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蝸桿式夾爪,特別是指一種具有配合間隙調整功能之創(chuàng)新電動蝸桿式夾爪結構。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所指的電動蝸桿式夾爪,系指一種利用電動馬達作為驅動源帶動一蝸桿,再同時傳動兩側齒輪、齒排及滑塊等構件,達到同步帶動二夾持件進行開合運動之夾爪結構形態(tài)。
綜觀目前現(xiàn)有的電動蝸桿式夾爪產(chǎn)品,其應用于一般夾持加工作業(yè)時并無特別的問題存在,然而,若要用于夾持精密度要求較高的工作項目時,因為其蝸桿與齒輪之間的組配狀態(tài)通常存在有較大范圍的配合誤差與間隙,但此一間隙值對于高精密度夾持工作而言,通常是不符合要求的狀態(tài),往往會有夾傷工件或者夾不住工件的疑慮。
基于前段所述問題,或有業(yè)界嘗試研發(fā)出其蝸桿與齒輪之間組配間隙較小(即構件精度較高)的電動蝸桿式夾爪結構形態(tài),然而,此種結構型形態(tài)就實務面而言,由于制造加工成本會大幅提高,而最終導致的昂貴成品售價,卻并非多數(shù)客戶端能夠認同與接受,從而造成產(chǎn)品競爭力大受影響的問題與缺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配合間隙調整功能之電動蝸桿式夾爪,其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針對如何研發(fā)出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新式電動蝸桿式夾爪結構型態(tài)為目標加以創(chuàng)新突破。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蝸桿式夾爪包括:一殼體,設有夾持作用端、驅動段及介于夾持作用端與驅動段之間的傳動腔室,殼體于對應傳動腔室處設有間隔配置的二軸設孔;一電動馬達,裝設于殼體驅動段內,電動馬達具一輸出軸朝傳動腔室方向凸伸;一蝸桿,設于殼體傳動腔室內,且蝸桿連接于電動馬達輸出軸,構成蝸桿被輸出軸所驅動旋轉;二齒輪,間隔成對地設于殼體傳動腔室內,且令二齒輪的相對內側與蝸桿二側相嚙合傳動,二齒輪中心均具一軸孔;二夾持件,呈可相對開合活動狀態(tài)裝設于殼體的夾持作用端,各夾持件均設有滑座、凸設于滑座外側的夾持部、設于滑座內側的受動齒排,且令二夾持件的受動齒排分別與二齒輪相嚙合傳動;二偏心調整軸栓,分別旋設于殼體所設二軸設孔,各偏心調整軸栓均包括轉控端及偏心段,其中偏心段位于殼體的傳動腔室內,且令二偏心調整軸栓的偏心段分別供二齒輪的軸孔旋設;二鎖定栓,呈可選擇松鎖狀態(tài)裝設于殼體之對應二偏心調整軸栓位置處,各鎖定栓用以鎖定與其相對應的偏心調整軸栓旋設狀態(tài)。
殼體所設軸設孔臨近偏心調整軸栓轉控端的一端更組裝有一活動塞蓋。
偏心調整軸栓的轉控端設有一字孔、十字孔、六角孔或梅花孔。偏心調整軸栓供鎖定栓抵迫處更設有一環(huán)凹面。
藉此創(chuàng)新獨特設計,使本實用新型對照先前技術而言,使用者可選擇性地通過偏心調整軸栓的轉動而改變偏心段的偏置狀態(tài),以改變齒輪的中心位置,從而調整齒輪與蝸桿之間的配合間隙,從而令電動蝸桿式夾爪能夠透過簡易構件形態(tài)即可達到調整配合間隙、大幅提升夾持精密度的實用進步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較佳實施例之組合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
圖3為圖2之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結構較佳實施例之一平面?zhèn)纫晥D。
圖5為圖4之B-B剖面圖。
圖6為圖5之C-C剖面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之局部結構剖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之二偏心調整軸栓調整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之齒輪與蝸桿配合間隙可調整說明圖一。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之齒輪與蝸桿配合間隙可調整說明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配合間隙調整功能之電動蝸桿式夾爪A包括下述構成:一殼體10,設有一夾持作用端11、一驅動段12以及介于夾持作用端11與驅動段12之間的一傳動腔室13,其中殼體10于對應傳動腔室13處設有間隔配置的二軸設孔14;一電動馬達20,裝設于殼體10的驅動段12內,電動馬達20具有一輸出軸21朝傳動腔室13方向凸伸;一蝸桿30,設于殼體10的傳動腔室13內,且蝸桿30連接于電動馬達20之輸出軸21,構成蝸桿30被輸出軸21所驅動旋轉;二齒輪40,間隔成對地設于殼體10的傳動腔室13內,且令二齒輪40的相對內側與蝸桿30的二側相嚙合傳動,二齒輪40中心均具有一軸孔41;二夾持件50,呈可相對開合活動狀態(tài)裝設于殼體10的夾持作用端11,各夾持件50均設有一滑座51、凸設于滑座51外側之一夾持部52(可為但不限于設成圓凸柱形態(tài))、設于滑座51內側之一受動齒排53,且令二夾持件50的受動齒排53分別與二齒輪40相嚙合傳動;二偏心調整軸栓60,分別旋設于殼體10所設二軸設孔14,各偏心調整軸栓60均包括一轉控端61以及一偏心段62,其中偏心段62位于殼體10的傳動腔室13內,且令二偏心調整軸栓60的偏心段62分別供二齒輪40的軸孔41旋設;至少二鎖定栓70,呈可選擇松鎖狀態(tài)裝設于殼體10之對應二偏心調整軸栓60位置處,所述鎖定栓70用以鎖定與其相對應的偏心調整軸栓60旋設狀態(tài)。
通過上述結構組成形態(tài)與技術特征,本實用新型電動蝸桿式夾爪A實際應用上如圖8所示,使用者可選擇性地透過偏心調整軸栓60的順逆向轉動(如箭號L1所示)而改變偏心段62的偏置狀態(tài),以改變齒輪40的中心位置,從而調整齒輪40與蝸桿30之間的配合間隙;此部份詳如圖5所示,本圖中的箭號L2所指軸線即表示齒輪40的中心位置,隨著用戶對偏心調整軸栓60的順逆向轉動(如圖8的箭號L1所示)會同步改變偏心段62的偏置狀態(tài),如此一來,齒輪40的中心位置就會隨之改變,此部份請依序參圖9、10所示,當齒輪40朝蝸桿30方向調整靠近時(如圖10的箭號L3所示),齒輪40與蝸桿30之間的配合間隙可以從寬松狀態(tài)調整成相對較小的狀態(tài),藉此而達到調整構件配合間隙的功能;且本實用新型達成此一功能的偏心調整軸栓60,此構件是利用齒輪40結構原本就必須存在的心軸組件加以改變形態(tài)設計而成,因此組構件數(shù)量未有增加,卻可達到調整配合間隙的新功能,實兼具實用性與較佳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效益。
如圖2、6所示,本例中,殼體10所設軸設孔14臨近偏心調整軸栓60轉控端61之一端更組裝有一活動塞蓋80。本例中活動塞蓋80是用以將偏心調整軸栓60遮蓋隱藏,達到防塵、防水等保護效果。
其中,偏心調整軸栓60的轉控端61設有一字孔(詳如圖3所示實施例)、十字孔、六角孔或梅花孔。
如圖3所示,其中偏心調整軸栓60供鎖定栓70抵迫處更設有一環(huán)凹面63;本例中所述環(huán)凹面63用以供鎖定栓70抵迫時嵌入,以獲得較穩(wěn)固的抵迫效果。
功效說明:
本實用新型「具配合間隙調整功能之電動蝸桿式夾爪」主要通過所述殼體、電動馬達、蝸桿、齒輪、夾持件、偏心調整軸栓及鎖定栓所構成之創(chuàng)新獨特結構形態(tài)與技術特征,使本實用新型對照[背景技術]所提結構而言,用戶可選擇性地透過偏心調整軸栓的轉動而改變偏心段的偏置狀態(tài),以改變齒輪的中心位置,從而調整齒輪與蝸桿之間的配合間隙,從而令電動蝸桿式夾爪能夠透過簡易構件形態(tài)即可達到調整配合間隙、大幅提升夾持精密度之實用進步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