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推挽鏈及進退作動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鏈節(jié)部件(110)包括第一銷孔(111)、第二銷孔(112)、第一卡合部(113)以及第二卡合部(114)。第二銷孔(112)是在雙向推挽鏈(100)的縱向Y上延伸的細長的孔。銷(120)可移動地插入第二銷孔(112)中并安裝至第一銷孔(111)。隨著銷(120)可移動地插入第二銷孔(112)中,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之間可伸展和收縮一段長度(L1)。長度(L1)比第一卡合部(113)在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之間收縮的狀態(tài)下接觸第二卡合部(114)的部分的長度(L2)長。
【專利說明】雙向推挽鏈及進退作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銷來連接多個鏈節(jié)部件形成的雙向推挽鏈,以及包括該雙向推挽鏈的進退作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如日本專利公告第6-286834號、日本專利公告第2011-251795號以及日本實用新型公告第3-105191號所公開的,用銷來連接多個鏈節(jié)部件形成的雙向推挽式塊鏈是已知的。例如,如圖7A和7B所示,用銷720來連接沿縱向Y排列的多個鏈節(jié)部件710形成了塊鏈700。當未示出的鏈輪的驅動力傳遞至塊鏈700時,塊鏈700在引導部G上滑動。于是,塊鏈700在縱向Y上前后移動。
[0003]現有的塊鏈700在繞銷720彎曲的同時構成與鏈輪的外圓周表面相嚙合。因此,當在引導部G上從塊鏈700的兩端推動塊鏈700時,塊鏈700的一部分可能會與引導部G分開并鼓起,如圖7B所示,這使得不能通過推動塊鏈700的端部而將其移到期望的位置。
[0004]換句話說,現有的塊鏈700不能同時滿足通過自由彎曲塊鏈700使其與鏈輪的外圓周表面相嚙合,以及通過推動塊鏈700的端部將其移到期望的位置而不會使塊鏈700鼓起這兩個需求。在日本實用新型公告第3-105191號中公開的鏈條通過使鏈節(jié)部件的突起塊來緊靠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構成僅在一個方向上是可彎曲的。因此,該鏈條不能通過自由地彎曲鏈條與鏈輪的外圓周表面相嚙合,并且鏈條可能會在鏈條彎曲方向的相反方向上鼓起。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向推挽鏈,其同時滿足通過允許鏈條的自由彎曲使鏈條與鏈輪的外圓周表面相嚙合,以及把鏈條的端部推至期望的位置而不會鼓起鏈條這兩個需求,并提供一種包括該雙向推挽鏈的進退作動裝置。
[0006]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雙向推挽鏈,其由銷連接沿雙向推挽鏈縱向排列的多個鏈節(jié)部件構成,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與第一端相反。鏈節(jié)部件包括:設置在鏈節(jié)部件第一端上的第一銷孔;設置在鏈節(jié)部件第二端上的第二銷孔;設置在鏈節(jié)部件第一端上的第一卡合部;以及設置在鏈節(jié)部件第二端上的第二卡合部,其可與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的第一卡合部卡合。第一銷孔和第二銷孔中的一個是在縱向上延伸的細長的孔,另一個銷孔是固定孔。銷可移動地插入細長的孔中并固定至固定孔。隨著銷可移動地插入細長的孔中,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相互之間可伸展和收縮一段預定的長度。該預定的長度比在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相互之間收縮的狀態(tài)下第一卡合部接觸第二卡合部的部分在縱向上的距離大。
[000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包括該雙向推挽鏈的進退作動裝置。該進退作動裝置包括:雙向推挽鏈;與雙向推挽鏈嚙合把動力傳遞至雙向推挽鏈的鏈輪;附裝至雙向推挽鏈的第一端,并通過雙向推挽鏈的推/拉作用而移動的被作動部;以及在前后方向上引導雙向推挽鏈的第一端以及被作動部的引導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包括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的進退作動裝置的示意圖;
[0009]圖2是雙向推挽鏈在收縮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
[0010]圖3A是從圖2中的3A方向看雙向推挽鏈的俯視圖;
[0011]圖3B是從圖2中的3B方向看雙向推挽鏈的仰視圖;
[0012]圖4A是雙向推挽鏈在伸展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0013]圖4B是從圖2中的4B方向看雙向推挽鏈在收縮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0014]圖5A是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在伸展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0015]圖5B是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在收縮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0016]圖6A是根據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在伸展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0017]圖6B是根據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在收縮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0018]圖7A是現有的塊鏈在筆直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0019]圖7B是現有的塊鏈在鼓起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第一實施方式)
[0021]下面是參照圖1至4B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進退作動裝置10以及進退作動裝置10的雙向推挽鏈100的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鏈條縱向和鏈條橫向分別描述成縱向Y和橫向X。
[0022]如圖1所示,進退作動裝置10包括:雙向推挽鏈100、鏈輪S、被作動部M以及引導部G。鏈輪S與雙向推挽鏈100相嚙合將動力傳遞至雙向推挽鏈100。被作動部M附裝至雙向推挽鏈100的第一端并通過雙向推挽鏈100的推/拉作用而移動。
[0023]引導部G在其前后方向上引導雙向推挽鏈100的第一端以及被作動部M。這使得能夠通過雙向推挽鏈100的第一端來推拉被作動部M。被作動部M配置成可附裝傳感器或攝像頭。例如,被作動部M能夠進入和離開待檢查物體的孔的內部以及管狀體的內部。
[0024]雙向推挽鏈100的第二端固定至固定部H。雙向推挽鏈100通過外力和/或自身重量在縱向Y上是可伸展和收縮的。在雙向推挽鏈100中,雙向推挽鏈100的重量作用于固定部H和鏈輪S之間的部分。因此,如圖1中的100A所示,雙向推挽鏈100在固定部H和鏈輪S之間的部分總是承受張力并向下延伸的。
[0025]在圖1中當鏈輪S逆時針旋轉時,雙向推挽鏈100的第一端在由引導部G引導的同時向左移動并在圖1中把被作動部M推向左邊。這時,包括被作動部M和雙向推挽鏈100第一端的部分的重量作用于雙向推挽鏈100在被作動部M和鏈輪S之間的部分。因此,如圖1中的100B所示,雙向推挽鏈100在被作動部M和鏈輪S之間的部分是收縮的并受到擠壓,因為它同時受到被作動部M附近的部分以及鏈輪S附近的部分推動。
[0026]在圖1中當鏈輪S順時針旋轉時,雙向推挽鏈100的第一端在由引導部G引導的同時向右移動并在圖1中把被作動部M拉向右邊。這時,包括被作動部M和雙向推挽鏈100第一端的部分的重量作用于雙向推挽鏈100在被作動部M和鏈輪S之間的部分。因此,如圖4A中的IOOA所示,雙向推挽鏈100在被作動部M和鏈輪S之間的部分是伸展的并受到張力,因為它同時受到被作動部M附近的部分以及鏈輪S附近的部分拉動。
[0027]然后,進一步詳細描述雙向推挽鏈100的配置。
[0028]如圖2至4B所示,通過用銷120連接沿縱向Y排列的多個鏈節(jié)部件110配置雙向推挽鏈100。鏈節(jié)部件110包括第一銷孔111、第二銷孔112、第一卡合部113以及第二卡合部114。第一銷孔111設置在鏈節(jié)部件110的第一端上。
[0029]第二銷孔112設置在鏈節(jié)部件110的第二端上,與第一銷孔111相反。第一卡合部113設置在鏈節(jié)部件110的第一端上。第二卡合部114設置在鏈節(jié)部件110的第二端上,與第一^^合部113相反。第二卡合部114可與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的第一^^合部113卡合。
[0030]第二銷孔112是在縱向Y上延伸的細長的孔。銷120可移動地插入第二銷孔112中并安裝到第一銷孔111上。隨著銷120可移動地容納在第二銷孔112中,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之間可伸展和收縮一段長度LI。如圖4B中的100B所示,L2表示在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收縮的狀態(tài)下第一^^合部113接觸第二卡合部114的部分在縱向Y上的長度。長度LI比長度L2大。因此,如圖4A所示,在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展開的狀態(tài)下第一卡合部113能與第二卡合部114脫開。當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伸展時,雙向推挽鏈100能在任何方向上彎曲。
[0031]如圖4B中的100B所示,在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之間收縮的狀態(tài)下第一卡合部113接觸第二卡合部114。于是,雙向推挽鏈110不會在任何方向上彎曲。在這種情況下,雙向推挽鏈100通過外力和/或自身重量在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之間伸展和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之間收縮這兩種狀態(tài)之間轉換。這時,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在第一卡合部113與第二卡合部114卡合和第一卡合部113與第二卡合部114脫開這兩種狀態(tài)之間轉換。
[0032]在后一種情況下,雙向推挽鏈110能與鏈輪S的外圓周表面相哨合。在前一種情況下,通過向前推動而不會以圖7B的方式鼓起,包括雙向推挽鏈100第一端的部分能被移到期望的位置。具體地,如圖3B所示,鏈節(jié)部件110這樣形成,其中鏈節(jié)部件110的第一端接觸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的第二端的兩個端部,即,鏈節(jié)部件110形成類似所謂的偏置鏈接。換句話說,鏈節(jié)部件110形成這樣的,其中第一銷孔111位于第二銷孔112的外面。
[0033]根據第一實施方式,進一步地,第一^^合部113是在縱向上突起的突起部,而第二卡合部114是適于容納第一卡合部113并與之卡合的凹陷部。于是,第一卡合部113與第二卡合部114在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收縮的狀態(tài)下卡合。于是,阻止了雙向推挽鏈100在任何方向上彎曲。
[0034]如圖4A和4B所不,第 ^合部113包括第一表面113a和第二表面113b。同樣的,第二卡合部114包括第一表面114a和第二表面114b。第一表面113a和114a以及第二表面113b和114b在與銷120的半徑大體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即使彎曲力作用于雙向推挽鏈100上,幾乎沒有分力作用于各第一表面113a和114a以及第二表面113b和114b上。因此,調節(jié)雙向推挽鏈100彎曲的力是最大化的。
[0035]此外,第一卡合部113的第一表面113a平行于第二卡合部114的第一表面114a并與之相對。同樣的,第 一合部 113的第二表面113b平行于第二卡合部114的第二表面114b并與之相對。因此,當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之間伸展和收縮時,調節(jié)其彎曲的力能夠最大化,并且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之間能夠平滑地伸展和收縮。
[0036]第一實施方式具有下面的有益效果。
[0037](I)鏈節(jié)部件110具有第一銷孔111、第二銷孔112、第一^^合部113以及第二卡合部114。第二銷孔112是在鏈條縱向Y上延伸的細長的孔。銷120可移動地插入第二銷孔112中并固定至第一銷孔111。隨著銷120可移動地插入第二銷孔112中,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之間可伸展和收縮一段長度LI。長度LI比第一卡合部113在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110相互之間收縮的狀態(tài)下接觸第二卡合部114的部分的(在鏈條100的縱向上測得的)長度L2長。這種配置使得雙向推挽鏈100可以與鏈輪S的外圓周表面相嚙合,并使得雙向推挽鏈100得以向前推動而不會使包括雙向推挽鏈100第一端的部分鼓起。換句話說,這種配置能夠同時滿足通過允許雙向推挽鏈100自由彎曲使其與鏈輪S的外圓周表面相嚙合的需求,以及通過推動雙向推挽鏈100的第一端將鏈條100移到期望的位置而不會鼓起的需求。
[0038](2 )第一卡合部113是在縱向Y上突起的突起部,而第二卡合部114是與第一卡合部113卡合的凹陷部。這種配置能可靠地允許推動雙向推挽鏈100而不會使包括雙向推挽鏈100第一端的部分鼓起。
[0039](3)第 ^合部113包括第一表面113a和第二表面113b。同樣的,第二卡合部114包括第一表面114a和第二表面114b。第一表面113a和114a以及第二表面113b和114b在縱向Y和橫向X兩個方向上延伸。這種配置可靠地允`許向前推動雙向推挽鏈100而不會使包括雙向推挽鏈100第一端的部分鼓起。
[0040](4)進退作動裝置10包括雙向推挽鏈100、鏈輪S、被作動部M以及引導部G。這種配置使得雙向推挽鏈100可以與鏈輪S的外圓周表面相嚙合,并使得雙向推挽鏈100得以向前推動而不會使包括雙向推挽鏈100第一端的部分鼓起。
[0041](第二實施方式)
[0042]下面是參照圖5A和5B對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200的描述。
[0043]雙向推挽鏈200顛倒了根據第一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100的第一卡合部113和第二卡合部114中凹陷部和突起部之間的關系。在下面雙向推挽鏈200的描述中,將省略與根據第一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100共同內容的描述,并且第二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記(200序列)中的最后兩位與第一實施方式中對應的附圖標記相同。
[0044]如圖5A和5B所示,第一卡合部213是凹陷部,而第二卡合部214是與第一卡合部213卡合的突起部。因此,第一卡合部213與第二卡合部214在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210相互之間收縮的狀態(tài)下卡合。于是,雙向推挽鏈200不能在任何方向上彎曲。
[0045]此外,第 ^合部213包括第一表面213a和第二表面213b。同樣的,第二卡合部214包括第一表面214a和第二表面214b。第一表面213a和214a以及第二表面213b和214b在縱向Y和橫向X兩個方向上延伸。根據這種配置,即使彎曲力作用于雙向推挽鏈200,也不會在各第一表面213a和214a以及第二表面213b和214b上產生分力。因此,調節(jié)雙向推挽鏈200彎曲的力是最大化的。換句話說,雙向推挽鏈200,其中第一卡合部213和第二卡合部214的凹陷部和突起部之間的關系顛倒了,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100相同的有益效果。
[0046](第三實施方式)[0047]下面是參照圖6A和6B對根據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300的描述。
[0048]雙向推挽鏈300改變了第一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100的第一卡合部113和第二卡合部114的形狀。在下面雙向推挽鏈300的描述中,將省略與第一實施方式雙向推挽鏈100共同的描述,并且第三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記(300序列)中的最后兩位與第一實施方式中對應的附圖標記相同。
[0049]如圖6A和6B所示,第一卡合部313是凹陷部,而第二卡合部314是與第一卡合部313卡合的突起部。從而,第一卡合部313與第二卡合部314在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310相互之間收縮的狀態(tài)下卡合。于是,雙向推挽鏈300不能在任何方向上彎曲。此外,第一^^合部313包括第一表面313a和第二表面313b。第一表面313a面向縱向Y,而第二表面313b在縱向Y和橫向X兩個方向上延伸。同樣的,第二卡合部314包括第一表面314a和第二表面314b。第一表面314a面向縱向Y,而第二表面314b在縱向Y和橫向X兩個方向上延伸。
[0050]如圖6B中的300B所示,第一卡合部313的第一表面313a在雙向推挽鏈300收縮的狀態(tài)下與第二卡合部314的第一表面314a面接觸。同時,第 ^合部313的第二表面313b與第二卡合部314的第二表面314b面接觸。這里,第一卡合部313的第二表面313b和第二卡合部314的第二表面314b在銷320的徑向上延伸。于是,這種配置能調節(jié)雙向推挽鏈300從引導部G的升起及其彎曲。并且,如圖6A和6B所示,第一卡合部313的第一表面313a與第二卡合部314的第一表面314a關于銷320的半徑高度傾斜。在這種情況下,第一表面313a和314a不垂直于銷的半徑,這能控制雙向推挽鏈300的彎曲。
[0051]要注意的是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可作如下的改變。
[0052]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銷120固定至第一銷孔111,其位于第二銷孔112的外側。然而,通過將第一銷孔111制成細長的孔來代替將第二銷孔112制成細長的孔,銷120可固定至第二銷孔112。
`[0053]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通過將第--^合部113與第二卡合部114卡合防止鏈條在任
何方向上彎曲。然而,第一卡合部113與第二卡合部114可以是任何形狀的,只要通過第一卡合部113與第二卡合部114的卡合能夠控制鏈條的彎曲即可。
[0054]在上面的各實施方式中,雙向推挽鏈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而且,雙向推挽鏈可以由任何鏈條構成,諸如滾子鏈、套筒鏈或類似的,只要鏈條具有鏈節(jié)部件即可。
[0055]在上面的各實施方式中,驅動馬達可以用作鏈輪驅動源。而且,可以通過手動轉動旋轉手柄獲得的力來驅動雙向推挽鏈。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向推挽鏈,其由銷連接沿該雙向推挽鏈縱向排列的多個鏈節(jié)部件構成,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與所述第一端相反,并且其中所述鏈節(jié)部件的特征在于: 設置在所述鏈節(jié)部件第一端上的第一銷孔; 設置在所述鏈節(jié)部件第二端上的第二銷孔; 設置在所述鏈節(jié)部件第一端上的第一卡合部;以及 設置在所述鏈節(jié)部件第二端上的第二卡合部,其可與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的第一卡合部卡合,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銷孔和第二銷孔中的一個是在所述縱向上延伸的細長的孔,另一個是固定孔; 所述銷可移動地裝配在所述細長的孔中并固定至所述固定孔; 隨著所述銷可移動地裝配在所述細長的孔中,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相互之間可伸展和收縮一段預定的距離,并且 所述預定的距離比鄰近的鏈節(jié)部件相互之間收縮時所述第一卡合部接觸所述第二卡合部在所述縱向上的距離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推挽鏈,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合部是在所述縱向上突起的突起部;并且 所述第二卡合部是與所述突起部相卡合的凹陷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向推挽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在所述雙向推挽鏈的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上延伸的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向推挽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在與所述銷的半徑大體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向推挽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分別在所述雙向推挽鏈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上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分別在所述雙向推挽鏈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上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一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一表面并與其相對;并且 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二表面并與其相對。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向推挽鏈,其中所述雙向推挽鏈構成進退作動裝置的一部分,且該進退作動裝置的特征在于: 與所述雙向推挽鏈嚙合把動力傳遞至所述雙向推挽鏈的鏈輪; 附裝至所述雙向推挽鏈的第一端,并通過所述雙向推挽鏈的推/拉作用而移動的被作動部;以及 在前后方向上引導所述雙向推挽鏈的第一端以及所述被作動部的引導部。
【文檔編號】F16G13/20GK103775561SQ201310470961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8日
【發(fā)明者】石川雅之 申請人:株式會社椿本鏈條