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式潤滑油泵,特別涉及一種立式潤滑油泵防吸空濾網(wǎng)。
背景技術:
立式潤滑油泵主要安裝在油箱的上面,其作用主要是向比較重要的工位上的軸承或者軸瓦輸送潤滑油。目前,對該立式潤滑油泵都要有防吸空的技術要求,即不能讓空氣進入各個潤滑點,避免影響其潤滑效果,進而導致轉子部件發(fā)生燒損事故。同時,更不能發(fā)生在泵體的吸入口處形成漩渦的現(xiàn)象;如果此現(xiàn)象發(fā)生,則會導致立式潤滑油泵不能正常輸出潤滑油,從而不能為各個工位提供正常潤滑,直接導致轉子部件發(fā)生燒損的事故,最終引發(fā)生產事故。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問題,進而提供了一種具有防吸空技術效果且在泵體吸入口處不易形成漩渦的立式潤滑油泵防吸空濾網(wǎng)。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立式潤滑油泵防吸空濾網(wǎng),其包括封裝在泵體吸入口處的法蘭;所述法蘭中部設有進液口,該進液口處設有用于過濾從油箱進入泵體內部的潤滑油的濾芯;所述法蘭的外周邊設有圍繞濾芯一周的護罩;所述濾芯與護罩之間形成一底部具有開口的吸油腔。
通過實施上述技術方案,在法蘭外周邊設有圍繞濾芯一周的護罩,從而濾芯與護罩之間形成一底部具有開口的吸油腔,相當于增加了吸入深度,不但避免了發(fā)生吸空現(xiàn)象,而且還不易在泵體吸入口處形成漩渦,最終保證了立式潤滑油泵的正常運轉。
進一步,所述進液口與泵體吸入口的內徑相同。甚至,還可以使所述法蘭的外徑與泵體蝸室的外徑相同。此時,在將進液口與泵體吸入口進行最大合理配置時,再將法蘭的尺寸進行最大優(yōu)化,就相當于增大了濾芯吸液時的表面積,此面積越大就越不易發(fā)生吸空現(xiàn)象,更不易在泵體吸入口處形成漩渦,在保證供油量的前提下,還為立式潤滑油泵的正常運轉奠定了基礎。
作為法蘭封裝在泵體吸入口處的一種優(yōu)選,本技術方案在法蘭與泵體吸入口之間采用密封墊密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泵體;2.法蘭;3.濾芯;4.護罩;5.吸油腔;6.密封墊;11.泵體吸入口;21.進液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立式潤滑油泵防吸空濾網(wǎng),包括固定在油箱上方的泵體1,并在該泵體1的泵體吸入口11處封裝一法蘭2,其封裝的方式可以采用密封墊6、密封圈、密封膠等等形式進行密封,并無局限。同時在上述法蘭2的中部開設有進液口21,進液口21的大小以泵體吸入口11的尺寸為準,為了保證供油量其最優(yōu)選的方式是進液口21的內徑與泵體吸入口11的內徑相同。在所述進液口21處設有用于過濾從油箱進入泵體1內部的潤滑油的濾芯3,并圍繞該濾芯3一周在上述法蘭2的外周邊設有一圈護罩4,從而在濾芯3與護罩4之間形成一底部具有開口的吸油腔5。工作時,潤滑油進入吸油腔5經濾芯3過濾后進入泵體1內最終被輸送到各個重要工位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濾芯3外周設置一圈護罩4從而形成一吸油腔5,不但能夠增加吸液深度,而且還能增加濾芯3吸液的表面積。相對于目前在泵體吸入口11處直接連接吸油管而言,本實用新型能夠解決供油量不足、濾芯3易堵塞及易形成漩渦等等技術問題,也更好的解決了防吸空的技術問題。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優(yōu)化,在將進液口21與泵體吸入口11進行最大合理配置時,即進液口21與泵體吸入口11的內徑相同;再使法蘭2的外徑與泵體蝸室的外徑相同,這樣就能將吸油腔5做最大合理化擴充,進一步增大了濾芯3吸液時的表面積,此表面積越大就越不易發(fā)生吸空現(xiàn)象,更不易在泵體吸入口11處形成漩渦,在保證供油量的前提下,更好的為立式潤滑油泵的正常運轉奠定了基礎。
上述各個實施方式在不存在沖突的前提下,可以任意組合實施,并無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