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防管線磨損功能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制程技術的進步,帶動了電子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而各式電子產品也不斷地推陳出新。其中,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基于其高畫質、空間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與無輻射等優(yōu)點,已逐漸成為顯示器市場中的主流。
液晶顯示器主要包括液晶顯示面板(LCDpanel)、背光模組(即模)〔塊,BackLight Module)及光源裝置等,其中,液晶顯示面板的制作大致包括下基板制作、上基板制作、膠框涂布、壓合密封以及偏光片貼附等步驟。而在完成偏光片貼附的動作之后,接著便進行一封裝制程,其主要是利用外引腳接合技術(Outer Lead Bonding)、軟片自動貼合技術(Tape AutomatedBonding,TAB)或晶粒-玻璃接合技術(Chip On Glass,COG),以使液晶顯示面板、驅動芯片(晶片)(如閘極驅動芯片或源極驅動芯片)以及電路板彼此電性連接。
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有習知的液晶顯示面板在進行封裝制程前,會先對液晶顯示面板進行一點亮測試(LOT),以檢測液晶顯示面板的偏光片的缺陷(Defect)狀況。此外,現(xiàn)有習知的液晶顯示面板在完成封裝制程完成之后,亦會進行一電路板檢測(Printed Circuit Board Inspection,PCBI),以藉由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情況檢測電路板的品質。上述的檢測動作通常是利用一制程設備來吸附并承載液晶顯示面板,并藉由例如探針卡(ProbeCard)的數(shù)組狀排列的多個探針(Probe),來對液晶顯示面板進行電性測試。
請參閱圖1所示,是現(xiàn)有習知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程設備的立體示意圖。該制程設備100,包括一載臺110、一真空泵(Vacuum Pump)120及一管線130。其中,真空泵120藉由管線130而與載臺110相連通,并進行一抽氣的動作,以使得載臺110的表面得以吸附一液晶顯示面板150。如此一來,藉由載臺110的上下移動,使得位于載臺上方的探針卡140對液晶顯示面板150上的每一個組件進行檢測的動作。此外,制程設備100更包括一蓋板160,配置于管線130接近載臺110的一端的上方,其目的主要在于保護管線130,并可避免在載臺110移動時,管線130因與外界碰觸而自載臺110上脫落的情形發(fā)生。
請依序參閱圖2A及圖2B所示,分別是現(xiàn)有習知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程設備的動作示意圖。如圖2A所示為載臺110位于一檢測位置上的情形,此時探針卡140恰與液晶顯示面板150接觸,以對液晶顯示面板150的部分組件進行檢測。再如圖2B所示,探針卡140完成上述的部分組件的檢測后,載臺將由原先的位置(虛線位置)向下移動至另一位置,以利探針卡140步進至其它組件上方,而對其他組件進行檢測。值得注意的是,當載臺110相對于真空泵120上下移動時,將同時帶動管線130產生扭曲,進而使得管線130與蓋板160來回接觸與摩擦。如此長期作用下,管線130的表面將因為磨耗而產生許多微粒,進而影響液晶顯示面板150的組件的潔凈度及量測時的準確率。此外,管線130更可能因過度磨耗導致破損,而有漏氣的現(xiàn)象發(fā)生。
由此可見,上述現(xiàn)有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仍存在有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fā)展完成,此顯然是相關業(yè)者急欲解決的問題。
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jīng)驗及專業(yè)知識,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以期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能夠改進一般現(xiàn)有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jīng)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jīng)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chuàng)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的具有防管線磨損功能的制程設備,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適于藉由一防管線磨損裝置來導引管線,而可降低管線因載臺移動而與蓋板之間發(fā)生磨損的機會,從而具有更加適于實用的功效,且具有產業(yè)上的利用價值。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防管線磨損機構,適用于一制程設備,該制程設備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配置于該第一本體上的一蓋板,以及連接于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的一管線,其中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的相對位置會視操作狀態(tài)而改變,該防管線磨損機構至少包括一調整桿,可移動地連接于該蓋板上;一軸桿,可移動地配置于該調整桿上;以及一滾輪,套設于該軸桿上,當該管線與該滾輪承靠時,該滾輪是以滾動的方式導引該管線,以避免該管線與該蓋板接觸。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xiàn)。
前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中所述的軸桿是可轉動地配置于該調整桿上。
前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更包括一延伸板,配置于該蓋板上。
前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中所述的調整桿是藉由該延伸板而可轉動地連接于該蓋板上。
前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中所述的調整桿具有一滑槽,該延伸板是與該調整桿中該滑槽的一端連接,且該軸桿是與該調整桿中該滑槽的另一端連接。
前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中所述的調整桿是藉由該滑槽而配置于該延伸板上,且該調整桿可在該延伸板上轉動并且滑動。
前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中所述的軸桿是藉由該滑槽而配置于該調整桿上,且該軸桿可在該調整桿上轉動并且滑動。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制程設備,該制程設備至少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的相對位置會視操作狀態(tài)而改變;一管線,連接于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一蓋板,配置于該第一本體上且位于該管線旁;以及一防管線磨損機構,配置于該蓋板上,且該防管線磨損機構至少包括一調整桿,可移動地連接于該蓋板上;一軸桿,可移動地配置于該調整桿上;以及一滾輪,套設于該軸桿上,當該管線與該滾輪承靠時,該滾輪是以滾動的方式導引該管線,以避免該管線與該蓋板接觸。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xiàn)。
前述的制程設備,其中所述的軸桿是可轉動地配置于該調整桿上。
前述的制程設備,其更包括一延伸板,配置于該蓋板上。
前述的制程設備,其中所述的調整桿是藉由該延伸板而可轉動地連接于該蓋板上。
前述的制程設備,其中所述的調整桿具有一滑槽,該延伸板是與該調整桿中該滑槽的一端連接,且該軸桿是與該調整桿中該滑槽的另一端連接。
前述的制程設備,其中所述的調整桿是藉由該滑槽而配置于該延伸板上,且該調整桿可在該延伸板上轉動并且滑動。
前述的制程設備,其中所述軸桿是藉由該滑槽而配置于該調整桿上,且該軸桿是可在該調整桿上轉動并且滑動。
前述的制程設備,其中所述的第一本體包括一載臺。
前述的制程設備,其中所述的第二本體包括一抽氣裝置。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為了達到前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的主要技術內容如下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防管線磨損機構,其適用于一制程設備。該制程設備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配置于第一本體上的一蓋板,以及連接于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的一管線,其中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的相對位置會視操作狀態(tài)而改變。而該防管線磨損機構例如是由一調整桿、一軸桿及一滾輪所構成。其中,調整桿是可移動地連接于蓋板上,而軸桿是可移動地配置于調整桿上,且滾輪是套設于軸桿上。當管線與滾輪承靠時,滾輪是以滾動的方式導引管線,以避免管線與蓋板接觸。
在本發(fā)明的防管線磨損機構中,軸桿例如可轉動地配置于調整桿上,而防管線磨損機構例如更包括配置于蓋板上的一延伸板,其中調整桿例如藉由延伸板而可轉動地連接于蓋板上。此外,調整桿上例如可設計一滑槽,其中延伸板是與滑槽的一端連接,且軸桿是與滑槽的另一端連接。如此一來,調整桿則可藉由滑槽而配置于延伸板上,且調整桿可在延伸板上轉動并且滑動,而軸桿例如可藉由滑槽而配置于調整桿上,且軸桿可在調整桿上轉動并且滑動。
應用上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本發(fā)明更提出一種制程設備,其至少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一管線、一蓋板及上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中,第一本體例如包括一載臺,而第二本體例如包括一抽氣裝置,且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的相對位置會視操作狀態(tài)而改變。此外,管線是連接于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且蓋板是配置于第一本體上并位于管線旁,而上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則配置于蓋板上。
基于上述,本發(fā)明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是藉由一滾輪來承靠管線,并在載臺移動時,以滾動的方式將管線因載臺移動而扭曲的部分導引至蓋板外,而可避免該扭曲的部分因與蓋板來回摩擦而產生微粒,或發(fā)生管線破損的現(xiàn)象。
藉由本發(fā)明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可有效保護制程設備內的管線,避免因管線破損而導致機臺故障,此外。當本發(fā)明的制程設備應用于例如檢測作業(yè)時,更可提升機臺潔凈度,以提高檢測的準確率。值得注意的是,本發(fā)明的制程設備的用途,并非僅限于上述實施例中所提及的測試作業(yè),舉凡各領域中所使用的相關類型的加工機臺,諸如半導體制程的晶圓切割機臺、液晶顯示面板的封膠機臺,甚或大型的機械加工機臺等,皆可有效應用本發(fā)明的制程設備,以得到較高生產效率與較佳的產品品質。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特殊結構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適于藉由一防管線磨損裝置來導引管線,而可降低管線因載臺移動而與蓋板之間發(fā)生磨損的機會,從而具有更加適于實用的功效,且具有產業(yè)上的利用價值。其具有上述諸多的優(yōu)點及實用價值,并在同類產品及設備中未見有類似的結構設計公開發(fā)表或使用而確屬創(chuàng)新,其不論在產品、設備或功能上皆有較大的改進,在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并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且較現(xiàn)有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具有增進的多項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而具有產業(yè)的廣泛利用價值,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圖1是現(xiàn)有習知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程設備的立體示意圖。
圖2A及圖2B分別是現(xiàn)有習知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程設備的動作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種制程設備的立體示意圖。
圖4A及圖4B分別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種制程設備的動作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第二種制程設備的立體示意圖。
圖6A及圖6B分別是上述的第二種制程設備的動作示意圖。
100制程設備 110載臺120真空泵 130管線140探針卡 150液晶顯示面板160蓋板 200制程設備202a滑槽 202b滑槽210載臺 220抽氣裝置230管線 240蓋板250防管線磨損機構 252延伸板254a調整桿254b調整桿256軸桿 258滾輪260液晶顯示面板 270探針卡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其具體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請參閱圖3所示,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種制程設備的立體示意圖。該制程設備200,例如應用于一液晶顯示面板的電性測試,并例如是由一載臺210、一抽氣裝置220、一管線230、一蓋板240及一防管線磨損機構250所構成。其中,載臺210可在空間中進行一水平及垂直的移動,而管線230是連接于載臺210與抽氣裝置220之間,且抽氣裝置220可藉由管線230對載臺210進行抽氣的動作。如此一來,載臺210例如可吸附一液晶顯示面板260,并藉由配置于該液晶顯示面板260上的一探針卡270,對液晶顯示面板260進行檢測。
請再參閱圖3所示,蓋板240是配置于載臺210上并位于管線230的上方,而防管線磨損機構250則配置于蓋板240上。防管線磨損機構250是由一調整桿254a、一調整桿254b、一軸桿256及一滾輪258所構成。其中,調整桿254a及調整桿254b的一端則分別可轉動地配置于蓋板240的兩側。此外,滾輪258是套設于軸桿256上,而軸桿256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調整桿254a及調整桿254b的另一端,以使得滾輪258可以滾動的方式承靠管線230。
請依序參閱圖4A及圖4B所示,其分別是上述的制程設備的動作示意圖。圖4A所繪示的載臺210是位于一檢測位置上,而探針卡270是對液晶顯示面板260的部分組件進行檢測,此時滾輪258是自然下垂并承靠管線230。接著,如圖4B所示,當探針卡270完成上述組件的檢測后,載臺210是由原先的位置(虛線位置)移動至另一位置,并使得管線230產生扭曲。此時由于滾輪258與管線230間為一滾動式的接觸,因此,管線230的扭曲的部分將被導引至蓋板240外,而避免管線230與蓋板240之間產生摩擦。
然而本發(fā)明的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各項組件的連接關系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所繪示的結構,請參閱圖5所示,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第二種制程設備的立體示意圖。其中,蓋板240上配置有一延伸板252,而調整桿254a及254b則分別配置于延伸板252的兩側。此外,調整桿254a及254b分別具有滑槽202a及202b,其中,延伸板252是分別與滑槽202a及202b的一端連接,且軸桿256則分別與滑槽202a及202b的另一端連接。如此一來,調整桿254a及254b可藉由滑槽202a及202b而在延伸板252上轉動,并可沿滑槽202a及202b的方向在延伸板上滑動,而軸桿256亦可帶動滾輪258轉動,并沿滑槽202a及202b的方向在調整桿254a及254b上滑動。
接著,請依序參閱圖6A及圖6B所示,分別是上述的第二種制程設備的動作示意圖。其中,如圖6B所示,載臺210由原先的位置(虛線位置)下移后,滾輪258仍然得以完全承靠管線230。此外,與第一實施例相較,本實施例的防管線磨損機構200的調整桿254a及254b上更具有一滑槽的設計,因此在載臺210移動的過程中,滾輪258的表面與管線230之間將具有更佳的貼合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制程設備是在蓋板上藉由一調整桿連接一滾輪來承靠管線,以將管線扭曲的部分導引至蓋板外,而可避免該扭曲的部分與蓋板來回摩擦而導致破損。其中,調整桿可轉動連接至蓋板上,而滾輪可藉由軸桿轉動連接至調整桿上。此外,蓋板上可選擇式的配置一延伸板,以改變調整桿與蓋板的距離,而調整桿上例如可設計有一滑槽,使得調整桿及滾輪除轉動之外,更可藉由滑槽而與蓋板相對滑動,以提供更佳的管線導引效果。
然而,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實質的范圍內,本發(fā)明的防管線磨損機構至少具有下列所述的多種變化(一)、改變調整桿的形狀、數(shù)量及位置等,例如僅在蓋板的一側配置一調整桿,或將調整桿的形狀設計為例如一L形并配置于蓋板的上表面。
(二)、改變調整桿上的滑槽的形狀、數(shù)量及位置等,例如滑槽僅與軸桿連接,而使得軸桿可在滑槽內轉動并滑動,但調整桿僅可相對于蓋板轉動。
(三)、視管線的配置位置而改變滾輪的數(shù)量及位置。
藉由本發(fā)明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可有效保護制程設備內的管線,避免因管線破損而導致機臺故障,此外。當本發(fā)明的制程設備應用于例如檢測作業(yè)時,更可提升機臺潔凈度,以提高檢測的準確率。值得注意的是,本發(fā)明的制程設備的用途,并非僅限于上述實施例中所提及的測試作業(yè),舉凡各領域中所使用的相關類型的加工機臺,諸如半導體制程的晶圓切割機臺、液晶顯示面板的封膠機臺,甚或大型的機械加工機臺等,皆可有效應用本發(fā)明的制程設備,以得到較高生產效率與較佳的產品品質。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結構及技術內容作出些許的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管線磨損機構,適用于一制程設備,該制程設備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配置于該第一本體上的一蓋板,以及連接于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的一管線,其中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的相對位置會視操作狀態(tài)而改變,其特征在于該防管線磨損機構至少包括一調整桿,可移動地連接于該蓋板上;一軸桿,可移動地配置于該調整桿上;以及一滾輪,套設于該軸桿上,當該管線與該滾輪承靠時,該滾輪是以滾動的方式導引該管線,以避免該管線與該蓋板接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軸桿是可轉動地配置于該調整桿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延伸板,配置于該蓋板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調整桿是藉由該延伸板而可轉動地連接于該蓋板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調整桿具有一滑槽,該延伸板是與該調整桿中該滑槽的一端連接,且該軸桿是與該調整桿中該滑槽的另一端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調整桿是藉由該滑槽而配置于該延伸板上,且該調整桿可在該延伸板上轉動并且滑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管線磨損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軸桿是藉由該滑槽而配置于該調整桿上,且該軸桿可在該調整桿上轉動并且滑動。
8.一種制程設備,其特征在于該制程設備至少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的相對位置會視操作狀態(tài)而改變;一管線,連接于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一蓋板,配置于該第一本體上且位于該管線旁;以及一防管線磨損機構,配置于該蓋板上,且該防管線磨損機構至少包括一調整桿,可移動地連接于該蓋板上;一軸桿,可移動地配置于該調整桿上;以及一滾輪,套設于該軸桿上,當該管線與該滾輪承靠時,該滾輪是以滾動的方式導引該管線,以避免該管線與該蓋板接觸。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程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軸桿是可轉動地配置于該調整桿上。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程設備,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延伸板,配置于該蓋板上。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制程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調整桿是藉由該延伸板而可轉動地連接于該蓋板上。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制程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調整桿具有一滑槽,該延伸板是與該調整桿中該滑槽的一端連接,且該軸桿是與該調整桿中該滑槽的另一端連接。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程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調整桿是藉由該滑槽而配置于該延伸板上,且該調整桿可在該延伸板上轉動并且滑動。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程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軸桿是藉由該滑槽而配置于該調整桿上,且該軸桿是可在該調整桿上轉動并且滑動。
15.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程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本體包括一載臺。
16.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程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本體包括一抽氣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防管線磨損機構及應用此防管線磨損機構的制程設備,該防管線磨損機構,適用于一制程設備。該制程設備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配置于第一本體上的一蓋板,以及連接于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的一管線,其中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的相對位置會視操作狀態(tài)而改變。該防管線磨損機構例如由一調整桿、一軸桿及一滾輪所構成。其中,調整桿是可移動地連接于蓋板上,而軸桿可移動地配置于調整桿上,且滾輪是套設于軸桿上。當管線與滾輪承靠時,滾輪是以滾動方式導引管線,避免管線與蓋板接觸,可有效保護管線避免因破損導致機臺故障。該制程設備應用于如檢測作業(yè)時可提升機臺潔凈度,提高檢測準確率;應用于相關類型加工機臺可得到較高生產效率與較佳產品品質。
文檔編號G01R31/00GK1529177SQ20031010041
公開日2004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0月15日
發(fā)明者蔡承衛(wèi), 胡俊杰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