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水電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閘門上的充水閥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為有效降低檢修閘門的啟門力,并避免在開門的短時間內(nèi)高速水流沖擊工作閘門或水輪機的導水機構而產(chǎn)生不利影響,通常在檢修門或事故門開啟之前對閘門段或輸水管道進行充水,以使得檢修門或事故門兩側的水壓平衡;為此,通常在相應的閘門上設置有充水閥。現(xiàn)目前,較常采用的充水閥結構為平壓方式,其通過吊耳吊桿與閘門啟閉機聯(lián)動,并在啟閉機上設置小開度的行程開關,這樣可通過啟閉機開啟充水閥以進行充水。充水閥的結構一般分為平蓋式、閘閥式和柱塞式三類,充水閥根據(jù)充水容積、漏水量、充水時間、設計水頭、閘門止水方式等綜合進行設計。通常在小型工程中以使用平蓋式充水閥為主。然而現(xiàn)有的平蓋式充水閥只能靠壓蓋自重和蓋上水壓壓緊壓蓋。由于充水閥在關閉過程中,水流會對下降的壓蓋產(chǎn)生一定的浮托力,而當壓蓋自重和蓋上水壓較小時,可能不足以抵消水流浮托力的影響,從而造成壓蓋不能可靠關閉,可能出現(xiàn)充水閥漏水的情況。另外,原有的平蓋式充水閥往往還需采用單獨的導向軸才能保證壓蓋在開啟和關閉過程中不至于產(chǎn)生過大位移,因此導致充水閥裝置所需的布置空間往往較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平蓋式充水閥能可靠關閉并且提高壓蓋關閉后的密封效果的充水閥安裝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充水閥安裝結構,包括閘門、充水閥和充水管,所述閘門包括主梁和面板,所述充水閥和充水管安裝在閘門上部的其中一主梁的腹板上,并且該腹板為支撐腹板;所述充水管的進口端穿過支撐腹板后朝向上方,充水管的出口端穿過面板后朝向閘門的充水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水閥包括壓蓋、彈簧、導向桿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地安裝在支撐腹板上,所述壓蓋位于充水管進口端的正上方,所述導向桿的一端與壓蓋的上側固定連接,同時導向桿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活動地穿過固定支架,所述彈簧受壓地設置在壓蓋和固定支架之間,并且彈簧同軸地套在導向桿上。
進一步的是:還包括連接板和吊板,所述吊板固定的安裝在閘門上,在吊板上設置有豎向的腰形槽,所述連接板通過限位螺栓與所述腰形槽連接,并且所述連接板可隨限位螺栓一起沿著腰形槽上下移動;所述連接板的下端與導向桿的上端連接。
進一步的是:導向桿的上端活動地穿過連接板后套設有限位螺母。
進一步的是:在限位螺母和連接板之間還設置有球形墊圈,所述導向桿穿過球形墊圈的中心。
進一步的是:所述吊板安裝在位于充水閥上方的主梁的腹板上,該腹板為限位腹板;并且在該限位腹板上位于連接板的正上方設置有讓孔。
進一步的是:所述充水閥還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設置在壓蓋的下側,并且從壓蓋的下表面凸出;所述密封圈與充水管的進口端的外周對應。
進一步的是:所述充水閥還包括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所述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同時套在彈簧上,并且下定位套的內(nèi)徑大于上定位套的外徑;所述上定位套的上端與固定支架固定連接,所述下定位套的下端與壓蓋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是:所述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始終保持有部分重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彈簧的壓縮產(chǎn)生反作用力,有效地克服了在閥門關閉過程中水流對壓蓋產(chǎn)生的浮托力,使壓蓋能可靠地關閉和壓緊,進而提高壓蓋的密封效果,可有效地避免充水閥漏水的情況發(fā)生,確保了充水閥的密封性能。另外,由于設置有彈簧以及導向桿結構,因此無需額外采用相應的導向軸,可保證壓蓋在開啟和關閉過程中產(chǎn)生的位移量較??;因此與普通的壓蓋式充水閥相比,本實用新型所需安裝空間更小。另外,通過設置相應的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還可起到對彈簧以及導向桿的限位和保護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充水閥安裝結構的閘門的平面視圖,其中一側為前側面視圖,另一側為后側面視圖;
圖2為圖1中A-A截面的剖視圖;
圖3為圖2中局部區(qū)域B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3中C-C截面的剖視圖;
圖5為圖3中局部區(qū)域D的放大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閘門1、充水閥2、壓蓋21、彈簧22、導向桿23、固定支架24、密封圈 25、上定位套26、下定位套27、充水管3、主梁4、面板5、支撐腹板6、連接板7、吊板8、腰形槽9、連接軸10、限位腹板11、讓孔12、進水口13、限位螺母14,球形墊圈1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5中所示,為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充水閥安裝結構的閘門的示意圖;其包括閘門1、充水閥2和充水管3,所述閘門1包括主梁4和面板5,所述充水閥2和充水管3 安裝在閘門1上部的其中一主梁4的腹板上,并且該腹板為支撐腹板6;所述充水管3的進口端穿過支撐腹板6后朝向上方,充水管3的出口端穿過面板5后朝向閘門1的充水側;所述充水閥2包括壓蓋21、彈簧22、導向桿23和固定支架24,所述固定支架24固定地安裝在支撐腹板6上,所述壓蓋21位于充水管3進口端的正上方,所述導向桿23的一端與壓蓋 21的上側固定連接,同時導向桿23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活動地穿過固定支架24,所述彈簧 22受壓地設置在壓蓋21和固定支架24之間,并且彈簧22同軸地套在導向桿23上。其中,彈簧22的作用是在被壓縮后產(chǎn)生彈力,以向壓蓋21施加壓力,進而將壓蓋21壓緊在充水管 3的進口端處,以此確保充水閥2的密封性能。而且通過對彈簧22壓縮后所產(chǎn)生的彈力,還可有效地克服閥門在關閉過程中水流對壓蓋21產(chǎn)生的浮托力,進而確保壓蓋21能夠可靠地關閉。而設置導向桿23的作用,一方面是用于對彈簧22的導向安裝,另一方面可通過吊拉導向桿23的上端,以實現(xiàn)對充水閥2的開啟操作。
本實用新型中的充水閥2具有兩種工作狀態(tài),其中附圖中所示為充水閥2關閉時的狀態(tài);此時,閘門1的上游側和下游側被閘門隔開而無法連通,其中閘門1的下游側既是需要充水的充水側。當需要開啟充水閥2時,只需要通過吊拉導向桿23的上端,以克服彈簧22的彈力后將壓蓋21吊起,此時位于閘門1上游側的水將通過設置在閘門1主梁4上的進水口13 以及通過充水管3排出至閘門1的下游側,以此實現(xiàn)充水效果。更具體的,本實用新型也可同現(xiàn)有技術中相同地采用啟閉機將導向桿23吊起。
另外,進一步還可設置有連接板7和吊板8,在吊板8上設置有豎向的腰形槽9,所述連接板7通過連接軸10與所述吊板8連接,并且所述連接板7可隨連接軸10一起沿著腰形槽 9上下移動;所述連接板7的下端與導向桿23的上端連接。設置連接板7的作用是更便于導向桿23與外部的吊拉設備的連接,例如與采用啟閉機帶動的抓梁作為的吊拉設備進行連接。而設置吊板8的作用是實現(xiàn)對連接板7以及對導向桿23的限位作用,避免其發(fā)生較大的偏移。更具體的,如圖4中所示,連接板7可由呈U形的兩塊板組成,并且在兩塊板的底部設置有連接橫板;而吊板8也可在連接板7的兩側同時設置;并且吊板8可安裝在位于充水閥2上方的主梁4的腹板,相應的該腹板為限位腹板11。當?shù)醢?安裝在限位腹板11上時,相應的應當在該限位腹板11上位于連接板7的正上方設置有讓孔12,以使得吊拉設備可穿過讓孔12后與連接板7配合連接;如允許由啟閉機帶動的抓梁穿過該讓孔12后與連接板7連接。
更具體的,考慮到連接板7的作用是用于輔助吊拉導向桿23,可進一步采用如下設置:將導向桿23的上端活動地穿過連接板7后套設有限位螺母14。如附圖4中所示,此時限位螺母14穿過呈U形的兩塊板之間設置的連接橫板后套設有限位螺母14;同時限位螺母14壓在連接橫板上。這樣設置的好處是,連接板7只對導向桿23具有向上吊拉的拉力,不會對導向桿23施加向下的壓力,這樣可避免連接板7與導向桿23之間由于受壓而發(fā)生硬接觸碰撞的情況;相應的,連接板7可通過吊板8與連接軸10的配合起到對連接板7的位移限位作用。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還可進一步在限位螺母14和連接板7之間設置有球形墊圈15,所述導向桿23穿過球形墊圈15的中心。這樣設置的好處是可使導向桿23適應小范圍的偏轉,并且具有偏轉后自動恢復的效果,可防止外力對導向桿23產(chǎn)生扭矩,從而防止壓蓋21發(fā)生較大移位。
另外,為了提高壓蓋21對充水管3進口端的密封效果,進一步還可設置有密封圈25,所述密封圈25設置在壓蓋21的下側,并且從壓蓋21的下表面凸出;所述密封圈25與充水管3的進口端的外周對應。
另外,參照附圖4中所示,還可設置有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所述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同時套在彈簧22上,并且下定位套27的內(nèi)徑大于上定位套26的外徑;所述上定位套26的上端與固定支架24固定連接,所述下定位套27的下端與壓蓋固定連接。設置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套設在彈簧22上以起到對彈簧22和導向桿23的保護效果。由于設置下定位套27的內(nèi)徑大于上定位套26的外徑,因此在彈簧22被壓縮后,上定位套26將套入到下定位套27內(nèi),以縮短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整體的高度。當然,不失一般性,也可設置上定位套26的內(nèi)徑大于下定位套27的外徑。更具體的,為了確保在充水閥2關閉狀態(tài)時,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也可完全包裹在彈簧22的外周上,應當設置在充水閥2在開關過程中,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始終保持有部分重合;如附圖4中所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