垂直線的目標點與施壓探針頂出位置的中心重合。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 式一至十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十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十四的不同點是顯微觀察和CCD 攝像系統(tǒng)為用放大倍數(shù)大于600倍的廣角顯微鏡。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十四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十六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十五的不同點是步驟三中待 測纖維頂出力值的范圍為100 400mN。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十五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十七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十五的不同點是步驟三中待 測纖維頂出力值的范圍為500 6500mN。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十五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十八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十五的不同點是步驟三中待 測纖維頂出力值的范圍為4000mN。其它步驟及參數(shù)與實施方式一至十五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十九本實施方式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 的方法的具體步驟為一、截取與待測纖維軸向垂直的碳/碳復合材料,并進行逐級均勻減 薄和拋光處理,得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樣品;二、將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樣品固定在水 平位移樣品臺的支撐狹縫上,調(diào)整樣品臺位置,使施壓探針位于待測纖維正上方,并均處于 支撐狹縫的中心位置;三、通過頂出系統(tǒng)對待測纖維施加軸向壓力,使受壓待測纖維從纖維 /基體界面間逐漸發(fā)生界面脫粘,并在受壓待測纖維脫離基體的條件下記錄纖維被頂出的 載荷與位移之間關系以及待測纖維被頂出的最大力值f ;四、通過待測纖維頂出的最大力 值和頂出纖維束的側面積,即可得出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的剪切強度值t ;五、重復步驟 一至步驟四得到測試試樣的n個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t ,和纖維/基體界面 剪切強度的的平均值7、標準偏差S和分散系數(shù)Cv;即得出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 面剪切強度;其中步驟一中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厚度為llOym;步驟一中逐級均勻減薄和拋光處理的具體步驟為依次分別采用300#、500#、800#、1500#、2000#目數(shù)的金相砂紙 對截取的碳/碳復合材料進行逐級均勻減薄,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樣品厚度為110 m,然 后采用顆粒粒度為3X10—3mm的金剛砂作為拋光劑,經(jīng)過拋光處理,用酒精棉擦拭試樣表面 除去拋光污垢;步驟二中水平位移樣品臺的水平方向的調(diào)節(jié)范圍為10mm ;步驟二中支撐狹 縫寬度為40 m ;步驟三中施壓加載負荷速度為0. 07 m/s ;步驟二中施壓加載探頭直徑為 5 m ;在步驟二與步驟三之間增加初始化步驟打開載荷和位移傳感系統(tǒng)、顯微觀察和CCD 攝像系統(tǒng)、微機控制及顯示系統(tǒng)并清零,對顯微觀察和CCD攝像系統(tǒng)進行聚焦處理,調(diào)整樣 品臺位置,使施壓探針在水平位移樣品臺的頂出位置,使顯微觀察和CCD攝像系統(tǒng)在視場 內(nèi)目鏡中兩條相互垂直線的目標點與施壓探針頂出位置的中心重合;步驟三中待測纖維頂 出力值的范圍為4000mN ;步驟五中n表示自然數(shù);步驟四中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的 剪切強度t的公式為 7" = i =: S /A 其中f為待測纖維被頂出的最大力值,S為被頂出纖維的側面積,1為頂出后樣品 孔洞的邊長,h為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厚度;步驟五中得到纖維和纖維/基體界面間的剪 切強度的平均值T、標準偏差S和分散系數(shù)Cv的公式為 其中T為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平均值,單位為MPa ; t i為待測纖 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單位為MPa ;n為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 的樣本數(shù);S為待測樣品的n個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強度值的標準偏差,單位為MPa ;Cv 為分散系數(shù)值。 經(jīng)過本實施方式測得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為32. OOMPa。
在本實施方式碳/碳復合材料進行選定檢測點附近隨機選取100個點再次進行碳 /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測量,其檢測結果平均值為32. 50Mpa,標準偏差 S為3. 25Mpa,分散系數(shù)Cv為10% ,其結果符合正態(tài)統(tǒng)計分布規(guī)律,可準確得到材料的纖維 /基體界面剪切強度性能。 本實施方式測量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具有操作簡 單、容易控制的特點。 本實施方式可以直接從實際復合材料制件切取,不需特殊制備,同時可以定量對 碳/碳復合材料纖維/基體碳間界面力學性能進行表征。 完成本實施方式的裝置包括CCD攝像頭1、顯微觀察系統(tǒng)2、測試樣品3、樣品臺及 支撐系統(tǒng)4、 XYZ三向位移平臺5、載荷和位移傳感系統(tǒng)6、微機控制及顯示系統(tǒng)7組成。
啟動儀器的顯微觀察系統(tǒng)、CCD攝像系統(tǒng),系統(tǒng)顯微觀察聚焦,通過樣品臺的移動,
8調(diào)整施壓探針在樣品臺的頂出位置,要求在視場內(nèi)目鏡中兩條相互垂直線的目標點與施壓
探針頂出位置中心重合,并置于支撐狹縫中心位置處。將測試樣品固定在樣品臺。 在顯微鏡視場內(nèi)里找出樣品中需要測試的纖維,將該纖維的中心置于視場中兩條
相互垂直線的目標點,通過移動樣品臺,此時施壓探針處于選定的纖維束正上方,以預先選
定的速度0.07ym/s勻速加載,記錄樣品的測試載荷-位移(或時間)曲線,當載荷出現(xiàn)為
大幅度下降,立即卸載,得到待測纖維被頂出的最大力值f。提升施壓探針,移動樣品臺到觀
察系統(tǒng)下,可直接觀察到頂出纖維與其周圍基體的狀態(tài)。
權利要求
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的具體步驟為一、截取與待測纖維軸向垂直的碳/碳復合材料,并進行逐級均勻減薄和拋光處理,得到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樣品;二、將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樣品固定在水平位移樣品臺的支撐狹縫上,調(diào)整樣品臺,使施壓探針位于待測纖維正上方,并均處于支撐狹縫的中心位置;三、通過頂出系統(tǒng)對待測纖維施加軸向壓力,使受壓待測纖維從纖維/基體界面間逐漸發(fā)生界面脫粘,并在受壓待測纖維脫離基體的條件下記錄纖維被頂出的載荷與位移之間關系以及待測纖維被頂出的最大力值f;四、通過待測纖維頂出的最大力值和頂出纖維束的側面積,即可得出其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的剪切強度值τ;五、重復步驟一至步驟四得到測試試樣的n個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τi和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的平均值τ、標準偏差S和分散系數(shù)Cv;即得出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其中,步驟五中n表示自然數(shù);步驟四中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的剪切強度τ的公式為 <mrow><mi>τ</mi><mo>=</mo><mfrac> <mi>f</mi> <mi>S</mi></mfrac><mo>=</mo><mfrac> <mi>f</mi> <mi>lh</mi></mfrac> </mrow>其中f為待測纖維被頂出的最大力值,S為被頂出纖維的側面積,l為頂出后樣品孔洞的邊長,h為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厚度;步驟五中得到纖維和纖維/基體界面間的剪切強度的平均值τ、標準偏差S和分散系數(shù)Cv的公式為 <mrow><mover> <mi>τ</mi> <mo>‾</mo></mover><mo>=</mo><munderover> <mi>Σ</mi> <mrow><mi>i</mi><mo>=</mo><mn>1</mn> </mrow> <mi>n</mi></munderover><msub> <mi>τ</mi> <mi>i</mi></msub><mo>/</mo><mi>n</mi> </mrow> <mrow><mi>S</mi><mo>=</mo><msqrt> <mfrac><mn>1</mn><mi>n</mi> </mfrac> <munderover><mi>Σ</mi><mrow> <mi>i</mi> <mo>=</mo> <mn>1</mn></mrow><mi>n</mi> </munderover> <msup><mrow> <mo>(</mo> <msub><mi>τ</mi><mi>i</mi> </msub> <mo>-</mo> <mover><mi>τ</mi><mo>‾</mo> </mover> <mo>)</mo></mrow><mn>2</mn> </msup></msqrt> </mrow> <mrow><mi>Cv</mi><mo>=</mo><mfrac> <mi>S</mi> <mover><mi>τ</mi><mo>‾</mo> </mover></mfrac> </mrow>其中τ為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平均值,單位為MPa;τi為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單位為MPa;n為待測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值的樣本數(shù);S為待測樣品的n個纖維的纖維/基體界面強度值的標準偏差,單位為MPa;Cv為分散系數(shù)值。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驟一中待測碳/碳復合材料的厚度為50 150 ii m。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逐級均勻減薄和拋光處理的具體步驟為依次分別采用300#、500#、 800#、1500#、2000#目數(shù)的金相砂紙對截取的碳/碳復合材料進行逐級均勻減薄,待測碳/ 碳復合材料的樣品厚度為50 150 ii m,然后采用顆粒粒度小于5X 10—3mm的金剛砂或三氧 化鉻作為拋光劑,經(jīng)過拋光處理,用酒精棉擦拭試樣表面除去拋光污垢。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水平位移樣品臺的水平方向的調(diào)節(jié)范圍為小于15mm。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 、2或4所述的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支撐狹縫寬度為20 60iim。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驟三中施壓加載負荷速度為0. 01 0. 15 ii m/s。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施壓加載探頭直徑為4 6 m。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在步驟三之前增加初始化步驟打開施壓載荷和位移傳感系統(tǒng)、顯微觀察和CCD 攝像系統(tǒng)、微機控制及顯示系統(tǒng),對顯微觀察和CCD攝像系統(tǒng)進行聚焦處理,調(diào)整樣品臺, 使施壓探針在水平位移樣品臺的頂出位置,使顯微觀察和CCD攝像系統(tǒng)在視場內(nèi)目鏡中兩 條相互垂直線的目標點與施壓探針頂出位置的中心重合。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顯微觀察和CCD攝像系統(tǒng)為用放大倍數(shù)大于400倍的顯微鏡。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1、2、4、6、8或9所述的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 強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待測纖維頂出力值的范圍為0. 01 10000mN。
全文摘要
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它涉及一種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它解決了現(xiàn)有方法存在制樣困難、測試樣品制樣重復性差、嚴重影響評價纖維/基體界面強度性能的準確性問題。方法一、對截取的碳/碳復合材料樣品進行減薄和拋光處理;二、將該樣品固定在水平位移樣品臺上;三、測得待測纖維被頂出的最大力值;四、直接得到纖維/基體界面的剪切強度值τ;五、準確表示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狀態(tài)。本發(fā)明測試碳/碳復合材料的纖維/基體界面剪切強度的方法經(jīng)反復實驗檢測,可準確得到其界面剪切強度性能。本發(fā)明方法可直接從實際復合材料制件切取,不需特殊制備,進行原位測試。
文檔編號G01N3/24GK101706397SQ20091007329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劉麗, 宋元軍, 景介輝, 黃玉東 申請人:哈爾濱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